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香港會展旅遊業

香港會展旅遊業

發布時間: 2020-12-18 13:58:00

A. 香港的旅遊產業發展

旅游業是香港的主要經濟支柱,占本地生產總值的3.4%。
旅游業就業人數約19萬人,佔全港總就業人數5.6%。
受全球經濟下滑及人類豬型流感影響,2009年上半年
訪港旅客較2008年同期下跌3.4%,達1 370萬人次。內地
繼續是香港的最大客源市場,2009年上半年內地訪港旅客
人數繼續上升至826萬人次,較2008年上升4.6%,占訪港
旅客總數六成。
旅客住宿與留港時間:於2009年6月底,本港共有158間酒
店,提供57 588個房間。酒店房間總供應量較去年同期增
加了5 019個,即9.5%;而酒店平均入住率較去年同期跌
了9個百分點至74%。2008年過夜旅客的平均留港時間為
3.3晚。為加強本港酒店業的競爭力,吸引旅客延長留港
時間,香港在2008年7月1日起免收酒店房租稅。
旅游事務署:旅游事務署於1999年5月成立,負責統籌政
府內部各項發展旅游業的工作,並提供政策支援,推動本
港的旅游業。
該署的目標,是確立和促進香港作為亞洲首要的國際
城市,以及世界級的度假和商務旅游目的地。
為了實踐這項使命,政府與業界緊密合作至為重要。
由政府、旅游發展局(旅發局)和業內各界代表組成的旅
游業策略小組,專責就旅游業發展事宜,從策略性角度向
政府提出建議。
國際會展及旅游之都: 政府致力加強香港作為國際會展
及旅游之都的吸引力。政府已額外預留撥款,提升香港的
會展旅游形象,以及為將在香港舉行的會展旅游活動提供
一站式專業支援。為此,旅發局已於2008年11月成立「香
港會議及展覽拓展部」,加強推廣工作。
主要會展場地包括毗鄰機場的亞洲國際博覽館、位於
市中心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以及座落九龍灣的國際展貿
中心。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中庭擴建已於2009年4月完
成,提供額外19 4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較前增加約42%。
並可容納約1 000個額外展覽攤位。
2008年,香港成為首個豁免葡萄酒稅的主要經濟體。
此外,香港澳門米芝蓮指南的出版,亦有助香港穩占環球
美食榜一席位。旅發局於2009年推出多項美酒佳餚推廣活
動,加強宣傳香港為亞洲美酒美食中心。
旅游景點及設施:政府不斷發展多元化的旅游景點,以增
強香港作為首選旅游勝地的吸引力。
海洋公園正全力落實其重新發展計劃。當工程在2012
年全部完成後,海洋公園將成為一個擁有超過70個景點
的世界級海洋主題公園。新景點將會分階段推出,全球
首個戶內外兼容的展館—「亞洲動物天地」已於2009年4
月推出,展示多種亞洲動物,包括四隻由內地引入的「小
熊貓」。
另一個廣受歡迎的主題樂園——香港迪士尼樂園——
的擴建計劃將分階段於2014年底前完成。計劃包括興建三
個新的主題園區,分別為在全球迪士尼公園中獨一無二的
「野礦山谷」和「迷離庄園」;以及亞洲區內獨有的「反
斗奇兵歷奇地帶」。擴建計劃完成後,現時主題樂園面積
會增加23%,提供超過30項新游樂設施、娛樂及互動體
驗,令總數增至超過100項。樂園內的兩所酒店亦為訪客
提供獨特的會議和婚禮場地。
香港濕地公園於2006年5月開幕,是一個集自然護理、
教育及旅游用途於一身的世界級景點。它包括一個佔地60
公頃的戶外濕地保護區和10 000平方米的室內訪客中
心,內設有三個展覽廊。作為一個主要的綠色旅游設施,
公園與四周環境緊密融和。
昂坪360於2006年9月正式啟用,包括全長5.7公里約
25分鍾的纜車旅程,以及以佛教為主題的昂坪市集。昂坪
360於2009年推出水晶車廂,讓旅客全方位飽覽大嶼山的
自然景色。旅客游畢昂坪市集後,可繼續前往游覽大嶼山
其他具有本土特色的景點,例如天壇大佛、寶蓮寺、心經
簡林、大澳漁村和大嶼山南部優美的海灘等。
政府致力發展香港成為區內具領導地位的郵輪中心。
為達至這個目標,政府會發展一個世界級的郵輪碼頭,
它的兩個靠岸泊位可以容納不同種類和體積的郵輪,包
括排水量達11萬噸的巨型郵輪。新郵輪碼頭的首個泊位
預期在2013年年中投入服務。在新郵輪碼頭落成後,加
上現時在尖沙咀的郵輪碼頭,香港將會有四個泊位供郵輪
靠泊。
此外,政府於現有的熱門旅游點進行多項改善計劃,
務求令這些地點煥然一新。已完成的計劃包括西貢海濱美
化工程、鯉魚門的小規模改善項目、涵蓋孫中山史跡徑的
中西區改善計劃、改善地區旅客指示標志計劃第一期、赤
柱海濱改善工程、山頂改善計劃、尖沙咀海濱長廊美化計
劃、尖沙咀東部的交通接駁系統,以及政府與私營機構合
作的星光大道。其他將陸續進行的項目包括:進一步改善
鯉魚門的海旁設施、在尖沙咀興建露天廣場、尖沙咀東部
行人天橋改善工程,以及改善地區旅客指示標志計劃第
二期。
旅游事務署於2004年初推出在維港每晚上演的「幻彩
詠香江」,深受旅客及本地市民歡迎,更被列入健力士世
界紀錄,成為全球「最大型燈光音樂匯演」。現時參與匯
演的建築物共有44幢。
推動旅游業之道,並非只在於興建新設施。藉著本地
傳統古跡文物(當中一些已有6 000年歷史),亦可促進
旅客了解本港歷史風貌方面的價值。其中一個例子,是透
過引入私營機構參與,以保存及發展尖沙咀前水警總部為
旅游設施。有關設施命名為「1881 Heritage」,並已開放
予公眾參觀。為了進一步推廣文物旅游,旅發局加強了其
「香港文化萬花筒」文化體驗項目的內容,該項目現已增
設南蓮園池導賞游。該局已印製特別小冊子《香港鐵路
游》,介紹香港鐵路東西線沿線的景點及古跡項目。為了
讓旅客盡情體驗香港的獨特文化、地道美食和歷史風貌,
旅發局推出了《「叮叮」香港電車地圖》,專題介紹沿電
車路線一帶的地區特色。此外,該局繼續與業界合作,向
旅客推廣具特色的傳統風俗和節慶,如元朗及茶果嶺天後
誕會景巡遊、筲箕灣譚公誕、長洲太平清醮及大嶼山寶蓮
禪寺浴佛慶典等。
旅游事務署正在按自然保育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
新界東北部和離島推廣綠色旅游,以展現香港自然生態繁
茂多姿的一面。而旅發局亦製作了新的宣傳小冊子介紹16
個不同自然生態景點及遠足路線,以推廣綠色旅游。旅發
局於2007年4月向海外旅客推廣「自然生態萬花筒」活動。
其中項目包括新界東北外島環游、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導
賞游、大嶼山大澳生態游、黃泥涌峽徑健行(導游活動)、
香港濕地公園觀光團、昂坪奇趣徑、中華白海豚觀察之旅
及多個遠足游。
旅發局亦有推廣文化及藝術活動,如香港藝術節,香
港國際電影節及於各本地博物館舉行的大型藝術展覽,以
吸引更多的旅客來港。此外,旅游事務署聯同旅發局,與
演藝團體和旅游業界合作,藉助文化及藝術產品,豐富旅
客在晚間的活動和旅游體驗。

