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大全 » 黔東北旅遊攻略

黔東北旅遊攻略

發布時間: 2021-01-09 02:52:31

① 貴州銅仁有哪些旅遊景點

銅仁旅遊資源獨具特色,三江沿岸15座大小橋梁凌空兩岸,猶如15條彩虹。銅仁老城一版面倚山,三面臨權水,發源於梵凈的兩條江自西自北而來,匯於銅仁,稱錦江;錦江繞城半周,然後東去流入湖南沅水。錦江沿岸有壯觀雄奇的六龍山溶洞群。其中已開發的九龍洞為貴州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在市內西門碼頭乘船就可以游覽九龍洞及錦江風景區。銅仁是傑出的紅軍將領周逸群烈士故鄉,辟有周逸群烈士故居一處,烈士塑像一座,往來瞻仰者絡繹不絕。
銅仁主要旅遊景點:梵凈山 ·沿河烏江山峽百里畫廊·沿河土地灣黔東革命根據地·九龍洞 ·太子石 ·南嶽飛泉 ·沿河麻陽河自然保護區 ·四野屯 ·紅二、六方面軍紀念碑 ·雲海波濤 ·中流砥柱 ·雲彩江聲 ·魚梁夜月 ·文筆凌雲 ·六洞嵐光 ·周逸群故居 ·玉屏晴雪 ·西嶺歸樵 ·萬笏朝天 ·兩江春色 ·金鱗游泳 ·東山樓閣 ·東山寺 ·錦江公園 ·十里錦江 ·長壽村 ·思南石林。

② 貴州銅仁哪個縣的旅遊業搞得最好

屬於銅仁地區管轄的直屬景點並不多。但是從貴陽到銅仁,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黔東北旅遊線路。黔東北通常和湘西鳳凰聯系在一起。由貴陽出發這條線跨越龍里、貴定、福泉、甕安、余慶五的縣市然後可以開始旅遊第一站石阡古城,然後前往武陵山脈主峰--兼佛教聖地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凈山,之後沿著錦江而下到銅仁,隨後北上松桃跨國「南疆邊牆」(南方長城)向東,進入湘西鳳凰縣。
其實沿途可以看到很多風景,如古城、古村寨及古軍事城堡和古戰場遺跡。同時沿途也可以體驗到苗族、土家族風情及神秘的儺文化。梵凈山是旅遊中的重點,不論是想體驗自然風光還是感受佛文化,這個地方絕對值得去。
如果只是單說銅仁,榜上有名的景點可能不多,但是值得遊玩的地方還是很多的。銅仁本身就是一座美麗的山城,是明清時期黔東比較繁榮的水陸碼頭和商業重鎮,有「黔東護商棧」之稱。中南門老城區明清古民居群落就記錄了那段輝煌的歷史。中南門既是銅仁歷史上商埠文化的物證,同時也蘊含著當時名門望族的興衰記憶。另外,鄰近中南門老城區的東山寺也可以去看看。雖然現在僅存雷神殿和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四合院形式的現在被開辟為儺文化博物館,收藏陳列了黔東北地區民間的儺戲堂、儺技的大量文物和相關文字介紹。
距離銅仁不遠的松桃縣還有一個新寨苗王城。新寨是明嘉靖年間當地苗民吳黑苗、龍許保領導的苗族起義軍大本營和古戰場。
其他景點:黃絲橋古鎮、南方長城。

③ 黔東北地勢特徵

他那邊的地勢特徵是東高西低,然後比較沙比較多地布地煞賣比較多

④ 貴州自然景觀的特徵

貴州省旅遊資源特徵

從貴州旅遊資源的分布、構成、景觀質量及特徵、開發程度、社會情況等來看,可將其概括為以下9個方面:

1、環境的多樣性

貴州是我國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地處雲貴高原的東斜坡地帶,恰處於中國地勢第二大梯級(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級(東部丘

陵平原)的過渡部位。境內地勢起伏、高差懸殊。最高海拔達2 901m,最低148m,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

貴州在地史上大部分地區在古生代及中生代為海相沉積區,新生代以來轉為上升,碳酸鹽類岩石廣泛分布,出露面積佔到全省總面積

的61.9%。貴州位於世界上最大喀斯特區——華南喀斯特區的中心部位,是我國喀斯特最發育的省份之一。喀斯特地貌形態齊全,類

型多樣,幾乎包括了除冰川喀斯特以外的所有類型。由於第四紀冰川未大面積波及貴州,而低熱的河谷便成為生物界的避難所,使得

貴州現代生物界古孑遺物種豐富,區系成分復雜,物種類型繁多。

貴州在熱量帶上處於南亞熱帶至中亞熱帶的位置。由於地勢 由北、東、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增高,內部起伏較大和氣溫垂直變化明

顯等原因,各地光照、輻射、熱量差異較大。由於地質、地貌和生物氣候條件的復雜多樣,使貴州的土壤類型也極為復雜,從而為生

物資源的多樣性提供了重要的環境條件。

2、景觀的獨特性

貴州省許多地區地學景觀都具有獨特性,有的景觀堪稱世界自然奇觀,構成旅遊資源優勢。瀑布群、溶洞群規模宏大,保存完整,分

布集中,居全國之首;惠水燕子洞為特殊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觀,數十萬只白腰羽燕起飛,燕翅如雲,壯觀無比。

貴州有世界上唯一的三疊紀奇觀(世界上僅有瑞士聖喬治山有部分出露),在這里每走一步,跨越萬年,天然造化,自然傳承,擁有

六項世界之最:1)全球最壯觀的淺海次深海過渡帶;2)全球最好的早三疊紀深水生物遺跡化石群;3)全球最早、最大的三疊紀管

殼石生物礁;4)全球最完整的三疊紀孤立石灰岩台地——大貴州灘;5)全球最好的海生爬行類–海百合動物群;6)全球保存最系

統最完好的三疊紀海陸變遷和淺海—次深海「拉鋸戰。

貴州三疊紀是大自然傳承給貴州和全人類的珍貴資源,在世界上具有惟一性,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美學欣賞價值,具有申報世

