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可持續發展理論

旅遊可持續發展理論

發布時間: 2020-11-23 06:48:49

『壹』 旅遊學概論旅遊業為什麼要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

要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輔相成! 我們要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與精神實質。科學發展觀是十七大報告中的重點和亮點,而把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這是對十七大的一大貢獻,具有重要意義。我認為應從科學發展觀的新定位、來龍去脈、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以及四個實踐要求七個方面來把握其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旅遊產業和諧有序發展! 旅遊業是體現科學發展觀和「五個統籌」的最佳載體之一,其發展應該按照科學發展觀來指導,走一條「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的路子,以促進旅遊、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並在「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發揮獨特作用。如何實現科學的旅遊發展觀,我理解應該有以下五條准則: 第一準則:「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科學的旅遊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科學旅遊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人」主要是指旅遊者(或遊客)和社區居民。旅遊發展首先應該研究人、關注人,然後才是物質設施。旅遊開發應把「以人為本」作為第一要義,以滿足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為目標,注重人的生命質量、生活質量的提高(即要為旅遊者提供審美價值、愉悅價值、健康價值、文化價值、知識價值、精神價值、道德價值等),也要為當地人帶來相應的福利。旅遊需求是一種高級的需求,它是基礎物質需求滿足後才產生出來的。通過有效的規劃和導引,使遊人在親近自然、欣賞山水、接觸社會、感受人文、體驗風情、享受休閑、美食購物的旅遊過程與服務過程中體驗到身心愉悅!對應於科學發展觀,就是要為遊客著想,滿足遊客的需求,即看什麼、玩什麼、吃什麼、買什麼、住哪裡等。事實上,真正抓住了這些要素,也就是抓住了消費的賣點,就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第二准則:「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價值觀應成為旅遊科學發展觀的又一指導思想,這也是中國旅遊發展創新的根本和哲學理論基礎。「天人合一」的實質,就是要求把旅遊開發建立在環境承載力之上,要與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的融合、和諧。為此,就要正確處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在旅遊與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和諧統一的條件下開展旅遊活動,全面、協調地發展旅遊業,從而實現經濟發展目標與社會發展目標的統一;要實現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還必須對旅遊的社會文化效應予以高度重視,堅持「經濟-文化」二元統一論和「資源-市場-文化」的綜合導向;多搞「軟開發」,少搞「硬開發」,走內涵集約式發展的道路。 第三準則:「4Z主義」,即「資源、資本、制度、智慧」的結合,發揮智慧在資源、資本之間的橋梁作用,最有效地使旅遊資源資本化,同時依靠制度創新來保障和推進旅遊業的發展。旅遊是市場化程度很高的行業,這一行業的特點就是「事在人為」,企業應對市場的機制及穩定的人才團隊,是企業成功的關鍵。旅遊又是一「富民行業」,它可以通過帶動老百姓的創業、就業,致富一方百姓。 第四准則:「五種眼光」,即多學科專家、政府官員、投資者、媒體和旅遊者五種眼光的結合。專家的眼光可以保證科學的開發,避免少走彎路;政府官員的眼光可以體現出很強的現勢把握感;投資者的眼光可以更好地把握效益,把握投入產出及利潤;媒體的眼光通常對市場比較敏銳、能把握住賣點;旅遊者是最終的買單者,因此必須關注和引導旅遊者的需求。 第五准則:「規劃體驗」,也就是把消費者的消費融入情景設計中,以服務為舞台,產品為道具,環境為布景,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感受到美好的體驗。從設計者出發,要達到全方位的創造,使旅遊者的體驗達到全身心的感受。

『貳』 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五大目標

1、讓人們更加了解旅遊能給環境和經濟帶來的好處;
2、在發展中維護公平;
3、提高旅遊接待地的居民生活水平;
4、為旅遊者提供高質量的旅遊經歷;
5、保護未來旅遊開發賴以存在的環境質量。

