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會議旅遊的發展趨勢
❶ 八年級上冊地理:說一說,貴州省發展旅遊業有什麼優勢條件
近年來,隨著貴州交通運輸業的日益發達,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原來閉塞的貴州也逐漸地為世人敞開了觀光之門。眾所周知,旅遊業相對來說有投入少,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小的特點。因此,大力發展旅遊業無疑成了貴州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那麼,貴州發展旅遊業究竟有哪些優勢呢。在本文中,本人將著重從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來談談貴州發展旅遊業的有利條件。
首先,從自然條件來說,貴州地處雲貴高原,緯度較低,但海拔高,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因此,這里冬無嚴冬,夏無酷暑。七月份的平均氣溫才二十四攝氏度,在全國來說是個理想的避暑勝地。每年夏天來貴州避暑的遊客絡繹不絕,推動了貴州旅遊業的發展。更何況2007年貴陽被評為「全國避暑之都」。這樣一來,更是大大的提高的貴州的知名度。 除了氣候外,貴州的自然風光也是一絕。因為貴州地處高原山區,群山蜿蜒起伏,峰巒錯落疊嶂,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石灰石溶積岩是貴州省地貌的主要特徵,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謂「無山不洞,無洞不奇」,這些溶洞形態各異,各有各的韻味。其中就有號稱「世界第一溶洞」的織金洞,「大自然的奇跡」的龍宮等。這些景點都是巧奪天工,極盡自然之魅力。
洞內有天地,當然洞外的世界也就更精彩了。貴州的風光與江南的煙雨朦朧,塞北的天蒼地茫,青藏的碧水藍天等相比,另有一種獨特韻味。貴州的山,層巒疊嶂,秀峰林立,各具風姿。如雷公山,山上奇石特立,鍾靈奇秀。特別是雨天,煙霧迷濛,更讓這片熱情的土地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夏天登山,能讓遊客的暑意立消,心曠神怡,飄飄然有馮虛凌風之感。
有山當然就少不了水。有山無水則滯,有水無山則空。貴州有了名山,當然也就會有勝水與之相合。貴州的名水如烏江、舞陽河、馬嶺河,名湖如紅楓湖、黃果樹等。烏江有「千里畫廊」之譽,流程132公里,形成了89公里的奇峽壯觀,從南至北由夾石、黎之、銀童、土坨、王坨等五個峽段和百絲坨、洗心泉、珍珠洞、黃龍泉、飛龍過江等30餘個主要景點組成。山峽北接重慶市烏江峽谷旅遊線,南鄰梵凈山自然保護區。峽岸奇峰對峙、灘險壑幽、飛瀑流泉、嵯峨怪石、古樹蒼藤、珍禽異獸,景觀奇特,蔚為壯觀。黃果樹就更不用提了。黃果樹的落差高達70多米,是世界第二大瀑布,每到豐水期。遊客到此可聞瀑布雷鳴,聲勢有如萬馬奔騰,驚心動魄,數里之外可聞。
貴州的山水秀美如斯,人文美的魅力當然也不弱了。 貴州的人文旅遊資源又包括了民風民俗和歷史名勝兩大類。貴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漢族外,還居住著48個民族,各民族歷史悠久,形成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習俗。每年五彩繽紛的民族節日達1000多個。貴州少數民族粗獷豪放、熱情質朴、豐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為貴州民族風情和民間藝術百花園中的奇葩。貴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它那濃郁的民族風情猶如醇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侗家鼓樓和風雨橋、苗族吊腳樓、布依石頭寨,精湛的銀飾花帶、綺麗的挑花蠟染、多彩的民族服裝,侗族大歌、儺戲歌舞、蘆笙銅鼓,壯觀的鬥牛大賽,驚險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嘖嘖稱贊,心儀不已。 在歷史名勝方面,貴州也一點都不落後。貴州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一代代勤勞勇敢的貴州人民留下了眾多嘆為觀止的古跡名勝。其中著名的就有雷山郎德上寨古建築群、平壩天台山伍龍寺、福泉明城牆、安順府文廟、遵義海龍屯、奢香墓、息烽集中營舊址、遵義會議會址等等。古跡之多,不勝枚舉。
現在,貴州已形成了以省城貴陽市為中心,以游覽黃果樹瀑布、龍宮、織金洞、紅楓湖、馬嶺河峽谷為主的西線旅遊區;以領略苗、侗民族風情為主,伴有舞陽河風光的東線旅遊區;以瞻仰革命遺址、游覽風光秀麗的赤水十丈洞瀑布和品嘗國酒文化為主的北線旅遊區,以及以瑰麗多姿的「小七孔」自然景觀為主的南線旅遊區。逐漸地,貴州已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也大大提高了。每年來貴州的遊客量都在迅速增多。
總之,貴州氣候資源好,有山有水有風光,山美水美人更美。遊客至此,不僅可以避暑,放鬆心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時也可以感受得到貴州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風情,在覽景的同時可以享受一頓豐盛的精神大餐。
有了上面這些有利條件,相信隨著貴州交通的進一步發達,基礎設施的更加完善,貴州的旅遊產業一定會蒸蒸日上,更上一層樓,成為貴州的支柱產業,讓貴州成為一個旅遊強省。
❷ 貴州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的第四屆貴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
