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學習旅遊文化

學習旅遊文化

發布時間: 2020-11-23 06:19:56

Ⅰ 《走遍中國旅遊文化漫談》學習論文

淺淡武當山
摘要:世界自然遺產武當山風景名勝區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完好的森林植被享譽海內外。然而,由於在早期的旅遊資源開發與建設過程中缺乏科學規劃與嚴格管理,致使產生了局區域的較為突出的環境問題,這主要表現在水環境污染、森林植被破壞、違法亂占亂建等幾個方面。因此,必須按照「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加強對旅遊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合理地開發與利用旅遊資源,以保證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管理與保護 武當山 可持續發展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境內,屬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是世界著名的道教聖地。以其歷史悠久的道教文化、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飲譽海內外的武當武術、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而聞名於世。1982年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被建設部授予「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被國家旅遊局授予「4A級旅遊區」,2001年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武當山古建築雄偉玄妙。武當山古建築群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明永樂年間進行了歷時12年的大規模營建,嘉靖年間又增修擴建,形成了9宮、8觀、36庵堂、72岩廟的古建築群體系。現存古建築53處,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遺址9處,佔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古建築群依山勢而建,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充分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築風格古樸凝重,結構嚴謹,裝飾精緻,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全山現已公布文物保護單位6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玄岳門、太和宮、南岩宮、紫霄宮、玉虛宮)。
武當山自然景觀絢麗多姿。武當山貌以雄為主,兼有險、奇、幽、秀等多重特色。全山分布有72峰、36岩、24澗、11洞、3潭、9泉、10石等自然景觀。
武當山道教文化底蘊豐厚。武當山被譽為「道教仙山」,皇天真武大帝的發祥地,曾是中國最大的皇家道場,千百年來香火鼎盛,伴隨法事禮儀活動的道教音樂,融宮廷、民間、宗教音樂於一體,具有古雅閑適、神秘飄逸的獨特風格。
武當武術玄妙奇絕,源遠流長,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謂,是中華武術的一大名宗。相傳由著名道士張三豐集其大成,創造出「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的內家拳派。「亘古無雙勝境地,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春秋旅社,如今更以其獨特的魅力,寬博的胸懷,笑迎四海客,誠招五湖商。
一、風景名勝區環境問題
1重產值、輕環境
雖然中央反復強調環境的重要性,但對基層企業領導者和經營決策部門來說,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一直是個兩難選擇。在許多地區的旅遊開發和發展中,以犧牲長期效益為代價來換取短期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
2環保經費緊張
各級財政撥給的保環專項經費和業務費用相當有限,加之工作沒有很好地開展起來,許多該收的環保費沒有按規定如數加以徵收,再加上污染治理欠帳太多,導致許多環保治理項目沒有資金保證,環保工作無法實施,形成惡性循環。許多旅遊區的環保部門除了有一兩台陳舊簡陋的監測設施外,多數無錢添置其他基礎性設施和配套設施。對於旅遊區內排污情況難以進行常規分析,環境規劃、環境趨勢預測往往也因沒有監測依據而無法進行。
3執法不嚴,監察不力
各級政府為保護好武當山制定了許多法律法規,禁止在各風景名勝區內興建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工程、設施。但由於各種人情、面子、關系的影響,造成執法不嚴,監督不力,管理不順。許多旅遊設施建設毫無章法,批少建多,批小建大,批此建彼。
4旅遊區客容量超負荷問題遠未從理論上和管理上得到解決。尤其是知名度較高的景點和景區,旅遊旺季時,長期「人滿為患」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旅遊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旅遊業首先出現在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往往很看重旅遊地的非經濟價值;在旅遊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人們則往往更看重旅遊地的經濟價值和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而忽視了旅遊對風景區產生的負面影響。
二武當山山風景名勝區環境保護對策
1積極宣傳引導,提高環保意識
環境保護意識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界的一個基本認識和態度,它既反映在人們對環境問題及其危害的認識態度上,又體現在人們保護環境的自覺行為上。可以說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是武陵源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為此,一是要加強對遊客的宣傳教育,在各個旅遊景點的醒目處都要設立標語或廣告牌,以增強遊客保護環境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杜絕遊客亂摘亂扔、亂塗亂畫、隨地大小便的不文明行為;二是要加強對從事各種旅遊經營活動主體的宣傳教育,讓他們了解環境污染及其破壞的嚴重後果,產生憂患意識,產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緊迫感,真正認識到「你如要虎口拔牙,就要冒老虎醒後被咬傷的危險」 ;三是要加強對當地群眾的宣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法制觀念和保護環境的道德觀念,改變人們自恃生態環境優良、淡漠環境保護的習慣,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行為,形成全社會保護環境的風尚
2大執法力度,嚴格以法辦事
武當山環境保護要真正落實到實處,最終還是要走上法制的軌道上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特別是要嚴格以法辦事,在環境保護執行過程中用足、用准法律法規,對亂占濫建、亂潑濫倒、亂捕濫殺、亂挖濫采等環保違法行為,要予以及時、狠、準的嚴厲打擊,毫不留情,毫不手軟。
3景區工作人員的素質問題的解決必須把文化素質放在首要位置
形象是給旅客的第一印象,素質的高低反映本區域知識層次。隨著知識更新、遊客水平大幅度提高,導游文化層次應該高於大眾,要想達到良性循環,旅遊部門應經常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訓班,開設普通話、演講與口才、景區及沿途解說、社會知識及民間傳說等方面專業,使旅遊工作人員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培訓,讓遊客跟隨一次導游能夠耳目一新、受益匪淺。遊客的年齡結構、處世哲學、審美觀點參差不齊,游覽景點、娛樂場所很難達到人人稱心如意,當個別同志提出一些想法或呈現一些古怪面孔時,應耐心細致地進行說明或解釋,爭取和諧相處,達到互相尊重,共同拓寬視野的效果。旅遊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旅遊發展得以永續的前提和保證。保護和恢復我國旅遊環境的良好狀態,防止環境進一步惡化,要通過綜合治理。

