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復新疆旅遊路線
1.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時間,是哪年到哪年
維護了我國領復土完整制,挽回中華民族的尊嚴,阻止了外國侵略者的野心。
1876年4月,左宗棠從甘肅省城蘭州移駐肅州(今酒泉)。時已入新疆的張曜部屯哈密,金順部屯巴里坤、古城(今奇台)一帶。
1881年簽訂《中俄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兩岸領土,從而使新疆各族人民免遭殖民統治,重回祖國懷抱。
2. 左宗棠收復新疆過程
1864年(同治三年),正值太平天國運動和同治陝甘回變波及新疆,新疆各地豪強趁機而起,出現了割據紛爭,各自為王的混亂局面。喀什噶爾由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馬木提艾來木占據稱王。不久,柯爾克孜族部落頭目司迪克,聯絡回族封建主金相印,混亂中奪取了喀什噶爾,並稱王,逐馬木提艾來木。
馬木提艾來木致書中亞的浩罕汗國,欲藉助外部勢力驅逐司迪克。司迪克也派出金相印親自到浩罕進行聯系,想把流亡浩罕的黑山派和卓後裔請回喀什噶爾,對抗馬木提艾來木。由此引來阿古柏,其於1867年(同治六年)建立「洪福汗國」盤踞新疆。
1872年(同治十一年)7月,清廷尚在爭論討伐阿古柏之事,左宗棠認為「既事關君國,兼涉中外,不能將就了局,且索性干去而已」,率師進駐蘭州,准備收復新疆。
左宗棠深思後,採用「緩進速決」的戰略,要打算展開積極而迅速的戰斗。「緩進」,就是積極治軍。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時間籌措軍餉,積草屯糧,整頓軍隊,減少冗員,增強軍隊戰鬥力。即使是自己的主力湘軍,也剔除空額,汰弱留強。他還規定,凡是不願出關西征的,一律給資,遣送回籍,不加勉強。「速決」,就是考慮國庫空虛,為了緊縮軍費開支,大軍一旦出發,必須速戰速決,力爭在一年半左右獲取全勝盡早收兵。因此,在申報軍費預算時,左宗棠親自做了調查和精微的計算,他從一個軍人,一匹軍馬,每日所需的糧食草料入手,推算出全軍八萬人馬一年半時間所需的用度。然後,再以一百斤糧運輸一百里為—甲—位,估算出全程的運費和消耗。甚至連用毛驢,駱駝馱運,還是用車輛運輸,哪種辦法節省開支也做了比較。經過周密計劃,估算出全部軍費開支共需白銀八百萬兩。為防止意外開支,留有餘地,左宗棠向朝廷申報一千萬兩。
當時主管財政的大臣沈葆禎,一見西征軍費的預算報告,金額甚巨,欲攤派給各省,從地方財政收入里抽調,可是這樣一來則不易一時湊齊,有貽誤戰機之虞。軍機大臣文祥過問,左宗棠親自去找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後陳述利害關系。同治皇帝御批道:「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國事而自任,只要邊地安寧,朝廷何惜千萬金,可從國庫撥款五百萬,並敕令允其自借外國債五百萬。」
左宗棠同時在蘭州建立「蘭州製造局」(亦稱「甘肅製造局」),為西征軍修造槍炮。為了對付阿古柏軍的洋槍洋炮,並由廣州、浙江調來專家和熟練工人,在蘭州造出大量武器,還仿造了德國的螺絲炮和後膛七響槍,改造了中國的劈山炮和廣東無殼抬槍。
