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21世紀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21世紀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 2020-12-15 02:33:31

㈠ 大家來討論:21世紀的中國旅遊業需要怎樣的導游員

現代導游既是一種服務,也是一門專業和藝術。導游員是旅遊業的靈魂,活躍在交通、賓館、景點之間,將旅遊各要素巧妙運用起來。他們走到哪裡,哪裡就充滿生機。導游員帶團過程中會遇到各個階層形形色色的人,需要導游員能熟練地用語言技巧,化解矛盾、溝通感情,與各種人融洽相處,順利完成導游工作。導游員的工作直接關繫到旅遊質量的好壞。遇到一位好導游,就意味著一次成功、愉快的旅行
導游服務伴隨消遣性旅遊活動產生,它通過一定的非生產勞務活動,來滿足遊客游覽審美的願望和安全、舒適的要求。由於世界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范圍的旅遊活動還將繼續發展。在未來的社會,人們的文化修養更高,對知識的更新更加重視,文化旅遊、專業旅遊的發展,對導游服務提出更高的知識要求。導遊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掌握淵博的知識,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掌握參與各種旅遊活動時的方式方法,高質量、藝術地將導游服務做得不同凡響。本文將進行導游與文化、導游的自身形象、導游的方法三方面藝術的探討。

導游文化——藝術的滲透力
導游們溝通和傳播著精神文明、為人類創造精神財富,直接間接地起著傳播一個地區和其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作用。導游服務是傳播文化的重要渠道。導遊人員的導游講解,與遊客的日常交談,甚至一言一行都影響著遊客,都在擴大著一個地區和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影響。導遊人員通過引導和生動、精彩的講解給遊客以知識、樂趣和美的享受,同時還吸收著各國、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並有意無意地傳播著異國文化。

導遊人員通過自己學習、積累儲藏於腦海里的多種文化知識,經過篩選與過濾,運用自己高超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藝術而又深刻地把景區的文化內涵傳播給旅遊者,這便成為導遊人員的藝術感染力和藝術表現力,更形成一種文化現象,即導游文化。導游員把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轉化後融匯在自己的講解中。在導游中摻進了當地的民俗文化,講民俗、唱民歌、演繹民間故事,表演地方戲曲小段。用自己個性化的語言及表達方式,把旅遊點的深層次文化底蘊傳播給旅遊者,努力讓旅遊者在參觀中有所收獲,並使之成為一種藝術享受。

導游的形象——藝術的感染力

作為遊客,初到一個旅遊景區,總希望有導游以滿足其對這個旅遊景區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望;通過導游的一言一行,通過情景交融的體驗,漸漸去領略這個旅遊景區的內涵和品位。於是,這個旅遊景區的形象就在其腦海里形成了。這些無形與有形的東西,即使回到住地仍將回味無窮……可見,導游對旅遊景區形象的確立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導游們的業務素質和服務意識往往影響著人們對一個景區形象的認知與評價。有遊客贊賞廬山一位訓練有素的導游員。說她帶旅遊團參觀「蘆林1號」、「美廬」、「望江亭」等景點的整個游覽活動中,繪聲繪色,聲情並茂,對廬山的歷史沿革、景點的歷史背景、特色、價值、名人評說做了有始有終地講解。對遊客的各種相關的詢問,也都娓娓道來。期間,她還扶老攜幼,與遊客結成了一種親密和諧的關系。團里有位長者耳朵背,聽不清講解,她知道後,便一直讓老人靠近她,一邊扶著老人,一邊講解,老人深受感動。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在導游過程中,她始終以高昂的愛國激情,將自然與人文歷史與現實緊緊相連,不僅讓遊客領略了廬山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更使遊客從中受到了一次高尚情感和燦爛文化的熏陶。游覽活動結束時,一些遊客紛紛和她合影留念,送名片,歡迎她到自己的家鄉旅遊、做客。可以肯定地說,這位導游員的工作是成功的,因為她不僅向遊客展示了廬山的秀美和深刻的內涵,也向遊客展示了作為廬山人的自身形象。正是由於她的個人形象,使廬山達到了外表與內涵、自然與人的和諧統一。
但是,在旅遊活動中,導游員是主人,但卻處於服務地位;旅遊者是客人,但卻是旅遊活動的主體,一切活動的安排都必須以他們為中心。因此,導游員端正自己的服務意識,是做好導游工作的關鍵。導游員的服務意識在於你能從為客人服務中得到樂趣。一個導游員講得精彩,做得漂亮,能嫻熟地處理旅遊過程中的各種問題,自如地回答遊客各方面的提問,客人滿意,自己滿意。這樣就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導游實踐——藝術的表現力

