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旅遊攻略
❶ 泉州晉江安海有那個景點是泉州18景的
五里橋
俗稱「安平橋」,橫跨晉江安海鎮與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始建於宋紹興專八年(公屬元1138年),經13年建成。為花崗石砌成的石墩石樑橋,是我國古代首屈一指的長橋,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馳名海內外,經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橋墩361個,橋面寬3-3.8米,橋板長度5-11米不等,最重達25噸,兩側有石護欄;橋上有亭5座:橋東「超然亭」,橋西「海潮庵」,橋中「泗水亭」,兩頭各設路亭一座,供遊人憩息。「泗水亭」,俗稱「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楹聯一對,立有兩尊石雕將軍;亭側保存歷代重修碑記14方。西端橋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東端有五層六角樓閣式仿木結構白塔一座。歷經800年滄桑,安平橋成了「陸上橋」。1980—1985年國家撥款進行維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復。
❷ 閩南都有哪些風景名勝
地方語言
廈門通行閩南方言,即閩南話,也叫廈門話。以廈門話為代表的閩南話通行范圍很廣,包括廈門、漳州、泉州三市及其所轄的縣市和台灣地區,共有3千2百多萬人說閩南話。此外,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香港以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閩南籍華僑、華裔也有說閩南話的,雖然各地的閩南話有一些差別,但是基本上能彼此通話無阻。
現代風情
來自廈門特殊的歷史和地理環境,以及改革開放經濟特區建設的飛速發展,使得具有濃郁東方特色的閩南文化已經漸漸地揉合了新的演變。若逢節日慶典,便更能親自體驗廈門的風土人情。正月十五的燈會、踩街;八月十五的中秋、搏餅;陽歷聖誕節的華彩繽紛;農歷春節的合家圍爐;都會增添您對廈門本土文化與外來潮流的幾分了解。華燈初上,則是體現廈門夜魅力的時刻。大街小巷、繁華市區、霓虹燈閃爍、多姿多彩的夜總會、酒吧、休閑娛樂中心,迪斯科舞廳便是你逍遣娛樂的勝地,或把酒談心,或飄飄起舞、或引吭高歌、或揮灑人生、定會令您流連忘返。
建築風貌
在廈門市區的民居中,有十多條街頭路都建有上樓下廓,俗稱"五交居",其中以廈門路、北京路、始興北路(即舊府埕)和香港路等更是整齊劃一,道路雖不寬廣,但交通卻很通暢。薌城地處閩南亞熱帶,高溫雨季天氣質偏多,古城街市的這種獨具特色"騎樓式"街道的布局和建築風格,牆接瓦連,顯得極為整齊美觀,既給人們提供了"冬暖夏涼",又具有避雨遮日的"陽雨傘"作用。形成了富有閩南亞熱帶特色的"騎樓"式街廊風貌。
地方戲曲
南音 南曲——又稱南音、南樂、南管、管弦,它有悠久的歷史,屬唐朝時期的樂種。南曲由指、譜、曲三大部分組成。南曲的藝術風格古樸典雅,委婉纏綿,是閩南最流行的一種地方曲藝。據考證,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唐就有了。史料記載,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慶祝60壽辰,全國弦歌妙手聚集京都獻藝,南曲也進京演奏,受到賞識,被授予「御前清聽」的鄉匾和彩傘、宮燈,並賜給了演奏二胡的藝人以腳踏金獅的龍遇。這種古老樂曲用琵琶、洞蕭、二胡、三弦等樂器吹奏,樂曲優美抒情,富於地方特色。其著名代表作有《梅花操》、《八駿馬》、《三更人》、《感謝公主》等,均灌成唱片,發行於海內外。