Ⅱ 簡述學習旅遊文化的意義

旅遊正逐漸成為一種時尚,當人 們在追求這種時尚活動的時候,往往會忽視導致旅遊安全性的問題,還有現在社會關注的人文精神和旅遊的真諦。"旅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審美活動,"美"是 迷人的,令人神往和令人探求的,追求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社會和未來,是人類所獨有的本能,但尋求刺激也是人們的一種獨特慾望,特別是青年人,大學生的這個 特徵最為明顯,他們為了追求刺激而往往忽視了周圍的危險環境,現在人們對旅遊的熱愛已經超出了國界,一些不文明旅遊行為突顯出來,嚴重影響了我們國家的形 象,因此,學習旅遊文化就變的尤為重要。

Ⅲ [急!!!!高分!!!!!]談談學習旅遊文化的認識以及怎樣學習!!!

談談學習旅遊文化的認識以及怎樣學習

1.
文化旅遊定義:通過旅遊實現感知、了解、體察人類文化具體內容之目的的行為過程。泛指以鑒賞異國異地傳統文化、追尋文化名人遺蹤或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為目的的旅遊。尋求文化享受已成為當前旅遊者的一種風尚。
文化旅遊,是最近幾年才出現並流行的一個名詞,它的出現與遊客需求的轉變密切相關。因此,其目前較為流行的定義是「那些以人文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旅遊活動,包括歷史遺跡、建築、民族藝術和民俗、宗教等方面」。還有說法認為文化旅遊屬於專項旅遊的一種,是集政治、經濟、教育、科技等於一體的大旅遊活動。 綜上所述,文化旅遊就是以旅遊經營者創造的觀賞對象和休閑娛樂方式為消費內容,使旅遊者獲得富有文化內涵和深度參與旅遊體驗的旅遊活動的集合。
文化旅遊的概念明晰之後,「創意」是文化旅遊的核心便順理成章了。創意的本質在於尋求特色和差異,與旅遊的本質一致。 一般旅遊主要是從資源的角度出發尋找差異和特色,不管其挖掘過程是否考慮了市場需求和競爭關系,著眼點仍不能脫離資源。文化旅遊則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資源的束縛,它能夠綜合各種因素,包括資源、環境、市場、社會背景等諸多方面進行創造,亦即創意。離開了創意,文化旅遊亦將會失去生命力。 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創意產業在世界各地已經興起。其中英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較為典型,由政府親自出面來推動創意產業。創意產業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包括廣播、影視、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印刷、建築設計等眾多方面。與文化旅遊較為密切的創意產業如演藝娛樂、民間工藝品生產銷售、會議展覽、文化節慶等。這樣,文化旅遊其實也在創意產業范疇之內。
創意產業也叫文化創意產業或文化產業。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命名角度不同,所以不能籠統地談論二者的區別和聯系。但文化旅遊業可以劃入文化產業范疇,

原因一在於它們同以創意為核心;
二在於它們的概念同是從經營者的角度出發界定的。文化產業源自創意,並以創意、創新為動力,文化旅遊業亦是如此。

2.

