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發展與地方特色的關系

旅遊發展與地方特色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0-12-15 15:16:12

① 如何保護當地的地方文化特色,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

開發+保護+適當利用,三者缺一不可,許多地方都印證過了。

② 地方文化特色對當地的旅遊有什麼樣的影響

就是長沙的湘綉為主題的文化特色街。這種商業點子不錯,優勢比較明顯。結合傳統文化做旅遊項目,政府主導。後期政府資源集中,宣傳一下,加上本來的特色,火的機會很大。

③ 地方特色小吃在旅遊中有何的地位

特色小吃復可以作為一種旅遊商品,制它的作用不能忽略的,我是長沙的,就拿長沙的臭豆腐來說,長沙的臭豆腐是有名的,到這里的遊客到這里都會想試一下這個聞起來臭但是吃起來香的臭豆腐。還有四川的麻辣火鍋,北京的烤鴨等等,旅遊包括食 住 行 游 購 娛,食在第一位,呵呵,外國人到了北京一定會嘗一下烤鴨,這甚至傳到了國外,讓更多的人記住北京。
再來說下現在的旅遊現狀,基本上每個景點的紀念品都差不多,沒有什麼特色,但是小吃的話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不同,小吃也有差異,這個是不能被模仿的,所以這個是旅遊的一個不能忽視的。這個只是一個簡單的回復,希望對你有幫助。

