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2014旅遊業
㈠ 2014年烏克蘭亂局的發展形勢及影響
2014年1月
2014年1月,亞烏克蘭地圖 努科維奇向反對派做出讓步,接受了內閣的全體辭職,總理阿扎羅夫辭職下台。但反對派仍然堅持烏克蘭必須與歐盟而不是與俄國加強關系的主張,並一再敦促亞努科維奇總統也辭職。
1月16日,烏克蘭議會通過法案,對抗議活動加以限制。
1月22日,兩名抗議者在與警方的沖突中喪生。
1月24日,抗議者開始沖擊烏克蘭西部的地區政府辦公樓。
1月28日,烏克蘭總理阿扎羅夫(Mykola Azarov)辭職,議會取消限制抗議的法律。
1月29日,烏克蘭議會通過一項大赦法令,承諾只要抗議者離開政府大樓,將不起訴任何在抗議期間被捕的抗議者。抗議者對大赦條件表示懷疑。
反政府示威者 2月18日,烏克蘭反政府示威驟然升級。幾千名示威者前往議會大樓附近舉行抗議,意圖迫使議會通過決議,恢復2004年憲法。示威者與警方隨即爆發激烈沖突。沖突已經造成26人死亡。烏內政部方面同日透露,沖突已造成近800人受傷,包括392名執法人員,其中83名受傷警官「遭受嚴重槍擊」。烏克蘭的暴亂已經從首都基輔擴展到了其他城市。
2月21日,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與3名反對派領導人簽署了和解協議,旨在結束持續多日的街頭流血沖突。
2月19日,政府和抗議者之間同意「休戰」。
2月22日,烏克蘭國會表決通過現任總統革職,並訂定提前舉行總統選舉的日期為5月25日,之前亞努科維奇已離開首都基輔,輾轉多地後到達俄羅斯,但拒絕辭職,並稱自己之所以離開烏克蘭是因為「自己和親人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2月22日,抗議民眾仍要求亞努科維奇下歐盟就烏克蘭危機召開特別外長會議 台。亞努科維奇逃離總統府,前往東北部城市哈爾科夫(Kharkiv)。他此後發表電視講話,將基輔事態描述為「政變」,堅持自己是合法選舉的總統。此後議會投票決定彈劾亞努科維奇,因為他「無法履行自己的憲法職責」。已入獄三年的前總理季莫申科被釋放出獄。季莫申科的副手圖奇諾夫(Oleksander Turchinov)被選為議長。
烏克蘭發生政權更迭。烏克蘭議會罷黜了總統亞努科維奇,修改了憲法,將總統大選定於5月25日。
2月23日,議會批准圖奇諾夫作為臨時代總統。
2月24日,亞努科維奇被烏克蘭警方通緝。
2月27日,數十名親俄武裝人員占據克里米亞自治議會和政府大樓,俄外交部則稱將「堅決捍衛克里米亞同胞的權利」。烏克蘭代總統圖爾奇諾夫嚴詞警告駐克里米亞俄黑海艦隊好好待在基地里,「任何軍事調動都將被視為入侵」。
3月1日,俄羅斯議會批准普京總統提出的在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使用俄羅斯軍隊的要求,這令兩個鄰國之間的緊張關系進一步加劇。
烏克蘭獨立廣場暴力沖突 3日,克里米亞一烏克蘭空軍基地宣布效忠親俄羅斯的克里米亞政府,正式脫離烏克蘭的領導。位於克里米亞首府塞瓦斯托波爾附近的烏克蘭空軍第240戰術航空旅基地3日宣布效忠克里米亞當局。該基地有超過800人部隊以及大約50架飛機。
3月4日,俄羅斯議會上院聯邦委員會通過支持普京對烏克蘭動武的決議之後,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部分軍隊出現倒戈現象。
3月4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宣布,烏克蘭尚拖欠逾15億美元天然氣費,自2014年4月起,該公司將停止向烏克蘭供應優惠天然氣。對此,美國宣布援助烏克蘭10億美元,幫助烏克蘭應對「俄羅斯出於政治動機而採取的貿易行動」。美國准備提供援助和資金,幫助烏克蘭減輕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美國還准備為烏克蘭政府提供技術建議,明確對俄貿易烏克蘭應享有的世貿組織權利。
3月4日,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副議長布希明表示,克里米亞政府請求俄羅斯提供60億美元經濟援助,俄財政部已制定相關方案,將馬上提交政府審議。
3月6日,在這盤亂局中,克里米亞俄羅斯統一黨領導人謝爾蓋·瓦列里耶維奇·阿克肖諾夫憑借一貫的親俄立場脫穎而出,在俄羅斯力挺下當選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總理。
3月6日,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局勢緊張,美國海軍驅逐艦「特魯斯頓號」已開入黑海,准備與盟國演習;同時美軍也派戰機至立陶宛和波蘭。
3月8日,烏克蘭一架軍機在克里米亞邊境處遭到炮火襲擊,同一天有近百輛俄羅斯軍車進入這一地區。
