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革命遺址文化旅遊開發

革命遺址文化旅遊開發

發布時間: 2020-12-15 09:37:43

A. 紅色旅遊發展規劃需要哪些思路

我國大力推行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紅色旅遊發展奠定了強勁的文化基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舞台。在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我國紅色旅遊逐漸探索出一系列較為成熟的發展模式,原址觀光模式、紅綠結合模式、紅古結合模式、綜合開發模式是目前紅色旅遊市場開發較為主流的四大模式,下面艾肯機構便以專業角度為各位展開說明,紅色旅遊發展規劃可以怎麼思考。

1、原址觀光模式

即依託革命舊址的歷史文化及豐富的革命遺跡,建設成為以觀光為主的旅遊目的地。常見於歷史價值較高,不適宜過多開發的文物或紅色文化遺址。以遵義會議舊址5A景區為典型代表。

2、紅綠結合模式

將紅色文化精神融入到生態旅遊產品體系裡面,實現「紅色搭台、綠色唱戲」,增加紅色旅遊吸引力。多見於自然資源較好、生態環境優越的地區。以井岡山旅遊風景區為典型代表。

3、紅古結合模式

在文化興旅的大環境下,充分挖掘與紅色景區伴生的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以瑞金紅色旅遊景區為典型代表。

4、綜合開發模式

在紅色觀光和參與體驗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多業態產品綜合開發的模式。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結合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資源,配套開發文化體驗、生態休閑等體驗項目,增加景區的吸引力和遊客駐留時長。以照金紅色旅遊小鎮為典型代表。

