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府對旅遊業發展的方針政策
① 求問:21世紀我國旅遊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市的旅遊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距離市委、市政府建設旅遊支柱產業,建成極具活力的區域性旅遊中心的要求來衡量,還有較大差距;與周邊地區旅遊業發展相比較,信用仍然比較滯後,豐富的旅遊資源還未能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存在問題:
(一)、認識上不到位,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
雖然市委、市政府把旅遊業作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來定位,也成立了全市人文生態旅遊產業協調領導小組,但是還沒有引起各縣(區)和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的發展還未列入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缺乏認真的調查研究,還沒有形成具體有效的政策導向和保障措施。旅遊業具有涉及面寬、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特點,必須實施政府主導性發展戰略,才能夠突破體制局限,取得持續快速發展。實踐證明,凡是政府主導有力,各級各部門配合緊密的地區,旅遊業發展就快、效益就好。例如,寧夏、銀川市的旅遊業發展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於銀川市政府主導有力,成立了跨區域、跨行業的「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打出了大聯合、大開發、大市場的路子,近年來在西部地區異軍突起,收益頗豐。從我市的現狀看,有的縣對旅遊產業定位不明確,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缺乏必要的辦公場所,個別景區(點)連工作人員的工資都無從保障,出現「抱著金飯碗到處討飯吃」的現象。大旅遊、大產業、大市場的觀念在各級領導層還沒有真正樹立,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多是喊在嘴上,寫在文件上,卻沒有落實在行動上。
(二)、規劃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科學性
旅遊發展規劃是實現旅遊業「六大」要素開發建設、協調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而目前我市還沒有統一的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正在編制之中),這樣勢必在指導旅遊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功能完善方面缺乏指導性和科學性。造成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既浪費了資金又破壞了景區(點)整體形象,甚至造成生態破壞、資源浪費的現象。就我市目前而言,七縣(區)均沒有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有的龍頭景區在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上也不完善,缺乏科學的論證。縣(區)之間,各自為戰,沒有把資源的整合開發納入全市、全省乃至周邊地區的大格局中來考慮。制定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和縣域發展規劃刻不容緩。
(三)、宣傳不到位,旅遊產品的知名度不高,市場開拓緩慢
在整合市內旅遊資源,推介旅遊精品線路,進行整體聯動,宣傳促銷上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認真研究。僅靠參加外省區舉辦的推介會、交易會等進行簡單的散發材料式的宣傳是很多不夠的,各縣(區)景點在宣傳上各自為戰、形不成合力,宣傳手段簡單、科技含量代低,使有限的資金,沒有發揮最佳的效益,形不成握昆拳頭、突出特色、一舉成名的效果。加之旅遊宣傳促銷相對投入資金大,我市財政有比較困難,僅靠政府主導出資開展全方位的宣傳活動,只是杯水車薪。「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宣傳機制在我市還未形成,造成在宣傳促銷上資金短缺乏、力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手段單一,覆蓋面不廣,市場開拓緩慢。以致很具有競爭力的特色旅遊產品市場佔有率低、形不成買點、知名度不高。
二、發展措施:
(一)、精心編制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