俄羅斯再增兵,200輛軍車開入克里米亞 3月9日,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副總理捷米爾加利耶夫稱,基輔臨時政府封鎖了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財政部的電子系統,並凍結了其資產。
2014年3月11日,錯綜復雜的克里米亞局勢有了新的進展,當天克里米亞議會以81票中78票贊同的結果,通過了克里米亞獨立宣言。
2014年3月11日,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經表決通過一份呼籲書,請求美國和英國等國保障烏領土完整。
3月17日,對公投全部選票的統計結果表明,96.6%的選民贊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反對加入俄羅斯的僅佔2.51% 。俄
㈡ 烏克蘭2014年戰爭死了多少人
烏克蘭沖突,亦稱「烏克蘭親歐盟示威」,「烏克蘭民主運動」,是專烏克蘭親歐洲派在屬基輔展開的反政府示威,2013年11月21日開始,主要起因是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洲聯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而強化和俄羅斯的關系。
㈢ 2014年烏克蘭危機發生後,美國和歐盟只制裁俄羅斯,而不敢與俄羅斯在軍事上硬碰,主要原因是什麼
俄羅斯整體軍事實力不如美國,但普京有三點讓美國等西方國家忌憚:
1、俄羅斯在洲際導彈等戰略打擊能力上和美國平起平坐;
2、由於地緣位置相鄰,俄羅斯擁有美國的歐洲盟國懼怕的中程打擊能力和常規武裝力量;
3、最重要的是,不惜冒險,普京在和美國的較量中擺出了必勝的姿態和自信,蠶食美國鬥志。
普京在和美國較量時不僅「鬥狠」,還講究「鬥智」,充分運用博弈手段:
普京在斗爭中求和,在求和時斗爭。歐盟國家所需的天然氣有近30%來自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天然氣完全從俄進口,俄羅斯把能源牌作為「殺手鐧」,瓦解西方陣營;
俄羅斯是資源型國家,國際油價大跌曾重創俄羅斯經濟,危機關頭,俄羅斯靜觀其變,目前,由於沙特打擊葉門胡塞武裝等原因,俄羅斯迎來了油價回升的新機遇;俄羅斯沒有關閉和美國等西方國家接觸的大門,運用外交方式,捕捉使雙方關系緩和的一切機會。
俄美較量還在持續。俄羅斯的做法告訴人們,在當今國際斗爭中,做強自身、善於博弈,是確保安全和維護利益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3)烏克蘭2014旅遊業擴展閱讀
美國的壓力與歐盟的算計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歐盟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是俄羅斯能源的大買家、是俄羅斯最主要的投資來源方,而2013年歐盟的對俄商品出口額只佔其總額的7%。
制裁俄羅斯,歐盟雖然會受影響,但最大的輸家卻必定是俄羅斯。美國或許抓耳撓腮也想不明白(或許是不願明白),為什麼歐盟遲遲不肯動手。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雖說2013年歐盟對俄商品出口額所佔比例不高,但是也高達1200億歐元。不得不提的是,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占據歐盟對俄羅斯銷售額的1/3,大約360億歐元。
而且,德國的東歐經濟關系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約有6200家德國企業在俄羅斯開展業務,在當地有200億歐元投資,還有30萬德國國內就業機會依賴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
㈣ 2014年烏克蘭危機發生後,美國和歐盟只是制裁俄羅斯而不敢和俄羅斯硬碰
因為俄羅斯資源豐富,有自給自足的經濟基礎。
德國俄羅斯問題專家史密特分析說,俄羅斯不是貧困國家,它資源豐富,有自給自足的經濟基礎,因此能夠承受住西方的制裁。
一位俄羅斯高官對德國媒體說,如果我們硬碰硬地對抗,俄羅斯可以在西方封鎖的情況下堅持一年,而西方如果沒有了俄的天然氣,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了。德經濟專家施坦特表示,他不認同美國方面的觀點,後者分析認為,針對莫斯科的制裁能夠打擊到俄羅斯的經濟痛點,而歐盟只需付出最低程度的代價。