旅遊景區的內涵是靠一代又一代人不斷認識、挖掘、創造和積累。作為遊客,僅從外表難以了解其內涵,有的即便有文字說明,也不一定來得及看或能看明白。通過導游講解,「靜景」就成為「活景」了,遊客的想像力也得到了調動,對旅遊景區的認識因而更加深刻、全面。導游員通過對旅遊景區的深入調查研究學習、挖掘掌握大量資料的基礎上,以一種口頭文學的形式,將材料合理組織後呈現給遊客。是一種文學藝術創作。聽景,是觀景的拓展、深入和延伸。遊客在游覽之中,邊看邊聽,思緒隨著導游的講解馳騁,情緒亦張亦弛,何嘗不是一種藝術享受。
作為一個完整的游覽活動,一是要提供看的;二是要提供聽的,二者缺一不可。試想,如果你初到一個旅遊景區,只看而未聽講解,就匆匆離去,很難說你對它的印象是全面的。導游的職能是引導遊客游覽,導不好自然游不好。導游員除了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外,關鍵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和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在導遊人員自我形象展示的同時,人作為活生生的旅遊吸引物,其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
導游員在服務態度上,應做到賓客至上。尊重顧客,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處理具體問題時以遊客利益為主,不過多地強調自己的困難,更不以個人情緒來對待或左右顧客,而應盡可能地滿足遊客的合理要求。導游員即使再年輕,帶團的時候也要像一個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處理好旅遊團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一個旅遊團在不停地運動著,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情況:有意外情況,如旅遊車半路壞了,堵車了,飛機誤點了,遊客突發病情,遊客的錢物遺失等。也有一般情況,住宿問題,行走問題,吃飯問題,這些都需要導游員像母親對待孩子一樣去做耐心有理的說服工作,細致入微的護理工作,隨機應變的處理工作。
當團中遊客的年齡相差較大,男女的體力也有差別時,游覽就會出現年輕的走得快,年長的走得慢。如何解決好這樣的問題,比如游中山陵,導游員可採用分段分時講解的方法,每15分鍾停下來進行講解,讓跑得快的退回來聽一聽,同時等待走得慢的,這樣可以緩解團員距離拉得過長,難以管理的現象,同時也可以防止遊客走失。
旅遊景區導游詞要自然充分地體現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我國有56個民族,歷史悠久,山水風光奇特秀麗,文物古跡眾多,歷史文化內涵深厚,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作為導游,應通過對旅遊景區歷史、地位、特色、價值的講解,激發遊客熱愛祖國的情感。
旅遊景區的導游詞的創作時,運用史料要翔實准確,評價要客觀公正。任何旅遊景區,不管其開發建設時間長短,都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因此,要求導游詞創作,一定要充分挖掘、掌握大量的史料,並進行科學地考證,比較甄別。尤其涉及到的歷史事件、人物,在評價上一定要客觀公證。決不可憑主觀臆斷,甚至道聽途說,以訛傳訛。在這方面,故宮博物院導游詞堪稱典範。作者以嚴肅負責的態度,將民間有關「推出午門斬首」的誤傳,雌雄獅的分辨,「連中三元」之傳說,都一一向遊客做了客觀交代,讓人耳目一新。
語言要優美、凝煉,便於交流。導游詞是一種與遊客交流思想,形象生動的口頭語言,它不一定很華麗,但要生動有趣。如「天壇」導游詞,作者在掌握並精心研究大量史料的基礎上,深入淺出,突出重點,點面結合,運用口語化表達形式,從天文地理,到封建皇家禮儀,對遊客靈活而有節奏地循循引導,使遊客在聽看的同時,品味到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神韻。與此同時,作者注意揣摸遊客心理,利用名人效應,適當插入風趣幽默之語和名人的觀感,讓遊客的情緒輕松愉快,達到了較好的導游效果。
要依據游覽線路、場景進行講解。導游要根據旅遊景區的規模、布局和遊客的消費心理,設計好游覽線路,講解表達方式要因場景不同而變化。如故宮,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如何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讓不同身份,不同文化層次的遊客了解其特殊的地位、價值和歷史文化內涵?故宮導游詞作者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其突出的特點是:作者按覽游線路,或由點到面,或由近溯遠,點面交替,遠近呼應,進行口語化敘述,間或插入一問一答的導游手法,形式活潑、親切。這也說明,一篇好的導游詞應較好地運用導游技巧,如製造懸念,組織故事,有問有答,導入意景等等,而且要語言平和朴實,便於被遊客理解、接受。
語言是內心世界的表現,一個人的教養和為人在交談中會自然流露出來。因此,掌握交談中的一些基本規則和技巧,是社交場合中拉近賓主間距離的良方。講解是導游員的基本功,要講解得好,就要練就一副好口才,將景點講得有聲有色,嚴肅起來像教授授課,幽默起來像相聲大師,流暢起來像評書表演,將遊客從一個高潮帶到另一個高潮,讓你不願放棄他的聲音,你會因他的講解而歡笑,因他的講解而悲傷,因他的講解而憤憤不已——參加由這樣的導游員帶的團是一種藝術享受。

