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化生態旅遊區
㈠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建設情況
(2011年8月8日)
加快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兩圈一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年多來,通過啟動實施以交通圈、生態圈、文化旅遊圈為主體的十二大工程,通過十大旅遊區的策劃規劃,通過政策扶持、示範引導加強市場主體培育等,鄂西圈建設在實現湖北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中的地位日趨重要,作用更加明顯。
1、圈域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經濟總量加快擴大。自實施鄂西圈戰略,「十一五」後兩年,圈域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到15.08%,高於前三年平均增速2.8個百分點,與全省平均發展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2009年圈域生產總值4980.44億元,同比增長14.4%;2010年,圈域生產總值6154.63億元,同比增長15.7%,佔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8.9%,比2008年高出1.1個百分點;2011年上半年,圈域生產總值3453.06億元,同比增長14.8%。
2、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後勁足,優化升級快。2010年旅遊人數達到8108.7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82.22億元,分別增長38.82%和42.34%。2011年上半年鄂西圈旅遊人數為5033.5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為316.67億元,分別增長20%和25%以上。2011年「五一」假期,鄂西圈「一江兩山」核心板塊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均比2009年同期大幅度增長。宜昌市主要景區共接待遊客58.67萬人次,與2009年同期相比增長22.8%,旅遊總收入達1.75億元,同比增長21.2%。2009年全省新增的3個國家5A級景區即宜昌市三峽人家風景區、十堰武當山風景區、恩施州神農溪纖夫文化旅遊區,加上原授的三峽大壩旅遊區,全部在鄂西圈內,至此圈內共有4個國家5A級景區,「一江兩山」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旅遊品牌,恩施山水風情勢頭強勁。由我省牽頭申報的「中國端午節」成為我省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屈原故里端午節暨海峽屈原文化論壇、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世界傳統武術節、諸葛亮文化節等一系列有影響的節會活動成功舉辦,《夷水麗川》、《盛世峽江》、《洪湖赤衛隊》、《山楂樹之戀》等文藝作品深受群眾喜愛,鄂西圈文化與旅遊加速融合,發展後勢喜人。
3、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通達性進一步改善。鄂西圈已經形成12萬多公里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不含空中航線、城市道路),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741公里;貨物周轉量和旅客周轉量分別達到890.35億噸公里和332.53億人公里。此外,鐵路、水運和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完善建設。圈域內先後建成隨岳北、滬蓉西、隨岳南、武漢至荊門高速、荊岳橋、三峽翻壩高速、麻竹高速大隨段等高速公路共計380.3公里。正在加快建設的高速公路里程達1434公里,包括恩施到來鳳,恩施到黔江、宜昌到巴東、谷城至竹溪、十堰至陝西白河高速公路。圈域內港航建設也順利推進,2010年就有崔家營航電樞紐工程、宜昌雲池港區一期工程、荊州港鹽卡(二期)多用碼頭工程、宜昌石牌旅遊碼頭工程等28個港航在建項目,清江畫廊旅遊碼頭、香溪河昭君碼頭、崔家營航電樞紐工程當年已正式建成投入運營。