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世界旅遊文化論文

世界旅遊文化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2-14 20:59:12

『壹』 求一篇中國旅遊景點的論文

近年來,我國的旅遊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目前我國各地的景點建設存在著不少問題,使人產生深深的憂慮:中國旅遊,21世紀看什麼?

一、經濟發展中的短期行為對傳統旅遊景區的環境造成嚴重威脅

各地競相發展經濟,很多地方以追求高經濟指標為第一目的,環境保護被相對忽視了,甚至有些地方以犧牲環境來求得經濟發展。

首先是景區環境惡化。上海的黃浦江,廣州的珠江,蘇州的河港,南京的秦淮河都曾是「遊船雲集,鼓瑟相聞」的著名游覽區。但是今天,由於在急速發展經濟的同時,顧不了採取相應的環保措施,這些河流已經變成了令人厭惡的「黑河」、「臭河」,全然沒有了昔日的風采;在中國的第一大瀑布——黃果樹瀑布的上遊河谷地帶,近年來興辦了十幾家采礦冶煉企業,它們排放的廢水使奔騰在這一著名瀑布上的水流不再潔白晶瑩,而是泛著黃色泡沫的濁流!在被聯合國評為「世界自然遺產」的九寨溝,由於溝內居民為發展旅遊經濟無規劃、無限度地建立旅館、商店,給溝內造成相當嚴重的環境污染,以致考察的聯合國官員在《世界遺產提名——IUCN技術估評》材料中對中國發出了警告……

其次是人為的破壞。在享有國際聲譽的長江三峽西陵峽內,每天都有數百艘民船在臨江採石,為的是給長江三峽水利工程提供廉價的石料;在著名的西雙版納,每年都要燒掉幾萬畝原始森林,為的是在火劫過的林地上播種耕作!在廣東虎門炮台這一中國人民第一次抗擊西方列強侵略的不朽遺址上,當地政府竟然批准某公司放炮炸土搞基建,虎門炮台被部分震坍!比起環境污染來,這些人為的破壞更令人痛心。再次是景點的商業化。景點是一種特殊的「視覺商品」。但是,在很多景點,人們都看到攤棚林立,吆喝四起,遊人不僅要受「夾道歡迎」之苦,更要受「視覺摧殘」之痛。聞名中外的杭州西湖周圍,近年來違章建築已達597座,總面積5.52萬平方米,可1993年經審批的建築竟達24.7891萬平方米,照此發展下去,50年後西湖景區將無遊客立足之地!

最後是景區的城市化。景區之所以成為景區,就是因為它具有區別於城市而供人們游覽、觀光和休憩的作用。但是,很多旅遊區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在搞基本建設時片面強調「硬體」的規模和質量,力求城市化,試圖以城市化來吸引城裡人,而不是以田園化、自然化來吸引城裡人。殊不知,城裡人如果大老遠跑到你這來住賓館、逛街道,還不如在家裡便當!
西方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曾經出現過因過份向大自然索取而導致環境惡化的現象,沉痛的教訓使人們轉而致力於環境保護和建設。昔日那些因嚴重污染而使遊客望而卻步的地方重又遊人雲集,如曾因毒霧導致4000餘人喪生的「霧都」倫敦,今天已碧空如洗,泰晤士河又清澈如鏡,倫敦成為歐洲最著名的旅遊城市之一;沿岸分布著十幾座工業城市的德國萊茵河,也曾是一條著名的污染河,但如今萊茵河兩岸風光旖旎,成為德國著名的旅遊走廊……但願中國不要出現「驚人相似的一幕」。

二、新景點開發缺乏特色和競爭力

具有特色的旅遊景點往往直接起到吸引遊客的作用,如西班牙的海濱、泰國的佛教,荷蘭的風車,瑞士的湖泊等等,無一不具有獨特的魅力。但縱觀全國的新景點開發建設,人們不難發現,有二種不良的傾向:

