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鄉鎮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提升

鄉鎮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提升

發布時間: 2020-12-15 07:33:16

❶ 怎樣做好鄉鎮旅遊產業發展與規劃管理

由於反向旅遊的存在,旅遊小鎮的發展有廣闊的市場,旅遊小鎮要取得成功,你就要給城市的遊客提供獨特的體驗。你要按照四化的標准來建設旅遊小鎮,分別是生態化、現代化、合理化和旅遊化。
生態化是當今規劃的大趨勢,也是未來村鎮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嶺背村有其獨特的良好的生態環境,發揮其生態環境優勢,協調保護與開發,經濟與環境的關系,是三村四化建設的立足點和出發點。
現代化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滿足時代的需求,是村鎮開發與建設的必由之路。現代化並不是指高樓大廈,而是指完備的基礎設施,優美的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高效的管理機制和高品味的文化氛圍。
合理化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積極保護和節約耕地,根據山地城鎮特殊的地形特點,集中緊湊的發展,控制用地規模。
旅遊化。實際上村莊的自身旅遊特色是一種特殊性的存在,是建設特色旅遊農村的有利條件,深刻挖掘旅遊產業的潛力,並加以合理的開發和利用。
對具體小鎮的市場定位、形象塑造,就需要更加專業的團隊為你提供幫助了。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有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研究院。他們有自己的網站。你可以去了解一下。

