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供給側改革
Ⅰ 旅遊供給側改革對中國旅遊經濟運行的有利影響
旅遊業的供給改革是在旅遊業領域內,按照國家供給側改革的理念,調整旅遊供給的總量和結構,從而更好滿足國民旅遊需求的過程。包含幾個方面的內容:增加旅遊供給總量,提高旅遊供給質量,調整旅遊供給結構,補充公共旅遊供給短板。
增加旅遊供給總量。未來旅遊供給總量的增長,主要在於幾個新興領域的政策供給能否突破。包括修學旅遊、度假旅遊、購物旅遊、老年旅遊、自駕車房車旅遊。修學旅遊作為世界上很多國家青少年素質教育的方式,對於全面培養青少年,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有關部門早就認識到修學旅遊的價值和意義,2013年《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任務分解表,對教育部要求有:將研學旅遊、夏令營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納入中小學日常教育范疇。然而目前3年過去了,並沒有實質進展。度假旅遊能否突破,則依賴於休假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帶薪年假的全面落實,以及通過政策支持相關度假資源的管理和開發。2015年10月9日,國家旅遊局公布了首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是對這個領域的一個重要促進,然而目前僅僅認定了17家國家旅遊度假區,難以滿足蓬勃發展的要求。購物旅遊方面,由於中國的奢侈品稅收政策,遊客購物免稅、退稅政策的供給不足,導致大部分購物旅遊需求是通過國外市場滿足的,未來的關鍵在於財政、稅收、海關幾個部門的遊客購物免稅、退稅政策。老年旅遊則很大程度上受制於異地醫療報銷、保險等因素。自駕車、房車旅遊市場的主要障礙是路橋收費政策,可以觀察到,黃金周期間擁堵的高速公路,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於降低自駕車路橋費用的渴望,而這依賴於交通部門的相關政策;房車旅遊目前司機駕駛證類別、過路過橋費都比較模糊,上牌照、保險也存在困難,需要有關部門予以解決。此外,還需要從政策上降低旅遊企業運營成本,應首先落實一些呼籲多年仍未得到落實的政策,如降低酒店水電費率的標准、降低旅遊刷卡費率等。
提高旅遊供給質量。包括兩個層面:第一,改善國內旅遊市場環境,提高旅遊服務質量。近幾年,國內旅遊市場中,團隊旅遊市場上導游和遊客矛盾尖銳,沖突時有發生;散客旅遊市場也充斥著「坑蒙拐騙」現象,類似於「青島天價大蝦」,「哈爾濱天價魚」等惡性事件時有發生。導致相當一部分遊客「用腳投票」,轉向國外市場。出現這種情況,說明中國旅遊產品供給質量亟需予以改善。第二個層面,提高旅遊產品供給的科技水平。表現在旅遊業內部應用互聯網、高科技的規模和深度進一步提升,深化旅遊體驗。
調整旅遊供給結構。由於旅遊業具有拉動最終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客觀作用,因此被一些地方政府寄予了過高的經濟期望。旅遊規劃者為了迎合這一期望,在旅遊開發和策劃中不恰當地向高端市場傾斜,漠視中低端旅遊者的訴求。在全國相當多的地區,普遍偏向高端旅遊產品,如高星級酒店、溫泉產品、高端會展產品等。這種策劃和決策導致高端旅遊產品供給過剩,而龐大的中低檔大眾旅遊者,卻缺乏滿意的旅遊產品和設施。
補充公共旅遊供給短板。旅遊供給分為公共旅遊供給和私人旅遊供給,私人旅遊供給由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提供,是私人產品;公共旅遊供給主要由各級政府提供,是一種公共產品。過去地方政府治理的理念,主要圍繞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提供相應的公共產品,如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等,在旅遊目的地接待強度不高的情況下,矛盾尚不突出。但是隨著旅遊者出遊率的提高,中國許多地區旅遊接待強度持續擴大,許多地區旅遊者總量遠遠超過常住人口數倍,按照常住人口數量提供公共設施和產品,顯然無法滿足旅遊者需要。這需要政府治理理念和思維方式發生根本變化,要認識到一個地區、一個城市,不僅僅是當地居民的城市,也是外來旅遊者的城市。外來旅遊者享有相應的資源和設施佔用權利。這要求城市在進行各類資源設施供給時,必須把旅遊者需求放在和當地居民同等重要的地位進行考慮,如基礎設施、交通運輸線路等。
○隨著人們物質擁有程度的提高,擁有物質產品的幸福感越來越低。可以預見,未來的需求將上升為以文化和精神等非物質產品為主,而目前相應的產業供給遠遠不足。
○增加旅遊等產業的供給,事實上是中國經濟供給側補短板的一種方式。在現階段「去產能」「去庫存」的實際工作中,旅遊業也能發揮其他產業難以替代的作用。
○旅遊業的供給改革包含幾個方面的內容:增加旅遊供給總量,提高旅遊供給質量,調整旅遊供給結構,補充公共旅遊供給短板
