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的發展逐漸成型
『壹』 世界旅遊業的發展趨勢論文800字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已經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主要選擇方式之一。旅遊業的發展不僅給許多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為它們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因此,旅遊業日益引起各國政府的重視。
據世界旅遊組織今年年初發表的年度報告統計,2002年世界各國和地區入境旅遊人數達7.15億人次,創歷史最高記錄。其中,歐洲入境旅遊人數仍居世界第一位,為4.11億人次,佔世界旅遊市場的57.5%。近年來,亞洲旅遊業蓬勃發展,已成為全球旅遊業最興旺的地區之一。2002年前往亞太地區的國際遊客達1.31億人次,僅次於歐洲。美洲地區也是世界旅遊的熱點地區,2002年入境旅遊人數為1.21億人次。非洲的遠古文明和原始風光也開始吸引遊客的視線,去年入境旅遊人數達到2410萬人次。
世界旅遊組織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法國仍是世界第一旅遊大國,2002年法國接待的外國遊客人數突破了歷史記錄,達7670萬人次,佔世界旅遊市場的10.7%。其次是西班牙、美國和義大利,接待人數分別為5130萬人次、4540萬人次和3950萬人次。中國的悠久歷史、秀麗風光、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多樣化的民風民俗以及安全的旅遊環境等,產生了巨大吸引力,使得去年中國入境旅遊者總數達到3680萬人次,居世界第五位。
今年上半年由於受伊拉克戰爭和非典疫情的影響,全球旅遊業一度疲軟。從下半年開始,歐洲旅遊業增長較明顯,非洲和美洲也有增長。亞洲一些地區的旅遊及相關服務行業也開始逐步恢復正常。世界旅遊組織樂觀地表示,亞洲支柱產業之一的旅遊業將會在今年年底全面復甦。
目前,世界旅遊業正朝著區域化、多樣化趨勢發展。多年來,世界旅遊業主要以歐洲為主體,現在逐漸形成歐洲、亞太地區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旅遊方式的選擇上,一些國家採取以「新」、「異」取勝的戰略,除一些傳統旅遊項目外,文化旅遊、商務旅遊、生態旅遊和網路旅遊等特色旅遊,以其新穎、別致、時代性強和內容豐富多彩等特點吸引遊客,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另外,由於受世界經濟因素影響,未來國際旅遊市場的競爭亦將日趨激烈。
如何更好地開發旅遊資源、吸引更多旅遊者、增加本國的外匯收入和就業機會,已經成為各國共同面對的問題。許多國家通過頒布旅遊組織法或旅遊基本法、直接投資或減稅、設立旅遊發展基金、制定休假制度、實行「低門檻」入境和「低門檻」收費政策等,以保證和支持本國旅遊業的健康發展。
『貳』 旅遊業發展趨勢有哪些
經過快速發展,我國旅遊產業已經形成規模,旅遊產業的支柱作用更為明顯。綜合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結合博為國際咨詢集團多年的項目情況分析,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點:
第一,中國旅遊業的國際地位將不斷提升
第二,旅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不斷提升
第三,從旅遊大國到世界旅遊強國
第四,將逐步從觀光型旅遊轉向復合型旅遊
第五,旅遊服務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第六,旅遊信息化含量越來越高
『叄』 中國旅遊業為什麼發展迅速
中國旅遊業發展迅速的原因:
1、居民收入的增長與消費水平的提高對旅遊業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的收入出現了穩步的增長,與之相對應的是消費水平也有隨之了明顯的提高。而這些都對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有著推動的作用。
2、閑暇時間的增多對旅遊業的影響
隨著我國假日制度的完善,越來越多的公民就會有更多的閑暇時間,而閑暇時間的增多,使得人們「走出去看看」的期望值提高,可以性增加,旅遊成為現實。
3、國家政策的支持
「黃金周」的出現,帶薪休假制度的實施都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
4、我國旅遊資源豐富
作為一個面積大國和歷史悠久的國家,我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很豐富,不同地區的景觀差異大,旅遊價值高,也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
『肆』 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碧仔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胡爛。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褲慧漏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說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
『伍』 未來幾年旅遊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1、更系統的進行旅遊資源開發,呈現區域化,集團化。
2、更為合理的開發旅遊資源,以解決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爭奪旅遊熱點地區和旅遊旺季的矛盾。
3、區域旅遊會加快開發,普通的長線旅遊會變為長線與區域旅遊相結合的旅遊經營模式。
4、旅遊業向內涵效益型轉變,推出以觀光旅遊為基礎,具有娛樂性、參與性兼地方特色的專項旅遊和節日旅遊項目會被重視。
5、旅遊資源開發的根本條件在於人才的培養。因此,旅遊教育會得到發展。
6、旅遊資源保護會被重視,需要建立旅遊資源開發基金,進行可持續開發。
7、宗教旅遊會進一步開展。
『陸』 當今旅遊業的逐漸發展,使得旅遊類型也在逐漸的增多翻譯成英文
當今旅遊業的逐漸發展,使得旅遊類型也在逐漸地增多。
Graal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oday leads to step-by-step increase of tourism types.
Developments of tourism instry step by step at present result into graal increase types of touring.
