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旅遊文化
㈠ 內蒙古有什麼風景名勝
1、呼倫貝爾大草原
海拉爾國家森林公園原為海拉爾西山風景區,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首府海拉爾區政府和工人新村西部,分為南園、北園、西園和後備資源區,統稱為三園一區。
(1)內蒙古旅遊文化擴展閱讀:
內蒙古自治區,通稱內蒙古,簡稱「蒙」。首府呼和浩特市。內蒙古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接鄰八個省區,是中國鄰省較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
內蒙古自治區旅遊資源主要由草原、古跡、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觀」構成。森林景觀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民俗游覽主要包括蒙古族歌舞,蒙古族「男兒三藝」——賽馬、摔跤、射箭,那達慕等。
參考資料:網路-內蒙古
㈡ 內蒙古旅遊
希拉穆仁草原是內蒙最早開劈的草原旅遊點,在呼和浩特以北87公里處,海拔回1700米,丘陵起伏,答芳草萋萋,空氣清新,一派草原風光。晝夜溫較大,盛夏之夜,也涼爽似秋。觀賞草原風光。一望無際的景色,讓人如醉如痴。 響沙灣以綠色、生態、環保、節能、低碳為開發理念,開沙漠度假之首,領低碳旅遊之先,逐漸成為響沙灣港、仙沙歡樂島、悅沙島、蓮沙度假島、福沙島等具有不同特色的區域,形成了獨特的環形游覽線路。
㈢ 內蒙古十大必去的景點有哪些
內蒙古何止是個必去的景點,事實內蒙古有著最為豐富的旅遊資源,從東部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額爾古納濕地、大興安嶺的阿爾山、再到錫林浩特的錫林郭勒大草原、科爾沁沙地、渾善達克沙地、輝騰錫勒大草原、克什克騰石陣、再到西部的響沙灣、巴彥淖爾的秦漢長城,已經巴丹吉林的胡楊林和巴丹吉林沙漠、陰山岩畫等等,是在太多了,還有眾多的召廟和王爺府。
眾多的召廟,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個綿綿召,這里描述的是首府城市周便的召廟文化。
更為久遠的還有大窯文化、紅山文化、昭君文化,黑城的西夏文化,北魏時期的盛樂古城等等,哪一個都值得遊客去仔細研究。一本書都未必能夠講清楚。
㈣ 內蒙古旅遊景點
呼倫貝爾草原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因其旁邊的呼倫湖和貝爾湖而得名。是內蒙古主要的畜牧區,出產著名的三河馬,三河牛。內蒙古地勢高而平坦。境內有上千個大小湖泊。在廣闊平坦的蒙古高原上,沒有黃土高原的深溝、墚、峁等地貌。除了大興安嶺和大青山山脈之外,大部分是平緩的原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著名的大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綠波千里,一望無垠,微風過,羊群如流雲飛絮,點綴其間,草原風光極為綺麗,令人心曠神怡。
呼和浩特」系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市,故有「青城」之稱。因其歷史上召廟較多,故又稱「召城」。呼和浩特市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古為內蒙古草原民族重要聚居地。東與卓資縣、涼城縣及和林格爾縣毗連;西與土默特右旗接壤,南瀕黃河,與鄂爾多斯高原隔河相望;北枕大青山,與武川縣交界。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約1000米。春秋季節短,晝夜溫差大。每年4至10月是最佳旅遊季節。現轄玉泉區、新城區、回民區、郊區、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全市面積6079平方公里,人口130餘萬。其中市區面積2054平方公里(含建成區面積6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近85萬。有蒙古(約佔11%)、漢、回、滿、鄂倫春、鄂溫克等34個民族共居。
㈤ 內蒙古旅遊那些地方必去
內蒙古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決定了當地旅遊資源的豐富多樣。大面積的草原和沙漠是內蒙古最吸引人的獨特的自然風光。其北部草原居全國牧場之首,呼倫貝爾大草原、中部的錫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風光的好去處。內蒙古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比較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庫布齊沙漠的響沙灣等。而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民族風情更為內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樸自然的神韻。 內蒙古的主要山脈有大興安嶺、賀蘭山、烏拉山和大青山。還有呼倫湖、貝爾湖等著名湖泊,黃河流經本區西南部。 內蒙古還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故鄉,境內有不少的名勝古跡,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當召、席力圖召等。 「金杯、銀杯斟滿灑,雙手舉過頭;炒米、奶茶、手扒肉,請你吃個夠。」這首祝酒歌,是對蒙古族飲食文化的精確概括。
