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文化主題弱

旅遊文化主題弱

發布時間: 2020-12-18 09:46:30

旅遊文化屬性主要表現在那些方面

旅遊文化屬性
從邏輯上說, 既然旅遊活動本身具有文化性, 那麼, 作為旅遊對象的旅遊資源和作為旅遊消費對象的旅遊產品也必然具有文化屬性, 但這種邏輯結論似乎說服力不強, 因此, 我們還試圖從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的特徵方面入手, 來進一步分析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的文化性及其表現。
我們知道, 在旅遊學中最常用的分類法是按成因、屬性將旅遊資源分成人文旅遊資源和自然旅遊資源兩種。但無論是人文的、還是自然的資源, 它們之所以能夠成為旅遊資源、成為人們旅遊的對象, 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它們能夠「使遊人獲得知識和美感, 從而在精神上得到享受與樂趣, 這便是旅遊資源的文化屬性的具體表現」。例如高山峻嶺令人感到雄偉壯觀, 江河湖海使人心情奔放, 森林草原給人濃郁幽靜的感受, 植物園、動物園、科學館向人們揭示自然的奧秘, 博物館、文物古跡則給人以教育或提供科學研究資料等等。可以說, 任何沒有文化內涵的事物都不可能成為旅遊資源, 人類社會中任何資源都不如旅遊資源具有那樣顯著的文化屬性。
當然, 對於不同旅遊者來說, 對旅遊文化內涵的感受可能是不同的, 這取決於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每一種具體的旅遊資源所蘊涵的文化深度和豐富程度不同; 二是每一個具體的旅遊者因受教育程度、生活閱歷、文化素質和職業的不同對文化內涵會有不同的理解。也正因為如此, 旅遊活動的文化表現和文化影響及文化關系才有了不同的特徵:
1. 東道文化對客源文化的影響會因旅遊者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程度, 甚至會有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的顯著差異;
2. 即使是產生於同一客源文化背景下的旅遊者也會因自身的差異而對東道社會產生不同的文化影響, 包括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的差異;
3. 東道文化與客源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受制於兩種文化的差異程度和價值取向。東道文化與不同的客源文化交流、融合會形成不同特徵的旅遊文化;
4. 東道文化的主要內容包括資源文化( 特別是人文旅遊資源) 、區域傳統文化和現代精神文明等, 它們共同對外來旅遊者產生綜合的文化影響。

② 旅遊文化的特徵有哪些

知識性:旅遊給大家帶來很多見識,增進了對各地了解,豐富了人文知識。這才是旅遊的真諦!

意志性: 旅遊給大家帶來心靈的意志,會讓自己的思維,心情發展到興奮,快樂的極致。

休閑性:日前高速運轉的生活工作頻率,使人越來越感到生活的壓力過大,所以需要在一些假日放鬆自己,到海濱城市享受陽光,沙灘,大海,藍天,白雲。

(2)旅遊文化主題弱擴展閱讀

交往定義:1927年,德國的蒙根·羅德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從狹義的理解是那些暫時離開自己的住地,為了滿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種各樣的願望,而作為經濟和文化商品的消費者逗留在異地的人的交往。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

目的定義:20世紀50年代,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旅遊研究所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理解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的空餘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於修養;其次是出於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際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系和作用。

時間定義:1979年,美國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馬丁·普雷博士在中國講學時,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為了消遣而進行旅行,在某一個國家逗留的時間至少超過24小時。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各個國家在進行國際旅遊者統計時的統計標准之一:逗留的時間。

相互關系定義:1980年,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伯特·麥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定義為在吸引和接待旅遊及其訪問者的過程中,由於遊客、旅遊企業、東道政府及東道地區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引發的各種現象和關系,即旅遊的綜合性。

生活方式定義:中國經濟學家於光遠1985年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余性和享受性

③ 「旅遊+」背景下 民俗文化旅遊發展面臨哪些問題

1、民俗文化出現舞台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的傾向
為了發展旅遊業,旅遊地為了滿足旅遊者獵奇的心理,急功近利甚至一味迎合遊客,把一些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東西任意移植仿照,使民俗文化失去其賴以生存的文化底蘊,舞台化明顯,甚至出現「偽民俗」。
2、民俗文化的獨特性逐漸消失
旅遊地的文化傳統遭到異地強勢文化的沖擊和同化,地方文化的獨特性逐漸消失。隨著交通的改善,地理的封閉性被打破,旅遊地文化的獨特性也必然受到沖擊,這使得民俗文化的獨特性削弱。
3、利益分配不公平阻礙
由於民俗文化鄉村旅遊在發展的重點是招商引資,缺乏統一的機制平台協調各方利益,分配機制不公,導致社區參與不夠,居民積極性不高,甚至存在抵觸情緒,阻礙了旅遊的長期健康發展,也不利於民俗文化的保護和發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④ 旅遊宣傳主題設計需要考慮哪些問題