2009年9月25日上午,第四屆貴州旅遊產業發展禪喊大會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遵義隆重舉行。
遵義市以遵義會議紀念體系為核心,集中力量對老城紀念區及協調區的環境進行了綜合治理。如如襲纖今,遵義已經成為貴州乃至全國的紅色旅遊勝地。其中,遵渣仿義會址在2009年成功入選「大國印記:1949-2009中國60大地標」,如今每天接待的遊客數量過萬人。
❸ 為何說中國旅遊業跨區域發展趨勢明顯
七一」將至,暑假開啟,紅色旅遊、生態旅遊成為不少學生和家長關注的出行熱點。我國旅遊業紅色、扶貧、生態「三位一體」跨區域發展的趨勢日益明朗。
在推動紅色旅遊、生態旅遊、旅遊扶貧「三位一體」結合的同時,也要實現跨地域的旅遊融合。今年的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以京津冀、大別山、武夷山為例,強調了區域旅遊平衡的問題,提出破解旅遊景區與行政區域多出現覆蓋范圍不一致的現象。
目前以依託跨區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單元,培育一批跨區域特色旅遊功能區的工作,正取得積極進展。近日大別山腹地三縣的河南省商城縣、湖北省麻城市和安徽省金寨縣,發起成立大別山旅遊合作區,表示要按文化和旅遊部相關要求,共同探索發展旅遊新思路。作為革命老區,要把發揚光大紅色傳統、讓環境更加生態宜居,與推動商城、麻城、金寨三個深度貧困縣全面脫貧融合為一體,破解景點豐富分布零散、重復開發缺乏新意、各自為戰缺乏統籌等難題。以一脈相承的大別山革命精神、四季分明的生態優勢相結合,以旅遊帶動產業,以產業推動脫貧。被列入首批「中國森林氧吧」的黃柏山獅子峰旅遊區目前為跨區域合作提供了示範樣例。
來源:新華網
❹ 貴州的旅遊資源有哪些
貴州旅遊線路綜合推薦:
北線:國酒之鄉,紅色長
貴陽—息烽集中營—烏江渡口—遵義會議會址(含紅花崗烈士陵園)—湄潭紅九軍司令部舊址及浙大西遷抗戰文化—婁山關戰斗遺址—桐梓小西湖抗戰文化—仁懷國酒門、茅台渡口、茅台國酒文化博物館、茅台鎮—習水三岔河—習水土城、青杠坡戰斗遺址—赤水黃皮洞戰斗遺址—袁猴渡口、風溪渡口—赤水桫欏自然保護區—燕子岩、竹海國家森林公園,十丈洞、四洞溝瀑布,丙安、大同古鎮—去四川瀘州。
征西線:瀑布之鄉,紅色星光
貴陽—天龍(屯堡文化,明朝軍隊的長途西遷)—安順市(含王若飛故居、文廟、歷史街區等)—龍宮—黃果樹、天星橋—王二河水庫、晴隆抗戰文化(含史迪威公路延伸的關嶺永寧鋼、石二橋,晴隆24道拐)—花江大峽谷—貞豐三岔河(紅八軍革命遺址、滇桂黔革命根據地遺址、布依族風情)—興義(民族婚俗博物館、馬嶺河峽谷、萬峰林)—去雲南昆明。
西北線:烏蒙磅礴,紅色激情
貴陽(息烽集中營)—黔西、大方(紅二、六軍團戰斗遺址、百里杜鵑)—織金(織金洞)—畢節(貴州抗日救國軍司令部舊址、夏曦烈士紀念碑)—威寧(紅二、六軍團戰斗遺址,草海)
南線:綠色寶石,紅色奇景
貴陽—都勻(斗篷山)—甕安猴場會議會址—三都(板告、怎雷水族村寨)—獨山(黔南事變紀念館、深河橋戰斗遺址)—平塘(縣城玉水金盆景觀、掌布地址奇觀及鄉村旅遊、甲茶休閑度假區)—荔波(紅七軍革命遺址、鄧恩銘烈士故居、樟江、大小七孔、水春河漂流、瑤族村寨)—去廣西河池。
東南線:苗疆腹地,紅色黎明
貴陽(黔靈山張學良、楊虎城囚禁地)—凱里(含鎮遠及
❺ 如何利用貴州貴陽的旅遊資源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後勁十足 潛力巨大業內看好貴陽旅遊地產前景目前,國內旅遊房地產業方興未艾,而在貴陽,避暑旅遊經濟催熱,旅遊地產業趁勢而起並逐漸走上軌道。
上周,本報刊發《避暑經濟催熱——貴陽旅遊地產趁勢而起》,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那麼,怎樣才能走出特色的旅遊地產之路?系列政策給旅遊地產的發展帶來了哪些機遇或影響?為此,記者訪問了貴陽業內幾位專家。一致認為,貴陽旅遊房地產具備非常強的後勁,發展潛力。同時,專家們也對貴陽旅遊房地產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發展之路貴陽旅遊房地產或成「主流」
旅遊房地產,目前一般較通常的解釋是一個以旅遊度假為目的,通過整合規劃設計、開發建設、專業策劃、市場營銷、網路和酒店管理等各個環節,把旅遊業與房地產業相結合的一個全新產業模式,是旅遊休閑與房地產開發相結合的產物,它既是旅遊業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房地產業有機組成部分。
貴州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特約專家瞿洪志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旅遊房地產不是房地產與旅遊的簡單相加,而是房地產業與旅遊業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基礎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產生的。旅遊地產的一個顯著特徵是綜合性,也正是這個特徵顯現了旅遊地產可以成為一個產業或一種模式來發展。
瞿洪志說,貴陽旅遊房地產開發剛剛興起,才「初見端倪」。隨著貴陽大城建設加快,給貴陽旅遊房地產業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貴陽的旅遊房地產將面向更廣闊的國內外市場。
貴陽市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舒筱波認為,「第二居所」是旅遊房地產的特點,三亞在近兩年,開發了很多的旅遊房地產的項目,那裡發展成為非常好的旅遊景區,同時又適合於居住,吸引大家來旅遊、度假、教育、運動、包括養生。就貴陽而言,旅遊和房地產的有機結合符合貴陽城市對外開放的調整政策,有利於帶動地方經濟、城市發展、房地產的開發和城市新農村的建設。
業內認為,旅遊地產與土地和區域內百姓緊密相關,旅遊地產是一種依託區域旅遊資源開發的產品,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多種業態形式,不僅可以讓區域百姓享受到諸如游樂設施、旅遊產品生產、經營,餐飲、文化等服務發展促進的就業機會,還能帶動自身的經濟發展。
