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旅遊攻略
Ⅰ 求助,仙桃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地方
仙桃沔陽古城 沔城,是一座具有一千四百多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城,從南北朝西魏至建國初期,一直是郡、府、州、縣治地,是江漢平原政治、經濟、文化中樞之一,是一塊閃爍荊楚文化光輝、開發前景廣闊的旅遊勝地。這里地理環境優越,交通十分便利。地處江漢平原腹部,南臨東荊河畔,北依排湖岸邊,距318宜黃高速國道30公里,省級公路橫貫而過。 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曾經孕育了一代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誕生了沔陽縣第一個共產黨小,造就了「金箭女神」楊剛和「新聞巨子」羊棗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留下了無數美麗的故事與動人的傳說。 仙桃沔城孔聖廟 沔城孔聖廟坐落在沔陽占城十字街與東門街交接處,即現在回民小學與紙品廣的所在地址,坐北朝南,宏偉壯觀。 沔城孔聖廟據童承敘的明嘉靖十年《沔陽志》載:「沔陽府學在城內西南,元朝毀於兵,遂遷東北。」明洪武二午(公元1369年)詔建學,五年二月(公元1372年)始創修廟學。六年四月創大成殿,廊廡戟門,東西二廡,明倫堂,洪武九年定為州學。文廟中為大成殿,兩翼為東西廡,前為戟門.門之前為泮池,拱橋,橋前為欞星門。嘉靖十年,改為先師廟。
仙桃好吃如下:
沔陽三蒸
沔陽三蒸:蒸青魚、蒸豬肉、蒸蔬菜馳名於「九省通衢」的武漢,張學良曾大飽口福後題聯:一嘗有味三拍手,十里聞香九回頭。沔陽三蒸的起源,傳為起源於古時因平民百姓吃不起粒粒如珠璣的大米,只有用少許雜糧磨粉,攔合魚蝦、野菜、藕塊投簞而蒸,以此充飢。久而久之,便發展成了馳名湖北的傳統名菜。「三蒸」之一的蒸菜,以蒸筒蒿為上品。後又誕生了珍珠丸、珍白丸等名貴蒸菜
九珠皮蛋
仙桃皮蛋享譽中外。曾榮獲北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的仙桃「九珠」皮蛋,其前身為沔陽松花皮蛋。沔陽松花皮蛋改進為「九珠皮蛋」後,其品質更上一層樓。去殼的皮蛋,蛋白呈深褐色或草青色,結晶透明,松花點綴,美若玉雕。蛋黃緊縮,切開後,似菊花綻蕾,又如砂糖果裹心。質地醇美,味道綿長,清涼爽口,四時咸宜,被定為出口的免檢食品
毛嘴鹵雞
鹵雞在選料上,用的是本地散養的傳統雞種,必須是喂養兩年以內的鮮活公雞。當天宰殺,即時扒毛,隨後用祖傳的鹵雞配方鹵制。在器具的選用上,始終堅持砂鍋文火鹵制
沔城蓮藕
沔城藕,粗壯肥大,肉質鬆脆,紋理細膩,味道鮮美.吃生的,甜津津,涼絲絲,吃熟的,粉撲撲,香噴噴。蓮子則甘甜爽口,且有清心健脾、補氣益中之功效,因而被人們譽為「白璧蓮參」。古時候,它們一直是進奉皇帝的上等貢品,被人們視為席中珍饈。
紅廟酥餅