(1)微縮景觀趨於泛濫。
自深圳「錦綉中華」微縮景點推出後,全國掀起了微縮景觀熱。僅微縮世界著名景點的就有北京豐台的「世界公園」,江蘇無錫的「世界奇觀」,山東煙台的「西洋五千年旅遊區」,海南三亞的「熱帶風情旅遊線」,天津武清縣的「楊村小世界」,四川重慶的「世界風光旅遊城」,廣東深圳的「世界之窗」。這些景點動輒投資幾千萬上億元,其中「西洋五千年旅遊區」投資額高達11.8億元。對某個地區來說,也許某個微縮景點是其重點旅遊項目,能吸引一些遊客,但是,對於整個中國旅遊業來說,這些雷同的景點,正是急功近利中的短期經濟行為的典型表現。

(2)發掘、表現古代文化膚淺拙劣
中國以文明古國著稱於世,對國外遊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各地又掀起了一個大規模「營造」古代文化景點熱。盡管有些景點建得很有特色,但從整體上來說,大多存在著認識膚淺,表現手法平庸,迎合遊客低級趣味等問題。如表現古代某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縮影的就有開封的「宋城」,武漢的「楚城」長沙的「古漢城」,南昌的「明城」,浙江奉化的「清末民初一條街」,邯鄲的「中國夢幻文化城」等。此外,重復建設也非常驚人:各種「民俗文化村」,在全國出現了幾十家,「西遊記宮」出現了50座,「三國城」在四川、河南、湖北、山西等處平地而起,《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在河北正定縣、北京南菜園、四川重慶安家落戶,鬼城在四川、湖南等地出現十幾家。這種認為主觀願望可以彌補一切的做法,極易對中國文化進行歪曲和損害,給國人尤其是外國人以片面引導,掩蓋輝煌悠久、精深博大的中國古代文化。

『貳』 全球自然風光與旅遊論文

進入虎丘北大門,跨過石橋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高的小山,有塊石頭上刻著「虎丘」兩個大字,虎丘公園就是因此得名。當聽到爸爸說我們要爬上這個小山時,嚇得我腿都站不直了。我爬幾步歇一下的上到了山頂後,我真希望有一張床在那等著我啊!
虎丘山頂屹立著歪斜的雲岩寺塔,我看它可是比義大利有名的比薩斜塔還要斜一些。繞過雲岩寺塔從另一面下山走到山腳就是「劍池」了。「劍池」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說它的形狀像一把劍;另一種解釋是說劍池裡藏著一千把寶劍。
劍池的前方是一個寬闊的廣場,它叫「孫武練兵潮在這里參觀的遊客沒有一個說不好的。廣場邊上有幾個千奇百怪的石頭,其中一塊巨大的石頭從中間被劈為兩截,所以叫「試劍石」;還有一塊石頭長得像一個大桃子,所以被取名叫「壽桃」,真是有意思極了。
虎丘還有很多美麗的景色,因為時間晚了,我們只好告別了它,我希望以後有機會再次來參觀它。黿頭渚
頭渚坐落在風景如畫的太湖中,因形似烏龜,才得名黿頭渚。號稱"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黿頭渚公園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
登上船頂,極目遠眺,太湖水綠如翡翠,一望無邊,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波光粼粼。波濤起伏,那波浪拍打船的聲音多麼像湖水唱的一首歌啊!船開動了,漸漸地,我能隱約看見仙島的輪廓了,那雲里霧間的樣子真像是神仙住的地方,給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太湖仙島果然名不虛傳。
來到仙島,只見三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三山樹木蔥蘢,十分幽靜,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在這里,絕對可以放鬆自己的心情。登上山頂,太湖美景盡收眼底:煙波浩渺的太湖中全是星星點點的小島,島上綠樹如蔭,有如浩瀚夜空中的點點星光。
我們乘船離開仙島,來到人傑苑。這里的櫻花香氣撲鼻,潔白如雪,走到櫻花樹下,幾朵櫻花飄落下來,天女散花一般。我發現了阿炳、顧憲成、高攀龍、泰伯等的塑像,它們或立或坐,有的笑容滿面,有的神態莊重。我想:我們無錫人傑如雲,為國家、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我們無錫的驕傲。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爭取做無錫人才的一份子,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叄』 世界旅遊業的發展趨勢論文800字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已經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主要選擇方式之一。旅遊業的發展不僅給許多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為它們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因此,旅遊業日益引起各國政府的重視。

