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得價格歧視
Ⅰ 蘋果手機滴滴打車比安卓貴
現在大數據還有一個用處那就是「看人叫價」。就連《人民日報》也關注了這個問題。
什麼叫「看人叫價」
舉個例子,有個網友發現自己跟同事使用同一個打車軟體,在同樣的時間走同樣的路線,目的地也是一模一樣。可是一看價格,左邊是18.4元,右邊是11.4元,價格差了7元錢。
他們是同一個公司的,平常住在同一個宿舍,於是他們又調出以前的打車記錄,果然他們每次打車都會有這樣七八元錢的差價。
沒想到用蘋果手機里的APP打車,車費會比用安卓手機貴30%左右。
不僅是打車,還有人分析了各家視頻網站,發現辦理會員的價格,蘋果手機都會比安卓平台手機要貴。
比如某個視頻網站的VIP會員,同一個人用自己的賬號登錄,在安卓手機上開通一年是178元錢,而在蘋果手機上開通呢,就變成了218元錢。
對此,客服人員表示,蘋果系統會向軟體收取30%的分成,也就是說你花了10元錢買軟體服務,蘋果公司就要從中間扣走3元錢。
還有網友發現了一個現象,他跟手機機型倒是沒什麼關系,而是跟會員有關。
現在,大家把這種行為叫做「大數據殺熟」。
殺熟咱們都知道,就是對越熟的人宰得越狠,那什麼叫「大數據殺熟」?
網友經常通過一個旅遊網站訂一家酒店,常年的價格都是308元錢左右。有一天他用朋友的新賬號一查,每天只要288元錢,便宜啊!他心想,對新用戶售288元錢,我可是老客戶,肯定優惠更多,於是,他用自己的賬戶一查,怎麼還是308元?
另外還有人發現,自己經常用打車軟體打專車,而同事經常打快車。大家知道,專車的價格比快車貴,時間一長,他發現就算自己再去打快車的時候,車費還是比同事多。
更有意思的是,有人在一個購票網站上發現啊,自己是黃金會員,某些價格居然比低一級的白銀會員要更貴。
這下大家明白了吧?這就是大數據的功勞,不過這個功勞咱得打引號。他通過我們的日常消費行為,能夠判斷出我們經常用什麼手機,以及處於什麼樣的消費水平,然後看人下單。
Ⅱ 長白山旅遊優惠被指地域歧視嗎
近日有網友發出一張圖並質疑,長白山景區只對港澳台和浙江、長三角地區優惠,這算是地域歧視嗎?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照片中看到,在一定時間內,港澳台、浙江省及長三角地區遊客憑有效證件,游覽吉林省內所有4A級以上營業景區,實行門票掛牌價半價優惠,杭州市市民更可以在長白山景區免門票。長白山景區客服回應稱每年均有優惠活動,此為今年有針對性的活動。吉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表示這是城市間互惠活動,並非地域歧視。
對其他地區的消費者來說,也沒有產生負擔,之前付多少票價,之後還付多少錢。因此,不能認為這是一種歧視性收費。
Ⅲ 為什麼學生可以在電影院,旅遊景點享受半價
所謂的分割市場(這是價格歧視的必要條件),就是學生票只能讓學生看,無法轉讓內給成人容使用。為什麼電影院的汽水和爆米花不對學生半票呢?因為學生如果買了,就可以轉讓給成人食用。這樣價格歧視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
什麼是需求價格彈性呢? 就是說由於成人的購買力高於學生,所以他們對價格相對不敏感。舉個例子,假如現有價格下,成人和學生願意購票的人數一樣。此時,如果將價格提高20%,那麼成人也許會減少5%購票者,而學生可能會減少25%購票者 。對於成人市場,1.2*0.95=1.14, 影院的收入能增加14%; 但是,對於學生市場,1.2*0.75=0.9,反而損失了10%的營業額。
於是,為了最大化收益,影院根據不同的需求價格彈性來分割市場,所以學生可以在電影院、旅遊景點享受半價
Ⅳ 為什麼旅行社的價格都那麼便宜
呵呵~去華東玩都是從沈陽坐飛機到上海,然後上海飛回沈陽,機票一般版都是團隊機票,價格權歧視特別便宜,根本用不了一千,我朋友是旅行社的,又一次我去上海,機票是他給我出的,沈陽飛上海,單程才300多一點~而且,到了那邊旅遊,一定會進購物點,進店就有錢賺吧~呵呵~旅行社是不會賠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