B. 香港大嶼山會展與旅遊中心是如何挖掘旅遊景點

大魚和會展旅遊中心,他們挖掘旅遊景點是通過人流密集度,還有那個警務度

C. 會展業和旅遊業的關系

會展業與旅遊業、房地產一起,被並稱為三大新經濟產業,會展經濟的發展將直接刺激貿易、旅遊、賓館、交通、運輸、金融、房地產、零售等行業的市場景氣。

相關介紹:

會展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會展業涉及工業、農業、商貿等諸多產業,對結構調整、開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合作交流、擴大產品出口、推動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等發揮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中顯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並日益顯現出來。

(3)香港會展旅遊業擴展閱讀

盡管會展業和旅遊業是兩個獨立的產業部門,但是會展與旅遊的相互介入是經濟活動發展普遍聯系的外在表徵。會展業和旅遊業同屬於第三產業,具有較強的產業關聯性,舉辦會展不僅使當地的展覽館、飯店、餐飲服務業受益。

而且對相關的電信、交通、購物、旅遊服務以及城市市政建設,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從事會展業是旅遊有多元化戰略之一,而會展業則可以利用旅遊業提供的各種服務和資源,二者緊密相連、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D. 香港商業會展經營特點是什麼要具體點全要。謝謝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簡稱香港會展中心;英語: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HKCEC)位於香港灣仔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是香港區海邊最新建築群中的代表者之一。

港會議展覽中心
除了作大型會議及展覽用途之外,這里還有兩間五星級酒店、辦公大樓和豪華公寓各一幢。而它的新翼則由填海擴建而成,內附大禮堂及大展廳數個,分布於三層建築之中,是世界最大的展覽館之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大典亦在該處舉行,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而它獨特的飛鳥展翅式形態,也給美麗的維多利亞港增添了不少色彩。會展由香港貿易發展局擁有,並由新創建集團的全資附屬機構——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會展2期向海一面對開為金紫荊廣場,放有象徵香港回歸的金紫荊雕像,亦是香港每天舉行升旗儀式的地方。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曾作為多項世界性會議的主要會議場地,除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大典亦在此舉行外,其他包括1997年世界銀行年會,2000年亞洲電訊展等。2005年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亦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作主要場地。
中心規模
會展可供租用總面積為63,580平方米,每天訪客流量可達140,000人。會展有架空行人道連鄰近的灣仔商業區,附近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有巴士、渡輪、地下鐵路等。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會展中心是亞洲第二大的會議及展覽場館,規模僅次於日本。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坐落在面積為6.5公頃的填海人工島上。有三個大型展覽館,提供28000多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可容納2211個標准展台;又有不同大小的會議廳房共佔地3000平方米,以及一個面積4300平方米的會議大堂。在此大堂舉行會議可容納4300人,用來舉行宴會則可招待3600名賓客,是全球最大的宴會廳之一。 都市傳說:在香港,有都市傳說及風水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外形酷像一頭龜,當「龜」「游向」維多利亞港時,即代表香港的地運會從此衰落。
經營理念
我們一貫的服務宗旨是以顧客為先。抱負我們致力令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成為亞洲最佳展覽及會議場地,並以提供卓越服務及舉辦環球盛事而馳名國際。 經營宗旨 我們承諾透過個人及團隊對優質服務的肯定,並採用先進及創新的操作技術,確保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顧客能時刻享受超值及喜出望外的一級服務。

