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文化藝術旅遊去哪裡呢

文化藝術旅遊去哪裡呢

發布時間: 2020-12-16 02:58:46

Ⅰ 中國哪些地方文化和藝術很好,又適合旅遊

西安,洛陽,敦煌,這種有文化底蘊的地方

Ⅱ 論文化藝術如何導致旅遊資源的產生

簡單點抄說,文化藝術如何導致旅遊資源的產生可以從文化藝術用於旅遊的特殊性和文化藝術在旅遊中的作用兩個方面來剖析。

文化藝術用於旅遊的特殊性:
一、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極強的感染力
二、導致旅遊資源的產生 1.文化藝術自身即為旅遊資源 2.藉助文化藝術的魅力而產生旅遊資源 3.著名文化藝術家故居 4.文化藝術專題旅遊路線 5.文化藝術節
三、滲透在各類旅遊資源之中
四、傳播知識 提高鑒賞能力 陶冶情操
五、用於旅遊的靈活性

文化藝術在旅遊中的作用
一、文化藝術是產生新旅遊項目的動力之一
二、文化藝術修養是旅遊從業者的必備條件
三、文化藝術是旅遊宣傳的重要手段

Ⅲ 文化藝術在旅遊中的作用

(1)文化藝術是產生新旅遊項目,提升原旅遊項目的動力之一
(2)文化藝術激發了旅遊願望,增強了旅遊感受
(3)文化藝術修養是旅遊從業者的必備條件
(4)文化藝術是旅遊宣傳的重要手段

Ⅳ 文化藝術在旅遊中有哪些作用

  1. 文化藝術用於旅遊的特殊性: 一、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極強的感染力版 二、導致旅遊權資源的產生 1.文化藝術自身即為旅遊資源 2.藉助文化藝術的魅力而產生旅遊資源 3.著名文化藝術家故居 4.文化藝術專題旅遊路線 5.文化藝術節 三、滲透在各類旅遊資源之中 四、傳播知識 提高鑒賞能力 陶冶情操 五、用於旅遊的靈活性 文化藝術在旅遊中的作用 一、文化藝術是產生新旅遊項目的動力之一 二、文化藝術修養是旅遊從業者的必備條件 三、文化藝術是旅遊宣傳的重要手段

在人們旅遊的時候,很多人對少數民族的民族藝術很感興趣,比如,傣族的彩雲之南、侗族的印象劉三姐都是我國少數民族的民族藝術,這些都是由當地的少數民族演員演出的精彩節目,在藝術上給人以美輪美奐的美感,在藝術上也都代表了少數民族藝術的最高成就

Ⅳ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具有哪些旅遊功能

很多非遺產品,都可以製作成旅遊產品,既給遊客留下紀念,也讓大家認識了非遺,起到一個宣傳作用。

Ⅵ 文化藝術管理(文化旅遊策劃與管理)前景

最直接的,學出來干導游。但是它不僅僅是學導游這一方面,還有酒店這一塊也是要學的。所以除了進旅行社外還可以進酒店。這個專業主要設置的課程有:《旅遊管理學》、《導游業務》、《導游基礎知識》、《旅遊政策與法規》、《旅行社業務》、《旅行社管理》、《餐飲管理》、《前廳與客房管理》、《模擬與現場導游》、《中國旅遊地理》、《旅遊心理學》、《旅遊經濟學》、《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旅遊市場營銷》、《旅遊英語》、《旅遊會計》、《酒店管理學》《旅遊學概論》、《旅遊文化學》、《旅遊資源開發管理》、《景點規劃與管理》、《旅遊安全學》、《旅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生態旅遊》、《旅遊客源國、地區概況》《旅遊財務管理》《旅遊項目管理》《旅遊信息系統》等。每個學校對旅遊管理專業設的課程側重點不同,有的偏旅遊,有的偏酒店,所以也有把這個專業稱為旅賓專業的。這就要你自己去學校了解了~
雖然這門學科的產生,在我國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和對外交往的不斷擴大,我國旅遊業迅速發展,不但成為我國第三產業的重要方面,而且已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因而迫切需要兼有人文、地理、經濟知識的經營管理人才。旅遊管理學科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逐步發展起來的,已成為工商管理學科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學科。但是今年由於H1N1流感就業情況會不太好!
專業技術崗位:導游、景區景點講解員、旅遊產品營銷與研發人員、景區規劃與開發人員 旅遊文化研究
經營業務崗位:計調、旅遊線路策劃員、外聯銷售人員
經營管理崗位:旅遊財務人員、旅行社經理 飯店酒店管理人員
我個人覺得這個專業學起來很有趣,不像別的專業那麼枯燥,我們會上調酒課、宴會擺台,形體訓練~去景點參觀寫實習報告!我們學校側重的是酒店這一塊。