海南以海作為依託成功的打造出了「國際旅遊島」的旅遊地產「海南模式」,貴陽發展旅遊地產,有哪些不可復制的優勢?就此,業內專家們認為,貴陽旅遊房地產作為一個產業或模式來發展,最大的優勢除了有涼爽的夏天氣候之外,優美的自然山水,多彩的民族文化風情,烏當、息烽和開陽溫泉、花溪國家級濕地公園、青岩古鎮、會議接待中心、修文特色農業等都是支撐發展貴陽旅遊地產業的良好內在條件。最重要的是隨著近幾貴陽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日益完善,一個覆蓋周邊省市高速鐵路交通圈的建設,再加上高速公路建設發展和航空運輸業的發展,貴陽已跨越了山的阻隔,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這也是貴陽旅遊房地產的穩固基石。
時不我待前景看好旅遊地產成貴陽主攻方向
從地中海沿岸到法國阿爾卑斯山地區別墅度假村,從迪拜到海南,從海南到國內其它城市,至今日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時度假酒店、高爾夫度假村、山地度假村、休閑別墅,將旅遊房地產市場推向了高潮。
本報特約專家禹順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發展旅遊地產業與貴陽市發展低碳經濟目標是一致的。通過發展旅遊地產的宜居、休閑、度假、旅遊、養老等多業態形式,把貴陽打造成一個美麗的生態文明城市,享受大自然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恩賜,告別空調!是實現發展低碳經濟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科學規劃布局的旅遊地產業發展建設,實現節能,減排,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不僅是旅遊地產業發展時代要求,也是旅遊地產業發展的基本方向。科學規劃布局的旅遊地產發展,不僅可以實現對目前旅遊設施的全面升級和增強接待能力,促進作為支柱產業的旅遊業的跨越式發展,而且也能實現旅遊地產業自身發展為一個新興的支柱產業,旅遊與房地產兩個產業相互促進、相互發展,並帶動相關經濟的發展。
「發展旅遊房地產與貴陽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相得益彰。」舒筱波說,旅遊地產的發展重在以自然生態的保護、發展為前提,它對不斷增長的貴陽城市人口居住的疏密調整,生活的合理分布,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瞿洪志對上述觀點也表示贊同,在他看來,發展旅遊地產符合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時代要求。旅遊地產屬於第三產業,以人們旅遊、生活日益發展的新的時代需要相適應,不斷增加的業態經營管理,不斷增強的服務質量,不斷創新拓展的投資、經營、管理理念,旅遊地產定有一個廣闊前景。
采訪中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貴陽優質、生態、綠色的高端房地產項目不斷增加,戶型不斷優化,加上相比國內其他以優質旅遊資源為依託的房地產項目略低的價格,使得貴陽旅遊房地產項目正逐步為省外消費者所「青睞」,這是機遇所在,而挑戰在於,如何深入打造貴陽旅遊房地產的品質,如何滿足國內外投資者、旅遊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未來之路旅遊房地產業將走「多合一」之路
對於旅遊地產,貴陽具備了先天的優勢——自然氣候環境,同時後天的優勢也即將突顯融入長三角、珠三角——大城大交通的建設。
「在1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貴陽房地產一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趨勢,作為一個新興的房地產發展模式,旅遊地產或將成為下一個投資熱點。」瞿洪志表示,目前房地產調控政策是針對住宅價格增長過快,同時也應該是房地產市場進一步走向規范、健康發展制度化的新階段的開始,與目前房地產市場主要集中在住宅投資相比較,在新政抑制投資需求的情況下,旅遊地產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投資熱點。
貴陽旅遊地產未來特色之路如何走?
瞿洪志認為,旅遊房地產不能人為憑空而建,它一定是「出之有理」,並且需要規范化的量「景」定做。我們可以從產業發展的高度認識旅遊地產業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旅遊資源的利用、開發、建設和發展進行整合研究,探尋一個科學的、完善的、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方案,甚至可以尋求一種系統的發展模式。
具體來講就是,以涼爽的夏季氣候和溫泉為自然依託,自然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風情為發展基礎,政府規劃和政策支持為產業導向,招商引資和具體措施為實施主導,形成一個全面、系統的有機發展模式,才能促進旅遊地產的發展。
舒筱波認為,政府應該運用多種手段,支持、引導貴陽旅遊城市成為貴州旅遊目的地集散中心發展,把旅遊產業與城市發展結合起來規劃和運作。在滿足本地居民生活和經濟產業的同時,發展旅遊交通、集散、接待服務、遊憩、旅遊購物、夜間娛樂等旅遊目的地綜合配套功能,旅遊房地產可以形成「酒店房產、休閑房產、文化房產、生態房產、娛樂房產、復合房產」等產品體系。使貴陽城市旅遊形成綜合吸引能力,逐步由觀光旅遊目的向休閑度假、會展、康體、旅遊目的地全面過渡,使貴陽成為具備抗風險能力的旅遊經濟城市,從而促進旅遊房地產業的平穩健康持續發展。