同時,2010年2月啟動恩施機場二期擴建項目,宜昌三峽機場、襄陽機場等改擴建,神農架機場新建等工程,十堰市武當山機場前期工作,將為打造鄂西圈立體交通、加快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4、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工程建設成效明顯。生態景觀工程一、二期累計完成投資46027萬元,改造特色民居8300多戶,造景植樹1001.2萬株,設置旅遊交通標識標牌近500塊,開工建設28個旅遊節點,其中已建成神農驛站、蕭氏茗茶品游中心、觀音堂旅遊服務點等3個,野人谷等服務點有望2011年年底前高標准建成,打造宜昌山楂樹及襄陽牡丹花兩個特色文化景觀帶,特別是省交通廳投資7790萬元的漢十、漢宜兩條高速公路沿線道路邊坡綠化、服務區和站所改造等項目,已完成投資2764萬元,取得顯著成效。宜昌市夷陵區還為村莊環境整治配置了環衛人員。景觀工程建設為打造環「一江兩山」風景廊道奠定了良好基礎。此外,新增荊襄、滬蓉西段高速公路沿線旅遊標識標牌及亮點工程打造。恩施州、遠安、長陽、竹山等地還整合政策性資金改造特色民居數千戶。
5、十大旅遊區策劃規劃取得階段性成果。按照省領導批示,省鄂西圈辦從去2009年下半年開始籌備鄂西圈十大旅遊區策劃規劃工作。為確保十大旅遊區規劃的質量和效果,將十大旅遊區規劃分作概念策劃、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規劃三個階段進行分步推進。規劃編制評審完畢,總規及控規工作已全面啟動。各中標單位爭氣互比,力爭做出高水平、高質量、可實現、能落地的十個好規劃,嚴格鄂西圈生態環境保護與文化保護,力爭策劃規劃一批精品項目,在鄂西圈創品牌和聲譽,為鄂西圈「十二五」起步打下堅實的基礎貢獻聰明才智。
㈡ 什麼是生態文化旅遊
「生態旅遊」這一術語,是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國際生態旅遊協會把其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
㈢ 國家旅遊局擬定哪10大鄉村旅遊目的地
北京延慶區,延慶區地處北京市西北部,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生態環境優良,是首都西北重要的生態屏障。其歷史久遠,名山勝水,鍾靈毓秀。有巍峨壯觀的八達嶺長城、有離現代大都市最近的松山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還有經一億四千萬年進化形成的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風景眾多,美不勝覽。
農民不只是種地的收入,還加上了旅遊的收入,這樣的旅遊景點能更多一點更好。
㈣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介紹
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戰略決策,在著力開展國家批準的「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同時,運用後現代理念,激活鄂西地區豐富的生態、文化等資源優勢,破解交通、體制、機制等瓶頸障礙,協調組織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使其成為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以推進鄂西地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這既是湖北從長遠謀劃區域統籌協調,創造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大戰略,也是湖北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一項重大舉措。
㈤ 如何構建休閑生態文化旅遊區策劃
休閑生態文化旅遊核心為休閑旅遊,「生態」、「文化」可以說的休閑旅遊的兩個主題。遠景設計研究院旅遊規劃專家道:休閑旅遊與其他旅遊方式的區別在於注重旅遊時對身心的放鬆,通常在旅遊地有了一定服務設施條件下而逐漸形成,是旅遊得以豐富發展的產物。其以旅遊資源為依託,以休閑為主要目的,以旅遊設施為條件,以特定的文化或生態景觀為內容,為遊客提供別具一格的獨特旅遊休閑方式。
㈥ 馬洋溪生態旅遊區門票多少
馬洋溪生態旅遊區2004年10月經漳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該區分別與廈門市、漳州市、龍海市相接壤,2012年廈成高速通車後,至廈門海滄大橋僅20分鍾車程,交通十分便捷。全區土地總面積138平方公里,下轄十里、旺亭、後坊、山重4個行政村及天成社區,人口 1.1 萬人。全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擁有長泰漂流、古山重、尋夢谷、龍鳳谷、天柱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皮劃艇激流迴旋訓練基地、天成山、中華漢文苑、龍人古琴文化村等知名景點。