E. 會展旅遊的產業管理模式是怎樣的

[歷史資料]中國會展旅遊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來源:http://hi..com/wangjinghua

會展業,包括會議業、展覽業和獎勵旅遊業,是世界上一個非常巨大的產業,根據國際展覽業權威人士估算,國際展覽業的產值約佔全世界各國GDP總和的1%,如果加上相關行業從展覽中的獲益,展覽業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則達到8%的水平。 國際會議同樣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根據國際會議協會(ICCA)統計,每年國際會議的產值約為2800億美元。 在香港、德國等會展業發達的國際和地區,會展業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達到1:9的水平。 會展業也是當今世界都市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各國旅遊部門非常重視會展旅遊業的發展。有些國家或地區旅遊管理部門還專門成立了會展旅遊管理部門。如:香港為促進會展旅遊業的發展,專門組建了會議局。

九十年代以來我國會展旅遊業發展迅速,年增長速度達到20%以上 ,大大高於我國其他領域經濟總量的增長。最近一兩年,由於我國傳統旅遊業受到邊際遞減規律的作用,其增長速度開始放慢,而會展旅遊業增長速度非常快,因此,會展旅遊業逐步受到旅遊業界的重視。北京、上海等地的旅遊主管部門開始專門研究會展旅遊對旅遊業的作用,各大旅遊企業也紛紛拓展會展旅遊業務,一些地方還組建了會展旅遊協會。但是,我國會展旅遊總體上還處於初級階段,市場總量還比較小。目前,對會展旅遊的專門研究比較少,還沒有建立起規范的會展旅遊的統計指標體系,對會展旅遊的總體情況難以把握。本文所用資料全部來自公開出版的報刊雜志和國際會展網站的統計資料。

一、我國會展旅遊業發展現狀

我國會展旅遊業的起步比較晚,但發展非常快,特別是會展旅遊業的硬體設施建設大有超前發展的態勢。

(一)會展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近年我國會展業發展迅速,據不完全統計,90年代以來,我國會展業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遞增,1999年舉辦的具有相當規模的展覽會總數達到1326個,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近年來,每年接待的超過千人的國際會議有十個以上,300人以上的國際會議30多個。 會展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新亮點。

(二)各地政府積極參與主導會展業的發展

由於會展業本身的高速發展及其對經濟的巨大帶動作用,各地政府非常重視會展業的發展,形成了政府主導會展業發展的局面。北京市組建了副市長牽頭的領導小組對會展業進行全面研究,包括組建課題組,撰寫了《北京會展業發展研究報告》,責成北京市統計局會同有關單位制訂一套會展業統計指標體系等等。上海、杭州等地也在政府的主導下,制訂了會展業發展的規劃。

(三)各地開始建立自律性的行業協會

各地會展企業在政府的主導下,開始組建行業自律性的會展協會。1998年6月由北京市貿促會發起,組建了我國第一家國際會議展覽業的協會——北京國際會議展覽業協會。 2002年4月上海成立會展行業協會, 2002年2月山東成立國際展覽業協會 。

(四)全國掀起了展覽場館的建設高潮

我國會展業發展的最大的特點就是硬體優先發展。「九五」期間我國的展館迅速增長,全國室內展館面積,「九五」前不足80萬平米,但截至2001年,正式投入使用的室內展館面積增長了一倍,場館面積達到516萬平米。 目前在建或已經建成的大型展館有: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總展覽面積為室內20萬平方米,室外5萬平方米。 杭州西湖國際會議中心。總建築面積49萬平方米,會議中心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設有大小會議廳30餘個,配有10路同聲傳譯系統和7000個國際標准展位。 北京新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國際會議中心、商務酒店、寫字樓、參展商公寓、大型購物中心、倉儲中心、辦公接待、動力中心等為一體,甚至包括主題公園,是以展場為核心的展覽綜合體。建築面積28萬平米,展場面積20萬平米。 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總投資9.3億元,總建築面積12.7萬平米,其中展廳面積5萬平米,會議廳面積1.5萬平米,會議廳40間。

總之,此次會展場館建設的特點是,建設檔次高、面積大、科技含量高。根據目前統計的20家場館,平均每個場館建築面積達到127000多平方米。

(五)主要會議接待單位紛紛加入國際會議組織

各地經營會展的公司和一些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紛紛加入相關的國際會展組織。截止到2002年5月,我國有14家單位加入ICCA組織,他們是: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北京市旅遊局、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民間國際旅遊公司、中國會議及獎勵旅遊組織、浙江中國世貿中心、中國世貿中心、中旅國際會展公司、華亭賓館、春秋旅行社、山東國際旅行社、上海國際會展中心、錦江會展公司、上海旅遊委。 此外,中青旅參加了國際航協IATA、美國旅行代理人協會ASTA、亞太旅遊協會PATA,國際展覽中心參加了國際博覽會聯盟UFI、國際展覽會管理BIF等。

(六)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等國際會展中心城市

我國的一些大城市在發展國際會展業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為核心的國際會展中心城市。這些大城市在接待國際會展方面的優勢主要表現在:

