八達嶺古長城旅遊路線
㈠ 八達嶺長城游覽路線是什麼
登城-西平抄台北門鎖鑰襲-北一樓 - 袁崇煥石像-北口至東平台居庸外鎮-觀看望京石-觀看國賓接待室-西平台-北一到四樓-原路返回。
登城-西平台北門鎖鑰-北一樓-袁崇煥石像-北二到八樓,好漢坡-好漢碑合影留念,原路返回或者纜車下山。
登城-西平台北門鎖鑰-北一樓 - 袁崇煥石像-北二到八樓,好漢坡-好漢碑合影留念-北九到12樓-參觀熊樂園,沿後山返回觀景。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不到長城非好漢」等必去的理由,也或多或少知道一些長城的歷史和介紹。「好漢坡」所在的八達嶺長城,更是幾乎所有來北京的遊客必到的一處站。是中外遊客喜歡的景點。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在明長城中保存最好,也最具代表性,因此是萬里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
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該段長城地勢險峻,居高臨下,集巍峨險峻、秀麗蒼翠於一體,1953年修復關城和部分城牆後,辟為游覽區。經多次整修,可供游覽地段達3741米,其中南段1176米、北段2565米,共有敵台16座。
㈡ 北京八達嶺長城一日游
您好:
建議您可以選擇自由行。可在德勝門乘坐919路公交汽車到達。參考門票:45元/成人。
可以自由安排時間,停停走走多欣賞一些沿途的風光景色,俗話說的好,不到長城非好漢。
另外也可以去定陵游覽,定陵地宮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開發的地下宮殿,也是最有觀賞價值的一處宮殿。值得一去。
金牌國旅祝您旅途愉快!
㈢ 八達嶺長城旅遊景點路線
景點名稱:八達嶺長城 聯系方式:地址:北京延慶縣南部,在北京城區的西北方向,距市中心75公里
郵編:102102
電話:69121338 69121423 69121520
景區門票:45元(學生票22.5元);乘八達嶺纜車來回程60元。 景區榮譽:世界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AAAA景點 開放時間:夏季 6: 30—— 19: 00;冬季: 7: 00—— 18: 00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全長一萬二千多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長城始建於秦始皇時期,經過歷代的增補修築,現在我們能看到的長城幾乎都是明代所建。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明代長城的精華,這里是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達1015米,地勢險要,城關堅固,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登上八達嶺長城,極目遠望,山巒起伏,雄沉剛勁的北方山勢,盡收眼底。長城因山勢而雄偉,山勢因長城更加險峻。
早在1961年就被國務院發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八達嶺萬里長城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 1991年,在全國名勝四十佳評選中,八達嶺名列榜首。
八達嶺長城在北京北部延慶縣境內,距離北京市70多千米. 高速公路穿山而過,從北京驅車40分鍾便可到達. 在這里長城如巨龍一般在崇山峻嶺之間沿山脊蜿蜒曲折,烽火台和敵樓密布。牆高7.8米,頂寬7.8米。遊人可以登城領略長城的雄偉和工程的浩大、艱巨。