旅遊宣傳主題設計綠維創景認為要圍繞2012年旅遊的宣傳主題來設計,根據當前旅遊市版場新形勢,將權2012年中國旅遊宣傳主題定為「2012中國歡樂健康游」,宣傳口號為「旅遊、歡樂、健康」、「歡樂旅遊、盡享健康」、「歡樂中國游、健康伴你行」。旨在通過「歡樂健康旅遊」,進一步豐富和深化旅遊內涵,倡導旅遊康體益智,豐富閱歷,增長知識,健康體魄,修身養心,對海外營造更加積極向上的中國旅遊形象,對國內共推全社會的和諧氛圍,同時豐富我國自然與文化旅遊產品,促進旅遊新業態發展與產業升級。因此說旅遊宣傳主題設計需要針對旅遊、歡樂、健康三個方面全面設計。

⑤ 文化旅遊和旅遊文化的分析

(一)旅遊和文化的關系

旅遊和文化兩者之間是相互包容、協作統一的,旅遊是基於文化的衍生,文化是發展旅遊的基礎條件。換而言之,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整個旅遊活動進行的主線。目前,人們開展各種旅遊活動的目的,是解讀和發展文化,通過開展旅遊活動,實現文化發揚,同時旅遊活動的進行還能夠提高文化傳播速度,促進文化發展,這對於保護文化和傳承文化更加有利。

(二)兩者混淆的現象

現階段,我國旅遊界對旅遊文化和文化旅遊兩者進行研究時,特別容易把旅遊文化和文化旅遊混淆,導致在研究過程中會出現疑惑的地方,因此,旅遊學者非常重視這兩者的研究。雖然旅遊文化是人們已經非常熟悉的內容,但對於它的概念,還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而文化旅遊是最近幾年才開始出現的,由於兩者字面上沒什麼不同,但是對這兩個詞的概念以及內涵並沒有嚴格界定。雖然兩者字面上的意思非常相似,但是兩者的內涵還存在很大差別,這讓很多人難以區分。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方面,都經常發生混淆,因此,為了明確兩者的區別,需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更好地發揮其優勢和作用。

(三)兩者的研究現狀

就旅遊文化而言,我國早期對旅遊文化的觀念比較片面和籠統,把旅遊文化外在物化;到了後期,開始強調旅遊文化的核心是旅遊者和開展的旅遊活動。在研究旅遊文化過程中,出現了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我國旅遊界把旅遊對象的文化和旅遊文化等同,這是對旅遊文化的一種誤解。大多數人都用總和的概念來界定新的旅遊文化概念,並沒有借鑒國外這個領域的相關研究,因此我國的研究稍微落後於國際研究。就文化旅遊而言,我國把文化旅遊理解為一種旅遊類型,具有文化色彩和旅遊產品的旅遊過程、民俗旅遊以及旅遊者對外地文化的求知和憧憬等。通過這些理解,可以看出目前國內對於文化旅遊的研究和理解存在不足,幾乎沒有深入研究,僅停留在文化資源開發上,一系列的系統理論研究沒有足夠的實踐驗證。有時候,還經常把文化旅遊等同旅遊文化,把文化旅遊看作設計產品的觀點和思路,從廣義的層面上,強調旅遊產品的文化性,例如民俗旅遊等觀點。顯然,這樣的研究結果讓文化旅遊更加狹隘,沒有概念的理論行定義。

⑥ 文化旅遊與旅遊文化的區別

概念上的區別 一個是一種文化 一個是一種旅遊 我這么說不知道你明白嗎

⑦ 旅遊文化的特徵有哪些一共6點好像

旅遊文化的特徵
1、移動傳播性
旅遊文化系統的移傳性特徵包括兩方面的涵義,移動性特徵。旅遊主體由於其永無止境的探索與超越精神,總是使自己處於運動狀態之中。
2、時代性
不同時代旅遊主體的旅遊文化觀念和行為方式是有差別的。
3、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其主體的旅遊文化觀念和行為模式是不同的。
4、階層性
階層性特徵是指不同階層旅遊主體的文化觀念和行為方式各有特色。

⑧ 明確旅遊主題文化是旅遊要素文化的主體這句話怎麼理解

就是說一般的旅遊資源都有自己的主題,我們稱其為這個旅遊資源的文化。而這些文化構成了一種重要的旅遊要素,切是主要部分。比方說我們的現在修一座小金字塔,他就相對沒有旅遊文化價值,也不是旅遊要素。而金字塔有歷史,有人類文化傳承,他就有一個主題叫做法老文化(也可歸納為其他文化),而他就是吸引大家去看他的動機