Ⅶ 最近想出去旅遊,國內國外的都行,多看一些文化藝術景點,有啥建議的嗎有同行的嗎

濟州島來啦
濟州島有很多景點源,還有很多博物館,還有個海豚體驗中心,和海豚有用什麼的也挺好,雖然不是什麼文化藝術景點,竟然去,我是比較建議的
濟州島還有很多的自然風景,真的是很美,我覺得濟州島最多的就是,神話傳說,聽著聽有意思的 。
如果你是抱團,我建議找個好點的,因為在濟州島工作時,經常能聽國內遊客說,大多旅行社,只是帶著你逛景點,
不會講有趣的神話故事給你
建議,去濟州島,自助游比較好,,,

Ⅷ 旅遊度假區文化藝術景觀公園的內容有哪些

旅遊(travel)是人們為了休閑、娛樂、探親訪友或者商務目的而進行的非定居性旅行,是游覽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關系和現象總和。旅遊的目的是尋求精神上的愉快,世界上最早旅遊的人是海上民族腓尼基人。
骨刻文中有「旅遊」二字:「旅」和「游」二字在山東昌樂骨刻文中發現,是東夷平民旅遊娛樂活動最早的記錄,也是中國最早旅遊文化的體現。
「旅遊」從字意上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游」是外出遊覽、觀光、娛樂,即為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來即旅遊。
旅行偏重於行,旅遊不但有「行」,且有觀光、娛樂含義。

詞語來源
旅遊(Tour)來源於拉丁語「tornare」和希臘語「tornos」,含義是「車床或圓圈,圍繞一個中心點或軸的運動。」在現代英語中演變為「順序」。旅遊指一種往復的行程,即離開後再回到起點的活動,完成行程的人也就被稱為旅遊者(Tourist)。

旅遊是為了休閑、商務或其他目的離開他她們慣常環境,到某些地方並停留在那裡,但連續不超過一年的活動。旅遊目的包括六大類:休閑、娛樂、度假,探親訪友,商務、專業訪問,健康醫療,宗教/朝拜,其他。

交往:1927年,德國的蒙根·羅德對旅遊進行定義。旅遊從狹義的理解是那些暫時離開自己的住地,為了滿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種各樣的願望,而作為經濟和文化商品的消費者逗留在異地的人的交往。
目的:20世紀50年代,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旅遊研究所對旅遊進行定義,旅遊可以理解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的空餘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於修養;出於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際的原因的旅行;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系和作用。
時間:1979年,美國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馬丁·普雷博士在中國講學時,對旅遊的定義為是為了消遣而進行旅行,在某一個國家逗留的時間至少超過24小時。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各個國家在進行國際旅遊者統計時的統計標准之一:逗留的時間。
相互關系:1980年,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伯特·麥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對旅遊進行定義,在吸引和接待旅遊及其訪問者的過程中,由於遊客、旅遊企業、東道政府及東道地區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
生活方式定:中國經濟學家於光遠1985年對旅遊進行定義,旅遊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余性和享受性。

Ⅸ 文學藝術的旅遊功能體現在哪些方面

1.旅遊文學所反映的內容,本身就帶有旅遊資源的屬性,而且是一種活生生的、富感召力的旅遊資源。這種資源亦可稱為旅遊文學資源。眾所周知,旅遊資源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大類,而每一大類又包羅了許多子資源類別。但是這些資源都是以其客觀存在的景物特色來吸引遊人的,而遊人通過戶外觀賞、瀏覽及旅遊指南、導游介紹來了解景觀的藝術、特色和歷史文化、科學研究價值。但是旅遊活動是高質量生活的重要內容和衡量標准,人們為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體與結合點,具有更深的層次和內涵,就要藉助文學的作用和藝術感染力,把作為資源的「景」和作為旅遊者的「情」,以及客觀現實和豐富的想像結合起來,實現旅遊與文學的統一,從而形成一種經人類「加工」的文學旅遊資源,以提高觀賞對象對遊人的吸引功能。這種例子很多。如在我國古代山水詩文中,雖然有不少是純然寫景之作,但更多的作品是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相當一部分作者是離家遠客,羈旅行役是由於遭貶謫而被流放,或迫於戰亂而顛沛流離;有的隱居田園、遁跡山林,有的浪跡江湖,登臨憑吊,尋幽探勝,寄情於山水之間。在這樣的生活中,他們抒發了鄉關之思,亂離之感以及脫離世俗官場、渴望建功立業、憧憬美好未來等高尚情懷、政治抱負、思想感情。這種抒情,往往是觸景而生,融情於景,記實和抒情緊密相結合。實感包括時序、方位、名稱、色彩、氣候、環境、山川、景物、歷史、現狀、游蹤、旅趣、宏觀、微觀等;抒情有自我感受、想像和幻想等,二者缺一就不能稱其為旅遊文學。前者富旅遊色彩,具有導游、神遊和介紹欣賞的作用;後者富有文學色彩,可使你浮想遐思,情緒奔放,獲得優美的藝術感受。如讀豪邁的詩文,會使你熱血沸騰,豪情壯志油然而生;讀清新的詩文,會使你心馳神往,陶醉於美的意境之中;讀悲壯的詩文,會使你感慨萬端,禁不住潸然淚下;讀平朴的詩文,會使你心境平和,拋卻一切私念雜想。總之,旅遊文學中的抒情和議論,往往能使山水花木等旅遊資源,具有更深一層的意義。所以旅遊文學作品本身就是具有誘因的一種獨特旅遊資源。