八達嶺自古便是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春秋戰國時期為防禦北方民族的侵擾,在此修築了長城,至今仍見殘牆,墩台遺存,其走向與今明長城大體一致。八達嶺是峰巒疊嶂的軍都山風吹草動的一個山口,明代《長安夜話》說:路從此分,四通八達,故名八達嶺,是關山最高者。「可見八達嶺的地理戰略地位。明代為了加強防禦,對八達嶺長城進行了長達八十餘年的修建,並將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來北方,指揮長城防務。經過八十餘年的修建八達嶺長城成為城關相聯、墩堡相望、重城護衛、烽火報警的嚴密防禦體系。 歷史上八達嶺長城是護衛居庸關的門戶,從八達嶺長城至今天的南口,中間是一條40里長的峽谷,峽谷中建有關城「居庸關」,這條峽谷因此得名「關溝」,而真正扼住關口的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高踞關溝北端最高處,這里兩峰夾峙,一道中開,居高臨下,形勢極為險要。古人有「自八達嶺下視居庸關,如建領,如窺井」,「居庸之險,不在關城,而在八達嶺」之說。可見當時居庸關只是一個關城,真正的長城是修建在八達嶺。八達嶺山口的特殊地形,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在這時修築長城具有極重要的戰略意義。 八達嶺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第一帝王秦始皇東臨碣石後,從八達嶺取道大同。再駕返咸陽,肖太後巡幸、元太祖入關、元代皇帝每年兩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間、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親征……八達嶺都是必經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淚灑八達嶺、詹天佑在八達嶺主持修築中國自力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孫中山先生登臨八達嶺長城等,為今天留下了許多歷史典故和珍貴的歷史回憶。
八達嶺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建於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嘉靖、萬曆年間曾加以修葺該段長城地勢險峻,居高臨下,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 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八達嶺長城碗蜒於崇山峻嶺之間,依山而建,高低起伏, 曲折綿延。八達嶺位於居庸關外口,有東、西兩座關門,東叫「居庸外鎮」,西稱「北門鎖鑰」。關城東窄西寬,長城從「北門鑰 鎖」關門城合台起依山而築,城牆高低不一,平均高約7.5米,頂寬約6米,可容五馬並馳,十人並行。該段長城的牆體是用整 齊巨大的條石鋪成,有的條石長達2米,重數百斤。內部填滿泥土和石塊,牆頂地面鋪滿方磚,十分平整。牆頂外側築有高 1.7米的垛口,上有瞭望孔,下有射擊洞,內側建有宇牆。城牆每隔一段,築有一個堡壘式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 叫敵摟,是守望和軍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牆台,高度與城牆 相差不多但突出牆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邏放哨的地方。在制 高點上還設有煙墩,即烽火台,是古代傳遞警訊的設施。
登上萬里長城,你可以看到腳下的長城依山就勢,蜿蜒起伏,如一條不見首尾的巨龍在綿綿山嶺上翻滾爬動,氣勢磅礴,雄偉壯觀,令人嘆止。這里的自然景觀也很有特色,春夏秋冬四時都有佳境。 最是春化鋪錦,夏綠疊雲┄漫道紅衰翠減,愛丹林濃染,秋氣澄清。 更冬來莽莽雪嶺,玉龍騰春,風光盡收方寸。 望關山,無限古今情,卻不解,今古何所別。萬里長城萬里長,兩千歷史不盡言;欲要看盡數千古,長城不登好漢無。
「不到長城非好漢」,到北京不登長城,猶如到上海不游城隍廟一樣,是不可想像的。迄今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爾夫人等在內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達嶺一覽這里的山河秀色,您能錯過嗎?
