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發展旅遊
① 旅遊業有 怎樣的模式
(一)概括性
旅遊產業發展模式是對一個國家或地區旅遊產業發展原則和方式的高度理論既括和抽象,它全面而概括地體現了旅遊產業在一定時期發展的主導思想和本質特徵,反映了旅遊產業在一定時期的發展戰略要求和發展方向。
(二)階段性
階段性是指旅遊產業發展模式是對一個國家或地區旅遊產業在某一特定時期的總體發展原則和方式。時期的長短依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不同發展情況而定,但無論時期長短如何不同,一個國家或地區旅遊產業發展都必然會呈現出一定的階段性。
(三)相對穩定性
相對穩定性是針對階段性而言的,即在特定酌階段內,旅遊產業的發展模式一經確立,旅遊產業的發展方式和方向就應保持相對穩定性,以充分發揮該模式的功能,獲得相應的旅遊經濟效果。只有當旅遊經濟運行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發生了質的變化,原有的發展模式難以適應新的需求發展時,才會出現新模式替代舊模式的客觀要求。
(四)特指性
特指性是指旅遊產業發展模式應根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經濟發展模式以及歷史發展進程和自然環境狀況來確定。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由於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經濟發展模式的差異,處於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以及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旅遊經濟發展模式也不盡相同。
旅遊產業發展模式的類型
(一)從旅遊產業成長與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關系來看,分超前型和滯後型發展模式
(二)從旅遊產業成長的協調機制來看,分市場型和政府型發展模式
(三)從旅遊產業成長的演進進程來看,分延伸型和推進型發展模式
② 旅遊怎樣帶動地方經濟
1.旅遊扶貧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提升旅遊業發展能力,拓展區域旅遊發展空間,構建旅遊產業新體系,培育旅遊市場新主體和消費新熱點,不僅能夠帶動廣大鄉村的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廁所革命、道路建設、農田改造等,提高農業人口的福祉,還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質量,並形成統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鄉旅遊大市場。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標志。
2.優化產業結構,推進供給側改革
發展全域旅遊,是解決旅遊供給側不足的有力抓手。有利於統籌出台鄉村旅遊的農村用地政策;有利於創新金融產品,盤活旅遊資產;有利於按旅遊人口需求創新公共服務設施設計和建設規劃。有利於統籌域內各類資源,進行高效配置。
3.推進旅遊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旅遊業已經發展成為全民廣泛參與就業、創業的民生產業,成為綜合性的現代產業,對相關產業貢獻大幅提升。但旅遊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包括管理體制、行業隊伍水平、公共服務設施、旅遊收入結構、旅遊投資和經營環境等,落後於當今社會發展需求,這些問題,大都需要通過發展全域旅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去解決。
4.順應全民旅遊,自助游,自駕游趨勢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旅遊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出遊方式上,自助游超過85%,自駕游超過60%,一個區域的旅遊質量、口碑,不單單取決於旅行社、酒店、景區等服務質量,而是由整個區域的綜合環境決定的。推進全域旅遊,整體優化旅遊的全過程,才能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的旅遊需求,才能將旅遊業發展成為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 現代服務業。
③ 近年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情況如何
近年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情況比較穩定,但是就今年來說的話,其實全國各地的旅遊發展都並不怎麼好,大多數都是因為疫情這個原因導致的。今年的旅遊業發展就是比較慘淡的,絕大多數時間大家都是不能夠出遊的。
一、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旅遊業發展非常不好。我們都知道,從今年年初一月份開始一直到六七月份,每個人都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每個人都害怕自己出去會被染上新冠肺炎病毒,所以說這一整年旅遊業的發展都並不怎麼好。縱觀整個全球來說,旅遊業的發展都非常不好,因為大家都害怕出去會被感染。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近幾年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情況都是比較平穩的,但是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④ 中國未來旅遊產業會怎麼發展
