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揚州旅遊文化
⑴ 大國手之揚州論枰的介紹
《大國手之揚州論枰》是蕭鋒執導的古裝劇情片,主演程浩楓、章賀。
⑵ 急求一篇關於揚州旅遊資源特色的論文!
在中國美術史上眾多的繪畫流派中,「揚州畫派」作為大眾皆知的一個美術流派。他們幾乎毫無師承關系(其中只有一對師徒),同時也沒有明確的「建章立派」的藝術主張,僅由書畫供求市場自由形成書畫群體,但是他們帶給中國藝術史特別是社會大眾的影響,卻是歷史上眾多藝術主張鮮明(如元四家、清四王),地域特點突出(如吳門畫派、華亭派),藝術師承關系明確(如嶺南畫派、吳門畫派)的藝術流派所無法比肩的。
是什麼原因使「揚州畫派」如此影響廣大,聲名遠播,風標獨著而鶴立於藝術之林的呢?
一、「揚州畫派」的形成歷史及其特色
18世紀的揚州,因長江和大運河水運樞紐的優勢,揚州成了當時中國鹽運的集散中心。主宰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命脈的食鹽業使揚州聚集了「數百家」富甲天下的鹽商。擁有大量財富的鹽商聚居揚州,必然帶動揚州的繁榮。特別是當時官商巨賈對藝術的需求,促使藝術品需求增加,帶來藝術品的生產與供給市場的發達。應市場所需,眾多的畫家聚集到了揚州。這些聚集到揚州的畫家,都是在野文人,生活上較為困苦,對當時封建社會現實也多有不滿,如金農、黃慎、高翔、羅聘、華喦等。他們中即使有的曾做過小官,如鄭燮、李鱓、李方膺等人,但也多遭讒貶罷,甚至被侮入獄。這樣,他們的藝術創作一方面出於維持生計的需要,另一方面,他們可以更加自由地抒發個人性靈。「揚州畫派」是當時揚州的一個畫家群體,他們每個人又都極富創新精神,個人風格獨特,且極力與他人拉開差距,便形成了所謂的「八怪」。出於經濟方面的原因,為了取得鹽商的喜愛與支持,揚州畫家們必須使自己成為某種專門的畫家,才能更加引人注目和吸引人購買。例如金農早期也畫竹,為了不與鄭燮沖突,故後來轉向了畫梅,成為畫梅的專家。諸如李鱓的色彩表達,高鳳翰的左手鬆筆畫與指畫,金農的「漆書」,個個都別開生面,這在客觀上促成了揚州畫家一人一個面目。同時,由於賣畫的原因,「揚州畫派」畫家在作畫速度上再也不像古人那樣「五日一山,十日一河」的精工細琢。他們多以快速創作展示花鳥人物為題材,形成了「揚州畫派」以擅長寫意花鳥畫為主的特色。盡管他們中也有以擅長人物或山水者,但往往都是寫意手法用筆,落筆落墨酣暢淋漓,成畫快速急捷。例如李鱓作畫的揮灑淋漓,鄭板橋寥寥數筆而極富生趣的蘭竹,黃慎的以草書入畫等等。在題材的取捨上,他們畫花鳥又多以梅、竹、蘭、菊四君子或身邊常見之瓜果蟲魚為題;畫人物則多以神仙鬼怪及下層人物為對象;畫山水則以一些殘山剩石進行點染。總之,其取材對象多是普通之物,以其一枝半形來草草勾染,既表現文人士大夫高雅清幽的逸趣,同時也更容易被鹽商及大眾所接受。在作品的展示上,「揚州畫派」強調詩書畫的結合,畫上必題詩,且有時甚至長篇巨制地題寫文字,儼然以書法、詩詞為主。在書法表現上,他們都形成了各自的鮮明特色。如鄭板橋的「六分半書」,金農的「漆書」,在中國書法史上都是空前的創新。同時,「揚州畫派」畫家本身還非常看重自己的詩書畫綜合能力。據說,揚州鹽商巨富對畫家們也有要求,如「揚州二馬,以文會友,凡文人來訪,進門須先做詩一首,待審定後再決定接待等級」(見陳傳席《揚州鹽商與揚州畫派及其它》)。據傳,丁敬初到揚州,曾因鹽商馬曰琯考問其掌故和對對聯未答出而遭到輕視和怠慢,只好跑到杭州去。黃慎初到揚州賣畫失勢請教金農,乃知在揚州賣畫必須善詩善書,黃慎便回閩學詩後再到揚州,才得以名氣大振。這一方面是鹽商對畫家詩文修養、名氣的要求,客觀上也造就了揚州畫家個人詩書畫兼善的特色。