㈡ 簡述21世紀頭20年,中國旅遊業將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結合旅遊業發展做出回答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旅遊需求越來越大,使全國各地旅遊景點建設越來越多,旅遊投入不斷加大,旅遊由過去單一的遊山玩水向深層次多方位發展,旅遊的方式由參團旅行向個人自由行轉變,從事旅遊業的人員逐年增多,國內旅遊及國際旅遊人數逐年增加,旅遊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逐年增大,旅遊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經濟發展效益明顯。

㈢ 21世紀的中國旅遊業需要什麼樣的導游員

現代導游既是一種服務,也是一門專業和藝術。導游員是旅遊業的靈魂,活躍在交通、賓館、景點之間,將旅遊各要素巧妙運用起來。他們走到哪裡,哪裡就充滿生機。導游員帶團過程中會遇到各個階層形形色色的人,需要導游員能熟練地用語言技巧,化解矛盾、溝通感情,與各種人融洽相處,順利完成導游工作。導游員的工作直接關繫到旅遊質量的好壞。遇到一位好導游,就意味著一次成功、愉快的旅行。 導游服務伴隨消遣性旅遊活動產生,它通過一定的非生產勞務活動,來滿足遊客游覽審美的願望和安全、舒適的要求。由於世界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范圍的旅遊活動還將繼續發展。在未來的社會,人們的文化修養更高,對知識的更新更加重視,文化旅遊、專業旅遊的發展,對導游服務提出更高的知識要求。導遊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掌握淵博的知識,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掌握參與各種旅遊活動時的方式方法,高質量、藝術地將導游服務做得不同凡響。本文將進行導游與文化、導游的自身形象、導游的方法三方面藝術的探討。 導游文化——藝術的滲透力 導游們溝通和傳播著精神文明、為人類創造精神財富,直接間接地起著傳播一個地區和其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作用。導游服務是傳播文化的重要渠道。導遊人員的導游講解,與遊客的日常交談,甚至一言一行都影響著遊客,都在擴大著一個地區和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影響。導遊人員通過引導和生動、精彩的講解給遊客以知識、樂趣和美的享受,同時還吸收著各國、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並有意無意地傳播著異國文化。 導遊人員通過自己學習、積累儲藏於腦海里的多種文化知識,經過篩選與過濾,運用自己高超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藝術而又深刻地把景區的文化內涵傳播給旅遊者,這便成為導遊人員的藝術感染力和藝術表現力,更形成一種文化現象,即導游文化。導游員把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轉化後融匯在自己的講解中。在導游中摻進了當地的民俗文化,講民俗、唱民歌、演繹民間故事,表演地方戲曲小段。用自己個性化的語言及表達方式,把旅遊點的深層次文化底蘊傳播給旅遊者,努力讓旅遊者在參觀中有所收獲,並使之成為一種藝術享受。 導游的形象——藝術的感染力 作為遊客,初到一個旅遊景區,總希望有導游以滿足其對這個旅遊景區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望;通過導游的一言一行,通過情景交融的體驗,漸漸去領略這個旅遊景區的內涵和品位。於是,這個旅遊景區的形象就在其腦海里形成了。這些無形與有形的東西,即使回到住地仍將回味無窮……可見,導游對旅遊景區形象的確立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導游們的業務素質和服務意識往往影響著人們對一個景區形象的認知與評價。有遊客贊賞廬山一位訓練有素的導游員。說她帶旅遊團參觀「蘆林1號」、「美廬」、「望江亭」等景點的整個游覽活動中,繪聲繪色,聲情並茂,對廬山的歷史沿革、景點的歷史背景、特色、價值、名人評說做了有始有終地講解。對遊客的各種相關的詢問,也都娓娓道來。期間,她還扶老攜幼,與遊客結成了一種親密和諧的關系。團里有位長者耳朵背,聽不清講解,她知道後,便一直讓老人靠近她,一邊扶著老人,一邊講解,老人深受感動。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在導游過程中,她始終以高昂的愛國激情,將自然與人文歷史與現實緊緊相連,不僅讓遊客領略了廬山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更使遊客從中受到了一次高尚情感和燦爛文化的熏陶。游覽活動結束時,一些遊客紛紛和她合影留念,送名片,歡迎她到自己的家鄉旅遊、做客。可以肯定地說,這位導游員的工作是成功的,因為她不僅向遊客展示了廬山的秀美和深刻的內涵,也向遊客展示了作為廬山人的自身形象。正是由於她的個人形象,使廬山達到了外表與內涵、自然與人的和諧統一。 但是,在旅遊活動中,導游員是主人,但卻處於服務地位;旅遊者是客人,但卻是旅遊活動的主體,一切活動的安排都必須以他們為中心。因此,導游員端正自己的服務意識,是做好導游工作的關鍵。導游員的服務意識在於你能從為客人服務中得到樂趣。一個導游員講得精彩,做得漂亮,能嫻熟地處理旅遊過程中的各種問題,自如地回答遊客各方面的提問,客人滿意,自己滿意。