④ 泰寧大金湖可值得遊玩的地方有哪些及其歷史人文背景特色

大金湖位於福建省西北部,屬三明市泰寧縣.距鷹廈鐵路線邵武站76km,距福州330km,在京福高速公路於公園北側通過.正在建設向蒲鐵路泰寧站。公園總面積461km2,分為上清溪、金湖、龍王岩---八仙崖,金饒山(海拔1700m)風景區及泰寧古鎮史跡游覽區。目前已開發開放金湖、上清溪、泰寧古鎮三處為風景游覽區。位於 大金湖 華夏古陸武夷隆起的中心部位。白堊紀時,閩西發育二條NE向斷裂帶。泰寧縣紅層盆地是發育在西部崇安一石城大斷帶上多個盆地之一。泰寧縣是中國東南沿海諸省丹霞地貌面積最大的一個縣,紅層盆地面積215.2km2,由上清溪、金湖、龍王岩、八仙崖四個小盆地組成。 泰寧縣紅層盆地基地層是前震旦系變質岩、晚三疊-早侏羅紀碎屑岩及晚侏羅-早白堊紀陸相火山岩。組成紅層盆地的地層為白堊紀的紅色碎屑岩地層,包括沙縣組和崇安組。沙縣組厚度87m,岩性以粉砂礫為主,厚度可達1901m。較堅硬的崇安組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成景岩層。盆地西南有燕山期花崗岩,東南有酸性火山岩出露。 控制盆地形成的構造以北東、南北向為主,屬拉張盆地,盆地形成後的構造以南北、北西向構造最為明顯 大 大金湖 金湖丹霞地貌在同類地貌中具有分布面積大、類型全、奇峰異石多的特點,按成因可分為斷裂崩塌型、流水侵蝕型、崩落堆積型、風化溶蝕崩落型、風化溶蝕型等六大類型,其中最具典型性、稀有性的地質遺跡有: 典 型的受大斷裂控制的箕狀盆地 丹霞地貌發育在華夏古陸武夷隆起上。它的形成受崇安-石城大斷裂和泰寧-龍王岩南北向斷裂控制。盆地東側紅層不整合於晚白堊世火山岩之上,西側嚴格受崇安-石城大斷裂控制,斷裂面形成斷崖,高可達百米。角礫岩帶寬200m,其中還充填有大型螢石礦床、這代表了東南沿海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紅盆一側坳陷、一側斷陷之箕狀盆地形成過程及其獨特面貌。 國內罕見的深切峽谷與深切曲流 大金湖 大金湖 丹霞地貌出露海拔240-907m間,由於斷裂縱橫,發育奇特的網狀峽谷及巷谷、深切曲流、及河流襲奪現象。以上清溪風景區最為典型。上清溪從崇際至長興段長6km,峽谷寬一般4-8m,最狹窄處2.5m。兩岸一般高120-160m,最高處200m。天為山欺,水求石放,漂流其間,兩岸奇石異洞,目不暇接。上清溪東北7km處的錦溪,由碗廠至下碼頭段流程7.5km,直線距離僅2km,共有9道彎,曲折率3。其中有8道彎為180°急轉彎。峽谷平均深170m,最深處250m,峽谷最寬處10m,最窄處1.53m。峽谷之深、之曲,實屬罕見。 石輞大峽谷,長6km,筆直自北而南,古河流也曾是自北向南流,由於近東西向斷裂交匯後,差異性升降運動產生河流襲奪,使河流至龍丹口轉向東流,折復向南、西,又流到縱谷南段,使中間成為干谷。其典型性可以作為教科書的教材。 獨特的水上丹霞 金湖位於 大金湖 公園中段,湖區原為金溪一段,1980年建造水電站後形成面積36km2水面,從此,浩瀚幽深的碧水與千姿百態的丹山,構成動態與靜態的完美結合,被譽為"天下第一湖山"而聞名海內外。山水交融形成的水上一線天、水上二線天、水上大赤壁、情侶峰、貓兒山、玉柱峰等景點都是國內稀少的,有些是獨有的。 中國東南最高、最古老的丹霞地貌 公園內峰林、峰柱、方山、尖峰眾多,不下200餘座,且形態多樣。最具代表性的是龍王岩、八仙崖。八仙崖高907.6m,與湖面高差達637m。黃進教授根據上清溪河流階地沉積物的熱釋光測年數及相對標高得知金湖平均地殼上升速度為0.586m/萬年,並依此大體推算上清溪、金湖、龍王岩、八仙崖丹霞地貌形成已430萬年、760萬年、1100萬年、1190萬年,八仙崖在中國東南沿海諸省丹霞地貌中海拔最高,年齡最老。 八仙崖 龍王岩 多、大、奇異的洞穴博物館 區內洞、 大金湖 穴、岩槽以其多、大、類型齊全、形態奇異而堪稱"丹霞地貌洞穴博物館"。大、中、小型蜂窩狀洞穴到處可見。槽狀、豎立狀、扁平狀、方形、圓形、額狀、香蕉狀、包廂狀……且槽中有洞、洞中有穴。以上清溪兩岸及金湖沿岸最為發育。