揚州畫派在對待繪畫傳統時,具備的強烈的創新求變的意識。在創作態度上,「揚州畫派」畫家出於維持生存和競爭的需要,在創作中盡可能地展示其藝術才能,作品中除了詩書畫完美結合,表現較強的綜合素質外,他們更多地考慮如何使自己的創作主題成為符合市場要求的作品。揚州畫家都非常注重寫生,他們中早年大多師從職業畫家學習,臨摹描繪盡可能地採取實用之物像,從大量實物寫真而來。如黃慎早年仔細觀察過各個階層的種種人物肖像,鄭板橋分不同時辰認真觀察竹子,形成「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創作理念。同時,他們還善於轉益多師,向古人學習。如石濤對揚州畫派的全面影響,「筆墨當隨時代」、「借古開今」成為了「揚州畫派」繪畫創作的理論基礎。鄭板橋為學習古人,專門刻了一方「青藤門下走狗」的印,以示對徐渭的仰慕與學習。李鱓有《題花卉冊》詩句表達其個人的學習取法:「不學元章與補之,庭前老乾是吾師……豈知造化從心手,頃刻春生莫要遲。」「揚州畫派」的畫家們都十分欽佩石濤,主要是石濤敢於擺脫當時畫壇的正統主義和形式主義束縛,主張個性解放。如金農畫馬曾題詩曰:「撲面風沙行路難,昔年曾躡五雲端,紅韉今敝雕鞍損,不與人騎更好看。」由此可觀,他所表現的更主要是人的理想和人的特殊思想感情以及叛逆思想。
二、「揚州畫派」對當代中國書畫藝術的啟迪
揚州畫派之所以能在18世紀中期商業發達的城市揚州迅速崛起,並因鹽商和廣大市民的認同而名載史冊,流傳千古,其成功之處對振興和繁榮當代中國書畫藝術具有重要啟迪意義:
(1)藝術創作必須緊密結合市場,結合受眾的審美習俗。揚州畫派因鹽商而興,因廣大市民的認同而流傳於千古。18世紀的封建中國社會,商人的政治地位並不高。按照傳統的儒家尊卑思想,要使在古代封建社會佔有重要地位的士大夫(文人)去迎逢商人的口味,應該說是很難的。但「揚州畫派」畫家由於他們本身已淪入生活窘迫之境,為了維持生存,只有按商人們的意志去創作,去畫一些佛道之像或民間生活題材,甚至畫乞丐,從而反造就了「揚州畫派」在歷史上的地位。
(2)具備較高的藝術綜合素質。詩、書、畫、印結合是歷代中國藝術家們的崇高追求,詩、書、畫、印結合是中國書畫藝術魅力的完美表現。「揚州畫派」即使作為賣畫求生者也得遵守這一藝術形式,即使是充滿銅臭的揚州鹽商們,在對待畫家、對待文人和與文人們打交道時也不忘「以文會友」,以詩文水平確定招待檔次,以詩文水平確定畫作的價格。
(3)藝術必須樹立個人風格,形成獨特面貌。「揚州畫派」畫家之所以又被後人冠以「揚州八怪」,主要是針對他們每個人所形成的風標獨著,不乖同道的個人特色。即使一個地域,一個時代、一個師門所出的畫家,他們的作品也會迥然而異。例如,「揚州畫派」幾乎都畫梅蘭,但是各人在所畫梅花的表現手法上卻各有不同。如汪士慎畫梅清淡秀雅,李方膺畫梅則「鐵干銅皮」,高翔畫梅疏枝瘦朵、花蕊半開、雪冷風清,金農畫梅則是用筆簡朴、古澀,濃淡相宜,玲瓏剔透;羅聘師從於金農,而畫梅則又是濃淡交映,疏狂粗放。同時,在揚州畫家中,早年金農同鄭燮一樣都喜畫竹,由於鄭板橋的顯著影響,金農為了與鄭拉開差距晚年便轉向畫梅而以此著稱。其他如金農自創「漆書」,鄭板橋的「六分半書」,黃慎的以草書入畫,都使揚州畫家一人一個面貌,一家自有一家風格,才形成了「揚州八怪」。從某種程度講,怪而不怪,只是一種特殊的個人風格而已。
(4)創新求變的藝術理念和深入寫生的學習方法。在揚州畫家的眼裡,真正意義上的作品應該是創造性地表現某種思想情感,並產生表現形式的創新。他們的創造以石濤、徐渭等大家為榜樣,更多地吸取他們對傳統的變革創新的創作思想,與古人拉開差距,與同時代者拉開距離,形成極富個性的作品。這些作品一方面是他們深入學習古人技法技巧的結果,更是他們深入觀察生活、觀察身邊事物的結果。正如鄭板橋所說:「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毫夜間思……」又如李鱓在學蔣廷錫的同時,還深入向高其佩學習,並在表現形式上吸取明代孫隆、清代惲南田及石濤諸家,這種集眾家所長不斷豐富自身,從而導致其畫風數變,並形成自己的嶄新風格的學習方式亦為後世所傳頌。
對於學習古人,揚州畫家們多是取長補短的揚棄式學習。如李鱓曾言:「……八大山人長於筆,清湘大滌子長於墨;至予則長於水。水為茶墨之介紹,用之得法,乃凝於神,甚矣。」「筆與墨作合生動。妙在用水。余長於用水,而用墨用筆又不及二公(石濤與八大)」。可見,他們對古人是選擇性的學習、揚棄,才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揚州畫派的創造無疑是成功的。他們既有那一個時代,那一個地域經濟文化背景,更有他們自身努力創新的結果。