開啟「新」旅遊 智慧旅遊成為今年主流
今年中國旅遊日,全國多地推出了節日特惠,向遊客送出免票、半價票、優惠券等「大禮包」。「雲旅遊」「雲推介」「雲購物」等成為今年的新特點、新亮點。
智慧旅遊成為今年中國旅遊的主流。各地旅遊景區、景點重新開放以來,預約、錯峰、限流成為「標配」,智慧旅遊平台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線上購票、刷臉入園、自助導覽等智慧服務大范圍應用,在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遊客安全和旅遊秩序的同時,提升遊客的體驗度和滿意度。
可以預見的是,預約制、定製化將成為今後旅遊消費的新常態。對於旅遊目的地而言,提供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將不再是唯一要求,讓到訪的遊客在看美景的同時,安全游、安心游更加重要。旅遊目的地的安全、環境、服務品質將對遊客的旅遊決策起到關鍵性的影響,中國遊客新的旅遊安全觀將逐漸形成。
根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了60.0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8.4%;入出境旅遊總人數3.0億人次,同比增長3.1%;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6.63萬億元,同比增長11%。國內旅遊收入57251億元,增長11.7%。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10.94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5%。
隨著旅遊活動的高頻化,人們的旅遊消費觀也隨之改變。「走馬觀花」式的旅遊正逐漸向深度游、文化游、定製游過渡,遊客更加關注旅遊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同時重視自己給旅遊環境帶來的影響。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
⑤ 一個國家的旅遊業怎麼發展
一、發展旅遊業對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積極影響
(一)增加資金積累和外匯收入
發展國內旅遊業,有助於拓寬貨幣回籠渠道,加快貨幣回龍速度,擴大貨幣回籠量,因此能夠加快資金周轉,增加資金積累和國民收入,為國際旅遊業發展創造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難得的經營管理經驗。發展國際旅遊業能夠增加外匯收入,旅遊者必須要來旅遊產品生產地進行消費,節省了商品外貿過程中的運輸、倉儲、保險等費用,降低了換匯成本;旅遊出口不受客源國或地區貿易保護的限制,不受關稅影響;旅遊業創匯方便,無須產品包裝、儲運和其他繁雜的進出口手續。
(二)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經濟產業,涉及到社會許多相關產業,包括交通、建築、通訊、貿易、餐飲服務、文化娛樂等產業。旅遊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門檻低,就業范圍廣,就業層次多,吸納了大量因人口自然增長新增加的勞動力以及因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從第一、第二產業轉移出的大量富餘勞動力。旅遊的發展可以增加區域內的人流、物流、資金和信息流的流動,因此發展旅遊業能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根據加拿大學者的系統模型理論,旅遊業收入每增加3萬美元,就將增加1個直接就業機會和2.5個間接就業機會。世界旅遊組織研究報告也指出,旅遊業每增加一個從業人員,相關行業就增加5個就業機會。
(三)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在我國,鞏固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部署和思路。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具有十分突出的關聯帶動作用,發揮著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核心作用,不僅直接給航空、交通、飯店、餐飲服務、商業網點、景區、經典等帶來了客源和市場,而且間接地帶動和影響了農村和城市建設、加工製造、文化體育等行業的發展。旅遊業發展將增加旅遊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有利於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同時還增加了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產業之間結構的調整,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新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成功有賴於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四)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由於大量本地居民從事旅遊業或相關行業,個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遊業發展促進了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大量旅遊者的來訪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遊,開拓了眼界,豐富了地理、文史和風俗民情等知識,提高了對生活的要求。