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淡旺季對門票價格的影響
㈠ 旅遊旺季提高門票 不好的原因
隨著秋冬季節的到來,全國各地都進入了傳統的旅遊淡季。記者了解到,全國有百餘家景區將陸續開始執行淡季票價,多家知名5A級景區均位列其中,其中有些景區的淡季票價相比旺季便宜50%。
冬季就要來臨,各地景區遊客量也開始進入「季節更迭」。天越冷遊客就越少。如約而至的旅遊淡季如約而至怎麼辦?各地景區採取的措施是降低門票價格。降低門票價格,這次的力度還挺大,有的砍掉了一半,有的砍掉了三分之二。就連很多著名景區也加入門票大戰。希望用門票降低爭取有限的遊客。
淡季降低景區門票價格,是旅遊城市慣用的法寶。然而,即使是降低門票的價格,其實效果並不是多好。原因很簡單。一方面,這個時候,正是各種假期少的時候,而所謂的年假由於種種原因執行並不好。沒有過長假期,很難實現「說走就走」的旅程。而且,剛剛過了一個國慶長假,進入淡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一方面來說,天氣越來越冷,不是旅遊好時節。枯葉飄落,山頭光禿,即使是再美的景點也會失去色彩。
從以上兩種情況來看,景區門票在淡季的時候降低價格其實作用甚微。但是,不管作用多大,我們倒是對於景區門票淡季降低門票做法需要說道說道。表面上看,這是市場行為,商業行為。旺季旅遊訴求高,價格應該高些。淡季遊客少,訴求不強烈,價格自然可以低些。
然而,我們從淡季門票降低價格做法中,看到的依然是「門票依賴心理」。抱著門票經濟不放,不過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錯誤做法。景區門票確實是一筆不下收入,但是,比門票收入更重要的是旅遊產業鏈上的其他收入。比如餐飲的收入,比如住宿的收入,比如銷售土特產的收入。這些與門票收入相比,都是旅遊經濟的「大西瓜」。
而有的地方正是由於固守門票經濟,而讓一部分理智的出行者放棄了目的地選擇。就像「驕傲的鳳凰古城」一樣,就因為門票捆綁,失去了很多遊客。對於景區而言需要多些長遠眼光,吸引了遊客,樹立了形象,真正的為遊客著想,你的發展才能是長遠的。
讓我們欣慰的是,在一些地方已經看到了門票依賴的弊端。比如,廣西的來賓市,在今年國慶黃金周旅遊旺季就「逆勢而為」,在其他景區紛紛提高價格的時候,要求當地所有景區降低門票價格。統計數據表明,剛剛過去的黃金周,來賓旅遊收入不僅沒有降低,整體還處於上升的位置。
一到旅遊淡季就降低門票價格,一到旅遊旺季就提高門票價格。這實際上是愚蠢的行為。遊客心裡有筆賬,如此手段騙不了消費者。景區門票降價,別總是演唱「大約在冬季」,別總是「大約在淡季」。放棄門票依賴,才是最明智的選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㈡ 什麼時候算旅遊淡季
旅遊旺季來是:元旦、自春節、5.1、10.1等黃金周長假,兩個學生假期(暑寒假)。
其餘月份時間就是旅遊淡季。
其他回答
這個問題要根據所處的地區不同來回答。北方一般冬季是淡季南方則會好一些夏天南方不如北方好。大體是這樣的。是有區域性及本地方的特色有關系。
北方冬季是淡季,但哈爾濱滑雪是旺季;
南方夏季是淡季,但九寨溝是旺季。
各地規定不同,一般來說淡季為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旺季為3月1日至11月底。
3月,11月,4月,
一般11月--次年4月為淡季,5月--10月為旺季.南北少有區別.特色地點也有不同.
我知道登泰山的旺季和淡季,而且它的登山門票也是根據旺季與淡季來定門票的價格。淡季是在12月和1月,這個時候門票便宜一點,其他時間定義為旺季。
當然不同的地方,淡季和旺季的劃分不一樣。像南方應該是在春暖花開的春天以及各個黃金州時都是旺季,而北方的冬天就是淡季。所以出門旅遊的話,還是分清楚是在南方還是北方?
還有就是所謂的淡季和旺季多數還是以學生的空餘時間來劃分的吧。我是這么認為的。
冬季,冬季就是最淡的季節
國家旅遊局規定每年11月-次年4月為淡季,其餘為旺季,但可能因南北而略有不同.