旅遊業發展規劃是指導區域旅遊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獻,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只有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才能實現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一是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使旅遊「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合理配置、協調發展,以有利於提高國民素質,有利於推進民族文化傳播為出發點,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設施配套上,體現人性化特色和細微服務,使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二是要突出可持續發展。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是規劃要體現的重要一環,要處理好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文化文物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堅持「合理開發與保護利用」並重的原則,在開發中保持、在保護中開發、在利用中提升社會經濟效益。三是要體現特色、發揮比較優勢。通過對旅遊資源的普查,要重點突出我市「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壟斷性資源,以全力建設道源聖地崆峒山、西王母降生回中山、伏羲誕生地古成紀、神州祭祀古靈台、帝王祭天上下田寺和百萬畝農業生態梯田以及皇甫謐陵園為重點,發揮資金的集約性作用,整合資源,塊帶結合,塊帶結合,打造精品產品,力爭在較短的時期內,實現「一條龍」布局的騰飛。
(二)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全力培育精品產品
要把跑項目、爭項目、立項目作為提升旅遊景(區)點檔次,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推動建設精品旅遊產品的重要途徑,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狠抓項目建設。一是要加快旅遊項目庫建設。按照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緊緊抓住國家投資導向,篩選一批具有帶動性強、關聯度大,具有開發前景和一定基礎條件的大項目,調研論證搞好前期工作,建立起市縣(區)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庫。積極向省、國家有關部門推介。目前我市要緊緊抓住國家旅遊局實施紅色旅遊的投資導向,加快論證申報紅色旅遊項目,抓住省政府實施「隴東交通會戰」的機遇,加快申報旅遊景區(點)斷頭路的項目,提高景區(點)的可進入性。二是大加招商引資力度,建立多渠道投融資機制。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僅靠政府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范管理」的籌資機制,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採取出讓所有權、出上經營權、實行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吸引外資和民營經濟參與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目前,首先制定全市統一的政策導向,其次要篩選擬定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開發建設項目庫,再次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三是要提高文化內涵,培育精品產品。旅遊景點的建設和產品的開發,要注重文化內涵,彰顯地域特色,要樹立「文化是旅遊的靈魂」的觀念,融文化寓景點、產品之中,增強景點和旅遊產品的生命力。如我市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謐文化、積淀深厚、源遠流長,可成立崆峒文化研究會、崆峒武術學校、西王母文化研究會、皇甫謐文化研究會等形式,加強對區域文化的挖掘整理,提高旅遊景區(點)的文化含量,以文化的提升與傳播推動產品上檔次、上水平。
(三)、多方協作,強化宣傳,努力提高平涼旅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宣傳推介是提高旅遊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旅遊經濟產業實現文化傳播和經濟繁榮的重要載體。在對外宣傳上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大力發展入境旅遊,規范發展出境旅遊,全面提升國內旅遊」的方針,按照「穩近拓遠,細分市場,整體聯動,重點突破」的營銷理念,努力開拓三大旅遊市場。