紅廟酥餅始於清朝。它以熟面、精糖、麻油為主料,用適量的清凈溫開水兌進香油將麵粉調和,再用精糖拌少許熟面作包心,以手工操作,捏成小圓銅板形,然後進鍋溫烤而成。紅廟酥餅聞名遐邇,風味獨特,關鍵在於紅廟的水質優良。紅廟老街後面有坑曰「四方坑」,終年水清透明,氣味純正而略帶甜味。用這里的水製作酥餅,香甜酥軟,有口皆碑。紅廟酥餅不僅是仙桃回漢人民食品中的珍品,也是旅居沙市、宜昌、四川、湖南、武漢、上海等地回民的珍饈,他們每逢回鄉控親訪友、尋根祭祖,總要用篾簍載往旅居處,饋贈親友。
沙湖鹹蛋
沙湖鹽蛋與眾不同的特點。由於沙湖地處沼澤之區,溝壑縱橫,水草茂盛,蝦肥螺密。沙湖水網之地,還生長一種別處沒有的奇草—麥黃角草。這種草桿粗壯,葉闊大,結的籽實濃密而甘甜,成熟的麥黃角籽是鴨的最佳飼料,鴨吃了它,生的蛋黃中就多一滴紅硃砂般的油砣。故又有「沙湖鹽蛋一點珠」的美稱。鴨生長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實乃得天獨厚。個大味美、兼有雙黃名馳中外的沙湖鹹蛋就產生在這里。
外婆家醉魚
選用江漢平原豐富的草魚為原料,,配製黃酒酒糟調制而萬里,經秘制加工,產品工藝獨到,風味獨特產品色澤黃亮,酒香醇厚,後味悠遠
毛嘴鹵雞
仙桃的大街小巷,「正宗毛嘴鹵雞」的招牌比比皆是。雖然不一定都是地道的毛嘴鹵雞,但從商家紛紛打出這個品牌足以看出毛嘴鹵雞在仙桃飲食文化中的地位。
Ⅱ 仙桃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那裡其實很簡單的,如果你去的話估計也只會在仙桃商城那一塊逛,在商城斜對面有一家賣雞柳和裡脊肉的,還蠻不錯,如果中午吃飯的話建議去工商局招待所,那裡的廚師手藝不錯. 如果要去下面鄉鎮玩的話可以去沔城玩,那裡有很多回民,而且有很多廟宇,很有意思.
Ⅲ 仙桃 哪裡好玩啊
仙桃比較小,去步行街吧,不過那裡的東西物價比較高,。還有一個位置,廣播電視台,和體育廣場連著,也很熱鬧。。仙桃不怎麼好玩。。。。
Ⅳ 仙桃最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新石器時代遺址 1974年冬,在沙湖鎮隔當湖劉家大墳開挖電排河時,在距地表5米深處,出土原始人使用過的石器、陶器及紅燒土、鹿角等,共採集文物標本20多件。1984年冬,張溝鎮越舟湖漁場開挖魚池時,出土石斧、石錛、礪石、石網墜、穿孔石鏟等石器150多件,還有陶罐、陶紡輪、紅燒土等,共採集文物標本300多件。兩處遺址中均出土含谷殼的紅燒土和石網墜,足見在5000年前,原始人就有種植水稻和捕魚的生產活動,為"長江流域也是人類文化發祥地"提供了論據。
(月洲湖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石器及紡輪)
屈原滄浪遇漁父 古時,漢江有一支流流經沔陽,名曰滄浪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流放之時,游經滄浪水,在張溝處遇漁父問渡,頗為傷感,漁父唱了一首《滄浪歌》啟發屈原如何面對現實,傳為歷史佳話。這首《滄浪歌》被《楚辭》收錄。唐代中期,為紀念屈原,沔陽先賢們在張溝建了滄浪館,滄浪館位於張溝鎮通州河北面,現張溝影劇院旁。曾為宗教活動場所。陳友諒曾在此設過武館,張難先曾在此教學。大革命時期,鄧赤中在此設平民夜校。賀龍率領紅二軍團攻打仙桃時曾在這里駐扎。總之滄浪館是一個歷史底蘊較為深厚的名勝。.
