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雲陽縣旅遊發展規劃
① 關於旅遊的考察報告,本次先後去的重慶長壽古鎮,長壽湖,然後重慶涪陵武陵山大裂谷,萬州大瀑布,雲陽
不知LZ是想咨詢什麼?長壽古鎮建議不要去,因為全是人工修的仿古房子,專若要考察古屬鎮還不如去巴南區的豐盛古鎮、涪陵區藺市古鎮。武陵山大裂谷距涪陵城區45KM,全程二級路,開車直達約1小時。武陵山大裂谷有眾多天然奇特景觀,為准5A級景區,除此以外,大裂谷附近還有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木花谷等景區。
② 雲陽鎮的旅遊資源
雲陽鎮地處南陽市北大門,南召縣東大門,素有宛北名鎮、中州重鎮之稱,是市委市政府命名的「五星級城鎮」之一。
旅遊資源豐富,鎮區內九里山,古稱韓信山,因韓信曾屯兵於山巔而得名;杏花山因「南召猿人」而聞名,猿人遺址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鹿鳴山區景區,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是古南召八大景之一,素有「鹿鳴聳翠」之譽;興陽觀聞名河南。
興陽觀:在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南臨宛襄平原,有一歷史悠久之處--南召縣。此地古有「北扼洛陽、南控荊襄咽喉」之稱,是中原人類的發祥地之一。並有丹霞寺、興陽觀、文廟、商鵲廟、華陽宮、樊梨花寨、張三豐故里等許多古文化遺址,其中較為完整地揭示了當地歷史文化古樸遺韻的就是興陽觀。興陽觀原名南石廟,位於南召縣雲陽鎮西南一華里處。廟觀三面環山,一方臨水,碧瓦紅牆,森嚴威整,是宛洛大道上的著名道觀。興陽觀始建於宋,興盛於明、清。現存的八大古跡、十大勝景,包括南天門、朝天閣、靈霄寶殿、仙人橋、老母洞、地府世界、無極宮、太清宮、閻羅寶殿、太和宮、關公殿、八仙過海、包公祠、文公堂、二十四寺等經過南召道教協會孟興坤會長及前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建成規模,現正在成為香客遊人避暑療養、游覽觀光之勝地。
興陽觀於1989年6月由政府宗教部門開放。興陽觀為弘揚道教文化,傳播道教精髓,發展道教事業,在政府宗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多次舉辦了道教文化學習班、道教音樂學習班、道教政策學習班,已成為周邊地區及豫北地區道教的發源地,並培養了大量的道教人才。早在1990年就開始先後被省市縣各級政府授予「先進集體」「模範宮觀」等光榮稱號。1993年就被中國道教協會評為「全國先進集體」。興陽觀所收藏的獎牌、證書等不勝枚舉。興陽觀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的祈福宗教活動及每年十月初八的廟會,經過多年的培育已經發展成為當地的一個經貿盛會,受到政府的一致好評。
③ 雲陽及周邊有什麼旅遊景點
1.張飛廟
張飛廟又名張桓侯廟, 位於長江南岸飛鳳山麓,始建於蜀漢末期,距今已有1700餘年。廟內留存有大量珍貴的字畫和碑刻,被譽為巴蜀勝景、文藻勝地。相傳勇毅剛直的張飛急於為義兄關羽報仇,被部將張達、范疆所害,其頭顱被拋於江中。有漁人夜得張飛托夢,到江中打撈張飛頭顱,意外撈到一罐金子,於是用此金修造了張飛廟。張飛廟臨江而建,山水園林與廟宇建築渾然一體,蔚為壯觀。廟外環境清幽,廟前臨江石壁上刻有江上風清四個大字,字體雄勁秀逸。廟內塑有張飛像,珍藏有漢唐以來的大量詩文碑刻書畫及其他文物數百件,多為稀世珍品。素有三絕(文章絕世,書法絕世,鐫刻絕世)之譽。
歷史遺跡 | 建築人文
門票28元
2. 三峽梯城
三峽梯城景區位於雲陽新縣城內,包括登雲梯、三峽文物園、磐石城、龍脊嶺公園四大景點。它們中,有兩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處世界最長人字梯,一處長達7公里的城市公園,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十分豐富。三峽文物園是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磐石城古軍寨下,佔地16000平方米左右,共有11處古建築。這些古建築原位於三峽庫區蓄水線175米以下,由國家三建委和國家文物局統一規劃,確定為異地搬遷保護項目,採用以舊搬舊、以原有面貌建造的工程原則。從2000年年底開始遷建,於2009年9月29日正式開園,歷時近九年。在這里,我們可以領略到不同時代、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古建風韻,可以說,它是雲陽厚重歷史文化的實物見證。磐石城亦名大石城、磨盤寨,它臨江矗立,橫亘天際,形如巨大磨盤,故名。《華陽國志》等史籍均有記載,古人有詩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拔地危峰萬仞雄。西蜀地形天下險,青山削出玉芙蓉。2000年9月,被確定為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脊嶺公園東起鷹嘴岩,西至雙江與長江交匯處的人頭山,公園全長6518米,寬20~150米,總面積3.67平方公里,它像一條蜿蜒盤旋的綠色巨龍,橫卧在雲陽新縣城的北方。
自然景觀
門票40元
3. 雲陽長江大橋
