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諸葛亮旅遊風景區門票
1. 簡述諸葛亮智取漢中100-500字
奪得定軍山後,諸葛亮又遣趙雲、黃忠去燒曹操糧草。黃忠中計,趙雲內救其出圍,又在漢水營前大敗容曹軍,劉封、孟達趁機燒毀曹軍糧草,曹操敗回南鄭。曹操遣徐晃為先鋒,渡漢水而戰,徐晃大敗,王平投降。諸葛亮以疑兵使曹操退兵,劉備趁機渡漢水而安營,後以計大敗曹軍,張飛、魏延奪取南鄭,曹操退往陽平關。陽平關外,糧草被劫,又被蜀軍圍攻,曹操棄關而逃,又被張飛、趙雲、黃忠領兵追殺,幸得曹彰領兵來救,方才免脫。屯兵斜谷,曹操欲報仇雪恥,卻被馬超襲擊,後又被魏延射傷,遂退兵回許都,漢中為劉備占據。
2. 誰有陝西漢中勉縣三國文化廣場諸葛亮石雕的資料
1 漢中概況 漢中概況 漢中市位於陝西省西南部,轄漢台區和南鄭、城固、洋縣、西鄉、勉縣、寧強、略陽、鎮巴、留壩、佛坪縣,幅員2.7萬平方公里,2003年有3721190人,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稱。 漢中歷史悠久。夏商周代境內有褒國,春秋戰國時,始置漢中郡。3000多年來,遺留下不少人文景觀,褒斜棧道堪稱世界奇跡,石門及其摩崖石刻被譽為「國之瑰寶」;劉邦、諸葛亮等曾在這里建功立業,留下了古漢台、拜將壇、張良廟、武侯墓、武侯祠等遺址;這里還誕生了我國偉大的外交家張騫;造紙術發明者蔡倫封侯於此;有眾多的西漢、三國、南宋古戰場遺跡;南湖風景區、天台山森林公園景色秀麗,風光旖旎,是旅遊觀光的好地方,如今,漢中市已成為國家批準的開放地區和陝南重要的經濟開發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城固、勉縣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漢中經濟發展較快。改革開放以來,漢中人民勵精圖治,艱苦創業,進行了大規模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2003年,全市生產總值達163.44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36.8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56.6億元,增長11.8%,第三產業70.1億元,增長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5億元,增長9%。工業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和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具有區域特色的工業體系開始形成。有飛機製造、機械、機床、汽車製造、煙草、食品、輕紡、服裝、建材、冶金、醫葯化工等主導產業。2003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61億元,增長22%。 漢中地處北暖溫帶和亞熱帶氣候的過渡帶,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漢水橫貫全境,形成富庶的漢中盆地。盆地內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氣候濕潤,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平均氣溫14℃,生態環境良好,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兼我國南北方之共有;糧食生產一年兩熟,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等,其中水稻、油菜單產是全國最高產區之一。野生植物有3000多種,其中用途廣泛的600多種。盛產各種名貴葯材,其中天麻、杜仲、棗皮(山茱萸)、西洋參產量居全國前列。