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江漢運河生態文化旅遊城鎮帶

江漢運河生態文化旅遊城鎮帶

發布時間: 2020-12-18 12:10:20

① 河北要建設11個現代旅遊城市是真的嗎

根據《河北省旅遊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按照「山海相連、城鄉交融、全域覆蓋、區域協同、核心帶動、多點支撐」的發展要求,形成「一圈帶動、兩翼齊飛、五區支撐」的全域旅遊空間新格局。

環首都休閑旅遊度假

依託草原冰雪、溫泉地熱、海濱海島、避暑氣候和自然山水等資源,打造京西太行、京東山海、京北草原、京南小鎮等品牌和功能區,加快運動康體、溫泉養生、避暑療養、森林草原度假等旅遊休閑度假區建設,大力推進京西百渡休閑度假、京承皇家御道、張承草原天路、京東商務會展、京南旅遊新業態發展,構建環首都優質生活圈,形成京津居民康養休閑首選地。

運河風情文化旅遊區

以運河流經我省的主要城鎮為重要節點,對重要文物及相關環境進行修復,建設博物館、主題公園及休閑街區,部分河段實現通航,在運河沿岸打造文化演藝、雜技研修、民俗體驗、特色小鎮、主題節慶等多業態復合型旅遊產品,建成高品質的濱河休閑帶。

現代鄉村休閑度假區

依託我省中南部平原濕地、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特色產業等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與休閑農業,培育採摘基地、休閑農庄、國家農業公園、濕地公園、特色小鎮、民俗鄉村等,推動環省會休閑農業、衡水湖濕地民俗、邢台平原花海、廣府古城歷史文化等旅遊產品發展,促進平原旅遊崛起。

② 光明區的「四城兩帶」指的是什麼

重點圍繞科學城、鳳凰城、光明小鎮、茅洲河一河兩岸生態休閑文化帶、沿松白路一路兩側轉型提升帶等區域開發建設,逐步構築南北協調、東西均衡的區域發展格局。

光明科學城:位於光明北區,規劃總面積約3.3平方公里。打造成為更具創新性、活力性、科學特色,產學研一體的科創城區。

光明鳳凰城: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包括光明高鐵門戶區、平板顯示園片區、新城公園周邊片區及紅坳片區,是深圳市16個重點開發區域之一,將打造成為光明新區的行政、經濟、文化核心功能區。政府計劃加強片區土地整備和出讓力度,重點推動光明新城綜合體、光明高鐵城綜合體、長圳車站綜合體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

華僑城「光明小鎮」:由華僑城出資500-1000億元的綠色生態旅遊區,以「文化+旅遊+城鎮化」戰略為主線,在佔地面積約11平方公里中,集都市農業、休閑度假、文化體驗和運動生活四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旅遊小鎮。

茅洲河一河兩岸生態休閑帶:重點打造成為光明新區獨具魅力的城市濱水景觀長廊和休閑文化帶,營造自然親水、休閑人文、富有活力的中部生態文化休閑帶。

沿松白路一路兩側轉型提升帶:重點打造「1+3+N」功能布局,促進沿線交通、土地、產業、經濟的耦合發展,打造一條光明西部片區的「深南大道」。



③ 如何認識移民搬遷在推進沿黃生態城鎮帶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你好,
《規劃》通過對呼包銀榆、晉陝豫黃河金三角、陝甘寧革命老區、關中—天水經濟區等毗鄰區域的分析研究,結合中央和省政府發展要求和沿黃地區發展條件,按照新發展理念,圍繞城鎮發展、生態保護、區域合作、文化傳承和設施建設等要求,到2030年形成「一園兩群三片四心」的總體空間布局,將沿黃地區逐步建設成為黃河中游生態文化共同體、新型城鎮化特色試驗區和秦晉區域合作示範區。
下一步,省住建廳將繼續做好《規劃》的貫徹落實工作,指導各地加強規劃體系建設,做好鎮村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落實沿黃生態城鎮帶規劃的要求。同時,將圍繞沿黃地區總體空間布局,優先安排沿黃縣城專項建設資金,加快沿黃縣城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沿黃地區縣域經濟發展。
繼續抓好原有沿黃「兩鎮」建設,省上跟蹤指導考核的市級重點示範鎮進一步向沿黃傾斜,加快培育沿黃特色小鎮,近期對清澗縣高傑村鎮、宜川縣壺口鎮、韓城市芝川鎮、合陽縣洽川鎮、延川縣乾坤灣鎮等5個鎮重點培育。
大力推進沿黃人居環境改善,在沿黃地區打造美麗宜居示範村73個,完成沿黃地區12個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驗收,啟動沿黃地區3個省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範縣(區)創建工作,加快改善沿黃生態環境。