界自然遺產與世界地質公園的沉甸甸的文化、科技含金量。

3、氣候的宜人性

——氣候

貴州省氣候總的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降雨適中,且多夜雨,多微風,沒有絕大多數大陸性氣候所特有的極端

溫度。

——季節:(1)春季是從3月份至5月份,春季來臨時,萬木復甦、鮮花盛開、各地生機勃勃。(2)夏季是從6月份至9月份,以晴朗

的溫和宜人的天氣為主。白天日照時間較長,夜晚氣溫溫和,日溫差較大。(3)秋季是從10月份至12月份,雖然氣溫要比夏季低一些

,但天氣依然不錯。本省的植物是多為常綠植物,但也引進了不少落葉樹。多彩的樹葉裝扮出貴州的秋季美景。(4)冬季為1月份至

2月份,全省大部地區的氣溫有所下降,但無嚴寒,仍是旅遊的好時節。

4、資源的豐富性

貴州山川秀美,其旅遊資源結構復雜多樣、豐富多彩。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十分豐富,有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遺存及近現代革命歷

史文化遵義紀念館;還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種奇異典型的地質現象、豐富的礦產礦床及動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絕壁、急

流險灘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險;眾多的高原湖泊為水上運動提供了優美的場所;還有數量和品種多樣的礦泉供人閑逸療養,形成

貴州旅遊資源組合的豐富多樣性。

——旅遊資源

全省有開發價值的旅遊景點1000多處,其中有:世界自然遺產一處、中國文化遺產5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3個、5A級國家級旅遊區2

個、國際生態博物館5個、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9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0個、國家級地質公園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2個、國家

級自然保護區7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9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2座、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60個、省級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5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9座等。

——紅色旅遊資源

全省現有88個縣市,其中有67個縣市留下紅軍的足跡。遵義、婁山關、四渡赤水、烏江、息烽、黎平、甕安、茅台等是重要的紅色旅

游基地。

——佛教文化資源

梵凈山是與全國四大佛教名山齊名的佛教名山,其地位顯赫。此外還有貴陽的黔靈山、長順的白雲山、惠水的九龍山、貴定的陽寶山

等。

——植物資源

貴州列入國家保護植物名錄的珍稀植物有70餘種,其中一級保護植物有銀杉、珙桐、禿杉、桫欏4種,佔全國同類植物總數的50%。

貴州植物種類豐富,維管束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共有250科、1543屬、5661種(變種),其屬數佔全國屬數的64.7%。貴州植物種

類的豐富程度僅次於雲南、四川、廣東和廣西,居全國第五位。

——動物資源

動物種類繁多,區系成分復雜,據調查資料顯示,全省有脊椎動物近1000種,其中魚類190種,佔全國總數的40%,兩棲類60種,占

29%,爬行類103種佔34%,鳥類435種佔39%,哺乳類136種佔32%,僅次於雲南和福建,居全國第三位。據資料顯示,全省共有野生動

植物約8680餘種,約佔全國總數的1/3,珍稀動物數量佔全國動物總數的29%。

——礦產資源

據勘察資料顯示:貴州現已發現122種礦產資源,礦床、礦點3000餘處。已探明儲量的有78種,計1481處產地。已發現的礦種和

已探明儲量的礦種,分別佔到全國的50%。其中有40種儲量居全國前10位,有21種列全國l至3位。

——能源資源

全省煤炭資源遠景儲量達到2410億噸,保有儲量為530.97億噸,居全國第5位,比江南其他各省市區儲量總和453.26億噸還要多70億

噸。

5、民族風情的多彩性

貴州的民族旅遊資源特色鮮明,豐富多樣。全國56個少數民族,貴州有49個,其中世居的少數民族有17個。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

口的37.85%。其中全省苗族人口佔全國苗族總人口的49.8%;布依族佔97.3%;侗族佔55.7%;仡佬族佔98.2%;水族佔93.2%。各民族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風格各異、類型多樣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節日、服飾、村舍建築,構成了貴州旅遊資源的一大特

點和優勢。

6、地域分布的廣泛性

全省旅遊資源分布極為廣泛,除安順、遵義、貴陽等地區旅遊景觀久負盛名之外,在黔西北、黔中、黔東北、黔西南、黔東南、

黔南等廣大地區旅遊資源有大量分布,並且有相當程度的集中,構成景觀集群。全省各市、州、地、縣幾乎都有風景名勝區、點,並

各有特色。

7、自然與人文的融合性

在全省,不同的地學景觀與各異的動植物景觀、氣象景觀和民族文化、少數民族風情組合,形成風格、特色不同的景區,各類景

觀相輔相成,互為依託,體現出極高的組合性。具體到某一景區,組合特點差異亦大,例如,瀑布景觀:黃果樹、十丈洞瀑布等,溶

洞景觀:織金洞、九洞天、九龍洞等,山體景觀:荔波茂蘭、梵凈山、斗蓬山、雷公山等更是遠山景觀襯托出自身的雄奇和悠久的生

態文化融為一體而顯得古樸、神奇,令遊人留連忘返。

8、同緯度上的原生性

貴州省生物旅遊景觀極為豐富獨特,不少動植物類型觀賞價值極高,自然生態系統保存較好,成為全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

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梵凈山亞熱帶生態系統原始而典型,被譽為地球同緯度上的一顆綠寶石",荔波茂蘭喀斯特原始森林集旅遊奇

觀、民族風情於一體,是喀斯特科普生態旅遊勝地;而位於黔東南的民族生態旅遊示範區,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

一"的主題,成為貴州一大民族原生態旅遊景觀。

9、開發潛力的巨大性

貴州省地處祖國西南內陸,旅遊資源豐富,但絕大數未加以開發利用。可利用和挖掘的潛力還很大。例如:雷公山、月亮山、九

洞天、威寧草海、烏江畫廊、世界三疊紀公園、惠水漣江天生橋群和惠水燕子洞等至今仍處於半開發狀態,這些地方蘊藏著豐富的動

植物資源,旅遊資源,景物神奇壯觀,是一塊待開發的處女地;全省還有很多舉世奇觀尚未向廣大旅遊者展示其風姿,仍處於藏於深

山人未知的狀況;許多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旅遊資源也需要進一步進行深度開發,不斷補充內涵,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