B. 關於紅色旅遊、休閑旅遊的項目建議書

湯家匯鎮紅色旅遊景點建設項目建議書

一、項目名稱
湯家匯鎮紅色旅遊景點建設
二、項目建設的背景
湯家匯鎮是一片紅色的熱土,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地區之一,是豫東南道委、道區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有眾多的革命遺址,如:金寨地區第一個黨小組成立舊址——筆架山大廟、豫東南道委、道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接善寺、紅軍政治保衛局——姚氏祠、赤色郵政局——徐氏祠、「六區一鄉」列寧小學、鄂豫皖省委會議舊址——胡氏祠及紅軍醫院、工會、俱樂部、機械局、赤南縣少共委、婦女聯合會等三十餘處。其中1908年創建的筆架山甲種蠶科學校(現筆架山職業中學),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培養了大批仁人志士,1924年在該地成立的共產黨活動小組是金寨縣成立的第一個黨組織,立夏起義的骨幹力量,肖方、周維炯、漆德瑋等革命先烈都是在該校受黨的影響而加入黨組織的,鄧小平政委、徐向前元帥、徐海東上將與一大批革命先輩曾在湯家匯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許許多多的先烈墓碑、各級蘇維埃政府部門及機關革命遺址聚集在湯家匯,實為難得的紅色旅遊資源。但由於年久失修,當地政府無力維護,現在部分的革命遺址損毀嚴重,部分面臨倒塌,搶救性維修迫在眉睫。地處豫皖交界的金剛台主峰高1548米,更是山勢雄偉,景色迷人,堪與天堂寨媲美,所以湯家匯也是集紅色、綠色旅遊資源於一身的鄉鎮。「十一五」期間,金寨縣旅遊開發三年規劃已將湯家匯鎮列入紅色、綠色兩條旅遊線路上的重要景點,湯家匯鎮必將成為金寨旅遊目的地中的又一重要景區,所以湯家匯鎮的紅色旅遊景點建設既十分必要,更迫在眉睫。
三、項目選址
1、「六區一鄉」列寧小學。
2、鄂豫皖省委會議舊址(紅25軍、28軍匯編地)——胡氏祠。
3、赤誠縣郵政局——徐氏祠。
4、豫東南道委、道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接善寺。
5、紅軍政治保衛局——姚氏祠。
6、紅軍醫院、少共赤南縣委——易氏祠。
7、紅軍俱樂部——廖氏祠。
8、紅軍總工委——胡宅。
9、紅軍槍械局——石氏祠。
10、赤南縣委駐地——何氏祠。
四、項目建設主要內容
1、革命遺址搶救性維修。
2、文物保護及申報。
3、恢復文物原貌。
4、周邊環境保護。
5、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6、旅遊景點標示標牌等接待設施建設。
五、項目預算
1、革命遺址搶救性維修3處,姚氏祠、易氏祠、列寧小學,需資金50萬元(省文保中心已做規劃)。
2、恢復文物原貌8處,接善寺、廖氏祠、何氏祠、石氏祠、三輩祠、鍾氏祠、王氏祠、胡氏祠,需資金450萬元。
3、道路、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需資金50萬元。
4、標示、標牌建設,需資金5萬元。
以上四項工程需資金共計555萬元。
六、項目效益分析
從社會效益來看,紅色旅遊景點建設是事關湯家匯鎮旅遊資金的開發與利用,事關湯家匯經濟與發展的一件大事。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僅能更好地滿足縣內外遊客的需要,更能帶動地方經濟朝著環保、節能、高效方向發展,不僅能增加群眾收入,還能促進環境保護,同時眾多的革命遺址的建設與恢復也將為全縣青少年開劈了又一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從環境效益來看,湯家匯紅色、綠色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將促使部分群眾轉向旅遊業,直接減少一批群眾生產生活對自然資源的消耗與依賴,隨著旅遊業的興起,群眾收入不斷增加,更加會激起群眾對環境保護的自覺性,促使湯家匯的環境保護步入一個良性發展的軌道。
從經濟效益來看,隨著湯家匯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將促使湯家匯鎮很快融入到金寨旅遊發展大環境中,每年必將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來此觀光、旅遊,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與壯大,旅遊業也必將促使金寨的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既環保又持久的發展項目。
七、項目實施方案
1、成立項目建設領導組。組長:張偉,副組長:王玉寶、肖揚凌,成員:徐敏、王全兵(鎮政府)、房揚國(林業站)、陳亮(土管)、張傳金(城建)、胡遵達(街道居委會)、何昭成(中學)、周世坤(列寧小學)。
2、項目建設時限:2008年6月——2010年12月。
3、質量進度監督:金寨縣文化局、金寨縣環保局、金寨縣旅遊局分別派員監督項目進度及質量。
4、資金籌措及應用。地方政府自籌資金25萬元,申請省級財政扶持300萬元,市級財政150萬元,縣級財政80萬元,資金全部用於紅色旅遊景點建設,實行項目招投標,資金專款專用,納入鎮財政統一管理。

C. 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開發包含哪些內容

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保護開發

(1)歷史遺址類資源開發的原則

①依法保護的原則

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利用首先應該是建立在遺址得到充分保護的基礎之上的,任何不利於保護而損害遺址的利用措施都是不允許的。在開發過程中,應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文物保護法規,實行「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護方針。切實做好遺址的保護工作,完善各項保護措施,保證旅遊資源的持續利用。

②系統規劃、科學開發的原則

總攬全局,統籌兼顧,適度超前,服從於省、市、區的總體規劃,與鄰近地區相呼應,兼顧社會效益與民生工程。實行遺址區保護與旅遊開發相結合、全面保護與局部開發相結合、遺址開發管理措施與旅遊景觀建設技術措施相結合、非物質文化旅遊開發與生態旅遊開發相結合、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組合與遺址區整體經濟發展相結合、近期開發與遠期開發相結合。重點突出近期實施項目,合理規劃中遠期項目。搞好重點景區景點的配套,提高綜合接待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實現對歷史遺址的系統開發、科學開發和動態連續性開發,促進區域旅遊開發建設的滾動發展。

③恢復原有人文環境的原則

依據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將遺址本體保護、歷史環境修復、生態環境建設融為一體。在不幹涉遺址遺跡本體的前提下,保證原真性及完整性,要盡可能減少對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本體的干預,保護文物本體的真實性,保護文物及其環境的完整性。營建改善與遺址類旅遊資源相協調的良好的生態、環境、景觀,保存和恢復遺址原有的歷史人文環境和自然風貌,充分發掘歷史遺址的內涵,最大限度地展示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所蘊藏著的歷史人文價值,為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創造良好的條件。

