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旅遊產業發展計劃
① 鄉鎮產業發展規劃如何寫
鎮產業發展規劃
為加快我鎮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競爭力,引導農業商業化,加速我鎮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促進我鎮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確保農民增收致富,特製定2011-2020年全鎮產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全鎮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堅持大力度、全方位扶持龍威、陽光等麵粉加工企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堅持多思路、多渠道培養發展商貿流通業、文化旅遊業、生態旅遊業等第三產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完善服務體系為保障、創新機制為動力、增效增收為目標,應對市場調結構、依靠科技興產業、發揮優勢創品牌、夯實基礎增動力,加快全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二)總體目標。通過產業布局的引導調整,實現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第二產業比重明顯提高,旅遊、商貿流通等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建立分工恰當、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和諧的產業支撐體系,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邁出新步伐。
主要指標:至2020年,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佔比40%,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達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其中糧食、畜禽、蔬菜產值分別占農業總產值的50%、30%、20%;第二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商貿流通、旅遊等服務業佔比3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000元以上。
二、產業總體布局
按照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編制我區農村產業發展區域規劃:
1、商貿流通業:我鎮是河南進入河北的南大門,漳河生態園區規劃建設高速路入口,我鎮藉此可在兩小時內到達鄭州、石家莊,同時經此可轉蘭青線到達山西、陝西,向東可到山東。經講岳線往東可達山西,四省通衢,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發達,可借107國道、京廣線、京珠高速、中華路、講岳線為依託,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在講武城車站至漳河生態園區之間形成倉儲物流企業群。
2、文化旅遊業:我鎮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打造以前港天子冢、劉庄蘭陵王、北朝墓文化、漳河生態園三國影視城為依託的精品文化旅遊線路。
3、麵粉加工業:講武城鎮是農業大鎮,糧食主要生產小麥,玉米等。在我鎮轄區內有龍威面業、陽光面業等大型麵粉加工企業,年加工麵粉均在10萬噸以上。另有許多小型麵粉加工企業,可引導這些企業拉長產業加工鏈,向深加工發展,增加產值。
4、畜牧養殖業:目前講武城鎮轄區內有養豬場十多個,養牛場3個,養雞場十多個,主要是高錄、大冢營、朝冠、西陳、北白道幾個村。努力促使我鎮養殖企業擴規上檔。
5、糧食種植業:我鎮是農業大鎮,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糧食種植主要分布在京廣線以東的村莊。我鎮要加大優良品種的推廣,提高機械化水平,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確保糧食增產增收。
6蔬菜種植業:我鎮緊鄰古鄴蔬菜批發市場,種植蔬菜的村主要是三高錄、小寨、東、西陳南、北白道。目前有李明生育苗基地等具有規模的瓜果、大棚蔬菜基地,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建成省級蔬菜瓜果生產基地。