潛力。

10、生態環境的脆弱性

主要基於以下幾點:一是坡度,全省的平均坡度17.8度,15度以上的陡坡佔全省總面積的59.6%;二是高度帶,全省最高點2901米,最

低點148米,平均海拔1110米;三是喀斯特,全省喀斯特比重為61.9%;四是河網密度,全省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500米,大大低

於周邊省份;五是山丘比重大,佔到全省92.5%,山間平壩僅佔7.5%,是全國惟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

總之,貴州是一處藏在深閨不為人識的桃源仙境,不僅有上述獨特的旅遊資源、生物多樣性和豐富的礦產資源,造化更賦予它一方變

化無窮的好山水。明朝宰相劉伯溫獨具慧眼,賦詩雲:「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五百年後看,雲貴勝江南」。在400年前,大地

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專為山水而來。這位明代卓越的地理學家、旅行家為貴州山水留下了珠璣般的文字,是貴州神奇的山光水色,

醉倒了這位痴愛大自然的性情中人。也是徐霞客的文字,照亮了靜守在歷史深處的貴州美景。貴州歷史並沒有留下諸如「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樣的旅遊文化品牌形象,但貴州有她實實在在的內涵。

⑤ 地理∼貴州省旅遊資源開發的條件

從貴州旅遊資源的分布、構成、景觀質量及特徵、開發程度、社會情況等來看,可將其概括為以下10個方面:

1、環境的多樣性

貴州地處雲貴高原的東斜坡地帶,恰處於中國地勢第二大梯級(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級(東部丘陵平原)的過渡部位。最高海拔2901米,最低148米,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

貴州位於世界上最大喀斯特區——華南喀斯特區的中心部位,是我國喀斯特最發育的省份之一。喀斯特地貌形態齊全,類型多樣,幾乎包括了除冰川喀斯特以外的所有類型。貴州在熱量帶上處於南亞熱帶至中亞熱帶的位置。由於地質、地貌和生物氣候條件的復雜多樣,使貴州的土壤類型也極為復雜,從而為生物資源的多樣性提供了重要的環境條件。

2、景觀的獨特性

貴州許多地區地學景觀都具有獨特性,有的景觀堪稱世界自然奇觀,構成旅遊資源優勢。瀑布群、溶洞群規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國之首。

貴州有世界上惟一的三疊紀奇觀(世界上僅有瑞士聖喬治山有部分出露),在這里每走一步,跨越萬年,天然造化,自然傳承,擁有六項世界之最:全球最壯觀的淺海次深海過渡帶;全球最好的早三疊紀深水生物遺跡化石群;全球最早、最大的三疊紀管殼石生物礁;全球最完整的三疊紀孤立石灰岩台地——大貴州灘;全球最好的海生爬行類——海百合動物群;全球保存最系統最完好的三疊紀海陸變遷和淺海——次深海「拉鋸戰」。

貴州三疊紀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美學欣賞價值,具有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與世界地質公園的文化、科技含金量。

3、氣候的宜人性

貴州氣候總的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降雨適中,且多夜雨,多微風,沒有絕大多數大陸性氣候所特有的極端溫度。

4、資源的豐富性

貴州山川秀美,其旅遊資源結構復雜多樣、豐富多彩。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十分豐富,既有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遺存及近現代革命歷史文化遵義紀念館,還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種奇異典型的地質現象、豐富的礦產礦床及動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絕壁、急流險灘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險;眾多的高原湖泊為水上運動提供了優良的場所,還有數量和品種多樣的礦泉供人閑逸療養,形成貴州旅遊資源組合的豐富多樣性。全省有開發價值的旅遊景點1000多處。

5、民族風情的多彩性

貴州的民族旅遊資源特色鮮明,豐富多樣。全國56個少數民族,貴州有49個,其中世居的少數民族有17個。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37.85%。各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風格各異、類型多樣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節日、服飾、村舍建築,構成了貴州旅遊資源的一大特點和優勢。

6、地域分布的廣泛性

全省旅遊資源分布極為廣泛,除安順、遵義、貴陽等地區旅遊景觀久負盛名之外,在黔西北、黔中、黔東北、黔西南、黔東南、黔南等廣大地區旅遊資源有大量分布,並且相對集中,構成景觀集群。全省各市、州、地、縣幾乎都有風景名勝區、點,並各有特色。

7、自然與人文的融合性

在全省,不同的地學景觀與各異的動植物景觀、氣象景觀和民族文化、少數民族風情組合,形成風格、特色不同的景區,各類景觀相輔相成,互為依託,體現出極高的組合性。

8、同緯度上的原生態性

貴州省生物旅遊景觀極為豐富獨特,不少動植物類型觀賞價值極高,自然生態系統保存較好,成為全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梵凈山亞熱帶生態系統原始而典型,荔波茂蘭喀斯特原始森林集旅遊奇觀、民族風情於一體,是喀斯特科普生態旅遊勝地;而位於黔東南的民族生態旅遊示範區,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主題,成為貴州一大民族原生態旅遊景觀。

9、開發潛力的巨大性

貴州省地處祖國西南內陸,旅遊資源豐富,但絕大多數未加以開發利用。可利用和挖掘的潛力還很大。例如:雷公山、月亮山、九洞天、威寧草海、烏江畫廊、世界三疊紀公園、惠水漣江天生橋群和惠水燕子洞等至今仍處於半開發狀態,這些地方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旅遊資源,景物神奇壯觀,是一塊待開發的處女地;全省還有很多舉世奇觀尚未向廣大旅遊者展示其風姿,仍處於藏於深山人未知的狀況;許多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旅遊資源也需要進一步進行深度開發,不斷補充內涵,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潛力。

10、生態環境的脆弱性

主要基於以下幾點:一是坡度,全省的平均坡度17.8度,15度以上的陡坡佔全省總面積的59.6%;二是高度帶,全省最高點2901米,最低點148米,平均海拔1110米;三是喀斯特,全省喀斯特比重為61.9%;四是河網密度,全省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500米,大大低於周邊省份;五是山丘比重大,佔到全省92.5%,山間平壩僅佔7.

