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遊脫貧攻堅工作重點
⑴ 2016年脫貧攻堅的工作目標是什麼,脫貧攻堅戰最新熱點解讀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使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上的輝煌貧開發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開創了扶貧開發事業新局面。當然,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國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全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出發,把「扶貧攻堅」改成「脫貧攻堅」,明確到2020年實現「兩個確保」: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後,脫貧攻堅更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我們必須拿出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強調:「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這是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方法論,也是我們眾志成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遵循。「慮於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關鍵是要找准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一要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確保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二要解決好「誰來扶」的問題,加快形成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三要解決好「怎麼扶」的問題,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做到對症下葯、精準滴灌、靶向治療。精準扶貧是為了精準脫貧,必須設定時間表,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據統計,2011年至2014年,每年農村脫貧人口分別為4329萬、2339萬、1650萬、1232萬。由此推算,如果通過採取過硬、管用的舉措,今後每年減貧1000萬人的任務是完全可以完成的在關於「十三五」規劃建議的說明中已經傳遞出堅定信心:「通過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是可以實現的。」與此同時,還必須充分調動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一是調動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積極性,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首創精神,引導他們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二是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強化東西部扶貧協作,鼓勵支持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脫貧攻堅,加快形成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上」。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這塊最大短板,對各級黨委和政府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堅定信心、勇於擔當,保持頑強的工作作風和拼勁,滿腔熱情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任務重的地區黨委和政府更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要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要建立年度脫貧攻堅報告和督察制度,加強督察問責。要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為選拔任用幹部的重要依據,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考察識別幹部,激勵各級幹部到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要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選好一把手、配強領導班子。廣東是全國經濟第一大省,但同全國一樣,也存在大量貧困人口。廣東省委、省政府明確,這是「十三五」期間必須補齊的三塊短板之一。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特別是貧困地區的黨委和政府,必須認真學習貫徹關於精準脫貧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採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堅決打贏精準脫貧這場攻堅戰,帶領全體人民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⑵ 要把什麼作為脫貧攻堅重點,支持貧困地區加快發展
要把支持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回作為脫貧攻答堅重點。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支持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作為脫貧攻堅重點。
持續加大對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扶貧投入力度,增強造血能力,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貧困地區公共服務水平。
(2)文化和旅遊脫貧攻堅工作重點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總書記指出,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要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加大就業扶貧力度,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
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定,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扶上馬送一程。
過渡期內嚴格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嚴格考核開展普查,嚴把退出關,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
⑶ 如何抓好2016年脫貧攻堅重點工作
反貧困是古今中外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作為鄉鎮領導幹部我感到壓力非常大。剩下面對的大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採用常規思路和辦法、按部就班推進難以完成任務,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是全國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我們領導幹部不容推卸的重要使命。以「但願蒼生俱飽暖」的情懷踏踏實實為民造福,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幹實干,我們就決不會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就能夠交上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關於以後如何進一步加強脫貧攻堅工作,我的思考是多措並舉,精準化脫貧。以建檔立卡為依據,整合資源,集中力量,確保精準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最大成效。
1.鄉村建設脫貧。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村中貧困人口,通過實施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加強水、電、路、兩委會陣地、衛生室、老年人幸福互助院、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群眾生活條件、提升人居環境水平。對建檔立卡中有危漏房等安全隱患的貧困戶,通過實施危房改造、高崖滑坡治理等項目,促使貧困戶住有所居、安居樂業。
2.產業扶持脫貧。對建檔立卡中有勞動和經營能力但無產業途徑的貧困人口,通過實施產業扶持開發、低收入戶產業扶持、產業化扶貧等項目,鼓勵發展木材加工、苗木種植等特色產業,引導開辦小商店、農家樂,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和商貿旅遊產業,有效增加經營性收入。
3.崗位開發脫貧。對建檔立卡中有勞動能力但缺少經營能力的貧困人口,設立保潔員、協管員等公益性崗位,鼓勵企業開發愛心工作崗位,吸納和安置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上崗工作,增加貧困戶工資性收入。
4.搭幫聯營脫貧。對建檔立卡中有經營意願但經營能力弱的貧困人口,充分發揮種植養殖大戶、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合作、聯營、入股等多種方式,實現搭幫互助,增加貧困戶經營性收入。對吸收貧困戶加入其經營組織體系的企業、合作社等,優先向上推薦申報扶持項目資金。
5.土地流轉脫貧。對建檔立卡中經營不了承包地或經營承包地效率低的貧困人口,由政府引導,支持和鼓勵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優先流轉貧困戶承包地,並優先提供一定的就業崗位,增加貧困戶財產性和工資性收入。