一是要細分市場,有的放矢,集中資金,重點突破。要認真研究分析主流客源市場,瞄準目的,有的放矢,集中有限的資金全力突破主流客源市場,力求發揮較大的效果。可以採取在我市主要旅遊景點、賓館(飯店)和旅行社,對來平遊客進行綜合問卷調查,分析主流客源市場,了解接待服務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做到掌握客源市場,瞄準主攻方向有的放矢量,全力開拓主流客源市場。二是要創新理念,提高手段,多方聯合,整體推進。要採取跨行業聯合,跨區域聯合等多種形式,創新宣傳促銷理念;製作裝幀精美、文化涵量豐富、科技含量高的宣傳畫冊、光碟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世品、紀念品。目前重點要藉助全省旅遊重點宣傳規劃和「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提供的宣傳平台,採取電視、媒體、節會網路等多種形式,整合市內旅遊產品,瞄準市場,提高手段,集中資金重點突破,力求在主流客源市場取得轟動效應。三是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旅遊市場和宣傳推介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這樣既作到了主題突出、內容豐富,也達到了資源區享、效果顯著的目的。要能夠把有限的資金集中起來使用,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實施依法治旅,全面提升旅遊綜合素質
旅遊業是關聯度高的新型經濟產業,要實現健康有序快速發展,必須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營良好的旅遊環境,努力實現經營有序,市場良好的格局。
一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旅遊業發展有利於傳播祖國優秀文化,提高民國素質,要通過旅遊這個載體,全面提升服務質量,通過文明服務,優質服務,人性化服務和細微服務,提升全行業的文明程度。通過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滿足遊客的根本利益。二是樹立環境意識。旅遊就是環境,旅遊就是服務,環境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正確處理好營造環境與保護發展的關系,通過保護環境推動發展,通過發展更好的保護旅遊環境,促使建立優美環境、優質服務、優良秩序的行業風尚。三是要誠信經營,依法規范市場秩序。通過大力開展市場整頓、大力宣傳行業法規,在全行業推動「守法誠信經營」活動,倡導誠信經營、遊客明白消費、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達到「秩序、質量、環境、效益」的雙豐收。四是要加快人才培訓,提高旅遊隊伍整體素質。旅遊人才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石,而高級旅遊管理人才就更是旅遊業發展的中流抵柱。要通過參加舉辦各類形式的培訓班,加大對旅遊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現有旅遊隊伍人員素質,並通過多種方式引進人才,提高旅遊業管理水平,以適應大旅遊、大市場、大開發、大發展的需要。
② 我國政府提出的什麼政策是低碳概念的核心內容 A節能減排B環境保護C出口退稅D計劃生育
我國政府提出的什麼政策是低碳概念的核心內容是A節能減內排。
低碳生活容,就是把生活作息時間所耗用的能量要盡量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態度, 也成為人們推進潮流的新方式。給我們提出的是一個願不願意和大家共創造低碳生活的問題。
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要注意節電、節氣、熄燈一小時……從這些點滴做起。除了植樹,還有人買運輸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堅持爬樓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煩。
(2)我國政府對旅遊業發展的方針政策擴展閱讀:
低碳經濟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旅遊產業具備低碳經濟的基本特徵和發展潛力,低碳旅遊必將是未來低碳經濟重要組成部分。
基於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文章分析了旅遊產業碳排放的基本特徵和發展低碳旅遊的主要困難。在系統設計的基礎上,文章提出了發展低碳旅遊的基本路徑,涵蓋政府規制、旅遊飯店、旅遊景區、旅行社、旅遊者等旅遊產業利益相關方。
③ 我國政府如何扶持旅遊發展
為推進我國旅遊業發展,我國政府投資一些旅遊項目,為當地旅遊建設撥款,當下許多地區都在建設旅遊點,當然旅遊業的發展不是一個單一的旅遊行業的發展,旅遊業可以帶動很多產業發展,餐飲,交通。。。國家還會增加交通撥款,開通一些便捷路線。。。。
④ 我國政府明確提出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這些方案的根本目的是()A.發展旅遊事業B.發展
國家決復定在不適於發展農業的制地區,如黃土高原區、西部山區的坡度大於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還草、還林.林區以及廣大草原地區,已經開墾的農田,必須退耕,適於發展林業的植樹,適於發展牧業的種草,使那裡生態環境得到恢復.
鼓勵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態環境,為發展經濟創造環境條件.這一舉措是通過改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類型與方式,初步達到了保護生態和提高農牧民生產與生活水平的雙重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故選:C.
⑤ 結合我國旅遊現狀,談談政府幹預旅遊發展的看法與認識
旅遊業是把雙刃劍,如何利用好,就需要國家政府來調控了.
