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發展上海旅遊業
⑴ 想知道上海的旅遊發展的如何
一、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現狀
上海國際旅遊業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而發展起來的。1993年上海共接待入境旅遊者124.84萬人,其中外國人85.28萬人,比上年增長9.2%,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與外國人來滬旅遊人數變化相反,來滬台胞93年僅為21.5萬人,比上年下降25%,按來滬旅遊人數多少排列,前四位國家依次是日本39.97萬人,增7.3%,美國8.44萬人,增9.7%,韓國4.39萬人,增48.5%,法國4.22萬人,增27.9%。1993年上海旅遊外匯收入45.41億元外匯人民幣(合7.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7%。其中涉外飯店宿費14.28億元,比上年增6.43億元。民航客運外匯收入10.54億元,增加6.40億元,但是旅遊商品銷售的外匯收入比上年減少32.2%,旅遊商品銷售的外匯收入在旅遊創匯中的比重也由上年的27.6%下降為16%。去年上海涉外賓館客房全年平均出租率達到77.8%,比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到1993年底為止,上海共有涉外飯店101家,客房2.6萬余間,其中星級飯店89家,(5星級7家,4星級9家,3星級34家,2星級29家,1星級10家)。上海現有一類旅行社13家,二類旅行社13家,有通曉24種語言並經考試合格的導遊人員1480名。旅遊涉外定點商店41家,旅遊涉外定點餐館95家,旅遊涉外娛樂場所352處(涉外飯店中310處、涉外餐廳中35處、社會涉外娛樂場所7處)。上海已成為我國主要的旅遊城市。
二、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1.上海歷年接待境外旅遊者人數和旅遊創匯數
從1979年到1988年,從1989年到1991年這兩段時間內,上海每年接待境外旅遊者人數和旅遊創匯數都呈線性增長。1989年上海旅遊業跌入低谷,但只經過兩年,這兩項重要指標均已超過1988年水平,恢復期比當時預料的要短。說明上海對各國旅遊者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近年來,上海旅遊創匯的增長率遠遠高於入境旅遊者人數的增長率。從1990年到1993年,上海每年旅遊創匯增長率都超過30%,特別是1992年達到103.8%,1993年達到43.7%,這樣的增長率在全國是少見的。另外1989年上海入境旅遊者人數下降28.4%,而旅遊創匯僅下降21.5%。這說明上海旅遊業結構比較合理,管理水平較高,經濟效益較好。
1993年上海接待入境旅遊者比上年下跌0.4%,這是一個需要十分重視的信號,它提醒我們,上海必須加倍重視旅遊市場促銷,否則有可能進入入境旅遊者人數的徘徊期,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
2.上海歷年客房數與客房出租率
上海1993年接待境外旅遊者比1979年增長5.8倍,而涉外飯店客房數增長5.7倍,1979年每間客房平均接待47.1名入境旅遊者,1993年每間客房平均接待48.0名入境旅遊者,這說明近年來上海飯店業的發展與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發展是基本協調的。
上海客房平均出租率從1989年的最低點52.9%逐年上升,1993年達到77.8%,表明上海的飯店業已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與香港飯店業相比,1993年上海每間客房平均接待入境旅遊者48人,而香港為208.3人,上海年均客房出租率為77.8%,而香港為82%,表明上海飯店業的潛力還很大。
3.上海各主要客源國(地區)歷年來滬人數
日本是上海最主要的客源市場,日本客人幾乎要佔來滬外國旅遊者的一半左右。但是另一方面也應看到,日本全年出國旅遊人數已超過1000萬人次,來上海的日本人僅占日本出遊人數的3%左右,這說明日本市場潛力還很大。
美國客人歷來占來滬外國旅遊者人數的第二位。美國來華旅遊者大多居中上層收入者,消費水平高。美國是世界旅遊市場的最大客源發生地,近年來每年出國旅遊人數都超過4000萬。隨著中國恢香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和中美經濟合作的加強以及美國經濟的逐漸復甦,美國來華人數還應有所增長。從長遠觀點看,美國和日本應同是上海大力開發的一級客源市場。
法、德、英等西歐市場近年恢復較快,1993年已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西歐市場將日趨成熟穩定。但由於西歐與上海交通相對不便,再加上西方經濟仍處於不景氣狀態,西歐來滬旅遊人數的增長速度將會放慢。
隨著韓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中國周邊國家與中國關系的改善與這些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周邊的一些東南亞國家已成為上海新興的客源市場。這是一個與中國有著血緣和悠久文化淵源的特殊市場,是一個巨大的、值得大力開發的客源市場。這個市場如果開發成功,將有可能成為上海第二個「港澳台」市場。