⑶ 古代詩人為什麼經常提到揚州
因為揚州自古以來就很繁華。
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後,古代揚州幾度繁榮,是我國水陸交通樞紐和鹽運中心,東南第一大都會、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稱。
這里有春秋時代的邗溝(中國最古老運河段),漢代廣陵王墓,隋代煬帝陵,南北朝古剎大明寺,唐宋古城遺址,唐鑒真紀念堂,宋伊斯蘭教普哈丁墓,仙鶴寺,明清私家園林個園(以四季疊石聞名於世),何園(以中西合壁建築風格享譽海內)等眾多名勝古跡,使古城揚州散發出無窮的魅力。1982年國務院公布揚州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揚州還是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素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雅緻園林。揚州的"瘦西湖"歷史悠久,受歷代造園專家的青睞,在十里長的湖區兩岸,營造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湖區聖境;觀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靈山」之稱;「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河處教吹簫」,自古是賞月的佳絕處。
揚州還有歷史悠久的古剎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譽的何園,四季假山著稱的個園,有隋煬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宮遺址等等,美景數不勝數,實是江南瑰寶。
(3)論揚州旅遊文化擴展閱讀:
揚州,江蘇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是世界遺產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運河之都、東亞文化之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具有傳統特色的風景旅遊城市。
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揚州在中國古代幾乎經歷了通史式的繁榮,並伴隨著文化的興盛,有江蘇省陸域地理幾何中心(揚州高郵市)之稱,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被譽為揚一益二、月亮城 。
⑷ 我想寫一篇關於揚州歷史文化的論文,大家有什麼新穎的題目嗎
揚州的話,你可以從河運港口和對外貿易之類的地方著手,參考資料也很多,但相對來說比較雜散,籌備的時候請仔細一點,避免出現銜接錯誤。像是絲綢之路什麼的也是個不錯的切入點
⑸ 一篇關於揚州飲食文化的論文不少於800字
為什麼介紹地方歷史的書籍,一定少不了介紹該地的飲食文化呢?因為飲食文化是一個地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參照物。比如說如果一個地方的主食以干糧為主,那麼該地歷史上至少有一個時期肯定是自然災害和戰爭多發地帶。身為揚州人,我對本地的文化有著極深的興趣。然而"揚州地區文化"這個話題涵蓋面太廣,加上我能力有限,研究"揚州地區文化"確實有難度。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芒,揚州的飲食文化,多少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揚州文化。所以今天我決定以揚州飲食文化為題,淺談博大精深的揚州飲食文化!
