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旅遊業
A. 從自然條件的獨特性上說一說,為什麼阿爾卑斯山能夠成為旅遊景點
阿爾卑斯山景色十分迷人,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區和旅遊勝地,被世人稱為「大自然的宮殿」和「真正的地貌陳列館」。這里還是冰雪運動的聖地,探險者的樂園。
阿爾卑斯山滑雪阿爾卑斯山以其挺拔壯麗裝點著歐洲大陸,它是歐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山區覆蓋著厚達1千米的冰蓋。各種類型冰川地貌都很發育,冰蝕地貌尤為典型。只有少數高峰突出冰面構成島狀山峰。許多山峰角峰銳利,山石嶙峋,峻峭挺拔,並有許多冰川侵蝕作用形成的冰蝕崖、角峰、冰斗、懸谷、冰蝕湖等以及冰川堆積作用的冰磧地貌。還有1200多條現代冰川,總面積約4000平方千米。中阿爾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萊奇冰川最大,長約22.5千米,面積約130平方千米。山地冰川呈現一派極地風光,是登山、滑雪、旅遊勝地。阿爾卑斯山地冰川作用形成許多湖泊。最大的湖泊萊芒湖,另外還有四森林州湖、蘇黎世湖、博登湖、馬焦雷湖和科莫湖等。美麗的湖區是旅遊的勝地。
西、中阿爾卑斯山風景宜人,設有現代化旅館、滑雪坡和登山吊椅等。冬季滑雪運動吸引大量遊客。山麓與谷地間的不少村鎮,山清水秀,環境幽雅,每年都有大量遊客來此旅遊。
B. 阿爾卑斯山發展旅遊業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遇到這種問題,你就要從各個方面開始答:我只拋磚引玉啊,你自己補充完整。
自然因素:
1、地形因素,山地有利於發展滑雪和登山。。
2、氣候因素,阿爾卑斯山具有豐富的垂直景觀帶。。
社會因素:(也就是現代旅遊的特徵)
3、區域因素(裡面有政治、經濟等因素),阿爾卑斯山位於歐洲多國交界處,有利於加強周圍各國的旅遊景點的聯系,能使旅遊區域化、全球化、規范化。。
4、人文因素,這就是旅遊的要素,阿爾卑斯山脈周圍可以方便的吃、住、行、游、購、娛,在該景點旅遊,也方便遊玩周圍各國的其他景點。。。
5、名聲、該山脈是世界聞名的山脈之一,知名度高。能很好滿足人們對著名景點的需求。
我就想到這么多,希望能幫到你點。
C. 阿爾卑斯山區旅遊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1.春季,阿爾卑斯山的春天的積雪開始溶化,百花齊放的草地、山間的清泉專成了健行者的天屬堂,是登山的好去處;
2.夏季,阿爾卑斯山的夏季自6月至9月初,大部份的滑雪勝地都會在10月以及11月開張;
3.冬季,阿爾卑斯山的滑雪季於聖誕節前到4月底。
4.高地反應,高血壓,心臟病,哮喘,等心血管,呼吸道疾病患者,盡量不要爬太高;
5.注意雨天路滑;
6.跟團出遊,請聽導游指揮;
7.自助出遊,請閱讀一些當日的民俗知識,不要無心做了一些觸怒當地民眾的事。
D. 阿爾卑斯山好么
阿爾卑斯山脈是吸引歐洲旅遊者的一個巨大的磁石,從旅遊資源說,它與地中海沿海並駕齊驅,每年有幾千萬國際旅遊者到這里的各個國家旅遊。阿爾卑斯山的基本核心部分在瑞士和奧地利境內,兩國的旅遊業因受阿爾卑斯山之惠而極其繁榮昌盛。阿爾卑斯山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其山地氣候以夏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而陽光明媚為特色;地形有犬牙交錯的陡峭山峰,也有坡陡底平的寬谷,加上綠色植被覆蓋,景色壯麗而變化萬千;山地湖水和高山積雪可以滿足多種旅遊需要。夏季可進行避暑、療養和風景觀賞旅遊,冬季可開展滑雪運動旅遊。
本節將首先把阿爾卑斯山脈作為一個整體予以介紹,然後再分別介紹旅遊業非常發達的山國瑞士和奧地利。