7、生態旅遊業:又指觀光農業,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遊業。具有保護環境、生態美化環境和觀光旅遊等功能的農業,是將農村的空間和農產品等農業資源作為觀光資源加以開發和充分利用,以期產生除農業生產之外新價值、與觀光相適應的一種農業形態,具有觀光、採摘、休閑、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應觀光服務設施的單位,包括觀光、採摘、垂釣等。結合漳河生態園得相關規劃,在我鎮民有北乾渠以南大力培育出具有我鎮特色的生態旅遊業。
鎮人民政府
二〇 年 月 日
② 湖鎮旅遊業有哪些
羅浮山東門酒店項目位於湖鎮湖鎮村,是湖鎮2009年引進的重點項目,該項目由明豐集團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6億元,首期投資3億元,項目總用地143669平方米、首期建築物佔地面積 31370平方米、綠化地112299平方米。由名家按國際五星級標准設計,預計將在2013年底建成營業。
此酒店建成以後,將成為集旅遊、休閑、渡假及商務於一體的豪華商務大酒店,將極大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向湖鎮集聚,促進湖鎮旅遊業加快發展,改變湖鎮乃至全縣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的局面,進一步改善優化湖鎮的投資環境,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目前,該項目的征地工作已接近尾聲,酒店的規劃設計和申報立項工作全面完成,即將動工建設。 龍花洞客家文化村位於我鎮下洞村,地屬羅浮山脈。項目總佔地面積1000多畝,總投資1.5億元,將建成集激情漂流、飛龍瀑布、溫泉水療、戶外拓展、農業觀光、滑草場、水上樂園、生態別墅、商務會所、鄉村會議中心、度假酒店、水庭院、民俗文化、特色購物、科教種養、機動游樂等項目為一體的綜合型多功能生態旅遊度假景區。景區分期實現食、住、娛、游、購一條龍服務,並規劃構建成為粵東文化度假旅遊的一顆璀燦明珠。
文化村景區青山環抱,景色迷人,自然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文化村以大自然、純生態、真山水為原貌,以安詳、寧靜、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為主調,營造遠離塵囂的當代意境,是人們親近大自然,避暑度假的旅遊勝地。文化村內的漂流河段全長3.5公里,總落差近50米,全程河道峽谷遮天,怪石嶙峋,2至5米落差有十多處,驚險刺激卻又安全。近年來,龍花洞景區響水河漂流旅遊業發展迅速,2009年累計接待遊客10萬多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000多萬元,增長33%。 顯崗水庫環庫綠道總長25.85公里, 其中湖鎮段長19公里。2009年,我鎮以顯崗水庫安全加固工程建設為契機,啟動了顯崗水庫入庫公路和環庫綠道的規劃建設工作。顯崗水庫環庫綠道沿著顯崗水庫一壩到九壩建設,沿途很多都是沒開發的景點,頗具原生態景色,非常適合周末一家大小騎自行車閑游。
目前,環庫綠道的規劃、設計工作基本完成,即將動工建設。 顯崗水庫湖鎮鎮顯崗村內,羅浮山東面。因水壩近顯崗圍村而得名。 1963年底建成。集水面積約295平方公里,總庫容約1.28億立方米。顯崗水庫的是湖鎮、長寧、龍華等鎮的重要飲用水資源,水庫源頭位於橫河鎮,並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水庫的水沒有受到污染,產出的四大家魚等漁產遠近聞名,市場上供不應求。
③ 休閑旅遊農業規劃與村鎮進行統籌規劃思路
休閑旅遊農業是利用農業自然資源、景觀資源和農村人文資源,設計加入農業生產、農戶生活、傳統民俗慶典等環節,將農村體驗、生態消費與觀光旅遊相結合的綜合性旅遊形態。休閑農業不僅具有審美享受、緩解壓力、教育體驗、文化傳承等功能,而且還可以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村文化發展,在我國正得到廣大城鎮居民的歡迎、各地方政府的推崇。目前對休閑農業旅遊的表述形式較為廣泛,主要包括觀光農業旅遊、農村生態旅遊、觀賞農業、「農家樂」等。無論何種稱謂,其本質都是以鄉村情趣和傳統農業文化為內涵的休閑旅遊服務,是旅遊業服務創新的產物,這種創新體現出對旅遊產品、顧客與服務提供者的體驗式互動、新的市場需求開發多方面的整合,成為該產業蓬勃且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村鎮規劃除了鎮區、村莊建設用地,對域內的各類資源,合理布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需統籌考慮。觀光農業,觀光旅遊、休閑農業與村鎮建設一體化規劃,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觀點認為以城鄉統籌,村鎮體系科學統籌總體規劃為基礎,融合域內各類的生態資源、旅遊資源、人文資源等,打造農業農村一體化,結合縣、鎮域產業發展現狀,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現狀,構建支撐村鎮發展的產業體系。村莊布點規劃合理性需要產業的支撐和統籌,形成鎮村聯動發展的新局面。觀光農業,觀光旅遊、休閑農業不能脫離城鄉發展因素,不能脫離區域產業一體化格局,並解決好農業產業發展本身的內容。
