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鄉村旅遊文化的形式及其特徵

鄉村旅遊文化的形式及其特徵

發布時間: 2020-12-14 14:58:38

㈠ 生態旅遊的特點

1、生態旅遊的目的地是一些保護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態系統,參與者能夠獲得與眾不同的經歷,這種經歷具有原始性、獨特性的特點。
2、生態旅遊強調旅遊規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圍之內,這樣有利於遊人的觀光質量,又不會對旅遊環境造成大的破壞。
3、生態旅遊可以讓旅遊者親自參與其中,在實際體驗中領略生態旅遊的奧秘,從而更加熱愛自然,這也有利於自然與文化資源的保護。
4、生態旅遊是一種負責任的旅遊,這些責任包括對旅遊資源的保護,對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的責任等。

鄉村旅遊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鄉村旅遊的特點
1、獨特的活動對象
國鄉村地域廣大遼闊,種類多樣,加上受工業化影響較小,多數地區仍保持自然風貌,風格各異的風土人情、鄉風民俗,鄉村旅遊活動對象具有獨特性特點,古樸的村莊作坊,原始的勞作形態,真實的民風民俗,土生的農副產品。這種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古、始、真、土」,具有城鎮無可比擬的貼近自然的優勢,為遊客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提供了優越條件。
2、分散的時空結構
中國的鄉村旅遊資源,上下五千年,十里不同俗,且大多以自然風貌、勞作形態、農家生活和傳統習俗為主,受季節和氣候的影響較大。因此鄉村旅遊時間的可變性、地域的分散性,可以滿足遊客多方面的需求。
3、參與的主體行為
鄉村旅遊不僅指單一的觀光游覽項目和活動,還包括觀光、娛樂、康療、民俗、科考、訪祖等在內的多功能、復合型旅遊活動。鄉村旅遊的復合型導致遊客在主體行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參與性。鄉村旅遊能夠讓遊客體驗鄉村民風民俗、農家生活和勞作形式,在勞動的歡快之餘,購得滿意的農副產品和民間工藝品。
4、高品位的文化層次
鄉村文化屬於民間文化,國鄉村絢麗多彩的民間文化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致使鄉村旅遊在文化層次上具有高品位的特點。鄉村的各種民俗節慶、工藝美術、民間建築、民間文藝、婚俗禁忌、趣事傳說等,賦予深厚的文化底蘊。由於鄉村社區的這種「濃厚的區域本位主義和家鄉觀念特色的非規范性」,使民間文化具有深刻的淳樸性和詭秘性,對於城市遊客來說,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和吸引力。
5、可持續的旅遊發展
由於現代鄉村旅遊融鄉村自然意象、文化意象和現代科技於一體,旅遊發展與農業生產於一體和城市旅遊與鄉村旅遊於一體,因而是可持續旅遊。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遊者尋求差旱。隨著國內旅遊的興盛,鄉村游的市場需求逐步增長。城裡人希望擺脫高樓峽谷、水泥森林,緩解工作高負荷的壓力,蔭足懷舊和對自然的嚮往的需求。
第二,與休閑度假旅遊具有類似的特點。注重休閑和娛樂、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時,鄉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復消費的特點。
第三,與一般性的度假旅遊有不同之處。一般認為,休閑度假旅遊是較觀光游更為成熟的旅遊類型。一些休閑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較高,對休閑度假的價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遊者偏向於距離較遠、時間較長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遊,鄉村游具有如下特點:鄉村游針對的主要是周邊的城鎮市場,因此旅行的距離較短,不同於一般性的中長線休閑度假;鄉村游的旅遊者對旅遊的價格比較敏感(相對於散客游和家庭游,單位集體出遊的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這一點可能與現在鄉村游市場還不是太成熟,沒有形成旅遊者可信賴的品牌效應有關;鄉村游一般距離近,旅遊時間短。魏小安在《中國三農旅遊的發展》一文中認為,鄉村游的市場層次比較分明:市民活動和農民活動基本是大眾化的旅遊,屬於比較低檔的消費;部門活動屬於中檔消費;企業活動層次較高,屬於高檔消費。因此可以說,鄉村游的需求市場是一個差異化的市場。