1875年(光緒元年),朝廷上爭議出兵收復新疆,引起「海防」與「塞防」之爭。李鴻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為主要假想敵,主張放棄塞防,將「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左宗棠則是塞防派,並力表異議,指出西北「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尤其招致英、俄滲透。當時的軍機大臣文祥為左宗棠所說服,全力支持之。於是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下詔授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全權節制三軍,以將軍金順為副帥,擇機出塞平叛新疆。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戰略是先安定新疆回部,「欲收伊犁,必先克烏魯木齊」。如果烏魯木齊城克服,「我威維揚」,再大興屯田以保證長期後勤供應,安撫新疆各部族耕牧如常。如此,「即不遽索伊犁,而已穩然不可犯矣。烏城形勢既固,然後明示以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讓人」。
在戰術上,左宗棠分析:「俄雖國大兵強,難與角力,然苟相安無事,固以度外置之。至理喻勢禁皆窮,自有不得已而用兵之日,如果整齊隊伍,嚴明紀律,精求槍炮,統以能將,豈必不能轉弱為強,至此勞師襲遠之寇乎?」因此,「不在先索伊犁,而在急取烏魯木齊。」左宗棠事先命西征軍前鋒部隊統帥張曜,駐軍哈密興修水利、屯田積谷。1876年(光緒二年)一年就收獲糧食五千一百六十餘石,基本上可以解決該部半年軍糧所需。為運輸軍糧,左宗棠又建立了三條路線:一是從甘肅河西采購軍糧,出嘉峪關,過玉門,運至新疆的哈密,二是由包頭、歸化經蒙古草原運至新疆巴里坤或古城(今奇台),三是從寧夏經蒙古草原運至巴里坤。
到同年4月出兵時,左宗棠指揮的西征軍有劉錦棠所部湘軍25個營,張曜所部嵩武軍14個營和徐占彪所部蜀軍5個營,包括原在新疆各個據點的清軍,共有馬、步、炮軍一百五十餘營,兵力總數近八萬人。但真正開往前線作戰的只有五十餘營,二萬多人。因行軍其間要經過著名的莫賀延磧大沙漠,流沙數百里。糧草可以馬馱車載,長途運輸,「惟水泉缺乏,雖多方疏浚,不能供千人百騎一日之需,非分期續進不可」。大部隊行軍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人畜飲水難以解決,所以只有分批分期地行進。左宗棠坐鎮肅州,命劉錦棠、金順分兵兩路,先後率師出關。他把大軍分作千人一隊,隔日進發一隊,劉錦棠走北路,金順走南路,到哈密會齊。 劉錦棠率領西征軍主力自肅州入新,至哈密行程約1700里,很順利地進入哈密。部隊各營到達哈密後,把從肅州等地陸續運往哈密的軍糧再輾轉搬運,翻過東天山九曲險道,分運至巴里坤和古城(今奇台)。很快,劉錦棠的前鋒部隊,已佔據了距離烏魯木齊只有不足三百里的濟木薩(今吉木薩爾縣)。
5月,兩路會合。9月,首先攻下烏魯木齊。阿古柏部隊二號首領白彥虎逃到托克遜。又攻克瑪納斯城,從而北路盪平。接著集結兵力轉攻南路。第二年三月,又先後收復達板城和托克遜城。阿古柏逃往焉耆,留下他的小兒子駐守庫爾勒為其墊後。不久,左宗棠軍又收復吐魯番,阿古柏一看通往南路的門戶打開,自知大勢已去,乃服毒自殺(一說被毒殺)。阿古柏的長子胡里為爭權奪位殺死其弟,率領殘部逃往喀什。白彥虎率領余眾逃竄到開都河一帶。這時,李鴻章等海防派,又運作朝廷,發出敕令:「廷臣聚議,西征耗費巨款,今烏城、吐魯番既得,可以休兵。」左宗棠看罷大不以為然,於是又上疏抗旨,據理力爭。慈禧太後看罷他的奏章,被說服,於是才繼續新疆收復戰。
此時,沙俄又和土耳其發生戰爭,金順建議乘虛襲取被沙俄霸佔的伊犁。左宗棠認為師出無名,反遭其謗,留下不打。同年八月,大軍從正道向西挺進,先收復南疆東四城:焉耆、庫車、阿克蘇、烏什;接著收復西四城:喀什、英吉沙、葉爾羌與和田。阿古柏的長子胡里與白彥虎逃往俄國。至此,這場由英、俄兩國支持的阿古柏之亂乃告平息。見此情景,住在山中的布魯特(今柯爾克孜族)十四個部落,也爭相內附。
僅一年多時間,左宗棠就指揮西征軍,攻克了被外寇侵佔的南疆八城,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事畢,左宗棠上表申奏朝廷,光緒帝和慈禧太後嘉其功,詔封二等侯爵。新疆各地也於大小村鎮建立左公祠,燒香禮拜。