郭河楚王五樂台 據《沔陽州志》有記載,原為楚平王游獵雲夢澤時休息地,位於排湖南岸。後稱陳友諒夫人梳妝台。20世紀80年代,此處出土過戰國時期銅矛、銅簇、銅斧等歷史文物,這些東西可能與楚王到此游獵有關。
沔陽古城遺址 位於市治西南30公里的沔城回族鎮。該地從西魏起先後10次設郡(府、路、州)治所,歷時853年。城池屢建屢毀。明初建沔陽蟹形州城,周長3800多米,清代重修,民國27年(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沔陽古城遺址上文物豐富,地面尚存明清石刻、石碑、匾額近百件,石拱橋6座;地下有隋唐至明清的銅器、陶器等;還有州衙遺址、孔子石雕像、陳友諒故居以及數座古廟。
曹場古墓群 位於排湖西岸、通海口鎮曹場農場。1984年發現,范圍約3平方公里。墓葬外表僅見一座大型封土堆,其餘都在距地表0.7米左右,墓室全屬東漢磚制,磚上有線條紋,出土有網紋罐、神獸鏡、五銖錢、鐵器等隨葬品。經省博物館有關專家鑒定,該墓群為漢代古墓群。
沔城狄梁公問政處:位於沔城蓮花池邊,為紀念唐代名臣狄仁傑所建。狄仁傑在武則天時曾任復州刺史,到任前,曾有幾任州官無故失蹤,狄仁傑偵查此案,原是江洋大盜所為,並巧妙抓獲歸案,一時四方傳誦。沔陽人建狄公問政樓,樓內有石刻,銘文狄梁公問政處(狄仁傑後被武則天封為梁國公)。
緬伯高洗鵝沔陽湖 據《沔陽州志》和徐渭的《路史》記載,唐朝時期雲南回紇族官員緬伯高向唐朝進貢白天鵝,中途行經沔陽,在湖中為天鵝洗澡,不慎天鵝飛走,緬伯高匆忙之際,抓得幾根鵝毛。隨後,他到長安向唐天子說明原委,並吟成幾句:"將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湖失去,倒地哭號啕,上復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得到了唐朝皇帝的諒解與贊賞。陳友諒故居(玄妙觀) 位於沔城回族鎮東南。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系沔陽漁民之子。稱帝於採石磯,與朱元璋戰於鄱陽湖,中箭而亡。沔陽州指揮使沈友仁於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將其故居改為玄妙觀,抗戰時期被日軍飛機炸毀。1984年群眾集資重建,佔地4000平方米,建築四殿三亭,內立陳友諒石刻像,珍藏陳友諒故物--二百公斤的鐵釜,有明清石刻碑記十餘件。
玄妙觀作為江漢平原聞名的道教中心,現有道人十餘名,內置各種設施和道具供遊人觀賞,是旅遊求道理想之地,各地道徒紛紛來此參觀朝香,獲取牒文,每年古歷六月二十三、二十四,方圓百里遊人冒酷暑,來此叩拜雷祖壽辰,此時沔城車水馬龍、香煙繚繞,甚為壯觀。
沙湖魁星閣 位於沙湖鎮。始建於明初。舊中國沙湖"十年九潰"。每遇潰口,洪水滔天,九風鼓浪,煙火斷絕,哀號相聞,水面浮屍、累累不絕。除了水災,還有血吸蟲病的泛濫。是一片"千樹薛荔人遺失,萬戶蕭疏鬼唱歌"的凄涼景象。處於封建社會的貧苦沙湖人民怨天怨地怨命運。認為"十年九水"是妖龍作怪,"路斷人稀"是脈氣不好。聽說天上的魁星是福星神,可降龍治水,鎮守脈氣。魁星神到哪裡,就可以保佑哪裡風調雨順,人傑地靈。於是沙湖百姓們自發集資,在沙湖通順河與黃絲河交叉處的最高點建起了一座"魁星閣"。 原沙湖魁星閣高20米,四根兩人環抱的衫木柱子擎頂三層樓閣,六角板爪。魁星閣第一層四壁是四條雕刻著色的彩龍,中間有石桌石凳,供遊客坐歇;第二層是25個木製菩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旁邊是香桌香碗,供敬神燒香用。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是魁星神的生日。這天有成群結隊的人前來燒香瞌頭,為魁星神祝壽,求魁星神保佑平安;最上一層,中間是一尊木雕魁星神,高2米,青面獠牙,右手握筆,左手捧斗,左腳懸起後翹,右腳站在一個木製鰲頭上,稱謂"魁星點斗,獨占鰲頭。"相傳,清朝年間,魁星神的斗筆點至沙湖李潑藻家裡的門神上,於是李潑藻就降生了,於是李潑藻後來考上翰林院,後做了"吏部官",為官三十年之久。