延川縣乾坤灣
此外,省住建廳還將不斷推進沿黃鎮脫貧攻堅工作,用脫貧項目助推小城鎮建設發展,通過小城鎮平台助力脫貧攻堅。同時,加快移民搬遷、產業園區、風景名勝區等項目建設,精準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確保進鎮貧困戶的基本生產、生活有保障。並推進金融支持小城鎮建設工作,力爭更多的沿黃項目列入全國小城鎮項目庫,推動項目有實質性進展。
望採納謝謝! 本司加拿大技術移民30萬人民幣,不成功不收費!!

④ 江漢運河的介紹

江漢運河,又稱揚水、子胥瀆,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也是目版前所知中國最權早的運河。楚莊王(前613~前591)時,激沮水作渠,引江水循入古漢水支流揚水,東北流至今湖北潛江西北注入漢水,溝通江漢,楚靈王(前540~前529)時,又自章華台(今湖北監利北)開瀆北通揚水以利漕運。楚昭王(前515~前489)時,伍子胥率吳師伐楚,疏浚此運道以入,故稱「子胥瀆」。現代「江漢運河」,指引江濟漢工程。南水北調、引江濟漢,造就一條連接長江和漢江的江漢運河。今年,隨著引江濟漢工程的完工,江漢運河將沿線荊州、荊門、潛江、天門的4市11個鄉鎮串珠成鏈,一條以生態、文化、旅遊為特色的新型城鎮帶呼之欲出。

⑤ 江漢運河的工程

引江濟漢工程是南水北調三大工程之一,江漢運河全長67.23公里,兼具水利、交通回運輸、防洪、灌溉、生答態補水等功能。運河流經荊州、荊門、潛江、天門4市11個鄉鎮,輻射帶動荊州區、沙洋、潛江等地12個鄉鎮。
據了解,江漢運河沿線的11個鄉鎮,大多距離市區較遠,是典型的農業鄉鎮,工業基礎薄弱,城鎮化水平較低。為配合引江濟漢工程,修建江漢大運河,原有的生態系統被改變,部分群眾生產生活受到一定影響。
江漢運河沿線城鎮,缺乏長期穩定的生態補償機制,缺乏統一的旅遊規劃,缺乏投資主體,交通建設相對滯後,小城鎮發展水平相對滯後。
「江漢大運河沿線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歷史人文、鄉村休閑、水利景觀兼而有之。」劉傑說,江漢大運河沿線分布著楚都紀南城、荊州古城、石家河考古遺址、熊家冢、龍灣遺址等歷史文化景點,還有江漢園林、長湖、油菜花海等鄉村旅遊景觀和項目。運河上架設有59座代表各個時期、形態各異的橋梁,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橋梁展覽帶」,與船閘、渠道一道構成獨具特色的平原水利景觀。同時,江漢運河生態文化旅遊城鎮帶位於武漢、宜昌、荊州、荊門等城市中間,屬於周末休閑圈的輻射范圍,非常適合自駕游