⑥ 黔江峽谷公園玻璃棧道要門票嗎

是要的,還要收費,200元左右。

黔江城市大峽谷坐落在黔江新老城區交界點,繁內華與寧靜、容城市與自然巧妙融合。峽谷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平均深度200米,最深處落差500米,峽谷內景緻頗多,是亞洲少見的城市大峽谷,也是黔江城市品牌重點打造的養身養心聖地項目。

為了不破壞景區山水原貌和增強遊客峽谷體驗感受,峽谷內808米長的懸崖棧道完全依據山勢而造。部分轉彎處,修建了觀景平台,可供遊客觀賞景色或歇腳。峽谷頂端部分,建成了一條仿若「天路」的空中棧道。遠遠望去,棧道就像是一條「外掛」在山體上的盤山公路。

值得一提的是,棧道上還分別設置了兩段寬1.2米、長20餘米的透明鋼化玻璃棧道,並在棧道中部及棧道頂部「外挑」了兩個透明鋼化玻璃平台。玻璃棧道及玻璃平台材質由雙層加厚鋼化玻璃構成。

另外,玻璃棧道靠近峭壁一側有20餘厘米寬鋼筋混凝土。為棧道承重能力及遊客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制高點處『外挑』的玻璃平台大約有4平米,可同時容納5至6人觀賞美景。但患有恐高症、高血壓、心臟病等遊客需慎入。

⑦ 哪些旅遊景點有土家族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張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縣,常德市的石門等縣;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來鳳、鶴峰、咸豐、宣恩、建始、巴東、恩施、利川等縣市,宜昌市的長陽、五峰兩縣;重慶市主要分布在渝東南的黔江、酉陽、石柱、秀山、彭水等區縣;貴州省主要分布在黔東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縣。