施坦特指出,德國有超過30萬個工作崗位與俄羅斯相關。大量德國企業在俄羅斯投資,實施經濟制裁將會給德國中小企業造成重大損失。對俄制裁可能讓德國經濟增長率降低0.5%。據德國商會的數據統計,在俄羅斯的德國企業約有6200家,投資額達200億歐元。
德國商會最近的調查報告顯示,歐盟第一輪對俄制裁就使德國對俄出口減少17%,損失約為60億歐元。
(4)烏克蘭2014旅遊業擴展閱讀
美歐日聯手制裁俄羅斯 日本或成最大輸家
在新一輪的制裁措施宣布之後,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承認,新制裁舉措將傷害歐洲經濟,但對俄羅斯的傷害會更大。他補充稱,這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然而,在這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制裁中,歐盟付出的代價之大或許超乎加布里爾的想像。
一位俄羅斯高官表示,如果硬碰硬地對抗,俄羅斯可以在西方封鎖的情況下堅持一年,而西方如果沒有了俄羅斯的天然氣,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了。
馬曉霖表示,歐洲天然氣進口的三分之一依賴俄羅斯,僅考慮今年如何安全過冬,都將讓歐盟不寒而慄,完全停止貿易,則使歐盟失去2070億歐元的大市場。
陳鳳英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歐盟和美國還沒能就能源方面的合作達成協議,因此,歐盟的制裁並不敢過多涉及俄羅斯供應的能源。「現在很多歐洲人都在海邊休假,不需要電、氣來取暖。但是,等到秋冬來臨,民眾就會有很大反應。」她說。
除了能源領域千絲萬縷的聯系,跨國公司也不得不讓歐盟再次掂量制裁的「反作用力」。
隨著制裁接踵而至,歐美的跨國公司明顯感覺到了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體育用品巨頭阿迪達斯宣布將加快關閉俄羅斯零售店;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上半年俄羅斯市場銷量同比下降8%;
歐元區第二大零售商麥德龍將俄羅斯業務部分上市的計劃擱置;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暫停了在烏克蘭東部的Yuzivska區塊作業……
陳鳳英指出,跨國公司是西方國家利益集團的一部分,在大選中有著相當大的話語權,若其利益受到影響,他們很可能會對政府施加壓力。
在此輪制裁中,日本的表現頗為「搶眼」。安倍置剛剛升溫的日俄關系於不顧,轉而譴責俄羅斯。
「日本將成為最大輸家。」馬曉霖說,俄羅斯只需在北方四島爭端上採取強硬姿態,就足以讓安倍無法向日本國民交代,讓其為追隨美國而追悔莫及。
陳鳳英表示,「日本這著棋下得太不高明,將給日本帶來戰略性的損失。目前,日本70%到80%石油是從中東進口的,為了保證自身能源安全,日本一直希望投資俄羅斯遠東地區,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
但這樣一來,日本之前的努力都將白費,得不償失,『賠了夫人又折兵』,最終美國也不會為它怎麼樣。」陳鳳英預計,再過5年,中、美、日三國中,日將會變成一顆小棋子,無足輕重。
㈤ 烏克蘭從2014年開始與俄國硬剛,他的底氣來自於哪裡
烏克蘭從2014年開始就和俄羅斯互剛,但要知道的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相比,不管是軍事實力還是國土面積乃至是人口,烏克蘭在任何一個方面都並不佔優。但烏克蘭卻敢於硬剛強大的軍事國家俄羅斯,烏克蘭的底氣也就源於他的北約聯盟了、美國和以色列了。打仗無非就是人員以及軍需裝備,美國已經對烏克蘭軍隊進行了武器增援,而以色列更是拿出了大批的先進裝備武裝烏克蘭的軍隊。
同時以色列對於烏克蘭的幫助也可以說是竭盡全力了,他們給烏克蘭用來了大批先進的武器裝備。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先進的武器裝備,才能使得烏克蘭的底氣十足。烏克蘭獨自面對美國不過只是表象,如果真的打起來那麼支持烏克蘭的國家肯定會越來越多。
㈥ 2014年烏克蘭處於什麼狀態
感覺沒啥不一樣,除了東西便宜了~
㈦ 烏克蘭開放切爾諾貝利隔離區是為了旅遊收入而開放嗎
根據最新的新聞媒體報道,烏克蘭總統頒布了一項命令,那就是要解除切爾諾貝利隔離區禁止拍攝視頻和照片的禁令,為遊客開放一條綠色的通道。這條命令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我可來政府是為了增加旅遊收入而頒布的這條命令。