1、 現有會展場館多

北京市目前擁有大型展覽場館12座,總面積近14萬平米(見表六),擁有500座以上的會館25個以上 ,此外北京市共有旅遊定點飯店554家,星級飯店506家,客房數達到9.3萬間 ,其中很多飯店的會議場都達到了國際標准。同樣,上海目前展館總面積為14.5萬平米 ,與北京相當,此外,上海市擁有飯店354家,客房5.6萬間 。由於飯店和會議、展覽場館比較健全,這些大城市開展會展業具有較好的基礎。

2、 會展外部條件相對成熟

會展旅遊業作為都市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不僅需要良好的硬體設施,而且要秋較高的城市總體環境和國際交往的綜合能力。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交通,如:地鐵、城市道路狀況等比較好,接待國際國內旅遊者人數在我國名列前茅。此外,北京已與7個國家的23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147個國家在京有駐華使館,外國金融機構在京的代表機構近300家,17家外資銀行在京設立了分行,眾多的跨國公司在京設立了辦事處。

3、 舉辦會議展覽總數多

1999年以來,在京舉辦的國際會議數量可觀,有萬國郵聯大會、世界建築師大會、聯合國保護大氣臭氧層簽約國第十一次會議、世界數學大會等國際會議,以及汽車展、電子展等國際展覽。按照ICCA的統計口徑,2000年北京接待了16個大型國際會議,在全世界大城市中排名第十七位,比1999年的二十九位上升了十二位。 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上海2001年舉辦各種展覽278個,會展直接收入18億元。

(七)會展產業體系正在形成

國際會展業在多年的實踐中,形成了一整套接待服務體系,目前我國的會展業也正在形成自己的服務體系。如:會展組織者(PCO)、目的地接待者(DMC)正在建立中,很多經營會展的公司,都開始培訓自己的PCO。

此外,會展業的教育培訓也開始步入正軌。為順應國際展覽業發展的大趨勢,使中國的國際展覽業業務水平縮短與發達國家的距離,北京國際會議展覽業協會在8月底舉辦了培訓班,專門為展覽業中、高級經理和從業人員開設培訓課程,以促進國內展覽業務的發展和展覽水平的提升,培養高素質的展覽專業人才。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將與國際特殊事件學會(ISES)、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HOJONSON WALES大學聯合開辦「節慶會展管理」培訓,解決會展人才不足的問題。

(八)網路參與

現代網路技術在我國會展業起步中就開始介入。目前,僅展覽業的網站就有43家(見表七)。這些網站有的介紹會展,有的已經開始直接經營網上會展業務。這說明我國會展業起步的科技含量較高。

(九)會展旅遊業引起旅遊業界的重視

我國的會展業一直是經貿部門管理和經營的,旅遊部門是最近幾年才開始介入的,比較早介入的是北京市旅遊局,從1995年就開始了會展旅遊業的研究 ,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政府主導會展業的發展中將會展業與旅遊業密切結合在一起,其中北京市舉辦了幾次大型國際會展業研討會都有北京市旅遊局和首都旅遊集團的參與。旅遊業界(如《旅遊學刊》等)最近也多次召開會展旅遊方面的研討會。

(十)我國在國際會展業中的地位比較低

目前我國在國際會展業中的地位還非常低。根據ICCA統計,1999年中國(包括香港)舉辦的國際會議在全球排名15位,接待國際會議佔全年全球總會議的1.68%,其中香港地區佔0.9%。大陸僅佔0.78%。 這說明,我國展覽業在國際展覽業中的地位較低,除廣交會等有一定的影響外,大部分展覽還僅僅是國內的展覽和臨時性的展覽。

五、我國會展旅遊業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會展旅遊業才剛剛起步,其中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 市場化不夠

在我國會展旅遊業的發展中,最重要的問題是市場化程度過低。

1、 沒有形成PCO、DMC完整的接待服務體系

國際會展業的成功經驗表明,會展組織者(PCO)、目的地接待者(DMC)分工體系是會展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但我國目前無論是會展旅遊企業還是政府都較關注目的地接待者(DMC),對於會展中最為重要的會展組織者(PCO)缺乏認識。

2、 政府主導會展旅遊業發展中,行政干預過多

會展業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必須有政府的主導,但是政府在什麼層次上主導,參與到什麼程度,這些根本問題沒有解決。政府幹預過多,導致會展業非市場化,主要在對場館建設等方面參與過多,而對會展管理體系、服務體建立等方面參與較少。政府組織的一些會展不計成本,使得很多會展公司對這些會展業務敬而遠之。

3、 我國的會展市場目前還是單一買家市場

德國等會展大國的會展業之所以能夠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會展地本身就是國際大都市,開辦展覽的受眾對象是國際化的。但我國的大都市還沒有成為國際化的大都市,參觀展會的受眾幾乎是清一色的國內客人,因此,不是針對國內買家的會展一般不會在我國舉辦。這是限制我國國際會展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4、 會展業還沒有獨立成為一個產業

由於我國會展業曾經是由一些非市場化的發起單位和部門全部或部分壟斷,這些單位和部門還沒有意識到中介公司提供服務的效率會更高。因此,會展業在目前還處於一定的壟斷階段,會展業還不能稱為一個獨立的產業。

(二) 外部環境亟待改善

會展旅遊業作為都市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尤其依賴外部條件的完善,但目前我國會展旅遊業發展的外部條件還不健全。