㈢ 旅遊淡旺季帶來的問題
您在旅遊旺季將面臨的問題
1,由於大批的遊客湧入,將帶來交通的壓力回,如火車、飛機、公答路客運也隨之產生壓力
2.酒店也的負面影響,酒店的良性循環應該是60%的住宿率,但很多大的城市卻開始了惡性循環,因為住宿率大大的超過了60%,給酒店帶來損失
3,大量的遊客在同一時間進入旅遊景點,將造成旅遊景區的負面壓力,供水、供電、旅遊設施的保護、遊客安全。4,遊客自身的旅遊心理和旅遊興趣受到打擊因而旅遊的目的大打折扣。
5,由於遊客流量大,旅遊機構和景區的服務人員產生煩躁情緒而帶來服務質量的下降
㈣ 國家為什麼要實行景區門票淡旺季
景點門票實行淡旺季浮動價格可以利用價格杠桿來調節遊客淡旺版季流量,實現景點旺季平穩,權淡季不淡的旅遊格局。
淡季客流量比較少 就適當降低價格 起到拉動旅行社推出景點鼓勵消費的作用
而旺季 一方面是供小於求 所以即使提高票價也有客人會要買景點門票
另外一方面也是和景點的卡口容量有關系的
㈤ 旅遊淡季與旺季價格上的差別
不僅僅是在門票上,而且是在服務、食宿及綜合性價比上
㈥ 急急!!景點為什麼要執行淡旺季價格,淡旺季價格取決於什麼
根據來各景區的實際情況源
淡季客流量比較少 就適當降低價格 起到拉動旅行社推出景點鼓勵消費的作用
而旺季 一方面是供小於求 所以即使提高票價也有客人會要買景點門票
另外一方面也是和景點的卡口容量有關系的
至於卡口容量的問題可以參照旅遊地理學和旅遊景點規劃的相關教材 上面有具體衡量的方法
㈦ 旅遊景點淡季價格比旺季價格低的原因(用經濟學的相關知識分析)
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淡季遊客較少,旅遊需求減少,供過於求,所以價格自然下降;旺季遊客較多,旅遊資源有限,供不應求,價格就會上漲。
㈧ 旅遊淡季景區門票價格下調了嗎
天氣變冷,旅遊市場也步入淡季。記者昨日獲悉,國內上千個景區11月起執行淡季門票價格,包括故宮、頤和園、莫高窟、峨眉山等重點景區,價格最高降幅達70%。與此同時,傳統旅行社與線上旅行社為了爭奪客源,推出了不少特價旅遊產品。
景區門票價格下降,加上秋冬季節出行和住宿成本下降,目前福州各個旅行社的報價單中,總價1000元左右的國內特惠旅遊產品比比皆是。據了解,從預訂量來看,賞楓、賞雪、溫泉、反季節旅遊線路比較受福州遊客青睞,接受度超過了在其他城市排名第一的三亞游線路。
下調了,大家可以去北京了。
㈨ 如何應對旅遊景區淡季和旺季問題
淡季一般都是天氣、氣候因素。這是不可改變的,你所做的就是利用空閑時間,完善景區設施,維護設備,多多聯系旅行社,為旺季做准備,達到旺季業績最大化!
㈩ 旅遊門票上漲對人們出行都帶來了哪些影響
國內多個景點門票上調,如敦煌景點首次實行淡旺季價格,由120元上調到160元,新疆千佛洞的價格上漲25元。泰山景區的門票上漲了35元,孔廟等三孔景點聯票上漲了近60元,嶗山景區門票全線上調20元。
按照國家發改委的新版「限價令」,票價50元以下的景區一次提價幅度不得超過原價35%,50元至100元漲幅不得超過30%,100元至200元不得超過25%,200元以上不得超過15%。盡管這些漲價景區的票價漲幅大都在限漲范圍內,但對消費者來說,還是要多掏錢。
記者日內走訪多家旅行社,負責人普遍表示五一前門票上調,對旅行社影響不大。廣東國旅國內部總經理高惠英表示,「此次門票上調從總體上來說,對國內線路的團隊客人影響不大,線路漲價基本在50元以下,漲幅很微。許多市民來連鎖店報名的時候,對門票有疑問的,銷售人員都會詳細解釋,市民也表示理解。不過對於景區頻頻漲價,怨言也不少。」
對於不少自助游旅客,本來旅行預算已經很緊,每個景區再增加三五十塊,實在很吃力。而且加價的都是平日最常規、最熱門的景點,也促使一部分自助游旅客,遠離常規路線和熱門景點,找尋一片更自由、更低價的樂土。
日前,黃山等一批知名景點發布消息稱,從6月1日起,提高門票價格(5月4日《新京報》)。此消息一公布,立刻招致一片反對之聲,很多市民表示,當前許多景點的價格已經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力。
然而,與此同時,全國假日辦發布消息,稱全國不少景點出現「爆滿」,如故宮日接待遊客10萬多人,超過最大容量的兩倍。如此超負荷的「接客」,不僅存在安全隱患,對景點本身也存在使用過度的危險。
假如僅僅站在經濟的角度思考問題,在客流出現「爆滿」的大好形勢下,提高票價,不啻為價值規律的基本走向。假如再加上保護景點這樣的環保理由,通過漲價來限制客流,從而給景點一點調養生息的時間,更顯得漲價有理。
可是反對漲價的理由也同樣充分―――和很多國家旅遊中的門票花費僅占旅遊消費30%相比,我們國家的門票花費比例已經達到旅遊消費的70%.也就是說,我國景點的相對價格已然不菲,還要往上漲,不合常理。況且,景點大多是國家的公共資源,既然是公共的,就不能純粹以謀取利潤為目的。
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徵收合理的旅遊資源稅。因為,景點是國家資源,你佔用了,獲利了,就應該對國家有所回報―――向國家納稅。而國家將這部分收益用來提高公共福祉。如此,那些因為這樣那樣原因沒有欣賞到這些景點的人,也通過公共福祉的提高間接獲利,體現出公共資源的公益性。事實上,從景點資源中得到屬於自己的權益,本身就不應局限在旅遊參觀一個方面。
如果能徵收合理的旅遊資源稅,漲價就能很好地發揮其合理的作用,並化解其不合理的效果。因為漲價必然可以調控參觀人數,杜絕「爆滿」的負面問題。同時,景點因為「漲價」而升值,可以使相應的旅遊資源稅收增加。不僅主管景點的相關部門獲利,大家還可以利益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