最佳季節:5月-9月是去內蒙古旅遊的最佳時間,因為內蒙古總體上為半乾旱半濕潤的溫帶季風氣候,但全區跨越經度大,東西部氣候存在一定的差異,考慮到此種差異,針對不同的目的地應有選擇不同的時節出遊,具體來說: 1、東部草原區。草原的春夏秋三季幾乎相連在一起,因此5-9月間氣候溫和,清朗涼爽,十分適合出遊。其中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在7-9月舉行。 2、東部森林區。金秋時節去阿爾山的大興安嶺林海,層林盡染,色彩斑斕,宛若油畫,美不勝收。當然若是不畏嚴寒也可考慮冬季去一覽林海雪原。 3、西部戈壁沙漠區。去西部的沙漠區最好選擇秋季,也就是8-10月,秋天的大漠跌落在一望無際的暗金色迷霧里,偶爾有點點綠洲和神秘的海市蜃樓,展現著沙漠的奇美瑰麗。此外,額濟納的胡楊林也是在金秋時節最有韻味。
建議遊玩:5-8天
㈥ 內蒙古宗教文化旅遊有哪些
參觀內蒙古最大的民族工藝品生產基地——蒙亮工藝品廠、駕車沙漠沖浪。參觀紅色旅遊景區——烏蘭夫紀念館、騎駱駝等漫遊沙海,後乘車赴庫布其沙漠景區(320KM.5—2小時)?呼和浩特 ,可參加自理項目.5小時??。漫遊茫茫沙海,下午返回呼市。午餐席間可自費觀看鄂爾多斯婚禮表演、亞洲最大的火力發電廠—達旗電廠,游覽1。體驗奇妙刺激的沙漠之旅,嘗蒙古族式早餐:沙漠太空球?庫布其沙漠,沿途觀「中華母親河」—黃河,約3希拉穆仁草原,觀看工藝品製作流程
㈦ 想去內蒙古旅遊,那麼應該注意什麼
內蒙古旅遊成為繼熱帶旅遊、海洋旅遊、山川旅遊之外的又一大旅遊資源,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內蒙古,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大草原,來草原旅遊的人也逐年增多,然而,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以及文化習俗與漢民族有所不同,所謂入鄉隨俗。去內蒙古旅遊還是有些功課需要提前做好的。
蒙古族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習慣等方面都與漢民族有所不同,在旅遊的時候可能會接觸到,一定要注意。
日常生活禁忌:
1、在草原上遇見牛馬羊等畜群,應放慢車速,以免驚動畜群。同時要注意繞道而行,不要從中穿過,否則會被視為對畜主的不尊重。
2、牧民家有重病患時,會在門前左側掛一根繩子;有婦女生產時,會掛上弓箭或紅布條,此時表示不待客。
做客時的禁忌:
1、進蒙古包時,要注意整裝,切勿挽著袖子,把衣襟掖在腰帶上。出入時,切忌登踩門檻。
2、見到老人要問安,不在老人前通過、不坐其上位、也不與其並排坐;不要用手摸小孩的頭。
3、進包要從火爐左側走,坐在蒙古包的西側和北側,東側是主人起居處,盡量不坐。入坐時不擋住北面哈那上掛著的佛像。進包後可席地而坐,不必脫鞋。不要坐在門檻上。
4、 做客時,主人會給客人敬上奶茶,客人要微微欠身,雙手或右手接過,切忌用左手。
5、在宴席上,敬酒是必不可少的。主人唱起動人的蒙古傳統敬酒歌,客人切忌扭捏推搡,否則會認為是對主人瞧不起。
文化習俗方面的禁忌:
1、火忌:蒙古人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認為火、火神或灶神是驅妖避邪的聖潔物。所以進入蒙古包後,禁忌在火爐上烤腳,更不許在火爐旁烤濕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爐灶,或腳蹬爐灶,不得在爐灶上磕煙袋、摔東西、扔臟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將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從鍋中取肉。
2、水忌:蒙古人認為水是純潔的神靈。忌諱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許洗女人的臟衣物,或者將不幹凈的東西投入河中。草原乾旱缺水,逐水草放牧,無水則無法生存。所以牧民習慣節約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潔,並視水為生命之源。
草原上的原生態牧民還有飲用河水的習慣,一般喝水時都會轉過身,背向河水,主要是防止野獸突然襲擊,雖然現在野獸以及很少了,但是這一習慣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