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花開流溪從化呂田李花旅遊文化節

花開流溪從化呂田李花旅遊文化節

發布時間: 2020-12-15 03:22:08

① 從化會議旅遊哪裡好玩

影途社溫馨提示:

1、碧水灣溫泉度假村AAAA

推薦1

天適櫻花悠樂園位於廣東省廣州從化區城郊街西和村,佔地面積700多畝。四周峰巒疊翠,風景秀麗。園內種植有數十萬株中國櫻花,顏色各異,品種多樣,是國內最大的賞櫻、品櫻、知櫻、玩櫻的景區之首選。景區以滿足創意休閑空間的需求為向導,以櫻花等自然生態山林為背景,結合「最好玩」的穿越游線——國櫻崛起之旅、最詩意的櫻花營地,集世界名花觀光、節慶體驗、戶外運動、營地休閑、生態養生等於一體的復合型生態主題景區。園內可以溯溪漫步、水上游樂,體驗漂游島嶼的慢生活和悠生活,感受自然萬物的空靈之美。浪漫櫻花林整個景區就是一個浪漫櫻花的大本營,也是賞櫻、品櫻、戀櫻的佳地。作為亞熱帶地區的櫻花,稀有罕見,更是具有新、奇、特的神秘吸引力。大面積種植塑造櫻花的壯觀美。成行、成片、成林,錯落有致,高低層次,是最美的櫻花體現。樹和樹之間僅有兩臂寬,走在樹林間,只覺頭上腳下身前身後都是輕緋淡粉,如霧如霞的嬌艷櫻花。

你還有不懂得歡迎網路影途社,免費咨詢。

② 廣州從化有哪些旅遊景點

  • 從化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東北面,東與龍門縣、增城區接壤,南跟白雲區毗鄰,西和清遠市、花都區交界,北面同佛岡、新豐縣相連。北回歸線橫跨境內南端的太平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 自然景觀

  • 流溪河發源於轄區內東北部呂田桂峰山麓,自北向南,蜿蜒貫穿全境,流經呂田、良口、溫泉、城郊、街口、江埔、神崗、太平等地,最後注入珠江。至2004年,沿河已開發的景區有流溪河峽谷漂流景區、流溪河森林公園、黃龍湖森林公園、溫泉風景區、北回歸線標志塔公園等。

  • 名山岩洞:轄區內海拔1千米以上的山有天堂頂、三角山、黃茶園、桂峰山、通天蠟燭、五指山、雞枕山、三角髻、老虎頭、橫坑尾等10座。石門森林公園已開辟登天堂頂之路。城區附近的雙鳳山、風雲嶺、雲台山等。名山出名洞,風雲嶺有劉仙岩,雲台山有觀音岩(《從化縣志》記載,觀音岩可容納30餘人,內有題留石刻,今已湮沒,有待挖掘)。呂田鎮轄區內岩洞眾多,已發現的有獅象岩、鍾鼓岩、安山岩等,其中獅象岩洞深200米,內有絢麗多彩的石鍾乳 。

  • 天然瀑布:轄區內高山流水,天然大小瀑布眾多。最著名的是溫泉瀑布,有百丈瀑、飛虹瀑、香粉瀑,三瀑連貫,氣勢磅礴,為嶺南奇觀。郭沫若游覽後曾賦詩「百丈疊三瀑,一溪奏萬笳。泉飛岸罩雨,水激石生花」 。

  • 地下溫泉:從化地處斷裂層,地下溫泉水豐富。至2004年,流溪河區域的地下溫泉已查明的泉眼有25個,水溫在32℃以上,最高水溫73℃,日自涌量約1500噸,最大日涌量3000多噸。從化的地下溫泉,為名貴的含氡溫泉,水質晶瑩,無色無味,世界上僅從化和歐洲的瑞士有此種溫泉。至2004年,從化溫泉風景區內已開發利用9個泉眼,流溪溫泉養生谷開發利用4個泉眼 。

  • 從化溫泉和天湖瀑布景區位於溫泉鎮內,距從化城區15公里,離廣州73公里。景區面積28.8平方公里,分為溫泉游覽區和天湖游覽區。溫泉游覽區主要景點有溫泉湖、松園、翠溪蘭苑、荔圃、僑宏花園、河東等。天湖游覽區主要景點有瀑布、瀑布穀、天湖、梅花鹿場、黑熊場、獼猴場等。

  • 溫泉養生谷景區位於良口鎮南部,與溫泉風景區相鄰,離從化城區25公里,景區面積29平方公里。至2004年,景區先後建成項目有碧水灣溫泉度假村、文軒苑、地鐵培訓中心、滴翠山莊等。

  •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建於1986年,中國十大森林公園標兵單位之一,位於從化東北部,公園中有百畝茶園、千畝梅園、萬畝竹園,梅榭茶香等景點。

  •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從化東北部,是1995年11月經國家林業部批准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也是林業部批准建立的第一家國際森林浴場。

  • 街口風雲嶺森林公園位於從化城區西面大約4公里處,公園規劃總面積623畝,林地佔總面積的95%,最高山峰海拔281.3米。風雲嶺山勢崔嵬,常有雲霧籠罩,即明朝八景之「風門仙跡」處,上有劉仙岩。山頂建有電視發射塔和微波通信發射塔。上山沿途,建有勝風、紫雲、曉峰等亭閣。站在山上面可以一覽街口城區全景。周圍四面環山。南邊可以看到神崗赤草村一帶;西邊可看到棋桿嶺南村一帶;北邊可看到流溪河。山腳下有座文峰塔,佛香四散[ 。

  • 黃龍湖森林公園建於1976年,位於從化東北部,公園面積5.39平方公里。黃龍湖原是黃龍帶水庫。

  • 北回歸線標志塔范圍的道路,模擬地球儀的主要地理標志線,有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三條緯線及子午線等,並在模擬緯度帶上種植溫帶、熱帶的代表性植物。

  • 三百洞定向越野度假區於1982年創辦。位於太平鎮神崗新廣從路旁,距105國道約3.8公里,前身是教育局屬下林場。1998年7月,轉讓給廣州北郊公路局經營,逐步建成定向越野度假區,佔地面積3500畝,最高峰海拔680米,是集商務活動、旅遊休閑、娛樂健身、越野競賽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度假區。

③ 從化具體資料

##從化的資料##_____________獻給正在做地理作業的同學哦~~!!
各民族人口比例及分布情況:

目前從化全市共有27個少數民族,3938人。各少數民族人數狀況如下:
蒙古族(145)、回族(77)、藏族(41)、維吾爾族(21)、苗族(1040)、彝族(55)、壯族(451)、布依族(41)、朝鮮族(70)、滿族(77)、侗族(121)、瑤族(281)、白族(45)、土家族(1128)、哈尼族(3)、傣族(3)、黎族(36)、僳僳族(2)、佤族(4)、畲族(13)、水族(9)、土族(24)、仫佬族(19)、布朗族(1)、仡佬族(214)、錫伯族(1)、京族(6)。

從化概況:

從化市地處廣東省中部,廣州市東北面,珠江三角洲到粵北山區的過渡帶,屬廣州市縣級市。市境東面與龍門縣、增城市接壤,南面跟廣州郊區毗鄰,西面和清遠市、花都區交界,北面同佛崗、新豐縣相連。地理坐標:東經113°17』至114°04』,北緯23°22』至23°56』。全市總面積2009平方公里。境內西北到東南最長直線距離約45公里,東北到正南邊最大距離80公里。2004年全市總人口為357986人。市政府駐街口鎮。
從化全境屬半山區。市東北部以山地、丘陵為主,中南部以丘陵、谷地為主,西部以丘陵、台地為主。市內最高點為良口的天堂頂,海拔1210米,是從化市東部與龍門縣的分界山。最低點為太平的太平村,海拔16.3米。市區街口鎮中心區(市政府大院),海拔31米。境內川流縱橫,主要有流溪河、琶江河和蓮麻河,年均水量22.7億立方米。
從化屬南亞熱帶季候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9.5—21.4攝氏度,年平均雨量1800—2200毫米。日極端氣溫記錄為38.1攝氏度和零下7攝氏度。四季特徵為春季冷暖多變,陰濕多雨,有「倒春寒」;夏季晴多溫高,時有大風和暴雨;秋季氣爽少雨,常遇乾旱和「寒露風」;冬季多晴天,氣候乾燥,常見霜凍。氣象災害有水災、旱災、低溫冷害、大風和冰雹等。
從化市內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鎢、錫、鉍、鉬、銅、鐵、鉭、鈮、鉛、鋅、黃金、鈷土、綠柱石、瑩石、鉀長石、石英石、大理石、水晶石、高嶺土等48種;地下水資源主要有熱水各礦泉水,溫泉風景區熱水泉眼有13處,日涌量約1400立方米,水溫最高70攝氏度,含弱放射性氡和對人體有益元素,有重要的醫療價值。植物資源有栽培植物119種,野生植物中有油料植物60多種,葯用植物有200多種,纖維植物有幾十種,觀賞植物有名貴的野蘭花等;野生動物資源豐富,較珍貴的有金錢龜、蟒蛇、南狐、果子狸、穿山甲、鹿等。這些資源為從化人繁衍生息提供了條件。
從化山青水秀,風光旖旎,山、水、林、果、泉、湖為特色的旅遊資源豐富,文化旅遊景點達10多處。廣裕詞、五嶽殿等7個景點列為省或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嶺南第一泉」的從化溫泉是世界著名的稀有小蘇打、氡元素名泉;境內的溪河國家森林公園有「第二廬山」 之稱;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旅遊度假區被評為「3A」級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流溪溫泉度假區、天湖瀑布。流溪香雪、仙沐園、三椏塘幽谷探險、錢崗古村落等景點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全市還擁有從化溫泉賓館、凱旋宮、碧水灣、文軒苑、逸泉山莊、溫泉高爾夫球場等一批較高檔次的休閑度假酒店。
從化市歷史悠久,這里出土的文物有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從化在500多年前建縣時,隸屬廣州府。從化人民有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光榮歷史。明清時期,這里發生多次農民起義,反抗封建統治。抗日戰爭期間,在著名的粵北第一、二次會戰中,從化是主戰場。
從化經濟持續、穩步、協調發展。200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03.69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為19358元。全市人民安家樂業,過上小康幸福的生活。

從化市經濟概述:

改革開放以來,從化市的經濟建設取得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各行各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200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03.69億元(不含郵電通信、金融保險業的增加值),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0.3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69.9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3.43億元。以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19358元。產業結構不斷調整,三大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03年的9.81%:69.47%:20.72%調整為9.98%:67.42%:22.60%。全市稅收收入10.68億元;一般財政收入為4.02億元。
全市農業生產穩步發展,結構不斷優化。2004年,全市現實農業總產值為17.85億元。其中,種植業產值為10.8億元,增長46.18%。全市水果產量8.06萬噸,增長82.08%,其中:荔枝產量為3.93萬噸,增長1.82倍;柑桔橙產量0.56萬噸,增長1.03倍。全市糧食播種面積36.47萬畝,產量12.61萬噸;蔬菜種植面積25.46萬畝,產量38.86萬噸。
畜牧業、漁業穩步發展。全市牲豬飼養量48.69萬頭;三鳥飼養量612萬只。全市畜牧業產值3.53億元;水產品產量為6338噸,產值0.39萬元。
全市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園區建設卓有成就。2004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57.61億元。其中: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43.19億元,占從化地區工業總產值的94.4%,是全市工業生產的支柱。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88.57%,實現利稅總額為21.42億元。工業園區招商引資步伐加快,2004年全市簽約和簽訂意向的工業項目達85個。個體和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全市共有個體戶1.26萬戶,注冊資金2.67億元,吸納從業人員1.96萬人。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作為從化市拳頭產品的摩托車生產量達65.22萬輛;塑料製品26.57萬噸;水泥195.02萬噸;飲料酒9990千升;電線電纜1356公里;空調器用壓縮機2.01萬台;自行車9.2萬輛。
固定資產投資合理增長。2004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額為32.55億元。其中:城鎮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為10.52億元,農村單位投資為14.64億元,房地產投資額為5.50億元,私人建房投資為1.89億元;市工業投資15.3億元。
消費市場穩步發展。2004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54億元。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為34.03億元,餐飲業為4.47億元,其他零售為5.04億元。
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引進外資企業、實際利用外資出現新突破。2004年,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為6.53億美元;其中:內資出口為1.07億美元,「三資企業」出口5.46億美元;引進外資企業為40家,外商實際投資5497萬美元。
旅遊業快速發展。2004年,全市接待旅遊人數24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7.3億元。
全市人民生活安康,生活水平穩步提高。2004年,全市屬職工人均工資收入為15421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7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363元;人均消費支出8145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78.09億元,人均儲蓄存款為9767元;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8.99平方米;每百戶擁有彩電161.67台,空調器160台,行動電話170部,電腦52台。恩格爾系數為42.4%。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面不斷擴大。至2004年底,全市參加各類社會保險的單位1271個,參保人數4.1萬人。
新世紀迎來新機遇。在廣州市「東進、西聯、南拓、北優」城市發展戰略大框架下,從化將以迅速發展壯大市域經濟網站為目標;堅持工業強市、農業穩市、旅遊旺市、環境立市、科教興市並舉;重點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突出把工業和旅遊業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兩翼」,加快交通建設步伐,著力打造從化「半小時經濟圈」。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從化令人憧憬。