新疆收復後,上海「泰來洋行」的德國技師福克曾在哈密與左宗棠會面,觀看了部隊的演練,見湘軍紀律嚴明,操練得法,軍火槍炮也不落後,於是說:「清軍若與俄國交戰於伊犁,必獲全勝。」 左宗棠同時又建「甘肅織呢總局」(亦稱「蘭州機器織呢局」),這是中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
3.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步驟
民族棟梁:左宗棠收復新疆
1876~1878年間左宗棠指揮清軍驅逐侵佔新疆的阿古柏侵略軍,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戰爭。
戰爭起因及雙方作戰部署 19世紀中葉,資本主義列強在世界范圍內爭奪殖民地的斗爭加劇,英俄兩國在中亞地區的角逐激化,對中國西部邊疆安全構成直接威脅。1865年(清同治四年),中亞浩罕汗國(在今烏茲別克境)軍事頭目阿古柏在英國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建立"哲德莎爾"偽政權,進而佔領天山南北廣大地區,實行殖民統治。清政府忙於鎮壓內地人民起義,無暇西顧。1871年,俄國又乘機出兵佔領時為新疆軍政中心的伊犁地區,加緊與英國爭奪中國西北邊陲。與此同時,中國東南、西南和南部邊疆也面臨列強侵略威脅,邊疆危機日益嚴重。1875年(清光緒元年),清廷採納左宗棠等人當務之急是出兵收復新疆的主張,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左宗棠根據新疆敵情及地理特點,制定了"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戰略方針。同時,籌運糧餉,整頓軍隊,改善武器裝備,並編組了一支以道員劉錦棠部、都統金順部、提督
張曜部為主的作戰部隊,共約六七萬人,委劉錦棠總理行營營務,加緊進行戰爭准備。
1876年4月,左宗棠從甘肅省城蘭州移駐肅州(今酒泉)。時已入新疆的張曜部屯哈密,金順部屯巴里坤、古城(今奇台)一帶。根據既定方針,左宗棠令劉錦棠率所部湘軍分批出
嘉峪關,經哈密前往巴里坤,會合金順所部先取北路;命張曜部固守哈密,防敵由吐魯番東犯。阿古柏得悉清軍西進,即由阿克蘇趕至托克遜部署防禦:以白彥虎(投敵的原陝西回民起義軍首領)、馬人得(投敵的原新疆封建割據集團頭目)等率部分守烏魯木齊等北疆要地,阻擊清軍;以一部兵力防守勝金台、辟展(今鄯善)一線;主力2萬餘人分守達坂、吐魯番、托克遜,成犄角之勢。
收復北疆 1876年8月上旬,劉錦棠、金順二部清軍從阜康出發,採取聲東擊西的戰法 ,避開供水困難的大道,走敵雖嚴密防守但水源充足的小道,出敵意外地迫近烏魯木齊北面重地古牧地(今米泉)。掃清敵外圍據點後,用大炮轟塌城牆,17日從缺口沖入城內,一舉殲敵5000餘人,並乘勝於18日收復烏魯木齊。白彥虎、馬人得等倉皇南逃。爾後,左宗棠命劉錦棠部駐守烏魯木齊,防止阿古柏軍北犯,並繼續清剿山中殘敵;命金順揮軍西進。昌吉、呼圖壁及瑪納斯北城之敵聞風潰逃。9月初,金順部開始攻瑪納斯南城,月余不克。後劉錦棠、伊犁將軍榮全先後增援會攻,於11月6日佔領該城。至此,天山北路為阿古柏軍
佔領之地全部收復。時臨冬季,大雪封山,劉錦棠等就地籌糧整軍,以待來年進軍南疆。
挺進南疆 1877年4月,左宗棠指揮清軍三路並進:劉錦棠部自烏魯木齊南下攻達坂;張曜部自哈密西進;記名提 叫煺 彪部出巴里坤,至鹽池與張曜部會師,合攻辟展、吐魯番。劉錦棠部奇襲包圍達坂,19日破城,斃俘敵3000餘人。隨即分兵一部助攻吐魯番,主力直搗托克遜,迫守敵海古拉(阿古柏次子)於4月下旬棄城西逃。與此同時,張、徐二部清軍連克辟展、勝金台等地,吐魯番守敵白彥虎望風西竄,馬人得率部投降。至此,南疆門戶洞開。阿古柏見大勢已去,5月下旬於庫爾勒氣急暴病而死(一說絕望自殺,或謂被人毒死)。海古拉攜其父屍西遁,由白彥虎防守喀喇沙爾(今焉耆)、庫爾勒等地。阿古柏長子伯克·胡里在庫車殺其弟海古拉,後於喀什噶爾(今喀什)稱王,企圖在英俄庇護下負隅頑抗。