⑥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規劃思路

根據湖北省政府下發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總體規劃》,一是在後現代理論指導下確立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跨越式發展的整體戰略。強化戰略規劃和政策制度的激勵與約束,保證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既展示出後現代的核心理念,又藉助於後現代視野來揚棄以工業化為基礎的傳統現代化的局限,借鑒並超越世界上先發國家的歷史經驗,避免現代化進程對資源環境與優秀傳統文化的破壞性影響,實現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是創新管理體制、經營機制、投融資體制和利益機制。根據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經濟欠發達而生態文化資源賦存的初始條件,通過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推動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提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生產力形態。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和完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經濟空間布局,打造「生態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產品集成—產業集聚—綜合效益」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形成支撐內生增長方式的原動力。在實施步驟上突出「交通先行」戰略和「一江兩山」(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重點,整合提升利用資源,形成新的發展機遇,實現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與武漢城市圈、長江經濟帶呼應互動的「兩圈一帶」區域發展新格局。 根據《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總體規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基本原則為:
1、統籌規劃,有序發展;
2、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3、改革體制,創新機制;
4、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5、資源共享,開放合作;
6、保護優先,和諧發展。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來召開了多次高規格現場會和工作會,湖北省委省政府領導做了重要講話,主要精神如下:
2009年7月9日至10日,在宜昌召開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省委書記羅清泉指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要培育品牌、發展主體、強化基礎、創新機制。他強調,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是龐大的系統工程,是復雜的系統工程,一定要加強領導。各市州(林區)及省直相關部門的領導要拿在手上,親自動手,下重手抓。要有專門的班子抓,要加強工作協調和聯動。
常務副省長、省推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憲生大會發言,要求正確處理好5個方面的關系,即規劃與落實的關系、省與市州(林區)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突出旅遊特色與促進全面發展的關系。他部署當前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頒布「一總三專」規劃,全面推進規劃實施;強化目標責任,著力推進12大工程建設;盡快出台扶持政策,改善和優化圈域發展環境;擴大改革開放,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建好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融資平台,完善投融資運營體系;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2010年6月21日至23日,在宜昌市、神農架林區、十堰市沿線,召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工作現場會」。會上,羅清泉說,一年多時間以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各項工作開展井然有序,各項建設和發展取得突出成績,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2009年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實現生產總值4980億元,同比增長14.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2010年前5個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工業增長31.2%,城鎮以上的投資增長41.5%,高於全省5-6個百分點。
省長李鴻忠因為防汛工作,在現場會上做了書面發言,他說,當前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建設和發展面臨一系列重要戰略機遇。全省要更新發展理念,從省級層面規劃統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交通、生態環保、文化旅遊,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由單純的旅遊圈建設成經濟、社會、生態全面發展的示範區。
2010年8月11日至12日,就是前不久,在宜昌召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培育旅遊市場主體現場會」,常務副省長李憲生部署:做好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培育市場主體的基礎性工作;通過進一步推進規劃實施引導市場主體有序參與,創造拓展市場主體發展的招商引資平台和融資渠道;策劃打造十大核心景區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建立完善項目庫並推進項目與市場主體對接。同時,要正確處理好: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的關系,鄂西生態文化旅遊業的發展與當地群眾切身利益的關系,總體規劃與具體實施的關系,解放思想與統一思想的關系;做強做大旅遊龍頭企業與培育中小企業的關系。對於中小企業,他要求體現「專、精、特、新」這四個字。 概括起來說,規劃工作全面完成,配套政策和跟進措施穩步實施,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市場主體培育發展迅速。