人口狀況:
2004年,全市戶籍人口為53.5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41.08萬人。當年出生入戶人口為4687人,比上年增加1623人,當年出生率為8.75‰,上升了3.02個千分點,死亡人口為3151人,死亡率5.88‰,上升了0.29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87‰,比去年上升0.67個千分點(公安戶籍口徑)。計劃生育率為91.14%,比上年下降0.72個百分點。
全市第二、三產業法人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的就業人員數為14.95萬人。其中:第二產業的就業人員為9.05萬人,佔60.5%;第三產業的就業人員為5.90萬人,佔39.5 %。在合計中,法人單位就業人員11.37萬人,佔76.1 %;個體經營戶就業人員3.58萬人,佔23.9 %。在法人單位就業人員中,女性4.82萬人,佔42.4%。
在法人單位就業人員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大學本科、專科、高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人員分別佔0.3%、5.2%、12.4%、32.6%和49.5%。在具有技術職稱的人員中,具有高級、中級、初級技術職稱的人員分別佔0.7%、5.5%和12.6%。在具有技術等級資格證書的人員中,具有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資格證書的人員分別佔0.2%、1.1%、1.8%和6.7%。

從化地形:
從化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形呈階梯狀。市內主要的山嶺和河谷走向為東北西南方向,與區域大地構造的走向一致。在華夏系和新華夏系構造的控制下,主要的河谷沿構造線方向發育,形成以北東方向平行嶺谷為特徵的地貌骨架,最高點為良口天堂頂,海拔1210米,最低點為太平鎮太平村,海拔16.2米。從化屬丘陵半山區,縣東北部以山地、丘陵為主,中南部以丘陵、谷地為主,西部以丘陵、台地為主。全縣地貌分為平原、階地、台地、丘陵、山地和水域等6類。

平 原

市內的平原有沖積平原、河谷平原、沖積洪積傾斜平原3種類型。分布於流溪河與潖江河流域,面積共43.95萬畝,占總面積的14.58%。其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沃,水利設施完備,是傳統的農業區。

階 地

市內階地面積有9.3萬畝,占總面積的3.09%。階地為河流兩旁或平原邊緣的階狀地形,一般洪水浸不到,階面平坦或微傾,前緣有陡坎。縣內階地分為沖積階地、洪積階地、洪積沖積階地、洪積坡積階地4種類型,分布零散。
台 地

市內有台地31.62萬畝,占總面積的10.49%。主要分布在良口以南地區。台地是地殼上升或其他原因導致的侵蝕基淮面下降,使侵蝕剝蝕平原被河流切割改造而成。
丘 陵

市內丘陵的面積僅次於山地,有89.19萬畝,佔全市總面積的29.83%。丘陵是一種壯年期地貌,多分布於山前地帶、谷地和盆地邊緣,在平原上也有零星分布。
山 地

從化市的山地面積共118.19萬畝,在各類地貌中比例最大,占總面積的39.22%。市內山地地貌可分為低山和中山兩類。其中海拔400~800米,比高300~700米,坡度25~35度的為低山,有84.7萬畝,佔山地面積的68.99%;海拔800~1210米,比高400~1000米,坡度為35以上的為中山,有38.08萬畝,佔山地面積的31.01%。構成縣內山地的岩性,以花崗岩為多,分布在各地,有100.86萬畝;其次是砂頁岩,有13.5萬畝;變質岩只分布在江埔、神崗、太平的低山,有5.5萬畝;火山岩只分布在溫泉和大嶺山的中山,僅9400畝。境內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有通天蠟燭、桂峰山、雞枕山、三角山、黃茶園、三角髻、五指山、老虎頭、天堂頂、橫坑尾等10座。

其 他

市內有水域約8.39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2.78%。

從化山脈:

市內山地地貌可分為低山和中山兩類。其中海拔400~800米,比高300~700米,坡度25~35度的為低山,有84.7萬畝,佔山地面積的68.99%;海拔800~1210米,比高400~1000米,坡度為35以上的為中山。境內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有通天蠟燭、桂峰山、雞枕山、三角山、黃茶園、三角髻、五指山、老虎頭、天堂頂、橫坑尾等10座。

天堂頂

天堂頂位於廣州從化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的石門風景區內。海拔1210米高,是廣州地區最高峰。它東與增城市派潭鎮相毗,南與從化市良口鎮相連,北與龍門縣南崑山交界。這里年平均溫度15℃,最高溫度22℃,最低溫度零下5℃,冬天期間長期凝霜結冰,偶爾有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里山高氣爽,林木蔥郁,峻嶺錯疊,具有秀、幽、奧等自然特色。峰頂有一天王石,有它美麗動人的傳說,天堂頂與附近的天堂二峰、猴子額、橫坑頂等構成四大雄峰,夕照光明,愈顯峻峭,使人有蒼山不老之感。登高遠望一派"遠山時明滅""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象盡收眼底,使人頓覺置身於仙幻奇景之中。在這里可以游覽:天王石,天堂頂,天堂二峰,猴子額,橫坑頂等四大雄峰;觀日出、林海、雲海,俯瞰流溪河、南崑山、從化溫泉、抽水蓄能電站等風光,正是:"名垂天堂頂,佳景動人游"。

五指山

「五指山生態旅遊區」地處廣州從化良口鎮,距廣州八十六公里,從化市區二十六公里,105、106國道貫穿腹地,東與龍門毗鄰,南與溫泉接壤,西與佛岡交界,北與流溪河相連,總面積一萬多畝。

「五指山」資源豐富,集山、水、潭、石、聲、雲為一體,匯險、秀、幽、異、美、奇為一區。區內飛瀑險灘、溪水歡騰、峽谷交錯、怪石聳立、森林蔥郁、竹林婀娜、雲海浩淼、天床寬裕,雲間群山異然、交相輝映,東似泰山雄偉壯觀;西似黃山煙雲變幻;北似華山巍峨險峻,山初如廬山飛瀑磅礴,山尖如中嶽嵩山峻美秀麗,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五指山」氣候溫和,海拔1100多米,一般溫度在10攝氏度—15攝氏度之間,雨水充沛、低溫高濕,是發展高科技生態花卉與人們休閑避暑的佳地。這里既有溫帶的清風,又有熱帶的陽光,低溫高濕,日照充足,全年氣溫在零下3攝氏度到28攝氏度之間變化,區內山脈海拔高度在500-1100米之間,山勢中間低,四周高,因而很少受台風、洪水、寒流等自然災害的襲擊,適合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氣候的花卉及其它植物生長、培植和繁衍。其中壯觀靚麗的花崗岩石、交錯的峽谷、林立的怪石、寬裕的天床成為旅遊觀光的好景點;各種野生植物達一千多種,林木尚有原始次生林,各種珍奇植物花卉深藏林間;野生動物以野豬、野牛、野羊、穿山甲以及畫眉為主;水資源充足,無環境污染,水質好。不同層次的小溪縱橫交錯,險灘、飛瀑處處可見,組成了生態區內一絕妙的風景。

根據五指山生態旅遊區的山脈群、地文景觀與人文景觀、秀美山林與壯美風景相結合、五指山生態旅遊區規劃分為植物保護區、動物保護區、景觀保護區建設等數個景區,以及小溪、瀑布、小石潭等80個獨立景點。

通天蠟燭

通天蠟燭在春灣鎮的後面,湖水中獨立一柱,形如石山,仿如巨燭。這巨燭的來歷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相傳當時春灣雖然山青水秀,蟲鼠橫行,害得當地染疫者家破人亡。一神仙變成垂垂老者行乞於村中,得一孝子熱情招呼,感其誠,施以靈丹妙葯拯救村中病危者,並賜一長明蠟燭,囑其點燃,可驅病蟲。孝子遵其囑,點燃後,蟲蛾撲火,病害盡除。後巨燭幻化成燭形石山,故得名。

桂峰山

桂峰山位於龍門縣西北部桂峰山東麓,海拔1085米,為廣州地區五座最高峰之一,有2120多種植物和120多種動物。山、水、奇石、瀑布、植物構成了地派桂峰山的美麗風光。這里谷嶺相間,林木茂密,空氣清新,山水林泉瀑整合為一體,構成了一幅壯麗而又幽深的天然山水畫,是不可多得的旅遊度假勝地。

雞枕山

陳禾洞保護區位於從化市呂田鎮境內,是珠江三角洲通往粵北、華東地區的交通咽喉。保護區規劃總面積7054.36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2039.06公頃,森林覆蓋率為94.69%。「該區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保存較為完整的林區之一,區內物種起源古老,成分復雜,同時也是珍稀野生動植物基因庫。」

保護區所在地的呂田鎮和周邊的良口鎮,山巒起伏,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海拔1146米的雞枕山,冬天時有冰雪,是廣州地區唯一可見雪景的地區。

從化水文:

河 流

從化市內主要河流有流溪河、潖江河與連麻河,其中流溪河最大,潖江河次之,連麻河居三。

流溪河

流溪河是從化市最大的一條河流,由市內眾多溪流匯集而成。其主源頭地處縣東北部,呂田與龍門縣交界的桂峰山--大嶺頭一帶。流溪河全長157公里,流域總面積2300平方公里,其中從化境內河長113公里,流域面積1612平方公里。流溪河從北到南流貫全市,至太平場出從化縣境;再流過廣州白雲區的鍾落潭、竹料、人和,出江村的南江口,匯入花都區的白坭河,經珠江三角洲河網而注入南海。

流溪河在良口鎮以上約10公里的上遊河道穿越於深山峽谷之中,河床平均坡降為1/1250,因而水流湍急。該河的中下游在良口鎮以下約100公里,河床平均坡降減至1/2500,故水流較為平緩。主要支流有呂田河、竹坑河、石壩河、牛欄河、楠木江(又叫玉溪水)、聯溪水、汾田水(又叫黃龍帶水)、牛路水、達溪水、北斗水、鴨洞河、石嶺水、龍潭河(又叫黎塘水)、棋桿水、小海河(又叫曲江水)、概洞水、鳳凰水、羅洞水、錦洞水、三百洞水、隔嶺坑(又叫井崗水、銀林水)、湖田水、格塘水、沙溪水與鹿頸坑等。其中,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小海河、呂田河、楠木江、龍潭河、牛欄河和汾田水6條。

潖江河

潖江河是從化市的第二大河流,因是北江支流潖江河的一條分支,故又稱為潖江(二)河。市內河長29.5公里,集雨面積320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坡降1/145。

潖江(二)河

潖江(二)河發源於從化市西部鰲頭與花都區交界的羊石頂(山峰名)一帶,自南向北流經鰲頭的象新、橋頭、白兔、鰲頭圩,到鰲頭沙湖的三甲與支流沙逕水匯合,又經龍潭的龍聚、龍潭圩,到龍潭的橫江橋頭再加入另一支流民樂河,遂開成潖江(二)河幹流;再經龍潭的下蘆塘、烏石廈、上西嶺,至龍潭的聚龍廟,流入佛岡縣龍山的水口埔,於龍山圩下注入北江支流潖江河主流,然後流向清遠市江口,再匯入北江,最後經珠江三角洲河網進入南海。

該河及其支流從南到北流經從化縣鰲頭、民樂、龍潭3個鎮的大部分鄉鎮,流域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16%。流域內耕地面積約8.5萬畝,人口共約9萬人。

潖江(二)河的支流有黃羅河、民樂河、黃茅水、沙逕水、藍和水、愛群水和五洞水等7條,其中以黃羅河和民樂河較大。

連麻河

連麻河位於從化北部的呂田山區,發源於市東北角呂田與新豐、龍門縣交界處北面的小沙羅(山名)。該河在從化市境內河長15.5公里,集雨面積為77平方公里,流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3.8%。連麻河在源頭流下,先經新豐縣的章背,然後自北向南沿從化至新豐公路折入從化呂田的連麻,在連麻壩下穿過公路,經車步、塘基,穿過三村的大水橋後折向東,出從化,流向龍門縣的地派、清塘,蜿蜒而下到龍門縣龍城鎮,再匯入增城的增江河,出珠江而流入南海。

1969年冬,在呂田連麻的車步建起攔河水壩,把車步以上32平方公里集雨面積的水源引入流溪河上游的呂田河,再從呂田、獅象的張村水口流入流溪河水庫,作為流溪河水庫的補充水源。連麻河水從此部分地改變了流向。

徑 流

從化河川由徑流降雨產生,屬雨水補給類型。年徑流的地理分布情況與降水相似,大致是自南部丘陵平原區向北部山區遞增。多年平均年徑流深變化范圍1000~1600毫米,平均年徑流量為26.94億立方米,平均年產水量22.7億立方米。其中流溪河多年平均徑流深(扣除連麻渠和沙溪水)1341毫米,年徑流量20.85億立方米,豐水年(P=10%)年徑流量30.03億立方米,枯水年(P=90%)年徑流量僅12.72億立方米,兩者相差2.3倍。其平均年產水量18.2億立方米。流溪河、潖江河年徑流模數分別為42.5升/秒/平方公里和4.6升/秒/平方公里。流溪河的年徑流系數0.66,潖江河0.71。連麻河平均年產水量0.9億立方米。

市內徑流在一年中分配很不均勻,汛期佔全年徑流量80%~85%,最大月徑流發生在5~6月,非汛期各月徑流都較小,造成汛期有洪澇,春秋有乾旱,給水資源的利用帶來不便,對全市工農業用水影響很大。

從化氣候:

從化市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溫19.5~21.64攝氏度,南北氣溫相差1.8攝氏度;年平均雨量1800~2200毫米,其中中南部為1908.8毫米;年平均輻射量103571卡/平方厘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年平均日照中南部為1809.3小時,北部為1697.6小時。四季氣候為春季冷暖多變,陰濕多雨,偶有「倒春寒」天氣;夏季以晴熱天氣為主,時有大風和暴雨;秋季氣爽少雨,常遇乾旱和「寒露風」;冬季多晴天,氣候乾燥,霜凍時有發生。市內氣候災害主要有水災、旱災、低溫冷害、大風和冰雹等。

春 季

從化的春季為2月中旬至4月末。氣候特徵為冷暖多變,陰濕多雨,全市春季季平均氣溫18.2攝氏度,最低氣溫累年平均15.2攝氏度。春季降雨量累年平均為406.2毫米,占年雨量的21.3%;累年平均雨日39.9日,占春季總日數的50.5%。從化春季日照少,多半日子或陰或雨。春季日照時數累年平均206.6小時,占年日照時數的11.4%。