歌仔戲 是流行於閩南、台灣和南洋華人聚居地的戲曲劇種,其曲調來 自民間,是流散在街頭、茶室的曲調,唱詞是群眾的語言,唱腔道白用廈門、漳州方言合成的台灣腔,易學易懂、易唱,易聽。歌仔戲又名鄉劇, 是閩南地方代表性劇種。1662年大批閩南人隨同民族英雄鄭成功移居台灣,帶去了「龍溪錦歌」、「安溪採茶」和「同安車鼓」等民間音樂藝術,出現了「歌仔館」。明末清初,受梨園戲、高甲戲和京劇等劇種影響,逐漸形成獨特的表演藝術「歌仔戲」,先在台灣流行,1928年後傳回閩南,經民間藝人的改革創新,再取名「鄉劇」。這種戲曲唱詞通俗朴實,唱腔活潑動聽,深受群眾喜愛。廈門歌仔戲劇團的名劇《梁山伯與祝英台》被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曾由香港長城電影製片廠攝製成影片發行東南亞,其它劇目如《火燒樓》、《五女拜壽》、《殺豬狀元》、《啞女告狀》、《白蛇傳》、《真假太子》等也已製成電視戲曲片。
高甲戲 是閩南的一個地方戲曲劇種,其特點是常用插科打諢的對答 形式和風趣、幽默的韻語對唱,使人發笑,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甲戲中的丑角表演最為出名。高甲戲源於泉州農村一帶。相傳在明末清初,泉州府沿海漁村,每逢迎神賽會,人們以舞獅隊的武打為基礎,配以「水滸」故事,表演「宋江戲」。接著吸收了梨園戲、傀儡戲、布袋戲的唱、做等表演手段,發展成文武合演的「合興戲」。清代末期,它又受徽班、江西弋陽腔和京劇的影響,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廈門市高甲戲劇團在閩南城鄉享有盛譽。1960年曾參加全國巡迴演出,並到北京參加國慶獻演。傳統劇目有《審陳三》、《挑花搭渡》及現代戲《竹杠》,有的已拍成電視戲曲片。
❸ 泉州的風景名勝有哪些
閩南(Hokkien),閩南即指福建的南部,從地域和文化等多方面來說,閩南包括廈回門、漳州、泉答州、龍岩新羅和漳平。
風景名勝有:
一、漳州三平寺
三平寺是閩南著名的千年古剎,地處福建省漳州市屬的平和縣文峰鄉境內,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市近五十公里。
二、土樓
福建土樓,以其悠久的歷史、奇特的風格、巧妙的構築、恢宏的規模,被譽為世界民居建築的奇觀。永定、南靖和華安的土樓已聞名遐邇,但閩南一帶各式各樣的土樓也越來越吸引人們的注意。閩南的土樓民居,是人類建築文化的宏篇傑作,世界文明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南靖土樓,是南靖勞動人民艱辛的汗水與聰明才智的結晶。它的規模、結構、工藝、功能、令多少現代的建築專家學者嘆為觀止;它的建築風格、民情風俗、文化內涵,使社會學家慨嘆。
三、閩南四大古鎮有:晉江安海、翔安馬巷鎮,漳州角美,廈門灌口。
四、古城泉州有一種建築叫「騎樓建築」。至今包括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的中山路、改擴建後的塗門街、東街等街巷仍保留這樣的建築格局。
❹ 南安有旅遊景點嗎
九日山
位於南安市豐州鎮,距泉州城西門7公里,1961年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上的宋代祈風石刻,於1988年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日山海拔90餘公尺,俯臨晉江。東北西三峰聳峙,中有「白雲塢」低谷。出塢口有「菩薩泉」,「奔湍激響,聲比絲竹」。三峰樹木蒼郁,山空鳥語,幽趣橫生。
靈應風景旅遊區位於南安市東北部洪梅鎮玳瑁山,自省道305線沿洪(瀨)六(都)公路可直達景區,北連南安樂峰、洛江區羅溪鎮,南接洪瀨鎮,東與洛江區雙髻山風景區遙相呼應。
靈應寺是閩南著名的千年古剎,史傳佳話:「靈應簽、仙公夢、靈應出茶葉、仙公出米石。」它座落在泉州市南安洪梅鎮六都的玳瑁山南麓。據傳後唐年間有個神童――李文愈坐化於玳瑁山南麓枷吊藤中,鄉人柯長者奇遇感其靈異,將他的真身塑造成佛,祀奉為「祖師公」,並建岩曰「紫帽岩」。「紫帽岩」歷經宋、元、明、清各代多次修葺擴建,規模宏大(六落)。明末清初,改岩為寺,稱為紫帽寺。清道光末年,因連年旱災,武榮知縣梁韻清到紫帽寺向李公祖師求雨...