特大型的甘露岩洞,高80餘米,寬、深各30多米,由風化-溶蝕-崩塌而成,洞頂見石鍾乳。宋紹興16年,於洞中建甘露寺,寺前僅由一根木柱撐起四幢重樓疊閣,"一柱插地,不假片瓦"。是我國建築史上的傑作。發育於天台岩丹崖上的大型岩槽,長360m,最深6.7m,內建有天台寺,為國內罕見之大型岩槽。 奇 險秀偉的花崗岩石蛋地貌景觀 公園西南 大金湖 側有海拔1857m的白石頂和寶峰山,構成金饒山景區,屬花崗岩石蛋地貌景觀。奇峰、異石、瀑布、深穴相映成趣,是有待開發的風景區。 2001年7月,在泰寧召開的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討會上,與會的53位專家、教授經過實地考察,認為"大金湖丹霞面積大、特色地貌發育典型、類型眾多、地質構造與地貌發育關系清楚,稀有景觀眾多,在全國丹霞地貌區中具有很強的獨特性,是一處集典型地質、地貌科普旅遊和觀光度假旅遊於一體的優質地質公園,已具備了國家地質公園的條件"。並聯名推薦申報國家地質公園(現已批復)。國家地質公園必將有效地 大金湖 保護大金湖旅遊資源和地質遺跡,豐富大金湖旅遊資源的科學文化內涵,提升大金湖旅遊的品位和檔次,促進我縣旅遊業及旅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002年元旦,中國地質科學院第五任院長、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地質公園計劃專家組成員趙遜先生,實地考察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後,欣然賦詩:"龍蟠碧溪杉陽鎮,魚躍金湖薄霧蒸;仙峰壽壁呈祥瑞,鍾山鼓嶺施甘露;天跡飛瀑赤崖瀉,松竹疊翠在鳥鳴;水上丹霞猶遮面,自古英才出泰寧"。 2006年5月,廈門著名人士萬金鋒暢遊了大金湖,並贊譽大金湖為「海峽西岸第一湖」。 大金湖看點水漈瀑布 又稱白水漈瀑布。瀑布分為兩層,間距百餘米,上為斜漈瀑布,下為水漈瀑布,遠眺似白練懸空,是金湖最大的 大金湖 瀑布。它發源於泰寧第二高峰——峨嵋峰的九棟嶺,在兩山對峙間,石峽中開,流水奔突而下,匯聚沿途的小溪、山泉注入金湖,百米之外便能聽到瀑布轟雷般的響聲。每當雨過天晴,瀑布周圍霧氣騰騰,在陽光的照耀下,還可以看到一道彩虹懸掛其中,光芒四射,蔚為壯觀。 赤壁丹崖 寬約500多米,高約100米,壁面寸草不生,如城壘突兀,倒影紅透湖水,因此巧借古之「赤壁」的名聲,直呼其為大赤壁。碧水丹山,斐綠疊丹。雖沒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景象,但綠水浩盪,丹崖壁立,斑斕絢麗,氣度不凡,別有一番意境。 水上一線天 是金 大金湖 湖景區很有代表性的景點之一。岩危壁峭,合掌雙峰相互擠扎,湖水上漲浸過山腰,形成深綠色的狹長水巷,只容一隻小般擦崖而過。峭壁竦立間突出的五道石棱,人稱五馬落槽。峭壁上長滿各類花草,其中有石蘭、吊蘭和還魂草等,還有兩股飛泉由上而下直瀉深潭,響聲錚錚然,更顯得潭色如碧。幽谷迷律俗稱「二線天」,舊稱二十四溪,是指彎彎曲曲二十四彎的意思。水道長2千米左右,兩岸懸崖峭壁,花草攀崖,修竹成林,禽鳥時現。船隻在幽靜的峽谷中左彎右轉,給人以峰迴路轉、撲朔迷離的感覺,因此雅稱為幽谷迷津。盡頭有塊岩石擋住去路,看似船隻進不了,其實可以進去,可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船隻沿石壁擦過,有一塊圓溜溜的巨石,在兩邊水中各映出一線;仰望,則形成一個弧形,便是「水上二線天」。 [編輯本段]大金湖美食 泰寧縣因氣候原因,地方菜餚口味金溪上游偏重、偏辣、金溪下游偏淡,淳香濃厚,地方特色菜有「金湖魚頭」、「 大金湖 鯉魚粉絲」、「酸菜小筍」、「農家豆腐」、「鱤魚」、「腌肉香菇」、「紅燒狗肉」、「清蒸桂魚」、「清燉鯰魚」等。各賓館、酒家均可提供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菜餚,同時,各賓館根據各店特色推出食用菌系列、魚系列、葯膳滋補系列、豆腐系列、素菜系列、野菜系列等五個系列的菜餚。