夏 季

從化的夏季為5月至9月。氣候特徵為晴熱、多台風暴雨。夏季的時間長,一年中有5個月。季內月平均氣溫27.1攝氏度,最高氣溫累年平均31.6攝氏度。夏季中,7月中旬的旬平均氣溫最高,達28.7攝氏度。夏季降雨量累年平均達1298.8毫米,占年雨量的68%;累年平均雨日86.9日,占夏季總日數的56.8%。夏季口照多,累年平均日照883.8小時,占年日照數的48.8%。

秋 季

從化的秋季為10月至12月上旬。氣候特徵為秋高氣爽,秋旱頻繁,「寒露風」天氣常現。秋季的月平均氣溫20攝氏度,最高氣溫累年平均25.8攝氏度,最低氣溫累年平均15.8攝氏度。故民間有「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之說。秋季降雨量少,秋旱常發生。累年平均降雨量112.9毫米,占年降雨量的5.9%;累年平均降雨日數13.7日,占秋季總數的19.3%。秋季大多數日子陽光普照,累年平均日照時數445.9小時,占年日照時數的24.6%。10月是全年日照最多的月份,實照時數占可照時數的58%。

冬 季

從化的冬季為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氣候特徵是晴、冷、乾燥,常有霜凍。冬季時間短,一年中僅2個月。累年平均氣溫12.7攝氏度,最低氣溫累年平均8.7攝氏度。冬季氣候乾燥。降雨量累年平均90.8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8%;累計平均降雨日數15.9日,占冬季總日數的25.6%。冬季晴天多。累年平均日照時數有272.8小時,占年日照時數的15.1%。每天日照少於或等於2小時的,冬季累年平均25.7日,占冬季總日數的41.5%。

從化的資源:

水資源

從化雨量充沛,川流縱橫,水資源豐富。全市水源可采總量年均約27.5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2.7億立方米,地下水4.85億立方米。4至9月為豐水期,雨量佔全年雨量的80%—85%。

土地資源

從化全市有農用地苗266畝,可供大規模連片發展「三高」農業。已建和在建的工業園區10多個,具有生態環保特色的工業發展用地21萬畝,能為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廉價上地。

礦產資源

從化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礦種 有鎢、錫、鉍、銣、鉬、銅、鐵、鉭鈮、鉛、鋅、黃金、鉀長石、大理石、水柱石、瓷土、稀土、鈷釷礦等48種,其中有16種在開采中。儲藏量已查明的有鎢礦6.05萬噸,錫礦3172噸,鉬礦3123噸,鉍礦147噸,銅礦2881噸,鉛礦5332噸,鐵礦石166.74萬噸,黃鐵礦石2580噸,鉭鈮礦150噸,瑩石3.97億噸,鉀長石3.67億噸,石英石46.5萬噸,瓷土190萬噸,高嶺土1500萬噸。

礦產分布:鎢礦主要分布在良口的黃龍帶石碑頭、黃竹塱、蘇坑、鐵逕山、金雞山、白鶴窿、水尾洞、黃圍、高背石、光峰仔,城郊的大塘,桃園的桃源上洞;錫礦分布在良口的北斗、溫泉的貓子坪、神崗的苟頭村;鉛鋅礦分布在棋桿的高塱,鰲頭的楊梅窿,灑埔的大逕,大嶺山的跌死狗、香菇坳,呂田的青圍、林場;鉬礦分布在呂田的桂峰、良口黃竹塱;磁鐵礦分布在呂田的安山、古田、廣山、塱村小杉新屋、塘基背、黃泥塘、良口山溪頭,溫泉的貓兒坪,大嶺山的石門、三英雄及場部;錫礦分布在呂田張村,灌村千家村、楓洞,江埔的山下、新塘、白石崗、上羅,神崗的新屋仔,太平的冷水坑;黃金分布在江埔錦聯大田墩;鉭鈮礦分布在大嶺山石灶、溫泉瀑布區;銣礦分布在城郊紅坪山;鉀長石分布在民樂潭口石里頭、灌村南平;瑩石礦分布在城郊井山,良口和豐、團豐關鋒嶺、達溪、黃峰斗,流溪河林場山谷里、溫塘肚,東明北溪;水晶石分布龍潭愛群、民樂龍田。

森林資源

從化有180多萬畝青山,現有林地面積13.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68%,自然保護區覆蓋率16.9%,全市生態公益林面積9.2萬公頃,包括兩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一個省級森林公園,一個省級旅遊度假區,四季常青,是名副其實的綠色寶庫。此外,從化市政府還十分重視林業的發展,全市積極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和造林綠化運動,先後組織開展義務植樹100多萬株,規劃界定生態公益林90多萬畝,完成荒山造林3.3萬畝,推動私營造林5萬多畝,完成了京珠高速公路(從化段)和105國道景觀林帶建設,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建設躍上新的台階。

④ 從化有什麼旅遊景點 從化旅遊景點推薦

流溪河發源於轄區內東北部呂田桂峰山麓,自北向南,蜿蜒貫穿全境,流經呂田、良口、溫泉、城郊、街口、江埔、神崗、太平等地,最後注入珠江。至2004年,沿河已開發的景區有流溪河峽谷漂流景區、流溪河森林公園、黃龍湖森林公園、溫泉風景區、北回歸線標志塔公園等。
名山岩洞:轄區內海拔1千米以上的山有天堂頂、三角山、黃茶園、桂峰山、通天蠟燭、五指山、雞枕山、三角髻、老虎頭、橫坑尾等10座。石門森林公園已開辟登天堂頂之路。城區附近的雙鳳山、風雲嶺、雲台山等。名山出名洞,風雲嶺有劉仙岩,雲台山有觀音岩(《從化縣志》記載,觀音岩可容納30餘人,內有題留石刻,今已湮沒,有待挖掘)。呂田鎮轄區內岩洞眾多,已發現的有獅象岩、鍾鼓岩、安山岩等,其中獅象岩洞深200米,內有絢麗多彩的石鍾乳。
天然瀑布:轄區內高山流水,天然大小瀑布眾多。最著名的是溫泉瀑布,有百丈瀑、飛虹瀑、香粉瀑,三瀑連貫,氣勢磅礴,為嶺南奇觀。郭沫若游覽後曾賦詩「百丈疊三瀑,一溪奏萬笳。泉飛岸罩雨,水激石生花」。
地下溫泉:從化地處斷裂層,地下溫泉水豐富。至2004年,流溪河區域的地下溫泉已查明的泉眼有25個,水溫在32℃以上,最高水溫73℃,日自涌量約1500噸,最大日涌量3000多噸。從化的地下溫泉,為名貴的含氡溫泉,水質晶瑩,無色無味,世界上僅從化和歐洲的瑞士有此種溫泉。至2004年,從化溫泉風景區內已開發利用9個泉眼,流溪溫泉養生谷開發利用4個泉眼 。
從化溫泉和天湖瀑布景區位於溫泉鎮內,距從化城區15公里,離廣州73公里。景區面積28.8平方公里,分為溫泉游覽區和天湖游覽區。溫泉游覽區主要景點有溫泉湖、松園、翠溪蘭苑、荔圃、僑宏花園、河東等。天湖游覽區主要景點有瀑布、瀑布穀、天湖、梅花鹿場、黑熊場、獼猴場等。

⑤ 從化流溪河森林公園好玩嗎

我剛去了,一點都不好玩。而且是沒什麼東西可以玩。
公園裡面沒什麼玩版的。就一個湖,兩個島,一個猴權島一個孔雀島。都是圈養著幾只猴子和孔雀。
更惡心的是觀鹿園,裡面只有一頭沒有角的鹿。
在從化,居然沒有溫泉,也是很令人失望。後來我們驅車到公園外面去泡溫泉,因為不在溫泉酒店住,一個人要138元,顯得太貴。
貴得更離譜的是,路上的農家菜都是宰人的,我3個人去吃個便飯,竟然用了300多。
建議你還是不要去了。

⑥ 從化溪頭村好玩嗎,誰去過

剛去過,唔好玩,停車困難,受氣!車場一是要吃飯才能停車,一是要交20元停車費,本來亮點不大,還這樣砍客,望各位轉!

⑦ 從化特色五道菜

從化地處廣州北部,北回歸線穿境而過,有著「北回歸線上的綠洲」和「廣州後花園」的美稱。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豐富的旅遊資源,作為從化旅遊重要組成部分的從化農家美食以其天然野味、健康環保的特點受到廣大食客的青睞,2005從化荔枝農家美食旅遊節讓各地遊客品出了從化美食的精髓。為了更好展示從化農家美食的特色,打響「食在廣州,味在從化」的餐飲品牌,推出從化美食的招牌菜,帶動農業經濟發展,從化市旅遊局向社會徵集評選了「從化五道菜」。

「從化五道菜」充分體現從化美食從原料到烹飪技藝上的本土性、非季節性、普及性和特色性,所選菜式原料以從化本土特產為主,一年四季皆有,烹飪方法獨特、可操作性強,菜餚口味能為公眾認同,代表著從化農家美食特色。

評選前有下面十五款侯選菜式:桂峰釀豆腐、呂田燜大肉、流溪大魚頭、紅蔥頭走地雞、呂田臘味炒時蔬、紫蘇山坑螺、蒸炸山坑魚、民樂捺鵝、泥焗走地雞、荷葉蒸石蛤、蘿卜絲燜土鯽、香葉烏鬃鵝、啤酒鴨、桶皇雞、清蒸叉尾魚。

歷時一個半月後,「從化五道菜」最終揭曉,桂峰釀豆腐、呂田燜大肉、流溪大魚頭、泥焗雞、香葉烏鬃鵝成為了人們選出來的五道從化特色菜。

個人推薦華倫泥焗雞,那味道只有你吃過才知道它的味道,上次我和東莞的幾位朋友到從化,專門到了良口碧水灣對面的華倫泥焗雞,只有那家才正宗,他有專門的製作場地,選料講究,皮香肉滑,我朋友竟然每人吃了兩只,還打包回去.當然,說了那麼多,你要試過才知道,記住,只有那家才是正宗,其他的農庄都是從別處進貨或者象徵性的擺個瓦缸之類的東西,都不是自己做的.