這樣就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導游實踐——藝術的表現力 旅遊景區的內涵是靠一代又一代人不斷認識、挖掘、創造和積累。作為遊客,僅從外表難以了解其內涵,有的即便有文字說明,也不一定來得及看或能看明白。通過導游講解,「靜景」就成為「活景」了,遊客的想像力也得到了調動,對旅遊景區的認識因而更加深刻、全面。導游員通過對旅遊景區的深入調查研究學習、挖掘掌握大量資料的基礎上,以一種口頭文學的形式,將材料合理組織後呈現給遊客。是一種文學藝術創作。聽景,是觀景的拓展、深入和延伸。遊客在游覽之中,邊看邊聽,思緒隨著導游的講解馳騁,情緒亦張亦弛,何嘗不是一種藝術享受。 作為一個完整的游覽活動,一是要提供看的;二是要提供聽的,二者缺一不可。試想,如果你初到一個旅遊景區,只看而未聽講解,就匆匆離去,很難說你對它的印象是全面的。導游的職能是引導遊客游覽,導不好自然游不好。導游員除了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外,關鍵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和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在導遊人員自我形象展示的同時,人作為活生生的旅遊吸引物,其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 導游員在服務態度上,應做到賓客至上。尊重顧客,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處理具體問題時以遊客利益為主,不過多地強調自己的困難,更不以個人情緒來對待或左右顧客,而應盡可能地滿足遊客的合理要求。導游員即使再年輕,帶團的時候也要像一個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處理好旅遊團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一個旅遊團在不停地運動著,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情況:有意外情況,如旅遊車半路壞了,堵車了,飛機誤點了,遊客突發病情,遊客的錢物遺失等。也有一般情況,住宿問題,行走問題,吃飯問題,這些都需要導游員像母親對待孩子一樣去做耐心有理的說服工作,細致入微的護理工作,隨機應變的處理工作。 當團中遊客的年齡相差較大,男女的體力也有差別時,游覽就會出現年輕的走得快,年長的走得慢。如何解決好這樣的問題,比如游中山陵,導游員可採用分段分時講解的方法,每15分鍾停下來進行講解,讓跑得快的退回來聽一聽,同時等待走得慢的,這樣可以緩解團員距離拉得過長,難以管理的現象,同時也可以防止遊客走失。 旅遊景區導游詞要自然充分地體現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我國有56個民族,歷史悠久,山水風光奇特秀麗,文物古跡眾多,歷史文化內涵深厚,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作為導游,應通過對旅遊景區歷史、地位、特色、價值的講解,激發遊客熱愛祖國的情感。 旅遊景區的導游詞的創作時,運用史料要翔實准確,評價要客觀公正。任何旅遊景區,不管其開發建設時間長短,都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因此,要求導游詞創作,一定要充分挖掘、掌握大量的史料,並進行科學地考證,比較甄別。尤其涉及到的歷史事件、人物,在評價上一定要客觀公證。決不可憑主觀臆斷,甚至道聽途說,以訛傳訛。在這方面,故宮博物院導游詞堪稱典範。作者以嚴肅負責的態度,將民間有關「推出午門斬首」的誤傳,雌雄獅的分辨,「連中三元」之傳說,都一一向遊客做了客觀交代,讓人耳目一新。 語言要優美、凝煉,便於交流。導游詞是一種與遊客交流思想,形象生動的口頭語言,它不一定很華麗,但要生動有趣。如「天壇」導游詞,作者在掌握並精心研究大量史料的基礎上,深入淺出,突出重點,點面結合,運用口語化表達形式,從天文地理,到封建皇家禮儀,對遊客靈活而有節奏地循循引導,使遊客在聽看的同時,品味到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神韻。與此同時,作者注意揣摸遊客心理,利用名人效應,適當插入風趣幽默之語和名人的觀感,讓遊客的情緒輕松愉快,達到了較好的導游效果。 要依據游覽線路、場景進行講解。導游要根據旅遊景區的規模、布局和遊客的消費心理,設計好游覽線路,講解表達方式要因場景不同而變化。如故宮,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如何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讓不同身份,不同文化層次的遊客了解其特殊的地位、價值和歷史文化內涵?故宮導游詞作者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其突出的特點是:作者按覽游線路,或由點到面,或由近溯遠,點面交替,遠近呼應,進行口語化敘述,間或插入一問一答的導游手法,形式活潑、親切。這也說明,一篇好的導游詞應較好地運用導游技巧,如製造懸念,組織故事,有問有答,導入意景等等,而且要語言平和朴實,便於被遊客理解、接受。 語言是內心世界的表現,一個人的教養和為人在交談中會自然流露出來。因此,掌握交談中的一些基本規則和技巧,是社交場合中拉近賓主間距離的良方。講解是導游員的基本功,要講解得好,就要練就一副好口才,將景點講得有聲有色,嚴肅起來像教授授課,幽默起來像相聲大師,流暢起來像評書表演,將遊客從一個高潮帶到另一個高潮,讓你不願放棄他的聲音,你會因他的講解而歡笑,因他的講解而悲傷,因他的講解而憤憤不已——參加由這樣的導游員帶的團是一種藝術享受。