是年秋,左宗棠決心盡復南疆,遂以劉錦棠部為"主戰"之軍,以張曜部為"且戰且防"之軍,相繼長驅西進。南疆各族人民久受阿古柏的荼毒,紛紛拿起武器配合清軍作戰。10 月,劉錦棠部以破竹之勢,馳騁2000餘里,收復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烏什等南疆東四城。西四城葉爾羌(今莎車)、英吉沙爾(今英吉沙)、和闐(今和田)、喀什噶爾之敵益形孤立,內部分崩離析,已降敵的前喀什噶爾守備何步雲亦乘機反正。劉錦棠聞訊,立即揮軍分路前進,於12月中下旬連克喀什噶爾、葉爾羌、英吉沙爾。伯克·胡里、白彥虎等率殘部逃入俄境。1878年1月2日,清軍攻克和闐。至此,整個新疆除沙俄侵佔的伊犁地區外,全部收復。
清軍收復新疆戰爭的勝利,徹底粉碎了英俄企圖利用阿古柏肢解和侵吞中國西北領土的陰謀。沙俄迫於阿古 厙致允 力已徹底失敗、左宗棠正積極部署進軍伊犁的形?,同意與清政府舉行談判。經過長期反復交涉,於1881年簽訂《中俄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兩岸領土,從而使新疆各族人民免遭殖民統治,重回祖國懷抱。
4. 左宗棠收復新疆地圖
來 那源張不好,再來張網路貼吧的http://imgsrc..com/forum/pic/item/053cd2ca0376cc48f31fe7ff.jpg
5. 看地圖,講述左宗棠收復新疆的經過
從英國貸款,買了洋槍洋炮,在西北屯田確保糧食供應,然後領有實戰經驗的軍隊進軍新疆,快速進軍,利用俄英的矛盾,回維的矛盾.當地人與外來浩罕的矛盾.
分頭打擊,重點進攻,進軍時越過沙漠,打擊敵人的後方.
6. 左宗棠收復新疆背景和過程
1、歷史背景來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源沙皇俄國就已侵佔了中國西北部的齋桑湖地區和浩罕、布哈拉等中亞小汗國的大片地區。
趁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處於劣勢的境況,沙俄出兵佔領了中國的巴爾喀什湖東南的塔拉塔勒河、伊犁河等七河地區,迫使中國清政府簽訂了《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沙俄得到了在伊犁、塔城地區的通商、貿易免稅、自由居住、傳教等特權。
1860年,阿古柏佔領新疆,建立「哲德沙爾汗國」並勾結英俄意圖分裂新疆。
2、戰爭過程
1876年,收復新疆大部;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收復;1881年,收復伊犁,但割讓中國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884年,設立新疆行省。
(6)左宗棠收復新疆旅遊路線擴展閱讀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消滅了阿古柏政權,收復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大部分地區。引阿古柏進入新疆的金相印父子和追隨阿古柏的余小虎、馬元均被處死,阿古柏、白彥虎手下的大小頭目共1166人亦均「訊明正法」。阿古柏的多名後裔亦被清軍俘獲。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中,阿古柏長子伯克胡里及白彥虎退入俄國境內, 成為漏網之魚,此後還曾多次侵入新疆進行劫掠,但均被清軍擊敗。
7. 左宗棠收復新疆路線是什麼