⑧ 從化的發展問題

從化市位於廣東省中部,廣州市東北面。市境東面與龍門縣、增城市接壤,南面跟廣州郊區毗鄰,西面和清遠市、廣州市花都區交界,北面同佛崗、新豐縣相連。地理坐標為東經113°17′-114°04′,北緯23°22′-23°56′。境內西北到東南最長直線距離約45千米,東北到正南邊最大距離80千米。總面積1974.5平方千米。總人口55萬人(2008年)。
市人民政府駐街口街道,郵編:510900。代碼:440184。區號:020。拼音:Conghua Shi。英文:Conghua City。
基本概況
從化市地處廣東省中部,廣州市東北面,珠江三角洲到粵北山區的過渡帶,屬廣州市縣級市。市境東面與龍門縣、增城市接壤,南面跟廣州郊區毗鄰,西面和清遠市、廣州市花都區交界,北面同佛崗、新豐縣相連。地理坐標:東經113°17』至114°04』,北緯23°22』至23°56』。全市總面積2009平方公里。境內西北到東南最長直線距離約45公里,東北到正南邊最大距離80公里。2008年全市總人口為556790人。市政府駐街口街道。
從化全境屬半山區。市東北部以山地、丘陵為主,中南部以丘陵、谷地為主,西部以丘陵、台地為主。市內最高點為良口的天堂頂,海拔1210米,是從化市東部與龍門縣的分界山。最低點為太平的太平村,海拔16.3米。市區街口街中心區(市政府大院),海拔31米。境內川流縱橫,主要有流溪河、琶江河和蓮麻河,年均水量22.7億立方米。
從化屬南亞熱帶季候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9.5—21.4攝氏度,年平均雨量1800—2200毫米。日極端氣溫記錄為38.1攝氏度和零下7攝氏度。四季特徵為春季冷暖多變,陰濕多雨,有「倒春寒」;夏季晴多溫高,時有大風和暴雨;秋季氣爽少雨,常遇乾旱和「寒露風」;冬季多晴天,氣候乾燥,常見霜凍。氣象災害有水災、旱災、低溫冷害、大風和冰雹等。
[1]從化市內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鎢、錫、鉍、鉬、銅、鐵、鉭、鈮、鉛、鋅、黃金、鈷土、綠柱石、瑩石、鉀長石、石英石、大理石、水晶石、高嶺土等48種;地下水資源主要有熱水各礦泉水,溫泉風景區熱水泉眼有13處,日涌量約1400立方米,水溫最高70攝氏度,含弱放射性氡和對人體有益元素,有重要的醫療價值。植物資源有栽培植物119種,野生植物中有油料植物60多種,葯用植物有200多種,纖維植物有幾十種,觀賞植物有名貴的野蘭花等;野生動物資源豐富,較珍貴的有金錢龜、蟒蛇、南狐、果子狸、穿山甲、鹿等。這些資源為從化人繁衍生息提供了條件。
從化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山、水、林、果、泉、湖為特色的旅遊資源豐富,文化旅遊景點達10多處。廣裕詞、五嶽殿等7個景點列為省或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嶺南第一泉」的從化溫泉是世界著名的稀有小蘇打、氡元素名泉;境內的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有「第二廬山」 之稱;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旅遊度假區被評為「3A」級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流溪溫泉度假區、天湖瀑布。流溪香雪、仙沐園、三椏塘幽谷探險、錢崗古村落等景點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全市還擁有從化溫泉賓館、凱旋宮、天倫酒店、碧水灣、文軒苑、逸泉山莊、溫泉高爾夫球場等一批較高檔次的休閑度假酒店。
從化市歷史悠久,這里出土的文物有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從化在500多年前建縣時,隸屬廣州府。從化人民有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光榮歷史。明清時期,這里發生多次農民起義,反抗封建統治。抗日戰爭期間,在著名的粵北第一、二次會戰中,從化是主戰場。
從化經濟持續、穩步、協調發展。2008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44.87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為26191元。全市人民安家樂業,過上小康幸福的生活。
[編輯本段]旅遊景點
從化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山、水、林、果、泉、湖為特色的山水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早在明代就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寄情於溫泉的青雲山綠水之間,留下了許多詩詞書畫。
從化是世界聞名的溫泉之鄉,地熱資源非常豐富。從化擁有熱泉眼13個,溫泉地下熱水日自涌量達10000立方米,每年可供700萬人次享用。從化溫泉是含有氟離子和弱放射性氡以及鈉、鈣、鉀、鎂、二氧化硅等多種對人體有益元素的重碳酸鈉型熱泉,有重要的醫療價值,被譽為「嶺南第一泉」,是世界上名泉之一。水溫最高達73℃,最低47℃。其中,碧水灣溫泉為國家AAAA景區,是全世界除了瑞士之外、僅有的一個含有氡元素的溫泉。目前,「從化溫泉」已成為從化最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旅遊度假區,同時又是從化旅遊的品牌和象徵。
從化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是南中國大都市廣州美麗的「後花園」。這里有四季長青的高山流水,有童話世界般的湖光白雲。森林覆蓋率達土地總面積的70%,田園風光,如詩如畫。除馳名海內外的從化溫泉外,從化還擁有被譽為「第二廬山」的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有國家AAA級景區——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旅遊度假區,還有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流溪溫泉度假區、天湖瀑布、流溪香雪、仙沐園、三椏塘幽谷探險、錢崗古村落等大批著名景點,是旅客生態游、探古游的絕佳選擇,每年吸引著大批的國內外遊客。同時,從化還擁有從化溫泉賓館、凱旋宮、碧水灣、文軒苑、逸泉山莊、溫泉高爾夫球場等一批較高檔次的休閑度假酒店,足於滿足旅客休閑旅遊的需要。
所以,要了解從化,需先了解從化的山水,了解了從化的山水,才能體味從化那深厚的底蘊、不竭的風情。
從化是「荔枝王國」,是著名的荔枝之鄉,全國荔枝生產基地之一。宋代蘇東坡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傳世詩句,著名散文作家楊朔的《荔枝蜜》更是膾炙人口,令從化荔枝名揚天下。從化荔枝品種有三月紅、園枝(水東黑葉)、妃子笑(玉荷包)、攀穀子、青皮甜、進奉(振鳳)、狀元紅、桂味、糯米糍、槐枝、香荔、掛綠、蜜糖埕、白臘、水塔古、娘蟹、風吹落、布袋、紫娘喜、水魚蛋、尚書懷、甜岩、山枝、禾樂響等26種。槐枝品種為大宗,占荔枝品種的85%,其他荔枝品種佔15%左右。從化優良荔枝品種有白田崗桂味、錢崗糯米糍、槐枝、西湖禾樂響、民樂青皮甜、妃子笑、攀穀子等。目前從化共種植荔枝13萬畝,常年荔枝產量2萬噸,每年6月中旬上市,7月達到高峰。屆時,到從化品嘗荔枝的客人絡繹不絕。從化荔枝節已成為荔枝愛好者的盛會。
從化歷史悠久,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700年前從化地區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至今已發現多處新石器時期的遺存,宋、元、明、清是從化的一個鼎盛時期。從化現在保存下來的古村落、古建築大部分是明清時期建築,這些豐富的文物見證著嶺南文化和從化文明的智慧與成長。廣裕詞、五嶽殿等7個景點列為省或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化的古村莊和豐富的文化遺產,日益吸引著遊人紛至沓來。
[編輯本段]投資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從化市的經濟建設取得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各行各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200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03.69億元(不含郵電通信、金融保險業的增加值),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0.3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69.9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3.43億元。以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19358元。產業結構不斷調整,三大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03年的9.81%:69.47%:20.72%調整為9.98%:67.42%:22.60%。全市稅收收入10.68億元;一般財政收入為4.02億元。
全市農業生產穩步發展,結構不斷優化。2004年,全市現實農業總產值為17.85億元。其中,種植業產值為10.8億元,增長46.18%。全市水果產量8.06萬噸,增長82.08%,其中:荔枝產量為3.93萬噸,增長1.82倍;柑桔橙產量0.56萬噸,增長1.03倍。全市糧食播種面積36.47萬畝,產量12.61萬噸;蔬菜種植面積25.46萬畝,產量38.86萬噸。
畜牧業、漁業穩步發展。全市牲豬飼養量48.69萬頭;三鳥飼養量612萬只。全市畜牧業產值3.53億元;水產品產量為6338噸,產值0.39萬元。
全市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園區建設卓有成就。2004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57.61億元。其中: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43.19億元,占從化地區工業總產值的94.4%,是全市工業生產的支柱。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88.57%,實現利稅總額為21.42億元。工業園區招商引資步伐加快,2004年全市簽約和簽訂意向的工業項目達85個。個體和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全市共有個體戶1.26萬戶,注冊資金2.67億元,吸納從業人員1.96萬人。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作為從化市拳頭產品的摩托車生產量達65.22萬輛;塑料製品26.57萬噸;水泥195.02萬噸;飲料酒9990千升;電線電纜1356公里;空調器用壓縮機2.01萬台;自行車9.2萬輛。
固定資產投資合理增長。2004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額為32.55億元。其中:城鎮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為10.52億元,農村單位投資為14.64億元,房地產投資額為5.50億元,私人建房投資為1.89億元;市工業投資15.3億元。
消費市場穩步發展。2004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54億元。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為34.03億元,餐飲業為4.47億元,其他零售為5.04億元。
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引進外資企業、實際利用外資出現新突破。2004年,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為6.53億美元;其中:內資出口為1.07億美元,「三資企業」出口5.46億美元;引進外資企業為40家,外商實際投資5497萬美元。
旅遊業快速發展。2004年,全市接待旅遊人數24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7.3億元。
全市人民生活安康,生活水平穩步提高。2004年,全市屬職工人均工資收入為15421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7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363元;人均消費支出8145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78.09億元,人均儲蓄存款為9767元;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8.99平方米;每百戶擁有彩電161.67台,空調器160台,行動電話170部,電腦52台。恩格爾系數為42.4%。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面不斷擴大。至2004年底,全市參加各類社會保險的單位1271個,參保人數4.1萬人。
新世紀迎來新機遇。在廣州市「東進、西聯、南拓、北優」城市發展戰略大框架下,從化將以迅速發展壯大市域經濟網站為目標;堅持工業強市、農業穩市、旅遊旺市、環境立市、科教興市並舉;重點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突出把工業和旅遊業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兩翼」,加快交通建設步伐,著力打造從化「半小時經濟圈」。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從化令人憧憬。