一、阿爾卑斯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大陸山地骨架的主體。山脈的核心部分呈東西向延伸,而兩端向南彎曲。西端向南彎曲並逐漸降低,到達法、意邊界一帶的利古里亞沿海,成為法、意兩國海岸旅遊地的背景山地。東端向南彎曲進入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等國。該山脈相當寬闊,山體大部分在瑞士和奧地利境內,但北坡擴展到德國南部,南坡擴展到義大利北部。
阿爾卑斯山地的旅遊業發展歷史較為悠久,而且歐洲各國旅遊者對其不同部分有特殊的偏愛。
(一)阿爾卑斯山地的地形與景觀
阿爾卑斯山地可分為高阿爾卑斯山、石灰岩山地、瑞士高原、侏羅山四個部分。其中山脊部分是它的核心。
高阿爾卑斯山由抗蝕性強的結晶岩構成,它們形成各種形態的山峰。魯日峰(瑞士,海拔3650米)呈尖錐狀,馬特峰(瑞士-義大利,4477米)呈金字塔狀,勃朗峰(法國-義大利,4807米)呈渾圓狀。各高峰的山坡很陡峭,下部往往形成碎石堆;2750米高度以上有永久積雪及冰川。最長的冰川長達32公里。山地受古冰川侵蝕,形成深邃的U形谷。從谷底向上,植被種類隨高度而變化。平坦的谷底種植著莊稼,谷坡上覆蓋著森林。在2000米高度(森林分布上限)以上,高山草甸取代森林,成為優良的牧場。草甸每到春天百花盛開,絢麗多彩。再向高處,氣候過於寒冷,植物不能生長,草甸逐漸過渡到高山凍原。因此,高阿爾卑斯山的景觀很有旅遊吸引力,既有田園風光,又有自然景觀,森林遍布,風景美麗。這里地勢崎嶇,相對高差很大,視野中往往出現十分壯觀、犬牙交錯的背景線。有時在谷地內還有湖泊分布,更給大自然增加了光彩。冬季,高阿爾卑斯山的降雪量普遍很大,積雪厚度通常在7米以上,並可保存6個月之久,所以這里又有冬季體育運動旅遊資源。
石灰岩山地分布於高阿爾卑斯山南北兩側。北側在瑞士境內有著名的少女峰和艾格爾峰,向東與奧地利境內的蒂羅爾山相連。南側伸展在義大利境內。在石灰岩山地,既有高聳的白色斷崖和台階狀斜坡,又有尖峭的高峰。峽谷、洞穴、地下河等喀斯特地形隨處可見,地表水系不發育,岩石裸露,比較荒涼。個別山地較高,山上有冰川發育,其景觀和氣候適宜冬、夏兩個季節旅遊。
瑞士高原是阿爾卑斯山脈向北伸延的部分,由較軟岩石構成。它地形相對較低,在地表外力作用下,被切割成丘陵和淺緩的谷地。在發生古冰川作用的地方,有許多古冰川堆積物。該地區是肥沃的農業區,人口比阿爾卑斯山脊稠密得多。突出的旅遊資源是湖泊,它們位於石灰岩山地的山麓,著名的有日內瓦湖、圖恩湖和盧塞恩湖、博登湖等。
侏羅山位於瑞士高原西北,它沿瑞、法邊界呈西南-東北向延伸,其高度比阿爾卑斯山低得多,景觀也遠不如阿爾卑斯山那樣挺拔壯觀,但它被一些河流所切割,形成不少峽谷;山水相映成趣,令人賞心悅目。
(二)阿爾卑斯山的氣候
阿爾卑斯山具有大陸性山地氣候特點,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和涼爽,但隨著高度而發生變化。冬季時,受中歐的高氣壓系統控制,形成晴朗、乾燥、無風的天氣,最適宜冬季山地體育運動,但在瑞士高原有降雪。春季時,高氣壓系統分裂,地中海地區的低氣壓系統與北歐的低氣壓系統有時相互合並,在阿爾卑斯山以北形成一個低氣壓區。在這樣的條件下,會形成一種局部的地方風。乾暖氣流常常沿山谷自南吹向北。這種乾熱風春季經常出現,使積雪迅速融化,有造成雪崩的危險。有時,這種風在阿爾卑斯山北側的山麓湖泊上形成暴風,並伴有雨、雪或冰雹。
夏季降水最多,午後還常常發生雷暴。降水量隨高度上升而增加,但在同樣高度上,朝西的向風坡降水量為背風坡的兩倍。有些雨影區十分乾燥,如位於瑞士西南部的羅訥河上遊河谷,因處於勃朗峰的雨影區,年降水量僅609毫米,由於夏季乾燥,因而農作物需要進行灌溉。而在朝西的向風坡,年降水量可達2450毫米。冬半年在高度大的地方,積雪時間長,但也受山坡方位影響。南坡陽光較充足,雪被保存時間沒有北坡長久,北坡常常處在雨影區。阿爾卑斯山中的谷地,冬季日溫差很大,白天增暖,夜間山上冷空氣由於比重大而流入谷底,使溫度大大降低。這種情況,加上山坡方位對日照的影響,決定了旅遊住宿地常常被定位在南坡谷地兩側,山谷聚落的分布亦然。
