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及新趨勢
① 論我國當前外交形勢與外交新挑戰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顯現出了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如物價高企、股市暴跌、房地產、汽車等行業發展面臨困難,許多中小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破產,GDP增速減緩等,又適逢國際經濟下滑之際
,有些人認為,中國經濟已瀕臨危機的邊緣,前景不容樂觀。那麼,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究竟應當怎樣看,以下是筆者的一些淺見。
一、關於我國經濟的基本面
總的看法就是,今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中國經濟基本面是好的,經濟增長的動力依然強勁。這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說明:
1、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比較健康。首先,我國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今年上半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4%。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這個速度是最快的。其次,偏快的經濟增速得以減緩。我國經濟增長在2007年第二季度達到本輪經濟擴張周期的峰值,此後連續四個季度出現回落。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0.6%,比上年四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二季度增長10.1%,比上季度又回落0.5個百分點,整個上半年同比回落1.8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的風險基本消除。
2、投資仍然保持了增長的勢頭。前7個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72160億元,同比增長27.3%。一方面,投資增速,特別是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投資增速與前兩年相比有所減緩,有效地扭轉了投資增長偏快的趨勢;另一方面,投資增速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上。與今年前幾個月相比,7月投資增速又有一定程度加快,這對於防止出現因受外需減弱而出現經濟增速過快減慢的問題是有積極意義的。
3、居民消費保持了增長的勢頭。今年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1.4%,比上年同期加快6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增速高達23%。統計數字顯示,自2月份以來,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增速基本在逐月提高,同時自4月以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幅度在逐步減緩。這兩項指標的逆向變動表明消費確實是在擴大。在投資和出口的實際增速下降的背景下,消費增速上升,對防止經濟過快下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較高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出現回落。統計顯示,今年5月份以來,我國CPI同比漲幅連續回落。與4月份8.5%的高峰相比,5月份、6月份、7月份的CPI漲幅分別為7.7%、7.1%和6.3%,逐月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回落。從全球范圍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在世界50多個主要國家(地區)中是最高的,而物價漲幅相對處於較低的水平,在世界經濟增長普遍減緩、物價快速上漲的情況下,中國的GDP跑贏了CPI,而包括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內的大部分國家,物價漲幅都大大高於GDP的增幅。
5、財政收入增長。前7個月全國財政收入4.1萬億元,同比增長30.5%。
6、經濟效益仍維持較高水平,企業活力增強。企業利潤總體水平繼續快於經濟增長的速度,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0.9%,39個工業大類中,34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特別是面對外部環境趨緊和成本上升,一大批企業主動轉型,靠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增強創新意識、優化產品結構應對危機,謀求發展,競爭力日益提高,市場適應力更強。
7、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6%,高於全部工業增加值16.3%的增長水平。前7個月,六大高耗能行業增長14.4%,回落5.3個百分點。同時,裝備製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前7個月同比增長36.7%。
8、外貿順差過大矛盾緩解。出口增速回落,上半年出口6666億美元,增長21.9%,回落5.7個百分點;進口5676億美元,增長30.6%,加快12.4個百分點;貿易順差990億美元,同比減少132億美元。上半年我國累計貿易順差同比下降11.8%。
9、農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夏糧總產量達到2408億斤,連續5年增產,單產和優質率再創歷史新高。早稻豐收,秋糧長勢普遍較好。夏收油菜籽產量達1075萬噸,增產72萬噸。
這表明,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仍然健康,而且出口與投資拉動強、消費拉動弱的局面有很大改觀,這確保了我國總需求仍然處在上升態勢中,而且更具有可持續性,這就保證了我國經濟總體發展是有力的。另一方面,經濟發展的質量又有所提高。而且現實的經濟發展速度仍是較快的,當前的經濟增速下降主要是宏觀調控的結果,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我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
二、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雖然當前我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在:
1、外部環境的挑戰。從外部看,今年以來,國際經濟環境不斷惡化,美國次貸危機陰雲不散,美、歐、日等經濟紛紛走低,世界經濟整體下行,全球通脹加劇、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這一切,都對高度依賴國外的我國經濟帶來嚴峻挑戰。
2、物價上漲的壓力依然較大。壓力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一是國際因素,今年以來世界各國價格普遍上漲,近兩個月來,包括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CPI都在沖高,有些達到了10多年以來的較高水平。而初級產品,特別是石油和糧食的價格,今年以來增長都在30%以上。在中國開放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國際因素對我國價格的影響越來越大。二是生產資料價格漲幅繼續擴大,對CPI也形成了較大的傳導壓力。今年以來,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PPI)漲幅持續擴大,7月份漲幅達到10%,同比漲幅創12年來新高。而近期成品油和電價的上調,災後重建形成對建材的需求等,都可能形成價格上漲的新的因素。三是國內農產品價格仍維持在高位。雖然我國糧食連續四年實現增產,糧食庫存充裕,有利於糧食市場的穩定,但由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等因素,推動農產品價格進一步走高的壓力依然存在。而且,農產品價格上漲也有農業與非農產品比價關系合理調整的一面。四是資源環境價格改革迫在眉睫。隨著市場化的推進、經濟的發展,土地、資金等要素價格以及能源、資源類產品價格都將趨於上升。實行節能減排,治理和保護生態環境,也會增加生產成本。五是勞動力成本進一步上升。生活費用提高、工資提高、福利增加以及社會保障的完善等,都將推動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六是通貨膨脹預期還比較強。雖然近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回落,對社會公眾的價格上漲預期有一定穩定作用,但在當前國內外,特別是國外價格上漲較快的形勢下,社會公眾還很容易產生對價格繼續上漲的預期,推動價格進一步上漲。