⑧ 銅仁有什麼好玩的地方,銅仁旅遊必去景點,銅仁旅遊

銅仁旅遊資源獨具特色,三江沿岸15座大小橋梁凌空兩岸,猶如15條彩虹。銅仁老城一面倚山,三面臨水,發源於梵凈的兩條江自西自北而來,匯於銅仁,稱錦江;錦江繞城半周,然後東去 銅仁一角流入湖南沅水。錦江沿岸有壯觀雄奇的六龍山溶洞群。其中已開發的九龍洞為貴州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在市內西門碼頭乘船就可以游覽九龍洞及錦江風景區。銅仁是傑出的紅軍將領周逸群烈士故鄉,辟有周逸群烈士故居一處,烈士塑像一座,往來瞻仰者絡繹不絕。
銅仁地區主要旅遊景點:梵凈山 ·沿河烏江山峽百里畫廊·沿河土地灣黔東革命根據地·九龍洞 ·太子石 ·南嶽飛泉 ·沿河麻陽河自然保護區 ·四野屯 ·紅二、六方面軍紀念碑 ·雲海波濤 ·中流砥柱 ·雲彩江聲 ·魚梁夜月 ·文筆凌雲 ·六洞嵐光 ·周逸群故居 ·玉屏晴雪 ·西嶺歸樵 ·萬笏朝天 ·兩江春色 ·金鱗游泳 ·東山樓閣 ·東山寺 ·錦江公園 ·十里錦江 ·長壽村 ·思南石
【一】梵凈山:
在與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東北邊陲,在橫亘楚蜀大地、綿延數百公里的武陵山脈, 有一座充滿神秘色彩而又雄奇偉岸的山峰,這就是貴州省銅仁地區的梵凈山。幾百年來,梵凈山的名字一直在黔、湘、川、鄂、桂等南國地域久久流傳。雖然朝代有更替,人世有變遷,但梵凈山的魅力依然歷久不衰。是什麼原因,是哪些因素造就了梵凈山的無窮魅力和巨大誘惑呢?
梵凈山位於銅仁地區的江口、印江、松桃三縣結合部,海拔2493米,不僅是貴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是屹立於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大斜坡上的巨人。其古老的山體距今已有10~14億年的歷史,是黃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再加上山體龐大深邃,峰巒巍峨雄奇,主峰高聳入雲,故明朝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詔令而建的古碑上稱之為「眾名岳之宗」。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凈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山,或雄奇險峻,或秀美多姿,那引人入勝的是新金頂,在海拔22 00餘米的崇山峻嶺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高約100米,如巨筍出土,似玉龍嘯天,紅雲環繞,直指蒼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又將山頂一劈為二。兩個山頂上分別建有釋迦殿、彌勒殿,兩殿之間有天橋相連,朝拜的香火燒到了雲天之上。還有那獨立撐雲的蘑菇石、依山望母的太子石、狀若冊籍的萬卷書(山岩)等,形神兼備,令人嘆絕!至於梵凈山頂部一帶常常出現的「佛光」,更是令人魂牽夢繞,一睹為快。水,或涓涓細流,或丁冬垂滴,或白練懸空,或奔騰咆哮,皆異常澄潔。峰迴水轉,匯成了九十九條溪流,順山勢的東西走向,向東匯成了錦江、淞江,直奔沅江入洞庭湖;向西匯成印江河,直奔烏江進長江。樹,遍山皆樹,滿眼是綠,繁花爭艷,鳥獸和鳴,一幅天然畫卷。還有那雲、霧、風,波譎雲詭,也給梵凈山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置身此山中,儼然畫中行,恍若仙山游。
古人雲:「天下名山僧佔多。」大自然造就了梵凈山的奇異風光,而佛教徒則揚名了梵凈山的靈山秀水。在明朝萬曆以前,梵凈山作為「古佛道場」,早已聲名遠播。在梵凈山的滴水岩附近,有一塊奉萬曆皇帝的詔令而專門豎立的石碑。碑文中寫道:「此黔中間之勝地有古佛道場,名曰梵凈山者則又是天下眾名岳之宗也。」明朝萬曆皇帝之所以要下詔重建梵凈山金頂正殿(寺廟),是鑒於曾經興盛一時的梵凈山「古佛道場」,因長年戰亂而日趨衰落破敗,即碑文所言:「天哀名山之頹,而賜以欽命僧妙玄重建金頂正殿,足為萬聖臨鑾。」碑文中把盛極之時的梵凈山「古佛道場」比作「極樂天宮」,記載梵凈山佛教自開辟以來,香火旺盛,信奉朝拜的信徒如雲流水涌,連王公大人都十分嚮往。梵凈山的聲名早已傳入了南京、北京,傾動了十三個行省的地方長官。
梵凈山這個山名,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它是從「梵天凈土」點化而來。據史料記載,梵凈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後來不知何時變成了「梵凈山」。這大概只有去問當年的佛教高僧們了。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還使梵凈山成為一個原始古樸的生態王國。由於梵凈山的山體龐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原始基地。梵凈山不僅生長著滿山遍嶺的各種植物和棲息著各類動物,而且擁有黔金絲猴、大鯢(娃娃魚)、白頸長尾雉、雲豹等珍稀動物和全球僅存的「貴州紫薇」以及中國鴿子花樹(珙桐)等珍稀植物。梵凈山原始古樸的生物群體,成為了人類的一大財富,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保護價值。國務院於1978年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6年將梵凈山接納為全球「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的成員單位(中國只有五個成員單位)。梵凈山是幸運的,因為在地球的同緯度上,目前只有它還保留有如此原始古樸的生物群體。梵凈山的幸運,既得益於先人愛惜,也得力於當代人的保護。
在梵凈山麓,居住著土家族、苗族、侗族、漢族、羌等各族人民。在這里,可以領略到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體悟到梵凈山區豐富深邃的人文文化。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書法藝術。印江,只不過是梵凈山腳下的一個區區小縣,異常閉塞,可是自明清以來,書法名家輩出,以題寫「頤和園」匾牌而名噪海內外的嚴寅亮就是傑出代表,印江成為了著名的「書法之鄉」。在梵凈山麓的兩個碑林中,你可欣賞到當代書壇泰斗趙朴初、啟功、沈鵬等人的墨寶。這里還是一個富有革命傳統的山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貴州高原上的第一塊紅色根據地,即1934年由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創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黔東特區,就屹立在梵凈山麓的領邊幾縣。
梵凈山的過去屬於我們歷代的先民,而梵凈山的現在和未來已不僅僅屬於它所在當地的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人,它還屬於全人類。隨著大旅遊、大開放思路的逐步確立,在自然保護的前提下,梵凈山將東連以張家界、武陵源為代表的風景名勝,南接以陽河、杉木河為代表的旅遊景區,形成一個合理的旅遊鏈條,構成橫跨黔湘的旅遊「金三角」。再加上銅仁大興飛機場的復航,玉屏至銅仁高等級公路的改造以及梵凈山登山索道的建成,渝懷鐵路也即將開通,梵凈山必將逐步成為一個新的旅遊熱點。這,也是銅仁的希望之所在。
梵凈山是佛教名山,是生態王國,是風景勝地,是一方凈土。誰不嚮往這么一個返樸歸真、怡養身心的人間仙境呢!
梵凈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存較為完整。梵凈山山清水秀,號稱有「九十九溪」,這些溪流匯成黑灣河、馬槽河等十一條主要河流,呈放射狀奔騰而下,沿途多急流險灘,跌水瀑布。梵凈山是佛教勝地,「梵凈」二字,即含佛家超凡脫俗之意。自明萬曆年間開始,建梵剎廟宇,成為與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九華山遙遙相對應的佛教名山。
梵凈山中最珍貴的動物是黔金絲猴,有「世界獨生子」之稱,因其背部有青灰色的毛,又稱之為「灰金絲猴」。梵凈山為世界上唯一分布區,最初1991-1993調查僅為3隻!現在僅有500餘只,是世界瀕危物種之一。黔金絲猴的分布環境比較特殊,主要活動於保護區東北部松江縣境內,海拔1400—1800米之間;那裡地形崎嶇、林木茂盛。它以多種植物的葉、芽、樹皮和果為食,它們過著典型的群體樹棲生活。各群均由不同年齡組成,最強壯的雄猴任群體的首領,但各群體間互不往來,活動的地域范圍各不重疊,囿於固定的領地。對於受傷和死亡者則有搶屍習俗。