泰寧民間風味小吃歷史悠久、種類繁多、豐富多彩,至今仍在我縣廣闊城鄉久傳不衰,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風味小吃有五十餘種。其中較具有地方特色的有「碧玉卷」(俗名叫「韭菜糍」,原料為純真大米和碧綠的韭菜,烙成薄餅,捲入香菇、鮮筍絲等餡料,煎成筒狀,油軟潤滑,色香味俱佳)、「狀元糍」(又叫糯米糍,用質地純正的糯米作原料,搓成乒乓球大小的糍團,用黃豆粉、花生粉、芝麻等作佐料,吃法多種多樣)、「暖菇包」(用鼠麴草和米漿為原料,包入鮮筍絲、臘肉、豆腐乾等餡料,蒸熟即可食,每年春社<農歷二月初四>家家戶戶做來敬土地神,祈求五穀豐登)、「仙草糕」(用鮮仙草和食米為原料,煮成碧綠色的濃糊,待冷卻凝固後切成方塊,趁熱食之,軟滑芳香,吃後全身涼爽,暑氣全消),其餘的還有「白條魚」、「尚書酒」、「餡心饅頭」「烏株粳米糍」等等,我縣各小吃店均可提供泰寧特色小吃。 暖菇包子 又 大金湖 稱包糍 暖菇,學名叫鼠麴草,又叫佛耳草,初春生長於田野,性溫味甘,早春採摘後洗凈曬干,芳香撲鼻,有化痰止咳及強腎益筋之功效。泰寧民間每年在「春社」這一天,農村家家戶戶做暖菇包子,以敬土地神,祈求五穀豐登。遠近的親朋好友都相互往來品嘗,這種習俗流傳至今。暖菇包的製作因方法不同,有包子和包糍之分。泰寧的龍湖、黃厝、與三地等農村,盛行做包糍,包糍是用碾碎暖菇粉與炊熟的米飯(六成糯米、四成食米)舂打成糍,切塊、捏成筒狀,放餡(以臘肉、香菇、鮮筍、蝦米、薤子,再配上辣椒等佐料炒熟)兩邊合攏捏緊,蒸熟即成。其餘的鄉村則盛行做暖菇包子,先將食米、糯米浸泡後,加上剛採摘的暖菇,磨成米漿,裝入布袋裡砸去多餘水份後,入熱鍋煮成糊團,再將糊團搓成一小塊,做成鍋狀,填入餡料,封口後裝入蒸籠蒸熟即為暖菇包子。 鼠麴草 鼠麴草生長在河畔,山坡,地角,清明前後特別繁盛。你也可以叫它清明菜的,它可是好脾氣,不會記較的。 大金湖 名字只是代號,皇帝和叫花子,不都只是一個稱謂嗎?功用僅在於區分某甲非某乙。清明菜鋪滿河畔,與白茅,鐵纖草,筆筒草友好相處。它先是一星半點拱出地面,象汪洋中的一個個孤島。葉片一點點伸展,莖一節節挺進,終於蔓延成燎原之勢。清明菜全身被茸毛,絲綢般柔滑。黃色的小花攢成團,象一群鬧喳喳的小姑娘,擠在門後,好奇地向外張望。清明菜很難發育順暢,嫩葉還未舒展開,便被掐下,成為果腹的菜餚。掐去嫩尖的地方又發出更多的枝椏。所以清明菜幾乎都是匍匐在地,一株草就是一大蔸。長滿清明菜的河畔,綠水環繞,芭茅覆蓋著沙洲,淡薄的青霧罩著河堤,城市,橋。清明菜上總是沾滿了露水,那晶瑩的水珠,誰說不是具有魔法的水晶球呢? 風味小吃 碧玉卷:以大米和韭菜為原料,磨成漿,用油烙成薄餅,捲入香菇、熏肉、筍絲、豆腐乾等餡料,煎成筒狀,油軟潤滑,色香味俱佳。有「報春淑女收畫卷」之說。 仙草糕:泰寧俗稱涼粉。用米粉配仙草加井水在鍋里煮沸,冷凍結塊而成。夏季吃涼粉可降溫防暑,清熱解毒,祛病消災。有「翡翠西施伴仙草」之說。 尚書酒:泰寧俗稱酒釀。相傳是南宋狀元鄒應龍在朝廷擔任戶部、工部和禮部尚書時,從宮廷帶回秘方,結合地方釀酒工藝製做而成。尚書酒色澤淡黃,純清透明,醇和可口,營養價值高,有益身體健康。有「營養金湯秘方釀」之說。 白條魚:金湖特產,數量眾多。沾上椒鹽、薯粉,用燙油炸,味香酥脆,配以醬油、香醋、蒜泥為佐料,味道好極了!有「金包銀魚柳成串」之說。 舂糍粑: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泱泱中華大國以「食文化」而飲譽天下。泰寧人每逢婚喪酒宴,少不了要舂糍粑,為酒宴「墊底」,俗稱「飽料」。泰寧自古少麵粉,食品就在「米」上做文章。糍粑製作方法是:先將淘洗浸透的糯米(或粳米)用大蒸籠蒸熟,然後倒入石臼中舂爛成糍,取出捏製成各種形狀的糍粑並點上小紅點。如用糯米可做成糯米糍、狀元糍等。用粳米可做成白果、丸子、清明糍、上元糍、烏楮粳米糍等。做糍的過程中,一家老少樂融融,全族上下喜滋滋。人們品嘗美食,觥籌交錯,一派喜慶景象。有「白面書生狀元紅」之說。 特產 大金湖盛產各類天然淡水魚,如鱤魚、金湖白魚、銀魚、魚條、魚片、翹嘴魚、桂魚、鯉魚、黃安等十幾個品牌