3、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由於國內外市場需求減弱,成本上升,融資困難等原因,導致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如房地產業,今年以來,全國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同比和環比漲幅均呈現持續回落態勢,深圳等部分大城市房價出現了明顯下降。1~5月份城市房屋銷售量同比下降7.2%,而上年同期則為增長16.8%。再如汽車行業,汽車行業產銷增幅呈現下降趨勢,4、5月份汽車市場銷售量出現了12.91%和6.66%的環比負增長。由於房地產、汽車屬於支柱性產業,樓市和車市銷售形勢逆轉將進一步波及下游產業,對鋼鐵、建材、機械等下游產業帶來不利影響。由於資金短缺、需求減緩、成本上升等原因,導致很多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是當前經濟中的又一突出問題。據有關估計,目前一些地方已經有10%-20%中小企業出現倒閉。目前,全國中小企業對GDP的貢獻率達到75%以上,提供了85%左右的就業機會,創造了60%左右的出口收入和財稅收入,中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出現問題,其影響也不可小視。
4、部分領域投資增速下滑過快。雖然總體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但扣除物價因素後實際增幅卻出現下滑,有些領域下滑幅度很大。從產業構成來看,第一產業的投資增速有較大增長,但第二產業投資增速出現顯著下降,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速明顯下滑,6月份製造業投資累計完成增速為31.4%,比2007年同期下降3.3個百分點,比2006年6月下降7.2個百分點。從投資主體來看,從緊的政策已導致中小企業投資速度下滑,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投資速度也明顯下滑。到2008年6月港、澳、台商企業投資增速比上年下降了11.8個百分點,個體經營企業投資增速下降了10.1個百分點。
5、證券市場過度調整。股市大跌導致投資者資產大幅縮水,消費能力和意願下降,同時也導致企業直接融資困難,資金緊張。股市下跌還影響了人們對經濟前景的預期,進一步減弱了人們的投資與消費慾望。
6、出口下滑偏快。由於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對部分出口產品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稅、加征出口關稅、資源性產品和勞動力成本提高,資金成本上升與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加上國際市場疲軟,對我國出口形成越來越大壓力。出口增長自2007年下半年開始已經出現下滑態勢,進入2008年,增速大幅下滑;同時,進口增速持續攀升。近年來,出口特別是凈出口增長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很大,2007年貢獻了2.7個百分點。雖然貿易順差縮小有一定積極意義,但是如果出口增幅繼續回落,其對經濟增長的負面作用將會不斷顯現。
7、居民收入增幅減緩影響消費需求增長和消費結構升級。2008年以來,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減緩,城鎮居民收入增幅下降較為明顯。在股市、房地產市場低迷以及物價快速上漲的壓力下,居民的財富效應不斷減弱,消費難以明顯增長。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速在扣除物價上漲之後僅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二季度消費實際增速也僅提高2.1個百分點。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4.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6%,大幅低於2006年和2007年同期的水平;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19.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98%,低於2007年同期水平。2008年上半年城鎮家庭人均消費性支出(實際值)增長6.86%,同比下降3.29個百分點,也低於2006年同期的水平。城鎮家庭邊際消費傾向持續下降,2006年上半年為70.5%,2008年上半年下降為68.07%。
總之,當前,一方面,我國經濟中繼續存在著物價上漲的壓力,另一方面,由於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都出現了一些問題,開始影經濟增長,因此,當前我國經濟已不存在轉向過熱的危險,恰恰相反,在很多方面出現了緊縮的苗頭和跡象,如部分行業和企業經營困難,股市暴跌等。雖然目前我國經濟基本面是好的,但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在國際經濟整體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也有陷入滯脹的危險。
三、關於當前政策取向的思考
鑒於當前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存在出現滯脹的危險,我們的宏觀調控政策就應當適時微調,將宏觀調控的目標調整為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控制物價過快上漲兩大目標。第一位的,是要保證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過熱不能持久,但減速過猛也不行,一旦經濟減速過大,就會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導致經濟下滑或衰退,從而引發一系列嚴重問題。當前,確保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也是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同時,要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由於當前國內外客觀形勢熱,要實現零通脹下的較快增長不可能,但物價上漲過快,引發通貨膨脹,同樣會產生一系列嚴重後果。中央將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由「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調整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實為非常正確的決策。
實踐中,應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保持合理投資規模。要適時適度靈活調整信貸政策,穩定投資。
第二,穩定出口需求。採取提高部分勞動密集型行業出口退稅率,支持出口企業發展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穩定出口需求,發揮好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第三,著力提高城鄉居民實際收入,提高消費需求。
第四,加大扶持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的力度,防止出現連鎖反應。
第五,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結構調整來開拓市場,以推進自主創新來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改善企業經營管理來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
第六,努力控制價格過快上漲。採取綜合措施,努力增加主要商品的生產和供給。審時度勢,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要增強公眾對控制價格過快上漲的信心,穩定社會預期。
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經濟面臨八大機遇與挑戰: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後,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
在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證券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並蘊含著難得的機遇。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後,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那麼,在我國經濟與世界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證券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哪些影響,又會蘊含哪些機遇呢?