1、 法律、法規不健全

日本等國為發展會展旅遊業曾設立了《通過促銷和舉辦國際會議等振興國際旅遊法》 ,但我國旅遊行政管理部門還沒有從擴大國際旅遊業的角度,以法律、法規的形式促進會展旅遊業的發展。此外,我國舉辦會展的法律、法規也十分不健全,目前僅有1995年9月22日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的《關於出國(境)舉辦招商和辦展等經貿活動的管理辦法》。

由於法律、法規不健全導致目前我國會展業比較混亂,主要表現在:重復辦展、會展內容混亂、受眾對象不明確、舉辦會展的中介公司良莠不齊等。目前,上海與會展業務有關的企業已有1920家,其中主營會展業務的企業511家,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近百家。 北京地區經外經貿部審批的具有舉辦國際展覽會資格的單位134家,在北京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具有經營會展業務的公司1700餘家。

2、 審批手續復雜

由於法律不健全,我國舉辦會展的審批中人為因素過多,審批手續繁雜,有的會展審批時間長達一年以上。這也是旅遊企業不願意介入會展旅遊業的重要原因。

我國對會展審批審慎主要是基於國家安全等方面的考慮,其實目前國際會展大部分是科學和商業性的,與政治等方面關系不大。根據ICCA2000年統計,國際會議從專業上劃分,比例從高到低依次是醫學類(32%)、科學類(13.6%)、工業類(8%)、技術類(7.4%)、教育(4.7%)農業類(4.%),以後才是社會科學、經濟教育、商業管理、生態環保等。因此,適當簡化、放寬審批手續是不成問題的。
3、 城市環境有待改善

會展旅遊業作為都市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受制於國際旅遊城市的發展。目前我國就連北京等城市距離國際旅遊城市的標准還有相當差距 ,這嚴重阻礙了會展旅遊業的健康發展。

(三) 重硬體輕軟體,重展輕會

目前我國省會城市和大型城市幾乎都將會展業作為其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並將重點放在場館等硬體設施的建設上(見表五)。但會展旅遊業的發展,絕不僅僅依賴場館的建設,其發展更依賴於軟環境的規范化、國際化等。

按照國際上對會展及獎勵旅遊業的認識,包括了MICE的四個方面。我們且先不提獎勵旅遊,會展旅遊業至少應是會議和展覽並重,但是目前各地在開展會展旅遊業研究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展覽而忽視會議。比如,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做的《北京會展業發展研究報告》中幾乎隻字未提會議的問題,通篇都是展覽業的情況。形成這樣的局面可能與我們對會議的顧慮有關,其實根據我們上述分析,國際會議大都集中在科學研究方面,大可不必神經過敏。

(四) 國際化品牌的會展少

世界上會展業發達的國家或地區,舉辦的大都是世界著名會展,如米蘭國際博覽會、巴黎博覽會等等,但在我國除廣交會等會展有一定的世界性影響外,絕大多數會展都是臨時的、國內的。

(五) 對會展業缺乏科學研究

當前,我國對會展旅遊業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對會展旅遊業各方面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建立一套科學的統計指標體系,導致統計口徑混亂,無從分析會展業的范圍、效益等。比如,會展業對經濟的貢獻程度從1:4到1:10各種說法不一。這嚴重阻礙了會展旅遊業的健康發展。(由於說法不一,本課題組對各種說法非常謹慎,每一種提法、數據和典型事例都詳細註明了出處。)

六 我國會展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一) 舉辦會展的法律將進一步規范,並逐步向國際通行的登記制轉化

目前,國家已經開始制訂有關會展的法律、法規,今後幾年有關會展業的法律、法規將相繼出台,會展業的市場將進一步規范化。今後舉辦會展審批手續將會更為簡單,並將按照國際慣例逐步過度到登記制慣例辦法。這將促使會展業真正成為一個規范的市場。

(二) 自率性的協會將進一步規范會展行業的行為

自1998年6月由北京市貿促會發起,組建了我國第一家國際會展覽業的中介組織——北京國際會議展覽業協會之後,2002年上海、山東省等省市也相繼組建了國際會展業協會,制訂了國際展覽業協會章程,旨在支持公平、平等的競爭,反對不正當競爭及欺詐行為,改善、優化展覽業市場環境,更好地協調、管理、規范會展業的市場秩序。

(三) 會展業將向幾個大城市集中

通過對國際會展業發展的分析,會展業在特定城市的發展有「通吃」效應,即,會展業的發展會自身加速,形成更大的規模,而不可能全國遍地開花。今後北京、上海、廣州等重點城市將成為我國會展業的中心。

(四) 會展旅遊中介組織將大批出現,會展業將形成獨立的產業

目前我國從事會展的企業數量眾多,但還沒有形成專業化的會展組織者(PCO),或者僅僅處於PCO的初級階段,對組織接待會展處於不規范的階段。目的地接待公司(DMC)也僅僅是一些單獨的會展場館出租等單項服務,沒有完全形成一條龍服務的目的地接待公司。今後隨著國際會展的增加,會展業培訓體系的建立和國際會展人才的引進,專門從事會展的專業化中介公司將大批出現。

此外,我國的很多大型會展還壟斷在一些非市場化的組織手中,這些組織自己舉辦國際會展,自己聯系接待服務等一系列工作,還沒有完全市場化。今後隨著會展中介組織的完善,會展業必將成為一個專門的行業,並從那些部門壟斷中獨立出來,成為市場經濟中的獨立產業。

(五) 會展旅遊市場將專業化細分

目前國際會展業已經形成了非常細致的市場分工,比如ICCA的市場范圍包括50人以上的國際會議,而UIA則在300人以上等。目前我國的會展公司還處於發展初期,只要有會展就接待服務,沒有形成細分化的市場。今後隨著市場的發展必將形成專業化的分工,形成專門經營展覽業、會議業及其中更細分市場的格局。

