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客家旅遊攻略
Ⅰ 河源客家文化的介紹
河源客家文化是嶺南文化的一部分。保河源留了許多客家文化的歷史印跡,是東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
Ⅱ 河源的客家人有什麼習俗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
。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
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
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Ⅲ 河源客家旅遊資源有什麼特點
萬綠湖,桂山,鏡花緣,蘇家圍,野趣溝等等呢,都是些自然風景多一些,當然也有古鎮,如蘇家圍
Ⅳ 廣東河源客家話學習教程
客家話應該屬於土話把,估計沒啥教程,都是因為家裡人會講才會說的。。而版且我覺得梅州權的口音跟河源的相差蠻大的,我們廣州天河那邊講的都是跟河源差不多的,但,怎麼說呢,地區不同感覺個個口音都不一樣的,教材估計是沒有的了,可是視頻的話你上網搜搜估計一大堆。。不過口音就像中國每個地方的人講普通話一樣,沒有統一的。。
Ⅳ 河源客家飲食
河源客家美食有三個系列:一是風味餐,主要有鹽局雞、水蒸雞、紅燜肉、釀豆腐及一些小店的全豬、全牛、豆腐套餐。二是湖鮮餐,主要是萬綠湖碼頭所在的新港鎮及湖內錫場鎮提供的桂花魚、鯰魚等湖鮮。三是野味餐。此外,五指毛桃湯、客家娘酒和米排粉被稱為河源餐桌上的「三寶」。
購物土特產品有米排粉、黃沙柿餅、順天紅薯干、五指毛桃、客家娘酒、竹木工藝品、紫金辣椒醬、連平香菇、酸蘿卜等。
客家美味,唇齒留香。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河源的飲食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發展,主流菜系東江客家菜有了創新和提高,更講究主料、原汁原味和鄉土氣息,並發展出了一些極富特色的民間餐飲。東江鹽局雞、紅燜豬肉、東江釀豆腐、上湯桂花魚、客家釀三寶、娘酒醉河蝦、清煲草魚、水晶雞、薯絲煲、咸香鴨是十大客家名菜,深受人們青睞。近年來,川、湘、東北菜和西式快餐等紛紛搶灘河源,豐富壯大了河源的飲食家族,可以滿足您多方面的口味需求。
東江鹽?h雞
色澤金黃,皮脆肉嫩,骨酥味香,並具補益功效,是客家菜系中的傳統名菜。據傳是一位賢慧的客家婦女為了讓久病的丈夫開胃口而特意精心製作,丈夫吃後很快康復,這種烹調法也流傳下來了。
東江釀豆腐
沿用客家人傳統製作技巧,豆腐滑嫩,餡料味美,原煲上席,滾熱燙口,香味四溢。
紅燒豬肉
色澤金黃,風味獨特,爽口軟滑,肥而不膩。
水晶雞
客家菜中的創新產品,雞色黃潤光亮,原汁原味,肉嫩味鮮,湯汁香濃。
咸香鴨
選用本地特產土鴨精心製作,色澤金黃,香味濃郁,是一味獨特的下酒好菜。
清煲草魚
選用本地優質水源飼養的草魚,配以多種佐料烹煲,肉質滑嫩,魚味鮮美。
上湯桂花魚
選用萬綠湖特產桂花魚精心製作,刀工精細,魚色乳白,口感鮮美,清甜嫩滑。
娘酒醉河蝦
娘酒香醇,河蝦肉爽,鮮甜可口,營養豐富,原是客家婦女坐月子的主要補品,擺上筵席,別有一番風味。
客家釀三寶