據世界旅遊組織今年年初發表的年度報告統計,2002年世界各國和地區入境旅遊人數達7.15億人次,創歷史最高記錄。其中,歐洲入境旅遊人數仍居世界第一位,為4.11億人次,佔世界旅遊市場的57.5%。近年來,亞洲旅遊業蓬勃發展,已成為全球旅遊業最興旺的地區之一。2002年前往亞太地區的國際遊客達1.31億人次,僅次於歐洲。美洲地區也是世界旅遊的熱點地區,2002年入境旅遊人數為1.21億人次。非洲的遠古文明和原始風光也開始吸引遊客的視線,去年入境旅遊人數達到2410萬人次。

世界旅遊組織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法國仍是世界第一旅遊大國,2002年法國接待的外國遊客人數突破了歷史記錄,達7670萬人次,佔世界旅遊市場的10.7%。其次是西班牙、美國和義大利,接待人數分別為5130萬人次、4540萬人次和3950萬人次。中國的悠久歷史、秀麗風光、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多樣化的民風民俗以及安全的旅遊環境等,產生了巨大吸引力,使得去年中國入境旅遊者總數達到3680萬人次,居世界第五位。

今年上半年由於受伊拉克戰爭和非典疫情的影響,全球旅遊業一度疲軟。從下半年開始,歐洲旅遊業增長較明顯,非洲和美洲也有增長。亞洲一些地區的旅遊及相關服務行業也開始逐步恢復正常。世界旅遊組織樂觀地表示,亞洲支柱產業之一的旅遊業將會在今年年底全面復甦。

目前,世界旅遊業正朝著區域化、多樣化趨勢發展。多年來,世界旅遊業主要以歐洲為主體,現在逐漸形成歐洲、亞太地區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旅遊方式的選擇上,一些國家採取以「新」、「異」取勝的戰略,除一些傳統旅遊項目外,文化旅遊、商務旅遊、生態旅遊和網路旅遊等特色旅遊,以其新穎、別致、時代性強和內容豐富多彩等特點吸引遊客,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另外,由於受世界經濟因素影響,未來國際旅遊市場的競爭亦將日趨激烈。

如何更好地開發旅遊資源、吸引更多旅遊者、增加本國的外匯收入和就業機會,已經成為各國共同面對的問題。許多國家通過頒布旅遊組織法或旅遊基本法、直接投資或減稅、設立旅遊發展基金、制定休假制度、實行「低門檻」入境和「低門檻」收費政策等,以保證和支持本國旅遊業的健康發展。

『肆』 世界文化遺產論文

世界文化遺產論文
以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為研究對象,對其特色旅遊資源的構成及特點進行了分析,利於今後本地旅遊資
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和保護。
關鍵詞 武當山 世界文化遺產 特色旅遊資源道教
1 引言
旅遊資源是—個國家或地區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但旅遊業要想獲得更大發展,往往還取決於當地旅遊資源的特色。特色旅遊資源是產生旅遊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遊業獲得發展的重要保證。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武當山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旅遊資源豐富,武當山旅遊資源開發是湖北省和十堰地區旅遊業發展的重點,備受社會各界關注。迄今為止,海內外學者已從多角度對武當山進行過研究:如王光德、楊立志(1993)對武當道教淵源及發展的研究;劉守華(1991,2001)、李征康(2001,2003)對武當民俗文化的研究;曹本治(1993)、蒲卓強(1993,2001)對武當道教音樂的研究;及其他一些學者對武當建築、歷史等方面進行的專題性研究。從特色旅遊資源角度進行的研究尚不多見,冀群風(2001)、廖兆光(2002)在對武當山旅遊發展研究,李程(2002)對武當山人文旅遊資源的分析中有所涉及。
特色旅遊資源是指在自然界、人類社會中,凡壟斷性、典型性、特異性、區域性等特徵突出,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的各種因素和事物。本文依據上述特性,嘗試對武當山特色旅遊資源進行分析和歸納。