旅遊內業給政府帶來的容利益:
政府靠旅遊業來增加財政收入,搞活當地經濟,減少失業人口.提高國民生產總值都有所幫助。
旅遊業給政府帶來的弊端:
過度的開發旅遊業會給生態帶來嚴重的破壞,會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災害,從而抑制當地經濟的發展,也會給國家增加負擔。
旅遊業還帶來了很多不穩定的社會因素,如:治安狀況堪憂。
總之,一句話,有所得必有所失,如何正利用好旅遊業,應該是政府必須關心和面對的長期話題。
⑥ 我國旅遊集團的組建形式
***旅遊集團公司(暫定以下簡稱公司),是由***人民政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及有關規定組建並授權經營***國有旅遊資產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公司隸屬***人民政府,就授權資產對***人民政府負責,按照***人民政府的授權和賦予的職責,對***級國有旅遊資產進行經營管理,保證其正常營運和保值增值。
***人民政府擁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等有形資源和冠名權、特許經營權、政策等有形、無形的兩大資源,運用市場運作的辦法、經營的手段,把資源變成旅遊發展的資本來運行。積極引進外資和民間資本,實現以資源換資金、以景點換資金、以經營權換資金,充分挖掘民資民力。形成旅遊線路的重要景區景點抓過來,對旅遊資產進行評估,國有資產以股份的形式交由旅遊公司經營和管理,實行靈活的政策鼓勵社會融資和招商引資,以股份的形式參與旅遊公司的經營和管理。
以此解決資源分割、職能交叉、管理脫節、運行阻滯的現行管理體制和運行模式。
一、公司與政府的關系
***人民政府對公司行使出資人的權利,主要是:
(一)決定公司的設立,審查批准公司的公司章程。
(二)委派和更換公司的董事、監事、財務總監,任命董事長和監事會主席,決定其報酬和獎懲;根據公司董事會提名,考核審定總經理人選。
(三)審議批准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報告,年度財務預決算方案,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四)對公司的分立、合並,增加或減少注冊資本,變更組織形式、解散或清算做出決定。
(五)審查公司的經營目標和重大投資項目,考核國有資產營運情況,並在嚴格考核的基礎上決定獎懲。
二、公司與有關部門的關系
公司的資產和財務接受***財政局和***國資部門的監督管理;旅(!)游業務接受***旅遊局的行業管理;風景名勝區建設項目開發接受***建設局、旅遊局的規劃管理;人事管理接受***委組織部和***人事局的指導;涉及文化、宗教、林業、農業、交通、國土資源、安監部門按照行業管理執行,涉及到計劃、勞動、環保、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事宜,按國家和***有關法規、政策、規定,接受相關部門的管理和指導。其他方面事宜,按一般企業與政府部門的關系處理。
三、***人民政府授權公司管理的國有資產
(一)***人民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投資到***內各風景名勝區形成的國有資產(***人民政府另有規定的不納入)。
(二)國家有關部門投資到我***各風景名勝區形成並經同意和授權我***管理的國有資產(國家有關部門另有規定的不納入)。
(三)***政府有關部門過去自辦、直管的旅遊性企業和投入的旅遊性國有資產或國有股權。
(四)***人民政府撥給公司的資本金,***人民政府授權投資旅遊項目的資金及其形成的國有資產。
納入授權管理的國有資產包括旺業甸國家森林公園、王爺府博物館(福會寺、咸應寺)、靈悅寺、龍泉寺、馬鞍山國家森林公園。***國有資產及相應的國有股權(含***人民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對這些企業的投資和這些企業向***人民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借款形成的資產)。通過對上述景區進行區域界定、資產評估、產權剝離,完成給予公司的有關授權手續。
以上***級國有資產和國有股權由***人民政府統一授權公司經營管理,其資產評估工作和相應的資產確認、授權手續,可根據公司的組建實際,分批進行。
四、公司的主要經營形式
公司的經營分兩個層次,公司本身只進行資產經營和投資,其所屬全資景區進行旅遊經營、服務及旅遊項目的開發。
公司進行資產經營的主要內容有:
(一)按照國家和***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通過資產重組、招商引資、出讓、置換、參股、公司制改造等方式,發揮現有資產的最大效益。
(二)進行重大旅遊項目的投資開發建設和招商引資。
(三)對與旅遊相關的重要設施進行投資、參股。
五、公司的責任與權利
(一)公司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1.履行***人民政府授權經營國有資產時規定的各項責任,保證授權經營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2.維護***人民政府作為***級國有資產所有者的權益,貫徹執行***人民政府關於發展旅遊業的各項方針、政策。
3.以全部法人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二)根據***人民政府授權,公司享有以下權利:
1.獨立佔有和使用***人民政府授權經營管理的財產。
2.經***人民政府批准,對授權經營的財產進行投資、出讓、對外參股、控股、租賃、抵押等處置和對全資子公司進行公司制改造。
3.公司對所屬全資或控股企業享有出資者的權利,即重大決策權、投資收益權和經營者選擇權。
重大決策權主要是對企業資產的重組、兼並、收購、出讓、控股參股、公司制改造、重大投資項目進行決策。
投資收益權主要是對投資的收益享有所有權、分配權;對所屬企業實行財務監督和投資監督,審批企業利潤分配方案或彌補虧損方案。