關於規劃,在宏觀層面,形成了省「一總三專」 + 市州林區「一總三案」規劃體系。
在中觀層面,編制了《湖北省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總體規劃》,該規劃在2009年9月30日湖北省政府召開的專題會議審定並下發實施。對武漢-武當山-神農架-宜昌-武漢沿線1139公里打造景觀廊道,讓遊客實現邊旅邊游、旅就是游的享受。「生態景觀工程」核心內容是「兩段兩區十村落」:
「兩段」:武神生態公路(G209)房縣城關至房縣銀坪鄉龍洞溝,路段全長64.3公里;宜神生態公路(S312)夷陵區姜家灣(K11)至霧渡河集鎮橋頭(K58),路段全長47公里。
「兩區」:改造漢十公路孝感服務區、武當山服務區。
「十村落」:打造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10個景觀段各1個特色村落,分別為丘陵田園風格的武漢市黃陂區祁家灣街辦車站村,重丘山林風光的隨州市隨縣均川鎮松樹埡村,崗地田園風光的襄陽市襄城區張灣鎮張家灣村,山林水庫風光的丹江口市武當山特區元和觀村,低山林地風光的房縣土城鎮塘梗村,高山原始森林風光的神農架林區木魚鎮三堆河村,低山河谷風光的興山縣水月寺鎮杉樹坪,重丘風光的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趙家灣村,水鄉田園風光的荊州市沙市區觀音檔鎮丫角村,平原田園風光的仙桃市沙嘴街辦葉家河村。
已實施完成一期工程。 造景5萬余畝,改造特色民居4411戶,豎立旅遊交通標牌227塊,還有山體水體和村莊環境整治及相應的環保工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交通建設項目,這是落實湖北省委省政府交通先行決策的具體措施。2008年首戰全長225.1公里武神生態公路改造,經過兩年多的奮斗,從武當山到神農架由原來的6小時車程縮短到4小時,又將沿途打造為植樹造景生機盎然,旅遊標識標牌清晰明麗,特色民居改造鱗次櫛比古色古香。全長173公里的宜巴高速公路2009年開工,將一線穿珠串起三峽畫廊,昭君故里和神農雄峰,對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隨岳、十房、武荊等高速公路和一大批景區道路、三峽翻壩公路、宜昌—十堰等鐵路工程、神農架機場、王昭君碼頭等「鐵水公空」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面建設,如火如荼,有的已經建成投運。據統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公路總里程已達123685公里,佔全省的62.7%,其中高速路達1662公里,佔全省的50.6%。根據審議通過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交通規劃》,交通規劃布局為六大綜合運輸通道、八大綜合交通樞紐和一大綜合交通信息系統。到2020年,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綜合交通將形成「一線穿珠、路景相融、便捷舒適」的特色旅遊交通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自然和諧」的生態文明交通圈;「內暢外聯、輻射全國、換乘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集約高效、安全優質、文明規范」的現代交通服務網路,交通在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先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據統計,圈域2009年實現生產總值同比增幅高於全省0.9個百分點,佔全省的比重達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旅遊產業高位增長。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5841萬人(次),同比增長20.5%;實現旅遊總收入338.7億元,同比增長31.4%。2010年「五一」及暑假期間,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主要景區景點接待旅遊人數成爆發式增長。武當山、神農架、宜昌三峽人家及白果樹瀑布、恩施騰龍洞等景點景區接待旅遊人數、旅遊收入都比2009年同期增長50%左右,有的甚至翻番。一批重點建設項目順利推進。先期啟動的12大重點工程,總投資達1222億元,其中,2009年湖北省政府專項投資3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8.5億元,撬動倍數達6倍多。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工程、武神生態公路等「鐵公機」交通項目、十堰武當山太極湖景區項目、隨州炎帝神農故里景區項目、宜昌嫘祖、屈原和王昭君故里景區及清江北緯30度島之世外桃源項目、神農架整合行政資源和市場資源一體化運作的神旅集團公司重大項目、襄陽古隆中景區、習家池漢代私家園林等項目、恩施大峽谷等項目,洪湖岸邊是家鄉、烏林高端溫泉等項目、荊門長壽之鄉旅居項目、圈域7個旅遊名鎮、62個旅遊名村等一系列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打造了《荊州風》、《三峽風情》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藝作品,成功舉辦了兩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十堰國際武當武術節、宜昌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暨海峽兩岸文化論壇、襄陽諸葛亮文化旅遊節等一系列有影響的節會活動,尤其是由湖北省牽頭申報的「中國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已成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靚麗的文化名片。(八)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戰略組織機構保障和政策措施湖北省政府成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領導小組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辦公室,鄂西圈辦機構編制和人員已於2009年9月中旬全部到位。
湖北省鄂西圈建設領導小組下發了《關於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決定>的責任分工方案》。湖北省政府已經頒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政府投資項目實施辦法》。《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產業優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後續政策已經起草完成,正在廣泛徵求意見,擬經過省政府常務會議陸續審定出台。