④ 鎮政府如何發展旅遊產業
2013年3月26日,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現場交流會在南昌舉行,農業部鄉鎮企業局局長張天佐介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發展拓展了農業功能,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正成為繁榮農業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拉動國內消費和推動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共有8.5萬個村開展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主體達到170萬家,其中農家樂150萬家;從業人員2800萬,佔全國農村勞動力的6.9%;年接待遊客8億人次,實現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根據農業部對全國13.5萬家典型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調查,農民占其從業人員的92.4%,其土地產出率每畝接近12000元,是全國農業用地平均產出率的6.2倍,經營休閑農業的農民人均產值5.41萬元,是同期全國農業勞動力人均產值的2.75倍。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目前,鄉村旅遊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並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態勢。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鄉村旅遊開始飛速發展。進入21世紀,鄉村旅遊已進入一個全面發展的時期,旅遊景點增多,規模擴大,功能拓寬,分布擴展,呈現出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態勢。
⑤ 如何打造各具特色的鎮域旅遊產業
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省旅遊"十一五"發展規劃和把旅遊作為全省四個新的支柱產業之一,把旅遊作為大產業來發展的戰略要求,山西旅遊景區必須採取跨越式發展的思路與發展對策,才能夠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堅持高起點規劃 堅持高起點制定旅遊景區發展規劃,集中人、財、物全面打造國內外知名品牌,精心構築新的支柱產業的產品體系,加快山西旅遊景區的跨越式發展。 圍繞山西旅遊景區的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態特色,進行高起點的發展規劃,針對景區的內外環境、交通設施、接待服務設施、文化娛樂設施進行全面改造提升,真正讓遊客感到有特色、上檔次。改造提升的重點應放在五台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等重點景區,通過改造提升,使全省主要景區的內外面貌有一個徹底改變,交通條件徹底改善,亂搭亂建徹底拆除。 在抓好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產品結構調整的同時,要重點抓好全省六條精品旅遊線路的開發,實施以精品線路帶動旅遊景區發展的戰略。 要把佛教古建、晉商文化和尋根覓祖游打造成國際級的精品線路,同時要圍繞"黃河魂、中華根"的主題,深度挖掘根祖文化,以壺口瀑布、關帝廟和大槐樹為龍頭,以堯廟、永樂宮、死海為重點,進一步整合開發歷山、丁村、後土祠,建成在全國有重大影響,在國際市場有吸引力的旅遊精品線路。 太行山水和紅色旅遊經典游精品線路,要作為國內市場的精品加以開發。重點開發太行山大峽谷、王莽嶺、八路軍總部舊址、歷山、皇城相府等景區,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培育成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新興的旅遊線路,最終建成成熟穩定的國內旅遊精品線路。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以列為國家重點的兩條紅色線路合6個經典景區、13個主要景點為重點,進一步加大開發力度。 黃河文明精品旅遊線路。要整合開發沿黃河一線的重要旅遊景點,列入規劃重點和重點建設項目,爭取進入國家規劃,最終建成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黃河風情帶。 