(六) 大型旅遊企業將大批進入會展旅遊市場

目前我國的大型旅遊集團如上海錦江、中青旅、春秋旅行社等已經加入了國際會展組織,開發會展旅遊市場,但更多的大型旅遊集團,如首都旅遊集團、陝西旅遊集團等還沒有完全介入會展旅遊市場,或僅僅從事了DMC的接待服務工作。這些大型旅遊集團已經普遍看好會展旅遊市場,有的正在開始進行市場調研,有的已經開始參與場館建設,有的正在申請加入國際會展協會等,可以預見,今後幾年我國的大型旅遊集團將以其規模大、服務全、無形資產高、資金雄厚等優勢進入會展旅遊市場。

(七) 國際會展組織和會展中介公司將大批進入中國會展旅遊市場

隨著中國加入WTO,國際會展組織和經營會展的大型公司將大批涌進我國,會展旅遊業將形成更加激烈的競爭局面。由於目前我國的管理體制還不允許國外公司單獨經營會展業務,外國會展公司主要是通過與中方合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上海的國際會展中心就有德國的漢諾威展覽公司、德國杜塞多夫展覽公司、德國慕尼黑國際展覽有限公司這樣世界頂級會展公司加盟。ICCA2002年在上海開辦了會展培訓班,通過這種形式介入中國會展旅遊市場。今後國際會展公司將從會議、展覽,組織、接待等方面全方位地進入中國市場。

(八) 展覽場館將可能全面過剩

國際會展業是社會經濟發展推動的結果,絕不是簡單建幾個會展場館的問題。此外,從國際會展業向大城市集中的發展趨勢上看,今後幾年除北京、上海等國際大都市的會展場館效益穩定以及一些具有獨特資源的中等城市發展特種會展外,相當一些小城市的大型國際會展中心將面臨生存危機。從總體上看(非從結構上看),我國的會展場館將會全面過剩。

F. 會展旅遊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及影響是什麼

會展本身具有行業性、產業性以及組辦規模大等特點,這勢必將吸引政府、民間組織的會展團、參觀團、旅行社組織的觀光團隊。會展由於會議規格高,參會人員均是有較強消費能力的商務客人、較高文化素質客人,其消費檔次、規模均比普通旅遊者要高得多。一個大型或知名展會的舉行,對本地旅遊業中的酒店、旅行社、景區、旅遊交通、購物均會產生較大的促進帶動作用。同時,對於一般旅遊團隊或旅遊者來說,若在旅遊過程中恰逢舉辦會展,由於會展所帶來的強烈的氣氛,使其旅遊情趣大增。
會展旅遊還具有時段不受氣候和季節影響的特徵,從而消除了觀光旅遊時段性明顯的缺點。會展活動大多數安排在城市的旅遊淡季,會展旅遊的發展有利於提高城市旅遊設施和服務的使用率。會展為城市提供了一次旅遊資源、旅遊產品展示的良機。有利於帶動城市功能的提升、增加城市的知名度,這些都為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動了有利的環境。
會展旅遊是藉助舉辦會議、研討、論壇等會務活動以及各種展覽而開展會展旅遊的旅遊形式,是一種商務旅遊形式。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會展旅遊是以會議和展覽為目的的旅遊,包括會議旅遊和展覽旅遊等各種出於工作需要的旅遊和獎勵旅遊。狹義:為會議和展覽活動的舉辦提供展會場館之外的、且與旅遊業相關的服務,並從中獲取一定收益的經濟活動。

G. 會展與旅遊的關系

作為一抄個產業門類,會展業包括襲了會議業、展覽業和獎勵旅遊業,會獎旅遊的英文簡稱是MICE,即Meeting(公司會議)、Incentive(獎勵旅遊)、Confere-nce(大型企業會議)、Exhibiti-on(展覽),由此也可看出會展與商務旅遊本來就密不可分。

會展產生的商務活動具有比一般休閑旅遊高得多的消費能力。十多年前的資料顯示,美國1萬名會議代表在會期的飲食、住宿、設施使用、零售購買的消費總額可達750萬美元。因會議而引發的旅遊給會議所在地帶來的物質消費是很可觀的。只要有人員的流動,在當地就一定有消費,會議旅遊所帶來的商機也會在經濟層面帶來一定的改善。
通過發展會獎旅遊加快旅遊產品的更新換代,推動旅遊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之前寫論文用到的一些資料,希望對你有作用!^_^