『叄』 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包括哪些方面

在加強保護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旅遊資源,是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同樣,旅遊業的合理發展也有助於改善產業結構、改變開發和利用生態環境的方式,減輕經濟發展對環境和資源的壓力,增強人們保護旅遊資源和環境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因此,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兩個方面的含義:
一是在整個經濟和社會系統中,旅遊業作為其中的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本身就是對其他領域可持續發展的一種促進。旅遊與可持續發展之間有一種天然的耦合關系。旅遊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多方面的作用,對推動國家可持續發展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又為旅遊業創造了好的條件。從代價角度看,在同等產業發展條件下,相比其他多數行業,旅遊業的投入和消耗的資源較少,環境代價也小,有「無煙工廠」的美譽,因此,旅遊業是天然的具有可持續發展優勢的產業。從可持續發展的目的來看,旅遊活動產生於人的一種需要,是人類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的統一,反映了人類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古代只有少數人形成的這種自發行為到了近現代逐步變成一種經濟活動,乃至形成一種產業,但旅遊產業的屬性有其文化經濟的特性及優勢。而文化經濟是最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從這一角度來看,發展旅遊業本身就是可持續發展目標體系的組成部分。

二是就旅遊業本身而論也存在一個是否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科學合理地發展旅遊業當然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但違背自然、社會規律的片面發展,也會導致旅遊業本身不可持續的問題,如旅遊吸引物的破壞,文化古跡的大量開發破壞其原有的風貌,有些開發對環境的破壞是致命的、永久的,會為後代帶來難以彌補的代價。

因此,必須明確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應然之義。旅遊業可持續發展追求旅遊開發的長期價值,以旅遊開發的組合效應評價為出發點,強調旅遊經濟發展和自然生態以及社會承受力的綜合統一,使 旅遊經濟的發展建立在長期支撐體繫上。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旅遊組織等通過的《可持續發展憲章》所說:「旅遊是一種世界現象,也是許多國家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人類最高和最深層次的願望。但旅遊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須改善環境質量。」

『肆』 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有哪些理論

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逐步認識和熱切關注,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理論。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人口劇增、工業化的迅猛發展,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開發,給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和資源帶來越來越嚴重的破壞,嚴重危害世界各國的健康、穩定發展,人類迫切需要協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人們為尋求一種新的長期發展模式進行了不懈的探索,這種模式可以達到環境和資源都能承受的程度。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向聯合國大會提交的《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可持續發展是一個綜合概念,涉及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及自然環境,包括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三個方面。參考《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旅遊可持續發展可以被認為是在保持和增強未來發展機會的同時滿足目前遊客和旅遊地居民當前的各種需求。旅遊可持續發展實質,即公平性、持續性和共同性,要求旅遊與自然、文化和人類生存環境形成一個整體,以協調和平衡彼此之間的關系,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經濟發展目標和社會發展目標的統一。

『伍』 旅遊可持續發展論文

我幫你

...........

『陸』 根據可持續發展理論,旅遊可持續發展應該如何做

1.正確理解旅遊產品的特殊性
2.開發旅遊產品要兼顧經濟文化兩屬性
3.生態旅遊規劃建設應從源頭抓起

『柒』 6、 結合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理論,闡述對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建議

無非是循環經濟、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之類的。
比如減少破壞,注意環保,生物保護,節能減排等。
另外,可以專門說幾個特殊的情況,具有保護性質的東西
1、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都具有相關的保護意義,比如風景名勝區是保護風景,自然保護區是嚴格保護生態等
2、文保單位,嚴格保護文物,各級要求不同
3、民族民俗或者歷史特色景區,就是文化的保護和繼承也是重要的可持續發展的內容
4、可結合最新的原生態博物館的概念
等等吧