㈢ 根據鄉村旅遊的特點可以分為幾類

以其體現出的特點作依據,可細分為以下8類:
1.鄉村民俗型。
指以鄉村民俗風情為載體,所開展的旅遊活動,其內容包括地方特有的風俗和風物。鄉村民俗又分歲時、節日、婚姻、生育、壽誕、民間醫葯、喪葬、交際、禮儀、服飾、飲食、居住、器用、交通、生產、職業、民間工藝、宗教、社會、娛樂、信仰、祭祀、巫卜、禁忌等近20類。擁有這些民俗資源的鄉村,可以利用自身優勢,發展民俗旅遊。
2.鄉村傳統農業類。
鄉村旅遊的限定范圍主要是在農村,因此這種旅遊與農業生產、農業發展過程等密不可分。但農業類旅遊有傳統與現代農業兩大類,故作為傳統鄉村旅遊模式之一,其類型則特指舊式的農業生產觀光活動,如舊式的農業生產過程、農耕文化、農民勞動生活場景等。
3.古村古鎮類。
這一類指以古村落、古建築、古民居、古鄉村環境氛圍為觀賞、觀光、觀看、觀覽、觀展、觀研載體的旅遊活動。
4.鄉村風水或風土類。
舊時許多鄉村是以特有的地理環境和風水結構發展起來的,有的是依據風水理論經過精心設計選址和建設的,有的是依據真山真水環境自發形成的,如利用不同的地形、水道形成多種排水、給水、避寒、避風、採光、交通等合理的村落空間布局形式。鄉村旅遊規劃專家—銘智旅遊策劃。這對發展鄉村環境旅遊、科學旅遊、體驗旅遊、文化考察和研究活動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5.鄉村土特產類。
品嘗、購買鄉村土特產是城市或外地遊客進入鄉村旅遊的重要目的之一。土特產包括鄉村生產、生活用品、鄉村風味食品、鄉村手工藝品、鄉村名特產等。這些物品大多都有廣泛的銷售市場和固有的品牌形象,歷史形成時間長,產品有較固定的風格和工藝水準,因此其信譽度、特色度、知名度比較大,旅遊者對土特產品的認知是發展這類鄉村旅遊的重要驅動力。
6.鄉村休閑娛樂類。
從需求供給角度,大多離城市較近的鄉村為城市居民在假日或閑暇時間提供了優良的休閑、度假、娛樂等場所設施,如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家庭旅館、鄉村旅店等。
7.鄉村名勝類。
指依託本村或與之相鄰的歷史文化或山水名勝資源開發的鄉村旅遊模式。這類旅遊的特點是「借景」,即借老祖宗和大自然給後代留下的古跡和名勝,其功能主要是觀光,通過其他特色景觀來帶動當地鄉村旅遊。北京的門頭溝潭柘寺村、懷柔慕田峪村、房山周口店村等就是藉助附近的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發展為鄉村旅遊目的地的。
8.鄉村紅色旅遊類。
此類指擁有紅色旅遊資源,並利用此優勢發展以紅色旅遊為主題、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的鄉村旅遊活動。這類旅遊是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現在已有大量鄉村旅遊點正在全力開發這類旅遊產品,並形成鄉村旅遊的一大熱點。