⑤ 廣東地方文化特色對廣東的旅遊有什麼樣的影響

會增加廣東旅遊特色和旅遊資源的豐度;會增加旅遊活動的吸引力;會增加旅遊地的形象特徵;會影響旅遊地的旅遊發展方向等。同時,廣東地方文化特色是廣東旅遊業的重要基礎。

⑥ 我國地方文化特色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

影響是正面的。如井岡山吧,我們去開發它,不單單是因為它的風景秀麗,更看重是它具有革命遺址和歷史事件。開發文化特色景點對當地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對小遊客(*包括中外的各種遊客)來說,是一種學習知識的最佳教材。

⑦ 關於利用地方特色發展旅遊業的例子

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階段及問題

發展階段

根據旅遊觀光農業發展的過程
,
舒伯陽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
:
早期萌芽階段
,
屬自發式
,
旅遊
主題不明確
,
僅作為休閑調劑
,
投資與經營主體是個人或小群體
,
市場供求關系模糊
,
以個人需求
為導向
;
初級經營階段
,
仍屬自發式
,
有一定的旅遊主題和活動安排
,
中小旅行社也主動參與經營
,
市場以短期贏利為目的
,
並以產品為導向
;
成熟的經營階段
,
屬開發式
,
有明確的主題和系列活動
策劃
,
投資與經營主體為大型
(
旅遊
)
企業集團
,
市場以長期投資收益為目的
,
以項目投資為導向。
據此判斷
,
目前我國旅遊觀光農業已發展到成熟的經營階段。

黑龍江的旅遊觀光農業起步較晚。近幾年
,
在哈爾濱等大中型中心城市郊區出現了「現代農
業示範基地」、「綠色農業實踐基地」、「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形式的旅遊觀光農業項目
,
此外
,
還有部分個人或集體參與投資經營的「風情園」、
「農家樂」等項目
,
但是從其投資與經營
主體、
開發規模、
功能等方面分析
,
並以舒伯陽的旅遊觀光農業三階段論來判斷
,
黑龍江的旅遊觀

光農業正處於從初級經營向成熟經營過渡的階段。

目前
,
黑龍江很多地區投入運營、在建或者擬建的旅遊觀光農業項目較多
,
按其內容不同
,

分為
5
種類型
:
綜合農科知識類
:
如黑龍江北方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園、
哈爾濱的
「綠山川」
生態園、
二龍山現代高效農業科技成果展覽園等
;
瓜果品嘗類
:
如密山市綠色觀光農業走廊等
;
民俗生態類
:
如大慶勝利民族風情園等
;
花卉養植類
:
如雞西潤豐綠色園區等
;
種養殖產業類
:
如大慶國家級現
代化農業示範基地、
牡丹江大灣農業科技園區等。
其中
,60%
以上的旅遊觀光農業項目都是屬於綜
合類型
,
即集農業、科普、觀光、餐飲、經貿等於一體
,
進行農、
林、果、
牧、
漁等立體綜合開發。

存在問題

從目前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的現狀來看
,
雖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
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
初步的基礎
,
但是並沒有擺脫目前旅遊觀光農業普遍存在的規模小、品牌不突出、配套設施不齊
全、管理水平低、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等一系列問題
,
尤其以下列三大問題較為突出
:

規模較小
,
而且地域分布不平衡。
根據國外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經驗
,
當旅遊觀光農業區半徑
大於
29.5
公里的區域
(
面積
)

,
才能發揮最佳經濟效益
,
而黑龍江的項目絕大多數小於這個數字
,
因此項目主要集中於經濟較繁榮、城鎮化程度較高的中心城市附近
,
尤其以哈爾濱和大慶一線較

,
而資源相對豐富的中部、
北部地區較少。
隨著其它地區經濟的崛起和山區脫貧
,
其發展潛力不
容忽視。

目前黑龍江的旅遊觀光農業景點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或非旅遊企業投資興建和管理。
政府缺
乏對農業旅遊資源開發的宏觀控制和指導
,
很多項目又缺少周密的市場論證和發展規劃
,
造成投
資的隨意性和開發的盲目性
,
使一些地方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的主題開發重復、
雷同或近似
,
景區缺
少總體布局規劃
,
往往同一景區中各個旅遊景點不相協調。這給今後價格戰的惡性競爭埋下了隱

,
同時
,
造成後期農業旅遊經營和管理的困難
,
更難以進行深度開發。

項目的市場定位、建設主題定位不夠准確
,
缺少鮮明的北方農業特色和傳統的文化基礎。許
多項目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
評估審查
,
投資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單純模仿別人的模式
,
並沒有
將種、養品種的新、奇、特和傳統文化底蘊做實、做強、做大
,
是造成市場范圍狹小、客源不足
的直接原因。此外
,
有的地方沒把旅遊觀光農業看作是建立在農業經營基礎上的農業與旅遊業的
有機結合
,
單純依靠旅遊或門票的收入來維持園區的發展
,
而客源的組織又以當地散客和學生為