揚州的吃,早已為世人所嘉譽,俗有"吃在揚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之說.可見揚州人對吃的考究,早已聞名海內。揚州飲食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地域、民俗和社會環境諸多因素,是揚州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給揚州這座城市帶來了無限榮耀和自豪,是一塊閃亮的金字招牌。在2001年上海APEC會議上,布希對「揚州炒飯」情有獨鍾的消息,一下子出現在全球媒體上,大大地提高了揚州美食的知名度。
揚州飲食文化的形成
揚州的先民早在約4000年前,就已經掙脫茹毛飲血的蒙昧狀態。公元前468年,吳王夫差滅古邗國、鑿邗溝、築邗城,不僅對揚州城建,也對揚州烹飪,都具劃時代的價值。《周禮》關於用作盛酒槳的「吳邗王壺」的實錄,以及城西北黃金壩出土的「印紋硬陶鬲」,說明春秋未期夫差引進了整套的飲食經驗。這是外地飲食文化影響揚州烹飪的處女作。戰國七雄紛爭,邗揚歸楚,揚州烹飪大踏步走向文明境界,榮領了「東楚淮揚風味」的頭銜。秦朝以後,西漢吳王劉濞建都廣陵,揚州脫胎換骨,一躍為東南封都,由於國強民富,自然不餓肚皮了,進而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從揚州出土的「廣陵食官」銅鼎以及碗、盤、壺等漆器飲食器具十分考究,這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揚州人飲食的考究。隋代,揚州烹飪有了當時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躍升!這得感謝一個人——隋煬帝。古運河把海、黃、淮、江、錢五大水系貫通,立時將揚州提拔到全國烹飪人才、技藝、原料交流樞紐位置,北方的豆、麥、雜糧,油料南下,南方的糧、茶、果、鹽、水產北上,統統會師在揚城。而隋煬帝三幸江都,將長安、洛陽中原美食,隨龍舟帶進揚城隋宮,進而外傳民間。至唐代,揚州發展為東南經濟中心。舉足輕重得天下三分明月,揚州便佔二分!「萬商日落船交尾,一市春風酒並壚」,揚州飲食市場被刺激得火爆了,廚藝精湛了。唐代揚州海魚化石的出土,論證了烹飪原料從畜、禽、河鮮、野蔬向海鮮挺進!揚州的美食美具引起了皇室的極大關注,成了上等貢品,當唐玄宗和楊貴妃安撫安祿山、恩賜宮藏禮品時,內中就有揚州的「金平脫犀頭匙箸」。這一切因素,使揚州發展到一個新高峰。公元1125年,宋徽宗在金人入侵之際,倉惶南逃進了揚州城,菜系南北風格的碰撞,終在揚州發生又一輪大爆發。高宗攜社稷皇室四萬人也逃進揚州城,最終揚州城雖遭掠,但是飲食業卻在亡國背景下得到畸形推動也是事實。元明清時期,尤其是清康熙、乾隆盛世,淮揚菜進入了第二高潮。康熙、乾隆南巡,揚州菜接駕更是盛況空前,據《揚州畫舫錄》記載:「上買賣街前後寺觀皆為大廚房,以備上司百官司食飲。」 文人的介入是清代中葉揚州菜走上巔峰的催化劑。文學介入揚州美食,遠在漢賦、唐詩、宋詞時便已結緣,但以清代為甚,現在我們能欣賞到的清人詠食史、詠採料、詠菜點、詠宴席、詠廚藝、詠酒樓、詠食俗、詠飲話的詩篇至少在200篇以上,使淮揚菜格調更加高雅,大大提升了文化品位。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間,揚州烹飪界到處傳唱著春天的故事。以紅樓宴為標幟的當代淮揚菜系,以更新的、更大的氣勢、更精的技藝、更美的追求把美食文化、美食科學、美食藝術推向了新的制高點!