㈣ 鄉村旅遊有哪些類型

1、按核心資源分
傳統觀光型:以不為都市人熟悉的農業生產過程為賣點,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等,讓遊客入內採摘、觀賞, 享受田園樂趣。
都市科技型:以高科技為主要特徵,在城內或郊區等建立小型的農、林、牧生產基地。既能為城市提供時鮮產品,又能結合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
休閑度假型:利用不同的農業資源,如森林、草原、果園等,吸引遊客前去度假,開展農業體驗、領略自然生態、住宿度假等多種休閑度假活動。
2、按地理位置分
城郊型:位於大中城市附近,為滿足城市巨大的旅遊需求,在原有農業和現代農村聚落景觀基礎上,以現代科技、現代美為主要特色。
邊遠型:距離城市較遠,一般交通不便,大多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發展相對滯後。
景區邊緣型:位於著名風景區的邊緣,大多依靠現有的旅遊資源,採取與景區結合的方式來發展旅遊。
3、按村落形態分
水鄉型:村落內水系縱橫,建築大多臨水而建。如江南水鄉村落上海嘉定區毛橋村、金山區畫村等。
山地型:村落依山而建,有明顯地勢落差。如浙南山區的麗水松陽縣安民鄉村;還有部分少數民族村落,如浙江桐廬莪山「畲鄉山寨農家居」等。
荒漠型:村落大都位於高原,瀕臨荒漠或位於荒漠之中。如隴東黃土高原區的窯洞民居,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村落等。
濱海型:村落位於海邊,充分利用漁村特色。如上海崇明島前衛村、瀛東村、三門三特漁村、舟山沈家門漁港等。
草原型:村落位於平原或高原地帶的廣袤草原之中。如張北壩上草原的歐式風情度假村,還有內蒙古及西藏自治區以民族風情為特色的草原度假村落。

㈤ 鄉村旅遊的特點是什麼

鄉村旅遊的特點是什麼?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解析,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依然占人口總數的近70,即使是城裡人也有著濃厚的農村情結。我國的鄉村旅遊起步較晚,但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和極大興趣。其特點是:
第一,旅遊者的一切旅遊活動均發生在「鄉村」這一特定的區域環境內。 第二,旅遊資源應是鄉村已開發的和待開發的,原生的或再生的,屬集體的或個人所有的各類自然、社會資源。 第三,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具有比較濃厚的地方特色、鄉村特色、民族特色。 第四,為旅遊者提供各種服務的從業人員包括管理人員,應該以經過培訓的農業人口為主。第五,鄉村旅遊經濟兼有鄉村集體經濟和鄉村個體經濟成分,它納入鄉村經濟核算體系,有些核算內容可虛擬地納入整個國家旅遊經濟統計,以反映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

㈥ 鄉村旅遊的特點是什麼如何開發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的特點
1、獨特的活動對象
我國鄉村地域廣大遼闊,種類多樣,加上受工業化影響較小,多數地區仍保持自然風貌,風格各異的風土人情、鄉風民俗,鄉村旅遊活動對象具有獨特性特點,古樸的村莊作坊,原始的勞作形態,真實的民風民俗,土生的農副產品。這種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古、始、真、土」,具有城鎮無可比擬的貼近自然的優勢,為遊客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提供了優越條件。
2、分散的時空結構
中國的鄉村旅遊資源,上下五千年,十里不同俗,且大多以自然風貌、勞作形態、農家生活和傳統習俗為主,受季節和氣候的影響較大。因此鄉村旅遊時間的可變性、地域的分散性,可以滿足遊客多方面的需求。
3、參與的主體行為
鄉村旅遊不僅指單一的觀光游覽項目和活動,還包括觀光、娛樂、康療、民俗、科考、訪祖等在內的多功能、復合型旅遊活動。鄉村旅遊的復合型導致遊客在主體行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參與性。鄉村旅遊能夠讓遊客體驗鄉村民風民俗、農家生活和勞作形式,在勞動的歡快之餘,購得滿意的農副產品和民間工藝品。
4、高品位的文化層次
鄉村文化屬於民間文化,我國鄉村絢麗多彩的民間文化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致使鄉村旅遊在文化層次上具有高品位的特點。鄉村的各種民俗節慶、工藝美術、民間建築、民間文藝、婚俗禁忌、趣事傳說等,賦予深厚的文化底蘊。由於鄉村社區的這種「濃厚的區域本位主義和家鄉觀念特色的非規范性」,使民間文化具有深刻的淳樸性和詭秘性,對於城市遊客來說,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和吸引力。
5、可持續的旅遊發展
由於現代鄉村旅遊融鄉村自然意象、文化意象和現代科技於一體,旅遊發展與農業生產於一體和城市旅遊與鄉村旅遊於一體,因而是可持續旅遊。