一左宗棠分三路大軍進軍新疆,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軍事策略和方針。
二收版復新疆是權自衛戰爭,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所到之處,各族人民紛紛獻糧獻馬,運送糧草,充當向導,傳遞情報。
三左宗棠建立了蘭州機器局,生產了許多西方先進武器,在攻打阿古柏匪軍中起了重要作用。
四將外交交涉與正確的戰略相結合。
五左宗棠在收復新疆問題上態度堅決。
8. 左宗棠收復新疆哪三國入侵
浩罕汗國,英國,俄國。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中國清光緒元年至三年間專,清軍驅逐侵佔新屬疆的阿古柏軍,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戰爭。
19世紀60年代,隨著西方列強在世界范圍內爭奪殖民地斗爭的日趨激烈,中國的邊境形勢日益緊張。沙俄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奪取了中國東北邊疆的大片領土,隨後便把侵略魔爪伸向中國西北邊疆。1864年,沙俄通過與清政府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又侵佔了中國西部領土44萬多平方公里,並妄圖吞並整個新疆。
1865年,中亞浩罕汗國侵略者阿古柏率軍侵入新疆,在英國支持下,建立反動政權。1871年,沙俄出兵佔領伊犁地區。新疆面臨著被肢解吞並的危險。 70年代中後期,清政府在左宗棠等人的積極推動下,勝利進行了收復新疆的戰爭,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完整,粉碎了英、俄企圖肢解和侵吞新疆的陰謀。
9.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戰前准備
左宗棠(公元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陰人。少時在家耕讀,喜讀農書、地學、兵書等致用之學,尤精西域史地,自稱「湘上農人」。暇余種桑、種竹、種樹、種菜。中舉後因考進士三次不第,遂棄文從武,潛心研究兵法,諳熟三韜六略,成為一名出色的將領,官至巡撫、總督、軍機大臣。他愛祖國,愛中華民族,也忠於清王朝。
19世紀60"70年代,我國出現了嚴重的邊疆危機。天山南北出現五個封建割據政權,互相廝殺;1867年,中亞浩罕汗國的軍官阿古柏趁機侵佔天山以南,建立「哲德沙爾』』反動政權。1871年,沙俄悍然出兵侵佔伊犁地區。南北疆淪陷於帝國主義的爭奪之中,新疆整個局勢危在旦夕。1874年,日本又侵略台灣,中國處於帝國主義列強的包圍之中。圍繞著塞防和海防的問題,清廷內部展開了劇烈的爭論。李鴻章以「新疆不復,於肢體之元氣無傷」為由,主張放棄新疆。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據理力爭,他認為西北是國家之根本,新疆又是西北的屏障。新疆的局勢不穩,不但影響西北,而且影響整個國家,故而堅決反對「自撤藩籬」的賣國主張,力主迅速出兵新疆。左宗棠得到朝中許多官員的支持。這場爭論,終於以收復新疆的正確主張取勝而結束。