廣州市委、市政府按照2007年9月12日促進從化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精神,研究制定了扶持和促進從化市進一步發展的政策措施,並以「穗文〔2007〕31號」形式印發全市各有關單位組織實施。幫扶政策措施涉及8個方面共19條,目標將把從化建成廣州城市副中心。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從化市轄3個街道(街口、城郊、江埔)、5個鎮(溫泉、良口、呂田、太平、鰲頭)。
街口街道 面積:21.84平方千米 人口:11萬人
是從化市政府所在地,位於從化市中南部,南距廣州中心城區56千米,東南面與江埔街、太平鎮接壤,西北面與城郊街道為鄰。轄新城、城內、東成、新村、西寧、中田、風儀、府前、鎮安、育寧、荔苑、青雲、城西、碧溪14個社區;團星、城南、街口、雄鋒、赤草、大坳、石潭、沙貝、城郊9個村委會。
街口歷史悠久,明弘治七年(1494年)街口已是從化的縣城的所在地。2004年初街口撤鎮設街。
江埔街道 面積:126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6.6萬人
位於從化市城區,流溪河東岸,南距廣州市區56千米。轄 江埔、河東南、河東北、吉星、新星5個社區;錦一、錦二、錦三、南方、新明、上羅、下羅、鳳一、鳳二、漢田、釣里、黃圍、鵲塱、和睦、禾倉、江埔、江村、鳳院、山下、高峰、海塱、聯星22個村委會。
城郊街道 面積:160平方千米 人口:6萬多人
位於從化市中部,緊鄰市中心城區。轄 旺城、鎮北、橫江公司、民茶公司、關圍5個社區;荷村、大夫田、新開、三將軍、白崗、茂新、黃場、矮嶺、城康、向陽、東風、高步、塘下、北星、麻一、麻二、麻三、光聯、左村、水坑、坑尾、西和、光輝、紅旗、新星25個村委會。
溫泉鎮 面積:212.2平方千米 人口:49870人
位於從化市東北郊。轄 溫泉、雞籠崗、灌村3個社區;溫泉、天湖、衛東、烏石、雲星、宣星、源湖、烏土、雞籠崗、龍橋、平崗、中田、桃蓮、勿石、石海、石南、南星、新田、農新、新南、南平、石坑22個村委會。
良口鎮 面積:530.8平方千米 人口:37139人
位於從化市北部,距從化市區25千米。轄 良口社區;錦村、溪頭、下溪、合群、和豐、團豐、達溪、赤樹、磻溪、少沙、石嶺、米埔、塘料、高沙、良明、塘尾、良平、良新、勝塘、聯群、聯平、梅樹、石明、樂明、仙溪、北溪、長流27個村委會。
呂田鎮 面積:390.4平方千米 人口:3.1598萬人
位於從化市東北部,距廣州100千米,南接良口鎮、流溪河林場,東連惠州龍門縣,西與清遠佛崗相鄰,北通韶關新豐縣。轄 呂田、東明2個社區居委;塘田、安山、草埔、小杉、魚洞、新聯、聯豐、桂峰、三村、塘基、蓮麻、呂新、呂中、水埔、獅象、竹坑、份田、東聯、東坑、五和、坪地21個村委會。
太平鎮 面積:210.329平方千米 人口:86519人
位於廣州市北郊,從化市南部。轄 太平社區、從化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居委會、神崗社區;紅石、共星、顏村、錢崗、文閣、影田、分水、高田、秋楓、飛鵝、高埔、屈洞、太平、何家埔、牛心、水南、黃溪、鄧村、菜地、元洲崗、三百洞、神崗、佛崗、湖田、木棉、西湖、蓮塘、格塘、銀林、鍾樓、井崗、上塘、石聯33個村委會。
鰲頭鎮 面積:410平方千米 人口:140323人
位於從化市西部,距從化市區5千米,距廣州市城區60千米。轄 鰲頭、人和、棋桿、龍潭、民樂5個社區;中塘、龍角、白石、務豐、白兔、新兔、中心、鰲山、黃羅、橋頭、丁坑、象新、歧田、茂墩、水西、西湖、鳳歧、沙逕、五豐、石咀、洲洞、黃茅、山心、汾水、大凼、鋪錦、高禾、新隅、嶺南、橫坑、西塘、小坑、塘貝、橫嶺、鹿田、龍聚、大嶺、帝田、松園、龍潭、西山、愛群、橫江、烏石、上西、下西、西向、寶溪、高平、月榮、官莊、新村、石聯、珊湖、南樓、樓星、龍星、車頭、龍田、新圍、民樂、民聯、民政、潭口64個村委會。
流溪河林場:轄 林場場部;黃竹塱、三棵松、新群、紅嶺4個工區;東星、谷星、溫塘肚3個村委會。
說明:以上街道、鎮簡介(包括面積人口數據)根據「從化市政府網站」有關資料整理,統計年份不詳;村、居名錄根據某年的《廣州市行政區劃代碼》整理,估計為2004年。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古代
明弘治二年(1489),由番禺劃地設置從化縣,隸屬廣州府,清襲明制。
明朝,從化縣行政區劃設鄉、都、堡、圖。明祟禎7年(1634),從化縣設1個鄉稱寧樂,1個都稱流溪,全縣劃分為水東、水西、馬村、流溪4個堡,分轄18個圖,186個村。清襲明制,全縣仍設4個大堡,後各大堡分設若干堡。清宣統三年(1911),全縣劃為東、西、南、北、中5個民團局。
近代
民國25年(1936),從化縣隸屬廣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27年,從化縣隸屬廣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34年,從化縣再次劃歸廣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一年後,改隸屬廣東省政府專員公署直屬督察,至1949年。
民國期間,從化縣行政區域進行過5次較大的調整,3次小調整。民國26年,全縣改置3個區,轄24個鄉,236個保,2664個甲。民國35年,撤區並鄉,全縣設16個鄉,22個保,2516個甲。
現代
1949年10月13日,從化縣全境解放,隸屬廣東省北江臨時行政委員會。
1953年3月,從化縣隸屬廣東省粵北行政區(後稱韶關專員公署)管轄。
1958年10月,從化、佛岡兩縣合並稱從化縣,仍屬韶關專員公署管轄。
1959年1月,劃歸佛山專員公署管轄。
1960年9月,從化縣劃歸廣州市人民政府管轄。
1961年4月,從化、佛岡重分為兩縣,各轄原有地域,從化縣仍隸屬廣州市人民政府管轄,至今不變。
建國後,從化縣行政區劃進行了8次較大調整:
(1)1949年至1952年行政區劃。全縣設置5個區,16個鄉,250個行政村,區、鄉、村都稱人民政府。1951年11月,原清遠縣鰲頭鄉劃歸從化縣管轄。
(2)1953年至1956年1月行政區劃。全縣改設6個區,95個鄉,2個鎮。區政府改稱區公所,鄉、鎮稱人民政府。
(3)1956年2月至1958年9月行政區劃。全縣撤區改鄉,改設30個鄉。1957年,全縣30個鄉合並為呂田、流溪、良口、桃源、灌村、大江、神崗、太平、街口、麻村、棋桿、鰲頭12個大鄉及街口鎮。1958年,全縣12個鄉合並為1個街口鎮和街口、大江、桃源、神崗、太平、棋桿、鰲頭、良口、呂田9個鄉。1958年5月,原清遠縣龍潭區劃歸從化管轄。
(4)1958年10月至1960年3月行政區劃。1958年10月1日,全縣成立街口、江浦、太平、鰲頭、良口、呂田6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0月23日,從化、佛岡合並為從化縣,設9個人民公社。1960年,縣內除街口鎮外,原9個人民公社劃分為15個人民公社。
(5)1961年4月至1978年4月行政區劃。1961年4月,從化、佛岡分縣。從化縣除設置1個街口鎮外,原9個人民公社分設為12個人民公社。
(6)1983年12月至1985年底行政區劃。1983年12月,撤銷人民公社,改設為區公所。
(7)1987年後的行政區劃。1987年1月,全縣完成撤區建鄉、鎮,設9個鎮和3個鄉。1988年2月,原溫泉鎮分設桃園、溫泉兩鎮,同年8月原並入街口鎮的江浦、城郊恢復建置,同年10月東明、棋桿、民樂3個鄉改為鎮建制。至此,全縣轄街口、太平、神崗、江埔、灌村、溫泉、桃園、良口、呂田、東明、城郊、棋桿、鰲頭、龍潭、民樂15個鎮及廣州市屬的橫江農場、民樂茶場、流溪河林場、大嶺山林場和黃龍帶水庫管理處5個場(處)。
據《今縣釋名》:「峒獠談觀福,恃險為亂,明弘治二年(1489年)討平之,因置今縣。」取服從教化之意。
1994年3月26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4]48號):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從化縣,設立從化市。
1998年,從化市轄15個鎮,210個村委會、21個居委會。15個鎮為街口鎮、太平鎮、神崗鎮、江埔鎮、灌村鎮、溫泉鎮、桃園鎮、良口鎮、呂田鎮、東明鎮、城郊鎮、棋桿鎮、鰲頭鎮、龍潭鎮、民樂鎮。
(1)街口鎮:面積11平方千米,總人口115319人,轄5個村委會、7個居委會。
(2)太平鎮面積105平方千米,總人口37474人,轄1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
(3)神崗鎮:總面積118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39066人。
(4)江埔鎮:全鎮總面積119平方千米,轄21個村委會,人口40540人。
(5)灌村鎮:面積57.7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18629人。
(6)溫泉鎮:面積28平方千米,轄2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人口4284人。
(7)桃園鎮:面積116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22818人。
(8)良口鎮:面積229平方千米,轄1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30407人。
(9)呂田鎮:面積296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23303人。
(10)東明鎮:面積192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9758人。
(11)城郊鎮:面積110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總人口20677人。
(12)棋桿鎮:面積56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21274人。
(13)鰲頭鎮:面積198平方千米,轄23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人口42948人。
(14)龍潭鎮:面積103.47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41720人。
(15)民樂鎮:面積33.4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14105人。
(16)境內另有5個廣州市屬場(處、公司):大嶺山林場、流溪河林場、黃龍帶水庫管理處、橫江農工商公司(橫江農場)和民樂農工商公司(民樂茶場)。
民樂茶場屬廣州市農場局管轄,轄左村、潭口、鹿田、水坑、坑尾等農業管理區和3個茶果場,面積29.1平方千米,人口8105人。
流溪河林場歸廣州市林業局管轄,面積91.83平方千米,人口5115人,場屬下有4個林業工區、3個農業管理區。
黃龍帶水庫管理屬廣州市水電局管轄,面積46.4平方千米,轄4個管理區,人口2222人。
橫江農場屬廣州市農場局管轄,面積26平方千米,全場分設沙梨園、長江庄、向陽、陂下、橫江、高田等6個全民農業管理區;1個全民蛋雞場,西和、光輝、紅旗、新星4個村委會。
2000年,從化市轄15鎮。總人口517552人,各鎮人口: 街口鎮 84825 太平鎮 45093 神崗鎮 45466 江埔鎮 49537 灌村鎮 18625 桃園鎮 22622 溫泉鎮 5552 良口鎮 28049 呂田鎮 23265 東明鎮 8663 城郊鎮 48389 棋桿鎮 26535 鰲頭鎮 39205 龍潭鎮 37111 民樂鎮 12430 橫江公司虛擬鎮 7755 民樂公司虛擬鎮 9482 流溪河林場虛擬鎮 4948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從化市轄15個鎮(街口、城郊、溫泉、良口、東明、桃園、呂田、灌村、江埔、神崗、太平、棋桿、龍潭、民樂、鰲頭)。
2004年2月24日,從化市將15個鎮調整為3個街道、5個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從化市轄3個街道(街口、城郊、江埔)、5個鎮(溫泉、良口、呂田、太平、鰲頭)。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從化市歷史悠久,這里出土的文物有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從化在500多年前建縣時,隸屬廣州府。從化人民有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光榮歷史。明清時期,這里發生多次農民起義,反抗封建統治。抗日戰爭期間,在著名的粵北第一、二次會戰中,從化是主戰場,從化人民配合國民黨軍隊重創日軍,遏制日軍北犯,俘日官兵多名,擊斃2900多人,擊毀運輸車百多輛,繳獲大炮、槍械、馬匹一批。
從化,7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至今已發現多處新石器時期的遺存,宋、元、明、清是從化的一個鼎盛時期。從化現在保存下來的古村落、古建築大部分是明清時期建築,這些豐富的文物,一方面,它無聲地記錄了我們的先輩們的艱苦創業歷程,另一方面,則見證著嶺南文化和從化文明的智慧與成長。可以說,從化,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從化市歷史村鎮主題區域:該市眾多的歷史村鎮,體現了客家文化和嶺南文化融合交匯。規劃重點保護從化市東風殷家莊、大墩村、鳳院村、大江浦村、松柏堂、鍾樓村、木棉村、錢崗村等歷史村鎮,保護廣裕祠、鄧氏祠堂、從化學宮大成殿等歷史村鎮中典型的祠堂、民居,維系傳統聚落的格局和風貌
2002年,該市投入資金先後完成廣裕祠、鄧氏宗祠的維修和神崗木棉村五嶽殿的實地測繪及維修設計。對五嶽殿、先師殿、西溪祖祠、大江埔祠堂群和太平紅石禮堂進行維修,並正在籌備開發錢崗古村落項目。新挖掘呂田鎮獅象岩新石器遺址,擴大了文物的保護范圍。
2003年完成全面維修的太平鎮錢崗村廣裕祠,榮獲該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項目獎第一名,並於11月29日在廣裕祠舉行頒獎儀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官員親自前來把獲獎證書頒發給錢崗古村村民代表。
2004年投入資金20萬元,維修從化學宮大成殿;劃撥10萬元用於維修太平鎮紅石村一間蘇式禮堂;協助廣州市文化局在呂田鎮獅象村征地20畝,作為獅象岩新石器遺址的規劃保護用地。開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新發現一批有價值的古墓葬、古建築、古遺址等不可移動文物363處,各類瓷器、石器、石雕、木牌匾、民間民俗用品等可移動文物70件。