H. 會展旅遊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會展旅遊是藉助舉辦國際會議、研討會、論壇等會務活動以及各種展覽會而開展的旅遊形式,是北京市旅遊產品開發的一個重點。目前,國際會議旅遊具有組團規模大、客人檔次和消費額高、停留時間長、涉及相關服務行業多、成本低、利潤豐等特點,在歐洲、北美、亞洲的香港和新加坡,會議已經成為一門產業。具有展覽性質的會議也在迅速增加,1998年至1999年度國際上登記的展覽會達21950個。北京每年舉辦的各類會務和展覽佔全國的80%~85%,會展旅遊者在北京市遊客中的數量和消費比例逐年上升,發展會展旅遊大有可為。會展旅遊的特點國內外許多學者對會展旅遊也作出了各種界定,但目前仍未有統一的內涵。如以研究事件旅遊而聞名的學者蓋茨(GETZ)就認為,展覽會、博覽會、會議等商貿及會展事件是會展業(MEETINGINDUSTRY)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同時,有許多學者主張將會展旅遊概念泛化。本文所討論的會展旅遊對應發達國家所指M、I、C、E細分事件旅遊市場的概念,即Meetings(會議)、Incentices(獎勵旅遊)、Conventions(大會),Exhibitions(展覽),並包括節日慶典和體育賽事為主題的節事(Events)在內的旅遊形式。即會展旅遊是指藉助舉辦的各種類型的會議、展覽會、博覽會、交易會、招商會、文化體育、科技交流等活動,吸引遊客前來洽談貿易,觀光旅遊,進行技術合作、信息溝通和文化交流,並帶動交通、旅遊、商貿等多項相關產業發展的一種旅遊活動。 盡管會展業和旅遊業是兩個獨立的產業部門,但是會展與旅遊的相互介入是經濟活動發展普遍聯系的外在表徵。會展業和旅遊業同屬於第三產業,具有較強的產業關聯性,舉辦會展不僅使當地的展覽館、飯店、餐飲服務業受益,而且對相關的電信、交通、購物、旅遊服務以及城市市政建設,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從事會展業是旅遊有多元化戰略之一,而會展業則可以利用旅遊業提供的各種服務和資源,二者緊密相連、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一)會展對旅遊的促進作用 會展本身具有行業性、產業性以及組辦規模大等特點,這勢必將吸引政府、民間組織的會展團、參觀團、旅行社組織的觀光團隊。會展由於會議規格高,參會人員均是有較強消費能力的商務客人、較高文化素質客人,其消費檔次、規模均比普通旅遊者要高得多。一個大型或知名展會的舉行,對本地旅遊業中的酒店、旅行社、景區、旅遊交通、購物均會產生較大的促進帶動作用。同時,對於一般旅遊團隊或旅遊者來說,若在旅遊過程中恰逢舉辦會展,由於會展所帶來的強烈的氣氛,使其旅遊情趣大增。會展旅遊還具有時段不受氣候和季節影響的特徵,從而消除了觀光旅遊時段性明顯的缺點。會展活動大多數安排在城市的旅遊淡季,會展旅遊的發展有利於提高城市旅遊設施和服務的使用率。會展為城市提供了一次旅遊資源、旅遊產品展示的良機。有利於帶動城市功能的提升、增加城市的知名度,這些都為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動了有利的環境。 (二)旅遊對會展的輔助作用 無論從會展業的發展歷史沿革,還是從會展的具體活動內容來看,旅遊業所涉及的六大要素都與會展的舉辦形影相隨。會展的構成要素及圓滿完成所需的服務正是旅遊業在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優勢。在會展旅遊的發展過程中,旅遊業為會展的舉辦提供相應服務,協助會展樹立品牌,成為了會展旅遊集約型發展趨向中關鍵的因素。會展的成功舉辦除了參會者的規模或專業性等因素之外,一定程度上還有賴於旅遊業的參與程度。開展分工協作建立完善的利益共享機制是實現會展業接待專業化分工的前提。如果旅遊企業與會展公司進行專業化分工,會展公司負責展會的招募、宣傳、布展和會場內的組織管理工作,旅遊企業則向參加商或參觀者提供場外的「六要素」服務,各司其職,各取所長,通過專業化的服務令參展商、參觀者和當地居民均感便利而滿意,從而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和獲得更多的、持久的支持,從而樹立展會的品牌,使會展的帶動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最終形成以會展帶動旅遊、以旅遊完善會展的互動互惠的發展新局面。 會展業與旅遊業的融合是全球會展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會展旅遊是旅遊屬性結合會展活動的特點而衍生出來的產品。優化會展業與旅遊業之間的關系,建立新的發展模式、發展會展旅遊是中國會展業、旅遊業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 ***************************** *****************************會展業,包括會議業、展覽業和獎勵旅遊業,是世界上一個非常巨大的產業,根據國際展覽業權威人士估算,國際展覽業的產值約佔全世界各國GDP總和的1%,如果加上相關行業從展覽中的獲益,展覽業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則達到8%的水平。 國際會議同樣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根據國際會議協會(ICCA)統計,每年國際會議的產值約為2800億美元。 在香港、德國等會展業發達的國際和地區,會展業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達到1:9的水平。 會展業也是當今世界都市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各國旅遊部門非常重視會展旅遊業的發展。有些國家或地區旅遊管理部門還專門成立了會展旅遊管理部門。如香港為促進會展旅遊業的發展,專門組建了會議局。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會展旅遊業發展迅速,年增長速度達到20%以上,大大高於我國其他領域經濟總量的增長。最近一兩年,由於我國傳統旅遊業受到邊際遞減規律的作用,其增長速度開始放慢,而會展旅遊業增長速度非常快,因此,會展旅遊業逐步受到旅遊業界的重視。北京、上海等地的旅遊主管部門開始專門研究會展旅遊對旅遊業的作用,各大旅遊企業也紛紛拓展會展旅遊業務,一些地方還組建了會展旅遊協會。但是,我國會展旅遊總體上還處於初級階段,市場總量還比較小。 一、現 狀 我國會展旅遊業的起步比較晚,但發展非常快,特別是會展旅遊業的硬體設施建設大有超前發展的態勢。 已經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近年我國會展業發展迅速,據不完全統計,90年代以來,我國會展業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遞增,1999年舉辦的具有相當規模的展覽會總數 達到1326個,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近年來,每年接待的超過千人的國際會議有10個以上,300 人以上的國際會議30多個。 由於會展業本身的高速發展及其對經濟的巨大帶動作用,各地政府非常重視會展業的發展,形成了政府主導會展業發展的局面。北京市組建了副市長牽頭的領導小組對會展業進行全面研究,包括組建課題組,撰寫了《北京會展業發展研究報告》,責成北京市統計局會同有關單位制訂一套會展業統計指標體系等等。上海、杭州等地也在政府的主導下,制訂了會展業發展的規劃。 全國掀起了展覽場館的建設高潮。我國會展業發展的最大的特點就是硬體優先發展。此次會展場館建設的特點是,建設檔次高、面積大、科技含量高。根據目前統計的20家場館,平均每個場館建築面積達到127000多平方米。 我國的一些大城市在發展國際會展業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為核心的國際會展中心城市。這些大城市在接待國際會展方面的優勢主要表現在: 1、現有會展場館多。 2、會展外部條件相對成熟。 3、舉辦會議展覽總數多。 4、會展業體系正在形成。 現代網路技術在我國會展業起步中就開始介入。目前,僅展覽業的網站就有43家。這些網站有的介紹會展,有的已經開始直接經營網上會展業務。這說明我國會展業起步的科技含量較高。 我國的會展業一直是經貿部門管理和經營的,旅遊部門是最近幾年才開始介入的。目前我國在國際會展業中的地位還非常低。根據ICCA統計,1999年中國(包括香港)舉 辦的國際會議在全球排名15位,接待國際會議佔全年全球總會議的1.68%,其中香港地區占 0.9%。大陸僅佔0.78%。這說明,我國展覽業在國際展覽業中的地位較低,除廣交會等有一定的影響外,大部分展覽還僅僅是國內的展覽和臨時性的展覽。 二、市場化不夠 三、外部環境亟待改善 四、重硬體輕軟體,重展輕會 五、國際化品牌的會展少 六、趨 勢 七、旅遊企業將大批進入會展旅遊市場 目前我國的大型旅遊集團如上海錦江、中青旅、春秋旅行社等已經加入了國際會展組織,開發會展旅遊市場,但更多的大型旅遊集團,如首都旅遊集團、陝西旅遊集團等還沒有完全介入會展旅遊市場,或僅僅從事了DMC的接待服務工作。這些大型旅遊集團已經普遍看好會展旅遊市場,有的正在開始進行市場調研,有的已經開始參與場館建設,有的正在申請加入國際會展協會等。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國際會展組織和經營會展的大型公司將大批涌進我國,會展旅 游業將形成更加激烈的競爭局面。由於目前我國的管理體制還不允許國外公司單獨經營會展業務,外國會展公司主要是通過與中方合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上海的國際會展中心就有德國的漢諾威展覽公司、德國杜塞多夫展覽公司、德國慕尼黑國際展覽有限公司這樣世界頂級會展公司加盟。ICCA2002年在上海開辦了會展培訓班,通過這種形式介入中國會展旅遊市場。今後國際會展公司將從會議、展覽,組織、接待等方面全方位地進入中國市場。 展覽場館將可能全面過剩。國際會展業是社會經濟發展推動的結果,絕不是簡單建幾個會展場館的問題。此外,從國際會展業向大城市集中的發展趨勢上看,今後幾年除北京、上海等國際大都市的會展場館效益穩定以及一些具有獨特資源的中等城市發展特種會展外,相當一些小城市的大型國際會展中心將面臨生存危機。從總體上看(非從結構上看),我國的會展場館將會全面過剩。