魁星閣建起後,成為茫茫水鄉的中心碼頭。當時"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明燈"成為一大景觀。白天無數漁船,商船的船頭們,遠遠眺望魁星閣頂端,雙手盪著木槳,朝魁星閣劃來,象在措手作揖;夜晚,無數大小船隻停靠在魁星閣下,船上的燈火倒映在水中,呈現出"萬盞明燈"之夜景,美不勝收。
1936年(農歷丙子年)一個夜晚,一陣龍卷風將魁星閣颳倒,留下了一堆廢墟。解放後沙湖人民重建了沙湖魁星閣。並在沙湖魁星閣對岸建起了沙湖泵站。沙湖泵站建起後,保證了550平方公里地區旱澇保收。從此"沙湖沔陽州,十年九不收"的面貌徹底改變。
沙湖娘娘廟 位於沙湖上街,原為法華寺。明末,天下動亂,崇禎皇帝懿妃娘娘與宮女太監共九人逃避在此。並鬻資數萬,修建沙鎮水利與街道。後在法華寺出家為尼,娘娘去世之後,世人才明真相。當地人為紀念娘娘,將法華寺改為娘娘廟。
沔城禹公祠 位於沔城仁風門內,始建於清代乾隆初期。民國時期重建,後毀於抗日戰火。據史志記載:雍正年間,禹殿鰲奉詔到沔陽任知州,他深入民間,體察疾苦,知了沔陽地勢低窪,水患甚多。即奏本朝廷,請求免除歷年所欠賦稅。乾隆三年,皇帝頒旨免稅,沔陽人民深受大恩。乾隆七年,禹殿鰲調任黃州知府,沔陽人遂為其刻石銘碑,建禹公祠,立位其中,以資紀念。
沔城司馬橋 位於沔城,建於清代道光年間,現保存完好,仍在使用。
排湖 距市區20公里,原有水面110平方公里,素稱百里排湖,為仙桃境內最大的淡水湖泊,歷盡滄桑,現有水面23平方公里。盛夏時節,湖光瀲灧,風清荷香,水珠映日,晶瑩閃光,若盪舟湖中,采蓮摘菱,執竿垂釣,樂趣無窮,是避暑、游覽的好地方。排湖南岸的謝家灣,是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祖籍,遺有陳友諒的豐富傳說及舉義遺址,如擂鼓台,洗馬池、系馬樁等。相傳附近曾是楚王游棲息的五樂台,曾出土銅矛、銘文戈、銅箭鏃等戰國文物多件。排湖西、北岸有三大漢代古墓群。
革命紀念地 在沔城回族鎮有沔陽第一個中共小組誕生地舊址和鄂中特委舊址,在此建有沔陽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在城區龍華山巷有賀龍率部攻佔仙桃後設紅二軍團機關舊址;在沙湖鎮有紅六軍軍部和沔陽縣委、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和紅軍壩址;在柳溝有川陽縣委、縣蘇維埃政府和紅三軍第四醫院舊址;在東荊河楊豐段有緬懷1300多名赤衛隊烈士紀念水塔,在張溝有藏鶴亭革命烈士紀念碑;在陳場坡有沔陽著名烈士胡幼松紀念館及碑等。
沔陽人民烈士紀念碑
胡幼松烈士紀念館 位於陳場區坡場街東端。1976年由政府撥款、群眾獻力興建,1978年5月23日落成。館舍座北朝南,一棟五間,佔地270平方米。館內陳列烈士生平介紹和部分遺物。館前矗立有高達12.5米的"胡幼松烈士紀念碑",四周遍植花草和常青樹,布局渾然一體。
(胡幼松烈士紀念館、紀念碑)縣志
紅軍壩 位於沙湖鎮西端。土地革命時期,沙湖中幫鄉的豐樂垸和紅土垸,相隔一條小河,長江和東荊河的洪水暴漲時,灌進此河,使兩垸的11.7萬畝土地時常受災,人民背井離鄉。
1932年春,沔陽縣蘇維埃政府決定在兩垸之間的小河上(黃家台東頭)築一堤壩,截斷小河以堵塞洪水倒灌。從那時起,兩垸很少受水災,變成了魚米之鄉。在築壩過程中,國民黨三十四師曾多次向築壩人員襲擊,企圖破壞築壩工程。領導工程施工的大多是地方幹部,身帶槍支,給敵人以還擊,保護了大壩工程順利施工,群眾稱他們為"紅軍"。故此,這條河壩被命名為"紅軍壩"。至今大壩完整,壩的附近建有一所"紅軍壩中學"。