隨著貴陽旅遊業的不斷發展,貴陽旅遊地產初見端倪。記者了解到,包括保利烏當奶牛場項目,樂灣國際、漁安片區9.53平方公里的休閑、旅遊、醫療、商貿為一體的新城區,均被不斷來自全國各地的購房者看好。
如何突圍規劃先行金山銀山綠水青山都要
針對貴陽旅遊房地產業的發展,業內人士強調,旅遊房地產與常規房地產之間最大的不同,在於雙方對稀缺資源的佔有程度不同,而這就決定了旅遊、休閑、度假房地產的高附加值,進而決定了相關項目的高端性以及可投資的價值。而旅遊度假休閑房地產,作為旅遊和城市投資兩個產業的交叉,必將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主流」之一,這其中,完善的市政配套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旅遊地產發展中,旅遊與地產是魚和水的關系。舒筱波表示,在大力發展旅遊房地產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保護性」原則,其核心內容就是在對旅遊資源盡可能保護的原則下,進行保護性規劃,再尋找獨特的、不可復制的資源進行深度打造。
瞿洪志也表示,旅遊房地產實際上也是一種稀缺資源,表現在旅遊資源或旅遊目的地所在的土地源和空間資源支配權的分配過程。旅遊地產本身也即將成為旅遊資源的一部分,因此,應該吸取十幾年來在城市房地產開發過程中的粗放性資源組織的教訓,畢竟貴陽旅遊地產才剛剛開始,沒有相似產品競爭,也沒有太多的壓力,拿到一個項目就得深挖,走精細化發展之路。如果採用粗放式的辦法,很快就會把旅遊的資源消耗殆盡,實際上對整體旅遊房地產來說也是非常不利的狀況。
此外,專家們認為,旅遊地產的發展必須要有政府政策法規指導和規范,具體措施的保障和監督,才能實現有序、規范、充滿生機的發展,因此需要改變開發商在前,政府在後的關系,政府需要全面的規劃引導,具體的布局,甚至是系統的規模、業態組合。
值得重視的是,由於旅遊地產一直被視為房地產業的一種開發方式,旅遊地產幾乎還局限在開發商層面,局限於具體項目的運作中。關於旅遊地產的政策、管理、措施幾乎還是空白狀態。旅遊地產作為一個產業發展因為是以獨特的旅遊資源為基礎,決定了旅遊地產業發展的區域性強、不可復制的特點。所以,促進貴陽旅遊地產業的發展需要從認識、規劃、政策、管理、保障和監督措施等方面,進行不斷的深入探索、總結和完善。
❻ 貴州的美好發展前景作文
旅遊資源豐富,優勢突出
貴州環境獨特,地貌類型多樣,山石、水景、洞穴等自然風光秀麗,是一座迷人的天然公園;貴州民族眾多,開發的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特色鮮明,民族風情古樸濃郁,構成了人文景觀的百花園.全省旅遊資源存量大、種類多、品位高、分布廣、特色鮮明、開發潛力極大.
1.自然風光絢麗多姿、貴州的山、層巒疊嶂,峰聳嶺峻,岩奇石秀.苗嶺逶迤,烏蒙磅礴,大婁山聳峙,梵凈山雄奇,構成一篇濤翻浪卷的山海.在崇山峻嶺間,流淌奔騰著大小河流上千條,山與水的奇妙合作,形成了眾多的激流和壯觀的瀑布,匯成世界上少有的「瀑海」;江河湖泊與山川峽谷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幅精美自然的風景畫.全省旅遊自然資源凸現出了「五多」優勢:一是山奇石秀,山石景觀多.全省石林景觀有10多處,具有良好旅遊開發前景的有黃果樹天星橋石林、銀灘石林,修文回水石林、奢香石窗,興義泥凼石林等.二是瀑布與峽谷景觀多而壯麗.全省有瀑布和峽谷景觀1000多處.其中著名的瀑布有黃果樹瀑布群、赤水十丈洞瀑布群和中洞瀑布等;著名的峽谷有馬嶺河峽谷、潕陽河、烏江三峽、六廣河七峽、關嶺花江大峽谷、黃坪飛雲大峽谷、開陽南江峽谷等.三是洞穴類型多、數量大、洞景美.全省長度大於2000米的洞河有1000多條,旱洞的數量更多.著名的有織金洞、龍宮、天河潭、晴隆大廠石膏巨晶洞、修文多繽洞、興義飛龍洞、銅仁九龍洞等.四是森林美景多.比較著名的森林景觀有梵凈山林海、習水原生林、茂蘭喀斯特原始森林、黔西大方百里杜鵑和赤水竹海等.較著名的森林公園有貴陽森林公園、黔靈公園、花溪公園等.梵凈山位於黔東地區,是武陵山主峰,海拔2572米,是世界上同緯度地區原生植物保存最完好的地區,1987年被列入「國際生物圈保留地網」.五是湖泊與水庫景觀多.全省水庫有1900多座,已作為旅遊開發.比較著名的有紅楓湖、百花湖、萬峰湖、草海、烏江水庫等.威寧草海是中國地勢最高、面積最大的喀斯特天然湖泊,面積30平方千米,是杭州西湖的5倍.
2.名勝古跡引人入勝.貴州是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開發歷史悠久,文化歷史遺跡較多,特色鮮明,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全省具有一定價值的文物4000多處;已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50處,其中正式發掘的20多處;出土文物萬余件.較為著名的有命名為「觀音洞文化」的觀音洞舊石器遺址和命名為「桐梓人」、「水城人」、「興義人」的人類化石.貴州的古墓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赫章等地已發現多處戰國至西漢的墓群、明「十八先生墓」等.貴州的古建築分布廣,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著名的有安順文廟、貴陽甲秀樓、修文陽明洞、鎮遠青龍洞、貴陽弘福寺、黎平地坪風雨橋等.鎮遠青龍洞-中元禪院為全國最宏偉的懸空古建築.貴州的革命文物豐富,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中國工農紅軍在貴州的革命活動遍及全省60多個縣、市,留下了許多重要遺址,已被列為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30多處,著名的有遵義會議會址、黎平會議會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紅軍四度赤水遺址等.紀念中國人民革命先烈的舊址有鄧恩銘、王若飛、周逸群、曠繼勛烈士故居等.此外,貴州的酒文化、茶文化、儺文化、郎德銅鼓文化、西秀雲山屯堡文化等也有鮮明的特色.