有森林面積131.2萬公頃,植被覆蓋率56%,森林覆蓋率48%,林木蓄積量6781.3萬立方米;可利用草場33萬公頃,野生動物500多種,其中珍稀動物有大熊貓、朱 、金絲猴、羚牛等42種。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藏60種,其中勉縣、略陽、寧強三縣的「金三角」地帶,是全國五大黃金生產基地之一;鐵、錳、鎳、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儲量居全省之首,經濟開發潛力很大。漢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水資源豐富,總量達146.25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60萬千瓦,可開發利用87萬千瓦。 漢中交通、通訊網路形成。現已構成公路、鐵路、民航交通體系,有寶成、陽安、襄渝三條鐵路過境;公路四通八達,連接陝、甘、川、鄂。108和316、210國道公路穿過市境,2003年西漢高速公路勉寧段通車。全市99%的鄉鎮和70%以上的村通公路。漢中火車客運可直達北京、武漢、西安、成都等地;民航航班直達西安。國際程式控制電話全市開通,寬頻網通向世界各國。 地理位置 漢中市是陝西省轄市。位於陝西省西南部,地處秦巴山區西段,北靠秦嶺、南倚米倉山(即大巴山西段),中為漢江上游谷地平壩(即漢中盆地);北與寶雞市的鳳縣、太白縣及西安市的周至縣毗連,東與安康的寧陝縣、石泉縣、漢陰縣和紫陽縣接壤,南與四川省的青川縣、廣元市、旺蒼縣、南江縣、通江縣和萬源縣相連,西與甘肅省的徽縣、成縣、康縣及武都縣相鄰;介於東經105°30′50〃~108°16′45〃和北緯 32°08′54〃~33°53′16〃之間,東西最長258.6公里,南北最寬192.9公里,幅員面積2724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市境北部秦嶺勢如屏障,最高峰在洋縣活人坪梁頂,海拔3071米,其它較高的山峰有佛坪縣光頭山2838米、洋縣摩天嶺2603米、留壩紫柏山2610米、勉縣光頭山2606米,一般山體海拔為1000~2000米。南部米倉山高峻雄峙,最高峰在鎮巴縣箭桿山(又稱巴山),海拔2534米,較高山峰還有南鄭縣鐵船山2468米、紅山2367米、光頭山2389米,一般山體海拔在1000~1500米;全市最低處在西鄉縣茶鎮南溝口,海拔僅371.2米。漢江橫穿盆地中部形成沖積平原,漢中盆地東西長116公里,南北寬約5~20公里,漢台區附近最寬達25~30公里;漢江支流牧馬河與涇洋河在西鄉縣城東北匯合,形成沖積性寬谷壩子,名為西鄉盆地。漢中盆地海拔在500米上下,而秦巴山體高出漢中盆地500~2500米。地貌類型多樣,但以山地為主,占總土地面積的75.2%(其中低山佔18.2%,高中山占 57.0%), 丘陵佔14.6%,平壩佔10.2%。
3. 諸葛亮六齣祁山為什麼不走漢中
我們事後評說抄,只能歸結於襲天意了,歷史的命運已經註定,哪怕你再神通廣大,也要聽命於天,看他幾出岐山怎樣失利的:連連告捷之時,誰會想到馬謖會違反軍令,自作主張呢(也不能怪孔明錯用人,畢竟,一個身邊多年以來都很出色也沒出過差錯的將士,連連請命還立下軍令狀,是誰也得給人個機會吧),其餘幾次,要不身體不好,要不被奸臣使詐召回,要不糧草問題,總之各種問題拖著你,把你精氣耗盡了,你還能怎麼樣?本來火燒上方谷可以除掉司馬父子,但偏偏天就是要下雨,你能怎麼著?所以,如果說上天早已註定諸葛孔明不能成功,即使他當初走了捷徑,誰會知道又會碰到什麼致命的問題呢?
4. 陝西漢中是諸葛亮故鄉嗎
陝西漢中是諸葛亮故鄉嗎
不是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號卧龍(版也作伏龍)權,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5. 諸葛亮是如何取得漢中的
①徐晃戰敗,怨王抄平欲殺之襲,平營中放火,投奔劉備,②劉備在諸葛亮的輔助下,三軍用命,上下團結一心。③玄德與孔明觀地勢,命子龍用疑兵戰,使操軍非常疲勞,軍心渙散。 6.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