Ⅱ 為什麼要進行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從供給端入手,通過改革讓生產要素和自然資源充分、高效地利用起來,以解放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一般來說,短期內經濟產出水平由需求側決定,而中長期產出水平則由供給能力決定,因此,需求側管理往往著眼於平抑經濟總量的短周期調控,而供給側管理則關注中長期的系統性結構問題。需求側管理在應對經濟蕭條等「病症」上可以救急,但副作用大,搞不好會帶來滯脹;供給側改革雖見效慢,但通過綜合施治能夠治標固本。在不同時期,針對制約經濟增長的主要矛盾,各國的宏觀調控側重點會有所不同。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供給側管理尤為重要,因為它是提高潛在產出水平的唯一途徑。
從理論上分析,完善的市場機制能夠引導供給,使供給自動適應需求並創造需求。如果供給不能滿足需求,一定是存在某種程度的供給約束和供給抑制。因此,供給側管理要求放鬆供給約束、解除供給抑制,要求制度的變革與完善。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註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從中央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部署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包括簡政放權、放鬆管制、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土地改革等,其核心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活微觀主體的能動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調整優化供給結構,提高供給品質,為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打下堅實基礎。
Ⅲ 旅遊供給側改革產品有什麼特點
旅遊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當是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旅遊業關聯度大,它帶動一百多個產業,涉及相關一百多個部門,不僅對民航、鐵路、公路、航運、交通起到作用,而且,對服務也起到很重要的拉動作用。不僅能夠拉動投資,也能拉動消費;不僅能富民,而且能富國。它的關聯度涉及面比較廣。另外,帶動性強,它可以帶動工業的結構性調整。現在人都跑到國外去買東西,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需求的個性化不足。因此,我們沒有適應不同人群群體來買,因此跑到日本,連尿布,說難聽點,連馬桶蓋、感冒葯、刮鬍子刀、計步器,這些都是很簡單、很普通的工業產品,因此它會帶動工業結構性改革。人們在城市待煩了,待悶了,想到農村。北京霧霾這么嚴重,現在霧霾不僅北京有,華北地區、西北地區、東南地區都有霧霾了,他需要換呼吸清新的空氣,因此需要向農村走。因此,農業對旅遊的結構性改革也非常重要,不僅觀光旅遊,而且度假旅遊都涉及到農業,而農業為旅遊做什麼?這是要改革的東西。還有商業,2014年從境外消費10000億,2015年在境外的購物12000億,如果說我們加上它的機票、食宿、游樂,加上其他的,不包括購物,我估計2014年有2萬億在境外消費。2015年也達到25000億,加在一起45000億。這45000億,如果和我們GDP乘出40%,可以拉動我們的經濟增長0.5%。經濟增長0.5%,2015年我們是6.9%,加上0.5%都到7.4%了,人們對經濟下行的心態就會一下子改變。所以,涉及方方面面的,結構性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Ⅳ 旅遊業供給側將要怎麼改
以滿足遊客需求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提供能夠滿足遊客日益增長的高品質產品
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角度來看大慶的旅遊發展,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個是休閑農業方面,大慶在這方面需要轉變觀念,深耕細做。
大慶需要做好的第二項工作是增加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我們去太湖,游完湖之後,就去游村落,那些村落都是很有文化內涵的。所以,我們大慶的旅遊企業,應該深入挖掘和整理景區的文化內涵。
大慶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營銷專家范海波在談到大慶旅遊供給側改革時認為,我們大慶缺乏一個統一的旅遊名片,我們能否用一個旅遊詞彙傳播這個城市?讓外地人一聽到這個詞就想到大慶?