經營者選擇權主要是對全資和控股企業的董事會成員、法人代表及財務負責人的任免權或推薦權。對投資企業和控股企業提名的總經理人選進行審核,然後由所屬企業任命。
公司對投資到其他企業的少數股權,依法享有有關權利和收益。
公司對所屬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不直接干預,由企業自主經營。
六、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
公司按照《公司法》中國有獨資公司的規定建立法人治理結(!)構。由***人民政府行使出資者的權利,選聘任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主要成員。按照政企分開的原則,公司參照行政級別,按有關規定只享受政治待遇。
公司設董事會,董事會由5名成員組成,其中4名由***人民政府選派,由公司內部產生1名職工代表任董事。董事長在董事中產生,由***人民政府任命,為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會向***人民政府負責。
按照《國有企業財產監督管理條例》,公司設監事會,監事會成員3人,由***人民政府委派,監事會主席在監事中產生,由***人民政府任命。
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的總經理負責制,設總經理1名,由董事會提名,報***人民政府審核後,由公司董事會任命。設副總經理2名,由總經理提名,董事會任命。
公司的黨組織和工會,待公司成立後,按照黨章規定和《工會法》設立。
七、公司內設機構及其職能與定員
(一)經理層。設總經理1人和副總經理2人(分別兼任景區經理),總經濟師和總會計師各1人。
景區分設人文景區和自然景區。
(二)辦公室。負責公司日常事務。設辦公室主任(兼人事部經理)及文秘、檔案、駕駛等辦事人員。
(三)資產管理與計財部。負責公司資產的調查、登記、處置等資產管理工作和公司財務、計劃、統計及下屬企業財務報表編制匯總、編寫財務年報等。設部經理和工作人員、會計、出納各1名。
(四)投資開發部。負責公司投資、招商引資、參股控股項目的研究、項目管理的日常工作和信息搜集、整理工作。設部經理1名和項目工程師3名。
(五)、管理經營部。負責景區的規劃發展,營銷推介、經營管理。設經理1名,工作人員2名。
以上暫定員 人,待公司業務拓展後,視需要再報請***人民政府正式定員。
八、公司人員選配及報酬
公司人員按下列條件及程序選配:
董事長:由***人民政府在***級有關部門及各地遴選政治素質高、組織能力強、懂經濟工作的同志進入董事會,由董事會推舉產生,***人民政府任命。
總經理:旗政府在自治區范圍內聘善於旅遊規劃論證、熟悉融投資業務、精於旅遊運營業務的綜合素質人才擔任。
副總經理及部門經理: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中優先選聘。
其他人員:通過有關部門調入或從***人才交流中心招聘。
凡到公司工作的人員,參照原行政級別及工資待遇,實行企業工資制。兼職的董事及監事,按規定不在公司領取報酬。
公司的辦公經費和工資報酬及有關費用,從投資和持股企業收取資產收益或股權分紅中解決。
九、公司注冊資本
按授權經營的要求,公司注冊資本6000萬元。以評估的國有資產為注冊資本金。
十、公司辦公地點:
http://www.chinesejy.com/shixi/zongjiebaogao/shishifangan/450611_2.html
⑦ 淺析我國旅行社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旅遊業自「九五」以來,我市的旅遊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距離市委、市政府建設旅遊支柱產業,建成極具活力的區域性旅遊中心的要求來衡量,還有較大差距;與周邊地區旅遊業發展相比較,信用仍然比較滯後,豐富的旅遊資源還未能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存在問題:
(一)、認識上不到位,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
雖然市委、市政府把旅遊業作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來定位,也成立了全市人文生態旅遊產業協調領導小組,但是還沒有引起各縣(區)和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的發展還未列入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缺乏認真的調查研究,還沒有形成具體有效的政策導向和保障措施。旅遊業具有涉及面寬、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特點,必須實施政府主導性發展戰略,才能夠突破體制局限,取得持續快速發展。實踐證明,凡是政府主導有力,各級各部門配合緊密的地區,旅遊業發展就快、效益就好。例如,寧夏、銀川市的旅遊業發展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於銀川市政府主導有力,成立了跨區域、跨行業的「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打出了大聯合、大開發、大市場的路子,近年來在西部地區異軍突起,收益頗豐。從我市的現狀看,有的縣對旅遊產業定位不明確,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缺乏必要的辦公場所,個別景區(點)連工作人員的工資都無從保障,出現「抱著金飯碗到處討飯吃」的現象。大旅遊、大產業、大市場的觀念在各級領導層還沒有真正樹立,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多是喊在嘴上,寫在文件上,卻沒有落實在行動上。
(二)、規劃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科學性