2 獨樹一幟的道教文化——武當山最重要的特色旅遊資源

2.1武當山道教——中國道教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魯迅,1918),它在中國文明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武當山道教是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得到歷代統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時達到鼎盛:先後被皇帝封為「大岳」(明成祖),「治世玄岳」(明世宗),使其地位高於五嶽,被尊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嶽之冠」,「雄鎮打岳而祀超百代」。武當山成為專為朝廷祈福禳災的「皇室家廟」、「天下第一山」(北宋米芾),在道教領域中取得了獨尊的地位,成為全國最大的道場和全國的道教活動中心,影響深遠,在中國道教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2.2武當山道教建築——中國古代建築史的奇跡
武當山道教建築群,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為完好的道教古建築群,是武當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特色突出;
規模宏偉,工程浩大。明朝政府「南修武當,北修故宮」大興土木,先後動用了30萬工匠,歷時12年來修建武當宮觀,建成9宮,9觀,36庵堂、73岩廟的大規模的道教建築群,成為皇室利用宗教思想統治的
重要場所。經過後來的不斷擴展,武當山共達到2萬多間廟宇,總佔地面積160萬平方米,超過故宮一倍以上。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的宏偉場面。
選址獨特,布局巧妙。武當山建築選址融合「陰陽典術」的道家思想、中國古代「風水術」及真武帝修仙的神話,並嚴格按照政權和神權相結合的意圖營建。布局方面,武當山整個建築群依山就勢,處處結
合自然環境,巧妙利用峰巒岩澗和奇峭幽壑,建設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體的原始風貌。
武當建築群的中心位於天柱峰頂的金殿,處於全山各懸崖絕壁的八大宮為主體,眾多的庵堂神祠自成體系分布在主體建築的周圍,龐大建築群與群山和諧地融為一體,完美地體現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
總體規劃嚴密,建築技藝高超,工藝精湛。規模宏大的武當建築群採取了皇家建築法式,統一設計布局,其總體規劃十分嚴密,在建築技藝和建築美學上均達到了很高的成就,體現出我國古代科技的偉大成就。這里有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金殿」,被喻為「中國古代建築和鑄造工藝中的一顆明珠」,其焊接和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此外如「九曲黃河牆」,「一柱十二梁」,「轉身殿」等也都
體現出古代建築技藝的高超,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武當道教建築被喻為「補秦皇漢武之遺,歷朝罕見,張金闕琳宮之勝,亦環宇所無」(見明代張開東《大岳賦並序》)。1982年國務院公布武當山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稱武當山古建築」工程浩大,工藝精湛,成功地體現了「仙山瓊閣"的意境,猶如我國古建築成就的展覽」。
2.3名揚四海、自成一派的武當武術
武當武術是中國武術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由武當山著名的道士張三豐創建,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的說法。武當武術自成一派,被稱為「內家拳派」,它以養身練功、防身保健為宗旨,是以柔克剛,
以靜制動,後發制人的「內家功」。武當武術深受道教思想影響,提倡心性修養、武德修養,注重內涵與修身養性。武當功夫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份寶貴的遺產,在國際上也頗有影響,如今武當拳、太極拳、太極劍已是聞名天下,深受民眾的喜愛。