八達嶺要塞
八達嶺
位於關溝的北口(外口),從此可南通北京,北至延慶,西達大同,東抵永寧等地。因其"路從此分",四通八達而故名。 八達嶺最高峰為海拔1000米,其嶺口兩峰夾峙,扼控交通,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古人說:"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的確如此。在古代,八達嶺歷來是保衛中原地區的戰略要地,元、明等各朝,均設重兵把守。
關城(瓮城)
八達嶺長城築有東西兩座關城,東為"居庸外鎮"城門,西為"北門鎖鑰"城門。兩門相距43.9米,瓮城面積達5000平方米,處於海拔600米處。現存關城為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建築,是萬里長城中最著名的關隘之一。 "居庸外鎮"一詞,系指此處為居庸關的前哨陣地。"北門鎖鑰"一詞,典出宋朝的宰相寇準。宋遼雙方議和後,寇準就不在朝中任職,而來到大名府作鎮守。遼國使臣路過大名府見寇準於此,便詫異發問:宰相大人怎能來此?有何貴干呢?。寇準嚴肅地對遼臣說:"朝中無事,北門鎖鑰,非鎮不可口 羅!"後來,人們便把北方的邊防重鎮,稱之為"北門鎖鑰"了。
岔道城
在八達嶺火車站附近,有一座氣勢雄渾,建築堅固的大城堡,這就是"北門鎖鑰"關城的前哨指揮部--岔道城。據《居庸志略》載:"八達嶺為居庸之禁扼,岔道又為八達嶺之藩籬"。當時設有"把總"三名,駐兵八百員,在八達嶺長城中起著十分重要的軍事防禦作用。
古炮
陳展於八達嶺關城內登城入口處的馬道旁,共有五尊鐵炮,為當時的先進武器之一。其中最大一尊炮筒長2.85米,口徑105毫米,射程達千米以上,威力甚大。炮身上刻有"敕賜神威大將軍"字樣,為明代崇禎十一年(1638)製造。該炮是1958年從八達嶺東十餘里的張堡地方運來的。另外四尊牛腿小炮,為1957年整修長城時的出土文物,同時還發掘出數百枚炮彈,均為明朝製品。據《武備志》記載:"古代以機發石,其機之木架,形如虎蹲。後來使用火炮,炮身短而粗大,以發開花彈者,名虎蹲炮,俗稱田雞炮",由此可見當時武器情況之一斑。
城牆
八達嶺長城,是明代萬里長城中最典型、最高大雄偉的一段。其城牆外皮,均用大城磚或重達二千多斤的花崗岩條石砌成,內夯泥土碎石,特別堅固整齊。牆體平均高7.8米,牆基厚6.4米,牆頂寬5.8米,可容五馬並騎,十人並進。於牆頂的外側,築有1.7至2米高的堞牆與垛口。垛口下側開一小洞,叫射洞,用於射箭。同時,在牆頂內側還砌有宇牆,俗稱女兒牆,起安全作用。宇牆一側,每隔一定距離開辟券洞門一座,內鋪石階可登牆頂。牆面均用方磚鋪成,石灰填縫,十分齊整,寸草難生。其兩側還設有流向內側的排水溝和吐水嘴等。從軍事防禦出發,各種建築均極為講究,固若銅牆鐵壁,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才能。
城台
又稱牆台。指稍高出長城牆頂,四周砌有堞牆、垛口、射洞等平台型建築。此是古代士兵們的巡邏放哨之處,以及發生戰爭時進行據守防禦的地方。例如八達嶺關城門頂的平台,即為城台。
敵台
亦叫敵樓、碉堡,建築於長城牆頂。一般為四方形或長方形,分上下兩層。上層設有望口和射洞,並置有燃放煙火的信號設施;下層辟有券門、樓梯,可供士兵暫歇或存放武器之用,為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設施之一。
戰台
修築於長城沿線的交通要道或地勢險要之處,為碉堡式建築,有一、二、三層之分,規模大小不 一。內可儲兵器、彈葯及其他戰略物資,作用大於敵樓。據明代劉效祖所著《四鎮三關志》記載,在戚繼光的規劃和督辦下,從山海關至北京的長城沿線,共築敵台、戰台一千二百座(原計劃要建三千座)。當遇戰爭爆發之時,在敵台上可"從上臨下,用火器、佛郎機、子母炮更番擊打","器用盡以火炮代之"。一個戰台一般需30人守台、30人守垛,分6伍,備火葯300斤。此外,在戰台上還存有神箭、鐵棍,以及數以千計的大小石塊,同時還儲備一個月的口糧和用水等。這種"製作久而彌精,心思熟而愈巧"的戰台設施,既可出擊,又可據守,並可與長城上的城台、敵台(敵樓)等軍事設施密切配合,以組成密集的火力網,大大地增強作戰威力,有效地阻擊敵騎進攻,在軍事防禦上起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戰術作用。