第二個問題是,大慶旅遊投資有一個誤區,就是重資產,輕市場營銷。我們的旅遊企業都喜歡還沒有什麼客流的時候先建一堆房子,在硬體設施上捨得投資,沉澱了絕大多數的企業資金,一旦市場啟動不好,遊客上不來,這些企業就難以轉型了。
第三個問題是大慶旅遊應該重新定位整體營銷思路。大慶旅遊有三個優勢,首先,城市基礎設施較好;其次,本地人消費力不弱;最後,大慶氣候冬不冷夏不熱,特別適合夏季避暑,冬季養生。比如說我們的溫泉養生應該怎麼發展?我們整個城市應該是溫泉養生公寓,讓外地人來此逗留、短時間居住,甚至長期定居,養生。
Ⅳ 楊安娣:「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麼改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戰略抉擇,也是「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但是,在如何看待旅遊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上,吉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楊安娣認為普遍都存在著一個認識誤區:隨著旅遊大眾化、全域化時代的到來,旅遊市場是「需大於供」,不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吉林省旅遊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看,宏觀報喜,微觀報憂,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與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產業規模迅速壯大與管理服務水平不高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凸顯,集中表現為有效供給不足與供需錯配同時並存。一是旅遊經濟增速較快,但質量效益不高且發展不均衡。從全國看,吉林省旅遊經濟總量偏小;從全省看,區域結構嚴重失衡;從企業主體看,小、散、弱、差,缺少龍頭和骨幹。二是市場需求旺盛,但旅遊產品號召力和吸引力不強。產品開發與項目建設呈低質化、同質化發展,造成產品結構單一,質量不高,熱點不多,特色不鮮明。三是資源稟賦優越,但旅遊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不夠。作為全國旅遊資源大省,卻是旅遊產品小省、旅遊品牌弱省。四是戰略目標宏偉,但產業發展基礎與之不相匹配。
去年以來,針對上述問題,吉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以冰雪旅遊為突破點,率先實施了旅遊業攻堅行動計劃,產業地位得到實質性提升,產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產業重點領域實現突破性發展,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但是,隨著「冷」資源熱起來、遊客多起來、市場活起來,產品供給、設施配套、公共服務等短板問題更加清晰地暴露出來。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加強優質供給,推進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
(四)優化環境供給,營造濃厚發展氛圍。市場主體培育工程。以實施「冰雪英雄榜」計劃為載體,安排千萬引導資金,扶持獎勵旅行社、旅遊航空、鄉村旅遊、旅遊商品等市場主體提升競爭力。發展環境優化工程。投入千萬資金建立旅遊誠信基金,倡導「誠信回家」;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對相關市場主體採取相應獎懲措施;推進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建立「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實行動態管理;構建旅遊新型政商關系,主動真誠為企業服好務,既要樹牢底線意識,又要牢記「親、清」二字。人才興旅工程。面向東北乃至東北亞區域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職業經理人隊伍和復合型人才;培養選拔「吉林名導」;組織開展「導游面試考官培訓」,繼續開展「旅遊企業人才業務提升培訓」和以本省戶籍從業人員為重點的「千人導服人員基礎技能培訓」。
(五)創新機制和平台,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堅強保障。以「多規合一」為突破口,創新產業促進機制;創新項目推進機制,形成梯次有序的項目體系。創新市場推廣機制,實施精準營銷,整合全省資源,廣泛開展交換季節等互動式營銷推廣活動,探索「智力支持型」服務外包的市場營銷模式。創新統計運行機制,圍繞解決「統什麼、誰來統、怎麼統」,銜接國家標准,制定符合吉林省實際的旅遊統計模板,搭建覆蓋全省的統計組織架構。