釀苦瓜、釀辣椒和釀茄子集於一盤,色澤各異,形態美觀,味道獨特。
薯絲煲
選用本地特產紅薯絲配以多種佐料精製,薯絲爽口,滑而不澀,美味香濃。
Ⅵ 河源客家小鎮有什麼好玩的
2019年12月底,客家小鎮項目盛大開業!客家小鎮投資約為3億元,一期總規劃用地面積專1661平方米;客家小鎮二屬期總規劃用地面積21122平方米。項目6大主題功能,形成「吃、住、玩、賞、看、購」產業生態圈,客家小鎮以體驗世界客家民俗文化為主軸,前期在功能主題上歸納為客家情、客家味、客家道三大板塊。
Ⅶ 河源自然地理環境,越詳細越好,最好是有利於發展河源客家民俗方面的
河源處於粵北或者東北,靠近贛州和惠州。
我感覺要發展的話,還是以工業為龍頭,加大旅遊業的投入。做客家文化的話還是很難,畢竟廣東梅州和江西贛州更出名啊。
Ⅷ 河源都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河源旅遊全攻略
【導語】:河源。一個客家之鄉,客家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員,具有顯著特性的漢族民系,是漢民族中的一個地緣性群體。而客家文化是這個群體在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為適應和改造生存條件而創造出來的全部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那麼去河源旅遊都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推薦?現在就來看看河源客家文化及旅遊景點大全吧。 客家節日 歲時節令的民俗活動起源很早,如春節,源於上古社會的「臘祭」,「過年」的傳統也起源於上古。除過年過節,還有四時節令,以及其它俗信紀念。這些活動表達了人們的善良心靈,特別是隨著時代的前進,人們在傳承舊俗中,不斷摒棄陋俗、繼承良俗、增添新俗,使傳統的歲時節令民俗活動更加絢麗,展示出中華民族客家人的傳統文化風采。 客家祭祀 客家人對於喪葬之俗,做得十分周到,甚至過於繁文縟節。客家人祖先崇拜意識很濃,對慎終追遠的事,十分重視」。一般喪葬儀規可分為葬、埋葬和葬後三個部分,或謂之三個階段。 客家婚姻 客家人的祖先來自中原,所以他們的婚姻禮俗深受古時風尚習氣的影響;客家人屬性成規,男婚女嫁定要"明媒正娶",才不為鄉閭譏笑。 客家人的婚姻方式,都依照古制"六禮"。所謂六禮是:"說親,送定,報日子和送聘金,盤嫁妝,接親與送親,拜堂與吃面碗雞"。 客家農事 客家人多住山區,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產品,以水稻為最。客家地區的水田,近山用溪水,靠河用河水。皆以水車灌水入田。農家肥料,以"漚糞"或"漚火爐灰"作糞種,參上石灰肥田。 稻穀成熟後,收割時,不僱工; 約左鄰右舍的婦女,到時她們自帶鐮刀來田裡幫助割水稻。這叫「幫工」等她們各家收割水稻時,被人"幫"過工的婦女再"幫"人家的工。是客家人團結互助、平等相待的好傳統的充分表現。 客家服飾 客家服飾講究樸素實用,寬敞簡便。普遍喜穿素色,尤以藍、黑、白色最為流行。農村女子普遍系著的一種圍裙"掩腹",其實可以掩胸,下擺寬及兩側,上端縫花刺綉,另加「頸鏈」、「腰鏈」和「牙牌」、「手鐲」等服飾。姑娘梳辮,少婦盤髻。勞動者則多穿對補救短衫的,俗稱褂哩。讀了書的男子多改著西式褲。 鞋襪方面,多穿布鞋,是家庭婦女自製的。 