卻說徐晃引軍渡漢水,王平苦諫不聽,渡過漢水紥營。黃忠、趙雲告玄德曰:「某等各引本部兵去迎曹兵。」玄德應允。二人引兵而行。忠謂雲曰:「今徐晃恃勇而來,且休與敵;待日暮兵疲,你我分兵兩路擊之可也。」雲然之,各引一軍據住寨柵。徐晃引兵從辰時搦戰,直至申時,蜀兵不動。晃盡教弓弩手向前,望蜀營射去。黃忠謂趙雲曰:「徐晃令弓弩射者,其軍必將退也:可乘時擊之。」言未已,忽報曹兵後隊果然退動。於是蜀營鼓聲大震:黃忠領兵左出,趙雲領兵右出。兩下夾攻,徐晃大敗,軍士逼入漢水,死者無數。晃死戰得脫,回營責王平曰:「汝見吾軍勢將危,如何不救?」平曰:「我若來救,此寨亦不能保。我曾諫公休去,公不肯聽,以致此敗。」晃大怒,欲殺王平。平當夜引本部軍就營中放起火來,曹兵大亂,徐晃棄營而走。王平渡漢水來投趙雲,雲引見玄德。王平盡言漢水地理。玄德大喜曰:「孤得王子均,取漢中無疑矣。」遂命王平為偏將軍,領向導使。卻說徐晃逃回見操,說:「王平反去降劉備矣!」操大怒,親統大軍來奪漢水寨柵。趙雲恐孤軍難立,遂退於漢水之西。兩軍隔水相拒,玄德與孔明來觀形勢。孔明見漢水上流頭,有一帶土山,可伏千餘人;乃回到營中,喚趙雲分付:「汝可引五百人,皆帶鼓角,伏於土山之下;或半夜,或黃昏,只聽我營中炮響:炮響一番,擂鼓一番。只不要出戰。」子龍受計去了。孔明卻在高山上暗窺。次日,曹兵到來搦戰,蜀營中一人不出,弓弩亦都不發。曹兵自回。當夜更深,孔明見曹營燈火方息,軍士歇定,遂放號炮。子龍聽得,令鼓角齊鳴。曹兵驚慌,只疑劫寨。及至出營,不見一軍。方才回營欲歇,號炮又響,鼓角又鳴,吶喊震地,山谷應聲。曹兵徹夜不安。一連三夜,如此驚疑,操心怯,拔寨退三十里,就空闊處紥營。孔明笑曰:「曹操雖知兵法,不知詭計。」遂請玄德親渡漢水,背水結營。玄德問計,孔明曰:「可如此如此。」齋 7. 諸葛亮是如何智取漢中的 蜀兵挺進漢中,曹操親率大軍前來抵禦,兩軍於漢水兩岸隔河相對。諸葛亮查看地勢,吩咐趙雲道:"你帶兵500人,攜帶戰鼓號角,埋伏在上游的丘陵地帶。只要聽到我軍營中炮響,便擂鼓助威,只是不許出戰。"趙雲領命去了。 第二天,曹兵前來挑戰,見蜀兵堅守不出,只好悻悻回營。晚上,諸葛亮見敵軍燈火熄滅,命人放響號炮。趙雲聽到後,也吩咐鼓角齊鳴。曹兵以為蜀兵來劫寨,急忙起床應戰,但未發現一個蜀兵。剛剛睡下,蜀兵那邊又擂起戰鼓,曹兵還是未發現一個人影。一連三夜,夜夜如此,搞得曹兵精疲力竭。曹操心裡發怵,便退後30里紮寨。 諸葛亮又請劉備渡漢水後在岸邊扎營。次日,曹操領兵向劉備挑戰。蜀將劉封出戰,曹操命徐晃出戰。劉封戰不過徐晃,撥馬便跑。蜀兵望水邊逃走,軍器馬匹散落滿地。曹兵追趕過來,爭相拾取,不戰自亂。曹操見勢不好,忙下令鳴金收兵。正在這時,只見諸葛亮號旗舉起,劉備領兵殺回,黃忠、趙雲從兩翼殺來。曹操逃到南鄭,見南鄭已被張飛、魏延攻佔,只好逃往陽平關。 諸葛亮抓住時機,急令張飛、魏延截斷曹兵糧道,又叫黃忠、趙雲去放火燒山。曹操在陽平關聽說糧道被截、山野被燒,知道後勤方面已無保障,遂領兵出陽平關,希望以一戰之功殺敗蜀兵。蜀兵出陣的仍是劉封,戰了幾個回合便敗走。曹操追了一陣,怕中埋伏,退回陽平關。這時蜀兵又返身殺回,東門放火,西門吶喊,南門放火,北門擂鼓。曹操心中大懼,急忙棄城突圍,到斜谷界口駐扎。蜀兵殺了過來,曹操勉強出戰,被魏延一箭射掉兩個門牙,倉皇率軍逃奔許都,整個漢中丟給了劉備。 在這場戰役中,諸葛亮幾番用計都十分精妙。他先是布置疑兵,瞞天過海,夜間擂鼓疲憊敵人,迫使曹操退後30里。繼而,又過河背水結營,引誘曹操前來進攻,然後設伏兵殺敵。曹操退守陽平關後,諸葛亮又釜底抽薪,放火燒山,截斷糧道。此後又打草驚蛇,在陽平關四座城門放火吶喊,弄得敵人心驚肉跳,迫使曹操放大斜谷界口,整個漢中遂落入劉備之手。 8. 諸葛亮智取漢中的梗概 徐晃不聽王平意見,被黃忠,趙雲打敗,王平降玄德。曹操被劉備打敗,回到南鄭,魏延、張飛已得南鄭,曹操走陽平關。諸葛亮以疑兵勝操。曹操親自領兵戰,備兵大敗曹兵,曹操棄陽平關而逃至斜谷界口,進退兩難,殺了楊修,次日出兵,大敗回京兆。 諸葛亮智取漢中出自《三國演義》第72回。 (8)漢中諸葛亮旅遊風景區門票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2],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