⑨ 從化有幾個小區

基本概況
從化市地處廣東省中部,廣州市東北面,珠江三角洲到粵北山區的過渡帶,屬廣州市縣級市。市境東面與龍門縣、增城市接壤,南面跟廣州郊區毗鄰,西面和清遠市、廣州市花都區交界,北面同佛崗、新豐縣相連。地理坐標:東經113°17』至114°04』,北緯23°22』至23°56』。全市總面積2009平方公里。境內西北到東南最長直線距離約45公里,東北到正南邊最大距離80公里。2008年全市總人口為556790人。市政府駐街口街道。
從化全境屬半山區。市東北部以山地、丘陵為主,中南部以丘陵、谷地為主,西部以丘陵、台地為主。市內最高點為良口的天堂頂,海拔1210米,是從化市東部與龍門縣的分界山。最低點為太平的太平村,海拔16.3米。市區街口街中心區(市政府大院),海拔31米。境內川流縱橫,主要有流溪河、琶江河和蓮麻河,年均水量22.7億立方米。
從化屬南亞熱帶季候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9.5—21.4攝氏度,年平均雨量1800—2200毫米。日極端氣溫記錄為38.1攝氏度和零下7攝氏度。四季特徵為春季冷暖多變,陰濕多雨,有「倒春寒」;夏季晴多溫高,時有大風和暴雨;秋季氣爽少雨,常遇乾旱和「寒露風」;冬季多晴天,氣候乾燥,常見霜凍。氣象災害有水災、旱災、低溫冷害、大風和冰雹等。
[1]從化市內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鎢、錫、鉍、鉬、銅、鐵、鉭、鈮、鉛、鋅、黃金、鈷土、綠柱石、瑩石、鉀長石、石英石、大理石、水晶石、高嶺土等48種;地下水資源主要有熱水各礦泉水,溫泉風景區熱水泉眼有13處,日涌量約1400立方米,水溫最高70攝氏度,含弱放射性氡和對人體有益元素,有重要的醫療價值。植物資源有栽培植物119種,野生植物中有油料植物60多種,葯用植物有200多種,纖維植物有幾十種,觀賞植物有名貴的野蘭花等;野生動物資源豐富,較珍貴的有金錢龜、蟒蛇、南狐、果子狸、穿山甲、鹿等。這些資源為從化人繁衍生息提供了條件。
從化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山、水、林、果、泉、湖為特色的旅遊資源豐富,文化旅遊景點達10多處。廣裕詞、五嶽殿等7個景點列為省或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嶺南第一泉」的從化溫泉是世界著名的稀有小蘇打、氡元素名泉;境內的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有「第二廬山」 之稱;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旅遊度假區被評為「3A」級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流溪溫泉度假區、天湖瀑布。流溪香雪、仙沐園、三椏塘幽谷探險、錢崗古村落等景點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全市還擁有從化溫泉賓館、凱旋宮、天倫酒店、碧水灣、文軒苑、逸泉山莊、溫泉高爾夫球場等一批較高檔次的休閑度假酒店。
從化市歷史悠久,這里出土的文物有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從化在500多年前建縣時,隸屬廣州府。從化人民有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光榮歷史。明清時期,這里發生多次農民起義,反抗封建統治。抗日戰爭期間,在著名的粵北第一、二次會戰中,從化是主戰場。
從化經濟持續、穩步、協調發展。2008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44.87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為26191元。全市人民安家樂業,過上小康幸福的生活。
[編輯本段]旅遊景點
從化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山、水、林、果、泉、湖為特色的山水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早在明代就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寄情於溫泉的青雲山綠水之間,留下了許多詩詞書畫。
從化是世界聞名的溫泉之鄉,地熱資源非常豐富。從化擁有熱泉眼13個,溫泉地下熱水日自涌量達10000立方米,每年可供700萬人次享用。從化溫泉是含有氟離子和弱放射性氡以及鈉、鈣、鉀、鎂、二氧化硅等多種對人體有益元素的重碳酸鈉型熱泉,有重要的醫療價值,被譽為「嶺南第一泉」,是世界上名泉之一。水溫最高達73℃,最低47℃。其中,碧水灣溫泉為國家AAAA景區,是全世界除了瑞士之外、僅有的一個含有氡元素的溫泉。目前,「從化溫泉」已成為從化最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旅遊度假區,同時又是從化旅遊的品牌和象徵。
從化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是南中國大都市廣州美麗的「後花園」。這里有四季長青的高山流水,有童話世界般的湖光白雲。森林覆蓋率達土地總面積的70%,田園風光,如詩如畫。除馳名海內外的從化溫泉外,從化還擁有被譽為「第二廬山」的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有國家AAA級景區——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旅遊度假區,還有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流溪溫泉度假區、天湖瀑布、流溪香雪、仙沐園、三椏塘幽谷探險、錢崗古村落等大批著名景點,是旅客生態游、探古游的絕佳選擇,每年吸引著大批的國內外遊客。同時,從化還擁有從化溫泉賓館、凱旋宮、碧水灣、文軒苑、逸泉山莊、溫泉高爾夫球場等一批較高檔次的休閑度假酒店,足於滿足旅客休閑旅遊的需要。
所以,要了解從化,需先了解從化的山水,了解了從化的山水,才能體味從化那深厚的底蘊、不竭的風情。
從化是「荔枝王國」,是著名的荔枝之鄉,全國荔枝生產基地之一。宋代蘇東坡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傳世詩句,著名散文作家楊朔的《荔枝蜜》更是膾炙人口,令從化荔枝名揚天下。從化荔枝品種有三月紅、園枝(水東黑葉)、妃子笑(玉荷包)、攀穀子、青皮甜、進奉(振鳳)、狀元紅、桂味、糯米糍、槐枝、香荔、掛綠、蜜糖埕、白臘、水塔古、娘蟹、風吹落、布袋、紫娘喜、水魚蛋、尚書懷、甜岩、山枝、禾樂響等26種。槐枝品種為大宗,占荔枝品種的85%,其他荔枝品種佔15%左右。從化優良荔枝品種有白田崗桂味、錢崗糯米糍、槐枝、西湖禾樂響、民樂青皮甜、妃子笑、攀穀子等。目前從化共種植荔枝13萬畝,常年荔枝產量2萬噸,每年6月中旬上市,7月達到高峰。屆時,到從化品嘗荔枝的客人絡繹不絕。從化荔枝節已成為荔枝愛好者的盛會。
從化歷史悠久,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700年前從化地區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至今已發現多處新石器時期的遺存,宋、元、明、清是從化的一個鼎盛時期。從化現在保存下來的古村落、古建築大部分是明清時期建築,這些豐富的文物見證著嶺南文化和從化文明的智慧與成長。廣裕詞、五嶽殿等7個景點列為省或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化的古村莊和豐富的文化遺產,日益吸引著遊人紛至沓來。
[編輯本段]投資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從化市的經濟建設取得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各行各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200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03.69億元(不含郵電通信、金融保險業的增加值),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0.3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69.9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3.43億元。以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19358元。產業結構不斷調整,三大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03年的9.81%:69.47%:20.72%調整為9.98%:67.42%:22.60%。全市稅收收入10.68億元;一般財政收入為4.02億元。
全市農業生產穩步發展,結構不斷優化。2004年,全市現實農業總產值為17.85億元。其中,種植業產值為10.8億元,增長46.18%。全市水果產量8.06萬噸,增長82.08%,其中:荔枝產量為3.93萬噸,增長1.82倍;柑桔橙產量0.56萬噸,增長1.03倍。全市糧食播種面積36.47萬畝,產量12.61萬噸;蔬菜種植面積25.46萬畝,產量38.86萬噸。
畜牧業、漁業穩步發展。全市牲豬飼養量48.69萬頭;三鳥飼養量612萬只。全市畜牧業產值3.53億元;水產品產量為6338噸,產值0.39萬元。
全市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園區建設卓有成就。2004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57.61億元。其中: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43.19億元,占從化地區工業總產值的94.4%,是全市工業生產的支柱。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88.57%,實現利稅總額為21.42億元。工業園區招商引資步伐加快,2004年全市簽約和簽訂意向的工業項目達85個。個體和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全市共有個體戶1.26萬戶,注冊資金2.67億元,吸納從業人員1.96萬人。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作為從化市拳頭產品的摩托車生產量達65.22萬輛;塑料製品26.57萬噸;水泥195.02萬噸;飲料酒9990千升;電線電纜1356公里;空調器用壓縮機2.01萬台;自行車9.2萬輛。
固定資產投資合理增長。2004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額為32.55億元。其中:城鎮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為10.52億元,農村單位投資為14.64億元,房地產投資額為5.50億元,私人建房投資為1.89億元;市工業投資15.3億元。
消費市場穩步發展。2004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54億元。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為34.03億元,餐飲業為4.47億元,其他零售為5.04億元。
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引進外資企業、實際利用外資出現新突破。2004年,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為6.53億美元;其中:內資出口為1.07億美元,「三資企業」出口5.46億美元;引進外資企業為40家,外商實際投資5497萬美元。
旅遊業快速發展。2004年,全市接待旅遊人數24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7.3億元。
全市人民生活安康,生活水平穩步提高。2004年,全市屬職工人均工資收入為15421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7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363元;人均消費支出8145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78.09億元,人均儲蓄存款為9767元;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8.99平方米;每百戶擁有彩電161.67台,空調器160台,行動電話170部,電腦52台。恩格爾系數為42.4%。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面不斷擴大。至2004年底,全市參加各類社會保險的單位1271個,參保人數4.1萬人。
新世紀迎來新機遇。在廣州市「東進、西聯、南拓、北優」城市發展戰略大框架下,從化將以迅速發展壯大市域經濟網站為目標;堅持工業強市、農業穩市、旅遊旺市、環境立市、科教興市並舉;重點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突出把工業和旅遊業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兩翼」,加快交通建設步伐,著力打造從化「半小時經濟圈」。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從化令人憧憬。
廣州市委、市政府按照2007年9月12日促進從化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精神,研究制定了扶持和促進從化市進一步發展的政策措施,並以「穗文〔2007〕31號」形式印發全市各有關單位組織實施。幫扶政策措施涉及8個方面共19條,目標將把從化建成廣州城市副中心。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從化市轄3個街道(街口、城郊、江埔)、5個鎮(溫泉、良口、呂田、太平、鰲頭)。
街口街道 面積:21.84平方千米 人口:11萬人
是從化市政府所在地,位於從化市中南部,南距廣州中心城區56千米,東南面與江埔街、太平鎮接壤,西北面與城郊街道為鄰。轄新城、城內、東成、新村、西寧、中田、風儀、府前、鎮安、育寧、荔苑、青雲、城西、碧溪14個社區;團星、城南、街口、雄鋒、赤草、大坳、石潭、沙貝、城郊9個村委會。
街口歷史悠久,明弘治七年(1494年)街口已是從化的縣城的所在地。2004年初街口撤鎮設街。
江埔街道 面積:126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6.6萬人
位於從化市城區,流溪河東岸,南距廣州市區56千米。轄 江埔、河東南、河東北、吉星、新星5個社區;錦一、錦二、錦三、南方、新明、上羅、下羅、鳳一、鳳二、漢田、釣里、黃圍、鵲塱、和睦、禾倉、江埔、江村、鳳院、山下、高峰、海塱、聯星22個村委會。
城郊街道 面積:160平方千米 人口:6萬多人
位於從化市中部,緊鄰市中心城區。轄 旺城、鎮北、橫江公司、民茶公司、關圍5個社區;荷村、大夫田、新開、三將軍、白崗、茂新、黃場、矮嶺、城康、向陽、東風、高步、塘下、北星、麻一、麻二、麻三、光聯、左村、水坑、坑尾、西和、光輝、紅旗、新星25個村委會。
溫泉鎮 面積:212.2平方千米 人口:49870人
位於從化市東北郊。轄 溫泉、雞籠崗、灌村3個社區;溫泉、天湖、衛東、烏石、雲星、宣星、源湖、烏土、雞籠崗、龍橋、平崗、中田、桃蓮、勿石、石海、石南、南星、新田、農新、新南、南平、石坑22個村委會。
良口鎮 面積:530.8平方千米 人口:37139人
位於從化市北部,距從化市區25千米。轄 良口社區;錦村、溪頭、下溪、合群、和豐、團豐、達溪、赤樹、磻溪、少沙、石嶺、米埔、塘料、高沙、良明、塘尾、良平、良新、勝塘、聯群、聯平、梅樹、石明、樂明、仙溪、北溪、長流27個村委會。
呂田鎮 面積:390.4平方千米 人口:3.1598萬人
位於從化市東北部,距廣州100千米,南接良口鎮、流溪河林場,東連惠州龍門縣,西與清遠佛崗相鄰,北通韶關新豐縣。轄 呂田、東明2個社區居委;塘田、安山、草埔、小杉、魚洞、新聯、聯豐、桂峰、三村、塘基、蓮麻、呂新、呂中、水埔、獅象、竹坑、份田、東聯、東坑、五和、坪地21個村委會。
太平鎮 面積:210.329平方千米 人口:86519人
位於廣州市北郊,從化市南部。轄 太平社區、從化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居委會、神崗社區;紅石、共星、顏村、錢崗、文閣、影田、分水、高田、秋楓、飛鵝、高埔、屈洞、太平、何家埔、牛心、水南、黃溪、鄧村、菜地、元洲崗、三百洞、神崗、佛崗、湖田、木棉、西湖、蓮塘、格塘、銀林、鍾樓、井崗、上塘、石聯33個村委會。
鰲頭鎮 面積:410平方千米 人口:140323人
位於從化市西部,距從化市區5千米,距廣州市城區60千米。轄 鰲頭、人和、棋桿、龍潭、民樂5個社區;中塘、龍角、白石、務豐、白兔、新兔、中心、鰲山、黃羅、橋頭、丁坑、象新、歧田、茂墩、水西、西湖、鳳歧、沙逕、五豐、石咀、洲洞、黃茅、山心、汾水、大凼、鋪錦、高禾、新隅、嶺南、橫坑、西塘、小坑、塘貝、橫嶺、鹿田、龍聚、大嶺、帝田、松園、龍潭、西山、愛群、橫江、烏石、上西、下西、西向、寶溪、高平、月榮、官莊、新村、石聯、珊湖、南樓、樓星、龍星、車頭、龍田、新圍、民樂、民聯、民政、潭口64個村委會。
流溪河林場:轄 林場場部;黃竹塱、三棵松、新群、紅嶺4個工區;東星、谷星、溫塘肚3個村委會。
說明:以上街道、鎮簡介(包括面積人口數據)根據「從化市政府網站」有關資料整理,統計年份不詳;村、居名錄根據某年的《廣州市行政區劃代碼》整理,估計為2004年。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古代
明弘治二年(1489),由番禺劃地設置從化縣,隸屬廣州府,清襲明制。
明朝,從化縣行政區劃設鄉、都、堡、圖。明祟禎7年(1634),從化縣設1個鄉稱寧樂,1個都稱流溪,全縣劃分為水東、水西、馬村、流溪4個堡,分轄18個圖,186個村。清襲明制,全縣仍設4個大堡,後各大堡分設若干堡。清宣統三年(1911),全縣劃為東、西、南、北、中5個民團局。
近代
民國25年(1936),從化縣隸屬廣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27年,從化縣隸屬廣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34年,從化縣再次劃歸廣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一年後,改隸屬廣東省政府專員公署直屬督察,至1949年。
民國期間,從化縣行政區域進行過5次較大的調整,3次小調整。民國26年,全縣改置3個區,轄24個鄉,236個保,2664個甲。民國35年,撤區並鄉,全縣設16個鄉,22個保,2516個甲。
現代
1949年10月13日,從化縣全境解放,隸屬廣東省北江臨時行政委員會。
1953年3月,從化縣隸屬廣東省粵北行政區(後稱韶關專員公署)管轄。
1958年10月,從化、佛岡兩縣合並稱從化縣,仍屬韶關專員公署管轄。
1959年1月,劃歸佛山專員公署管轄。
1960年9月,從化縣劃歸廣州市人民政府管轄。
1961年4月,從化、佛岡重分為兩縣,各轄原有地域,從化縣仍隸屬廣州市人民政府管轄,至今不變。
建國後,從化縣行政區劃進行了8次較大調整:
(1)1949年至1952年行政區劃。全縣設置5個區,16個鄉,250個行政村,區、鄉、村都稱人民政府。1951年11月,原清遠縣鰲頭鄉劃歸從化縣管轄。
(2)1953年至1956年1月行政區劃。全縣改設6個區,95個鄉,2個鎮。區政府改稱區公所,鄉、鎮稱人民政府。
(3)1956年2月至1958年9月行政區劃。全縣撤區改鄉,改設30個鄉。1957年,全縣30個鄉合並為呂田、流溪、良口、桃源、灌村、大江、神崗、太平、街口、麻村、棋桿、鰲頭12個大鄉及街口鎮。1958年,全縣12個鄉合並為1個街口鎮和街口、大江、桃源、神崗、太平、棋桿、鰲頭、良口、呂田9個鄉。1958年5月,原清遠縣龍潭區劃歸從化管轄。
(4)1958年10月至1960年3月行政區劃。1958年10月1日,全縣成立街口、江浦、太平、鰲頭、良口、呂田6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0月23日,從化、佛岡合並為從化縣,設9個人民公社。1960年,縣內除街口鎮外,原9個人民公社劃分為15個人民公社。
(5)1961年4月至1978年4月行政區劃。1961年4月,從化、佛岡分縣。從化縣除設置1個街口鎮外,原9個人民公社分設為12個人民公社。
(6)1983年12月至1985年底行政區劃。1983年12月,撤銷人民公社,改設為區公所。
(7)1987年後的行政區劃。1987年1月,全縣完成撤區建鄉、鎮,設9個鎮和3個鄉。1988年2月,原溫泉鎮分設桃園、溫泉兩鎮,同年8月原並入街口鎮的江浦、城郊恢復建置,同年10月東明、棋桿、民樂3個鄉改為鎮建制。至此,全縣轄街口、太平、神崗、江埔、灌村、溫泉、桃園、良口、呂田、東明、城郊、棋桿、鰲頭、龍潭、民樂15個鎮及廣州市屬的橫江農場、民樂茶場、流溪河林場、大嶺山林場和黃龍帶水庫管理處5個場(處)。
據《今縣釋名》:「峒獠談觀福,恃險為亂,明弘治二年(1489年)討平之,因置今縣。」取服從教化之意。
1994年3月26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4]48號):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從化縣,設立從化市。
1998年,從化市轄15個鎮,210個村委會、21個居委會。15個鎮為街口鎮、太平鎮、神崗鎮、江埔鎮、灌村鎮、溫泉鎮、桃園鎮、良口鎮、呂田鎮、東明鎮、城郊鎮、棋桿鎮、鰲頭鎮、龍潭鎮、民樂鎮。
(1)街口鎮:面積11平方千米,總人口115319人,轄5個村委會、7個居委會。
(2)太平鎮面積105平方千米,總人口37474人,轄1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
(3)神崗鎮:總面積118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39066人。
(4)江埔鎮:全鎮總面積119平方千米,轄21個村委會,人口40540人。
(5)灌村鎮:面積57.7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18629人。
(6)溫泉鎮:面積28平方千米,轄2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人口4284人。
(7)桃園鎮:面積116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22818人。
(8)良口鎮:面積229平方千米,轄1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30407人。
(9)呂田鎮:面積296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23303人。
(10)東明鎮:面積192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9758人。
(11)城郊鎮:面積110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總人口20677人。
(12)棋桿鎮:面積56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21274人。
(13)鰲頭鎮:面積198平方千米,轄23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人口42948人。
(14)龍潭鎮:面積103.47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41720人。
(15)民樂鎮:面積33.4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14105人。
(16)境內另有5個廣州市屬場(處、公司):大嶺山林場、流溪河林場、黃龍帶水庫管理處、橫江農工商公司(橫江農場)和民樂農工商公司(民樂茶場)。
民樂茶場屬廣州市農場局管轄,轄左村、潭口、鹿田、水坑、坑尾等農業管理區和3個茶果場,面積29.1平方千米,人口8105人。
流溪河林場歸廣州市林業局管轄,面積91.83平方千米,人口5115人,場屬下有4個林業工區、3個農業管理區。
黃龍帶水庫管理屬廣州市水電局管轄,面積46.4平方千米,轄4個管理區,人口2222人。
橫江農場屬廣州市農場局管轄,面積26平方千米,全場分設沙梨園、長江庄、向陽、陂下、橫江、高田等6個全民農業管理區;1個全民蛋雞場,西和、光輝、紅旗、新星4個村委會。
2000年,從化市轄15鎮。總人口517552人,各鎮人口: 街口鎮 84825 太平鎮 45093 神崗鎮 45466 江埔鎮 49537 灌村鎮 18625 桃園鎮 22622 溫泉鎮 5552 良口鎮 28049 呂田鎮 23265 東明鎮 8663 城郊鎮 48389 棋桿鎮 26535 鰲頭鎮 39205 龍潭鎮 37111 民樂鎮 12430 橫江公司虛擬鎮 7755 民樂公司虛擬鎮 9482 流溪河林場虛擬鎮 4948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從化市轄15個鎮(街口、城郊、溫泉、良口、東明、桃園、呂田、灌村、江埔、神崗、太平、棋桿、龍潭、民樂、鰲頭)。
2004年2月24日,從化市將15個鎮調整為3個街道、5個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從化市轄3個街道(街口、城郊、江埔)、5個鎮(溫泉、良口、呂田、太平、鰲頭)。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從化市歷史悠久,這里出土的文物有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從化在500多年前建縣時,隸屬廣州府。從化人民有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光榮歷史。明清時期,這里發生多次農民起義,反抗封建統治。抗日戰爭期間,在著名的粵北第一、二次會戰中,從化是主戰場,從化人民配合國民黨軍隊重創日軍,遏制日軍北犯,俘日官兵多名,擊斃2900多人,擊毀運輸車百多輛,繳獲大炮、槍械、馬匹一批。
從化,7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至今已發現多處新石器時期的遺存,宋、元、明、清是從化的一個鼎盛時期。從化現在保存下來的古村落、古建築大部分是明清時期建築,這些豐富的文物,一方面,它無聲地記錄了我們的先輩們的艱苦創業歷程,另一方面,則見證著嶺南文化和從化文明的智慧與成長。可以說,從化,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從化市歷史村鎮主題區域:該市眾多的歷史村鎮,體現了客家文化和嶺南文化融合交匯。規劃重點保護從化市東風殷家莊、大墩村、鳳院村、大江浦村、松柏堂、鍾樓村、木棉村、錢崗村等歷史村鎮,保護廣裕祠、鄧氏祠堂、從化學宮大成殿等歷史村鎮中典型的祠堂、民居,維系傳統聚落的格局和風貌
2002年,該市投入資金先後完成廣裕祠、鄧氏宗祠的維修和神崗木棉村五嶽殿的實地測繪及維修設計。對五嶽殿、先師殿、西溪祖祠、大江埔祠堂群和太平紅石禮堂進行維修,並正在籌備開發錢崗古村落項目。新挖掘呂田鎮獅象岩新石器遺址,擴大了文物的保護范圍。
2003年完成全面維修的太平鎮錢崗村廣裕祠,榮獲該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項目獎第一名,並於11月29日在廣裕祠舉行頒獎儀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官員親自前來把獲獎證書頒發給錢崗古村村民代表。
2004年投入資金20萬元,維修從化學宮大成殿;劃撥10萬元用於維修太平鎮紅石村一間蘇式禮堂;協助廣州市文化局在呂田鎮獅象村征地20畝,作為獅象岩新石器遺址的規劃保護用地。開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新發現一批有價值的古墓葬、古建築、古遺址等不可移動文物363處,各類瓷器、石器、石雕、木牌匾、民間民俗用品等可移動文物70件。