2.4仙樂神韻——武當道教音樂
武當道教音樂又稱武當道樂,是中國道教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道樂是道士們念經和進行法事活動時表演的,由於歷史及所處地域等原因,武當道樂內涵極為豐富:雖屬地方道樂,但卻有著宮廷音樂的庄嚴典雅;一方面難襲了遠古巫觀樂舞傳統及先秦的民俗祭神音樂,另一方面又吸納了大量地方民間音樂元素;除本地外,周邊地域的音樂也對其產生著影響,如「秦音楚聲」、「秦腔豫調」、「楚韻漢凋」;
既有長期歷史傳承又在發展中不斷創新的道樂,最終形成南北交融,以道為主,同時兼有佛樂和儒樂旋律的道教音樂,被稱為武當仙樂神韻,武當韻,悅耳動聽,它是武當山宗教文化遺產中極富特色的一部分。
3優美的自然風光——武當山不容忽視的特色旅遊資源
武當山雖以「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但與其人文資源相比,武當山的自然景觀也毫不遜色。自古以來武當山優美的自然風光就一直吸引著無數的道教修練者、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和隱士們。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盛贊武當山「山巒清秀、風景幽奇」,認為「玄岳出五嶽上」,這里還有著「頂鎮乾坤舉世無雙勝境,峰凌霄漢天下第一仙山」的美喻。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為「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海撥高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如擎天一柱,拔地沖霄,周圍有七十二峰拱立,二十四澗環流,形成天柱峰如一座巨大的神龜,座落在群山之顛,其餘諸峰均俯身頷首朝向主峰的「萬山來朝」奇觀。聯合國赴武當山專家考察組官員們也盛贊武當山美麗的自然風貌,武當山自然景觀有「72峰、36岩、24澗、11洞、3潭、9泉、10石、9台」等之稱,均各具特色,風光優美。

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武當山珍貴的特色旅遊資源

武當山地區歷史悠久,蘊藏著豐富的史前文物。從目前巳出土恐龍蛋化石、海洋上脊椎動物化石、古猿顱骨化石、猿人牙齒化石看,這里曾是人類祖先的棲息地之一,中國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武當山地區曾是楚國早年國都所在地,秦漢以來歷朝歷代均有建制及發展,悠久的歷史為本地遺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化遺存,道教文物最為豐富,有我國道教文物寶庫之譽。

5豐富的葯用植物資源——武當山極具開發價值的特色旅遊資源

武當山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特別是中葯材,是我國現存野生葯材最集中的區域之一,初步確定武當山現有野生葯材617種。早在魏晉南北朝即有隱士在此采葯修煉,唐宋以後更是絡繹不絕。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長期在武當采葯,據統計《本草綱目》中有400餘種葯材取自武當山。俗話說「十道九醫」,道教素有重視醫葯學研究的傳統,結合其博大精深的道教養生文化,與現代旅遊開發的健康理念正相一致,葯用植物資源無疑是武當山極具開發價值的特色旅遊資源。
6多彩的民俗文化——武當山極具開發潛力的特色旅遊資源
武當山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本地留下了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其中以道教氣息濃郁的民俗文化為特徵:如武當信仰民俗、大法會、羅天大醮、進香、齋膳禁忌等習俗;如三月三、九月九等與道教信仰密切相關的游藝節日民俗。這里還留存著許多歷代高道、帝王將相、社會名人等與武當山的傳說故事,如著名的「鐵杵磨針」、「太子讀書」等,以及大量描繪武當山的詩詞、歌、賦、游記、小說等文學資源。此外,由於歷史的原因,如歷代朝廷的扶持及明代大修武當等事件,均直接導致部分宮廷民俗文化與來自全國不同源流的民俗文化同聚於武當,與本地民俗文化碰撞、相融,加之此地處於秦楚交界的「朝秦
暮楚」之地,黃河文化與長江文化的交匯處,歷史文化淵流巳呈多元化,所以武當民俗文化還表現出來源廣泛、南北相融、多姿多彩的顯著特點。
7 結論
特色是旅遊業的生命,特色旅遊資源是旅遊業得以發展的基礎,是旅遊開發的重要依據。世界文化遺產地武當山的特色旅遊資源內涵豐富,特異性突出,除卻傳統的道教文化資源外,本地的自然風光、民俗文化等旅遊資源特色也十分鮮明,極具開發價值。對武當山特色旅遊資源的認識,對今後本地旅遊資源的進一步合理開發利用和旅遊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只有充分認識武當山旅遊資源的特色及內涵,才能更好地在進—步的旅遊開發中挖掘特色,發揮特色,使其更好地為旅遊業服務,也才能在旅遊資源保護中做到針對性強、有實效的保護。