打造統一的宣傳平台。圍繞「22℃的夏天」和「冬季到吉林來玩雪」雙品牌建設,充分運用各類媒體資源,統籌做好全省旅遊形象宣傳。打造統一的智力平台。建立核心智囊團隊,提升智庫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持續開展「送智下基層」行動。打造統一的融資平台。整合國家和省級各類產業扶持資金,加快推進設立省級旅遊產業發展基金,加大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力度,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統一的招商平台。在省級各類大型推介交流活動中,集中對外包裝發布項目、旅遊商品、航空信息,提前對接,跟蹤推動,提升招商引資成效。
Ⅵ 旅遊業供給側改革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是重點振興「休閑製造業」。在這里,我們提「休閑製造業」,而不僅僅是旅遊裝備製造業。這是因為,從觀光過渡到休閑度假,不但是需求的轉換,更重要的是休閑製成品的升級。只有當我們從旅遊經濟發展到休閑經濟,人們從移動觀光轉移到休閑停留,遊艇、房車、漁船、釣具、滑雪杖、沖鋒衣、纜車、馬具、皮劃艇等休閑製造業才能發展起來。目前,為了保增長,促進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旅遊業內生的需求動力,經由休閑製造業可轉化為持續的生產動力,使生產向生活滲透。中國製造業的產能過剩不但需要通過「一帶一路」向外轉移,更需要通過休閑製造業向內轉移,造福民生。同時,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休閑質量需求,將對製造業的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提供科學指引。
二是突出發展「度假科技」。科技創新是「供給側改革」的最重要內容,它在旅遊業內主要表現在如何增進生活性服務業的技術創新規模和深度。虛擬現實(VR)技術是典型的度假科技,通過這種高新技術,遊客的度假體驗得到極大地延展和深化。此外,度假設施和娛樂科技(如兒童娛樂設施、運動休閑高科技開發、老年疾病的娛樂型治療設備等)屬於強大的生活製造業,它們是直接作用於民生終端的生活型製造業,對經濟增長具有持續而有效的促進作用。美國在對抗1929年大危機的「羅斯福新政」中就通過重要政策(如「聯邦一號」政策)大力振興娛樂產業和娛樂科技,使美國的電影產業、戲劇產業和主題公園等娛樂休閑業的科技水平大為提升,既提高了美國人的生活水準,又從長期上增強了美國的科技軟實力。
三是積極試點「彈性工作制」。人力資本是供給側的首要要素,也是物質資本和科技創新的源泉。在經濟下行期間,各國都很注重通過靈活用工制度對時間要素進行高效配置,釋放出生產效率。旅遊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尤其適合推行彈性工作制和工作分享等現代就業制度,通過高效配置就業者的生產時間和閑暇時間,使知識員工、女性員工和青年人才(甚至是在校人才)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旅遊業中的在線企業和接待行業試點彈性工作制,並和家庭靈活就業人員的課稅減免相結合,可以從人力資本方面有效深化「供給側改革」。
四是創新推進「假日改革」。所有的生產要素最終可歸結為「時間要素」。假日改革具有長期效應,是對生產時間以及勞動力供給方式的「供給側改革」。這種改革帶有全民性,可以說,是旅遊系統極少也極珍貴可以觸及全民改革層面的重要政策手段,我們要珍惜這個政策手段,用好這個政策手段。深入研究假日變動對經濟增長和就業質量以及創新激勵的影響。建議提前做好假日改革的「壓力測試」,調集政策研究機構深入開展該項測試,積極探索各地政府的「地方假」和企業的「帶薪休假」相結合的假日審批權下放改革。
Ⅶ 為何說旅遊市場也需供給側改革
針對網上熱傳的「桂林旅遊團8元團費午餐白飯配腐乳,遊客不消費被罵旅遊流氓」一事,3月22日晚間,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官方通報,經過調查取證,初步認定,該旅遊團涉嫌「不合理低價游」,涉事旅行社和導游將被從嚴從重處理。
但是,對於「不合理低價游」堅持露頭就治是必要的,而著眼於長遠和治本,還得從優化地方旅遊環境和生態入手。因為說到底,「不合理低價游」問題其實是一個發展的問題。
應該意識到,一個地方的旅遊市場如果長期被非正常的低價游模式主導,很可能不只是旅行社攬客心切這么簡單。常識是,如果一個地方的旅遊市場品質給公眾的心理預期是較高的,這樣幾乎讓人不敢相信的「低價」,或許就難以俘獲遊客,自然也就沒有生存空間。另外,「不合理低價游」盛行的背後,其實是捆綁著某地整個旅遊市場經營主體的利益。
Ⅷ 旅遊供給側改革,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加強
供給,對一些旅遊人口過多景區加強基礎社會建設,加大開發,提高接待量,進行季節等價格調節,積極開發新的景區,打造新的景區,分散旅遊人群,同時提高各景區文化含量,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旅遊文化需要。