【二】九龍洞: 九龍洞景區位於城東的漾頭鎮是市區較近的旅遊好去處,六龍山脈北端、 洞內景觀錦江南岸大峽谷之中,區內山峰林立,重巒疊嶂,溪谷幽深,竹木蒼翠,植被完好,既有璀璨崢嶸的岩溶洞群,雄奇險秀的錦江峽谷,逶迤秀麗的錦江(漾頭)庫區,還有考古價值較高的岩董、杜家園新石器時代原始人的古文化遺址,是一個集觀賞和科研於一體的旅遊勝地。九龍洞是該景區的主體景點,洞內空曠寬敞,氣勢磅礴,景物眾多。(主)洞長2284米,寬100多米,高75~80米,面積7萬多平方米。全洞分為8廳和一道暗河,廳又分為兩層,上層6廳,下層2廳,上下廳及洞洞之間均有小洞相連,深不可測。洞內遍布鍾乳石筍、石柱、石簾、石瀑、石幔、石花、石針等,有的似雲海奔涌,有的似飛禽走獸,有的似奇花異草,千姿百態,巧奪天工,神奇瑰麗,令人留連忘返,遐想不斷。從市區坐旅遊景區的車或者去城區中心西門橋渡口乘坐旅遊船可以到達{是欣賞錦江沿岸秀麗風景,良好生態景觀的好選擇。},坐車的人到了錦江對岸乘船過河,均為坐馬上山,走路也行但是喜歡輕松的遊客和想體驗坐馬背感覺的遊客可以選擇,到了門口購買門票即可進入內部檢票進入洞內,欣賞雄奇壯麗的溶洞自然奇觀。
【三】錦江旅遊區
從佛教名山梵凈山,流出兩條江,一條叫大江,一條叫小江,兩江穿山越谷,在銅仁城中匯合形成了錦江。就在三江匯流的地方,一巨大岩石突兀江心,成為銅仁的中流砥柱——銅岩,岩上供奉「儒、釋、道」鼻祖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三尊銅像,銅仁的歷史淵源由此而起,銅仁因此而得名「銅人」。又因三位鼻祖的教義宗旨均以「仁」為核心,遂改名為銅仁。
山是銅仁的根,水是銅仁的魂,錦江孕育了銅仁——仁義之城。這是一個被山懷抱的城市,一個被水滋潤的城市。穿城而過的錦江孕育著這方美麗富饒的土地,將城市裝扮得如詩如畫。一幅「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畫中」的水墨山水畫卷伴著千年流淌不息的錦江徐徐展開。由亞太環境保護協會APEPA中國委員會、香港中國城市研究院CUI等機構聯合舉辦的第三屆(2009)中華100大生態親水美景口碑金榜,日前在香港發布,貴州省銅仁市十里錦江入選十佳。
銅仁因水而興。錦江下洞庭,入長江,古時,是銅仁走出大山的唯一通道,「舟楫往返,商賈雲集」,曾經盛極一時,素有「黔東重鎮」之稱號。自古以來,臨水而居的銅仁人,水上行舟,運輸、捕魚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你依然能聽到城中江聲漁歌繚繞,看到綠柳下一個個靜候江水的休閑垂釣者。更為有趣的是那夕陽里的十多座大橋上,一排排橋釣者悠然自得的情景不得不令你駐足守候橋下的魚上鉤。錦江帶給這里的人們無限歡樂,讓您無時無刻都能盡享到游泳的樂趣,垂釣的樂趣,人魚水嬉戲的樂趣。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垂釣、游泳、高台跳水、龍舟、漂流、獨竹漂等水上運動依然是銅仁人最大的愛好和樂趣,錦江不僅養育了勤勞勇敢的銅仁人,更賦予了銅仁獨具特色的水文化、漁文化、龍舟文化。團結、力量象徵的龍舟競渡也因此而成為銅仁最悠久、最豐富、最具特色的民間傳統習俗。
龍是中國吉祥的象徵,掌管降雨的神。古時,是銅仁侗族人最崇敬的神靈。龍的傳說在這里優美動人,惟妙惟肖。賽龍舟的傳說更是深入人心,源遠流長。龍舟競渡,在銅仁俗稱「劃龍船」,雖然同紀念屈原有關,但在銅仁卻賦予它新的含義。最早是這里的侗家人向神龍祈福免災的一種祭祀活動。銅仁有句俗話叫做「端午不下,犁耙高掛」。意思就是如果端午不下雨的話,今年就會遇到旱災。一年無雨,必影響到農作物生長,沒有收成。因而,每年農民完成了一年的春耕春種,就開始忙著向降雨的神龍祈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時值端午時節,村村寨寨的人們殺豬宰鴨,沿母親河——錦江開展祭祀活動。為了能引起神龍的注意,讓神龍知道百姓的意願,按時節降雨。每個村寨家家戶戶就按人頭湊份子,依照龍的樣子打造一條龍船,並買來豬和鴨子做供品。挑選村裡身強力壯的後生20—40人在河裡來回劃著龍船,齊聲吼叫,喚龍降雨,並扔下活鴨子和香噴噴的臘肉、豆腐、糯米做的粽子,鹽菜、酸辣肉餡的蒿菜粑誘龍出水,意在請出水裡的神龍來到人間接受村民的供奉,降雨。爭強好勝的侗家漢子劃著幾十上百條龍船在錦江歡快的穿梭,相互追逐,追搶在河裡撲騰的鴨子,歡呼聲、吶喊聲震天響。船越劃越有勁,舟越行越快,最後演變成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勇敢爭先的劃龍船比賽。岸上人都為自己村裡的龍船吶喊助威,哪個村的龍船勝利了,就是為這個村爭了光,村民像迎接英雄一樣將劃船的後生迎進村,全村男女老少一起涌進村裡的祠堂,擺上慶功宴,端上豐盛的貢神食物,家家戶戶拿出自製的甜米酒開懷暢飲,犒勞為村爭光的英雄們。只有拿頭獎的英雄們才能吃上豬頭。那是一件終身都會感到光榮而自豪的事情。劃龍船比賽從此成為同飲錦江水的各族農民喜聞樂見的群眾自發性水上運動。每年端午前十幾天,村村寨寨農民便自發地組織起來,把擱置了一年的龍船用桐油「油」一遍,請進水裡,開始操練起來。到了了端午那天,各地龍船便相約聚集在銅仁城中三江匯流的銅岩,等待比賽。這一天,銅仁城鄉萬人空巷,齊聚錦江兩岸,觀看比賽。政府從此也將這項自發的群眾體育賽事納入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壯大起來。錦江兒女一代代傳承著這瑰麗的原生態民族文化,且愈演愈烈,從由男人主宰的龍舟比賽發展到女子龍舟參與比賽,從傳統龍舟比賽發展到國際標准龍舟比賽,直至演繹為舉辦國際龍舟賽事。2009年1月,銅仁還榮獲了中國傳統龍舟之鄉的稱號。
錦江景區沿岸如詩如畫的景點,主要包括武陵橋城、錦江十二景、錦江公園、水晶閣等。
(1)武陵橋城。銅仁市是一座多水的橋城,僅城區就有大小十餘座風格各異的大橋。橋下江水碧波盪漾,錦江兩岸綠樹掩映,江上漁舟點點,既有名城蘇州的婀娜多姿,更有山城銅仁的風格特色,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水城、橋城。
(2)錦江十二景。錦江十二景是錦江沿岸較有特色的自然景點,分別是:南嶽飛泉、兩江春色、中流砥柱(銅岩)、東山樓閣、雲彩江聲、文筆凌雲、金磷戲水、漁梁夜月、石笏朝天、蘆洞嵐光、玉屏晴雪、西嶺歸樵。
(3)水晶閣半島。位於城東太乙峰下,錦江東岸,島三面環水,半島古樹參天,幽香四溢。江面碧水映翠,漁舟如梭,宛如一幅流動的風景圖。
(4)銅岩跨鰲亭。在銅仁錦江兩江匯流處,有一巨石突起江心,高出水面十多米,總體面積486平方米,「孤嶼嶙峋,當兩江湍流中」,「作中流之砥柱,挽狂瀾於既倒」,這便是與「銅仁」有著極深淵源的銅岩。相傳,元朝時有漁人潛入銅岩底,「見岩足如鼎,中有銅范三教像」,「挽而出之」,「銅仁」也因此而得名。三尊銅人為儒、道、釋三教的鼻祖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而銅岩上的「跨鰲亭」,歷代皆有修建,最早為明正德十一年(1516)所建,現存之亭系1993年重建。舊時相傳,銅岩旁迎小江處有沙洲隱於水中,每逢鄉試前,如洲現水面,郡人必有中榜者,故俗名「掛榜洲」。每逢鄉試前七日,銅仁的地方官按古制舉行賓興大典,在跨鰲亭上設宴招待應舉之士,「酌旨酒以盈卮,於斯亭以寵餞」,以求個「獨占鰲頭」的吉兆。
【四】中南門古商埠文化街區
據史料記載,作為「黔東門戶」的銅仁,早在宋代就有湖南、四川、江西的客商來此貿易;明、清時期,更是「商賈檣帆、絡繹不絕」,素有「黔東護商棧」之譽;清末民初,銅仁濱河「船舶往來,日凡數十百號,商務不衰。外商在銅開設洋行五、六家」,城內有大中商戶400餘家,成為黔東和川東一帶的各種土特產和省外常德、漢口等地工業品的集散中心和銷售市場。中南門、西門幾大碼頭商旅輻輳、異常繁榮。中南門曾是銅仁著名的碼頭和繁華商業區,以八大商號為主的大小商家,主要集中在中南門一帶。
(1)中南門古城區。中南門古城區系明、清傳統的磚木結構四合院建築,位於錦江北岸、東山西麓的中南門片區,背依東山,南臨錦江,群體龐大,布局井然。古城區佔地總面積36685平方米,古民居建築總面積25544平方米,保存完好的四合大院35個,古巷道11條,現存木結構及磚木結構建築228棟。其房屋、道路建設及排水系統設計科學合理,顯示了古代民居建設規劃設計技術的高超水平,為黔東民居之典型。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區。
(2)銅仁古城垣。在中南門碼頭邊,看到一道用青石塊砌築的石基,時斷時連,沿城蜿蜒而伸去的,那就是銅仁古城垣的遺址。銅仁古城垣始建於明正德七年(1512),距今已有700百餘年的歷史。為銅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在全面進行進行維護階段】
(3)川主宮。川主宮是銅仁市現存時代最早(明洪武八年即1375年)、保留最完好的古建築。位於銅仁大小兩江交匯處的西岸,與銅岩上的跨鰲亭隔江相對峙。川主宮為二進高封火牆圍護四合院式建築。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宮內精美的木雕、石刻、彩繪、泥塑遍及全宮,令人目不暇接,是研究明清時期社會生活、戲曲、宗教藝術的珍貴實物。【被私人給引起火災,給燒毀大部分,現在正在復建原址,獲得國家批准而開始復建】