㈣ 緬甸國家經濟怎麼樣

21世紀初的緬甸經濟總體水平,並沒有在二戰之後有大幅的提高,反而比二次大戰前還低。據比較權威的一種估
算,1936年緬甸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達121.97億美元(當時人口1570.8萬),人均年收入776美元。據2004年11月的統計數字,緬
甸國民人均年生產總值僅356美元,人均年收入自然比這個數字更低遠不及二戰前的人均年收入776美元。可見緬甸的經濟發展幾乎陷入停頓或倒退。
農業是緬甸國民經濟的基礎,農作物主要有稻穀、小麥、玉米、棉花、甘蔗和黃麻等。緬甸森林資源豐富,全國擁有林地3412萬公頃,覆蓋率為50%左右,是世界上柚木產量最大的國家。柚木質地堅韌、耐腐蝕,是人類用鋼鐵造船以前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緬甸將柚木視為國樹,被稱為「樹木之王」、「緬甸之寶」。全球95%的翡翠、樹化玉產自緬甸,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緬甸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但多年來工農業發展緩慢。1987年12月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頒布《國營企業法》,宣布實行市場經濟,並逐步對外開放,允許外商投資,農民可自由經營農產品,私人可經營進出口貿易。私營經濟占
主導地位,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5%。1992-95年緬甸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年均增長率達7.5%。1995年緬政府制訂了1996~1997年度至
2000/2001年度五年經濟發展計劃,力圖通過優先發展農業,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五年發展計劃期間,緬甸年均經濟增長率達8.4%。2001年度,
政府制訂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經濟發展計劃,並制定經濟年均增長10%的目標。同時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降低通貨膨脹,
使經濟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由於美等西方國家的長期制裁,及本身經濟結構的封閉性和脆弱性,緬甸經濟仍然未走出困境。2001/2002—2005
/2006年,GDP年均增長12.8%,經濟總量增加1.83倍。2010年GDP總額為383億美元,人均GDP約648美元。外債累計67億美元,
外匯儲備約40.41億美元(2008/2009財年)。