3.民族文化風格各異.貴州是民族文化的百花園,民族節日豐富多彩,全省有包括民族村寨在內的民族風情點40多個,少數民族節日有1000多個,規模較大的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節」、水族的「端節」、瑤族的「盤古王節」等.貴州是民族歌舞的海洋.苗族歌舞有「飛歌」、「遊方歌」「古歌」、「酒歌」和蘆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大歌」歌聲洪亮,氣勢磅礴,曲調庄嚴,音域寬廣;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舞蹈有幾十種,歌有大調、小調、大歌、小歌等;水族的銅鼓舞、鬥牛舞、獅子舞、龍舞等亦頗有特色;黔東北的土家族有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勞動歌、祝福歌等.民族戲曲是民族風情的精華,主要有苗族高台戲、侗戲、布依戲、儺戲等.地劇和儺劇被譽為「古代戲劇的活化石」.以蘆笙音樂舞蹈為代表的「笙文化」,特別是無音樂伴奏的侗族大歌,在國內外深受贊譽,是中國民族文化百花園中的奇葩.民族服飾艷麗多姿,少數民族的服飾游200多種,款式豐富多彩,製作技藝精巧,內涵深邃廣博.少數民族服飾中,造型優美、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有以刺綉紡織為主的黔東南台江地區的苗族服飾;以輕便、單薄為特色的黎平、從江、榕江地區的侗族服飾;以蠟染紡織為主的鎮寧扁擔山區和以挑花為主的貴陽花溪一帶的布依族服飾等.少數民族的民間建築,式樣較多、風格迥異,各具千秋.較突出的有黔東南和黔西南苗族、侗族布依族的「干欄」式住房;瑤族的禾榔、禾晾;白族的寺院建築等.尤以侗族鼓樓、風雨橋,布依族石頭房,苗族吊腳樓最具特色,被國內外專家譽為「建築藝術的精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旅遊景區(景點)各具特色,組合良好
憑借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貴州已形成了許多內容豐富、特色鮮明、類型多樣的旅遊區和旅遊線.
1.風景名勝區.2001年,全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黃果樹、龍宮、紅楓糊、織金洞、潕陽河、樟江、赤水十丈洞瀑布群、馬嶺河峽谷等8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有貴陽花溪、百花湖、香紙溝、修文陽明洞、息烽溫泉、普定梭篩、興義泥凼石林、魯布革、安龍招堤、貞豐三岔河、六枝牂牁江、六沖河(九洞天)、習水長嵌溝、遵義婁山關、綏陽寬闊水、梵凈山太平河、銅仁九龍洞、石阡溫泉、黎平八周河、岑鞏龍鱉河、龍里猴子溝、福泉灑金谷、都勻劍江、甕安江界河、黔西大方百里杜鵑、盤縣古銀杏、大洞竹海、坡上草原、關嶺花江大峽谷、紫雲格凸河、長順杜鵑湖-白雲山、仁懷茅台、惠水萬燕洞、開陽、平塘、麻江下司、余慶大烏江、鎮遠高過河、榕江古榕、劍河等40格風景名勝區.
黃果樹風景名勝區位於鎮寧布依族自治縣,主要景觀有大瀑布、水簾洞、天星橋河犀牛潭峽谷,黃果樹大瀑布高68米,寬81米,是中國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黃果樹集山、水、洞、瀑、峰、林為一體,有「喀斯特岩溶瀑布博物館」之稱.
龍宮風景名勝區位於安順市西秀區西南,與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相距45千米,由龍宮中心景區、漩塘景區、油菜湖景區、螞蟥菁景區4大景區組成.中心景區由龍宮、虎穴、天池、瀑布.龍宮實是地下暗河,洞長15千米,穿越20餘座山頭,串連90餘個大小洞穴,集山、水、林、洞、瀑布、湖泊、溪流於一體,是國內最長的水上喀斯特洞穴.
❼ 貴州首屆山地旅遊發展大會是什麼時候提出並且通過的
2015年10月10日上午9點30分,首屆國際山地旅遊大會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萬峰林會議回中心開幕答。開幕式由貴州省副省長蒙啟良主持,貴州省委書記、省長陳敏爾,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李世宏,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李穎川出席開幕式並致辭。貴州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廣智,貴州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龍超雲出席。
世界旅遊組織榮譽秘書長、貴州旅遊發展顧問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瑞士洛桑大學教授,世界旅遊組織滑雪、山地旅遊和冬季運動資深顧問彼得·科勒,亞太旅遊協會(PATA)前主席斯科特·斯伯努,法國參議院議員、法國阿爾卑斯法語區薩瓦省地區部門副主任、薩瓦省尚貝里市的副市長米歇爾·鮑瓦德,著名旅遊專家、國際旅遊投資協會副會長劉鋒等5位嘉賓在開幕式上進行主旨演講。與會嘉賓達成共識,發表《首屆國際山地旅遊大會貴州宣言》。
❽ 如何在貴州發展生態旅遊,1什麼是生態旅遊.2為什麼要發展生態旅遊
貴 州 生 態 旅 游的 發 展 現 狀 及對 策 分 析旅 游 業 被 認 為 是 20 世 紀 世 界 經 濟 增 長 最 快 的 產 業 。然 而 , 隨 著 全 球 旅 游 業 產 業 規 模 的 日 益 擴 大 , 旅 游 活 動 對 環 境 的 影 響 也 越 來 越 大 。如 何 使 旅 游 業 發 展 和 保 護 環 境 相 協 調 ?換 而 言 之 ,如 何 使 旅 游 景 觀 資 源 可 持 續 利 用 ?生態旅遊正是基於傳統旅遊業的發展受到挑戰時應運而生 的 , 並 作 為 一 種 新 興 的 旅 游 方 式 ,越 來 越 受 到 各 國 政 府 和 游 客 的 青 睞 , 其 年 均 增 長 率 為 20% ~ 2 5 % [ 1 ] ,集中反映了國際旅遊業發展的大趨勢。 傳統的旅遊業同 樣 給 貴 州 省 的 旅 游 區 帶 來 了 一 系 列 的 生 態 環 境 問 題 ,特 別 一 些 喀 斯 特 生態脆弱區遭到嚴重破壞。