一、旅遊的文化屬性
旅遊活動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文化活動。無論是旅遊消費活動還是旅遊經營活動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內涵,它才會具備吸引旅遊者的魅力。正如孫尚清指出的,「旅遊在發展的一定階段是經濟———文化產業,在發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經濟產業。」此言透徹地闡明了旅遊與文化關系的密切程度。
1.旅遊主體的文化本質
旅遊作為一種跨時空的消費活動,它的廣泛出現是經濟發展驅使的結果,但一個人能否成為旅遊者更需要內在的動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講的,「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人類在基本生存需求滿足之後,隨著收入的增長,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遊活動更是文化驅使的結果。從歷史發展的觀點看,經濟發展固然為社會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但是社會發展最根本的是社會文化與觀念的革命。二戰以後世界范圍內旅遊活動的興盛,從客觀條件看,是全球經濟恢復、繁榮的結果,從深層次看,它是文化觀念轉變的結果。
2.旅遊客體的文化含量
旅遊資源按基本成因和屬性,大而言之可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類。人文旅遊資源,無論是實物形態的文物古跡還是無形的民族風情、社會風尚,均屬於文化的范疇。由各種自然環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質和自然現象構成的自然景觀,只有經過人為的開發利用,才能由潛在旅遊資源變為現實的旅遊資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須通過鑒賞來反映和傳播,而鑒賞是一種文化活動,因此,自然旅遊資源同樣也具有文化性。
3.旅遊媒體的文化特徵
旅遊者以追求精神享受為目的,可以說是文化消費者。因此,旅遊業的核心產品只能是文化產品或文化含量高的產品,旅遊經營者只有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才能從交換中實現盈利的目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遊資源的開發者不僅要了解旅遊資源本身的特徵和功能,還必須了解遊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徵,開發出滿足各類旅遊的文化旅遊產品。旅遊業的文化特徵還滲透在各旅遊部門的運行過程中,如現代旅遊飯店,不是簡單地提供膳食的場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娛樂、審美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因此,一個優秀的飯店,有必要不斷提高餐飲、客房、娛樂等環節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養和提高服務人員的文化素質,有必要提供有情調的個性文化服務