旅遊業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城市居民素質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旅遊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其發展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對弘揚民族文化、提高國民文明素質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五)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國家旅遊局連續提出了「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的鮮明口號。這為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鄉村旅遊點所聘用的服務人員主要來自家庭成員和當地居民,在經營旅遊服務的同時積極推銷花卉、花果農作物產品,既降低了經營風險,又增加了農作物附加效益。在開發鄉村旅遊的同時,將會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積極進行「村村通」道路建設和旅遊區內道路建設,以及村社環境整治活動。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遊對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和提升農村精神文明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農民向非農領域轉化,加快了傳統的農村種植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
(六)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
許多外國投資者都是通過旅遊來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投資環境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潛在的旅遊市場。旅遊的宣傳效應率為1比8,即一個旅遊者對當地的印象可影響8個人。旅遊業一般不受貿易壁壘干擾和出口配額的限制。因此,國際上普遍認為旅遊業是最優秀的出口產業。發展旅遊業可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大量的企業家、專家和學者通過旅遊帶來了最新的技術、信息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有利於我們低成本地學習和借鑒別人有用的東西,加快觀念更新,促進本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及與國際接軌。據不完全統計,從1978年至今,全國利用外資進行旅遊開發建設的資金已超過200億美元,其中150億美元用於旅遊飯店建設,20億美元進行旅遊景觀建設。
二、發展旅遊業對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消極影響
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經濟旅遊業的不穩定,會導致區域經濟的不穩定。旅遊業的發展是導致消費品和房地產價格的上漲的一個原因。對區域社會和文化而言旅遊業給旅遊區的社會治安帶來隱患,對旅遊區居民健康的產生不良影響。旅遊活動對植物的最大危害發生在旅遊開發初期,大量樹木被砍伐,使物種的多樣性受到破壞;游者的投餵食物會造成野生動物的捕食能力下降,近距離觀看等會擾亂野生動物的生活規律。旅遊業也會對國家和地區的水體造成影響,旅遊活動對水體的污染,首先是由遊客所拋棄的各種垃圾造成的;其次,地處旅遊區的酒店排放的污水加重了水質的污染;另外,遊艇等水上交通工具排除的油污,也是造成水體污染的原因之一。旅遊業對大氣造成的影響:交通在給人們出遊提供便利的同時,其尾氣的排放加劇了大氣的污染;另外,許多賓館、酒店廚房所排放的油煙,以及宗教信徒和遊客「虔誠」的香火形成的煙霧,也是旅遊區大氣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旅遊者的隨意刻劃、撫摸、踐踏,以及呼吸、汗氣等都會使旅遊吸引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損和破壞。對旅遊景觀:設計不周密、論證不全面的旅遊開發建設會對旅遊景觀造成破壞;另外,不適當的開山辟路、亂填湖泊、圍墾造田等旅遊開發建設,會造成旅遊區水土流失、水體水位下降,從而破壞旅遊區的整體風貌。
⑥ 發展旅遊小鎮,如何策劃很重要