第一個層面,海外投資。一方面,危機發生後,海外資本市場出現暴跌,對我國較多海外投資都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我國海外直接投資的風險也不可忽視,一些項目可能面臨著資產價格縮水、投資收益下降、投資回收期延長等一系列風險。
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使得海外許多股市大幅縮水,資產價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歷史低位;一些公司為了渡過目前的難關,賤賣公司資產或控股權;一些國家大幅降低了外資進入門檻。這些都為我國相關企業、機構創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間接投資的潛在機會。國際金融危機延續時間越長,破壞程度越大、經濟恢復越慢,我國海外投資的潛在機會就會越多。
第二個層面,進出口貿易。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而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的目標地也主要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因此這次危機對我國進出口將產生重大影響,尤其對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將會帶來沖擊,一些出口導向型企業面臨著資金回收困難、訂單減少的風險。我國一般性貿易出口收入、貿易順差、外匯收入等一系列宏觀經濟指標可能都會發生重要變化。
就我國進口而言,一些國家基於生產自救可能會出台一些有利於產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關稅、降低出口價格、放鬆技術封鎖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銅、鐵礦石等價格大幅調整降低了我國進口相關商品的成本,這些都有利於相關商品的進口。我國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擴大技術類、資源類、短缺類、價格優勢類商品的進口。
第三個層面,金融證券保險業。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聯動、匯率波動及其對金融機構經營的影響;金融環境的變化對銀行貸款業務可能產生重要影響;海外金融機構的風險可能傳導到其設置在我國的分支機構上來。對我國證券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股價波動及其對證券機構經營、業績和對投資者投資收益的影響;股價波動對市場融資功能的影響及其對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資的影響。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波動對保險業經營及業績的影響;資本市場波動對保險業投資收益的影響。
就影響程度而言,我國金融證券保險業對外有所開放但尚不充分,這就決定了此次危機所產生的影響程度相對有限。一方面,在國際金融、證券市場沒有穩定之前,我國金融、證券市場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單邊行情。另一方面,影響我國金融、證券市場未來走勢的主要因素仍是國內的市場環境和運行機制。今後我國仍會堅持金融改革、開放、創新的發展路徑,但市場監管和風險防範會進一步加強。
第四個層面,房地產業。這次危機從源頭上看是房地產市場危機。因此,由房地產市場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房地產業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首先,我國幾個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有可能面臨一些海外投資客拋售房產、抽離資金的情況;其次,基於美國這次房地產市場危機的深刻教訓,我國未來會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會控制房地產虛假需求的擴大和價格的暴漲暴跌,以避免房地產市場的劇烈波動引發金融業系統性風險。
第五個層面,旅遊業。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受危機影響較深的國家,基於發展本國經濟、增加就業的需要,可能會出台促進本國旅遊業發展的舉措,以吸引更多境外遊客。因此,我國居民出國旅遊可能會更加便利,國內旅遊業面臨著旅遊人數分流的潛在壓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影響,海外入境的人數可能會明顯減少,這對涉外旅遊會產生較大影響。
第六個層面,勞動就業。此次危機對我國勞動就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放緩,新增就業機會可能相對減少。因此,未來一定時期可能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二是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等金融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失業金融從業人員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少的國家和地區。因此,我國面臨著引進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機遇,國內金融業也可能面臨著更加嚴峻的人才競爭的態勢。但從長遠來看,這種人才競爭對我國金融、證券、保險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個層面,經濟增長。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會對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基礎、方式與西方發達國家明顯不同。同時,我國經濟仍是投資推動型經濟,鐵路、公路、機場、港口、電網、城市基礎實施、新農村建設等領域仍有巨大的投資空間。