Ⅳ 求旅遊文化學的讀書筆記~~~~題材不限~~~

旅遊學:一門跨學科。 旅遊研究的核心領域:旅遊體驗研究(謝彥君) 體驗的需求:體驗慾望、體驗心理、體驗意識、體驗行為、體驗關系、體驗效應 相關學科:旅遊心理學、旅遊社會學、旅遊美學、旅遊人類學、旅遊生態學、旅遊文化學 體驗的供給:體驗場、體驗情境、體驗氛圍、體驗設施、體驗設備、體驗流程 相關學科:旅行社管理、景區管理、旅遊營銷、飯店管理、導游、旅遊經濟學、服務管理 旅遊是個人前往異地,以尋求愉悅為主要目的的而度過的一種具有社會、休閑和消費屬性的短暫經歷。在旅遊這個時空轉換過程中,旅遊者希望獲得的是某種快感,尋求的是精神和肉體的滿足。旅遊活動根本上就是旅遊體驗(Tourist Experience),或者說旅遊體驗構成了旅遊的內核(謝彥君,1999,2004,2005)。 唯美主義、神秘主義、野生的和異域的自然、社會化、好客和豐盛、冒險、曠野、真實的異國情調。 Prentice和Witt綜合多家觀點歸納出了旅遊體驗研究的五種模式: (1)體驗的等級模式.將體驗分為享受自然,擺脫緊張,學習,價值共享和創造; (2)體驗的標准模式——"暢爽"(flow).它是由心理學家克珍特米哈依(,1975)提出的最佳體驗標准,這種狀態"具有適當的挑戰性而能讓一個人深深沉浸其中,以至於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 (3)有目的地的行為模式.即從行為理念,標准化理念和控制理念中預測目標導向的行為; (4)多類型模式.基於旅遊者有多種類型,他們所尋求的旅遊體驗也因此不同,為此他們也提到了Cohen對體驗模式的劃分; (5)局內人和局外人模式.該模式認為,在早期目的地居民是局內人,而旅遊者作為局外人是無法理解或意識到代表當地文化的象徵符號的;後來隨著社會關系的淡化,旅遊者和當地居民的距離縮短,旅遊者可以事先了解旅遊目的地的歷史和其他信息。 我的旅遊文化心得體會 ——讀章海榮之《旅遊文化學》有感旅遊文化是一門很精深的文化。說實話,我對旅遊文化的認識,只是冰山一角。對很多 國內外學者的關於旅遊文化的論著,我並不甚了解。前段時間,在老師的指引下,我通讀了 國內著名學者章海榮所著的《旅遊文化學》 ,感觸頗多。 章海榮在這本書的序言中,首先提出「人是動物」這一理論,指出「人類自文明史源初 走來,就沒停止過追尋和拓展生活空間場所的腳步」 。不論是經濟體制、社會差別,還是國 家疆域,都阻止不了這樣的「腳步」 。很顯然,這一「腳步」便是旅遊。作為「動物」的人 類,自始至終,都沒有放棄過旅遊。 那麼,人類又為何旅遊呢?章海榮說,是「為探索人類文化創造中的旅遊和旅遊在人類 文化創造中的關系,為探索旅遊文化的存在開辟出一條堅實的道路」 。他把旅遊跟人類文化 創造聯系起來了。人類,最初的遷徙與活動,無非是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使自己不再飽受 挨餓,卻無形當中創造了旅遊文化。從人類最初的初衷來講這是無意的,但從社會歷史的發 展來講又是有意的。 「文化是旅遊活動的內涵、實質或目的」 ,故而,旅遊才和人類的文化創 造聯系在了一起, 一起共同推動社會、 人類文明的發展。 我想, 這句話應該是這樣理解的吧。 書中強調,旅遊作為一種服務業,我們如果只看到其企業文化的一面,那麼旅遊文化 學的研究就失去了意義。事實上,旅遊不僅創造了企業文化,更多的是創造出了一種文化模 式或類型。這已不僅限於由碰撞產生的各種旅遊文化現象了。因而,章海榮說,自己對「旅 游文化是一種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統」這種說法很感興趣。 既然旅遊和文化創造聯系在了一起,那麼,何又為旅遊文化呢? 很明顯,旅遊文化不是單純的旅遊和文化的簡單結合。 謝貴安認為, 「旅遊文化是人類文化在旅遊中的普遍顯現」 。這一定義突出的是旅遊主 體、旅遊中介、旅遊客體的體系結構。旅遊主體為了追求人性的自由和解放,自然而然就創 造了旅遊文化, 而這種文化自然是從旅遊主體的旅遊活動及其所引起的現象所體現的。 馬波 則指出, 旅遊文化是 「旅遊客源地社會文化和旅遊接待地社會文化通過旅遊者這個特殊媒介 相互碰撞作用的過程和結果」 。這種觀點強調旅遊文化是一種交流過程所引起的文化現象, 在這一點上,它很有特色。喻學才則說「旅遊文化指的是某個民族或某個國家在世世代代的 旅遊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本民族或本國家文化」 ,他的定義也體現出一個特色,它是從旅遊 的雙主體身份、文化碰撞的角度來定義的。沈祖祥在總結前人的定義後,指出了「旅遊文化 是一種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統, 是旅遊者這一旅遊主體藉助旅遊媒介等外部條件, 通過 對旅遊客體的能動的作用碰撞產生的各種旅遊文化現象的總和」 ,這一發展的定義已經和章 海榮的定義較為相近。 章海榮根據沈祖祥的定義,提出用現象務實、闡明學問,同時又對沈祖祥的「一種文 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統」產生疑問:這一文明產生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可以說, 我讀到這里,很是欽佩章海榮的這種對學問的執著——探根究底,見微知著。我們要是有懷 疑的精神,一探究底的作風,那麼辦起事來也就事半功倍了。從司馬雲的「定義講的是人類 創造的特質」出發,以居家生活作為一個參照,他得出結論「旅遊文化的反義詞就是定居文 化」 。再結合社會時代發展特徵和人的本質屬性,看到「旅遊是文化空間的跨越」 ,書中最終 給出旅遊文化的定義: 「旅遊文化是奠基於人類追求人性自由、完善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轉換 生活空間的內在沖動, 其實質是文化交流與對話的一種方式。 它是世界各區域民族文化創造 基礎上的後現代全球化趨勢中大眾的、民間的休閑消費文化。 」這個定義體現出完成旅遊需 具備的三個條件:旅遊動機、閑暇時間和支付能力。旅遊作為一種大眾的、趨同的活動,具 有傳遞性、滯後性。人與人的交往,使得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文化得以傳播,從而又引發內在 的旅遊動機與需求,一旦時機成熟,便再次導致旅遊的產生。無旅遊就無文化關聯。所以, 旅遊文化是一種「文化交流與對話的方式」「旅遊跨文化交流是旅遊文化的第一特質」 、 ,這 也就不難理解了。接下來,章海榮從給出的定義出發,又提煉出三個命題: 「旅遊文化是人 類直面的文化交流和對話的一種方式」 旅遊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文化創造基礎上的一種趨同 ; 「 的大眾的、民間的休閑消費文化」「旅遊文化是後現代人類完善人格,追求人性自由而要求 ; 拓展生活空間的生活創造」 。基於第一個命題,得知旅遊文化是旅遊者的跨文化交流,它是 一種移動的文化。就此進一步分析,作者又得出旅遊文化學最基本、最核心的不可或缺的三 個重要理論環節:旅遊主體的文化身份;旅遊目的地的文化生態系統;跨文化交流的事實及 影響。從而以這三環節分別作為書中第二至第六章的研究內容,進而給出本書的框架,以命 題三作為此書的結尾部分綜論,是章海榮對它所作的啟發性闡述。對命題二分析,可以看出 旅遊文化的兩個層面:趨同性和大眾性。趨同性展示的是旅遊文化學的學理特點,大眾性則 展示出旅遊文化學的學科歸屬。從作者的求知作風來看,那麼,定是要問一下旅遊文化學研 究的內容和歸屬是什麼、有何學理特點了。所以,此書的第一章就是對它的闡述,講述旅遊 文化的理論體系構成和學科特性。 作者還舉了不少例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其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用摩梭族的走婚 來說明跨文化交流的差異, 還有一個例子是用泰國的紅燈區來闡述文化震驚。 旅遊文化中有 文化身份一說,這是由不同的人們所受到的教育、價值觀、文化背景的差異所引起的。跨文 化交流因此引發文化震驚與沖突也就不足為奇了。可見,用事實說話就是強有力的證明。 到此為止,此書的大致框架自然是一目瞭然了。毋庸置疑,章海榮在對旅遊文化學的 體系構建上, 思路是層層相扣, 步步緊逼, 邏輯也非常的嚴整, 光是這一點就使我獲益匪淺。 記得有句話說, 「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學是學,問是問,令人有學而無問,不過鈍漢 爾。 」求知,就要有嚴謹的作風。學問上,來不得半點馬虎。雖然我們可能會從事不同的行 業,但不論我們干什麼,都多帶著點發問且認真思考的態度和思想,總是有益的。 時間 星期 8 以前點 8 (清晨) 至 9: 3 0 上網 上 網 上課 上 網 上課 上課 上 網 上 網 8 至 12 點 13 至 14 點 (中午) 15 至 17 點) 17 至 19 點 (傍晚) 20 至 23 點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上課 學習或睡 覺 六級復習 上網練習 上課 上課 上課 六級復習 學習 學習 2011 年上學期學習計劃