揚州飲食文化的特點
中國紅學會會長馮其庸先生吃過揚州菜的經典作品紅樓宴後,寫道:「天下珍饈屬揚州,三套鴨燴鰱魚頭。紅樓昨夜開新宴,饞煞九州饕餮侯。」 台灣著名美食家張起均曾預言過,「一千四百年的繁華,終使揚州成為南方生活享受的中心;它的菜成為南方菜的代表。」揚州飲食又分為揚州菜和揚州小吃兩部分。
揚州菜系的主要特點是:選料嚴格、刀工精細、主料突出、注意本味、講究火工、擅長燉燜、湯清味醇、濃而不膩、清淡鮮嫩、造型別致、咸中微甜、南北皆宜。揚州廚師且精於瓜果食品雕刻。揚州菜中又以揚州三頭為代表:紅樓宴、三頭宴、全藕宴是揚州菜的三顆明珠。
紅樓宴,是《紅樓夢》書中所寫菜餚的創新。作者曹雪芹曾在揚州久留過,他的祖父曹寅到揚州接駕康熙皇帝時也曾設宴招待六司百宮。著名的紅學家馮其庸說:紅樓菜實在是揚州菜的體系。
三頭宴,是將揚州的三道傳統名菜:拆燴鰱魚頭、清燉獅子頭、扒燒整豬頭發展而成的宴席。獅子頭,肥嫩不膩;鰱魚頭,口味香醇;整豬頭,香溢四座,均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
全藕宴,歷代以來被稱為水鄉澤國,又被譽為荷藕之鄉的寶應,根據歷代祖先遺傳的製作方法,又創新出50餘種藕菜餚,形成獨特的全藕席,寶應賓館推出的該菜餚,深受中外來賓的歡迎和贊譽。
揚州菜餚除保持原淮揚特色的三頭宴、富春包子、燒尾宴外,又創新推出瓊花宴、河鮮宴、菊花蟹宴、野味宴、八怪宴、行宮宴、乾隆御宴、全素宴、火鍋系列等一系列菜品,其特色菜大煮干絲、將軍過橋、醋溜桂魚、三套鴨等不可不嘗。要品嘗正宗的特色菜餚,去揚州的老字型大小最為實惠。口味不僅正宗,而且價位相對適中。還可去賓館飯店或揚州美食一條街等地。
再來看看揚州的小吃。揚州的小吃通常指酒宴上冷盤、炒盤和大菜以外的席點、大眾化小吃及民間所做的小吃、食品。揚州點心以嫩酵、溫水面團、油酥、面條和應時點心為主。點心以薄皮大餡、皮餡配合相宜、餡心多變、適應時令而擅長。面條糯韌多重湯汁、覆蓋各式澆頭而味美留連。風味小吃多以應時野蔬配以葷腥和臘味、果脯、蜜餞製成餡心,隨季節而變。點心調味趨於新鮮、香酥、突出主味。咸中帶甜,以甜提鮮;甜味則糯香粘滑,甜純適口,兼有北式點心濃郁實惠,南式點心精細多姿的特點,形質統一,用料講究,形成自己的特色。
十大名點是:三丁包子、千層油糕、雙麻酥餅、翡翠燒賣、乾菜包子、野鴨菜包、糯米燒賣、蟹黃蒸餃、車螯燒賣、雞絲卷子。
十佳風味小吃是:筍肉鍋貼、揚州餅、蟹殼黃、雞蛋火燒、咸鍋餅、蘿卜酥餅、雞絲卷、三鮮鍋餅、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餃。
十佳特色小吃是:四喜湯團、生肉藕夾、豆腐卷、筍肉小燒賣、赤豆元宵、五仁糕、蔥油酥餅、黃橋燒餅、蝦籽餃面、筍肉餛飩。
這些名點可在揚州美食一條街上幾乎都可以嘗到,另外,一些老字型大小也有各式小吃供應。
由於我國烹調藝術豐富多彩,加之理解的不同,至今對中國到底有多少菜系尚無一致的看法,但無論是四大菜系(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還是八大菜系(北京菜、山東菜、淮揚菜、江浙菜、福建菜、廣東菜、四川菜、湖北菜),淮揚菜都躋身之中,當然維揚菜的主要代表還是我家鄉的揚州菜。這足以說明淮揚菜的歷史淵源以及在全國甚至海外的影響!淮揚菜之所以成為四大菜系之一,經久不衰,其發展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不斷創新過程,它在挖掘發展本菜系特色菜餚、保持自身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也大量吸收各菜系的優點與長處,為我所用,不斷改進、優化自己的烹飪工藝,從而推出新的花色品種。社會在前進,文化在發展,生活在改變,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淮揚菜當然也應該與時俱進,在保持自己傳統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加大創新,適應多姿多彩的生活,滿足多種多樣的需求,為揚州的發展再建功勛,為中國餐飲業再添光彩。
⑹ 揚州畫派的藝術特徵!我要寫論文!!