烽火台
為一座座獨立據守的碉堡,建築於長城沿線兩側的險要之處或視野開闊的崗巒上,屬長城防禦工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每距五至十里築一台,每個台上設有五個烽火墩,為供燃放煙火報警,傳遞軍情的專用設施。如遇敵情,白天燃煙稱"燧",夜間點火叫"烽"。據說古時曾摻狼糞燒煙,其煙可直沖雲天而不 散,所以烽火台亦?quot;狼煙台"或煙墩之稱。自明代成化二年(1466)起,燃放煙火還加硫磺、硝石助燃,同時還鳴炮為號,根據敵軍的多少,對燃放號炮的數量也有明確規定。敵人百餘人左右燃一煙、鳴一炮;五百人舉放二煙二炮;千人以上放三煙三炮……只要一台燃放煙火,便逐台相傳點燃,設於遠處的指揮機構,就可以迅速得知敵情。這是古代行之有效的科學通訊方法。我國約在二千七百多年前的周朝就已採用了。
㈣ 請教八達嶺古長城導游導覽(殘長城)旅遊攻略 推薦路線
驢跡導游app的
八達嶺古長城
旅遊路線和交通工具
如下圖
㈤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之後,感受不一樣的風景,有不一樣的路線嗎
一條千年有著種種傳說的宏偉建築,一條像俊龍一樣盤踞在山間;一條中民族的象徵,是我非常的嚮往的地方,夢見站在長城的烽火台上,回味著千古的傳說,似乎聽見修建長城的人們的哭泣,似乎聽見北方游牧民族的進攻,似乎看見秦始皇那威武庄嚴的面孔。這一次北上要去北京故宮遊玩以外就是要去八達嶺長城游一游,真實的長城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4.說到中外遊客,我今天好像沒見到幾多個外國人.這也難怪,既然八達嶺出名"人多",我也不贊成他們來"添亂"了,我在慕田峪長城和箭扣長城倒見到更多外籍人士.對准備第一次來八達嶺的朋友我,給路線安排如下:像我們一樣,從前山出發,坐滑車,由北四樓起步,逐個烽火台上攀大約一小時,在北八樓就是全程至高點大休,接下來只兩條路,一是沿路返回滑車站下山,約半小時至40分鍾,一是走右手另一條明顯下山雙倍較遠長城下到前山.邊走邊看約花一個半小時至多.對自由行的朋友這第二條路線我最推薦,因為這邊下山回望長城景色十分優美,人也沒那麼擁堵.由北四台,最遠去到北十二樓。
5.來北京長城是一件讓人很糾結的事情,來了會後悔,不來會更後悔的,俗話說來北京不到長城非好漢啊,剛好是在放暑假的時候來的這里,學生特別的多,是屬於旅遊的旺季,所以在這里放眼望去滿是人頭,不過來到這里,看到長城,建築也是非常的壯觀,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這都是他們留下來的文化產物。不到長城非好漢,表示風景還是不錯的,前提是人少,人少,人少。我和朋友是春夏交接的那幾天去的(北京的春夏交接那幾天你懂的,真的就那麼兩三四五天),人不是特別多,天氣剛剛好,就是在做公交車的時候,那邊都是黑車,切記切記一定要自己走到公交樞紐站裡面去,千萬不要在外面等著。
㈥ 如何能達到北京八達嶺古長城,那裡都有些什麼好玩的呢,謝謝您的回復!另外,距離八達嶺長城有多遠呢
找北京一日游專業的旅行社,八達嶺就一個長城。離市區較遠,而且您要是坐火車來的話,就能看見八達嶺長城 的一部分
㈦ 北京八達嶺古長城具體怎麼走想坐車去,具體應該坐什麼車
做地鐵2號線到積水潭站 出A口按照路牌指示走一段路 到919路總站 坐去長城的專線公車 原919路現改回為877 票價現答金是12元/人 刷卡是4.8元/人
車上有隨車導游 下車的時候會帶著去專門買纜車的門票的地
如果想自己爬得話 就自己往裡走 到長城入口處買票 很容易找見!
㈧ 北京長城一日游路線
不到長城非好漢,北京長城一日游一帶要去的,而且北京有很多著名版的小吃哦,(就權記得糖葫蘆了,呵呵)各種各樣的,很好吃哦,價格也不是很貴,可以買回去送人,又可以自己吃!而且長城風景不錯,很壯觀,祝你們玩得開心!旅遊團介紹個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