豐富旅遊產品 山西旅遊景區的發展在主打文化旅遊品牌的同時,也要十分注意開發自然生態旅遊景區,從而豐富旅遊產品,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要開發汾河源旅遊休閑度假區。開發時應做好整體規劃和單個景點的規劃,實施精品戰略,處理好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關系,謹防建設性破壞,保護好景區的生態環境,要建成省級休閑度假示範區,與晉北佛教古建旅遊精品呼應,共同滿足遊人的旅遊需要。 要開發王莽嶺峽谷風光旅遊區。該旅遊區的發展應制定合理的開發規劃,確定開發原則,設計好各級旅遊道路,確定整個景區的依託城鎮,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使其成為山西以山、水、林、木為主體的峽谷風光旅遊區。 要開發北武當山、龐泉溝風景區。該旅遊景區的開發應著力改善通往太原的公路,並制定整體規劃,把景區獨特的自然山林風光進一步推向市場。 創新管理模式 開發旅遊景區景點是一項系統工程、經濟工程和文化工程,因此,各級政府部門要改變過去傳統的對旅遊景區景點的管理模式,要在發展旅遊景區景點中發揮主導作用,制定優惠政策,採取市場運作的方法,吸引多元化市場主體參與旅遊景區景點經營項目的開發建設。 要積極爭取國家對山西省"兩區開發"資金、紅色旅遊專項資金、國家扶貧資金和國家其他建設資金的支持;要積極吸引社會資金,鼓勵和支持煤炭、冶金、電力等企業集團投資旅遊景區景點項目的開發建設。要積極引導景區周邊群眾開辦旅館、飯店、商店等服務設施。 堅持改革旅遊景區景點的經營管理體制,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發展的新機制。山西旅遊景區景點基本上都是政府撥款的事業單位,缺乏適應市場的活力。因此,應積極進行旅遊景區景點管理體制的改革,穩步推進"兩權分離"即經營管理權與所有權相分離的模式,即組建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旅遊企業,在文物、旅遊、林業等行政部門的監督下進行經營開發和管理。文物、旅遊、林業等行政部門代表國家對旅遊資源進行監督保護。"兩權分離"為旅遊景區景點彌補政府投資不足,進行招商引資找到了新的途徑。 "兩權分離"是旅遊景區管理體制的重大突破。但是"兩權分離"的發展模式並不是一分就靈,它必須要建立一套相關的政策保障體系來規范"兩權分離",避免和防止在"兩權分離"過程中,不顧旅遊景區景點環境的承載能力,破壞生態資源,過度開發旅遊資源的問題發生。 加大市場營銷 加強旅遊景區景點內紀念品為主的旅遊商品開發和生產,促進全省旅遊業收入的增長。旅遊購物是旅遊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旅遊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長期以來,山西對旅遊商品開發重視不夠,旅遊商品種類少、質地差,遊客難買到稱心如意的旅遊紀念品。這種狀況不僅大大減少了應有的旅遊收入,而且無意中也喪失了通過旅遊紀念品來宣傳旅遊景點的機會。因此,要加大對旅遊商品的開發和銷售力度。應組織專人進行全面系統的市場調整,委託專家和廠商為各大景區景點設計和製作多種類型、多種質地、多種檔次、富有觀賞和收藏價值的旅遊紀念品。為了方便遊客購買,保證遊客買到貨真價實的旅遊商品,應在旅遊景區景點和旅遊中心城市建設一批定點旅遊購物中心,使旅遊購物成為旅遊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加強旅遊景區景點產品的宣傳、策劃、促銷手段,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要制定全省旅遊宣傳促銷規劃,通過全方位的宣傳促銷,樹立山西旅遊的整體形象。要全面實施重點景區的名牌戰略,大力塑造山西旅遊的名牌產品,使山西的五台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景區。拓展旅遊市場要對各主要景區的目標客源市場進行調查、分析和預測,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促銷,應避免盲目促銷。 改善軟硬環境 堅持對旅遊公路資金和管護專項管理的辦法,盡快改善山西旅遊景區景點的交通狀況,是關繫到山西旅遊發展的大問題。 要將山西旅遊交通的公路建設納入國家級公路、省級公路的規劃中,重點進行建設。特別是要重點解決干線公路通往旅遊景區景點的交通問題。要提升中心城市到旅遊景區景點之間的道路等級,並認真做好道路的管護工作。旅遊景區景點之間的連接公路也要實行高標准建設,既方便遊客的通行,同時也能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 加快旅遊景區景點的人才培養,提高行業人員整體素質。發展旅遊業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不僅需要大量旅遊服務人員,更需要有一批研究、管理、經營、策劃、促銷的人才。