旅遊小鎮在進行品牌定位策劃的時候可以先咨詢一下營銷策劃公司,了解一下策劃活動可以從哪些方面開展,怎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這樣才能採取具體的措施。而且進行品牌包裝策劃還有很多技巧是比較適合這些旅遊小鎮的,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1、優先保護和改造小鎮風貌。由於每個旅遊小鎮都經歷了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有的小鎮已經遺失了一些重要的歷史風貌,所以,為了給旅遊者一個正面的旅遊形象,首先應該加大對小鎮的風貌改造和保護。對於具有特色的傳統民居和古建築和重要歷史遺跡,應該通過各種措施加以保護,以免被破壞,對於已有破壞性的小鎮應該實行搶救性保護。並加以重點改造,尤其是街道、兩旁的建築立面和一些重點的文化遺跡應盡快保護、修葺。同時鼓勵調動全鎮做好小鎮的旅遊景觀和環境保護。
2、積極改善配套設施。配套設施包括基礎配套和接待配套。基礎配套方面:盡快打通與中心城市和省會城市的外部交通。小鎮實現「五線」入地工程,積極完成街巷道路的復古和硬化,健全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體系。接待配套方面:加強適量的賓館設施建設,重點打造客棧、家庭旅館、民俗旅館和主題特色旅遊的服務檔次和水準。逐步形成高中低檔結合的接待能力。整個小鎮的旅遊景觀、服務水平爭取達到4A景區的標准。
3、大力挖掘資源價值。資源的價值不等於旅遊的價值,旅遊的價值不等於市場的價值,所以小鎮的旅遊資源如何從資源的價值實現旅遊、市場的價值。必須從小鎮已有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展開。自然資源方面如何加以歸類、整理、提升、包裝。文化資源方面:在保護歷史文化得到傳承的同時,以旅遊市場的角度,從已有的文化實體景觀、民俗文化活動、精神文化、旅遊工藝品等四個角度加以挖掘。最終依託資源、緊靠市場打造適銷對路的旅遊產品。
4、快速確立主題形象。主題形象是小鎮發展的核心定位。所以,在小鎮的規劃發展的初期,就應該快速確立有鮮明特色的主題形象。這也為小鎮發展成熟期的品牌經營創造基礎。因為只有主題形象的小鎮才能夠形成吸引力,產生差異性,增強競爭力。
5、核心啟動主體工程和重點打造遊憩方式(項目策劃)。小鎮的發展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其發展目標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是一個分階段實施的工程,從目前全國旅遊城鎮發展的情況來看,大體經歷了基礎配套——旅遊產品——市場突破等三個階段,那麼在旅遊小鎮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在旅遊開發的初期過程中如何找到關鍵的突破口就顯得尤為重要。
6、大力推進營銷活動。有了資源和產品,剩下的就是營銷和推廣了。從資源到市場到產品到營銷,是一件旅遊產品從加工到渠道到銷售的實現全過程。這件產品的價值實現,也需要通過市場來實現,盡管旅遊營銷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我們認為:首先應該根據自己的產品和遊客的偏好來細分市場,在旅遊小鎮的運營過程中,可以通過重大節慶活動和名人營銷以及通過旅行社等中間商來迅速捕捉市場眼球,打開市場。同時,合理運用同區域聯合營銷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現在的旅遊小鎮越來越多,要想吸引更多消費者的到來,那麼擁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通過推廣、策劃來提升旅遊小鎮的名氣,增加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樣會帶動旅遊小鎮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⑦ 旅遊公司前景怎麼樣
一)在總體發展趨勢上,雖然近年來遭受到世界經濟不振和國際恐怖事件等種種打擊,但旅遊業發展的市場基礎依然堅實,總體發展速度仍高於全球經濟總體增長速度。(二)在區域發展情況比較上,歐美的份額在下降,東亞太地區的份額在增長,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最為迅猛,被國際旅遊界普遍認為是「未來最有發展前景的旅遊目的地」。(三)在發展模式上,更加註重可持續發展。(四)在旅遊產品開發和經營上,更加註重多元化、特色化和硬軟體的配套發展,以適應不同人群的不同旅遊需求和總體上不斷提高的旅遊需求。 (五)在旅遊目的地的選擇上,旅遊者更加關注安全和健康保障。 (六)在旅遊促銷上,投入越來越大,手段越來越新,都以能有效吸引客人前來旅遊為現實目標。(七)在旅遊服務上,更加註重規范化、個性化和情感化。(八)在應對國際競爭上,更加註重加強區域內的合作。
⑧ 如何發展旅遊娛樂業
首先是觀來念上的創新。
按照城市即源旅遊,旅遊即城市的理念把秦皇島真正建設成為一個精品大景區。把旅遊六要素同整個城市的方方面面結合起來,充分重視和利用好城市形象、社會風貌等zd社會資源。其次是管理上的創新。
從對旅遊業的管理上升為對旅遊活動的管理,專變條帶式的管理為板塊式的旅遊目的地管理,實現旅遊管理從行業管理向目的地管理的跨越。緊緊圍繞來秦旅遊者需求設計和創新管理服務體系,努力提高服務質量。
第三是產品上的創新。設計培育新的主打旅遊產品,探索大型參與式的四季皆宜的旅遊項目開發思路。加強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整合,打造特色節目。加快旅遊產品的更新換代,組合新的旅遊線路,創建「宜游」屬發展環境。
⑨ 我國的旅遊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有本書叫做《旅遊地產改變中國》 對於趨勢的發展有多的介紹,可以關注下:
一:《旅遊地產改變中國》內容提要
傳統房地產開發模式走到今天,已經進入滯脹時期,一個時代的終結和離去,必然伴隨著新商業模式的誕生。未來中國房地產發展的出路在哪裡?