幾年來,旅遊區黨委、管委會以爭創海西生態旅遊新城為目標,以生態、休閑、健身、文化為主題,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六要素,無中生有,借題發揮,多元化創建旅遊品牌:
一、建生態住宅。充分發揮生態、區位優勢,大力開發發現之旅、海西生態國際城、天頤香溪、原山主人、歐洲小鎮、十里藍山等項目,打造在家度假生活方式,引領後城市生活。
二、建星級酒店。完善旅遊配套設施,以連氏大酒店為龍頭,投巨資建泛華溫泉大酒店、十里藍山酒店、天銅山酒店、山重又一村酒店等10家以上星級酒店,成為閩南地區檔次最高、密度最大、接待能力最強的區域;
三、發展康體旅遊。繼續打響「福建第一漂」品牌,全力打造集高爾夫練習、溫泉、射箭、攀岩等項目於一體的全省最大的體育公園;
四、發展生態旅遊。充分發揮山青水秀的自然優勢,以福建中旅集團為依託,聯袂打造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古山重景區;開發十里藍山、尋夢谷瀑布群、天柱山國家森林公園、天成山等原生態旅遊景點,營造名符其實的「廈門後花園」;
五、發展文化旅遊。深入挖掘文化資源,以中華漢文苑、連氏書畫院、龍人古琴文化村、山重及後坊村為平台,打造經典文化產業園、漳台文化產業園、古琴文化產業園、農耕文化體驗園。
旅遊區已形成兩大特色區域,即南部休閑度假區和北部原生態旅遊區。
馬洋溪生態旅遊區集生態旅遊、休閑度假、康體健身、文化博覽於一體,宜居、宜業、宜游,更是您放飛心情的理想之地。該區年接待遊客超60萬人次,旅遊年收入超2億元,已連續五年被列為省級重點建設項目,是2010年漳州市唯一獲得「全省重點項目建設優勝獎」的單位。
「當您孤單想起誰,廈門灣畔馬洋溪」,我們熱忱歡迎國內外的客商前來觀光旅遊、投資興業。真誠期待與各位朋友在馬洋溪生態旅遊區共創美好的明天!
㈦ 金沙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的景區概述
金沙湖生態旅遊風景區位於江蘇省阜寧縣城南新區,2010年2月成立,下轄7個居委會,51個居民小組,分別為:喻口、營港、沙崗、崗北、兩合、桃園、向陽,共計5843戶,總人口為19323人。
金沙湖整個區域面積21.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8平方公里。有豐富的區位、交通、自然資源優勢。為高標准、高質量、突出特色、打造精品規劃建設金沙湖生態旅遊風景區。 從這塊土地上誕生了我軍著名指揮自動化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浩,威震敵膽的全國民兵英雄——陸立才,在中國提出「微電腦排版」,提出並實現「所見即所得的直觀排版系統」的第一人,被譽為當代畢升的殷步九。
新石器文化遺址、千年古鎮——喻口、巢城遺址、南北朝古井、漢代墓群、鎮街石、聖旨石、百年石榴樹等風物遺跡在這里呈現。周克玉上將於1947年1月在這里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1991年,電視劇《陳毅和阿英》在此拍攝。喻口集鎮居民房檐下眾多的燕子窩,堪稱人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奇特景觀。紅色文化、綠色文化、漁業飲食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構成了豐厚的文化底蘊。 沙(四個方面):1、萬年金沙,千種風情;2、全省沙灘運動訓練比賽基地;3、全省沙灘地質公園博物館(沙灘成因、東園遺址、農耕文化);4、開發沙主題旅遊產品。 水(三個方面):1、二類淡水;2、地下溫泉;3、全省水上運動項目訓練基地。文化(二個方面)1、佛教文化;2、籌劃反映地方特色的劇本並形成電影拍攝基地。濕地 :最宜人居環境。為了加快金沙湖開發步伐,2009年12月31日,成立了阜寧縣金沙湖開發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金沙湖的開發建設管理工作。按照「納湖入城」的要求,計劃利用四年的時間,將金沙湖打造成集觀光旅遊、健身休閑、娛樂度假、會議展覽為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遊度假區。
㈧ 紅葉谷生態文化旅遊區怎麼樣
這個周末朋友開車一起去的,第一印象是人多,入口前面長長的台階上黑壓壓一片(很多團回),秩答序還不錯,慢慢排隊進入景區。風景還可以,有不錯的瀑布、湖泊,還有一個團隊拓展場地(孩子喜歡),但也不是特別好,對得起40元的票價。感覺最好的是空氣非常清新,不需要什麼特別的風景,隨地一坐就很好了。停車還可,上山和下山是單獨的路線,上山坡度較大,彎道比較多,基本是有驚無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