一旦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深而出現GDP增速下降較多時,我國投資型經濟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八個層面,經濟地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恢復經濟的復雜程度、困難程度會比我國大得多。因此,在未來幾年增速趨緩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總量與發達國家的相對差距將會縮小,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將會上升。具體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價可能會考慮「中國企業談判因素」,而不是過去那種我國「需求什麼」國際市場「炒什麼」、「漲什麼」的格局。
② 中國未來旅遊業的發展趨勢及其對旅遊服務提出的新的要求
未來我國旅遊業發展趨勢: 一、旅遊的多樣化趨勢 旅遊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統治地位的觀光型旅遊將向多樣化發展,如休閑娛樂型、運動探 險型等。旅遊者多樣的個性化需求對旅遊基礎設施的多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進入老齡 社會後針對老年人
③ 旅遊行業最新趨勢在哪裡可以關注
一)在總體發展趨勢上,雖然近年來遭受到世界經濟不振和國際恐怖事件等種種打擊,但旅遊業發展的市場基礎依然堅實,總體發展速度仍高於全球經濟總體增長速度。(二)在區域發展情況比較上,歐美的份額在下降,東亞太地區的份額在增長,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最為迅猛,被國際旅遊界普遍認為是「未來最有發展前景的旅遊目的地」。(三)在發展模式上,更加註重可持續發展。(四)在旅遊產品開發和經營上,更加註重多元化、特色化和硬的配套發展,以適應不同人群的不同旅遊需求和總體上不斷提高的旅遊需求。 (五)在旅遊目的地的選擇上,旅遊者更加關注安全和健康保障。 (六)在旅遊促銷上,投入越來越大,手段越來越新,都以能有效吸引客人前來旅遊為現實目標。(七)在旅遊服務上,更加註重規范化、個性化和情感化。(八)在應對國際競爭上,更加註重加強區域內的合作。 謝謝
④ 河南研學旅行,目前發展趨勢現狀是啥樣的
研學旅行和營地教育消費與當地居民收入水平、消費觀念、教育資源及水平等因素成正關聯,我國有66%的研學旅行和營地教育企業分布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城市最多,佔比達35.11%。本文分析了我國研學旅行行業競爭格局,並對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預判。
研學旅行是學校、家庭或教育機構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教育活動,是校內教學的有效延展。
地區格局:研學旅行企業分布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
研學旅行和營地教育消費與當地居民收入水平、消費觀念、教育資源及水平等因素成正關聯,我國有66%的研學旅行和營地教育企業分布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城市最多,佔比達35.11%。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4年中國研學旅行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⑤ 現在什麼行業比較有前景
2019年互聯網行業有前景。
中國互聯網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網路安全產業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9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互聯網成長型企業20強榜單和《2019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發展報告》顯示:
2019年互聯網百強企業產業互聯網數量再創新高,以服務實體經濟客戶為主的產業互聯網領域企業數量達到60家,累計服務近4000萬家企業。
(5)當前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及新趨勢擴展閱讀:
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實施以來,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入實踐生根階段,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及應用推廣取得積極成效。
我國已培育了50餘傢具有一定區域和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重點工業互聯網平台平均設備連接數達到60萬台,以平台為支撐的新型生產製造服務體系建設有序推進,有力推動了工業經濟數字化轉型。
工信部將圍繞平台落地推廣,加強政策標准制定,遴選跨行業跨領域平台,聚焦挖掘典型應用場景、培育標桿解決方案、建設創新體驗培訓中心、打造先導示範區等深入開展試點示範,協同推進技術、產業和生態發展,推動工業互聯網平台落深落細落實。
⑥ 最新的旅遊業的發展趨勢圖
永遠不會消失的行業!@
⑦ 試分析國內遊客旅遊的需求變化趨勢
A、地點,注目新鮮與稀罕
B、近地,熱衷自駕與親朋
C、觀光,講究主題與深度
D、行程,開始試調與自主
E、游樂,更愛新潮與心跳
F、休閑,趨向健身與輕松
G、高檔,追求野趣與豪華
H、不便,暫且觀望與臥遊
⑧ 目前旅遊企業形象塑造出現了哪些新的趨勢
旅遊正在朝著幾個以下大的方向發展: 1,養生旅遊 隨著養生旅遊資源的逐步開發,游戲旅遊資源越來越稀少,而養生旅遊度假區的競爭的加劇,以及替代性產品的增加,促使國內的優秀的旅遊企業越來越重視精品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