在這方面的欠缺會直接影響到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旅遊景區景點要高度重視人才、培養人才。要改革用人用工制度,促使高層次、懂專業的人才向旅遊行業特別是向旅遊景區景點流動;要加強旅遊景區景點與旅遊院校的合作,通過院校和科研機構,定向培養旅遊景區景點急需的專業人才;要加強職工的崗位培訓,廣泛推行持證上崗制度。全面提高旅遊景區景點人員的素質,促進旅遊景區景點的發展。 加強旅遊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山西省旅遊景區景點,是特殊資源,保護是根本,切忌一哄而起,只顧眼前利益,而破壞可貴資源。開發利用文物旅遊資源、自然旅遊資源,應制定積極的導向政策。設立文物旅遊資源開發保護基金,對文物旅遊資源整體規劃、有序開發、整體保護,走出開發與保護並舉的路子。(郅潤明)
⑥ 如何調動鄉鎮發展現代農業及鄉村旅遊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持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就要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必須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穩步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在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北京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認為,美麗鄉村要結合區位條件,統籌城鄉要素,在對村莊居住環境、村莊配套設施、村莊產業發展、村莊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方面進行科學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立足現代農業,挖掘村莊特色,重點布局農業產業,打造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休閑、現代為主線,以鄉村旅遊為核心,以大地景觀格局的生態環境為脈絡的總體發展格局,其核心是農業本身的發展,其次需統籌城鄉,融入休閑旅遊,大地風景園林等進行綜合規劃。
⑦ 怎樣做好鄉鎮旅遊產業發展與規劃管理
由於反向旅遊的存在,旅遊小鎮的發展有廣闊的市場,旅遊小鎮要取得成功,你就要給城市的遊客提供獨特的體驗。你要按照四化的標准來建設旅遊小鎮,分別是生態化、現代化、合理化和旅遊化。
生態化是當今規劃的大趨勢,也是未來村鎮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嶺背村有其獨特的良好的生態環境,發揮其生態環境優勢,協調保護與開發,經濟與環境的關系,是三村四化建設的立足點和出發點。
現代化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滿足時代的需求,是村鎮開發與建設的必由之路。現代化並不是指高樓大廈,而是指完備的基礎設施,優美的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高效的管理機制和高品味的文化氛圍。
合理化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積極保護和節約耕地,根據山地城鎮特殊的地形特點,集中緊湊的發展,控制用地規模。
旅遊化。實際上村莊的自身旅遊特色是一種特殊性的存在,是建設特色旅遊農村的有利條件,深刻挖掘旅遊產業的潛力,並加以合理的開發和利用。
對具體小鎮的市場定位、形象塑造,就需要更加專業的團隊為你提供幫助了。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有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研究院。他們有自己的網站。你可以去了解一下。
⑧ 楊柳青古鎮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的合理建議
古鎮的旅遊業要想進一步的發展,那必須要充分考慮到遊客的想法,各種的軟體設施,硬體設施服務必須要到位
⑨ 馮卯鎮的旅遊業發展
生態來旅遊魅力初現。自2001年6月以自來,投資2000多萬元開發岩馬湖湖心島—駐駕山島,建成旅遊勝地—駐駕山莊,服務設施齊全,有大型會議室、賓館、豪華浴場、餐廳、蒙古包群…… 形成了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提供吃、住、游、會議一條龍服務,集攬勝旅遊、避暑休閑、辦公會議、民俗采風、文物考古於一體的全功能旅遊新景區。垂釣、劃船、水上漫步等水上游樂項目一應俱全。同時,投資1000萬元的岩馬湖九龍溶洞縱深400餘米,各類鍾乳石發育齊全,美奐美侖,為棗庄市最大的天然溶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