《旅遊地產改變中國》堪稱旅遊地產的開山之作;從華僑城的運作商業模式,發展經歷,營運狀況進行深度剖析開始,挖掘他的內在成功的基因;再延伸到海南島的國際旅遊島的遠景及現狀,結合中國土地的特殊屬性,和各地產企業對旅遊地產開發的戰略思路,理出一條清晰的旅遊地產的發展方向,揭開旅遊地產神秘的面紗,對於今天的地產及相關企業有著最為直接借鑒意義,是不可多得的一本旅遊地產著作。
《旅遊地產改變中國》前言:
打開一個新世界
傳統房地產開發模式走到今天,已經進入滯脹時期,一個時代的終結和離去,必然伴隨著新商業模式的誕生。未來中國房地產發展的出路在哪裡?眾多房地產開發商不停地追問,希望從中找到新商業模式的出路。
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遠遠未到終點,因為匹配中國成為先進發達大國的城市化進程和人口遷移並未完成,而這正是中國房地產業發展宏大的社會歷史背景。只是在過往的歷程當中,由於我們並未為中國房地產發展制定整體的、系統的發展規劃,以及實施了不合時宜的土地出讓和招拍掛制度,使得中國房地產業成為龔斷利益和金融機制的「毒瘤」,發展到現階段已是百病纏身,雖然仍有光鮮的外表,但未來可持續發展道路已是荊棘叢生,不可能重溫往日的平坦與榮光。
昔日扁鵲見蔡恆公,第一句話就是:「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而蔡恆公不以為然,直至最後無可救葯。對於信奉傳統商業模式的開發商,我想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要再迷信過往的成功模式,你應當在房地產領域里持續創新,直到駛入新藍海。」
而藍海何在呢?
商業地產、旅遊地產無疑是中國房地產今日「分水嶺」後的兩個重要分支,在這兩個分支當中,商業地產操作比較復雜,大多數的開發商不能掌握尺度,貿然進入風險較大,而且就算成功了一兩個項目,後面的可復制性仍然比較差,它不可能是大多數開發商的主流戰略選擇。因為,絕大多數的企業不可能成為萬達,因此,房地產業發展到現在,好的出路似乎只剩下旅遊地產一途。
但旅遊地產似乎又有很多毛病,因為從簡單的方面來講,旅遊地產項目距離居住地太遠,不方便經常居住,而且中國人太繁忙且大多數人經濟能力有限,旅遊的認同度與火熱度與歐美又不可同日而語,再加上與旅遊地產相匹配的「分時度假」等體系不可能在中國短時間內實現,旅遊地產的普及性比較差,這樣就讓旅遊地產成為了水中月、鏡中花,可遠觀而不可近玩,可望而不可及。
那麼,旅遊地產真的能夠改變中國房地產業的整體生態么?
大多數人不相信。而我認為可以。 因為——旅遊地產,可以改變中國!