河源客家美食 客家特色小吃-「豆腐花」 「豆腐花」舊時一般都由小販挑著一種名喚「豆腐花擔」的擔子,串街走巷,沿途叫賣;這種「豆腐花擔」的前擔,是由檯面,湯鍋、爐擔座和玻璃鑲嵌的半六角形的立體調料座等組成。那後擔,即是那盛著絕嫩豆腐的圓木桶。客家「豆腐花」,小販叫賣它的吆喝聲非常奇特;只有一個「碗」字,那「碗」字在吳語中與「完」字相仿;在叫喚這個「碗」字的時候,小販們往往拖著長長的,悠揚動聽的拖腔:「完(碗)—」。對於客家人來說,小販呼喚的這個「碗」字是家喻戶曉之事;這是小販們在招呼吃客將吃完「豆腐花」的碗,及時送回。 河源客家美食有三個系列:一是風味餐,主要有鹽局雞、水蒸雞、紅燜肉、釀豆腐及一些小店的全豬、全牛、豆腐套餐。二是湖鮮餐,主要是萬綠湖碼頭所在的新港鎮及湖內錫場鎮提供的桂花魚、鯰魚等湖鮮。三是野味餐。此外,五指毛桃湯、客家娘酒和米排粉被稱為河源餐桌上的「三寶」。 購物土特產品有米排粉、黃沙柿餅、順天紅薯干、五指毛桃、客家娘酒、竹木工藝品、紫金辣椒醬、連平香菇、酸蘿卜等。 客家美味,唇齒留香。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河源的飲食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發展,主流菜系東江客家菜有了創新和提高,更講究主料、原汁原味和鄉土氣息,並發展出了一些極富特色的民間餐飲。東江鹽局雞、紅燜豬肉、東江釀豆腐、上湯桂花魚、客家釀三寶、娘酒醉河蝦、清煲草魚、水晶雞、薯絲煲、咸香鴨是十大客家名菜,深受人們青睞。近年來,川、湘、東北菜和西式快餐等紛紛搶灘河源,豐富壯大了河源的飲食家族,可以滿足您多方面的口味需求。 東江鹽焗雞 色澤金黃,皮脆肉嫩,骨酥味香,並具補益功效,是客家菜系中的傳統名菜。據傳是一位賢慧的客家婦女為了讓久病的丈夫開胃口而特意精心製作,丈夫吃後很快康復,這種烹調法也流傳下來了。 東江釀豆腐 沿用客家人傳統製作技巧,豆腐滑嫩,餡料味美,原煲上席,滾熱燙口,香味四溢。 紅燒豬肉 色澤金黃,風味獨特,爽口軟滑,肥而不膩。 水晶雞 客家菜中的創新產品,雞色黃潤光亮,原汁原味,肉嫩味鮮,湯汁香濃。 咸香鴨 選用本地特產土鴨精心製作,色澤金黃,香味濃郁,是一味獨特的下酒好菜。 清煲草魚 選用本地優質水源飼養的草魚,配以多種佐料烹煲,肉質滑嫩,魚味鮮美。 上湯桂花魚 選用萬綠湖特產桂花魚精心製作,刀工精細,魚色乳白,口感鮮美,清甜嫩滑。 娘酒醉河蝦 娘酒香醇,河蝦肉爽,鮮甜可口,營養豐富,原是客家婦女坐月子的主要補品,擺上筵席,別有一番風味。 客家釀三寶 釀苦瓜、釀辣椒和釀茄子集於一盤,色澤各異,形態美觀,味道獨特。 薯絲煲 選用本地特產紅薯絲配以多種佐料精製,薯絲爽口,滑而不澀,美味香濃。
Ⅸ 河源客家文化公園的介紹
河源客家文化公園位於河源中心城區,規劃建設佔地面積130 公頃,河源客家文化公園是一個全專方位展示客家文化的屬主題公園,布局為 「一軸兩像三湖四館」。在一條客家文化2000 多米長的主軸線上,安奉趙佗和孫中山先生兩座塑像,圍三湖以壯其觀,設博物館、規劃展覽館、圖書館、肖殷文學館等四館,有廣場、群雕、民居、風情街、客家遷徙路、世客林等體現客家文化內涵和元素的建築和景點,採用雕塑、建築、展覽、表演等多種形式,讓市民和遊客認知客家歷史,感悟客家文化,體驗客家風情,領略客家風韻,成為弘揚客家文化和凝聚客屬風情的重要窗口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