如何開發鄉村旅遊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遊者尋求差旱。隨著國內旅遊的興盛,鄉村游的市場需求逐步增長。城裡人希望擺脫高樓峽谷、水泥森林,緩解工作高負荷的壓力,蔭足懷舊和對自然的嚮往的需求。

第二,與休閑度假旅遊具有類似的特點。注重休閑和娛樂、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時,鄉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復消費的特點。

第三,與一般性的度假旅遊有不同之處。一般認為,休閑度假旅遊是較觀光游更為成熟的旅遊類型。一些休閑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較高,對休閑度假的價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遊者偏向於距離較遠、時間較長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遊,鄉村游具有如下特點:鄉村游針對的主要是周邊的城鎮市場,因此旅行的距離較短,不同於一般性的中長線休閑度假;鄉村游的旅遊者對旅遊的價格比較敏感(相對於散客游和家庭游,單位集體出遊的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這一點可能與現在鄉村游市場還不是太成熟,沒有形成旅遊者可信賴的品牌效應有關;鄉村游一般距離近,旅遊時間短。魏小安在《中國三農旅遊的發展》一文中認為,鄉村游的市場層次比較分明:市民活動和農民活動基本是大眾化的旅遊,屬於比較低檔的消費;部門活動屬於中檔消費;企業活動層次較高,屬於高檔消費。因此可以說,鄉村游的需求市場是一個差異化的市場。

且採取這兩種形式的旅遊者不在少數。旅行社應關注這兩種形式的市場開發,在一定意義上需要旅行社轉變角色,適應市場需求。

具體地講,針對鄉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產品設計、代理服務、咨詢服務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來滿足鄉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進一步提高產品組合的靈活度,為遊客提供專業的線路設計的意見;提供一些代理服務,而不一定是包價旅行服務;提供方便快捷的專業化咨詢服務等等。針對單位團體鄉村游,則應該加強與單位的聯系,完善客戶管理,根據單位情況量身定做產品,並且通過優質服務吸引回頭客。

(五)適度關注鄉村游的延伸性項目

鄉村游不只局限於農業旅遊,還可以開發一些拓展性項目。比如林業旅遊,觀賞林業;漁業旅遊,海上魚類養殖的觀光,鄉村池塘、溪流的垂釣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鄉村游的延伸性項目融入旅行社的產品中去,豐富產品的內容,增強趣味性。

(六)鄉村氣息、旅遊體驗與城市生活方式相結合

鄉村氣息要突出,如天然的山水,原汁原味的農村風情等。再加入一些體驗性元素,讓旅遊者深入體驗鄉村氣息,體驗濃濃的鄉情。但是,在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旅遊基礎設施等方面,則需要與城市生活相吻合,而不可一味求「土」。比如衛生間的設施,基本的住宿條件,以及目的地的衛生狀況等等,使遊客可保持城市生活方式。

(二)產品供給的特點

第一,資源特點。鄉村游本身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可以利用的資源種類較多而豐富。比如鄉村美麗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積淀,淳樸的民風等。

第二,產品特點。目的地產品同質化、近距離重復建設的現象比較嚴重,市場發展不夠

㈦ 鄉村旅遊基本類型有哪些

根據鄉村旅遊的文化特點,可以把鄉村游分為以下幾種:其一是農家樂類型:農家樂是以體會農家院生活為主要方式,以農村特色為旅遊資源,策劃開發的旅遊類型。
「農家樂」旅遊是以農村為背景,以農事作為主要方式,充分突出鄉村特色。其二是自然村類型:包括山村類型、水庫類型。其三是民俗村類型:包括 「原生民俗村寨」,是在民族地區選擇較為典型的天然村落對民俗文化進行開發、保護和利用,展現一個活生生的民族生活現狀。我國幾千年的發展,給後世留下了擁有大量傳統民居的古村落,形成了我國鄉村旅遊的一個重要特色。在我國鄉村旅遊古村落類型中,以南方的土樓最具有典型性。其四是田園風光類型:田園風光,是廣袤田壟與峰林山巒相連、田秀山青、山環水繞等美妙景色。