2.旅遊文學具有導游、興游的作用:旅遊活動是捕捉美感的高級精神活動,而「美」是一種氣象萬千的詩意,畫意和理想交融的境界。美感的捕獲又主要靠山水名勝的優美度,同時也要靠旅遊文學對這些山水名勝的詩情畫意描寫。乾巴巴的介紹固然也能領略部分美,但是在運用旅遊文學的藝術手法後,會使人們得到的美更趨本底性,原始性,使美能夠升華,能夠回味無窮。這個審美過程實質上就是導游、興游的過程。例如1930年一個名叫江庸的作者,在《旅行雜志》上寫了一篇游記《台灣半月記》,其中一段寫道:「備汽艇駛至對岸化蕃村落,聽蕃女杵歌。生蕃為台灣最古之居民,……。聞其相傳之神話,昔有清羅大埔之生蕃四十餘人,偶入獵林中,追一白鹿,西至水社大山,而鹿失蹤。彷徨山中者三日,發見此潭(日月潭)狂喜。詳志其地形,歸報酋長,以為天賜之樂園。剡木為舟,得登彼岸,遂麇居於麓焉。杵歌乃以杵擊石,和以曼聲,石音清越,歌尤哀艷。」此篇短文不僅運用神話給作者游歷的日月潭風光作了絕妙注釋,同時又與蕃女杵歌相融合,產生了一種感人的原始美,本底美。他人看後,自有一種神韻、清新、奇妙之感,那種游歷台灣日月潭風光的意念也會油然而生。有的地方,也許沒有什麼優美的景色可以吸引遊人,甚至曾是窮山惡水,但因某文學旅遊家寫了一篇詩文,它也開始有了名氣,人們也會慕名而去。如唐詩人岑參寫的邊塞詩句:「平沙莽莽黃入天」,「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描寫了我國西北沙漠飛沙走石情狀,讀後容易使人想起聞名於世的「魔鬼城」。這一旅遊文學名作倒成為一些遊人到此探奇索險的游興誘因。還有些旅遊文學作品,只描寫了日月星辰、風雲雨雪、花草樹木、鳥獸蟲魚、佳餚美味、土特產品,但是由於出色的運用了文學藝術語言,常常也能獲得引起游興的效果。因為這里所描繪的均是旅遊文學資源的內容,如王翰《涼州詞》中寫:「葡萄美酒夜光杯」,杜牧《清明》中寫的「牧童遙指杏花村」等名句,都有一種興游生趣的深刻作用。

3.旅遊文學有助於人們陶冶情操,提高素養,激發愛國熱情,傳布精神文明。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長城、古運河、敦煌石窟、曲阜孔林、北京故宮等,無與匹儔;桂林山水、黃山奇景、三峽風光等天然景緻,稀世勝境。這些奇山麗水、名勝古跡,通過旅遊文學作品的描寫、介紹,其一景一物、一山一水,無不熔鑄於作品的咫幅寸土之中。我國有許多旅遊文學作品,都採用了移步換形的寫法,作者邊走邊看,邊看邊寫,一篇作品即可把人們帶到大自然中去,指示美景,教人去欣賞、去領略、去體驗。人們通過品賞這些作品,了解祖國壯麗山河、悠久歷史,從而激起人們愛祖國、愛鄉土的感情,對陶冶理想情操,培育高尚品德有巨大的作用。特別是那些身居國外的華人,讀了這些作品,更是思潮起伏,浮想聯翩,感到身為炎黃子孫的驕傲,對祖國產生眷戀之情,更欲親臨其境,一飽眼福為快。

4.旅遊文學是傳布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旅遊活動從本質上來說,從旅遊者的角度看,就是文化性活動。食、住、行、游、購五個環節是物質的消費,但本質還是文化消費。人們通過旅遊這種特殊的生活方式,滿足自己求新、求知、求樂、求美的慾望。由此而形成了綜合性現代文化現象和大規模的文化交流活動。可見文化,不論是古典文化還是現代文化,對旅遊業的發展均起著重要的作用。遊客不僅吸收游覽地的文化,同時把所在國所在地的文化帶來,形成了相互交流和滲透的局面。這種文化交流除了直接觀察了解外,還要藉助一些書籍加以實現。其中大量的描寫旅遊資源的文學作品,就有著獨特的作用了。比如有些人沒有去過北京,但從旅遊作品中他知道北京長城、故宮,有迴音壁,還知道迴音壁為什麼會一呼三應的科學道理。有些遊客在西安看了「無字碑」,但他並不知道無字碑的來歷。可是在他看了介紹「無字碑」文章後,知道了是女皇武則天為了讓後人評論她一生功過而立的。因此,我們說一篇好的旅遊文學作品,不僅會激發游興,也會給予你許多知識,使你讀後得益頗多。從這個意義上說,旅遊文學乃是從文化角度觀照旅遊,如有的風景區名稱很有文化內涵,但有的新地名顯得文化層次很低。旅遊文學就應該對旅遊過程中出現的這類文化現象給予關照。(選自盧雲亭著《現代旅遊地理學》)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