於是當地政府為了解決這一個問題,提出了解除禁令的這一個命令。希望不遠萬里趕來的遊客,能夠盡興的參觀這個被稱為人間地獄的地方。可以一窺究竟,更加深入地了解當地的文化。而且除了擁有綠色通道之外,當地的手機信號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位去當地旅遊的遊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雖然該遺址現在被開發利用,而且也解除了禁令,但是切爾諾貝利核污染的隱患並沒有真正的解除,所以,去參觀游覽切恩諾貝利隔離區的遊客還是要格外小心。切爾諾貝利隔離區既然作為旅遊區,那麼盈利當然是旅遊區的主要目的。所以為了增加收入也是可以理解的。
㈧ 烏克蘭概況
烏克蘭國家概況
國名: 烏克蘭
國旗:呈長方形,由上藍下黃兩塊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長與寬之比為3∶2。烏克蘭曾於1917年建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成為原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52年起採用和原蘇聯國旗相似的帶五角星及鐮刀、鐵錘圖案的紅旗,只是旗面下部為藍色寬邊。1991年宣布獨立,1992年恢復烏克蘭獨立時的藍、黃兩色旗為國旗。
國徽:為盾徽。藍色盾面上的金色三叉戟是國徽的主體,它是弗拉基米爾大公時代基輔國家的標志,象徵烏克蘭民族悠久的歷史及其發展的連續性,也是烏克蘭國家觀念復興和為民族獨立而戰的標志。
首都:基輔。1995年11月23日烏克蘭法律術語委員會決定,將首都的拉丁文拼寫由 "kiev" 改寫為 "kyiv" 。人口:262.6萬(2002年12月31日)。
重要節日:統一日:1月22日,紀念東西烏克蘭合並;東正教聖誕節:1月7日;勝利日:5月9日(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勝德國法西斯和歐洲戰事結束);憲法日:6月28日(紀念1996年頒布獨立後制定的第一部憲法);獨立日(即國慶節):8月24日;基輔解放紀念日:11月3日(1943年);烏克蘭火箭兵和炮兵節:11月3日(1997年)
國家政要:總統維克托·尤先科(Viktor Yushchenko),2005年1月宣誓就任;2005年2月任職;最高蘇維埃主席弗拉基米爾·利特溫(Vladimir Litvin) ,2002年5月當選;總理尤利婭·季莫申科(Yulia Timoshenko)。
人口:4795萬(2003年1月)。烏克蘭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共有110多個民族,主要民族有烏克蘭族(約70%),其他為俄羅斯族、猶太族、白俄羅斯族、摩爾多瓦族、波蘭族和保加利亞族等。官方語言為烏克蘭語,通用俄語。主要宗教為東正教和天主教。
自然地理:面積為60.37萬平方公里(占原蘇聯面積的2.7%),東西長1300公里,南北長900公里,位於歐洲東部,黑海、亞速海北岸。北鄰白俄羅斯,東北接俄羅斯,西連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南同羅馬尼亞、摩爾多瓦毗鄰。大部分地區屬東歐平原。西部喀爾巴阡山脈的戈維爾拉山海拔2061米,為最高峰;南部有克里米亞山脈羅曼-科什山。東北為中俄羅斯高地的一部分,東南有亞速海近岸丘陵和頓涅茨嶺。境內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6條,最長的是第聶伯河,流經烏克蘭河段長981公里。其它的有南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北頓涅茨河、 普魯特河、多瑙河(河口部分)等。
境內有3000多個自然湖泊,主要有亞爾普格湖、薩賽克湖、卡古爾湖和阿利別伊湖等。受大西洋暖濕氣流影響,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克里米亞半島南部為亞熱帶氣候。1月平均氣溫-7.4℃,7月平均氣溫19.6℃。年降水量東南部為300毫米,西北部為600~700毫米,多集中在6、7月份。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24個州、1個自治共和國,2個直轄市,共27個行政區劃。具體如下: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基輔州、文尼察州、沃倫州、第涅伯羅波得羅夫斯克州、頓涅茨克州、日托米爾州、外喀爾巴阡州、扎波羅熱州、伊萬-弗蘭科夫州、基洛夫格勒州、盧甘斯克州、利沃夫州、尼古拉耶夫州、敖德薩州、波爾塔瓦州、羅夫諾州、蘇米州、捷爾諾波爾州、哈爾科夫州、赫爾松州、赫梅利尼茨基州、切爾卡瑟州、切爾諾夫茨州、切爾尼科、夫州、基輔直轄市、塞瓦斯托波爾直轄市.
㈨ 分析2014年烏克蘭危機的原因以及對俄美關系的影響
太原理工的苦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