揚州八怪--清代中國畫派之一,又稱「揚州畫派」。指清乾隆間在揚州賣畫的八位畫家:鄭燮、羅聘、黃慎、李方膺、高翔、金農、李鱓、汪士慎。他們多作花卉,師承徐渭、陳淳、朱耷、石濤等,與當時「正統」畫風不同。 從康熙末年崛起,到嘉慶四年「八怪」中最年輕的畫家羅聘去世,前後近百年。他們繪畫作品為數之多,流傳之廣,無可計量。僅據今人所編《揚州八怪現存畫目》記載,為國內外200多個博物館、美術館及研究單位收藏的就有8000餘幅。他們作為中國畫史上的傑出群體已經聞名於世界。
揚州八怪生前即聲名遠播。李鱓、李方膺、高鳳翰、李勉,先後分別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見,或試畫,或授職。乾隆八年,弘歷見到鄭燮所作《櫻筍圖》,即鈐了「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璽。乾隆十三年,弘歷東巡時,封鄭燮為「書畫史」。羅聘嘗三游都下,「一時王公卿尹,西園下士,東閣延賓,王符在門,倒屣恐晚;孟公驚座,覿面可知。」
揚州八怪大膽創新之風,不斷為後世畫家所傳承。近現代名畫家如王小梅、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任伯年、任渭長、王夢白、王雪濤、唐雲、王一亭、陳師曾、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潘天壽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揚州八怪」的作品影響而自立門戶。他們中多數人對「揚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評價。徐悲鴻曾在鄭燮的一幅《蘭竹》畫上題雲:「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最卓絕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仁悲於奇妙,尤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
⑺ 跪求一篇關於揚州旅遊資源特色的論文
已有近千年歷史的揚州萬花會4月18日在它的發源地得以恢復舉辦。首屆揚州萬花會由中國花卉協會和揚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揚州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揚州市園林局承辦,中國花卉協會花文化專業委員會、江蘇省花木協會協辦,為期1個月。中國花卉協會副會長劉向東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劉向東在致辭中說,揚州1萬花會以花文化為主題,以古典歷史名園為載體,充分挖掘和表現地方特色,多方位展示花卉與園林、花卉與民風民俗、花卉與宗教文化等內涵,進一步拓展了花文化傳播發展的思路,對弘揚文化、引導消費、繁榮市場、促進地區經濟發展都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萬花會的舉辦將對推動花卉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 主題展示是萬花會的重點 萬花會活動主要由揭幕儀式、主題展示、游園活動3部分組成。主題展示又分為花卉展示、花文化展示、萬花神韻國際花卉展和花卉學術研討會等4部分內容。主題展是萬花會的主要內容之一,地點在瘦西湖景區萬花園內。於2007年復建的萬花園投資近2億元,一期工程佔地面積500餘畝,主要依託瘦西湖的歷史文化背景,以花文化為主題,以古典歷史名園為線索,著重恢復完善瘦西湖「石壁流淙」、「靜香書屋」、「白塔晴雲」等景區,具有花事、博覽、觀奇、體驗、智趣、休閑、教育、生態、娛樂、審美十大功能。新建的萬花園既與瘦西湖公園融為一體、互相補充,又彰顯個性、體現特色,不僅在面積上擴大了瘦西湖公園,更在文化內涵、歷史延續、傳承創新等多方面豐富了瘦西湖公園。 花卉展營造「萬花的世界」 花卉展示是體現萬花會特點,吸引遊客參觀的因素之一。