❷ 如何打造各具特色的鎮域旅遊產業

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省旅遊"十一五"發展規劃和把旅遊作為全省四個新的支柱產業之一,把旅遊作為大產業來發展的戰略要求,山西旅遊景區必須採取跨越式發展的思路與發展對策,才能夠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堅持高起點規劃 堅持高起點制定旅遊景區發展規劃,集中人、財、物全面打造國內外知名品牌,精心構築新的支柱產業的產品體系,加快山西旅遊景區的跨越式發展。 圍繞山西旅遊景區的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態特色,進行高起點的發展規劃,針對景區的內外環境、交通設施、接待服務設施、文化娛樂設施進行全面改造提升,真正讓遊客感到有特色、上檔次。改造提升的重點應放在五台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等重點景區,通過改造提升,使全省主要景區的內外面貌有一個徹底改變,交通條件徹底改善,亂搭亂建徹底拆除。 在抓好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產品結構調整的同時,要重點抓好全省六條精品旅遊線路的開發,實施以精品線路帶動旅遊景區發展的戰略。 要把佛教古建、晉商文化和尋根覓祖游打造成國際級的精品線路,同時要圍繞"黃河魂、中華根"的主題,深度挖掘根祖文化,以壺口瀑布、關帝廟和大槐樹為龍頭,以堯廟、永樂宮、死海為重點,進一步整合開發歷山、丁村、後土祠,建成在全國有重大影響,在國際市場有吸引力的旅遊精品線路。 太行山水和紅色旅遊經典游精品線路,要作為國內市場的精品加以開發。重點開發太行山大峽谷、王莽嶺、八路軍總部舊址、歷山、皇城相府等景區,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培育成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新興的旅遊線路,最終建成成熟穩定的國內旅遊精品線路。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以列為國家重點的兩條紅色線路合6個經典景區、13個主要景點為重點,進一步加大開發力度。 黃河文明精品旅遊線路。要整合開發沿黃河一線的重要旅遊景點,列入規劃重點和重點建設項目,爭取進入國家規劃,最終建成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黃河風情帶。 豐富旅遊產品 山西旅遊景區的發展在主打文化旅遊品牌的同時,也要十分注意開發自然生態旅遊景區,從而豐富旅遊產品,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要開發汾河源旅遊休閑度假區。開發時應做好整體規劃和單個景點的規劃,實施精品戰略,處理好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關系,謹防建設性破壞,保護好景區的生態環境,要建成省級休閑度假示範區,與晉北佛教古建旅遊精品呼應,共同滿足遊人的旅遊需要。 要開發王莽嶺峽谷風光旅遊區。該旅遊區的發展應制定合理的開發規劃,確定開發原則,設計好各級旅遊道路,確定整個景區的依託城鎮,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使其成為山西以山、水、林、木為主體的峽谷風光旅遊區。 要開發北武當山、龐泉溝風景區。該旅遊景區的開發應著力改善通往太原的公路,並制定整體規劃,把景區獨特的自然山林風光進一步推向市場。 創新管理模式 開發旅遊景區景點是一項系統工程、經濟工程和文化工程,因此,各級政府部門要改變過去傳統的對旅遊景區景點的管理模式,要在發展旅遊景區景點中發揮主導作用,制定優惠政策,採取市場運作的方法,吸引多元化市場主體參與旅遊景區景點經營項目的開發建設。 要積極爭取國家對山西省"兩區開發"資金、紅色旅遊專項資金、國家扶貧資金和國家其他建設資金的支持;要積極吸引社會資金,鼓勵和支持煤炭、冶金、電力等企業集團投資旅遊景區景點項目的開發建設。要積極引導景區周邊群眾開辦旅館、飯店、商店等服務設施。 堅持改革旅遊景區景點的經營管理體制,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發展的新機制。山西旅遊景區景點基本上都是政府撥款的事業單位,缺乏適應市場的活力。因此,應積極進行旅遊景區景點管理體制的改革,穩步推進"兩權分離"即經營管理權與所有權相分離的模式,即組建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旅遊企業,在文物、旅遊、林業等行政部門的監督下進行經營開發和管理。文物、旅遊、林業等行政部門代表國家對旅遊資源進行監督保護。"兩權分離"為旅遊景區景點彌補政府投資不足,進行招商引資找到了新的途徑。 "兩權分離"是旅遊景區管理體制的重大突破。但是"兩權分離"的發展模式並不是一分就靈,它必須要建立一套相關的政策保障體系來規范"兩權分離",避免和防止在"兩權分離"過程中,不顧旅遊景區景點環境的承載能力,破壞生態資源,過度開發旅遊資源的問題發生。 加大市場營銷 加強旅遊景區景點內紀念品為主的旅遊商品開發和生產,促進全省旅遊業收入的增長。旅遊購物是旅遊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旅遊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長期以來,山西對旅遊商品開發重視不夠,旅遊商品種類少、質地差,遊客難買到稱心如意的旅遊紀念品。這種狀況不僅大大減少了應有的旅遊收入,而且無意中也喪失了通過旅遊紀念品來宣傳旅遊景點的機會。因此,要加大對旅遊商品的開發和銷售力度。應組織專人進行全面系統的市場調整,委託專家和廠商為各大景區景點設計和製作多種類型、多種質地、多種檔次、富有觀賞和收藏價值的旅遊紀念品。為了方便遊客購買,保證遊客買到貨真價實的旅遊商品,應在旅遊景區景點和旅遊中心城市建設一批定點旅遊購物中心,使旅遊購物成為旅遊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加強旅遊景區景點產品的宣傳、策劃、促銷手段,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要制定全省旅遊宣傳促銷規劃,通過全方位的宣傳促銷,樹立山西旅遊的整體形象。要全面實施重點景區的名牌戰略,大力塑造山西旅遊的名牌產品,使山西的五台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景區。拓展旅遊市場要對各主要景區的目標客源市場進行調查、分析和預測,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促銷,應避免盲目促銷。 改善軟硬環境 堅持對旅遊公路資金和管護專項管理的辦法,盡快改善山西旅遊景區景點的交通狀況,是關繫到山西旅遊發展的大問題。 要將山西旅遊交通的公路建設納入國家級公路、省級公路的規劃中,重點進行建設。特別是要重點解決干線公路通往旅遊景區景點的交通問題。要提升中心城市到旅遊景區景點之間的道路等級,並認真做好道路的管護工作。旅遊景區景點之間的連接公路也要實行高標准建設,既方便遊客的通行,同時也能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 加快旅遊景區景點的人才培養,提高行業人員整體素質。發展旅遊業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不僅需要大量旅遊服務人員,更需要有一批研究、管理、經營、策劃、促銷的人才。在這方面的欠缺會直接影響到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旅遊景區景點要高度重視人才、培養人才。要改革用人用工制度,促使高層次、懂專業的人才向旅遊行業特別是向旅遊景區景點流動;要加強旅遊景區景點與旅遊院校的合作,通過院校和科研機構,定向培養旅遊景區景點急需的專業人才;要加強職工的崗位培訓,廣泛推行持證上崗制度。全面提高旅遊景區景點人員的素質,促進旅遊景區景點的發展。 加強旅遊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山西省旅遊景區景點,是特殊資源,保護是根本,切忌一哄而起,只顧眼前利益,而破壞可貴資源。開發利用文物旅遊資源、自然旅遊資源,應制定積極的導向政策。設立文物旅遊資源開發保護基金,對文物旅遊資源整體規劃、有序開發、整體保護,走出開發與保護並舉的路子。(郅潤明)