港澳台市場是上海除了日本以外的最大客源市場,也是近年來穩步發展的傳統市場。雖然93年台灣來滬人數有所減少,但客源結構變得更加合理,這已是一個市場逐漸成熟的表現。盡管「千島湖」事件暫時會影響台胞來滬旅遊,但港澳台市場必將仍然穩步向前發展。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已基本具備了大量接待各國旅遊者的能力,上海國際旅遊業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
三、困擾上海國際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的幾大因素
上海的國際旅遊業雖然發展很快,但與國內外一些旅遊發達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以旅遊創匯來講,1992年上海旅遊創匯8.8億美元,而北京為10.6億美元,廣東為10.8億美元。以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來講,上海不到1%,而美國的夏威夷達到60~70%。上海國際旅遊業要持續高速發展就必須不斷打通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瓶頸。困擾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隨著形勢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舊的矛盾解決了就會出現新的矛盾。七十年代來,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旅館奇缺,外國旅遊者到了上海無處住宿。八十年代中後期,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大交通運力不足,外國旅遊者進不來、出不去。九十年代初,因擾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4大因素是:
1.旅遊景點建設滯後。
近幾年來,許多省市都把旅遊業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催化劑,把發展旅遊業與發展當地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興建了許多具有特色的旅遊新景點,吸引了眾多旅遊者,發展了當地的旅遊事業。如廣東建了錦綉中華、世界之窗,江蘇建了唐城、歐洲城,北京建了世界公園,但是上海卻沒有一個能與之相比的新景點。因此境外旅遊者來上海仍然只能是游外灘、逛豫園、看雜技、觀玉佛,幾十年貫制。有的外國旅遊者說:到中國不到上海就象沒有到過中國,而到過上海再去上海就是「傻瓜」。旅遊景點建設滯後使上海在競爭激烈的國際旅遊市場中拿不出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成為上海擴大招攬客源的主要障礙。旅遊景點建設滯後也使境外旅遊者在滬人均逗留天數由1980年的人均逗留3.96天,下降到1994年的2.97天。旅遊景點建設滯後已成為當前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主要矛盾。
2.旅遊商品陳舊單一。
上海是中國工業和商業最發達的城市,是中國的購物天堂。但是多年來上海卻沒有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質量的旅遊商品。因此近年來上海旅遊商品收入在旅遊創匯中的比重逐年減少。旅遊商品收入是旅遊創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國內進行的對外貿易,直接效益高。一些旅遊發達城市都把加強旅遊商品的設計、生產、銷售作為發展國際旅遊業的重要一環來抓,旅遊商品收入在旅遊創匯中的比重一般都比較高,象香港佔到50~60%。旅遊商品陳舊單一,已成為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的主要矛盾。
3.交通的瓶頸作用仍然嚴重製約上海旅遊業的發展。交通設施落後,運力不足仍然嚴重製約了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發展。以民航為例,上海虹橋機場飛機起降約100架次/天,而香港啟德機場為1454架次/天,東京成田機場為600架次/天。由於運力不足,境外旅遊者無法大批進入上海。同樣,國內航線中,上海到黃山,上海到桂林,旅遊者也很難通達。供不應求的供需矛盾,再加上企業經營機制沒有轉換,短期行為和部門所有制更加劇了交通問題的惡化。
⑵ 上海如何構建大旅遊產業體系
上海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旅遊產業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日益提升。上海市副市長陳群介紹,近年來,上海旅遊積極融入城市建設總體布局,旅遊供給進一步豐富和優化,旅遊產業規模持續擴大,質量效益逐步提升。
上海「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大格局已基本構建。按照「綜合產業綜合抓」的要求,上海市政府成立了市旅遊發展領導小組,全市各部門、各行業、各區域聯動發展、形成合力,構建起旅遊業與文化、商務、體育、工業、農業、科技、衛生、金融、交通、氣象等融合發展的「1+10+n」大旅遊產業體系。