本屆萬花會花卉總用量達到260多個品種、200多萬株。幾萬株鬱金香被栽種在萬花園內的主要游覽線上,1萬余株月季、20餘萬盆包括美女櫻、四季海棠在內的時令草花被製作成花溪、花壇、花門、花廊等花卉景觀和春夏秋冬四季花境。此外,還專門引進了毛地黃、耬斗菜、花葉長春蔓、銀葉菊、虎耳草、虞美人、彩星花、貝母、醉蝶花、紫御谷、桂竹香、桔梗、薰衣草等花卉新優品種近60種10萬多株。萬花園內呈現出處處以花為題、步步花香流動的一片「萬花的世界」。 花文化展讓人們直觀了解花卉與文化的關系 萬花會花文化展示選址非常到位。展示地設在萬花園餐飲別墅內,一派竹籬茅舍、農家小院風情,大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世外桃源之境。花文化展示主要以圖片、文字的形式,分區對花卉保健、花卉美容養生、花卉與食品、精品花卉菜餚與飲品、花香療法等進行了系統展示。中國花卉協會花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周武忠介紹,本來設想聘請知名廚師現場表演製作花卉食品,讓觀眾親自品嘗花卉美食,親身感受花卉與文化的緊密關系,但由於場地限制,廚房設備有限,最後只好作罷。 花卉與工藝美術歷來密不可分。揚州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與花卉緊密相關的精美工藝品,如通草花、絨花,歷史悠久,作品逼真,工藝大師用製作通草花技術製作的平時難得一見的工藝瓊花惟妙惟肖。花文化展中展出的由揚州著名工藝大師製作的瓊花、菊花、盆景等幾十盆通草花及絨花,造型別致,色彩繽紛,幾乎可以假亂真。此外,還展出了以花卉為圖案的著名的揚州漆器,以及近40幅以揚州梅花、瓊花、紫藤、荷花、菊花等為圖案的高品質國畫作品。 萬花神韻國際花藝展將花文化傳達給觀眾 除通過圖文展示將花文化傳達給觀眾外,花藝現場表演、互動是將花文化傳達給觀眾的最好形式。美的作品就應有與之相配的地方進行展示,本次花藝表演展示就選擇在萬花園中最美的一處建築「石壁流淙」內進行。展館分為中國館、韓國館、日本館、花藝表演館,其中中國館又分為大陸館、香港館、台灣館。來自韓國、日本以及我國台灣、香港、北京、江蘇等省市的31位著名插花花藝大師製作了上百個精美的插花藝藝作品,並布置在各個展館內供觀眾品評欣賞。花藝表演館主要用於花藝師現場製作花藝作品、向觀眾普及花藝知識。參加表演的花藝大師們都非常重視此次比賽,日本、韓國的花藝師在表演中都穿上了在本國也只有在重大活動或節日中才穿的民族服裝。日本花藝師身穿和服,在茶道表演和舒緩悠揚的民歌聲中插制出了一件件具有東方特色的花藝作品。韓國花藝師在表演過程中,韓國濟州島市市長正好來到表演大廳觀看,花藝師表演完成後,與市長及其他一些花藝師一起合影留念,場面溫馨感人。台灣花藝師在表演過程中,一旁的講解師對其作品進行了現場解說。講解師繪聲繪色的演講,讓觀眾對每個花藝作品理解得更為深刻。花藝表演結束後,花藝大師們載歌載舞,場面熱烈。 花文化學術研討會從理論層面探討花文化 花卉展示、花文化展示、花藝作品等展示可最直觀地將花文化傳達給觀眾,花文化學術研討則從理論層面來探討花文化的內涵。在同期舉辦的「2008中國揚州國際花文化學術研討會」上,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陶思炎,亞太地區插花藝術聯合會會長尚紀平、台灣省中華人文花道協會會長王國忠以及日本花道小原流家元一級教授荻古靖、韓國國際花文化交流協會花藝術聯合會會長朴善良和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教授馬特(Maarten Jongsma)等專家分別就「薺菜花與上巳節」、「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發展」、「插花與日本人的生活」等主題作了精彩演講。內容涉及花卉與節事的聯系,日本、韓國花文化的發展歷史及現狀,荷蘭花文化如何與旅遊業結合等內容,充分體現了「花卉·藝術·生活」這一主題。同時,專家們還圍繞「如何辦好萬花會」進行了討論。 游園活動加強與遊客互動 為突出萬花會的互動性,主辦方特別准備了多項活動邀請遊客參與。在萬花園內有6部長6米、寬2.8米的豪華花車,專做巡遊表演之用。