㈧ 鄉村旅遊景觀文化的表現內容主要有哪些

旅遊景觀的要素是指景觀內涵中各要素的構成。在鄉村旅遊景觀中,大致可以分成三種構成要素:建築環境景觀要素;農耕文化生存景觀要素;非物質文化要素。三要素相輔相成,豐富地演繹著鄉村旅遊景觀的廣闊內涵。

要素一:建築環境景觀要素

鄉村的建築環境與城市建築環境截然不同,城市的喧嘩、污染與村落的幽靜、自然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村落在居住環境上具有明顯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一是鄉村范圍及周邊自然環境上,基本上保持著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體現出人們常說的「大尺度的生態環境」。二是住宅周邊環境。村落民居四旁通常都進行了綠化,一般有古樹、小溪等,同時與樹木、菜地混為一體,也是我國山水畫的傳統主題,居住環境十分優美宜人。三是住宅和室內環境。傳統村落保留著傳統的建築風格,而建築風格也因地而異。不同民族之間,在山區和平原之間都有極其明顯的差異。這些傳統的建築,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歷史。這些具有民族和地方風格的建築,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成為重要的鄉村旅遊景觀。

要素二:農耕文化生存景觀要素

農耕文化生存景觀實際上更多還是以人類生存環境為中心的。為了謀求更好的生存環境,人類改造了大自然,並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印記。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農耕文化在這里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片黃土地上,景觀各異的生存痕跡記錄著人類前行的腳步,彰顯著人類無窮的智慧。自然、歷史、人文諸方面因素推動著社會前進的車輪,景觀的發展自始至終都貫穿了人類對生存的需求,從而形成了農耕文明不同發展階段人類在謀求生存過程中的多種多樣的農耕文化景觀。比如有碾子、石磨、風車,以及鋤、鐮、杴、撅、犁、樓、耙具、筐簍、扁擔、轆護、木製獨輪車等農具。幾千年來,土地在人們的觀念中就是生產作物,生產糧食、蔬菜、水果及其他農產品等。而現代旅遊景觀學認為,農田和土地都屬於景觀,屬於一種只有在村落才具有的景觀。

要素三:非物質文化要素

除了物質要素外,非物質要素在村落旅遊景觀的要素構成中也十分重要。村落旅遊景觀非物質文化要素是指村落居民生活的行為和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文化。大體上,構成村落旅遊景觀的非物質要素主要體現在精神文化生活層面,如:宗教、藝術、語言、文字、風俗、民間技藝等。這些因素是村落旅遊景觀的無形之氣,其作用不容忽視;對它們進行研究,就可以透過景觀的物質形態表象,深入到旅遊景觀內部,使村落旅遊景觀設計研究更加深入。