Ⅳ 請問旅遊文化學科的研究目的是什麼請結合自己的學習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請問旅遊文化學科的研究目的是什麼?請結合自己的學習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學習

Ⅵ 學習休閑旅遊文化的重要性

學習旅遊文化不僅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加深我們的內涵,而且也能為我們出門旅遊奠定一些基礎。

Ⅶ 作為文化產業本科生為什麼要學習中國旅遊文化這一課程

學校讓學什麼就學什麼,如果都由著你們的信子,還不知道學什麼呢!

Ⅷ 關於學習旅遊文化選修課後感受

選修了旅遊文化學來這源門課,對我今後的出行有了很大的好處,這門課就像是一個文化導游,引導我如何在旅行的時候不忘去體驗和感受當地的人文特色。作為一個旅行愛好者,而且正處於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學時光,我有很多時間和機會去親近那些想去的地方。選修了這門課像是一次3D的旅行,有老師帶領著我們去那些去過的或者沒去過的地方。感受著各種各樣的文化,飲食文化,茶文化,建築文化,風俗文化,語言文化等等。其次,旅遊文化學這門課對我們有很多益處,它對我們今後的生活和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很開心選修了這門課。
老師上課很投入,講起課來津津有味,很認真,每節課講的內容都很新穎獨特。課堂上,有時還有不失幽默的提問。老師很嚴謹,對於遲到或沒到的同學有著不同的要求。旅遊是人類的一種學習,無數自然與人文歷史之趣、之奧、之謎,吸引著我們去不斷探索,旅遊能使人類獲得知識、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增加對人生的體驗和感悟。最後希望老師仍能以飽滿的熱情去做一個旅遊文化學的傳播者,把文化的氣息傳播給更多對旅遊有著憧憬的同學們。

Ⅸ 學習旅遊文化對從事旅遊行業有什麼意義

意義頗深
顯得旅遊業的素質有所提高,贊

Ⅹ 為什麼說了解旅遊文化資源是學習中國旅遊文化的基礎

為什麼說了解旅遊文化之源是學習中國旅遊文化的基石?是這樣的,了解了旅遊文化就知道了我們中國的名山古跡。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