我認為旅遊地產可以改變中國,是因為它的先進性,其原因在於:
1)中國的人口遷移和城市化進程仍然將持續30年,它的一個人口遷移總體規律是從中西部地區移向東南沿海地區,從小城市移向大城市,從農村移向城市。只要中國經濟在發展,只要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發生重大的戰爭或政治事件,這個趨勢必將延續、推進,直至完成適應中國發展的人口和經濟格局分布。
2)中國原來割裂的城市治理格局將會改變,區域經濟一體化將成為主流,行政龔斷將被打破,適應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社會經濟、社會服務和公共配套體系將得以重構。中國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和環渤海地區將建成世界級的城市群,中西部地區也將圍繞著中心城市建成城市群,這個總趨勢最大的特點就是將中國城市由點變為面,一個全新的中國城市網路和架構正在形成。
3)大中型城市的房價已經不可能下降,高房價牽連著巨大的、盤根錯節的利益群,它的根本症結在於土地出讓制度。如果不對土地出讓制度進行根本性變革,則大中型城市的房價不可能從本質上下降。然而,一旦牽連到土地出讓制度的變革,就不可能僅僅依靠政府來完成,因為歷史經驗說明牽涉到土地利益的變革後面都帶著一個「兄弟」,這個「兄弟」就是「土地革命」,政府出於穩定的需要,不可能主動去推動或實施這樣一場革命。這樣,就造成了一方面城市房價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由於城市化的推進,住房的剛性需求不斷產生,我們新的購房人群只能住得更遠。概而言之,就是由中心城市居住,進入更遠的城市群居住時代。
4)當代中國社會缺乏投資工具,而城市中產階層又在不斷產生、人數在增加,在大多數中產階層的心中,房地產是一種穩定的、具有良好回報的投資工具。然而,在大中型城市的房地產投資已經漸漸失去了吸引力,原因在於房價太高,投資屬性下降。但與此同時,伴隨著經濟高速增長的長期通貨膨脹又在不斷侵蝕著人們的財富,在財富不斷縮水的前提下城市居民希望實現優質的房地產投資,在這樣一種現實利益推動下,具有低價位、高增值前景的旅遊地產項目成為一種可以信賴的投資渠道。
5)老年化時代的到來同時又是當代中國旅遊地產的又一推動力,中國人口紅利期即將結束,大中型城市已經開始步入老年化社會,而且在未來20年內中國人口老年化率將達到30%左右的峰值。但是,服務於老年化社會的中國老年人居住宅體系並未建立、完善,具有便利的生活條件和良好的自然條件的旅遊地產將成為一部分老年人的居住選擇。中國老年化時代的到來為中國旅遊地產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於以上五點,我認為——旅遊地產,可以改變中國!
我所理解的旅遊地產事實上與傳統意義上的旅遊地產並不一致,按照西方的觀點,真正的旅遊地產應當等同於澳洲大堡礁的房產、美國夏威夷的房產,遠遠離開中心城市,具有一流的自然景觀條件。目前,這一類型的旅遊地產在中國已經開始批量出現,
如海南國際旅遊島眾多的房地產項目,如萬達集團牽頭建設的長白山旅遊度假項目,如龍湖地產的撫仙湖項目等。但是,由於中國人的生活素質和旅遊業發達程度目前遠遠無法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大多數人不具有這樣的居住和投資需要,我認為這樣的旅遊地產項目只是中國旅遊地產的分支,而不可能是主流。
我認為中國下一階段房地產發展的主流是旅遊地產,而旅遊地產發展的主要枝幹是城市群房產。這一解釋有些類似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定義,社會主義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共產主義,但是發展的早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它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我認為,中國旅遊地產發展的高級階段是資源性房產,旅遊地產發展的初級階段是城市群房產,它是另一種形式的「農村包圍城市」和「以面圍點」的新時代房地產開發戰略。
而這,就是中國房地產業發展的新的藍海。
每一輪新的變化,都帶來一輪新的行業洗牌,而新的商業模式也在自然孕育的過程之中。遙想中國房地產業過往歷史,其標志性事件分別有:王志綱策劃順德碧桂園事件、奧林匹克花園主題地產事件、廣州華南板塊大盤時代事件、星河灣打造品質地產事件、北京SOHO現代城任潘爭論事件、順馳與萬科領導人海南PK事件、順馳賤賣路勁事件、湯臣一品天價房事件、萬科銷售額突破1000億元事件、釣魚台8台天價房禁售事件……伴隨著一個個房地產企業倒下去,一個個新的房地產企業站起來了,中國房地產商業模式也由此建立,成為一個巨大的利益綜合體。
然而,面對新時代的房地產業,你做好了進入旅遊地產的准備了嗎?
新的時代產生新的機遇,新的構想產生新的商業模式,為此,我們打造了城地中國,已經做好了進入中國旅遊地產,開創中國旅遊地產新商業模式藍海的准備!