㈤ 小康社會的標准和指標應有哪些

、小康的來由:「小康」一詞最早出現在我國最古老的詩歌經典《詩經》中:「民亦勞動止,汔可小康」。這是「小康」一詞在中國文化中第一次出現。《辭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較寬裕,可以安然度日。」
2、「小康」的引入:是鄧小平首先用「小康」來詮注中國的四個現代化。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實際勾畫了中國1980年到21世紀中葉的發展道路,不僅預言了中國發展所能實現的目標,還確定了分步實施步驟,十六大報告對於今後20年的描繪,正是根據中國發展的實際情況把他的規劃的第三步加以具體化。
3、小康的標准和我國現階段小康水平:1991年國家統計與計劃、財政、衛生、教育等12個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課題組,按照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的內涵確定了16個基本檢測和臨測值。這十六個指標把小康的基本標准設定為:(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於900美元);(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12平方米;(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爾系數50%;(10)成人識字率85%;(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12)嬰兒死亡率31%;(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14)電視機普及率100%;(15)森林覆蓋率15%;(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用綜合評分方法對這十六個指標進行測算,根據其結果我們可以豪邁地向世界宣布:一個12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紀我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4、小康水平與小康社會的區別:小康水平與小康社會的區別有兩點:
第一、首先是范圍不一樣。上個世紀根據我國的國情,我們建設小康重點在解決溫飽,提高物質文明水平,而鄧小平提出的小康社會決不是單純的物質文明,還應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第二、標准不一樣。如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那麼按此目標,人均GDP就要超過3000美元,符合世界銀行各國收入水平四類劃分標准中的中上等國家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在對全面建設進程進行檢測和量化時,不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統計臨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發展進程。
5、全面小康社會:十六大報告從經濟、政治、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四個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內容。特別將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體就是六個「更加」:「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准包括了這樣十個方面: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
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爾系數低於40%。
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
八是大學入學率20%。
九是每千人醫生數2.8人。
十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㈥ 如何理解一帶一路的「前世」與「今生」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專將充分依靠屬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

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6)21世紀旅遊業的發展趨勢擴展閱讀:

絲綢之路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陸上絲綢之路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阿拉伯、波斯灣緊密聯系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絲綢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