④區別對待,因地制宜的原則

我國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類型各異,既有居住遺址、工業遺址、軍事商貿遺址,又有水利工程及近代革命遺址。從發展來看也很不平衡,有的發展得比較早,有的仍處於起步甚至完全的保護階段。類型不一樣,開發所展示的文化內涵、外在表現就不盡相同;所處的階段不同,開發的目標和任務也不同。開發過程中,在充分考慮各類遺址及遺跡的分布、保存現狀及文化屬性的基礎上,對於起步階段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目標和任務是吸引更多的遊人來觀光消費;對發展較早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目標和任務是提高展示效果完善形象品牌塑造宣傳及管理措施。

⑤體驗旅遊開發原則
體驗旅遊是旅遊業的發展方向。在現代社會高度發展、人們學識層次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對遺址類旅遊資源的開發不應僅僅停留在建博物館、導游解說的層次上,而應通過發掘遺址文化內涵,使遊客融入遺址,增加遊客參與的程度,提高資源的吸引力。如河北冉庄地道戰遺址,在新的保護規劃方案中,將建成以展示地道戰革命歷史文化為主題,綜合參觀、體驗活動、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綜合活動區。遊客們在這里可以看展覽,了解地道戰的歷史;鑽地道,參觀抗戰民居,吃抗戰飯,看抗戰電影,甚至可以親自打一場「地道戰」,真實體驗抗戰時期的戰斗生活。而在工業遺址或作坊遺址開發中,可以讓遊客親自體驗製作產品的過程。

(2)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理念

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保護觀

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保護觀是當前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應遵從的主要觀念之一。其含義不僅僅是要在利用時保護歷史遺址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在利用中如何實現一種可持續的、動態的保護模式。其動態保護就是將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納入當地的生態保護系統、文化旅遊開發系統以及文物保護系統;把歷史、現實、自然、人文等多種因素進行整合,從全局的觀念去研究、保護、開發和利用,而不是孤立靜止地看待歷史遺產。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保護的可持續性包含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歷史遺址本體及其載體的可持續性保護;一是歷史遺址所處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既包括實體的可持續保護,也包括價值觀的再認識。

②「生態博物館」理論

生態博物館是指在原來的地理和社會、文化條件下保存人類群體遺存及生存狀態的博物館。即歷史遺址應原狀地、動態地保護和保存在其所屬環境中,某種意義上講,遺產環境等同於「博物館」的建築面積。換言之,在生態博物館中,人們將不再從博物架上看結果,而是在房前屋後觀過程———文化遺產、自然景觀、建築、可移動實物、傳統風俗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均具有特定的價值和意義。生態博物館的觀念是法國人雷佛首先在 70 年代提出的觀念,他主張將一個完整地域以博物館的觀念來思考,將自然生態與歷史古跡統合在現代人的生活整體環境中,整體的展現出來達到自然環境、歷史古跡保存與增進現代人生活整體環境的目的。它的誕生是人類社會現代環境意識和現代生態意識不斷覺醒的反映。在生態博物館理念中,最重要的是區域保護的原則,以及將自然環境與文化遺產在同一環境中保存的基本理念,這完全符合《西安宣言》的要求。對於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我們可以通過採用「生態博物館」的模式對其加以開發利用。將遺址所處的環境、自然景觀、遺存等動態的保護與展示給公眾,用全局的觀念去開發和保護[1]。

(3)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模式

目前,國內關於遺址保護開發利用的模式,主要有四種:

①遺址公園

就是將整個遺址區建成遺址公園,這是目前國內最普遍的一種方式,不僅使遺址得到了較好保護,也通過公園的建設改善了當地環境,為居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也是展示優秀歷史文化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我國現階段的遺址公園有三種不同類型:第一類在公園內是有所保留的遺址,成為公園景觀的一部分,如西湖公園的雷鋒塔、成都望江公園的崇麗閣等;第二類是遺址本身可以成為公園,如圓明園遺址公園;第三類是考古型的遺址公園,它強調的是對文物遺存有所展示,並強調文物的真實性展示,如大明宮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