『捌』 可持續旅遊與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我的簡來單理解應該是這自樣的:
可持續旅遊應該是讓旅遊有個良性的發展,能夠永得子孫;而不是那種毀滅性的利用,不是那種飲鴆止渴式的開發利用。也就現在我們常說的可持續發展,永續利用,和諧發展。特別是對一些不可再生性的旅遊資源更應該考慮如何更好地實行保護前提下的利用與發展。如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等旅遊資源就應該首先考慮保護問題,而不是過度去開發。
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那范圍可就更大了,較多的牽涉的政策層面的問題,是當地政府旅遊發展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讓一個地方的旅遊業長期永續利用及發展下去,以及如何更好地開發新的旅遊資源。如當年深圳的錦綉中華,當今世界上的大型娛樂設施迪斯尼樂園,以及影視藏地拍攝後遺留下的「三國城」啊、「水滸城」啊等等。更多地考慮恰當地利用當地的現有條件,挖掘出可供旅遊利用的資源。為旅遊發展源源不斷的補充可供開發利用的資源。
以上兩方面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可能說的有點繞,只不過是個人的理解,僅供參考。

『玖』 旅遊業為什麼要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

如何實現科學的旅遊發展觀,我理解應該有以下五條准則: 第一準則:「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科學的旅遊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科學旅遊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人」主要是指旅遊者(或遊客)和社區居民。旅遊發展首先應該研究人、關注人,然後才是物質設施。旅遊開發應把「以人為本」作為第一要義,以滿足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為目標,注重人的生命質量、生活質量的提高(即要為旅遊者提供審美價值、愉悅價值、健康價值、文化價值、知識價值、精神價值、道德價值等),也要為當地人帶來相應的福利。旅遊需求是一種高級的需求,它是基礎物質需求滿足後才產生出來的。通過有效的規劃和導引,使遊人在親近自然、欣賞山水、接觸社會、感受人文、體驗風情、享受休閑、美食購物的旅遊過程與服務過程中體驗到身心愉悅!對應於科學發展觀,就是要為遊客著想,滿足遊客的需求,即看什麼、玩什麼、吃什麼、買什麼、住哪裡等。事實上,真正抓住了這些要素,也就是抓住了消費的賣點,就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第二准則:「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價值觀應成為旅遊科學發展觀的又一指導思想,這也是中國旅遊發展創新的根本和哲學理論基礎。「天人合一」的實質,就是要求把旅遊開發建立在環境承載力之上,要與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的融合、和諧。為此,就要正確處理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在旅遊與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和諧統一的條件下開展旅遊活動,全面、協調地發展旅遊業,從而實現經濟發展目標與社會發展目標的統一;要實現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還必須對旅遊的社會文化效應予以高度重視,堅持「經濟-文化」二元統一論和「資源-市場-文化」的綜合導向;多搞「軟開發」,少搞「硬開發」,走內涵集約式發展的道路。 第三準則:「4Z主義」,即「資源、資本、制度、智慧」的結合,發揮智慧在資源、資本之間的橋梁作用,最有效地使旅遊資源資本化,同時依靠制度創新來保障和推進旅遊業的發展。旅遊是市場化程度很高的行業,這一行業的特點就是「事在人為」,企業應對市場的機制及穩定的人才團隊,是企業成功的關鍵。旅遊又是一「富民行業」,它可以通過帶動老百姓的創業、就業,致富一方百姓。 第四准則:「五種眼光」,即多學科專家、政府官員、投資者、媒體和旅遊者五種眼光的結合。專家的眼光可以保證科學的開發,避免少走彎路;政府官員的眼光可以體現出很強的現勢把握感;投資者的眼光可以更好地把握效益,把握投入產出及利潤;媒體的眼光通常對市場比較敏銳、能把握住賣點;旅遊者是最終的買單者,因此必須關注和引導旅遊者的需求。 第五准則:「規劃體驗」,也就是把消費者的消費融入情景設計中,以服務為舞台,產品為道具,環境為布景,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感受到美好的體驗。從設計者出發,要達到全方位的創造,使旅遊者的體驗達到全身心的感受。在旅遊產品的設計開發上,以各具特色的體 驗為中心設計旅遊產品,給遊客更多快樂和富有情調的消費體驗。

『拾』 可持續發展理論和旅遊目的地開發有什麼關系

1、旅遊的基礎保障在於生態的可持續
2、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是旅遊目的地開發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