在中國興盛的唐代,「絲綢之路」上的國家也受益於和中國的商貿,形成了「絲綢之路」經濟帶。

㈦ 求問:21世紀我國旅遊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市的旅遊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距離市委、市政府建設旅遊支柱產業,建成極具活力的區域性旅遊中心的要求來衡量,還有較大差距;與周邊地區旅遊業發展相比較,信用仍然比較滯後,豐富的旅遊資源還未能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存在問題:
(一)、認識上不到位,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
雖然市委、市政府把旅遊業作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來定位,也成立了全市人文生態旅遊產業協調領導小組,但是還沒有引起各縣(區)和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的發展還未列入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缺乏認真的調查研究,還沒有形成具體有效的政策導向和保障措施。旅遊業具有涉及面寬、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特點,必須實施政府主導性發展戰略,才能夠突破體制局限,取得持續快速發展。實踐證明,凡是政府主導有力,各級各部門配合緊密的地區,旅遊業發展就快、效益就好。例如,寧夏、銀川市的旅遊業發展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於銀川市政府主導有力,成立了跨區域、跨行業的「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打出了大聯合、大開發、大市場的路子,近年來在西部地區異軍突起,收益頗豐。從我市的現狀看,有的縣對旅遊產業定位不明確,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缺乏必要的辦公場所,個別景區(點)連工作人員的工資都無從保障,出現「抱著金飯碗到處討飯吃」的現象。大旅遊、大產業、大市場的觀念在各級領導層還沒有真正樹立,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多是喊在嘴上,寫在文件上,卻沒有落實在行動上。
(二)、規劃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科學性
旅遊發展規劃是實現旅遊業「六大」要素開發建設、協調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而目前我市還沒有統一的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正在編制之中),這樣勢必在指導旅遊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功能完善方面缺乏指導性和科學性。造成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既浪費了資金又破壞了景區(點)整體形象,甚至造成生態破壞、資源浪費的現象。就我市目前而言,七縣(區)均沒有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有的龍頭景區在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上也不完善,缺乏科學的論證。縣(區)之間,各自為戰,沒有把資源的整合開發納入全市、全省乃至周邊地區的大格局中來考慮。制定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和縣域發展規劃刻不容緩。
(三)、宣傳不到位,旅遊產品的知名度不高,市場開拓緩慢
在整合市內旅遊資源,推介旅遊精品線路,進行整體聯動,宣傳促銷上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認真研究。僅靠參加外省區舉辦的推介會、交易會等進行簡單的散發材料式的宣傳是很多不夠的,各縣(區)景點在宣傳上各自為戰、形不成合力,宣傳手段簡單、科技含量代低,使有限的資金,沒有發揮最佳的效益,形不成握昆拳頭、突出特色、一舉成名的效果。加之旅遊宣傳促銷相對投入資金大,我市財政有比較困難,僅靠政府主導出資開展全方位的宣傳活動,只是杯水車薪。「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宣傳機制在我市還未形成,造成在宣傳促銷上資金短缺乏、力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手段單一,覆蓋面不廣,市場開拓緩慢。以致很具有競爭力的特色旅遊產品市場佔有率低、形不成買點、知名度不高。
二、發展措施:
(一)、精心編制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
旅遊業發展規劃是指導區域旅遊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獻,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只有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才能實現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一是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使旅遊「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合理配置、協調發展,以有利於提高國民素質,有利於推進民族文化傳播為出發點,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設施配套上,體現人性化特色和細微服務,使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二是要突出可持續發展。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是規劃要體現的重要一環,要處理好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文化文物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堅持「合理開發與保護利用」並重的原則,在開發中保持、在保護中開發、在利用中提升社會經濟效益。三是要體現特色、發揮比較優勢。通過對旅遊資源的普查,要重點突出我市「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壟斷性資源,以全力建設道源聖地崆峒山、西王母降生回中山、伏羲誕生地古成紀、神州祭祀古靈台、帝王祭天上下田寺和百萬畝農業生態梯田以及皇甫謐陵園為重點,發揮資金的集約性作用,整合資源,塊帶結合,塊帶結合,打造精品產品,力爭在較短的時期內,實現「一條龍」布局的騰飛。
(二)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全力培育精品產品
要把跑項目、爭項目、立項目作為提升旅遊景(區)點檔次,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推動建設精品旅遊產品的重要途徑,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狠抓項目建設。一是要加快旅遊項目庫建設。按照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緊緊抓住國家投資導向,篩選一批具有帶動性強、關聯度大,具有開發前景和一定基礎條件的大項目,調研論證搞好前期工作,建立起市縣(區)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庫。積極向省、國家有關部門推介。目前我市要緊緊抓住國家旅遊局實施紅色旅遊的投資導向,加快論證申報紅色旅遊項目,抓住省政府實施「隴東交通會戰」的機遇,加快申報旅遊景區(點)斷頭路的項目,提高景區(點)的可進入性。二是大加招商引資力度,建立多渠道投融資機制。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僅靠政府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范管理」的籌資機制,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採取出讓所有權、出上經營權、實行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吸引外資和民營經濟參與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目前,首先制定全市統一的政策導向,其次要篩選擬定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開發建設項目庫,再次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三是要提高文化內涵,培育精品產品。旅遊景點的建設和產品的開發,要注重文化內涵,彰顯地域特色,要樹立「文化是旅遊的靈魂」的觀念,融文化寓景點、產品之中,增強景點和旅遊產品的生命力。如我市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謐文化、積淀深厚、源遠流長,可成立崆峒文化研究會、崆峒武術學校、西王母文化研究會、皇甫謐文化研究會等形式,加強對區域文化的挖掘整理,提高旅遊景區(點)的文化含量,以文化的提升與傳播推動產品上檔次、上水平。
(三)、多方協作,強化宣傳,努力提高平涼旅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宣傳推介是提高旅遊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旅遊經濟產業實現文化傳播和經濟繁榮的重要載體。在對外宣傳上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大力發展入境旅遊,規范發展出境旅遊,全面提升國內旅遊」的方針,按照「穩近拓遠,細分市場,整體聯動,重點突破」的營銷理念,努力開拓三大旅遊市場。
一是要細分市場,有的放矢,集中資金,重點突破。要認真研究分析主流客源市場,瞄準目的,有的放矢,集中有限的資金全力突破主流客源市場,力求發揮較大的效果。可以採取在我市主要旅遊景點、賓館(飯店)和旅行社,對來平遊客進行綜合問卷調查,分析主流客源市場,了解接待服務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做到掌握客源市場,瞄準主攻方向有的放矢量,全力開拓主流客源市場。二是要創新理念,提高手段,多方聯合,整體推進。要採取跨行業聯合,跨區域聯合等多種形式,創新宣傳促銷理念;製作裝幀精美、文化涵量豐富、科技含量高的宣傳畫冊、光碟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世品、紀念品。目前重點要藉助全省旅遊重點宣傳規劃和「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提供的宣傳平台,採取電視、媒體、節會網路等多種形式,整合市內旅遊產品,瞄準市場,提高手段,集中資金重點突破,力求在主流客源市場取得轟動效應。三是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旅遊市場和宣傳推介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這樣既作到了主題突出、內容豐富,也達到了資源區享、效果顯著的目的。要能夠把有限的資金集中起來使用,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實施依法治旅,全面提升旅遊綜合素質
旅遊業是關聯度高的新型經濟產業,要實現健康有序快速發展,必須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營良好的旅遊環境,努力實現經營有序,市場良好的格局。
一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旅遊業發展有利於傳播祖國優秀文化,提高民國素質,要通過旅遊這個載體,全面提升服務質量,通過文明服務,優質服務,人性化服務和細微服務,提升全行業的文明程度。通過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滿足遊客的根本利益。二是樹立環境意識。旅遊就是環境,旅遊就是服務,環境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正確處理好營造環境與保護發展的關系,通過保護環境推動發展,通過發展更好的保護旅遊環境,促使建立優美環境、優質服務、優良秩序的行業風尚。三是要誠信經營,依法規范市場秩序。通過大力開展市場整頓、大力宣傳行業法規,在全行業推動「守法誠信經營」活動,倡導誠信經營、遊客明白消費、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達到「秩序、質量、環境、效益」的雙豐收。四是要加快人才培訓,提高旅遊隊伍整體素質。旅遊人才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石,而高級旅遊管理人才就更是旅遊業發展的中流抵柱。要通過參加舉辦各類形式的培訓班,加大對旅遊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現有旅遊隊伍人員素質,並通過多種方式引進人才,提高旅遊業管理水平,以適應大旅遊、大市場、大開發、大發展的需要。