㈨ 我國鄉村旅遊景區現有的特徵有哪些

1、缺乏獨立性的生存資源
對於現代鄉村旅遊來說,大多數的鄉村旅遊資源還不能獨立的生存,多數的鄉村旅遊景區依附於其他景區而存在。鄉村旅遊在發展的初期,還沒有形成獨立的發展模式,其自身的旅遊特色還不能吸引旅客單獨的觀光旅遊。
2、經營分散且重復性大
就我國當前的鄉村旅遊景區來說,大多數的鄉村旅遊旅遊景區還沒有形成旅遊群,而且很多鄉村旅遊只是停留在「吃農家菜、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等簡單粗暴型的項目上,項目建設缺少遠景規劃,當遊客的獵奇心過後,對於景區的熱度就在慢慢的退化。目前很多鄉村旅遊項目之時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沒有形成品牌意識。
3、以情感為紐帶吸引遊客
對於任何地方或是物品來說,只有賦予了它足夠的情感才能打動人、感染人。能用自身的質朴打動人,能讓上一代人有回憶,同時又能感染下一代,袁家村做到了。中國目前過過快的城市化進程,讓很多傳統的東西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利用情感為紐帶來發展本地的旅遊業,用情感共享的方式,將農村旅遊景區與旅遊者緊密有效的聯系起來,促進鄉村旅遊的發展。
4、缺乏規劃和策劃
近年來政府大力發展、扶持鄉村旅遊,全國相繼出現了一大批鄉村旅遊景區,由於資金缺乏,沒有對旅遊資源進行論證、規劃和策劃就匆忙上馬,開發中只重規模,不講質量,粗製濫造,許多鄉村旅遊開發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只考慮當前,不顧長遠,有的鄉村旅遊開發本身就是一種破壞。銘智在鄉村旅遊規劃和策劃方面有著十分豐富的經驗,並主動參與了廣元市劍閣縣姚家鄉銀溪村和沐川縣建和鄉廟坪村編制完成旅遊扶貧規劃的旅遊扶貧規劃公益行動。
5、主題不明顯,沒有核心產品
前面已經提到過很多鄉村旅遊景區只是為了追求一時的經濟效益,在形式上簡單粗暴,沒有文化氣息,只能滿足了遊客一時的獵奇心理,重遊率很低。

㈩ 國際鄉村旅遊的發展形式是什麼樣的

國際鄉村旅遊的發展形式是什麼樣的?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的專家研究,國際鄉村旅遊的發展形式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休閑、觀光、度假旅遊。歐美發達國家的旅遊者喜歡到鄉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風景優美、遠離喧囂城市的農村甚至是比較偏僻的地方,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修養身心,體驗另外一種生活方式。許多旅遊者住在當地農民的家裡,和他們一起生活,吃著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農場里勞動。例如在美國西部的許多農場,都有為那些來自大城市的旅遊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設施,這些旅遊者還可以和農場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採集水果、農產品。在勞動中,他們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增加感性認識。
鄉村民俗文化旅遊。這種模式下的鄉村旅遊主要是將鄉村旅遊與文化旅遊緊密結合起來,使遊人在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的同時還體味著幾千年歷史積累下來的民族文化。參與這種旅遊的消費者群體的文化水平比較高,他們來到鄉村主要是體驗和欣賞傳統的文化,而這些文化在工業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沒。來到鄉村的旅遊者是要以發現的眼光去尋覓傳統的文化和古老的習俗。比如鄉村的民居、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流傳著的鄉村戲曲、武術、雜耍等。對於這些旅遊者來講,到鄉村去旅遊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滿足,是獲取高層次生活的需要。鄉村旅遊成為一種更高檔次的旅遊方式。國際上開展鄉村民俗文化旅遊最好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鄉村旅遊模式,即鄉村民俗文化旅遊——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發展鄉村旅遊的範式。
3.農業旅遊。「農業+旅遊」式的鄉村旅遊現在正成為許多地方和國家發展鄉村旅遊的又一個模式。以旅遊帶動農業,以旅遊促進農業的發展,把農業生產和旅遊活動結合起來,使農業和旅遊業的相互促進,既能夠增加旅遊業收入又帶動農業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據預測,歐洲每年旅遊總收入中農業旅遊收入佔5%~10%。
4.生態鄉村旅遊。把生態旅遊和農業旅遊相結合,建立生態農業園,用高科技手段來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的種植與管理。旅遊活動在生態農業園內進行,旅遊者通過在農業園內生活,參與農業園的勞動。並且可以通過購買或者租賃的形式在農業園內選擇一塊土地,自己種植一些農作物。有的國家的生態農業園非常大,形成一個聯合體,鄉村旅遊活動都在生態農業園內進行。進行生態農業旅遊最具有代表性的國家是波蘭。波蘭的生態農業旅遊區的面積超過了4000公頃。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