,
與旅遊組織聯系不緊密
,
許多參觀學習都是免費接待
,
因此
,
很多的旅遊項目入不敷出、
舉步維
艱。

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模式

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發展的基本思路

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
,
應以超前的眼光
,
改革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思路來進行整體規
劃和宏觀調控
;
應從發展大旅遊的角度來實現黑龍江特色鮮明、
種類豐富的旅遊資源的整合
,
實現
旅遊觀光農業產業鏈的拉伸
;
應遵循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
,
堅持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兼
顧的原則
,
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和提高綜合效益
;
應以農業為核心
,
以生產為本
,
走特色品牌、
精品項
目之路
;
應以科技進步為動力
,
以人力資源建設為保障
,
穩健地發展黑龍江的旅遊觀光農業
,
既為
把旅遊業發展成為黑龍江的支柱產業做出貢獻
,
也為黑龍江省的農業現代化起到長足的推進、示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2280119" });

范作用。

旅遊觀光農業發展的項目模式

根據黑龍江省農業結構的特點和區域優勢資源
,
並借鑒國內外觀光農業的發展經驗
,
其旅遊
觀光農業項目的發展主要可採用以下幾種模式
:

農業主題公園

農業主題公園是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
,
以大農業或農業的某一領域為題材
,

農業生產場所、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遊場所結合於一體
,
以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為主要目的建
設項目。
在功能上
,
可建立糧油、
果品、
花卉等專業性農業公園
;
在利用方式上
,
可將作物的觀賞、
採摘、製品及其有關的文藝活動、節慶活動等融為一體
,
提高其經營效益
,
豐富游覽樂趣。

農業生產基地

有先進生產水平的、
有較大規模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
,
本身隱含著較高的觀
光游覽價值
,
廣闊的田野、
大群的牲畜、
食品的生產流程等
,
都是看點。
例如密山的綠色觀光農業
走廊就是屬於這種類型
,50
萬畝的「走廊」上
,
建有白瓜生產基地、西紅柿示範區、綠色水稻示
范區、
果園示範區等。
這種項目的旅遊服從於生產、
服務於生活
,
利用現有的生產項目開展旅遊
,
並利用旅遊客流對企業的形象、產品、理念等進行宣傳推廣
,
相得益彰。

農業科技示範區

農業科技示範區是一個集科研、開發、創新、示範四個方面主體功能於一
體的農業綜合大學科。
在示範區自身的科研、
生產設施的基礎上
,
開發旅遊觀光農業項目
,
並把農
業科技普及工作溶匯到游覽中去
,
是現階段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的主要模式之一。例如哈爾濱農業
高新技術園區
,
不僅擔負著
「設施綠色蔬菜生產綜合技術研究與示範」
等科研任務
,
還被哈爾濱市
委宣傳部和市教委聯合確定為「哈爾濱市青少年綠色農業實踐基地」。

⑧ 地理七年級下冊47頁復習題第3小題 你認為應如何保護當地的地方文化特色,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

1、加強開展全社會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宣傳與教育,加強科普工作,加強對遊客在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宣傳教育。
2、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旅遊開發的管理,特別是那些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景區,更要加強監督。

⑨ .我想寫一篇關於西藏方面的論文這個題目可以不<我國西藏地區特色旅遊發展的意義及建議>

建議把「我國西藏地區」這幾個字改成「西藏自治區」比較簡潔。
因為你強調「我國」實屬多此一舉,就好像你寫論文說「我國河南省」,「我國青海省」之類的,畫蛇添足。「西藏自治區」就是國家對於西藏的行政區劃,已經表達出了西藏的狀態,因此建議用「西藏自治區」比較好。
另外我們當年寫論文的時候要求將題目和摘要翻譯成英文,不知你們是否有這個要求,「我國西藏地區」這幾個字翻譯成英文比較有歧義,「我國」不好翻譯,硬翻不倫不類,「西藏地區」翻譯成英文就是Tibetan Areas,但是這個意思就是整個藏區,包括西藏自治區、康巴藏區和安多藏區,會產生歧義。
還有就是語病,特色旅遊發展的意義尚通順,特色旅遊發展的建議有些主賓不分,因此建議修改為《發展西藏自治區特色旅遊的意義及建議》或者《淺析西藏自治區特色旅遊發展--意義及建議》,
內容可著重於介紹西藏(河蟹)獨特的人文環境,地理優勢,分析與其他旅遊地不同的地方,再加上一些數據。人文方面就是藏傳佛教寺院,神山聖湖的獨特性,地理優勢方面就是徒步,騎行,漂流,登山等。建議則可由規范化,產業化等等方面入手。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