西阿爾卑斯山受來自大西洋和地中海方向的氣流影響較大,比山脈東段濕潤,也略溫和。從西到東,氣候的大陸性不斷增強,在奧地利東部,夏季極其炎熱,且多雨,而冬季卻十分寒冷。
(三)阿爾卑斯山旅遊業的形成與發展
阿爾卑斯山的自然環境對農業不利,但農業卻又是該山區的重要產業。山地農業屬勞動密集型,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業變得愈來愈艱難,愈來愈無利可圖。這導致年青人外流,偏僻山區人口減少。旅遊業被看成是這些地區補充收入和提供就業機會的手段,因而瑞士和奧地利政府提倡和重視旅遊業。於是農民開始經營高山旅遊業,他們向旅遊者出租房舍,並將旅遊業與農業結合起來。這就開創了瑞士和奧地利兩國家庭經營小規模旅遊業的傳統。
最初到阿爾卑斯山的旅遊者,是夏季來瑞士觀賞風景。19世紀初,有個別外國上層人士到瑞士的湖泊觀賞美麗風光。接著,有許多英國人到這一山區度假旅遊,瑞士的采爾馬特和法國的夏夢尼山谷被開發成登山運動中心。19世紀70年代,鐵路通到了阿爾卑斯山,旅遊進一步擴大,一些溫泉醫療在瑞士的聖莫里茨和奧地利的巴特伊施爾等地變得時髦起來。盡管在19世紀70年代,阿爾卑斯山從挪威引進了滑雪運動,此後十年又從荷蘭引進了滑冰運動,但是直到20世紀20年代以前,來阿爾卑斯山的主要還是夏季旅遊者。1924年,第一屆冬季奧運會在阿爾卑斯山法國境內的夏夢尼山谷舉行。從此滑雪設施開始在歐洲廣泛興建,法國建立了第一批旅遊勝地,包括阿爾普迪埃、蒂涅和瓦勒迪澤爾。雖然滑雪中心仍然只為少數富有的上層人士服務,但到1924年時,冬季旅遊者已經大大增加。當時到瑞士的以英國人為主,而到奧地利的以東歐和東南歐人為主。兩次世界大戰及其政治後果完全破壞了這種旅遊地理格局。戰後,瑞士的旅遊業迅速恢復,在建立旅遊中心的同時,也大力發展了旅遊住宿地。直到1950年,在阿爾卑斯山的旅遊業中,瑞士一直佔有優勢地位。同期,奧地利也開始重建其旅遊業,發展速度極快。到1955年,奧地利超過了瑞士,成為阿爾卑斯山首要旅遊區。而法國從1960年才開始迅速發展自己的旅遊地。
到本世紀80年代,瑞士和奧地利的旅遊業都停滯不前。原因之一是,西方國家經濟不景氣及其他旅遊目的地的競爭,其二是,國家在使旅遊基礎設施現代化方面行動滯緩,旅遊業不易得到資金來完成其現代化。
在這兩國中,夏季的風光旅遊人數大為下降,但冬季體育運動旅遊人數仍穩步增長。
由於歷史、語言、交通和經濟因素的共同作用,歐洲各國旅遊者向阿爾卑斯山不同區域的移動有一定的差別。瑞士和奧地利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德國客源市場,但到奧地利旅遊的德國人要多得多。荷蘭人更喜歡去奧地利而不太喜歡去瑞士。比利時人差不多以相等的人數到瑞士和奧地利旅遊。去義大利的德國人多集中於上阿迪傑。法國人主要進行國內旅遊,但也有相當多的旅遊者到瑞士的中部和東部,以及到奧地利和義大利西部旅遊。
E. 去阿爾卑斯山旅遊一人多少錢
去歐洲來的阿爾卑斯山旅遊,自去10天左右,人均的費用大概是20000-30000之間!
阿爾卑斯山的景色十分迷人,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區和旅遊勝地,被世人稱為「大自然的宮殿」和「真正的地貌陳列館」。這里還是冰雪運動的聖地,探險者的樂園。
阿爾卑斯山山地冰川呈現一派極地風光,是登山、滑雪、旅遊勝地。阿爾卑斯山地冰川作用形成許多湖泊。最大的湖泊萊芒湖,另外還有四森林州湖、蘇黎世湖、博登湖、馬焦雷湖和科莫湖等。美麗的湖區是旅遊的勝地。西、中阿爾卑斯山風景宜人,設有現代化旅館、滑雪坡和登山吊椅等。冬季滑雪運動吸引大量遊客。山麓與谷地間的不少村鎮,山清水秀,環境幽雅,每年都有大量遊客來此旅遊。
F. 去阿爾卑斯山旅遊多少錢
去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旅遊,去10天左右,人均的費用大概是20000-30000之間!