Ⅸ 如何認識旅遊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後一個重要的任務,主要是三個方面:一個是化解過剩產能,二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三是新興產業的支持和培育。供給側改革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重點任務是五項,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供給側的改革是根據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從現實出發做出的一個重大部署。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通過改革的辦法來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的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改善供給質量,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重點任務是五項,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去產能方面,准備先從鋼鐵和煤炭兩個行業入手,因為鋼鐵和煤炭現在產能過剩的情況比較突出。至於僵屍企業的處置,各地就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它的范圍,採取具體措施,中央也會有一定的支持政策,來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和處置僵屍企業。 去庫存方面,關鍵還是房地產庫存,特別是三、四線城市。昨天發布的消息應該是個利好消息,對去庫存會起到促進作用,現今也正在鼓勵新市民購房,推動保障房的建設,特別是貨幣化安置的政策。貨幣化就是享受保障房的這些群體,政府不一定去蓋保障房,可以把現有存量的商品房收購集中起來,再安排給這些需要有保障性住房或者棚戶區改造的群體,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來化解房地產的庫存。 去杠桿方面,主要是企業的杠桿,從金融系統一直到企業,都會非常穩妥地來處置。 降成本方面,現已在調查制定方案,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另外還有不合理的收費,還有其他一些過重的企業負擔,都要降下來。 補短板方面,主要是通過加大投資的力度來補短板,促進結構的調整。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後一個重要的任務,主要是三個方面,一個是化解過剩產能,二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三是新興產業的支持和培育。
Ⅹ 旅遊供給側改革,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加強
旅遊供給側改革,企業是中堅力量。在洪清華看來,具體到旅遊行業,供給側改革要從景區收入結構和產品服務兩方面入手。「門票經濟需要改變,進入休閑度假時代,景區需要改變收入結構,其次是要生產好的產品和服務。互聯網時代,只有用戶認可的價值才是價值。」
同程旅遊創始人吳志祥則認為,旅遊業的供給側改革主要圍繞產品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進行,技術創新也是旅遊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OTA(在線旅行商)天然具有的互聯網+屬性,通過將互聯網技術應用於更多的旅遊消費場景,如支付方式、虛擬現實等技術的應用,旅遊和其他產業(如醫療、教育、文化、娛樂)的跨界融合,能夠將遊客的旅遊體驗得到極大地延展和深化。」
「對於政府來說,要把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置於地方國民經濟的全局之中,因地制宜、統籌謀劃,搞活存量與做優增量並舉,提升已有產品與開發新業態並重,防止盲目上馬形成新的產能過剩。堅持產業融合、復合利用,盡量依託現有的文化、教育、體育、醫療、農林、工礦、水利、交通、村鎮和街區等各類社會旅遊資源,開發與民眾生活融為一體的大眾休閑產品與新穎人文旅遊產品,在推進供給側改革中深化資源共享、產業融合。」王興斌提到。
他說,旅遊供給側改革是一塊硬骨頭,既緊迫又艱巨,將貫穿於十三五整個時期。目前全國旅遊經濟總量已相當可觀,雖然人均佔有量尚待提高,但優化質量與效益更為重要,「要適當淡化產業發展的速度與規模指標,增長速度高一個百分點、低一個百分點已並不重要,更不要相互攀比。創造『令人心動的有效供給』和『讓人心安的產品質量』,應成為旅遊人的新心態與新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