②旅遊景區

許多遺址處在風景名勝區之中,在風景區開發的過程中,將遺址作為旅遊景區的一個景點,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對其進行展示性開發。如樂山大佛旅遊區內的蘇軾故居,張良廟-紫柏山旅遊區內的張良廟、青島的琅琊台遺址,重慶的合川釣魚城等,擁有豐富的古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利用自然、人文資源綜合開發旅遊產品,形成集歷史文化、山水風光為一體的特色旅遊景區。

③遺址博物館

遺址博物館是指在由於自然或人為活動的原因形成的遺存的原址上建立的博物館,包括具有博物館功能的紀念館和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源遠流長,無論地上或地下都保存著大量的遺址、遺跡和遺物。為了在保護歷史遺址的同時傳播歷史文化我國對歷史遺址採取通過興建博物館的模式來保護展示宣傳其文化內涵。遺址博物館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是建立在由於自然原因或人類活動形成的原址上,它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等等都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宗教信仰以及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是自然或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上重要的一環。通過展示遺址本身的形成和變遷遺址博物館使公眾了解過去,成為鏈接過去與現在的重要環節。如1925年我國第一座遺址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1958年建立了第一座在考古發掘原址上的遺址博物館——陝西半坡博物館。再到今天遍布全國各地數百家遺址博物館,在短短的幾十年中,我國遺址博物館經歷了一個迅猛的發展過程,並因為其自身獨特的文化特性及外在表現成為重要的參觀游覽地。

④遺址歷史文化農業園區

中國有許多遺址面積大,遺址區內居民眾多,國家目前難以像發達國家那樣,撥出大量資金,清空區內人口,對遺址資源實施保護。因此在遺址區建設歷史文化農業園區是一種比較現實的做法。比如漢長安城面積巨大,居民5萬多人,主要以農業經營為主,為了有效保護遺址,可在遺址區內發展都市農業,建設觀光農園、市民休閑體驗農園、現代高科技農業園區等。

D. 紅色旅遊的文化意義

1、發展紅色旅遊是保護文化遺產的契機,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現。
近一段時間來,中國內地很多地方都在對「紅色景點」進行修繕。湖南省花垣縣對國立八中進行全面維修和保護。國立八中也修繕了「國立八中舊址紀念碑」。花垣縣在保護修繕好花垣縣第一屆縣委遺跡的同時。保護和利用好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弘揚其所代表的先進文化,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體現。
2、紅色旅遊不僅是革命精神的實踐之旅,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紅色旅遊是革命傳統教育觀念和旅遊產業觀念與時俱進的結合,既是觀念的創新,也是產業的創新,是我國旅遊產業一個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業在國際經濟學界被稱為「朝陽產業」、「無煙產業」:據世界旅遊組織資料統計,旅遊業每直接收入1元,相關行業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遊業每增加1個直接從事人員,社會就能增加5個就業機會。我國的紅色旅遊資源從東南沿海到雪域高原,從商業經濟重鎮到窮鄉僻壤,綿延曲折,逶迤萬里。紅色旅遊帶動了老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老區的招商環境,擴大了就業機會,增加了當地財政收入。比如當年紅軍醫院舊址所在的井岡山小井村、瓊崖革命根據地所在的瓊海市椰子寨村,依靠紅色資源邁上了小康之路。
3、紅色旅遊具有不可比擬的教育宣傳功能,擔負著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
革命傳統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升華。弘揚革命傳統是新時期對廣大人民群眾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利用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資源優勢,發展紅色旅遊,是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形式。紅色旅遊寓教於游、寓游於教,是革命傳統教育方式的創新,是貼近歷史和生活的大課堂,是新形勢下人文精神的回歸。

E. 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價值及開發意義是什麼

不僅產生了客觀的經濟效益,也教育著人們記住歷史,熱愛祖國 當然不要忘了在開發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共同財富,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也能從中受益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