1875年,年逾花甲的左宗棠被清廷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率西征軍收復新疆。這次西征,左宗棠制訂了「緩進速戰」和「先北後南」的正確戰略戰術和進軍路線。充分作好戰前准備,一是籌措軍餉,積草屯糧,調兵遣將,創造出戰必勝的一切條件;二是為了節省軍費開支,速戰速決,決不打持久戰。進軍攻打的路線先解決北疆再收復南疆。1876年4月,左宗棠進駐肅州,6月,督飭劉錦棠之湘軍、張曜之豫軍、金順部和徐占彪之蜀軍共約7萬兵馬西進。正義之師獲得當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所向披靡。8~11月,連克烏魯木齊、瑪納斯等地,驅逐阿古柏、白彥虎勢力出北疆。翌年4月,清軍再克達坂城、吐魯番、托克遜。5月,阿古拍眾叛親離,走投無路,被迫服毒自殺。左宗棠命軍隊整休數月,清軍士意氣風發,銳不可擋。10月,連克喀喇沙爾(焉耆)、庫爾勒、庫車、拜城、阿克蘇、烏什等城。12月克重鎮喀什。1878年1月2日收復和田。阿古柏的長子胡里和清軍降將白彥虎見勢不妙逃亡俄國。至此,這場藉助英、俄兩國支持的分裂祖國的叛亂活動乃告平息。整個南北疆戰事歷時不到一年半,可謂神速,真是「步率日行三百里,旌旗一路解重圍」。新疆各族人民為了感念救民於水火之中的恩德,乃於大小村鎮建立左公祠,燒香禮拜。
阿古柏勢力被驅逐出新疆後,為從沙俄手中收回伊犁,清政府命崇厚出使俄國談判。崇厚昏庸無能,在俄國的威脅利誘下竟擅自在沙俄起草的喪權辱國的《里瓦幾亞條約》上簽字。全國上下為之震驚,「街談巷議,無不以一戰為快」。左宗棠堅決反對崇厚妥協賣國,主張「先折之以議論,委婉而用機;次決之以戰陣,堅忍而求勝」。1880年,當清政府駐英、法公使曾紀澤奉命再次赴俄談判時,左宗棠自願請行,乃率軍屯哈密,用武力為使臣作後盾,支持談判,然後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進;命金順部出精河為東路;命張曜部駐特克斯河畔為中路;命劉錦棠部出布魯特游牧地區為西路。左宗棠68歲高齡坐鎮喀密親臨後路聲援,浩浩盪盪,號稱王師4萬。在內外形勢逼迫下,沙俄不得不吐出一部分利益,於1881年撤出強占達10年之久的伊犁地區。
至此,左宗棠最後一次收復新疆於祖國大家庭之中,為祖國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
10.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時間 地點 經過 結果 影響 意義
1、時間:清軍收復新疆之戰,中國清光緒元年至三年間(1875-1878年)
2、經過:
光緒元年(1875年)5月,左宗棠[3] 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金順為烏魯木齊都統,幫辦新疆軍務。左宗棠根據敵我情況和新疆地區的地理條件,制訂了緩進急戰、先北後南的戰略方針,並花了近兩年時間籌集軍餉、采運軍糧、整頓軍隊、改善裝備,完成了收復新疆的作戰准備。
1876年4月7日,左宗棠從蘭州移營肅州,准備發起進攻。當時,清軍已有部分兵力駐守在哈密、巴里坤、古城、塔爾巴哈台等戰略要地,與敵軍相持。4月底,左宗棠命總理行營營務、湘軍統領劉錦棠率馬步25營分批入疆,經哈密前往巴里坤。至此,清軍出關總兵力有80餘營,約六七萬人。清軍按先北後南的方針,決定首先收復南北疆的交通要沖烏魯木齊。
阿古柏得知清軍西進的消息,急忙布置防禦,令馬人得,馬明、白彥虎等分守烏魯木齊、昌吉、呼圖壁、瑪納斯、古牧地等地,阻止清軍南下;主力部署在吐魯番和托克遜,阿古柏本人在托克遜督戰。其總兵力約4萬人。
1876年7月,劉錦棠率所部各營到達巴里坤,並進駐古城,7月底與金順部在濟木薩會合,謀攻古牧地。8月中旬,清軍進扎古牧地城東和東北,用開花大炮轟塌堅固的城牆。8月17日,清軍經過數天激戰,佔領古牧地,殲敵近6000人。
劉錦棠從繳獲的敵方信函中得知烏魯木齊守備空虛,決定除留兩營兵力守古牧地外,主力迅速向烏魯木齊挺進。8月18日黎明,清軍出發。守衛烏魯木齊的馬人得、白彥虎未料到清軍行動如此迅速,一聞炮聲,即棄城向達坂方向逃跑。清軍收復烏魯木齊、迪化州城及偽王城。盤踞昌吉、呼圖壁與瑪納斯北城之敵如驚弓之鳥,未等清軍進攻即棄城而逃,只有瑪納斯南城之敵負隅頑抗。從9月2日始,清軍金順部會同劉錦棠部,伊犁將軍榮全等部猛攻瑪納斯南城,11月6日攻克。至此,北疆地區除伊犁外,所有敵占據點全部克復。此時冬季來臨,大雪封山,不便於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清軍決定暫停進攻,進行休整,待春天到來再向南疆進軍。