『伍』 旅遊看世界結課論文

寫論文的時候來 應該時刻自關注論文的重心;
寫論文的時候,有時會覺得是不是這個也要加進去,那個也要放進去,覺得什麼東西都有必要介紹一下,我們論文的重點一定是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上,前面都是為了我們自己的研究工作做鋪墊,點到即可,不需要全面展開介紹,如果覺得需要介紹的話,可以通過標注參考文獻的方式,千萬不要放錯重心。

『陸』 世界旅遊英語論文

一提到英語,能代寫的人就特別少了,回答的也少,我正指導旅遊英語論文,打開登陸名,裡面有我的聯系方式,需要的話可詳細談

『柒』 世界文化遺產的論文

世界文化遺產論文
以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為研究對象,對其特色旅遊資源的構成及特點進行了分析,利於今後本地旅遊資
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和保護。
關鍵詞 武當山 世界文化遺產 特色旅遊資源道教
1 引言
旅遊資源是—個國家或地區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但旅遊業要想獲得更大發展,往往還取決於當地旅遊資源的特色。特色旅遊資源是產生旅遊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遊業獲得發展的重要保證。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武當山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旅遊資源豐富,武當山旅遊資源開發是湖北省和十堰地區旅遊業發展的重點,備受社會各界關注。迄今為止,海內外學者已從多角度對武當山進行過研究:如王光德、楊立志(1993)對武當道教淵源及發展的研究;劉守華(1991,2001)、李征康(2001,2003)對武當民俗文化的研究;曹本治(1993)、蒲卓強(1993,2001)對武當道教音樂的研究;及其他一些學者對武當建築、歷史等方面進行的專題性研究。從特色旅遊資源角度進行的研究尚不多見,冀群風(2001)、廖兆光(2002)在對武當山旅遊發展研究,李程(2002)對武當山人文旅遊資源的分析中有所涉及。
特色旅遊資源是指在自然界、人類社會中,凡壟斷性、典型性、特異性、區域性等特徵突出,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的各種因素和事物。本文依據上述特性,嘗試對武當山特色旅遊資源進行分析和歸納。

2 獨樹一幟的道教文化——武當山最重要的特色旅遊資源

2.1武當山道教——中國道教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魯迅,1918),它在中國文明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武當山道教是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得到歷代統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時達到鼎盛:先後被皇帝封為「大岳」(明成祖),「治世玄岳」(明世宗),使其地位高於五嶽,被尊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嶽之冠」,「雄鎮打岳而祀超百代」。武當山成為專為朝廷祈福禳災的「皇室家廟」、「天下第一山」(北宋米芾),在道教領域中取得了獨尊的地位,成為全國最大的道場和全國的道教活動中心,影響深遠,在中國道教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2.2武當山道教建築——中國古代建築史的奇跡
武當山道教建築群,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為完好的道教古建築群,是武當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特色突出;
規模宏偉,工程浩大。明朝政府「南修武當,北修故宮」大興土木,先後動用了30萬工匠,歷時12年來修建武當宮觀,建成9宮,9觀,36庵堂、73岩廟的大規模的道教建築群,成為皇室利用宗教思想統治的
重要場所。經過後來的不斷擴展,武當山共達到2萬多間廟宇,總佔地面積160萬平方米,超過故宮一倍以上。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的宏偉場面。
選址獨特,布局巧妙。武當山建築選址融合「陰陽典術」的道家思想、中國古代「風水術」及真武帝修仙的神話,並嚴格按照政權和神權相結合的意圖營建。布局方面,武當山整個建築群依山就勢,處處結
合自然環境,巧妙利用峰巒岩澗和奇峭幽壑,建設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體的原始風貌。
武當建築群的中心位於天柱峰頂的金殿,處於全山各懸崖絕壁的八大宮為主體,眾多的庵堂神祠自成體系分布在主體建築的周圍,龐大建築群與群山和諧地融為一體,完美地體現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
總體規劃嚴密,建築技藝高超,工藝精湛。規模宏大的武當建築群採取了皇家建築法式,統一設計布局,其總體規劃十分嚴密,在建築技藝和建築美學上均達到了很高的成就,體現出我國古代科技的偉大成就。這里有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金殿」,被喻為「中國古代建築和鑄造工藝中的一顆明珠」,其焊接和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此外如「九曲黃河牆」,「一柱十二梁」,「轉身殿」等也都
體現出古代建築技藝的高超,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武當道教建築被喻為「補秦皇漢武之遺,歷朝罕見,張金闕琳宮之勝,亦環宇所無」(見明代張開東《大岳賦並序》)。1982年國務院公布武當山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稱武當山古建築」工程浩大,工藝精湛,成功地體現了「仙山瓊閣"的意境,猶如我國古建築成就的展覽」。
2.3名揚四海、自成一派的武當武術
武當武術是中國武術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由武當山著名的道士張三豐創建,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的說法。武當武術自成一派,被稱為「內家拳派」,它以養身練功、防身保健為宗旨,是以柔克剛,
以靜制動,後發制人的「內家功」。武當武術深受道教思想影響,提倡心性修養、武德修養,注重內涵與修身養性。武當功夫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份寶貴的遺產,在國際上也頗有影響,如今武當拳、太極拳、太極劍已是聞名天下,深受民眾的喜愛。