❸ 如何加強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我國的旅遊業正在慢慢轉型,文化與旅遊結合的需求越來越明顯。現階段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價值需求,從而提升產業價值,獲得可持續發展。
但我國文化旅遊業發展目前面臨著一個主要難題:即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如何挖掘文旅資源?
我國是旅遊古國,旅遊文化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財富,包括國家的整體與區域地理環境、歷史變革、風俗人情、遺址、審美觀念、經濟社會發展等。
在中國大文化的影響下形成的、相對獨特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價值理念、民族性格、道德風尚、審美趨向、情感模式、風俗習慣等。挖掘這些文化內涵、發揮其獨特優勢,顯得非常緊迫。
明確旅遊文化的重要地位,樹立先進的發展理念,需要充分發揮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的優勢,創造整體性的文化氛圍。
整合旅遊文化資源,提升文化內涵,使人們能夠體驗、理解、領悟中國文化的獨特內涵與魅力;進而形成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局面。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遊文化精品。從歷史文化中提煉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人們喜聞樂見的元素,將其融入到旅遊產業之中;結合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鮮明的旅遊文化景觀,豐建設旅遊文化街區、文化創意旅遊園區、旅遊文化綜合體。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國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與城鎮化建設的持續加快,必將會引起旺盛的旅遊休閑需求!
抓住這一戰略機遇期,發揮要素優勢,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中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區域產業競爭力必將會大力提升。

❹ 如何推動產業融合,創新促進鄉村旅遊業發展

1、鄉村旅遊與農業科技相融合
一是展示農業新品種。
充分利用生物的多樣性和人工培育的優勢,挖掘開發新穎的農作物蔬菜園藝等新品種,豐富鄉村旅遊的內涵、體現不同鄉村旅遊景點的差異性。
二是展示農業生產新工藝。
無土栽培、高架立體等現代園藝栽培新方法會給遊客帶來新的感受。
三是展示農業新產品。
農業科技使餐桌上的食品更加豐富和多彩,水果蔬菜、葯材蔬菜、野生蔬菜讓遊客大開眼界,迷你瓜、超大果、創意葫蘆等讓遊客愛不釋手,跑山雞、烏嘴鴨、藏香豬等讓遊客讒饞涎欲滴。
2、鄉村旅遊與信息技術相融合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典型代表,為鄉村旅遊的智慧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通過與移動互聯網融合,開發微博、微信、網路社區、易信等自媒體平台,可以提升鄉村旅遊信息咨詢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遊客提供導游、導購(團購)、導覽、導航等智慧化服務。
鄉村旅遊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不僅僅是信息的推送、新的營銷推廣平台,更要創新服務、產品、市場。如通過可穿戴移動終端,將虛擬信息和現實世界的畫面相融合,打造全新的旅遊體驗。
開發鄉村旅遊動漫、游戲等產品,將旅遊信息和文化嵌入到游戲中去,讓遊客玩游戲的同時,也能體驗到當地鄉村文化和歷史,從而增加遊客黏性。
伴隨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基於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精準定位鄉村旅遊消費者地域分布、消費特徵,進行精準營銷、跨界營銷。可以通過移動終端產生的大數據對鄉村旅遊進行客源分析和流量預測,幫助相關部門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提高監控和危機管理能力。
3、鄉村旅遊與鄉土文化相融合
鄉村旅遊的根本在於「鄉村性」,要從旅遊要素出發,深度挖掘並融合鄉土文化、休閑文化、創意文化,突出生態、綠色、環保、休閑特色,抓住文化、資源、生態和生活差異,滿足市場需求。
一是與鄉土文化有機融合。
挖掘村落文化,對傳統村落保護的同時合理改造,優化布局,培育以美麗田園為代表的鄉村文化游。
挖掘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文化內涵,形成與觀光、體驗相結合的旅遊業態。
舉辦農味鮮明的鄉村旅遊節慶或鄉村美食節,營造出有別於城市的鄉村文化旅遊氛圍。
二是與休閑文化融合。
培育知識型鄉村休閑旅遊、休閑型鄉村休閑旅遊、養生型鄉村休閑旅遊,形成不同層次的鄉村休閑文化游,實現引人、怡人、動人、養人目的。
三是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
培育鄉村文化旅遊創意項目,如形成鄉村演藝、影視等創意案例。用創意升級鄉村旅遊產品,用創意強化鄉村旅遊營銷,用創意文化引領鄉村旅遊消費。
4、鄉村旅遊與特色專業村建設相融合
鄉村旅遊的發展能拉動和提升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的建設,而後者又能為前者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及資金積累,加快其發展。
應積極推進以鄉村旅遊產業為主導的特色專業村建設,形成鄉村科技旅遊社區、鄉村景觀旅遊社區、風景名勝旅遊配套服務社區、農家樂服務群旅遊社區等,從而實現鄉村旅遊與特色專業村的融合發展。
鄉村旅遊特色村應堅持產業集聚、差異化布局,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
建設中須強調城鎮特色與文化氛圍,尊重鄉村風貌、記得住「鄉愁」,打造特色、注重體驗;
注重引導、強調社區參與,多模式共建;整合資源、塑造品牌;
強調土地利用的適度集約,堅持保護優先、注重智慧平台構建,建設資源型鄉村旅遊小鎮、鄉村旅遊服務型小鎮,發揮其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獨特作用。
5、鄉村旅遊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相融合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鄉村旅遊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
一方面,鄉村旅遊的發展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同時,旅遊市場的開發、創意產品的營銷更新了農民的市場觀念;
另一方面,農民素質的提高有利於提升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進一步做大做優旅遊產業,實現良性發展。
因此,有效推動兩者的融合創新,既能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也能促進鄉村旅遊的健康快速發展。