如何更好的發揮貴州省生態旅遊資源優勢 與環保事業的緊密聯系, 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本文旨在探討貴州 省 的 生 態 旅 游 發 展 現 狀 與 對 策 分 析 , 促 使 其 生 態 、經 濟 、社 會 三 大 效 益 的 統 一 ,為 貴 州 省 的 經 濟 建 設 和 生 態 旅 游 實 踐 提 供 參 考 。 一、生態旅遊的科學內涵及特點生態旅遊(ecological tourism)一詞最早是由墨西哥學者謝貝洛斯·拉思克 瑞(Ceballas Lascurain)於1983年提出來的,並首次將生態旅遊定義為指對環 境負責的、不幹擾自然區域的旅遊,其目的是享受自然、觀賞自然和促進自然保 護 , 通過生態旅遊使旅遊區域的居民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獲益 [2] 。生態旅遊在 1986年召開的國際環境會議上得到確認。在這之後,學術界對生態旅遊的定義以 及歸類問題進行了積極的討論。各國不少專家學者又根據本國特點,進一步發展 了生態旅遊的概念。比如美國學者D N B Lee[3]認為理想的生態旅遊系統包括:旅 游者對所游覽地區具有保護意識;當地居民在發展旅遊業中充分考慮環境和文化 需求;採用一個有當地居民參與的長期規劃戰略,減少旅遊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培 育一個有利於當地社會發展的經濟體系 . 澳大利亞國際生態旅遊研究中拉爾 夫·巴克利(Ralf Buckley)[4]把生態旅遊定義為以自然為基礎的旅遊、可持續旅 游、 生態環境保護旅遊和環境教育旅遊的交疊部分。 澳大利亞聯邦旅遊部1994 年 在制定其《國家旅遊戰略》時,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以大自然為基礎,涉及自然環 境的教育,使之在生態上可持續的旅遊[5]。 雖然至今生態旅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由於研究角度與側重點的不同, 各國專家學者對生態旅遊的定義存在一定差異),但對生態旅遊內涵的認識基本 可概括為三點:一是生態旅遊的基本對象是相對未受干擾的自然區域 (包括文化 遺產),二是生態旅遊的過程是把生態保護、環境教育作為既定前提,三是生態旅 游的目標是實現經濟、 社會、 文化和環境高度協調,生態良性循環,人與自然和諧 發展.其 主 要 特 點 為 : 一 是 環 境 保 護 與 經 濟 發 展 的 雙 重 特 性 。 二是體現了 人 與 自 然 的 和 諧 相 處 。三 是 生 態 旅 游 與 高 國 民 素 質 緊 密 相 連 , 體 現 的 是 社會文明與進步。 二、貴州生態旅遊資源概況 貴州位於中國西南部, 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 是一個山川秀麗、 資源豐富、 氣候宜人、 民族眾多的內陸喀斯特山區省份。 貴州高原山地獨特的地質地理環境, 形成了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和奇山異水,構成了風韻獨特的地域性喀斯特旅遊單 元。在全省17.6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旅遊資十分的豐富,素有「公園省」之稱。 (一)、獨具特色的喀斯特生態旅遊資源 貴州是我國最大的喀斯特省, 喀斯特面積約佔全省土地面積的73%。發育了 一套最典型、最顯著的喀斯特峰叢、峰林、瀑布、峽谷、洞穴及地下河等景觀, 構建了以「奇山、秀水、美石、異洞「為特色的喀斯特旅遊資源。全省現有8個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黃果樹、龍宮、織金洞、紅楓湖、 舞陽河、興義馬嶺河峽谷、 荔波樟江、 赤水),其中有7個都是美學意境迥異的喀斯特景區,貴州作為喀斯特旅 游資源大省是名副其實的。隨處可見奇峰、異石、山泉、飛瀑、湖泊池沼、溶洞 峽谷,無不展現著貴州高原具有喀斯特特點的奇特、古樸、神秘的魅力。 貴州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個(赤水桫欏、雷公山、梵凈山、習水中亞熱帶 常綠闊葉林、威寧草海、荔波茂蘭和麻陽河等自然保護區),省級3個, 地市級22 個,縣級96個。現有自然保護區中,古生物遺跡類型有1個、地質地貌類型有1個、 內陸濕地類型有8個、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野生動物類型、野生植物類型有118 個。我省生物多樣性的特點:一是有生態系統多樣性、二是類型復雜,組合多樣、 三是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等特點。貴州是生物資源的寶庫,品種多、價值高。 全省有高等植物5000多種,蕨類植物700多種。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 珍稀瀕危植物4種,二級重點保護有29種,三級重點保護有41種。全省已記錄的脊 椎動物有921種,約佔全國種數的18.3%,其中鳥類有421種,魚類202種, 獸類有132 種,爬行類有103種,兩棲類有63種。 在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中,屬國家一級重點保 護的珍稀瀕危動物有15種,屬二級重點保護的72種。 此外,還有貴州省特有或稀有 [6] 的物種類有19種 。根據有關文獻說明,貴州省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居於我國 第四位。 (二)、貴州優質的生態旅遊氣候資源 貴州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平均氣溫在15度左右,緯度較低 的原因,許多地區的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夏,最冷的是1月份,平均氣溫在3—8度 之間, 而最熱的是7月份,平均氣溫在18—26度之間。貴州的地勢起伏較大,地形 也比較復雜,從而導致氣溫的垂直變化十分顯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 氣候差異非常普遍。這些特點使貴州不僅具有「 天然大空調「的美譽,還是同一 季節觀賞氣候垂直地帶性差異的最好去處。 (三)、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文化生態旅遊資源 貴州是個多民族省份,民風質朴、人民勤勞善良、熱情好客、無處不洋溢著 濃濃的高原豪放之氣。 