6.教育保障脫貧。對建檔立卡中因家庭困難致子女難以完成學業的貧困人口,支持其完成從學前到大學學齡的學業教育,從根本上斬斷「窮」根,防止貧困代際遺傳。對貧困家庭小學生、初中生,繼續用足用好義務教育階段各項政策;對貧困家庭高中生,實行免除學費,並給予每生每年2000元的生活補助費;對貧困家庭中高職在校生,除享受國家職業教育資助政策外,通過實施培訓項目,每生一次性給予3000元扶貧助學補助;對貧困家庭在校大學生,通過實施農村貧困家庭大學生助學項目、發放助學金、助學貸款等,幫助其完成學業。
7.技能提升脫貧。對建檔立卡中有勞動能力但缺少職業技術技能的貧困人口,通過整合培訓資源,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貧困人口經營和就業技能本領,有效增加其經營性和工資性收入。
8.電商創業脫貧。對建檔立卡中有一定文化水平、富有創業願望的貧困人口,發揮我縣「陝西省電子商務示範縣」作用,通過淘寶大學電商培訓,鼓勵和扶持其開辦淘寶網店、開發電商產品、參與物流配送等,實現創業就業,增加收入。
9.勞務輸出脫貧。對建檔立卡中有勞動能力但無固定收入的貧困人口,定期組織外地企業來武舉辦現場招聘會,力促更多貧困戶外出打工,增加工資性收入。
10.政府供養脫貧。對建檔立卡中特殊貧困群體,按照國家相關政策,由政府兜底脫貧。對貧困老年人,按規定發放基本養老金和高齡生活補貼;對生活困難殘疾人,發放殘疾人專項補貼;對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和「兩癌」婦女,用好新合療等醫保政策,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大病醫療保障范圍予以救助;對符合條件的「五保戶」、孤寡老人等貧困群眾,全部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養范圍。
「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全黨同志務必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實現「兩個確保」的目標上來,動員全國全社會力量,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向貧困發起總攻,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寫下新的光輝篇章。
⑷ 談談在我市脫貧攻堅工作中,應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確保2017年減貧摘帽
一、中國脫抄貧攻堅取得哪襲些成就?答: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們國家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地扶貧開發以來,我國的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扶貧開發為促進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邊疆鞏固和社會和諧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全球的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貧困地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貧困問題依然十分突出。一是貧困人口多,按照國家的標准,到2013年底還有8200多萬貧困人口,如果參考國際標准,還有兩億多人。二是貧困程度還比較深,貧困人口不僅收入水平低,一些地方還面臨著吃水、行路、用電、上學、就醫、貸款等諸多困難。三是扶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二、中國脫貧攻堅有哪些成功的歷史經驗?答:當代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的歷史經驗主要是:一、制定符合國情的貧困標准,明確扶貧開發的具體幫扶對象;二、堅持開發式扶貧,把解決貧困問題與對貧困地區進行全面開發結合起來;三、堅持政府主導,廣泛動員和組織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四、積極開展與國際社會在扶貧開發領域中的交流與合作;五、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科技教育在扶貧開發中的重要作用。
⑸ 旅遊扶貧是我國推進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舉措,請說明發展旅遊對貧困地區的帶動作用
1.關於我來國脫貧攻堅的舉措自,以下哪一項的表述不準確
D、向每個貧困縣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
應該是:向每個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
2.脫貧攻堅「五個一批」指的是:
扶貧的五個一批,是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⑹ 關於在生態建設文旅振興脫貧攻堅中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的心得體會
然後我覺得這個的話,你就可以寫在我們脫貧攻堅中,我們要怎麼去做好自己實現夢想。
⑺ 扶貧助力期保障措施有哪些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
1、加強組織領導。發展改革委、扶貧辦、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供銷合作總社、財政部等部門要加強對消費扶貧工作的統籌協調,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實化相關政策舉措。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本地區消費扶貧工作,根據產地、消費地的不同定位,明確目標任務,制定配套政策,建立工作機制,積極推動消費扶貧深入開展。及時總結和宣傳推廣消費扶貧工作中涌現出來的經驗做法、先進典型,營造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良好氛圍。(發展改革委、扶貧辦、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供銷合作總社、財政部等和各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2、完善利益機制。完善公司、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與貧困人口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貧困人口在農產品銷售和休閑農業、鄉村旅遊中的參與度,切實保障貧困人口分享收益。發揮消費扶貧對集體經濟和貧困人口增收的輻射帶動作用,扶持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增強貧困人口與市場的對接能力。(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扶貧辦、財政部等和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3、加大政策激勵。統籌相關政策資源和資金項目,以供應鏈建設為重點,支持開展消費扶貧示範。對在貧困地區從事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和休閑農業、鄉村旅遊的企業,在金融、土地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對參與消費扶貧有突出貢獻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採取適當方式給予獎勵激勵。探索建立消費扶貧台賬,重點統計購買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和帶貧成效突出企業、合作社的產品相關數據,並作為政策支持、評先評優等重要依據。(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人民銀行、扶貧辦等和各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4、強化督促落實。加強對消費扶貧工作的督促指導,及時跟蹤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將消費扶貧工作開展情況作為考核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的重要內容。將消費扶貧納入年度脫貧攻堅工作計劃,積極探索創新方式方法,加大工作力度,推動消費扶貧各項任務和政策落到實處。(發展改革委、扶貧辦、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供銷合作總社、財政部等和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⑻ 論述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意義
1、從歷史維度看,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將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發展中回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答現象。
2、從發展維度看,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國發展必須完成的底線任務。
3、從治理維度看,在脫貧攻堅戰中不斷完善的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成為貧困治理的中國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出發,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任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8)文化和旅遊脫貧攻堅工作重點擴展閱讀: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中國的濟貧歷史同樣久遠。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有「夫施與貧困者,此世之所謂仁義」的觀點和論述。在儒家文化影響下,古代中國逐漸形成了以民本、大同思想為基礎的慈善傳統,開展了以個體、鄰里、宗族、會社、機構及政府為主體的慈善救助行為,為近現代中國慈善救助事業發展奠定了思想和實踐基礎。
⑼ 脫貧攻堅三個重點
把深度貧困地區作為區域攻堅重點,
把貧困老年人、殘疾人等作為群體攻堅重點,
把因病致貧返貧和住房安全作為攻堅工作重點,
確保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如期穩定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