截至2017年底,上海共有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4個,A級景區101個,紅色旅遊基地34個,特色文化博物館約120個,達標工業旅遊景點67個,體育旅遊休閑基地13個。上海共有星級飯店229家,旅行社1600餘家。上海港郵輪旅客年吞吐量300萬人次左右,穩居國際郵輪母港亞洲第一、全球第四的位置。
⑶ 上海旅遊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你去找世博會的資料參考一下
⑷ 上海旅遊業最發達的城市有哪些
一、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現狀 上海國際旅遊業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而發展起來的。上海現有一類旅行社13家,二類旅行社13家,有通曉24種語言並經考試合格的導遊人員1480名。旅遊涉外定點商店41家,旅遊涉外定點餐館95家,旅遊涉外娛樂場所352處(涉外飯店中310處、涉外餐廳中35處、社會涉外娛樂場所7處)。上海已成為我國主要的旅遊城市。 二、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1.上海歷年接待境外旅遊者人數和旅遊創匯數 從1979年到1988年,從1989年到1991年這兩段時間內,上海每年接待境外旅遊者人數和旅遊創匯數都呈線性增長。1989年上海旅遊業跌入低谷,但只經過兩年,這兩項重要指標均已超過1988年水平,恢復期比當時預料的要短。說明上海對各國旅遊者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近年來,上海旅遊創匯的增長率遠遠高於入境旅遊者人數的增長率。 2.上海歷年客房數與客房出租率 上海客房平均出租率從1989年的最低點52.9%逐年上升,1993年達到77.8%,表明上海的飯店業已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與香港飯店業相比,1993年上海每間客房平均接待入境旅遊者48人,而香港為208.3人,上海年均客房出租率為77.8%,而香港為82%,表明上海飯店業的潛力還很大。 3.上海各主要客源國(地區)歷年來滬人數 ,日本客人幾乎要佔來滬外國旅遊者的一半左右。但是另一方面也應看到,日本全年出國旅遊人數已超過1000萬人次,來上海的日本人僅占日本出遊人數的3%左右,這說明日本市場潛力還很大。 美國客人歷來占來滬外國旅遊者人數的第二位。美國來華旅遊者大多居中上層收入者,消費水平高。美國是世界旅遊市場的最大客源發生地,近年來每年出國旅遊人數都超過4000萬。隨著中國恢香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和中美經濟合作的加強以及美國經濟的逐漸復甦,美國來華人數還應有所增長。 隨著韓國、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中國周邊國家與中國關系的改善與這些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周邊的一些東南亞國家已成為上海新興的客源市場。這是一個與中國有著血緣和悠久文化淵源的特殊市場,是一個巨大的、值得大力開發的客源市場。這個市場如果開發成功,將有可能成為上海第二個「港澳台」市場。 港澳台市場是上海除了日本以外的最大客源市場,也是近年來穩步發展的傳統市場。 三、困擾上海國際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的幾大因素 上海的國際旅遊業雖然發展很快,但與國內外一些旅遊發達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以旅遊創匯來講,上海國際旅遊業要持續高速發展就必須不斷打通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瓶頸。困擾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隨著形勢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舊的矛盾解決了就會出現新的矛盾。因擾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4大因素是: 1.旅遊景點建設滯後。 近幾年來,許多省市都把旅遊業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催化劑,把發展旅遊業與發展當地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興建了許多具有特色的旅遊新景點,吸引了眾多旅遊者,發展了當地的旅遊事業。如廣東建了錦綉中華、世界之窗,江蘇建了唐城、歐洲城,北京建了世界公園,但是上海卻沒有一個能與之相比的新景點。因此境外旅遊者來上海仍然只能是游外灘、逛豫園、看雜技、觀玉佛,幾十年貫制。有的外國旅遊者說:到中國不到上海就象沒有到過中國,而到過上海再去上海就是「傻瓜」。旅遊景點建設滯後使上海在競爭激烈的國際旅遊市場中拿不出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成為上海擴大招攬客源的主要障礙。旅遊景點建設滯後也使境外旅遊者在滬人均逗留天數由1980年的人均逗留3.96天,下降到1994年的2.97天。旅遊景點建設滯後已成為當前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發展的主要矛盾。 