旅遊發展規劃是實現旅遊業「六大」要素開發建設、協調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而目前我市還沒有統一的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正在編制之中),這樣勢必在指導旅遊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功能完善方面缺乏指導性和科學性。造成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既浪費了資金又破壞了景區(點)整體形象,甚至造成生態破壞、資源浪費的現象。就我市目前而言,七縣(區)均沒有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有的龍頭景區在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上也不完善,缺乏科學的論證。縣(區)之間,各自為戰,沒有把資源的整合開發納入全市、全省乃至周邊地區的大格局中來考慮。制定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和縣域發展規劃刻不容緩。
(三)、宣傳不到位,旅遊產品的知名度不高,市場開拓緩慢
在整合市內旅遊資源,推介旅遊精品線路,進行整體聯動,宣傳促銷上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認真研究。僅靠參加外省區舉辦的推介會、交易會等進行簡單的散發材料式的宣傳是很多不夠的,各縣(區)景點在宣傳上各自為戰、形不成合力,宣傳手段簡單、科技含量代低,使有限的資金,沒有發揮最佳的效益,形不成握昆拳頭、突出特色、一舉成名的效果。加之旅遊宣傳促銷相對投入資金大,我市財政有比較困難,僅靠政府主導出資開展全方位的宣傳活動,只是杯水車薪。「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宣傳機制在我市還未形成,造成在宣傳促銷上資金短缺乏、力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手段單一,覆蓋面不廣,市場開拓緩慢。以致很具有競爭力的特色旅遊產品市場佔有率低、形不成買點、知名度不高。
二、發展措施:
(一)、精心編制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
旅遊業發展規劃是指導區域旅遊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獻,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只有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才能實現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一是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使旅遊「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合理配置、協調發展,以有利於提高國民素質,有利於推進民族文化傳播為出發點,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設施配套上,體現人性化特色和細微服務,使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二是要突出可持續發展。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是規劃要體現的重要一環,要處理好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文化文物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堅持「合理開發與保護利用」並重的原則,在開發中保持、在保護中開發、在利用中提升社會經濟效益。三是要體現特色、發揮比較優勢。通過對旅遊資源的普查,要重點突出我市「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壟斷性資源,以全力建設道源聖地崆峒山、西王母降生回中山、伏羲誕生地古成紀、神州祭祀古靈台、帝王祭天上下田寺和百萬畝農業生態梯田以及皇甫謐陵園為重點,發揮資金的集約性作用,整合資源,塊帶結合,塊帶結合,打造精品產品,力爭在較短的時期內,實現「一條龍」布局的騰飛。
(二)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全力培育精品產品
要把跑項目、爭項目、立項目作為提升旅遊景(區)點檔次,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推動建設精品旅遊產品的重要途徑,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狠抓項目建設。一是要加快旅遊項目庫建設。按照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緊緊抓住國家投資導向,篩選一批具有帶動性強、關聯度大,具有開發前景和一定基礎條件的大項目,調研論證搞好前期工作,建立起市縣(區)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庫。積極向省、國家有關部門推介。目前我市要緊緊抓住國家旅遊局實施紅色旅遊的投資導向,加快論證申報紅色旅遊項目,抓住省政府實施「隴東交通會戰」的機遇,加快申報旅遊景區(點)斷頭路的項目,提高景區(點)的可進入性。二是大加招商引資力度,建立多渠道投融資機制。