⑨ 文化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有哪些分點來說,越詳細越好

歷史文化名城旅遊發展過程中還有一個悖論,那就是其發展依託是歷史文化,具有差異性和特色化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的確具有強大吸引力的旅遊吸引物,但與自然吸引物有所不同,它有很多內容是看不到摸不著的,而旅遊產品為了增強遊客的感性認識一般是有形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大量的物化過程,物化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文化旅遊產品開發的成功與否,這無疑就增加了歷史文化旅遊產品開發的難度和風險。歷史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如果把握不好歷史文化這個核心特質,其效果只會是適得其反,歷史文化旅遊產品開發不太成功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旅遊發展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將歷史文化旅遊資源這一潛在的旅遊吸引物轉化為現實的旅遊吸引物,將是歷史文化名城旅遊深度開發和產品結構優化的一個嶄新的課題。 歷史文化名城是一個整體性的文化共同體,是一個地方文化的形成與傳播的集合點,要對歷史文化名城進行旅遊開發,發展文化產業,必須從整體層面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開發、統一的對外宣傳營銷,通過旅遊線路和劃定主題旅遊功能區進行互補性整合優化開發,同時加強與自然觀光旅遊整合,使得人文景觀旅遊與自然景觀旅遊有機結合,多元化互動和諧發展。此外,從發展區域旅遊的視野當中加強與旅遊目的地內相關旅遊資源的互動互補發展,把發展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與發展生態旅遊、城市旅遊、工農業旅遊、休閑度假等密切結合,形成綜合型、復合型強的旅遊產品,增強歷史文化名城旅遊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宣傳促銷、產品開發、線路設計、項目布局等方面從整體全局出發,將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融入到該大桂林旅遊圈的旅遊整體開發當中,加強與區域內各種旅遊要素的整合聯動、互動,強化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與灕江觀光、恭城生態、陽朔休閑度假、龍勝民俗風情等旅遊整體聯合推介營銷。對於歷史文化旅遊資源比較分散的具有較高旅遊開發價值的文化遺存,可以其周邊知名度高、開發經驗豐富的旅遊區或旅遊景區景點、旅遊線路為依託,實行捆綁式營銷,帶動歷史文化旅遊的發展。

⑩ 如何進行旅遊文化要素的整體優化

措施:
1、是梳理優化旅遊業的發展要素及內部結構。集中表現為對旅遊購物、旅遊娛樂、旅遊交通等要素行業進行規范整頓,全市10xxxx家各類旅遊企業中,甚至沒有xxxx合乎規范的旅遊車船公司、旅遊購物商店和旅遊娛樂場所,與賓館飯店、旅行社和景區等要素行業存在著嚴重不對稱性。
2、是對品種結構過於單一的旅遊產品進行豐富多樣化。目前,全市雖然開發出了**名城一日游、**江水上一日游、**原始生態三日游、溫泉休閑度假等一批旅遊產品,並已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從產品類型看,旅遊產品全部以觀光產品為主,結構單一,沒有形成觀光產品、度假產品、專項產品、特種產品等成龍配套的多元化旅遊產品體系。
3、是增強的旅遊景區、項目對遊客的吸引力。由於**景區既非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等壟斷性的旅遊資源,又非我有人無的獨具創意的特色旅遊項目,知名度十分微弱。要依託歷史文化遺存,**、*、**等縣的自然山水生態,以及**廣場、*江大道、**大道等現代城市建設成果,按照不同主題、不同思路進行不斷整合,推陳出新,使**名城一日游、**生態二日游、三日游等一批觀光產品永葆青春活力。
4、是深度開發特種和專項旅遊產品。牢固確立「大旅遊,大產業」的總體發展思路,把發展旅遊與發展農業、發展工業和發展宗教事業等結合起來,加大對高新農業科技示範園、**湖、**山、**農庄等工農業旅遊專項產品,以及**寺、**山等宗教旅遊產品的規劃、設計、包裝、促銷力度,大力培育具有**特色和市場影響力的特種及專項旅遊線路,逐步建立起能夠滿足適應不同層次遊客需要的多元化產品結構體系。
5、是按照有揚有棄的原則,整合周邊資源發展區域旅遊。區域旅遊的形成主要是以空間結構為基礎,以交通聯系、產品聯系為紐帶。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人精我奇」的開發建設理念,規劃設計、開發建設一批與**湖、**山、**陵、**峽等周邊著名景區景點風格相異、結構互補的旅遊項目,合作開發一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難分」的旅遊產品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