2.旅遊商品陳舊單一。 上海是中國工業和商業最發達的城市,是中國的購物天堂。但是多年來上海卻沒有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質量的旅遊商品。因此近年來上海旅遊商品收入在旅遊創匯中的比重逐年減少。旅遊商品收入是旅遊創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國內進行的對外貿易,直接效益高。一些旅遊發達城市都把加強旅遊商品的設計、生產、銷售作為發展國際旅遊業的重要一環來抓,旅遊商品收入在旅遊創匯中的比重一般都比較高,象香港佔到50~60%。旅遊商品陳舊單一,已成為影響上海國際旅遊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的主要矛盾。 3.交通的瓶頸作用仍然嚴重製約上海旅遊業的發展。交通設施落後,運力不足仍然嚴重製約了上海國際旅遊業的發展。以民航為例,上海虹橋機場飛機起降約100架次/天,而香港啟德機場為1454架次/天,東京成田機場為600架次/天。由於運力不足,境外旅遊者無法大批進入上海。同樣,國內航線中,上海到黃山,上海到桂林,旅遊者也很難通達。供不應求的供需矛盾,再加上企業經營機制沒有轉換,短期行為和部門所有制更加劇了交通問題的惡化
⑸ 2013年上海市旅遊業發展有哪些特點
上海市旅遊發展主要就是面向,國外了。
⑹ 上海的旅遊業水平如何
上海市經濟發達,居民平均收入高,消費能力強,是我國主要的旅遊客源地之一,也是主要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優越的地理優勢及發達的經濟,使其成為我國入境及國內旅遊的重要地區之一。入境過夜遊客在全國排名第二,外匯收入全國排名第三(詳見表6-1)。
表6-1上海市旅遊業發展概況一覽表
上海市的都市旅遊、展會旅遊和體育旅遊特色鮮明。上海是我國最發達的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具有發展以「都市風光」「都市文化」「都市商業」為主要內容的得天獨厚優勢。上海是中國會展之都,展會數量居全國首位,會展年總收入佔全國近50%。2010年的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辦,不僅提升了上海的國際知名度,更是強化了上海旅遊功能的地位,推動其旅遊產業的空前發展。上海是世界體育之都,世界最高級別的單項常駐賽事幾乎都落戶在了上海,如F1、國際田聯鑽石聯賽、ATP1000網球大師賽、斯諾克大師賽、匯豐高爾夫世界錦標賽等常年在上海開站。
⑺ 上海旅遊應該如何發展
?這不是平民老百姓說了算的,白費腦筋
⑻ 怎樣促進世博後上海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2010年世博會將給上海旅遊業跨越式發展帶來巨大的動力。但2010年世博會在給上海旅遊業發展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給上海旅遊業提出了新的挑戰。上海旅遊業要緊緊抓住發展機遇,積極迎接新的挑戰。
形成旅遊大市場、構築旅遊大產業、推進旅遊大協作是世博會帶給上海旅遊業最重要的機遇。
2010年世博會將有超過7000萬的觀眾,加上不參觀世博會的旅遊者,預計2010年全年上海將接待國內外旅遊者1.5億人次,在規模上形成了旅遊大市場。在客源構成上,世博會將招徠更多的商務、會展、休閑、度假、觀光等各種旅遊者,使上海旅遊客源市場更加多樣化。
為迎接上海世博會,上海新建了大量的飯店、景點,成立了新的旅行社,擴大了旅遊產業本身的規模。與此同時,商業、農業、工業、文化、金融等眾多產業都要為世博觀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這為形成旅遊大產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目前,長三角各地市紛紛與上海世博會接軌,將大大推進了長三角旅遊一體化的進程。國家旅遊局以及全國各省市的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和旅遊企業,也都聚焦 2010年上海世博會,紛紛推出與世博會相接軌的旅遊產品,共同向全世界推介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0年世博會為上海與各地的旅遊大協作搭建了廣闊的平台,加快推進了全國旅遊大協作的進程。
機遇難得,任務艱巨。從旅遊服務極限到旅遊承載力,再到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上海來說,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上海世博會期間,上海全市旅遊最高單日接待量將超過100萬人次,這將是對上海旅遊服務極限的一次挑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上海能否向遊客提供足夠的旅遊服務設施、旅遊服務項目和旅遊服務人員;二是上海旅遊市場是否能保持旅遊產品價格的穩定;三是上海旅遊企業面對商務成本提高的壓力,如何繼續保持企業的服務優勢。
上海世博會期間,上海旅遊業不僅要在世博會場館內向每一位旅遊參觀者提供滿意的服務,而且還要在世博會場館外向每一位旅遊者提供滿意的服務。上海旅遊業是否有能力在這么長的時間內,為這么多的旅遊參觀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使每一位旅遊參觀者乘興而來,滿意而歸,這也是對上海旅遊服務極限的挑戰。