⑩ 從化國營橫江公司長江庄分廠 在哪

基本概況
從化市地處廣東省中部,廣州市東北面,珠江三角洲到粵北山區的過渡帶,屬廣州市縣級市。市境東面與龍門縣、增城市接壤,南面跟廣州郊區毗鄰,西面和清遠市、廣州市花都區交界,北面同佛崗、新豐縣相連。地理坐標:東經113°17』至114°04』,北緯23°22』至23°56』。全市總面積2009平方公里。境內西北到東南最長直線距離約45公里,東北到正南邊最大距離80公里。2008年全市總人口為556790人。市政府駐街口街道。
從化全境屬半山區。市東北部以山地、丘陵為主,中南部以丘陵、谷地為主,西部以丘陵、台地為主。市內最高點為良口的天堂頂,海拔1210米,是從化市東部與龍門縣的分界山。最低點為太平的太平村,海拔16.3米。市區街口街中心區(市政府大院),海拔31米。境內川流縱橫,主要有流溪河、琶江河和蓮麻河,年均水量22.7億立方米。
從化屬南亞熱帶季候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9.5—21.4攝氏度,年平均雨量1800—2200毫米。日極端氣溫記錄為38.1攝氏度和零下7攝氏度。四季特徵為春季冷暖多變,陰濕多雨,有「倒春寒」;夏季晴多溫高,時有大風和暴雨;秋季氣爽少雨,常遇乾旱和「寒露風」;冬季多晴天,氣候乾燥,常見霜凍。氣象災害有水災、旱災、低溫冷害、大風和冰雹等。
[1]從化市內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鎢、錫、鉍、鉬、銅、鐵、鉭、鈮、鉛、鋅、黃金、鈷土、綠柱石、瑩石、鉀長石、石英石、大理石、水晶石、高嶺土等48種;地下水資源主要有熱水各礦泉水,溫泉風景區熱水泉眼有13處,日涌量約1400立方米,水溫最高70攝氏度,含弱放射性氡和對人體有益元素,有重要的醫療價值。植物資源有栽培植物119種,野生植物中有油料植物60多種,葯用植物有200多種,纖維植物有幾十種,觀賞植物有名貴的野蘭花等;野生動物資源豐富,較珍貴的有金錢龜、蟒蛇、南狐、果子狸、穿山甲、鹿等。這些資源為從化人繁衍生息提供了條件。
從化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山、水、林、果、泉、湖為特色的旅遊資源豐富,文化旅遊景點達10多處。廣裕詞、五嶽殿等7個景點列為省或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嶺南第一泉」的從化溫泉是世界著名的稀有小蘇打、氡元素名泉;境內的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有「第二廬山」 之稱;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旅遊度假區被評為「3A」級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流溪溫泉度假區、天湖瀑布。流溪香雪、仙沐園、三椏塘幽谷探險、錢崗古村落等景點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全市還擁有從化溫泉賓館、凱旋宮、天倫酒店、碧水灣、文軒苑、逸泉山莊、溫泉高爾夫球場等一批較高檔次的休閑度假酒店。
從化市歷史悠久,這里出土的文物有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從化在500多年前建縣時,隸屬廣州府。從化人民有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光榮歷史。明清時期,這里發生多次農民起義,反抗封建統治。抗日戰爭期間,在著名的粵北第一、二次會戰中,從化是主戰場。
從化經濟持續、穩步、協調發展。2008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44.87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為26191元。全市人民安家樂業,過上小康幸福的生活。
[編輯本段]旅遊景點
從化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山、水、林、果、泉、湖為特色的山水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早在明代就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寄情於溫泉的青雲山綠水之間,留下了許多詩詞書畫。
從化是世界聞名的溫泉之鄉,地熱資源非常豐富。從化擁有熱泉眼13個,溫泉地下熱水日自涌量達10000立方米,每年可供700萬人次享用。從化溫泉是含有氟離子和弱放射性氡以及鈉、鈣、鉀、鎂、二氧化硅等多種對人體有益元素的重碳酸鈉型熱泉,有重要的醫療價值,被譽為「嶺南第一泉」,是世界上名泉之一。水溫最高達73℃,最低47℃。其中,碧水灣溫泉為國家AAAA景區,是全世界除了瑞士之外、僅有的一個含有氡元素的溫泉。目前,「從化溫泉」已成為從化最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旅遊度假區,同時又是從化旅遊的品牌和象徵。
從化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是南中國大都市廣州美麗的「後花園」。這里有四季長青的高山流水,有童話世界般的湖光白雲。森林覆蓋率達土地總面積的70%,田園風光,如詩如畫。除馳名海內外的從化溫泉外,從化還擁有被譽為「第二廬山」的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有國家AAA級景區——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旅遊度假區,還有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流溪溫泉度假區、天湖瀑布、流溪香雪、仙沐園、三椏塘幽谷探險、錢崗古村落等大批著名景點,是旅客生態游、探古游的絕佳選擇,每年吸引著大批的國內外遊客。同時,從化還擁有從化溫泉賓館、凱旋宮、碧水灣、文軒苑、逸泉山莊、溫泉高爾夫球場等一批較高檔次的休閑度假酒店,足於滿足旅客休閑旅遊的需要。
所以,要了解從化,需先了解從化的山水,了解了從化的山水,才能體味從化那深厚的底蘊、不竭的風情。
從化是「荔枝王國」,是著名的荔枝之鄉,全國荔枝生產基地之一。宋代蘇東坡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傳世詩句,著名散文作家楊朔的《荔枝蜜》更是膾炙人口,令從化荔枝名揚天下。從化荔枝品種有三月紅、園枝(水東黑葉)、妃子笑(玉荷包)、攀穀子、青皮甜、進奉(振鳳)、狀元紅、桂味、糯米糍、槐枝、香荔、掛綠、蜜糖埕、白臘、水塔古、娘蟹、風吹落、布袋、紫娘喜、水魚蛋、尚書懷、甜岩、山枝、禾樂響等26種。槐枝品種為大宗,占荔枝品種的85%,其他荔枝品種佔15%左右。從化優良荔枝品種有白田崗桂味、錢崗糯米糍、槐枝、西湖禾樂響、民樂青皮甜、妃子笑、攀穀子等。目前從化共種植荔枝13萬畝,常年荔枝產量2萬噸,每年6月中旬上市,7月達到高峰。屆時,到從化品嘗荔枝的客人絡繹不絕。從化荔枝節已成為荔枝愛好者的盛會。
從化歷史悠久,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700年前從化地區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至今已發現多處新石器時期的遺存,宋、元、明、清是從化的一個鼎盛時期。從化現在保存下來的古村落、古建築大部分是明清時期建築,這些豐富的文物見證著嶺南文化和從化文明的智慧與成長。廣裕詞、五嶽殿等7個景點列為省或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化的古村莊和豐富的文化遺產,日益吸引著遊人紛至沓來。
[編輯本段]投資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從化市的經濟建設取得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各行各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200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03.69億元(不含郵電通信、金融保險業的增加值),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0.3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69.9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3.43億元。以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19358元。產業結構不斷調整,三大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03年的9.81%:69.47%:20.72%調整為9.98%:67.42%:22.60%。全市稅收收入10.68億元;一般財政收入為4.02億元。
全市農業生產穩步發展,結構不斷優化。2004年,全市現實農業總產值為17.85億元。其中,種植業產值為10.8億元,增長46.18%。全市水果產量8.06萬噸,增長82.08%,其中:荔枝產量為3.93萬噸,增長1.82倍;柑桔橙產量0.56萬噸,增長1.03倍。全市糧食播種面積36.47萬畝,產量12.61萬噸;蔬菜種植面積25.46萬畝,產量38.86萬噸。
畜牧業、漁業穩步發展。全市牲豬飼養量48.69萬頭;三鳥飼養量612萬只。全市畜牧業產值3.53億元;水產品產量為6338噸,產值0.39萬元。
全市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園區建設卓有成就。2004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57.61億元。其中: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43.19億元,占從化地區工業總產值的94.4%,是全市工業生產的支柱。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88.57%,實現利稅總額為21.42億元。工業園區招商引資步伐加快,2004年全市簽約和簽訂意向的工業項目達85個。個體和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全市共有個體戶1.26萬戶,注冊資金2.67億元,吸納從業人員1.96萬人。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作為從化市拳頭產品的摩托車生產量達65.22萬輛;塑料製品26.57萬噸;水泥195.02萬噸;飲料酒9990千升;電線電纜1356公里;空調器用壓縮機2.01萬台;自行車9.2萬輛。
固定資產投資合理增長。2004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額為32.55億元。其中:城鎮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為10.52億元,農村單位投資為14.64億元,房地產投資額為5.50億元,私人建房投資為1.89億元;市工業投資15.3億元。
消費市場穩步發展。2004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54億元。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為34.03億元,餐飲業為4.47億元,其他零售為5.04億元。
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引進外資企業、實際利用外資出現新突破。2004年,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為6.53億美元;其中:內資出口為1.07億美元,「三資企業」出口5.46億美元;引進外資企業為40家,外商實際投資5497萬美元。
旅遊業快速發展。2004年,全市接待旅遊人數24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7.3億元。
全市人民生活安康,生活水平穩步提高。2004年,全市屬職工人均工資收入為15421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7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363元;人均消費支出8145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78.09億元,人均儲蓄存款為9767元;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8.99平方米;每百戶擁有彩電161.67台,空調器160台,行動電話170部,電腦52台。恩格爾系數為42.4%。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面不斷擴大。至2004年底,全市參加各類社會保險的單位1271個,參保人數4.1萬人。
新世紀迎來新機遇。在廣州市「東進、西聯、南拓、北優」城市發展戰略大框架下,從化將以迅速發展壯大市域經濟網站為目標;堅持工業強市、農業穩市、旅遊旺市、環境立市、科教興市並舉;重點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突出把工業和旅遊業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兩翼」,加快交通建設步伐,著力打造從化「半小時經濟圈」。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從化令人憧憬。
廣州市委、市政府按照2007年9月12日促進從化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精神,研究制定了扶持和促進從化市進一步發展的政策措施,並以「穗文〔2007〕31號」形式印發全市各有關單位組織實施。幫扶政策措施涉及8個方面共19條,目標將把從化建成廣州城市副中心。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從化市轄3個街道(街口、城郊、江埔)、5個鎮(溫泉、良口、呂田、太平、鰲頭)。