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僅靠政府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范管理」的籌資機制,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採取出讓所有權、出上經營權、實行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吸引外資和民營經濟參與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目前,首先制定全市統一的政策導向,其次要篩選擬定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開發建設項目庫,再次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三是要提高文化內涵,培育精品產品。旅遊景點的建設和產品的開發,要注重文化內涵,彰顯地域特色,要樹立「文化是旅遊的靈魂」的觀念,融文化寓景點、產品之中,增強景點和旅遊產品的生命力。如我市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謐文化、積淀深厚、源遠流長,可成立崆峒文化研究會、崆峒武術學校、西王母文化研究會、皇甫謐文化研究會等形式,加強對區域文化的挖掘整理,提高旅遊景區(點)的文化含量,以文化的提升與傳播推動產品上檔次、上水平。
(三)、多方協作,強化宣傳,努力提高平涼旅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宣傳推介是提高旅遊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旅遊經濟產業實現文化傳播和經濟繁榮的重要載體。在對外宣傳上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大力發展入境旅遊,規范發展出境旅遊,全面提升國內旅遊」的方針,按照「穩近拓遠,細分市場,整體聯動,重點突破」的營銷理念,努力開拓三大旅遊市場。
一是要細分市場,有的放矢,集中資金,重點突破。要認真研究分析主流客源市場,瞄準目的,有的放矢,集中有限的資金全力突破主流客源市場,力求發揮較大的效果。可以採取在我市主要旅遊景點、賓館(飯店)和旅行社,對來平遊客進行綜合問卷調查,分析主流客源市場,了解接待服務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做到掌握客源市場,瞄準主攻方向有的放矢量,全力開拓主流客源市場。二是要創新理念,提高手段,多方聯合,整體推進。要採取跨行業聯合,跨區域聯合等多種形式,創新宣傳促銷理念;製作裝幀精美、文化涵量豐富、科技含量高的宣傳畫冊、光碟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世品、紀念品。目前重點要藉助全省旅遊重點宣傳規劃和「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提供的宣傳平台,採取電視、媒體、節會網路等多種形式,整合市內旅遊產品,瞄準市場,提高手段,集中資金重點突破,力求在主流客源市場取得轟動效應。三是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旅遊市場和宣傳推介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這樣既作到了主題突出、內容豐富,也達到了資源區享、效果顯著的目的。要能夠把有限的資金集中起來使用,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實施依法治旅,全面提升旅遊綜合素質
旅遊業是關聯度高的新型經濟產業,要實現健康有序快速發展,必須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營良好的旅遊環境,努力實現經營有序,市場良好的格局。
一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旅遊業發展有利於傳播祖國優秀文化,提高民國素質,要通過旅遊這個載體,全面提升服務質量,通過文明服務,優質服務,人性化服務和細微服務,提升全行業的文明程度。通過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滿足遊客的根本利益。二是樹立環境意識。旅遊就是環境,旅遊就是服務,環境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正確處理好營造環境與保護發展的關系,通過保護環境推動發展,通過發展更好的保護旅遊環境,促使建立優美環境、優質服務、優良秩序的行業風尚。三是要誠信經營,依法規范市場秩序。通過大力開展市場整頓、大力宣傳行業法規,在全行業推動「守法誠信經營」活動,倡導誠信經營、遊客明白消費、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達到「秩序、質量、環境、效益」的雙豐收。四是要加快人才培訓,提高旅遊隊伍整體素質。旅遊人才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石,而高級旅遊管理人才就更是旅遊業發展的中流抵柱。要通過參加舉辦各類形式的培訓班,加大對旅遊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現有旅遊隊伍人員素質,並通過多種方式引進人才,提高旅遊業管理水平,以適應大旅遊、大市場、大開發、大發展的需要。
⑧ 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分析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模仿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兆絕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族碼姿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說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