在這個和睦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族人民以無窮的智慧,創造 了本民族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由於地理環境的和歷史條件的差異,以及不 同的民族心理,形成了各民族各自不同的鄉土風俗。 民族節日豐富多彩,全省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400多個,集會地點1000多 個; 民族歌舞絢麗多姿;民族建築特色鮮明;文物精華匯粹,古跡遍及全省;民間工 藝美術精湛繁多,常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工藝美術產品有蠟染、刺綉、挑花、漆器、 陶器械、簫笛等。 三、貴州自然保護區的現狀 貴州的自然保護事業受到省市領導、環保部門、大專院校及科研單位有關專 家、 學者的高度重視。多年來對貴州建為自然保護區的各類地區進行了全面深入 的考察, 撰寫了一批有價值的專著和考察報告,有力地促進了貴州自然保護區的 建設。截至1996年底,貴州已建立的自然保護區共29個, 總面積289690(ha), 佔全省土地總面116%(表1)[7]。表 1 貴州省自然保護區名錄 序 號 1 自然保護 區名稱 青岩油杉 野鍾黑葉 猴 桐梓白箐 綏陽卧龍 道真大沙 河 道真仙女 洞 赤水桫欏 地點 面積 主要保護 (ha) 對象 80 青岩油杉 黑葉猴及 森林生態 系統 銀杉、 珙桐 類型 建 立 保護區 主管 時間 級別 部門 縣級 林業 貴陽市 六盤水 市 桐梓縣 野生 1984 植物 野生 動物 野生 植物 野生 植物 野生 植物 野生 動物 野生 植物 森林 生態 系統 生境 野生 動物 森林 生態 系統 森林 生態 系統 野生 1987 1985 1986 1984 1984 1984 2 3 4 5 6 7 1698 2800 市級 縣級 縣級 縣級 縣級 國家級 環保 林業 環保 林業 環保 環保 8 梵凈山 9 麻陽河黑 葉猴 紅豆杉水 綏陽縣 5 青樹等, 岩溶地貌 銀杉及生 道真縣 4600 境 黑葉猴及 道真縣 6907 岩溶洞穴 桫欏群落、 赤水縣 13300 小黃花茶 等 森林生態 江口、 印 41990 系統、 黔金 江、 松桃 絲猴、 珙桐 沿河自 黑葉猴等 治 珍稀生動 4667 縣級 物及生境 南亞熱帶 溝谷季雨 林 南亞熱帶 溝谷季雨 林 大鯢及生 1986 國家級 林業 1986 省級 林業 10 渡邑 望謨縣 7200 1990 腈以級 林業 11 12 雙江 黔西大鯢 冊亨縣 黔西縣 5400 1000 1990 1986 縣級 縣級 林業 林業 境 13 草海 威寧自 治縣 12000 高原濕地 生態系統 黑頸鶴等 14 15 16 雷公山 劍河鵝掌 楸 都勻螺絲 殼 茂蘭 黔東南 自治州 劍河縣 都勻市 47300 50 4500 中亞熱帶 森林及禿 杉等 鵝掌楸 水源涵養 林 喀特森林 及珍稀 動植物 溝谷季雨 林 中亞熱帶 常綠落葉 闊葉混交 林 森林及野 生動植物 古樹 中亞熱帶 森林 水資源及 水源林 水資源及 水源林 森林生態 系統 17 荔波縣 21100 18 羅羊 羅甸縣 2975 動物 內陸 濕地 和水 域和 水域 生態 系統 森林 生態 系統 野生 植物 森林 生態 系統 森林 生態 系 森林 生態 系統 森林 生態 系統 森林 生態 系統 野生 植物 森林 生態 系統 水域 生態 系統 水資 源及 水源 統 森林 生態 1985 國家級 環保 1982 1988 1982 地級 縣級 縣級 林業 環保 林業 1988 國家級 林業 1990 縣級 林業 19 寬闊水 綏陽縣 2447 1982 縣級 林業 20 21 22 習水中亞 熱帶森林 余慶洞水 朱家山 貴陽阿哈 水庫 窯上水庫 水源 佛頂山 習水縣 余慶縣 甕安縣 48666 10 2507 1984 1988 1995 縣級 縣級 縣級 林業 環保 林業 23 貴陽市 19000 1992 市級 環保 24 六盤水 市 石阡縣 1700 1989 市級 水電 25 27300 1992 縣級 林業 系統 26 老林溝 水城縣 170 光葉珙桐、 野生 水青樹 植物 中亞熱帶 常綠闊葉 林 森林生態 系統 白冠長尾 雛 森林 生態 系統 森林 生態 系統 野生 動物 1992 縣級 林業 27 冷水河 金沙縣 2830 1992 縣級 林業 28 29 大開田 威寧妥打 麻江縣 威寧縣 760 4267 1992 1992 縣級 縣級 林業 林業 截止1996年底統計,全省29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89690ha,佔全省土地總面 積116%,其中:國家級4個、省級2個、地市級3個、縣級20個。就已建立的自然保 護區分析,其中既是保護區,又已辟出一定旅遊區向遊人開放的就有 5處,它們是 茂蘭喀斯特森林、威寧草海、金沙溝桫欏保護區、梵凈山和雷公山等。它們約占 我省已建保護區的17%。 此外,貴州省經國務院批準的8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無論 是根據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同盟的規定 ,還是通常的理解,它們就是國家公 園,也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應該受到特別保護。因此可以說,貴州的生態旅遊 已經起步,關鍵的問題是要制定生態旅遊發展規劃,加強管理。 四、貴州生態旅遊發展面臨的問題 貴州已經提出構建民族文化生態旅遊大省的口號,而且正按照 「完善西線、 開發東線、規劃南線、突破北線」的思路,重點建設東部的苗、侗民族風情旅遊 線。 同時,完善西線的黃果樹、 龍宮精品旅遊線的軟硬體設施;南線則重點培育茂 蘭喀斯特原始森林探秘游及水族、瑤族風情點;北線開辟遵義名城名酒及赤水桫 欏生態游等項目;此外,東北線的梵凈山及西北線的草海也屬開發之列。 盡管如此, 貴州生態旅遊發展仍面臨著許多問題。 一是基礎設施薄弱,投資環境差。交通滯後是制約貴州旅遊業發展的「瓶 頸」 。 這也造成一些旅遊區基礎設施建設量大,旅遊投入大於發達地區,門檻人口 數量高,同時由於不具備必要的環境保護設施,環境容量相對較小,旅遊開發對環 境產生較大的破壞。 二是缺乏必要的管理機制。政府部門、旅遊業者、遊客和旅遊地所在社區 沒有形成良性互動,無法確保部分旅遊收入用於環境保護 ,無法保障社區群眾 的合法權益,更不能保障遊客能夠獲得充分的環境教育。 三是缺乏規劃,盲目建設問題突出。