I.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經營理念

我們一貫的服務宗旨是以顧客為先。
抱負
我們致力令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成為亞洲最佳展覽及會議場地,並以提供卓越服務及舉辦環球盛事而馳名國際。
經營宗旨
我們承諾透過個人及團隊對優質服務的肯定,並採用先進及創新的操作技術,確保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顧客能時刻享受超值及喜出望外的一級服務。 在「大國印記:1949-2009 中國 60大地標」評選中獲選為中國六十大地標。此活動由內地32家主流媒體聯合舉辦,並由中國內地人民選出。
獲〈旅訊〉於「2009年中國旅遊業界獎」中選評為「最佳會展中心」。
在「香港環保卓越計畫」獲頒發「卓越級別」減廢標志 (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 在〈亞太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雜志 (CEI Asia Pacific magazine) 2008年的業界調查中,獲展覽主辦機構及業界領導推選為「亞太區最佳會議展覽中心」。
在香港地球之友舉辦的「知慳惜電節能運動2008」中奪得「勁減用電慳電屋苑管理大獎冠軍」。 在〈亞太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雜志 (CEI Asia Pacific magazine)獲推選為「亞太區最佳會議中心」。
在「2006年第17屆TTG旅遊業大獎」(17th TTG Travel Awards 2006) 中,連續第二年榮膺「最佳會議及展覽中心」,以表揚在亞太區旅遊業的驕人成就。
獲〈旅訊〉於「2006年中國旅遊業界獎」中選評為「最佳會展中心」。 在〈亞太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雜志 (CEI Asia Pacific magazine) 2005年的業界調查中,獲展覽主辦機構及業界領導推選為「亞太區最佳會議展覽中心」。
在「2005年第16屆TTG旅遊業大獎」(16th TTG Travel Awards 2005) 中,榮膺「最佳會議及展覽中心」,以表揚在亞太區旅遊業的驕人成就。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