『捌』 關於世界旅遊文化及欣賞方面的論文資料

畢業論文是學術論文的一種形式,為了進一步探討和掌握畢業論文的寫作規律和特點,需要對畢業論文進行分類。由於畢業論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畢業論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按內容性質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畢業論文分為理論性論文、實驗性論文、描述性論文和設計性論文。後三種論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學生可以選擇的論文形式,這里不作介紹。文科大學生一般寫的是理論性論文。理論性論文具體又可分成兩種:一種是以純粹的抽象理論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是嚴密的理論推導和數學的運算,有的也涉及實驗與觀測,用以驗證論點的正確性。另一種是以對客觀事物和現象的調查、考察所得觀測資料以及有關文獻資料數據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是對有關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抽象,通過歸納、演繹、類比,提出某種新的理論和新的見解。
按議論的性質不同可以把畢業論文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立論性的畢業論文是指從正面闡述論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一篇論文側重於以立論為主,就屬於立論性論文。立論文要求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嚴密,以理和事實服人。駁論性畢業論文是指通過反駁別人的論點來樹立自己的論點和主張。如果畢業論文側重於以駁論為主,批駁某些錯誤的觀點、見解、理論,就屬於駁論性畢業論文。駁論文除按立論文對論點、論據、論證的要求以外,還要求針鋒相對,據理力爭。
按研究問題的大小不同可以把畢業論文分為宏觀論文和微觀論文。凡屆國家全局性、帶有普遍性並對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導意義的論文,稱為宏觀論文。它研究的面比較寬廣,具有較大范圍的影響。反之,研究局部性、具體問題的論文,是微觀論文。它對具體工作有指導意義,影響的面窄一些。
另外還有一種綜合型的分類方法,即把畢業論文分為專題型、論辯型、綜述型和綜合型四大類:
1.專題型論文。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如本書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淺析領導者突出工作重點的方法與藝術》一文,從正面論述了突出重點的工作方法的意義、方法和原則,它表明了作者對突出工作重點方法的肯定和理解。
2.論辯型論文。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變了農村集體所有制性質嗎?》一文,是針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變了農村集體所有制性質」的觀點,進行了有理有據的駁斥和分析,以論辯的形式闡發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並沒有改變農村集體所有制」的觀點。另外,針對幾種不同意見或社會普遍流行的錯誤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辯駁的論文,也屬於論辯型論文。
3.綜述型論文。這是在歸納、總結前人或今人對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介紹或評論,從而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論文。
4.綜合型論文。這是一種將綜述型和論辯型兩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寫成的一種論文。如《關於中國民族關系史上的幾個問題》一文既介紹了研究民族關系史的現狀,又提出了幾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因此,它是一篇綜合型的論文。

『玖』 世界旅遊路線論文

汗 你是魯大的吧...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