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大全 » 涇陽縣旅遊景區鄭國渠的門票

涇陽縣旅遊景區鄭國渠的門票

發布時間: 2021-01-13 00:56:00

⑴ 中國歷史著名水利工程有哪些

1、鄭國渠

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鄭國渠的作用不僅僅在於它發揮灌溉效益的100餘年,而且還在於首開了引涇灌溉之先河,對後世引涇灌溉發生著深遠的影響。

秦以後,歷代繼續在這里完善其水利設施:先後歷經漢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豐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廣惠渠和通濟渠、清代的龍洞渠等歷代渠道。

2、龍首渠

龍首渠位於陝西省,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開發洛河水利的歷史上是首創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

龍首渠大約是在漢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間根據庄熊羆的建議而修建的。這是開發洛河水利的首次工程,征調了1萬多民工,挖通起自征縣(今澄城縣)終到臨晉(今大荔縣)的渠道。據說渠成後,重泉(今蒲城縣東南)以東的1萬多頃鹽鹼地得到灌溉,每畝能收10石糧。

3、大運河

大運河,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偉大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在大運河成為漕運的主體水道之後,漕運藉助大運河溝通南北的便捷條件,將漕糧轉運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成為王朝調劑物資、制衡社會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在明清兩代,漕運的社會歷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4、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靈渠主體工程由鏵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門、堰壩、秦堤、橋梁等部分組成,盡管興建時間先後不同,但它們互相關聯,成為靈渠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5、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256年,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率眾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側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該大型水利工程現存至今依舊在灌溉田疇,是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不僅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

⑵ 從涇陽縣城怎麼去鄭國渠

在涇陽縣城坐去王橋的公交車,在王橋換乘三輪車即可。

⑶ 鄭國渠現在是否還能用

戰國末期,出現了秦、齊、楚、燕、趙、魏、韓七國爭霸的局面。在這七國之中,又以齊國、楚國和秦國的實力最強。到秦王贏政時,在李斯的輔佐下,秦國的國力更是蒸蒸日上。此時,秦王一統天下的野心外露,較弱的燕、趙、韓三國危在旦夕。



此外,鄭國渠的修築經驗也被後世所借鑒。為了克服渠水流入後水量減少的難題,鄭國創造了「橫絕」技術,中途攔腰截斷冶峪河、清河等大小河流,將冶水、清水、濁水、石川水等收入渠中,增加了水量。這項技術,至今仍被很多農人使用。

⑷ 從西安市到涇陽鄭國渠怎樣坐公交車可以到達

從西安市到涇陽,鄭國渠怎樣坐公交車可以到達?先到涇陽。有涇陽到,在坐公交車到鄭國渠。

⑸ 鄭國渠是疲秦計的成果嗎全長是多少從哪至哪

鄭國渠是疲秦計的成果,全長2300多米,從仲山西麓谷口到蒲城縣晉城村(今陝西涇陽西北王橋鄉船頭村西北)。鄭國渠是因為當時韓國因懼秦,遂派水工鄭國入秦,獻策修渠,想要藉助這個耗秦人力資財,以助於削弱秦國軍隊,從而達到疲秦的目的。

涇河從陝西北部群山中沖出,流至禮泉就進入關中平原。平原東西數百里,南北數十里。平原地形特點是西北略高,東南略低。鄭國渠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地形,在禮泉縣東北的谷口開始修乾渠,使乾渠沿北面山腳向東伸展。

(5)涇陽縣旅遊景區鄭國渠的門票擴展閱讀:

鄭國渠的作用

鄭國渠的作用不僅僅在於它發揮灌溉效益的100餘年,而且還在於首開了引涇灌溉之先河,對後世引涇灌溉發生著深遠的影響。秦以後,歷代繼續在這里完善其水利設施:先後歷經漢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豐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廣惠渠和通濟渠;

清代的龍洞渠等歷代渠道。漢代有民謠:「田於何所?池陽、谷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鍤為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稱頌的就是引涇工程。 1929年陝西關中發生大旱,三年六料不收,餓殍遍野。

引涇灌溉,急若燃眉。中國近代著名水利專家李儀祉先生臨危受命,毅然決然地挑起在鄭國渠遺址上修涇惠渠的千秋重任。在他本人的親自主持下,此渠於1930年12月破土動工,數千民工辛勞苦幹,歷時近兩年,終於修成了如今的涇惠渠。