阿爾卑斯山回的景色十分迷人,答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區和旅遊勝地,被世人稱為「大自然的宮殿」和「真正的地貌陳列館」。這里還是冰雪運動的聖地,探險者的樂園。
阿爾卑斯山山地冰川呈現一派極地風光,是登山、滑雪、旅遊勝地。阿爾卑斯山地冰川作用形成許多湖泊。最大的湖泊萊芒湖,另外還有四森林州湖、蘇黎世湖、博登湖、馬焦雷湖和科莫湖等。美麗的湖區是旅遊的勝地。西、中阿爾卑斯山風景宜人,設有現代化旅館、滑雪坡和登山吊椅等。冬季滑雪運動吸引大量遊客。山麓與谷地間的不少村鎮,山清水秀,環境幽雅,每年都有大量遊客來此旅遊。
G. 阿爾卑斯山是( )洲最高大的山脈,獨有的( )和 ( )為當地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條件
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獨有的(登山)和(滑雪)為當地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條件。
H. 去歐洲阿爾卑斯山旅遊一周需要多少花費
機票往返,便宜的話4500搞定,趕上旺季就貴了,大概8000也夠了。
到了法國住青年旅館內,很便宜,大城市不容過40吧。小城市20就可以,這些都能在網上查到,並且能預定。
看風景的話,可以到ANNACY(安納西),靠近阿爾卑斯山
其他的看你消費如何了 ,如果手頭寬裕那就奢侈一下 ,阿爾卑斯山游覽的核心景區在沙木尼鎮。在那裡可以坐纜車直接上主峰勃朗峰, 但那裡的賓館貴得嚇人 ,如果住哪裡里的話, 恐怕要2-3W ~~
I. 什麼季節去阿爾卑斯山旅遊是最好的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它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經瑞士、德國南部、義大利北部,東到維也納盆地,呈弧形貫穿了法國、瑞士、德國、義大利、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六個國家,綿延1200公里。山勢高峻,平均海拔約達到3000米左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0多座,聳立於法國和義大利之間的主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因峰頂終年積雪而得名,是歐洲第一高峰。它位於歐洲中南部,是一條不甚連貫的山系中的一小段,該山系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過南歐和南亞,直到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從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後再向東-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阿爾卑斯山脈遍及下列6個國家的部分地區∶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僅有瑞士和奧地利可算作是真正的阿爾卑斯型國家。阿爾卑斯山脈長約1,200公里(750哩),最寬處201公里(125哩)以上,是西歐自然地理區域中最顯要的景觀。
阿爾卑斯山除了主山系外,還有四條支脈伸向中南歐各地:向西一條伸進伊比利亞半島,稱為比利牛斯山脈;向南一條為亞平寧山脈,它構成了亞平寧半島的主脊;東南一條稱迪納拉山脈,它縱貫整個巴爾干半島的西側,並伸入地中海,經克里特島和塞普勒斯島直抵小亞細亞半島;東北一條稱喀爾巴阡山脈,它在東歐平原的南側一連拐了兩個大彎然後自保加利亞直臨黑海之濱。大約1.5億年以前,現在的阿爾卑斯山區還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隨後陸地逐漸隆起,形成了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整個山區的地殼至今還不穩定,地震頻繁。近百萬年以來,歐洲經歷了幾次大冰期,阿爾卑斯山區形成了很典型的冰川地形,許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銳,山區還有很多深邃的冰川槽谷和冰磧湖。直到現在,阿爾卑斯山脈中還有1000多條現代冰川,總面積達3600平方公里,比歐洲國家盧森堡還要大。
阿爾卑斯山脈的植物呈帶狀分布。山地南坡,海拔800米以下屬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800~1800米為溫帶森林帶,其下部為以山毛櫸和冷杉為主的混交林帶,上部為由雲杉、冷杉、雪松等組成的針葉林;1800~2300米處,為森林上限;以上為高山草甸;再上則為裸露的岩石和終年積雪的山峰。夏天,這里氣候涼爽,是個避暑的好地方;冬天,這里又成了滑雪、觀賞雪景的理想場所。
在阿爾卑斯山區,因為四周有高山保護,越深的山谷越乾燥,越高的山峰則有較多雨量。降雪量也是各地區不同。海拔700米的地區,有雪的日子每年約3個月;1800米地區,有雪的日子可達半年;2500米地區,有雪的日子可達10個月,2800米以上地區,則終年積雪。在冬天,阿爾卑斯山區經常陽光普照,而中部地方則相反,陰霾密布。故此冬天是旅遊阿爾卑斯山的最佳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