在我們剛剛進入房地產業的時候,正逢中國房地產業迅猛發展的前夜,我們沒有能力也沒有願景去獲得新的發展,只能默默學習。今天,中國房地產業正處於新老交替的轉折點上,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而我們新一代的房地產人,也有能力和機遇去承擔更大的時代使命。對於城地中國的願景,我希望是——打開一個新世界。
希望更多的朋友和我們一起了解中國旅遊地產,投身中國旅遊地產,做中國房地產新時代的「弄潮兒」和改革創新者。不拘泥於過往的成功,而是持續創新。無論是開發創新,還是服務創新,都有利於我們事業的發展建設,有利於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和我們一起共同創造一個新的格局,打開一個新的世界。以上觀點,與朋友們共勉。
⑩ 在一路一帶背景下旅遊業怎麼發展
「一帶一路」背景下旅遊資源開發策略建議
(一)完善基礎設施,提供便利服務
旅遊業作為「一帶一路」的先頭兵,基礎設施建設必須跟上,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強道路交通、電網能源、物流商賈以及食宿等方面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縮短旅途時間,打造網路化、立體化的交通樞紐體系,建立物流商賈聚集地,提升對外界溝通交流的能力,為旅遊者出遊提供便利服務。
(二)遵循資源客觀發展規律,開發與保護並重
在對旅遊資源進行開發時,必須遵循資源本身的客觀發展規律,穩步實施,切忌急於求成,為追求短期利益而對旅遊資源進行過度開發。科學把握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之間的協調關系,特別是對以文物為主要旅遊資源的景區景點,更應該嚴格按照我國《文物保護法》、《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旅遊等開發建設活動中文物保護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有關規定,加強對景區內文物保護體制的建立,提升保護級別,不允許把國家所有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抵押、轉讓,不允許私人企業擅自經營,嚴格按照國家及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對旅遊開發活動的審批制度,做好旅遊資源開發前的規劃工作,確保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安全免受破壞。
(三)挖掘文化內涵,創意規劃開發
無論是海上絲綢之路還是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都具有悠久醇厚的歷史文化內涵,通過開展旅遊使得各地文化得以交流融合,「一帶一路」沿線景區景點應該結合本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歷史淵源,開發具有本地民族特色的旅遊產品,創意產品類型,使歷史文化與創意開發完美結合,發展具有差異化的旅遊產品。
(四)資源共享,打造旅遊精品
「一帶一路」所涉及的沿線地區之間旅遊資源各具特色,有的地區與地區之間旅遊資源相互補充,有的則為同類旅遊資源,如果能將這些資源進行宏觀調控,資源共享,加強不同地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延伸旅遊產品鏈條,打造大規模具有強大影響力的「絲綢之路旅遊帶」,形成良好的競爭環境,將能有力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旅遊及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五)拓寬籌資渠道,保障開發順利進行
「一帶一路」沿線旅遊資源的開發具有開發難度大,周期長,資金回籠較慢等特點,如果僅靠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資來維持旅遊資源開發的順利進行是遠遠不夠的。各沿岸地區應該在加大政府投資力度的同時,拓寬融資、投資渠道,為各方企業家提供一個有利的投資環境,積極引進國外資本或民間資本的加入,引進商業資金或社會資金的加入,為「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旅遊資源的開發搭建更為廣闊、便利的旅遊投資平台,保障旅遊資源得以持續有效的開發。
(六)注重營銷,定位準確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對旅遊資源的開發更應該結合當地的旅遊資源特色,找出亮點進行准確的主題形象定位,突顯絲綢之路厚重的歷史文化沉澱和獨特的民族、民俗風情,同時也要加大對推出的旅遊產品的推廣和宣傳,創新營銷思路,進行有區別營銷,通過開展旅遊市場營銷來支持市場資源的有效整合,積極聯合、吸納專業化的旅遊組織或旅遊相關企業,使旅遊資源的整合更加系統化、專業化,為旅遊資源的可持續開發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