這6部花車分別以萬花仙子、瓊花、芍葯、歡樂萬花園、福娃迎奧運、詩畫瘦西湖為主題。其中以瓊花為主題製作的花車靈感來源於隋煬帝下揚州看瓊花的典故,而以芍葯為主題的花車靈感則源於「四相簪花」的典故。據史料記載,北宋慶歷年間韓琦鎮守淮南時,後花園中有一株芍葯忽然開了4支花,韓琦請王璉、王安石、陳升之前往觀賞,並剪下4支花4人各簪一支。後來這4人都相繼官至宰相,「四相簪花」的典故由此而來,芍葯也被稱為「花相」。 萬花園內還安排了10名有親和力的演員穿著奧運福娃、花仙子等卡通服在園內巡遊,成為萬花園內一景,遊客紛紛與之拍照留念。此外,遊客還可以觀看室外演出的大型木偶劇《瓊花仙子》,欣賞揚州彈詞、揚州清曲等具地方特色的表演節目,參與花謎競猜、擊鼓傳花、拋花球等活動。萬花園中,處處盪漾著人們的歡聲笑語。據了解,在雙休日,約有6萬名遊客前往賞花,在平時每天的遊客量也達到1.5萬人次。 周武忠告訴記者,首屆萬花會是中國花卉協會花文化專業委員會首次與地方合作的一種嘗試,意欲將花文化與地方旅遊業結合起來,沒想到如此成功。所以今後不能僅就花文化論花文化,而應將其與其它產業結合起來,效益就會倍增。當然,沒有產業基礎就沒有花文化發展根基,花文化只有與產業結合才能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⑻ 揚州旅遊景點介紹 我要寫論文2000字的幫個忙 謝謝
揚州是風景秀美的旅遊城。揚州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集北方妙景之雄,兼南方佳境之秀,被譽為"淮東第一觀"、竹西最佳處。揚州園林始於漢代,唐代即"園林多是宅"。全國四大名園之一的個園,四季假山峰巒巧迭,移步換景,氣象萬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何園,樓台亭閣如畫,融中國古典園林與西方建築風格於一體。蜀岡-瘦西湖風景區是全國十大文明風景名勝區之一,以風光秀麗著稱。特別是瘦西湖景區為我國湖上園林的代表,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天下諸湖。漆器、玉器等傳統工藝品是揚州旅遊資源的重要內容,漆器形神俱臻、古樸典雅;玉器選玉精良、因材設計,度勢造型、雕琢精緻。揚州刺綉以劈絲精細、針法縝密著稱。揚州剪紙以明朗朴實、清新秀麗見長。著名的揚州盆景栽培藝術獨特,有"一寸三彎"之說,是我國盆景藝術的五大流派之一。揚州是由中國烹飪協會正式認定的"淮揚菜之鄉",素有"吃在揚州"的美譽。 揚州主要旅遊景點:揚州個園 ·瘦西湖 ·何園 ·鳳凰島 ·大明寺 ·揚州登月湖 ·漢陵苑 ·瘦西湖•二十四橋 ·瘦西湖•五亭橋·史可法紀念館 ·荷花池公園 ·八怪紀念館·縱棹園 ·茱萸灣公園 ·古運河 ·荷園 ·正潤生態園 ·冶春園 ·仙鶴寺 ·高旻寺 ·西郊森林公園 ·唐城遺址博物館 ·界首鎮護國寺 ·周恩來少年讀書處·竹西公園 ·馬可波羅紀念館 ·高郵盂城驛·汪氏小苑 ·銅山森林公園 ·御碼頭 ·盆景園 ·揚州龍山 ·江都水利樞紐風景區 ·龍虯庄遺址 ·瓜洲古渡風景區 最佳旅遊時機所謂「煙花三月下揚州」,每年的春季,揚州迎來旅遊旺季,也是游覽揚州的最佳時間。 每年4月18日-5月18日,揚州市都舉行「煙花三月經貿旅遊節」,此時的揚州煙雨朦朦,稀有的瓊花正當盛開,花香撲鼻,是旅遊的黃金季節。此外,每年9月8日-10月8日在揚州舉行的「二分明月文化節」,是賞月的最佳時節。主要活動有游園賞月、乾隆皇帝水上游、運河夜遊、美食節等
⑼ 本人要寫畢業論文,題目是《民俗旅遊資源的管理與開發,以揚州為例》,我實在是不知道怎麼寫
淺談來民俗旅遊自資源開發_網路知道
http://..com/question/78685673.html
你是哪個學院的?學長OR 學姐
⑽ .[論述題] 請論述下揚州「個園」四季假山景點是如何在植物景觀的設計手法上達到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揚州個園,我也去參觀過。他的事跡的設計是春夏秋冬。從一個點看。某一個植物。肚子不同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