供參
『柒』 未來幾年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中國的旅遊業已進入了戰國時代,2005年是中國旅遊業全面融入世界旅遊業的分界線,面對入世帶來的挑戰,有識之士都在思索:中國的旅遊業應該如何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中現存最大的國度,幅員遼闊,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安定團結,人民生活富足,為這個古老的民族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中國的旅遊業開劈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加上我國的南北跨度大,東西縱橫長,民族眾多,地方文化差異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中國人口眾多,正在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國民收入的增加,為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因此,中國的旅遊現正在朝著國內旅遊大國、入境旅遊大國、出境旅遊大國發展。
綜觀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我們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個發展時期:第一個時期從建國以來到1990 年為第一個時期,這個時期的主要以入境旅遊為主導地位;90年後至2002年,中國的旅遊業的發展進入了第二個發展時期,這個時期中,國內旅遊異軍突起;從2002年開始,中國的旅遊市場又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出境游組團社改革為標志,出境游進入了春秋戰國時代。因此,中國的旅遊業已成國內游、出境游、入境游三足鼎立的發展態勢,這其中國內游、出境游增長迅速,入境游發展緩慢。
中國的旅遊業有著十分明顯的分界線:東部沿海經濟發達,是最大客源的輸出地,西部旅遊資源豐富,是最大的客源輸入地,但是隨著西部開發的深入,東西部旅遊大融合是東西部經濟融合的必然趨勢。東部因經濟發達,商務旅遊、會展旅遊已漸漸取代了傳統的觀光旅遊,西部因資源豐富,風光秀麗,觀光旅遊仍是旅遊業發展的主流。
入世是中國旅遊業分化重組的催化劑,面對入世的沖擊,旅遊企業都在未雨綢繆,尋找應對良策,有人稱入世為「狼來了」;有人已做好了與狼共舞的准備;有人視入世為改造國內落後的狀況的一劑良葯。
狼也罷,良葯也罷,但中國的旅遊業現狀確實令人擔憂。
以筆者從事旅遊二十年的經驗看,中國的旅遊企業確實存在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觀念的落後;二是人才的短缺;三是管理的落後;四是體制的缺乏創新;五是條塊分割嚴重,企業規模小,抗風險的能力差;六是服務缺少知名品牌;七是航空保險業發展滯後;八是各地接待水平、標准和模式不一,溝通困難;九是政府的管理亟待改革;十是旅遊產品千篇一律,缺少創新,行業之間的競爭停留在行業自殺式的價格層面上,遊客參團信心受挫。
有識之士都在為中國的旅遊企業的發展診斷把脈,提出了許多的解決方案,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觀點是,根據企業的大小提出了如下發展措施:大型企業集團化,中型企業專業化,小型企業網路化。筆者贊同這種觀點,並在自己的企業身體力行,根據自身的狀況,提出了相應的發展戰略,效果顯著。
中國的旅遊企業要沖出重圍,融入世界旅遊大潮流,品牌是關鍵,中國旅遊企業的發展大多存在千篇一律,服務缺少品牌和個性,在世界性市場中,難以脫穎而出。發展品牌是一件巨大的過程,許多企業無力發展品牌,但發展品牌確實是成功的一條捷徑。
發展網路是中國旅遊重組的又一出路,由於政策的滯後,真正的網路一時難以形成,但是發展網路是建立統一的市場秩序、統一的接待標准、統一的接待模式、統一的服務形象的必由之路。
國際旅遊市場都是批零關系,但中國的旅遊市場是各自為政,一個真正意義的批零市場是中國旅遊市場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這種批零關系在一些地方開始萌芽,作為旅遊業的從業人員,要主動實踐,推動這種批零關系的快速形成。有條件的旅行社要主動發展成為批發商,缺少資源的旅行社要甘當零售商,批零關系是平等關系,不是從屬關系,是產品流動的必要渠道。
『捌』 新中國旅遊業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每個時期有什麼特點
旅遊業40年經歷了四大階段:
一、初創階段(1978-1986年)
1978年、1979年,國家為改革開放大局所需提出「大力發展旅遊事業」。
國家第一個關於旅遊業發展的戰略性文件——《國務院關於加強旅遊工作的決定》(1981年國務院80號文件)有兩個定位:
1、雙重性質雙重目標,「旅遊事業在我國既是經濟事業的一部分,又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旅遊業發展要「政治經濟雙豐收」,這是用以確定旅遊業「中國式道路」特徵的定位;
2、把旅遊放在經濟領域中比較、調試後的定位,「旅遊事業是一項綜合性事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一項不可缺少的事業」。
這也是第一次關於產業重要性的精準定位,為旅遊業在40年「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大發展中「選對跑道」「對上表」。
二、產業化進程階段(1986-1998年)
從1986年國民經濟「七五」計劃,到199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旅遊業明確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1981年,國務院主持制定了旅遊業第一個發展規劃,在5年後列入國家第七個國民經濟發展計劃。5年實踐、5年探索有多難可以想見,最終這個《規劃》敲定了作為「國民經濟一個組成部分」的產業應該有的基本政策體制保證,旅遊業在國民經濟的軌道上開始了產業化進程。
(8)旅遊業的發展逐漸成型擴展閱讀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
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
旅遊業從業務種類劃分看,主要有3種類型 :
1、組織國內旅客在本國進行旅行游覽活動 。
2、組織國內旅客到國外進行旅行游覽活動。
3、接待或招徠外國人到自己國家進行旅行游覽活動。
『玖』 旅遊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在線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專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屬 前瞻》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在網上預訂過機票、酒店、火車票或旅行行程的網民規模達到1.81億人,年增長6910萬人,增幅61.9%,使用率提升至29.3%。
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在線旅遊企業的投資熱情高漲,足以反映出在線旅遊作為服務類電商在中國的巨大發展潛力。
從投資方向來看,近年投資的重點集中在兩個:一個是針對休閑度假等產品,另一個是旅遊信息媒體類網站。前者體現出繼機票、酒店等產品之後,度假產品將成為在線旅遊下一個支柱型產品;後一類公司「輕」(信息媒體類網站僅做相關的信息聚合和流量轉移工作,發揮媒體價值,並不直接持有庫存和銷售產品)的特點決定了其在資本推動下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時效性更強,而信息媒體的快速發展也預示著是在線旅遊行業必將持續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