如果屆時因沒有足夠的供給而使各種旅遊產品價格瘋狂上漲,那麼上海旅遊業的良好形象將受到影響。同樣,由於「世博效應」,必將使上海的商務成本提高,上海旅遊企業如果不能通過加強管理不斷創新來克服成本提高的壓力,那麼上海旅遊企業就會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在旅遊承載力上,主要存在兩方面的挑戰。
一是旅遊集散挑戰。以世博會場館客流集散為例,世博中國主題館絕大多數觀眾都要親臨參觀,但是一個展館一天接待100萬人次,且要讓觀眾滿意,這是很困難的,更嚴重的是大客流的瞬時集聚本身就是巨大的安全隱患。再以旅遊停車為例,上海市區旅遊團隊停車一直是困擾上海旅遊行業的老大難問題,如果不能合理解決旅遊團隊停車問題,那麼也就不能很好地解決世博會的旅遊集散問題。如何使7000多萬旅遊者在世博會期間進得來、出得去、散得開、停得住,這也是對上海旅遊業的重大挑戰。
二是市民承受力的挑戰。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的旅遊接待工作離不開上海市民的大力支持。但是當上海市民真切地面對世博會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如物價上漲、交通阻塞、商店裡到處都是擁擠的外地旅遊者等,上海市民是否還能保持文明禮貌和熱情友好的態度,這是旅遊對市民承受力的挑戰。如果上海人對外地遊客做出不友好的舉動,那麼,這不僅影響到上海在國內外的聲譽,同時也給上海旅遊業發展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
對於旅遊業的持續發展,上海必須考慮這樣幾個問題。
一是如何應對世博會之後遊客突然減少所造成的影響。以旅遊飯店業為例,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後,隨著來滬遊客的突然減少,將會出現飯店設備設施和旅遊服務人員大量過剩,上海旅遊飯店業將再一次面臨嚴峻的局面。
二是能否充分利用好世博會留下來的寶貴資源。世博會之後許多場館設施將永久保留,給上海旅遊業提供許多新的旅遊資源。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打造出新的都市旅遊產品,招攬更多海內外遊客來滬旅遊,這是上海旅遊業在世博會之後面臨的又一個挑戰。
三是以什麼為新的發展動力。為把2010年世博會辦成一屆最成功、最精彩、最難忘的世博會,上海旅遊行業近年來全力以赴。但當世博會結束後,上海旅遊業必須確定新的前進的目標,從而團結引導上海旅遊業全體從業人員不斷前進,保持上海旅遊業持續發展,這也是上海旅遊業在2010年世博會後面臨的重大挑戰。
⑼ 上海旅遊業下一步會如何發展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明確提出,將上海建設成為世界著名旅遊城市、世界一流的旅遊目的地城市。至2035年,全市年入境境外旅客總量達到1400萬人次。下一步,上海將統籌推進旅遊產品、旅遊產業、旅遊市場、旅遊環境全方位升級,全力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力爭至2020年,實現旅遊業總收入達5000億元左右,入境遊客人數達900萬人次,國內旅遊人數達3.6億人次。
打造「精彩上海、品質之旅」城市旅遊新形象。圍繞上海打響四大品牌的目標任務,深挖上海城市旅遊形象內涵,構建「精彩上海、品質之旅」形象認知系統和傳播體系。打造以上海旅遊節為主體、「一區一品」為支撐的旅遊節慶活動,營造「處處有精彩,區區都精彩,四季皆精彩」的旅遊市場氛圍。實施「上海禮物」計劃,打造一批體現上海品質,展示中國製造的旅遊紀念品、伴手禮。探索構建全媒體旅遊形象推廣機制,特別是要牢牢抓住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落戶上海等契機,全力向境內外賓客展示「精彩上海、品質之旅」城市旅遊新形象。
⑽ 上海如何推動全域旅遊升級
至2035年,上海年入境境外旅客總量有望達到1400萬人次。上海將如何實現這一目標?3月31日在此間舉辦的上海建設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國際研討會上,中外旅遊業者為上海「支招」,其中不少建議也與上海未來的計劃不謀而合。
據了解,上海將圍繞「精彩上海品質之旅」的主題,推進旅遊產品、旅遊產業、旅遊市場、旅遊環境全方位升級。
上海將強化出境旅遊服務保障體系,運用移動通信、衛星定位等技術,加強標准化管理、數據共享,為全世界的上海旅遊者編織一張「安全應急網」;搭建「一帶一路」旅遊合作平台,探索建設「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港口城市聯盟,加強與全球旅遊組織的協作;上海正在升級旅遊服務設施網路,將運用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技術,營造溫馨、智能、時尚的「城市客廳」;開發和推廣「上海品質生活」等都市旅遊移動服務應用,為旅遊者提供更加智能化、多功能、便捷度高的旅遊服務。
上海營造更為良好的營商環境:推進旅遊產品、旅遊產業、旅遊市場、旅遊環境全方位升級。具體在旅遊領域,上海將特別對入境游企業進行鼓勵和支持;將積極用好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政策,推進外商獨資、合資旅行社經營出境旅遊業務,加強人員培訓、業務指導等後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