雲陽長江大橋是三峽工程二期蓄水前重慶開建的最後一橋。大橋起於北岸雲陽新縣城,止於南岸磐石鎮,與四川到湖北的省道開(江)利(川)路相接。其橋梁結構形式為高低塔斜拉橋,全橋長1278.6米,主橋長637米,引橋長為641.6米,為三峽庫區唯一的高低子母塔斜拉橋。雲陽縣被長江橫截為南北兩部分,長期以來,縣內南北兩岸的居民過江,都得乘坐渡輪。渡船載著客車、貨車、建材、生活用品和農用物資在長江兩岸往來穿梭,嚴重製約了雲陽經濟文化的發展。雲陽長江大橋的修建打通了開(縣)利(川)路融會108國道的瓶頸,是渝東南北循環經濟圈陸上大通道的關鍵工程之一,結束了千百年來以船擺渡人和車輛過江的歷史。對促進南北兩岸的經濟發展、拓展移民安置空間、拉開城市發展格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築人文
門票免費
4. 龍脊石
龍脊石是雲陽縣城前長江江心的一處長200餘米,寬10多米的砂岩石樑。在三峽大壩修建前,每年冬春枯水季節露出水面,一般年份中部潛於江心,形成東西兩島,水位十分低下時,兩島成一片。宛如一條白龍潛於長江,故名龍脊石,又稱龍潛石。每年冬春枯水季節露出水面時,龍脊石就很顯眼地擺在人們視線之中,特別是春節那幾天,更是到那去玩的好地方,這時,到龍脊石上面去玩的人也就特別的多,龍脊石可分為三段,其中西段為頭,稍高,東段為尾,中段偏低,退出來時很寬,也沒有懸崖絕壁,有的只是減緩的坡度,不必要單心掉到水裡面。
自然景觀
門票免費
5. 三峽文物園
三峽文物園位於重慶雲陽新縣城磨盤寨,是三峽庫區文物保護示範工程。復制遷建工作2001年11月啟動,按照異地搬遷、原樣復建的原則,將雲陽三峽工程淹沒區內原文昌宮、帝主宮、東岳廟、陝西箭樓、維新學堂、雲陽南城門、夏黃氏節孝牌坊、長灘石碑亭、六崗石題刻、牛尾石岩畫、龍脊石題刻等十一處文物集中搬遷到園內。同時,在園內還保存著1000餘件地下考古發掘出的各級地下文物,這些文物展現了長江三峽文明發展脈絡。三峽文物園內的十一處文物景點復建前均位於海拔175米水位之下,因其重要歷史價值,所以被國家三建委和國家文物局統一規劃確定為異地搬遷和復制的保護項目。 遷建工程從2000年12月開始,到2008年底所有遷建工程全部竣工。2009年逐步完善綠化工程和專題布展項目,2009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文物園遷建工程在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文物工作者通過8年時間的辛勤勞作,將十一處文物古跡保持其原有風貌集中展示給廣大遊客。
歷史遺跡
門票16元
④ 在雲陽做旅遊賺錢不
雲陽的景點還是很多,而且那裡青山綠水的,但還要看您的宣傳力度了。
⑤ 雲陽縣御雲黃嶺峽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雲陽縣御雲黃嶺峽來旅遊開發自有限公司是2017-04-18在重慶市雲陽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重慶市雲陽縣故陵鎮蘭草村6組。
雲陽縣御雲黃嶺峽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00235MA5UHPCD7Y,企業法人楊真寶,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雲陽縣御雲黃嶺峽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旅遊景點開發、管理;農作物、水果、中葯材、蔬菜種植、銷售;農業觀光、採摘服務;釣魚服務;棋牌服務;餐飲服務;住宿服務。(須經審批的經營項目,取得審批後方可從事經營)。
通過愛企查查看雲陽縣御雲黃嶺峽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⑥ 重慶雲陽有哪些旅遊景點
雲陽歷史悠久,置縣已有2300年左右,古先民留下了豐厚的歷史遺存,列入《全國文物分布圖》的古建築、古遺址、古墓葬、石刻造像等文物145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保護單位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名列長江三峽庫區各縣之首。被譽為「巴蜀勝景」、「文藻勝地」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張飛廟名冠華夏,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廟內珍藏1000多件歷史文物;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磐石城是南宋末年為抵禦元軍而修建的軍事要塞;彭氏宗祠和近旁的彭家老屋是重慶市現有最完整、最具特色的古民宅之一。
雲陽有「鳳山春色」、「龍川夜濤」、「山崖滴翠」等「雲安八景」而名揚蜀東;江南龍缸、龍洞、大安洞、歧耀山、石筍河、永固河流域集森林、草原、奇峰、秀水、危崖、幽谷、怪石、溶洞於一身,是一處尚未開發的自然生態保存最為完好的一片處女地,是觀光、探險、科考、狩獵、漂流、休閑度假的最佳去處,江北四十八槽森林公園、轎頂山自然風景區古木蔥茂、鳥鳴猿啼、怪石林立,為絕佳休閑避暑勝地。三峽水庫形成後,還有10—2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2處,1—5平方公里的湖泊3處,小島和半島50餘處,一派湖光山色,將是引人入勝的自然風景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