❺ 鎮政府如何發展旅遊產業

2013年3月26日,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現場交流會在南昌舉行,農業部鄉鎮企業局局長張天佐介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發展拓展了農業功能,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正成為繁榮農業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拉動國內消費和推動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共有8.5萬個村開展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主體達到170萬家,其中農家樂150萬家;從業人員2800萬,佔全國農村勞動力的6.9%;年接待遊客8億人次,實現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根據農業部對全國13.5萬家典型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調查,農民占其從業人員的92.4%,其土地產出率每畝接近12000元,是全國農業用地平均產出率的6.2倍,經營休閑農業的農民人均產值5.41萬元,是同期全國農業勞動力人均產值的2.75倍。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目前,鄉村旅遊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並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態勢。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鄉村旅遊開始飛速發展。進入21世紀,鄉村旅遊已進入一個全面發展的時期,旅遊景點增多,規模擴大,功能拓寬,分布擴展,呈現出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態勢。

❻ 分析羅嶺鄉發展特色生態文化旅遊業的有利區位條件

3C羅嶺鄉發展特色生態文化,旅遊業的有利,條件有很多。

❼ 如何推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

實施鄉村文化振興戰略,就是要高度重視鄉村文明在中華文明體系中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培育鄉村文化原創力。「記住鄉愁」與「實現中國夢」成為中國在守住傳統與開拓未來中展翅高飛的兩翼。

實施鄉村文化振興戰略,就是要積極培育和發展鄉村文化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充分挖掘自然資源的文化價值,培育有利於鄉村文化生產力要素,推動文化科技、文化企業、文化金融進入鄉村文化產業,積極構建鄉村文化市場的現代體系,利用PPP模式發展鄉村文化旅遊、特色工藝、節慶會展、表演藝術等傳統文化產業,推進鄉村文化藝術創作計劃,組織大地藝術、花田藝術等自然生態藝術展覽,積極拓展具有特色鄉土題材的影視、出版等現代文化產業,提升發展文化創意、設計服務的新興文化產業,實現遺產保護、藝術創作、傳媒推廣和功能創意的有機統合,打造鄉村特色文化產業。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