旅遊景區、景點遍布全省,各地要求搶 抓機遇盡快開發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顧條件 ,不管規劃,一哄而起, 投放大量 資金開發得不到市場認可的項目,既造成浪費,又破壞生態環境。 四是旅遊業者急功近利,環境保護意識淡薄。部分旅遊管理者和經營者對 生態旅遊的認識存在明顯的誤解,將發展生態旅遊簡單地看作是對自然環境資 源的開發利用,忽視資源開發中的可持續利用問題 五是對外宣傳力度不夠 ,旅遊服務體系不完善,全民素質相對較低等一些 問題。 六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協調布局差。 因此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協調、 規劃、 布局不好,不但無法挖掘民族文化的旅遊潛力,構建民族文化生態旅遊大 省,也不利於促進文化交流,更不利於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直接影響旅遊業的 可持續發展。 五、發展貴州生態旅遊的措施一是改善生態旅遊基礎設施條件和服務質量 . 貴州生態旅遊區大多位 於經濟欠發達的少數民族居住區,保護區的交通、通訊、居住等基礎設施十 分落後,嚴重影響了保護區的生態旅遊開發。因此,應多渠道、多方式籌措資 金,增大投入,加強旅遊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交通條件。在保護區緩沖地帶 的外圍(即保護性經營區),利用「生態技術」,修建「生態飯店」、「生態旅 館」[8],滿足保護區生態旅遊過程中遊客的吃、住、行、游、娛等多方面的需 求。同時,要建立和完善生態旅遊服務中心和生態環境監測站,為遊客提供高 層次的服務,提高生態旅遊檔次和效益,並推動保護區本身的科研、教育和建 設事業的發展。 二是開展生態旅遊規劃研究。以政府和旅遊主管部門為主導,開展生態 旅遊規劃研究。首先要求規劃者對各旅遊地的生態環境具有敏銳的洞察力並 對旅遊者的行為有良好的控制力。要組織旅遊、溶岩、生物、環保、規劃、 文化、美學、民族等方面的專家組成規劃小組,以確保獲得科學的規劃效果。 其次,要充分了解貴州各旅遊地資源、環境的價值、特點及其相互關系,以資 源的生態特色為基點 ,進行資源與環境保護區劃研究 ,針對不同類型保護區 域, 確定相應的開發利用方式、強度與開發秩序[9]。最後,相關部門要加強引 導,科學分流和疏導遊人,避免生態旅遊區超負荷運轉,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目 標。 三是建立旅遊投資的效益評估體系,進行替代產業的經濟、環境影響比 較。包括最低開發成本評估,不同開發模式下,旅遊與地方經濟關聯度評估。 評估其他產業的可替代性 ,以及不同產業之間優劣勢比較 , 確定旅遊業的產 業優勢度。 四是探索建立具有維持可持續發展功能的旅遊管理模式。確定相關組 織機構的職能、權力和義務;建立對旅遊企業和當地居民的約束機制、環境 補償機制與管理體系,替代目前旅遊區多頭管理、職責不清的管理模式。制 定包括旅遊資源開發、 景區規劃、 旅遊營銷、 旅遊區管理的相關法規和條例, 確保旅遊業的健康、高效運行。 五是加大生態旅遊宣傳力度,增強廣大群眾和旅遊從業人員的自然保護 意識通過加強貴州生態環境的宣傳教育,使生態旅遊者和旅遊從業人員了解 貴州自然生態系統的脆弱性 ,初步認識保護區內常見的物種和保護物種 , 愛 護游覽區內的花草樹木,不損害和污染環境。加強對各類環境管理條例的宜 傳教育,規范生態旅遊者和當地居民的行為。對旅遊從業人員進行環境倫理 學的學習,形成其對自然生態環境的道德意識和責任。在景區添加形象生動 和科學有趣的導游標示 , 及時提醒旅遊者約束自己的行為 , 促進對生態環境 的保護。 六是探索建立具有維持可持續發展功能的旅遊管理模式。確定關組織 機構的職能、權力和義務;建立對旅遊企業和當地居民的約束機制、環境補 償機制與管理體系,替代目前旅遊區多頭管理、職責不清的管理模式。制定 包括旅遊資源開發、景區規劃、旅遊營銷、旅遊區管理的相關法規和條例, 確保旅遊業的健康、高效運行。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江玲.民族地區旅遊資源法律保障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5. [2]王健.旅遊法原理與實務[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269. [3] 轉引自李江玲 . 民族地區旅遊資源法律保障研究 [D]. 北京:中央民族大 學.2005. [4]盧雲亭、王建軍,生態旅遊學,旅遊教育出版社.2001. [5]Ralf Buckley .A Framew or k for Ecotourism[J].A Framew or k for Ecotourism[J]1994. [6] Lee D N B, Snepenger D J. An Eco tour ism Assessment of To rtueror [ J] .Costa Rica.1992. [7]貴州省環境狀況公報. 貴州省環境保護局.1999. [8]朱守謙. 喀斯特森林生態研究( Ⅱ) 貴州科技出版社.1996. [9]牛亞菲. 可持續旅遊、生態旅遊及實施方案. 地理研究.1999. 致謝詞 論文是在我的導師盧紹香老師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她嚴 肅的科學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 勵著我。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的順利完成,盧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 指導和不懈的支持,我才能完美的交上大學的最後一份答卷。在此謹向盧 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還要感謝在一起愉快的度過大學生活的每個可愛的同學們和 尊敬的老師們,正是由於你們的幫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個一個的困難 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順利完成。 學生:萬亞芬 2013 年 4 月 15 日
❾ 貴州會議的選址有哪些優勢
因為當時的歷史條件和各方面的原因,才導致了遵義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