⑨ 黔東北是指哪裡

貴州省東北部,烏江的中下游
黔東北地區是我國土家族主要聚居區之一,這里山高林茂,溝谷縱橫,村落稀疏,人煙不稠。由於歷史原因和地理條件的限制,這里交通趨於落後,經濟尚欠發達。但是,這里也有很多優勢:風光景色優美迷人,氣候溫和冷暖宜人,民風淳樸親切引人,是發展民族旅遊的好地方。近年來,黔東北地區各縣縣委、政府都在全力挖掘本土旅遊資源,打造本土旅遊亮點,大打旅遊文化牌。思南縣推出了「長壩石林」、「烏江山峽」、「郝家灣清代民居」等旅遊景點,印江縣在重點打造梵凈山旅遊品牌的同時,推出了以紅二、六軍團會師地木黃為中心的紅色旅遊。石阡縣則著力打造堯上、樓上等民俗文化旅遊點,德江、沿河、鳳岡等縣也都各自推出了旅遊觀光亮點。

依託自然風光,發展旅遊事業,確實是一條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好路子,然而僅僅靠自然景點來吸引遊客,是不夠的,作為少數民族地區,應該把自然美景,湖光山色和淳樸厚重的民風民俗有機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形成獨特的民族風情旅遊。黔東北地區土家族,歷史悠久,民俗眾多,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積淀,服飾、娛樂,飲食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尤其是飲食方面,土家族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民族特色鮮明,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目前旅遊業的發展,土家族飲食文化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旅遊資源在旅遊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土家族飲食文化在現實生活中所發揮的物質精神功能不斷增強,土家族飲食民俗的發掘和開發,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極大的現實意義