諸葛武候祠 位於沔城鎮。相傳因諸葛亮的妻子是沔城人,所以漢建興十二年,漢後主劉禪為緬懷諸葛亮的功績、降詔致祭,封諸葛亮為"忠武候",並令建祠於沔城,四時享祭。
1985年以來,沔、監、潛、洪四縣市群眾為復古跡,自籌資金、磚瓦、木料,借農閑之機,維修武候祠,再現舊貌,目前的諸葛武候祠石刻像就是當時出土的文物,後經簡單修飾而成。
諸葛亮武候祠緊隨其後的是著名的千佛寺,明代嘉靖記載,蜀漢丞相諸葛亮系布衣時寄讀於沔城西門外其岳父黃承彥家,與寺中了凡和尚很善,了凡和尚博學多才,擅於辭令,且擅長翰墨,常與諸葛先生論歷代興衰,品評名人成敗,志趣相投,互有詩詞唱和。午後,諸葛武候經常與了凡和尚散步於寺東柏樹下讀書。
清真寺 位於沔城鎮。沔城是湖北省唯一的區級回族鎮,全鎮回民5000多人,清真寺是沔城回族鎮的象徵。建國前,沔城有清真寺兩座,一名清真東寺(上寺),一名清真西寺(下寺)
Ⅳ 仙桃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沙湖國家級濕地公園:地處仙桃市沙湖鎮境內,西距仙桃市中心34千米,東與武漢市漢南區回接壤,距漢洪高速公路入口答9千米,距武漢市中心城區60千米,擁有10萬畝灘塗、沼澤、水域、蘆華盪多種原生態濕地風光,被譽為"天然氧吧"。東與長江相接,西與漢水相連,古老的東荊河貫穿全境。園內棲息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二級保護動物30多種、省級保護動物80多種。
沔街:是以美食文化為核心,兼具商業、商務、居住功能的文化旅遊項目。2013年被省政府授予湖北旅遊名街稱號,2014年首屆「荊楚最美鄉村」評選中獲「最佳傳承獎」。沔街全長3000米,現建有仿古城樓、明清建築風格門棟、仿古牌坊等,除此之外還有非物質文化創新基地、大漢王陳友諒紀念館、沔陽名人館、孝雅書院。
Ⅵ 仙桃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仙桃沔陽古來城
沔城,是一自座具有一千四百多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城,從南北朝西魏至建國初期,一直是郡、府、州、縣治地,是江漢平原政治、經濟、文化中樞之一,是一塊閃爍荊楚文化光輝、開發前景廣闊的旅遊勝地。這里地理環境優越,交通十分便利。地處江漢平原腹部,南臨東荊河畔,北依排湖岸邊,距318宜黃高速國道30公里,省級公路橫貫而過。
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曾經孕育了一代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誕生了沔陽縣第一個共產黨小,造就了「金箭女神」楊剛和「新聞巨子」羊棗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留下了無數美麗的故事與動人的傳說。
仙桃沔城孔聖廟
沔城孔聖廟坐落在沔陽占城十字街與東門街交接處,即現在回民小學與紙品廣的所在地址,坐北朝南,宏偉壯觀。
沔城孔聖廟據童承敘的明嘉靖十年《沔陽志》載:「沔陽府學在城內西南,元朝毀於兵,遂遷東北。」明洪武二午(公元1369年)詔建學,五年二月(公元1372年)始創修廟學。六年四月創大成殿,廊廡戟門,東西二廡,明倫堂,洪武九年定為州學。文廟中為大成殿,兩翼為東西廡,前為戟門.門之前為泮池,拱橋,橋前為欞星門。嘉靖十年,改為先師廟。
Ⅶ 去仙桃旅遊,第一次去,不知道那邊怎麼樣
牛鼻島 為鄉鎮旅遊景點,附近有 光伏電站 巨田葡萄園 地處優美的通順河和蝦子河附近