㈧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我國稱為世界上旅遊業標准最多的國家,對嗎

對的。
截至2008年底,已經頒布了18項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其中國家標准11項、行業標准7項,是世界上頒布旅遊業標准最多的國家。
滿意請採納,謝謝。

㈨ 21世紀的三大新興旅遊消費增長點是什麼

1、改變了傳統旅遊業的運作模式 旅遊業與電子商務的結合給傳統旅遊業帶來了沖擊,能夠形成完整的旅遊產品,並可根據實際情況,作隨團或散客旅遊兩種選擇。在這種模式中,旅遊網站作為中介機構或信息中心,而旅行社轉變為行使帶團出遊及協調其他旅遊企業,以完成旅遊活動的服務性企業。 2、 個性化服務 利用互聯網技術,旅遊者可以自由組團和選擇參加者,自由選擇路線,通過網路旅遊服務公司,旅遊者可以自助地預訂旅遊路線,選擇交通方式,預訂酒店導游。通過後台伺服器的專家系統,旅遊公司還可為缺乏旅遊經驗的消費者提供咨詢意見。 3、形式多樣性 旅遊電子商務既有網站對交通、住宿、景點等企業成分,也有對遊客成分,還可建立遊客點菜,企業競標接盤及遊客自行組團等模式,左右逢源。相信隨著旅遊業與網路經濟更緊密地聯動發展,必將為旅遊業的良性循環與變革起到積極有效的推進作用,使得傳統經濟和網路經濟得以共同發展。 4、不需要配送的環節 電子商務在旅遊業應用中的優勢及問題的研究文獻綜述 旅遊電子商務是指旅遊企業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改進旅遊機構內部和對外的聯系,即改進旅遊企業之間、旅遊企業與上游供應商之間、旅遊企業與旅遊者之間的交流和交易、改進旅遊企業內部業務流程,從而擴大銷售,拓展市場,並實現內部電子化管理的全部商業經營過程。旅遊電子商務在21世紀將給世界各國旅遊業帶來巨大的變革,並成為旅遊經濟的新增長點 5、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 旅遊電子商務像一張大網,把眾多的旅遊者、旅遊中介、旅遊供應商聯系在一起。旅行社、景區、旅遊飯店及旅遊相關行業,如租車業,可藉助同一網站招徠更多的顧客。旅遊市場的規模因電子商務而擴大了,它們將原來市場分散的利潤點集中起來,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 6、提供具有絕對優勢的價格 7、發展多渠道的電子商務旅遊 8、提高了旅遊業的效率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