⑦ 2018年陝西省將打造多少個文化旅遊名鎮

從陝西省旅遊發展委獲悉,今年將精心打造35個省級重點示範鎮和31個文化旅遊名鎮,多層回次推進小城鎮建答設,發揮小城鎮對貧困人口就業的帶動作用和對縣域經濟的產業牽引作用。

陝西省2018年將繼續精心打造35個省級重點示範鎮、31個文化旅遊名鎮,抓好5個沿黃小鎮建設,突出黃土風情和濱水景觀,指導編制景觀規劃等專項規劃,提高建設特色。同時在中心城市周邊和沿黃生態城鎮帶培育以產業為主要特徵的小城鎮,盡快形成一批形態各異的產業牽引型小鎮。

⑧ 現階段農家生態旅遊存在哪些不足之處

(1)對農家生態旅遊的內涵認識不足。許多經營者誤以為農家旅遊就是到農村觀光,因而不珍惜寶貴的自然資源和農村特色,大興土木,甚至變更土地用途,建園造景。開發經營者過分重視了經濟發展,忽視了文化層面,開發前缺少可行性研究和合理的規劃,造成鄉村旅遊地逐漸城鎮化,不重視對農村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使農村特色大打折扣。

(2)開發模式單一,缺乏特色。經營者對農家生態旅遊的理解過於狹隘。部分的農家生態旅遊只是以餐飲為主,大多數遊客只進行玩牌、卡拉OK、聊天等,缺乏體驗、休閑項目;還有部分農家生態旅遊僅僅停留在觀光、採摘和垂釣等項目上,以滿足遊客的物質需求為主,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圍。這些都沒有體現出農家生態旅遊的內涵。

(3)缺乏科學合理的農家生態旅遊發展規劃(盲目開發)。一些地方在發展農家生態旅遊時,沒有將農村旅遊資源的開發納入區域旅遊開發的大系統,進行統籌安排,全面規劃。而是任由經營者進行盲目的投資與開發,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了遍地開花和重復建設的現象,導致資源開發的形式單一、水平不高、檔次低下、特色不強,從而缺乏對客源市場的吸引力,難以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

(4)基礎設施不健全,衛生條件差。部分農村的建設基本上停留在自然的狀態,缺乏統一規劃和要求,因此街道、道路標識牌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導致旅遊者在有些地區因看不到路標而找不到目的地,也有些地方駕車行走艱難。其次,鄉村的客房衛生條件差,尤其是廚房和廁所的衛生條件與國家標准相差甚遠。

(5)快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同步。在利益面前,經營者往往忽視了旅遊業對資源與環境造成的惡性破壞,忽視了對資源與環境的保護。農家生態旅遊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污染源,又加上環保措施不健全,區域環境問題日趨嚴重。

(6)管理人才欠缺。農家生態旅遊接待點的管理隊伍水平參差不齊,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經營人才,一般從業人員也因為缺乏培訓而服務不規范、不到位,標准不統一,相關部門對行業的管理指導還沒有完全到位。

(7)開發深度不夠。目前,農家生態旅遊產品普遍偏重外部條件的建設,從而忽視對農家樂村野文化內涵的挖掘,導致了「農」韻和「野」味不足。

⑨ 中國的人工運河有哪些

1、胥河

春秋時期的胥河和邗溝。 胥河,古代又名胥溪、胥溪河,源出南京高淳固城湖,上游連接長江在安徽蕪湖的支流水陽江,下游連接太湖水系荊溪。

運河是用以溝通地區或水域間水運的人工水道,通常與自然水道或其他運河相連。除航運外,運河還可用於灌溉、分洪、排澇、給水等。中國的運河建設歷史悠久,開鑿於公元前506年的胥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亦是我國現有記載的最早的運河。

2、中國大運河(The Grand Canal of China),世界文化遺產,始建於春秋時期公元前486年,由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組成。 地跨北京、 天津、 河北、 山東、 河南、 安徽、 江蘇、 浙江8個省、直轄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個遺產點。

全長2700千米(含遺產河道1011千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的運河,被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在《國際運河古跡名錄》中列為最具影響力的水道 。


3、朔天運河

朔天運河指的是從西藏朔瑪灘到天津的運河,西藏水救旱中國。朔天運河也稱「大西線工程」,是由郭開等人提出的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和空間分布不均問題的大膽設想。

4、兩沙運河

兩沙運河又稱古揚水運河,是一條連通沙洋和沙市的人工水道,溝通了長江和漢江。作為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始建於公元前601年,由楚國令尹孫叔敖主持修築,這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運河,也是世界上第一條人工水道。

5、江漢運河

江漢運河,指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引江濟漢工程,造就了一條連接長江和漢江的中國當代最大人工運河。其渠道底部寬60米,航道水深5至6米,可通行1000噸級船舶。

隨著2014年9月26日,引江濟漢工程的通水完工,江漢運河將沿線荊州、荊門、潛江、天門的4市11個鄉鎮串珠成鏈,一條以生態、文化、旅遊為特色的新型城鎮帶呼之欲出。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