收復南疆的部署,左宗棠根據敵方情況於1876年11月初即已擬定,阿古柏在達坂、吐魯番、托克遜三城部署重兵,加強防守,其本人則坐鎮喀喇沙爾指揮。左宗棠針對這一情況,提出了三路並進的作戰方案:劉錦棠、廣東陸路提督張曜、記名提督徐占彪各部克復達坂、吐魯番、托克遜三城,打開南疆門戶,然後乘勝西進,收復所有失地。具體部署是:劉錦棠部由烏魯木齊南下攻達坂城,為北路;張曜部由哈密西進,為東路;徐占彪部出木壘河,越天山南下,為東北路。張、徐兩部協力攻取吐魯番,得手後,立即攻托克遜。
1877年4月14日,清軍經過幾個月的充分准備,開始向南疆進軍,劉錦棠率主力1萬餘人及開花炮隊由烏魯木齊南下,16日進至達板外圍,乘守敵不備,迅速完成對該城的包圍。4月18日,清軍打退增援之敵,在達坂域外增築炮台。4月19日,炮台築成,清軍用開花大炮轟塌城中大炮台、月城和城垛,擊中敵彈葯庫,敵軍死傷甚眾,企圖突圍,被清軍截殺未逞。敵守軍在清軍強大攻勢面前只得投降,達坂城遂克復。這一戰,清軍共擊斃敵軍2000餘人,俘敵1000多人。與此同時,張曜部和徐占彪部在鹽池會師後,於4月21日克七克騰木,22日克辟展,25日克勝金台,向吐魯番挺進。4月26日,劉錦棠部攻克托克遜。隨後,張、徐二部在羅長祐部湘軍協助下收復吐魯番。至此,清軍三路並進,未及半月即收復三城,為徹底打敗阿古柏創造了條件。南疆人民紛紛起義,反對阿古柏的反動統治。阿古柏見大勢已去,於5月下旬逃至庫爾勒自殺。其子伯克·胡里在喀什噶爾稱王,繼續頑抗。
1877年9月,清軍挾連克三城餘威,乘秋高氣爽之際,開始部署收復南疆八城之戰。劉錦棠率馬步32營為前鋒,張曜率馬步16營為後隊,共2萬餘人,向西挺進。敵守軍放棄喀喇沙爾和庫爾勒西逃往庫車。劉錦棠根據敵西逃庫車,立足未穩等情況,決定親率精兵追擊。10月15日,劉錦棠率2000精兵追至布古爾(今輪台),擊敗敵騎千餘。10月18日,追至庫車城外,發現大量敵軍。劉錦棠在隨後跟進的後隊到達後,猛攻庫車,敵軍大敗,白彥虎率余部向西逃跑。清軍收復庫車。
10月19日,劉錦棠繼續西進,21日抵拜城,22日在銅廠大敗白彥虎軍和伯克·胡里軍。24日,清軍克阿克蘇城。26日克烏什。至此,清軍在一個月內馳驅1000公里,連克南疆東四城(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烏什)。
清軍的破竹之勢,使盤踞在西四城(葉爾羌、英吉沙爾、和闐、喀葉噶爾)的敵軍驚恐萬分。和闐叛軍呢牙斯向清軍請降,並主動率兵圍攻葉爾羌。伯克·胡里率兵自喀什噶爾增援葉爾羌,打敗呢牙斯。但前喀什噶爾守備何步雲乘機反正,率數百滿漢兵民占據喀什噶爾漢城。伯克·胡里趕忙回救喀什噶爾。何步雲派人向劉錦棠乞援。劉錦棠當機立斷,決定不待張曜全軍到達,便分兵三路前進:一路由余虎恩率步騎5營從阿克蘇取道巴爾楚克(今巴楚東)直趨喀什噶爾為正兵;一路由黃萬鵬率騎兵6營、張俊率步兵3營,經烏什取道布魯特邊境,出喀什噶爾西為奇兵,約定於12月18日兩路同抵喀什噶爾;劉錦棠自率一部經巴爾楚克直搗葉爾羌和英吉沙爾,策應攻取喀什噶爾。12月17日,余虎恩、黃萬鵬等部齊至喀什噶爾,當晚一舉收復該城。伯克·胡里、白彥虎率殘部逃入俄境。12月21日,劉錦棠收復葉爾羌,24日收復英吉沙爾。1878年1月2日,清軍克復和闐。至此,新疆全境除伊犁地區外,全部收復。清軍收復新疆之戰取得偉大勝利。
3、結果:
1881年,中俄通過談判,中國收回伊犁。
4、影響和意義: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完整,粉碎了英、俄企圖肢解和侵吞新疆的陰謀。
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