南安鄭成功陵墓 在南安市水頭康店覆船山麓的赤土坡上,墓為閩南風格,古樸庄嚴。墓前有石雕華表一對,高入雲表。左右側有旗桿夾數對。石砌墓道基庭其碑。墓體三排九室為三合土。解放後幾經修葺,並立《重修民族英雄鄭成功陵墓碑記》,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成功(1624-1662年)南安石井人,生於日本平戶,七歲回國,青少年時在晉江安海讀書,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1661年4月到翌年2月,鄭成功率領義軍東渡台灣,收復寶島,迫使荷蘭侵略者在投降書上簽字,在列強東侵的艱難時代,大長中華民族志氣。他同時為開發建設台灣嘔心瀝血。1662年病卒於台灣承天府,葬於台南州仔尾。清康熙38年(1699年)台灣與清朝版圖劃一
❺ 福建泉州最著名的十大旅遊景點,你有去過嗎
現在還有一系列復新景點可以玩吶~制市區除了清源山、西街、開元寺等景點以外,還多了很多新景點:
1、領show天地
領秀天地,福建首個3A級文創景區,薈萃人文咖啡館、主題酒吧、多國料理、藝術畫廊、文化廣場等業態,成為廣受驢友喜愛的「最佳輕旅行目的地」。
2、泉州美食城
30000㎡美食全感體驗綜合文旅商業園區。從歷史迭代、人文風貌、地域特色、民間風味、鄉土民情出發,建構「市井十洲人」的生活場域,規劃建設「一村一坊一埕一會」的文旅體驗組團。其中包括室內大型造景主題觀光文化村「刺桐時代村」、推廣與傳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非遺傳藝工坊」、濃縮閩南鄉間夜市文化的「大厝埕」、薈萃大泉州各地色香味俱全的伴手禮珍藏館「村味會」等特色景點。為泉州旅遊版圖,補充味蕾板塊。
3、刺桐時代村
刺桐時代村作為泉州美食城主力核心店,還原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集中展示富有閩南地域特色的生活場景、民俗風味與鄉土風情。集結近百種泉州老字型大小名小吃,數十位非遺技藝大師入駐。景區內還有南音南戲、各種沉浸式表演可供遊客參觀。
歡迎大家來泉州玩耍~~
❻ 晉江有什麼旅遊景點
晉江的僑鄉風情很有特色。青陽、安海、深滬、池店等地許多富有特色的古民居和名勝景點,比如五里橋、古民居、青石鋪砌的小巷等等.游覽浮橋、豐州九日山.游覽姑嫂塔及石獅黃金海岸旅遊區遊玩。
❼ 晉江有什麼有名的旅遊景點
草庵寺,白沙古戰場,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晉江施琅故居,福全城遺跡,西質岩石仏(唐代) ,囲頭金沙灣 ,八二三遺跡 ,安平橋 ,深滬海底森林遺跡 ,紫帽山(標高517.8m)
晉江的僑鄉風情很有特色。青陽、安海、深滬、池店等地許多富有特色的古民居和名勝景點,比如五里橋、古民居、青石鋪砌的小巷等等.游覽浮橋、豐州九日山.游覽姑嫂塔及石獅黃金海岸旅遊區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