Ⅷ 仙桃市區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仙桃北依漢水,南靠長江,是江漢平原中心城市,素有「江漢明珠」美譽,是荊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仙桃,原名沔陽,擁有1500多年的建制歷史,是湖北省省轄市、武漢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亞洲體操之鄉。仙桃緊靠武漢,具有貫通南北、承東啟西、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318國道、漢宜高速鐵路、滬渝高速橫貫東西,隨岳高速公路和武漢城市圈環線孝仙嘉高速縱穿南北。仙桃南到廣州、北到北京、東到上海、西到成都等特大城市均在1000公里半徑之內。仙桃崇文重教,自古被譽為「文化之鄉」、「狀元之鄉」,人才資源十分豐富。
1、陳友諒故居
游覽漢王故里——陳友諒故居,共同揭開一代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神秘面紗。玄妙觀就是荊楚大地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故居。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將其改成了玄妙觀。此觀位於沔城南門正街,在1941年-一二八師師長王勁哉縱火燒城之前,有「一觀十殿」之稱。現在的玄妙觀是1984年在原廢墟上重建起來的,現已發展成為江漢平原聞名的道教中心。
2、沔城風景名勝區
沔城,是一座具有1400多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城,從南北朝西魏至建國初期,一直是郡、府、州、縣治地,是江漢平原政治、經濟、文化中樞之一,是一塊閃爍荊楚文化光輝、開發前景廣闊的旅遊勝地。這里地理環境優越,交通十分便利。地處江漢平原腹部,南臨東荊河畔,北依排湖岸邊,距318宜黃高速國道30公里,省級公路橫貫而過。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3、東沼紅蓮池
話說沔城風景好,好就好在「東沼」,我們今天就去游覽風景如畫的東沼紅蓮池。東沼紅蓮池又叫蓮花池,位於古城東門,原先這里是一片沼澤地,長滿了蓮藕,明初建城牆取土燒磚,沼澤地變成了深池。而池又正好在城的東面,故名東沼紅蓮。它是兩城八景中迄今僅存的一景,由大、小蓮池組成,總面積1000面,其主要景點在小蓮花池。小蓮花池的北角是風景迷人的蓮花島,並以九曲橋連接至岸。
4、沔州府
從南北朝西魏起,沔城一直是郡、府、路、州、縣的治地。直到全國解放初期,沔城還做過三年的沔陽縣治地。沔州府,即州衙門,現為沔城高級中學所在地,位於西城古柏門內,佔地六十畝。始建於明·洪武九年。臨街有照壁高數丈,圍以木柵。左右有東西角門,東角門整天開放,為-及民眾出入之路;西角門常年關鎮,只有處決死囚,方開此門將犯人押出古柏門外河堤下行刑。照壁後為小院,有石獅兩座分列,再進為八字形正門,上懸「儀門」匾額。門東為三班(皂班、壯班、捕班)房;西為男女監獄。
5、廣長社
廣長律院又名廣長社,位於大蓮花池西南岸青林山上。律院創始人是高僧三昩和尚。建於明天啟六年(1626)至崇禎二年(1629年),歷時四載。原佔地面積16000多平方米。廟山門牆高三丈,粉紅色,上嵌四個金字「廣長律院」,據說是明末大書法家董其昌手書。廟內銅鑄佛像500多尊,泥塑菩薩110尊。石碑有40多塊。廣長律院是著名的叢林,是湖北三大律院之一,威名顯赫赫,蜚聲遐邇。清·乾隆《沔陽志》記載有三昧法師鼎建廣長律院的碑記。此碑現嵌於廣長律院山門牆中,心細者隱約可讀全文。
6、沔城諸葛武侯祠