一、黔東北土家族飲食文化主要特色

古人雲:「民以食為天」,食是人的共同的生理需要,然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卻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土家族亦然。土家族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是一種包括飲食習俗,禁忌,信仰,飲食制度在內的綜合民族文化體系。土家族飲食文化以其直觀性,鮮明性,可參與性等特點,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黔東北地區土家族之飲食習俗受自然環境,民族文化,相鄰省區食俗的影響較大,形成了獨特的酸,辣,臘食俗。土家族喜歡酸菜,酸湯面條,酸菜炒飯,豆腐酸菜魚都是不錯的小吃。土家人常把很多菜蔬肉食腌漬成酸的,如 「酸辣椒 」、「酸豇豆」、「酸茄子」、 「酸魚」、「酸柞肉」等等,酸菜開胃健睥、生津止渴,能增強食慾,土家族群眾幾乎每頓必食,凡修房造屋、婚喪嫁娶或逢年過節,席面上均有一至幾道酸菜。思南縣楊家坳鄉、亭子壩鄉及鳳岡縣永河鎮,石徑鄉一帶酸魚是小有名氣的,凡來此地走親訪友,游覽觀光或是做生意的人,往往都會買一些回去讓家人、親友分享。除喜食酸菜外,土家族群眾還愛好吃辣椒,他們把辣椒稱為海椒,他們能把辣椒做出很多種花樣來,如「糟海椒,糊海椒,粑粑海椒,面面海椒(辣椒粉),泡海椒,干海椒」等,他們把新鮮的比較嫩的海椒暴炒,稱為「海椒娃兒」,「海椒娃兒」又香又嫩,而又不辣人,很多土家人都喜歡吃。在土家族的宴席或平時飯桌上,幾乎每道菜都要用辣椒作陪,可見辣椒對土家人生活的重要。土家人還喜歡臘食,這方面以「土家臘肉」最為有名,農歷臘月,土家人將鮮豬肉切成大約七、八寸長,四、五寸寬的塊狀,用食鹽混合花椒面抹均勻,放在大盆子或鐵鍋內腌上幾天,然後掛於火炕上經煙久熏即成臘肉,講究一點的還要用柏樹枝葉加上柑橘殼之類燃燒的煙霧來熏烤,使其色澤、香味均達到最佳。土家臘肉不僅味道純正,而且易於保存,通常可存放一年多時間,土家人通常以此為主菜招待客人,深受客人喜愛。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土家族人還創造了很多特色食品,如:思南的花甜粑,綠豆粉,印江的紅苕粉,沿河的豆腐乾,思南、德江、鳳岡、務川一帶的油茶稀飯,還有整個黔東北地區土家族普遍喜食的「泡湯肉」都是不錯的民族民間美食。目前,黔東北地區發展旅遊業,這些不能不作為重要因素來考慮。

二、黔東北地區挖掘,開發和保護土家飲食文化的價值和意義

黔東北地區屬於老、少、邊、窮地區,受交通等因素影響,經濟不夠發達,各方面都還較為落後,要改變這一地區貧窮落後的面貌,就要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其資源優勢,前面說過,黔東北地區優美的自然風景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這一地區旅遊業空間寬,潛力大,是值得充分利用和挖掘的。從本地區各縣縣委、政府發展本縣經濟的一些戰略上,可以看出,旅遊業已經被領導們高度重視。已經把它作為重要的產業擺上了各地政府的工作日程。

那麼,怎樣才能發展好旅遊業,以促進本地區經濟的發展呢,筆者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把發掘、開辟自然景點和打造土家特色飲食有機結合起來。美麗的山水,漂亮的自然風光固然悅目,給人美好的視覺享受,但僅此是不夠的,我們要讓客人來,客人來了要留得住,這就需要動一翻腦筋。如果我們利用好本地淳樸濃郁的土家民族風情,挖掘土家飲食文化資源,把土家特色美食打造出來,形成一系列土家風味小吃,就會使客人在旅遊本地區時,既獲得視覺享受,又能大飽口福,達到來此旅遊的目的。

發掘土家飲食文化,要打好兩張牌。

(1)打特色牌,例如土家「泡湯肉」,「油茶」,「綠豆粉」等,目前,這些食品大多還是家庭食用,沒有成為商品,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商業價值。「泡湯肉」常見於土家人逢年過節殺豬時食用,土家人熱情,和善,在土家山寨,哪家殺了豬,必定要請左鄰右舍吃一頓飯,這一頓飯,主菜必是「泡湯肉」。「泡湯肉」做法很講究,肉要選豬臀部的,要肥瘦相間,肉要切成薄片,要先煮干水分,再炒,待肉片成卷狀時,放入酸海椒,花椒(顆粒或粉狀均可),生薑,蒜苗,加適量的水,煮熟為止。煮好的「泡湯肉」香味濃,色澤好,讓人一看就想吃。如果把土家「泡湯肉」搬上正式席面,用於酒店、餐廳,作為一道特色菜,一定會受到客人的喜愛的。和「泡湯肉」一樣,土家「綠豆粉」,「酸魚」「紅苕粉」「豆腐乾」、「花甜粑」等也都很具民族特色,值得開發和推介的。

(2)打綠色牌,黔東北地區工業不發達,因此農業污染不大,很多食品均屬正宗綠色食品,健康食品,這在工業文明飛速發展,食品衛生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綠色健康食品無疑是很受歡迎的。土家族地區圍繞綠色食品大做文章,應該是大有收益的。與黔東北地區相距不遠的湖北省恩施州五峰縣與長陽兩個土家族自治縣關於綠色農業所取得的成績:經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組織專家綜合評估認證,到2004年4月底,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的農特產品中,無公害食品達到100%,綠色食品佔63%,有機食品達到15%。綠色品牌使五峰山貨身價倍增。五峰茶葉被認定為達到國際標準的有機茶後,每公斤價格由幾十元上升到數百元。五峰土豆被認定為綠色食品後,其加工製品在國際市場每噸價格高達2000美元。給五峰縣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黔東北地區發展綠色健康食品也有和五峰縣一樣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可參照別人的成功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在發展飲食文化時,加進「綠色理念」,相信一定會打好飲食文化這張牌的。

在旅遊地區,如果沒有飲食業相伴隨,是不可想像的。在旅遊中人們在欣賞自然美景與人文勝地時,優雅的飲食環境,豐富而具有特色的食品與飲料,顯然是重要的選擇內容。黔東北地區如能抓住其有利因素,挖掘和利用好土家飲食特色,其旅遊業的發展一定是很有前途的,旅遊業發展了,當地的經濟也會被帶動而發展起來。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