街口街道 面積:21.84平方千米 人口:11萬人
是從化市政府所在地,位於從化市中南部,南距廣州中心城區56千米,東南面與江埔街、太平鎮接壤,西北面與城郊街道為鄰。轄新城、城內、東成、新村、西寧、中田、風儀、府前、鎮安、育寧、荔苑、青雲、城西、碧溪14個社區;團星、城南、街口、雄鋒、赤草、大坳、石潭、沙貝、城郊9個村委會。
街口歷史悠久,明弘治七年(1494年)街口已是從化的縣城的所在地。2004年初街口撤鎮設街。
江埔街道 面積:126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6.6萬人
位於從化市城區,流溪河東岸,南距廣州市區56千米。轄 江埔、河東南、河東北、吉星、新星5個社區;錦一、錦二、錦三、南方、新明、上羅、下羅、鳳一、鳳二、漢田、釣里、黃圍、鵲塱、和睦、禾倉、江埔、江村、鳳院、山下、高峰、海塱、聯星22個村委會。
城郊街道 面積:160平方千米 人口:6萬多人
位於從化市中部,緊鄰市中心城區。轄 旺城、鎮北、橫江公司、民茶公司、關圍5個社區;荷村、大夫田、新開、三將軍、白崗、茂新、黃場、矮嶺、城康、向陽、東風、高步、塘下、北星、麻一、麻二、麻三、光聯、左村、水坑、坑尾、西和、光輝、紅旗、新星25個村委會。
溫泉鎮 面積:212.2平方千米 人口:49870人
位於從化市東北郊。轄 溫泉、雞籠崗、灌村3個社區;溫泉、天湖、衛東、烏石、雲星、宣星、源湖、烏土、雞籠崗、龍橋、平崗、中田、桃蓮、勿石、石海、石南、南星、新田、農新、新南、南平、石坑22個村委會。
良口鎮 面積:530.8平方千米 人口:37139人
位於從化市北部,距從化市區25千米。轄 良口社區;錦村、溪頭、下溪、合群、和豐、團豐、達溪、赤樹、磻溪、少沙、石嶺、米埔、塘料、高沙、良明、塘尾、良平、良新、勝塘、聯群、聯平、梅樹、石明、樂明、仙溪、北溪、長流27個村委會。
呂田鎮 面積:390.4平方千米 人口:3.1598萬人
位於從化市東北部,距廣州100千米,南接良口鎮、流溪河林場,東連惠州龍門縣,西與清遠佛崗相鄰,北通韶關新豐縣。轄 呂田、東明2個社區居委;塘田、安山、草埔、小杉、魚洞、新聯、聯豐、桂峰、三村、塘基、蓮麻、呂新、呂中、水埔、獅象、竹坑、份田、東聯、東坑、五和、坪地21個村委會。
太平鎮 面積:210.329平方千米 人口:86519人
位於廣州市北郊,從化市南部。轄 太平社區、從化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居委會、神崗社區;紅石、共星、顏村、錢崗、文閣、影田、分水、高田、秋楓、飛鵝、高埔、屈洞、太平、何家埔、牛心、水南、黃溪、鄧村、菜地、元洲崗、三百洞、神崗、佛崗、湖田、木棉、西湖、蓮塘、格塘、銀林、鍾樓、井崗、上塘、石聯33個村委會。
鰲頭鎮 面積:410平方千米 人口:140323人
位於從化市西部,距從化市區5千米,距廣州市城區60千米。轄 鰲頭、人和、棋桿、龍潭、民樂5個社區;中塘、龍角、白石、務豐、白兔、新兔、中心、鰲山、黃羅、橋頭、丁坑、象新、歧田、茂墩、水西、西湖、鳳歧、沙逕、五豐、石咀、洲洞、黃茅、山心、汾水、大凼、鋪錦、高禾、新隅、嶺南、橫坑、西塘、小坑、塘貝、橫嶺、鹿田、龍聚、大嶺、帝田、松園、龍潭、西山、愛群、橫江、烏石、上西、下西、西向、寶溪、高平、月榮、官莊、新村、石聯、珊湖、南樓、樓星、龍星、車頭、龍田、新圍、民樂、民聯、民政、潭口64個村委會。
流溪河林場:轄 林場場部;黃竹塱、三棵松、新群、紅嶺4個工區;東星、谷星、溫塘肚3個村委會。
說明:以上街道、鎮簡介(包括面積人口數據)根據「從化市政府網站」有關資料整理,統計年份不詳;村、居名錄根據某年的《廣州市行政區劃代碼》整理,估計為2004年。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古代
明弘治二年(1489),由番禺劃地設置從化縣,隸屬廣州府,清襲明制。
明朝,從化縣行政區劃設鄉、都、堡、圖。明祟禎7年(1634),從化縣設1個鄉稱寧樂,1個都稱流溪,全縣劃分為水東、水西、馬村、流溪4個堡,分轄18個圖,186個村。清襲明制,全縣仍設4個大堡,後各大堡分設若干堡。清宣統三年(1911),全縣劃為東、西、南、北、中5個民團局。
近代
民國25年(1936),從化縣隸屬廣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27年,從化縣隸屬廣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34年,從化縣再次劃歸廣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一年後,改隸屬廣東省政府專員公署直屬督察,至1949年。
民國期間,從化縣行政區域進行過5次較大的調整,3次小調整。民國26年,全縣改置3個區,轄24個鄉,236個保,2664個甲。民國35年,撤區並鄉,全縣設16個鄉,22個保,2516個甲。
現代
1949年10月13日,從化縣全境解放,隸屬廣東省北江臨時行政委員會。
1953年3月,從化縣隸屬廣東省粵北行政區(後稱韶關專員公署)管轄。
1958年10月,從化、佛岡兩縣合並稱從化縣,仍屬韶關專員公署管轄。
1959年1月,劃歸佛山專員公署管轄。
1960年9月,從化縣劃歸廣州市人民政府管轄。
1961年4月,從化、佛岡重分為兩縣,各轄原有地域,從化縣仍隸屬廣州市人民政府管轄,至今不變。
建國後,從化縣行政區劃進行了8次較大調整:
(1)1949年至1952年行政區劃。全縣設置5個區,16個鄉,250個行政村,區、鄉、村都稱人民政府。1951年11月,原清遠縣鰲頭鄉劃歸從化縣管轄。
(2)1953年至1956年1月行政區劃。全縣改設6個區,95個鄉,2個鎮。區政府改稱區公所,鄉、鎮稱人民政府。
(3)1956年2月至1958年9月行政區劃。全縣撤區改鄉,改設30個鄉。1957年,全縣30個鄉合並為呂田、流溪、良口、桃源、灌村、大江、神崗、太平、街口、麻村、棋桿、鰲頭12個大鄉及街口鎮。1958年,全縣12個鄉合並為1個街口鎮和街口、大江、桃源、神崗、太平、棋桿、鰲頭、良口、呂田9個鄉。1958年5月,原清遠縣龍潭區劃歸從化管轄。
(4)1958年10月至1960年3月行政區劃。1958年10月1日,全縣成立街口、江浦、太平、鰲頭、良口、呂田6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0月23日,從化、佛岡合並為從化縣,設9個人民公社。1960年,縣內除街口鎮外,原9個人民公社劃分為15個人民公社。
(5)1961年4月至1978年4月行政區劃。1961年4月,從化、佛岡分縣。從化縣除設置1個街口鎮外,原9個人民公社分設為12個人民公社。
(6)1983年12月至1985年底行政區劃。1983年12月,撤銷人民公社,改設為區公所。
(7)1987年後的行政區劃。1987年1月,全縣完成撤區建鄉、鎮,設9個鎮和3個鄉。1988年2月,原溫泉鎮分設桃園、溫泉兩鎮,同年8月原並入街口鎮的江浦、城郊恢復建置,同年10月東明、棋桿、民樂3個鄉改為鎮建制。至此,全縣轄街口、太平、神崗、江埔、灌村、溫泉、桃園、良口、呂田、東明、城郊、棋桿、鰲頭、龍潭、民樂15個鎮及廣州市屬的橫江農場、民樂茶場、流溪河林場、大嶺山林場和黃龍帶水庫管理處5個場(處)。
據《今縣釋名》:「峒獠談觀福,恃險為亂,明弘治二年(1489年)討平之,因置今縣。」取服從教化之意。
1994年3月26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4]48號):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從化縣,設立從化市。
1998年,從化市轄15個鎮,210個村委會、21個居委會。15個鎮為街口鎮、太平鎮、神崗鎮、江埔鎮、灌村鎮、溫泉鎮、桃園鎮、良口鎮、呂田鎮、東明鎮、城郊鎮、棋桿鎮、鰲頭鎮、龍潭鎮、民樂鎮。
(1)街口鎮:面積11平方千米,總人口115319人,轄5個村委會、7個居委會。
(2)太平鎮面積105平方千米,總人口37474人,轄1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
(3)神崗鎮:總面積118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39066人。
(4)江埔鎮:全鎮總面積119平方千米,轄21個村委會,人口40540人。
(5)灌村鎮:面積57.7平方千米,轄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18629人。
(6)溫泉鎮:面積28平方千米,轄2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人口4284人。
(7)桃園鎮:面積116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22818人。
(8)良口鎮:面積229平方千米,轄1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30407人。
(9)呂田鎮:面積296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23303人。
(10)東明鎮:面積192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9758人。
(11)城郊鎮:面積110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總人口20677人。
(12)棋桿鎮:面積56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21274人。
(13)鰲頭鎮:面積198平方千米,轄23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人口42948人。
(14)龍潭鎮:面積103.47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41720人。
(15)民樂鎮:面積33.4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14105人。
(16)境內另有5個廣州市屬場(處、公司):大嶺山林場、流溪河林場、黃龍帶水庫管理處、橫江農工商公司(橫江農場)和民樂農工商公司(民樂茶場)。
民樂茶場屬廣州市農場局管轄,轄左村、潭口、鹿田、水坑、坑尾等農業管理區和3個茶果場,面積29.1平方千米,人口8105人。
流溪河林場歸廣州市林業局管轄,面積91.83平方千米,人口5115人,場屬下有4個林業工區、3個農業管理區。
黃龍帶水庫管理屬廣州市水電局管轄,面積46.4平方千米,轄4個管理區,人口2222人。
橫江農場屬廣州市農場局管轄,面積26平方千米,全場分設沙梨園、長江庄、向陽、陂下、橫江、高田等6個全民農業管理區;1個全民蛋雞場,西和、光輝、紅旗、新星4個村委會。
2000年,從化市轄15鎮。總人口517552人,各鎮人口: 街口鎮 84825 太平鎮 45093 神崗鎮 45466 江埔鎮 49537 灌村鎮 18625 桃園鎮 22622 溫泉鎮 5552 良口鎮 28049 呂田鎮 23265 東明鎮 8663 城郊鎮 48389 棋桿鎮 26535 鰲頭鎮 39205 龍潭鎮 37111 民樂鎮 12430 橫江公司虛擬鎮 7755 民樂公司虛擬鎮 9482 流溪河林場虛擬鎮 4948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從化市轄15個鎮(街口、城郊、溫泉、良口、東明、桃園、呂田、灌村、江埔、神崗、太平、棋桿、龍潭、民樂、鰲頭)。
2004年2月24日,從化市將15個鎮調整為3個街道、5個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從化市轄3個街道(街口、城郊、江埔)、5個鎮(溫泉、良口、呂田、太平、鰲頭)。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從化市歷史悠久,這里出土的文物有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從化在500多年前建縣時,隸屬廣州府。從化人民有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光榮歷史。明清時期,這里發生多次農民起義,反抗封建統治。抗日戰爭期間,在著名的粵北第一、二次會戰中,從化是主戰場,從化人民配合國民黨軍隊重創日軍,遏制日軍北犯,俘日官兵多名,擊斃2900多人,擊毀運輸車百多輛,繳獲大炮、槍械、馬匹一批。
從化,7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至今已發現多處新石器時期的遺存,宋、元、明、清是從化的一個鼎盛時期。從化現在保存下來的古村落、古建築大部分是明清時期建築,這些豐富的文物,一方面,它無聲地記錄了我們的先輩們的艱苦創業歷程,另一方面,則見證著嶺南文化和從化文明的智慧與成長。可以說,從化,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從化市歷史村鎮主題區域:該市眾多的歷史村鎮,體現了客家文化和嶺南文化融合交匯。規劃重點保護從化市東風殷家莊、大墩村、鳳院村、大江浦村、松柏堂、鍾樓村、木棉村、錢崗村等歷史村鎮,保護廣裕祠、鄧氏祠堂、從化學宮大成殿等歷史村鎮中典型的祠堂、民居,維系傳統聚落的格局和風貌
2002年,該市投入資金先後完成廣裕祠、鄧氏宗祠的維修和神崗木棉村五嶽殿的實地測繪及維修設計。對五嶽殿、先師殿、西溪祖祠、大江埔祠堂群和太平紅石禮堂進行維修,並正在籌備開發錢崗古村落項目。新挖掘呂田鎮獅象岩新石器遺址,擴大了文物的保護范圍。
2003年完成全面維修的太平鎮錢崗村廣裕祠,榮獲該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項目獎第一名,並於11月29日在廣裕祠舉行頒獎儀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官員親自前來把獲獎證書頒發給錢崗古村村民代表。
2004年投入資金20萬元,維修從化學宮大成殿;劃撥10萬元用於維修太平鎮紅石村一間蘇式禮堂;協助廣州市文化局在呂田鎮獅象村征地20畝,作為獅象岩新石器遺址的規劃保護用地。開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新發現一批有價值的古墓葬、古建築、古遺址等不可移動文物363處,各類瓷器、石器、石雕、木牌匾、民間民俗用品等可移動文物70件。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