新中國成立以來,按照邊運用、邊改善、邊發展的原則,對新老渠系進行了3次規模較大的改善調整與挖潛擴灌。1949年-1966年為第一階段,1966年-1983年為第二階段,80年代後至1995年為第三階段。

1995年,渠首引水能力為50立方米每秒。全灌區共有乾渠5條,長80.42公里,已襯砌67公里,支渠20條,長297.49公里,已襯砌78公里;斗渠527條,長1206公里,已襯砌630公里;設施、有效灌溉面積分別為134.04萬畝(其中抽水灌溉面積37.2萬畝)和125.99萬畝。

⑹ 我國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是什麼

答:我國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是期思陂,我國最早見於記載的灌溉工程。公元前七世紀末楚莊王時孫叔敖所主持興建。據《淮南子・人間訓》"孫叔敖決期思之水而灌雩婁之野。"知故址當在今河南商城及其附近一帶。杜佑《通典》認為期思陂就是今安徽壽縣南的古芍陂。

期思陂位於固始縣史河東岸、泉河西岸的一個狹長地帶。史河在古代稱為"決水"。它是淮河南岸流程最長、支流最多、流域面積最大的一條支流,全長263公里,流域面積6880平方公里,是我國古代淮河流域著名的支流之一。

(6)涇陽縣旅遊景區鄭國渠的門票擴展閱讀:

據《淮南子・人間訓》「孫叔敖決期思之水而灌雩婁之野。」知故址當在今河南商城及其附近一帶。杜佑《通典》認為期思陂就是今安徽壽縣南的古芍陂。

期思陂位於固始縣史河東岸、泉河西岸的一個狹長地帶。史河在古代稱為「決水」。它是淮河南岸流程最長、支流最多、流域面積最大的一條支流,全長263公里,流域面積6880平方公里,是我國古代淮河流域著名的支流之一。

史河發源於安徽省金寨縣大別山區,流經固始縣境入淮河。古代固始縣境內有自南向北分支的陽泉水(即今泉河),陽泉水往東北流,下游仍入史河。這就是酈道元《水經注》上所說的「決水又北右會陽泉水,水受決水」。

史水繼續北流,經黎集石嘴頭、龍潭寺,到固始縣城北會灌河(古稱曲河),再到三河尖入淮河幹流。三河尖以淮河、史河和灌河匯流之要沖而得名。

⑺ 涇河大峽谷和關中大峽谷一樣嗎

不是一個。
涇河大峽谷又稱關中第一大峽谷,位於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王橋鎮張家山暨鄭國渠首風景區,它西距昭陵3km,東南距涇陽縣城16km,關中環線公路近在咫尺,是鑲嵌在關中腹地的一顆璀璨的明珠。googleearth坐標: 34.707°,108.503°

關中第一大峽谷(涇河大峽谷)位於咸陽市淳化縣的仲山生態森林公園西南,距陝西省淳化縣城西南4公里,距古都西安85公里,咸陽75公里。關中大峽谷所在的仲山森林公園總面積28平方公里,森林植被覆蓋率80%,素有西安後花園的美稱。公園所在區域年平均氣溫為10度,夏季為20度,自秦漢以來就是皇家的避暑勝地。仲山森林公園是淳化、涇陽兩縣天然分界,東有嵯峨山,西為九峻山,此山居中、序為二、因此稱仲山。全園分為廟宇古跡、度假山莊、運動狩獵、植物花卉、避暑療養、會議中心、自然保護等11個集景觀、度假、游樂、餐飲、住宿、休閑於一體的綜合旅遊景區。仲山素有「8景」之說:雲霧、雪海、紅葉、花潮、松濤、旭日、疊翠、珍禽,處處都讓人心曠神怡。主峰鑽天嶺高1600米,峰戀疊翠,幽林蔽谷,雜果豐盛,中草葯種類繁多,野生動物大量棲息,怪石嶙峋,異態秀出,原始山林氛圍濃烈,是渭北尋幽探奇的天然生態林苑。
關中第一大峽谷(涇河大峽谷)年平均徑流量19.11億立方米,四季分配不均,流量變化較大,最大流量(9200立方米/秒)是最小流量(1.94立方米/秒)的4742倍。河流穿行在三迭二迭系砂頁岩及寒武奧陶系峽谷之中,谷窄岸陡,曲流十分發達,河道多急流險灘,水資源充沛,是發展峽谷漂流的好地方。峽谷河谷寬80—120米,河床寬60—80米,峽高近500米,其險峻、秀麗無與倫比。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