諸葛武侯祠,位於古城西門,建於漢建興十二年,是後主劉禪為緬懷諸葛亮的功績,降詔致祭,封諸葛亮為「忠武侯」,並令建祠於沔城,四時享祭。說沔城有個諸葛武侯祠,大家一定感到很疑惑吧!諸葛亮又不是沔城人,緣何有諸葛武侯祠在沔城呢?這裡面確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漢獻帝時,南陽有諸葛亮,才貌雙全。前來提親者絡繹不絕,均被諸葛亮一一謝絕。襄陽城告老還鄉的盧相國主動要將美貌女兒許配給他,也遭到同樣拒絕。盧相國惱羞成怒,對諸葛亮一直懷恨在心。
Ⅸ 仙桃有哪些旅遊的地方
仙桃境內一馬平川,河流縱橫,湖泊眾多,風景宜人,具有濃郁的水鄉特色。 在仙桃境內,最有名的旅遊景區莫過於沔陽八景了,歷史上,這富有詩情畫意的八景,吸引了無數遊子來觀光,牽動了無數文人墨客的遐想。明朝學政盧滋在沔陽留下了詠沔陽八景的著名詩篇。
東沼紅蓮在古城東門外,有大、小蓮花池。大蓮花池蓮花潔白,小蓮花池蓮花紅艷,從不雜色。
西墟古柏西門城樓,緊靠諸葛亮讀書台遺址。城樓上有翠柏樹在民國四五年間被雷炸毀。
三趣波光位於五帶河永盛橋頭。玉帶河有——支流向北與柴河匯合,在此形成三汊河口。每逢皓月當空,三汊河中波浪起伏,一浪一影,蔚為壯觀,因而定名「二濕波光」。
五峰山色鐵匠街之北,有假山形似五嶽,名為「五峰山色」,此乃沔城人造風景之傑作。
滄浪漁唱在五峰山色的東北,二老坡以東,很早以前,都是湖泊。羊子湖、滄浪海,漁民甚多。據說,屈原在滄浪水邊逢漁夫後《漁夫》之賦以表明愛國之情,是為「滄浪漁唱」。
丙穴釣鯫在東門城垣北邊有一口古井.半邊露出城外半邊詖牆腳遮壓,小蓮花池水淺可見。傳說此井盛產白色泥鰍,故命名。「井邊釣鰍」,後又稱為「丙穴釣鰍。」天高氣爽,風景宜人的秋天,文人墨客垂釣於井邊,抒情物外。
柳口樵歌:在南門外柳門,距城約八華里。此地是蘆葦榮山。樵夫行唱,水聲相應,如山谷迴音,分外動人,故有「柳口樵歌」之來歷。
荊樓玩月亦名「南樓玩月」,在南門城樓,緊靠大漢陳友諒故居,離「三山」綿綉的電甲山很近,距「柳口樵歌」也不遠。登樓觀月,不禁令人心曠神怡。
仙桃沔陽古城
沔城,是一座具有一千四百多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城,從南北朝西魏至建國初期,一直是郡、府、州、縣治地,是江漢平原政治、經濟、文化中樞之一,是一塊閃爍荊楚文化光輝、開發前景廣闊的旅遊勝地。這里地理環境優越,交通十分便利。地處江漢平原腹部,南臨東荊河畔,北依排湖岸邊,距318宜黃高速國道30公里,省級公路橫貫而過。
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曾經孕育了一代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誕生了沔陽縣第一個共產黨小,造就了「金箭女神」楊剛和「新聞巨子」羊棗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留下了無數美麗的故事與動人的傳說。
仙桃沔城孔聖廟
沔城孔聖廟坐落在沔陽占城十字街與東門街交接處,即現在回民小學與紙品廣的所在地址,坐北朝南,宏偉壯觀。
沔城孔聖廟據童承敘的明嘉靖十年《沔陽志》載:「沔陽府學在城內西南,元朝毀於兵,遂遷東北。」明洪武二午(公元1369年)詔建學,五年二月(公元1372年)始創修廟學。六年四月創大成殿,廊廡戟門,東西二廡,明倫堂,洪武九年定為州學。文廟中為大成殿,兩翼為東西廡,前為戟門.門之前為泮池,拱橋,橋前為欞星門。嘉靖十年,改為先師廟。
Ⅹ 仙桃有哪裡好玩的地方
在仙桃境內,最有名的旅遊景區莫過於沔陽八景了,歷史上,這富有詩情畫意的八景,吸引了無數遊子來觀光,牽動了無數文人墨客的遐想.明朝學政盧滋在沔陽留下了詠沔陽八景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