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宗教文化和旅遊業融合的研究
Ⅰ 談談宗教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的景點其特色和價值
出世和入世的宗教,若是與旅遊相結合時,所表現的價值各不一樣。例回如,西方的教堂答選址近鄰人員聚集近處,是種入世的文化;東方的寺廟和道觀都選在偏遠幽靜處,遠離塵囂,是種出世的文化。經過歷史沉澱,我們聽到的結果也會不同,教堂的名聲遠超所在地,而東方人們更多的是說某某山某某寺,所在地的名聲超過寺廟。僅是取一方面比較。
Ⅱ 試論宗教文化與旅遊發展的關系
中國是可以說佛教國度的,千年古建築寺廟很多,可惜大多數以保護古建築為名,來發展旅遊事業,門票很貴。
Ⅲ 旅遊業的發展對於宗教文化的影響
★積極來:
1、促進宗教文源化的傳播;
旅遊分很多類型,其中宗教旅遊就是一種。選擇宗教旅遊的人很大程度上會促進宗教文化的傳播。
2、有利於宗教文化的傳承;
宗教文化的傳承是很多時候是需要經費的。例如宗教的一些建築的維護、宗教書籍的印刷、宗教文化活動的舉辦等。旅遊業的發展會帶動相應的經濟發展,會給宗教文化旅遊的相應景點帶來可觀的收入。
★消極:
1、對宗教場所的破壞;
眾所周知,觀光旅遊就是到實地去觀看。有些宗教的特色建築如果在旅遊開發時保護不當,很容易在遊客觀光過程中損壞,而這些特色的建築很大一部分都是不可恢復的。因為宗教的建築往往傾注了濃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往往不同的時期的宗教文化總有一些差異,這些差異很大程度上的載體就是同期的建築,建築一旦被破壞,相應的宗教文化就很有可能消失。
2、對宗教色彩的破壞;
不法分子會利用旅遊的機會,借著宗教文化的幌子做出一些不利大眾的事情,這些也許就會給純凈的宗教文化抹黑了。不過這些行為在現實中還是占很小的比例的。
暫時就想到這么多,希望對你有幫助O(∩_∩)O~
Ⅳ 誰能告訴我中國宗教旅遊文化的特點 幫幫忙啦
中國宗教旅遊在我國的旅遊活動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宗教旅遊活動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是一種文化消費活動。是追求一種精神文化上的滿足和審美心理上的愉悅。通過宗教旅遊的現在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應對策略,宗教旅遊的發展趨勢必然是走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旅遊相結合發展之路。
宗教是人類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作為人類沿革的一種文化沉澱,凝結了人類的智慧和審美創造能力,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與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哲學、歷史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日新月異的當代世界,宗教產生的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在短期內不會從根本上消除,它決定了宗教將在世界各國長期存在,保護和開發宗教旅遊資源已成為各個國家和地區長期面臨的任務。同時,中國是一個多宗教並存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也是一個宗教旅遊資源大國。在發展旅遊業中,如何執行正確的宗教政策,如何根據各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宗教習俗安排旅遊接待活動,如何保護宗教文化遺產和開發新的可供旅遊者觀光的宗教文化資源,成為中國旅遊界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作為一項特殊的專項旅遊,宗教旅遊的開發不僅是對宗教文化的宣傳,更是對它的保護和傳承。同時,隨著旅遊的大眾化發展,人們的需求不再局限於觀光、商務等旅遊產品,而是有著多樣化的選擇。宗教旅遊追求清凈靈魂,為現代人暫時遠離生活、工作的壓力,澄清心靈提供了一種選擇。單純的節事、觀光和文化內容已涵概不了宗教旅遊的全部,當前諸如宗教旅遊產品單一、宗教旅遊區管理混亂、宗教資源遭受破壞等問題的存在,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宗教旅遊的涵義、特點,加深對宗教旅遊發展問題的思考。目前我國宗教旅遊資源的開發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而且其中的一些狀況已經嚴重製約了宗教旅遊的發展。我國長期以來的計劃經濟體制在宗教旅遊事務中還有強烈的體現:一方面眾多宗教旅遊設施保護、修繕資金不到位,開發、建設資金缺口更大,甚至很多宗教旅遊設施長期依賴於宗教團體和個人的籌款維持生存
Ⅳ 我大四快畢業了,論文題發下來了,是《宗教文化對旅遊業的影響》,該從哪些方面著筆呢
想了半天好象也很難概括,幫你提幾點吧參考一下下:
1、宗教文化留下許多富有紀念專價值的文化遺產如屬別具風格的古建築,各種經卷、風情各異的宗教風俗習慣等各種文化遺產,以此拓展成為旅遊資源可以吸引更多遊客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2、某些宗教強調了解各種豐富的人文資料,因此出現不少教徒以私人或者教會名義到各處旅行,還有各種學術討論會等活動,客觀上對旅遊業的發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最好有例子自己找吧)
3、有些極端的宗教苛刻的教規甚至各種恐怖活動,限制了遊客前往,成為當地旅遊業發展的障礙。
4、宗教文化的傳播、交流和研究豐富了當地的文化內涵,使之成為更具旅遊價值的地方,吸引大量遊客前往。
5、。。。想不出來了,,,,
這種東西最好要有大量的案例哦。。。加油,畢業論文一般都可以過啦放心,最重要的是字數要夠!
Ⅵ 求宗教文化與旅遊論文參考文獻
徐亞非.溫寧軍.楊先明 民族宗教經濟透視 1991 羅竹風 人·社會·宗教 1995 劉稚.秦榕 宗教與民俗 1991 張橋貴.陳麒書 宗教人類學 1993 祥和 佛教文化:新世紀雲南旅遊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期刊論文] -思想戰線2000(5) 繆家福.張慶和 世紀之交的民族宗教—雲南少數民族宗教形態與社會文化變遷 1999 李江敏.李志飛 文化旅遊開發 2000
Ⅶ 什麼是文化景觀,什麼是宗教文化景觀,不同地區的文化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特點
1人類在地表活動的產物叫做文化景觀.
2宗教是一種文化各種與宗教有關的寺廟、雕刻內、石窟造像、碑容、塔、牆、壁畫等等,都屬於宗教文化景觀。
3文化具有多樣性.
4不同宗教之間具有不同的宗教景觀,不同宗教建築風格反映出同一宗教文化傳播過程中產生了變化。
錯了千萬別怪我、我只是剛好在做
Ⅷ 自己熟悉的佛教宗教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的景點,介紹其特色與價值
佛教與旅遊相結合的景點一般都是名山大川,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位於山西五台縣,文殊菩薩道場,稱為「清涼佛國」;峨眉山,位於四川峨眉市,普賢菩薩道場,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普陀山,位於浙江普陀縣,觀音菩薩道場,稱為「海天佛國」;九華山,位於安徽青陽縣,地藏菩薩道場,稱為「仙城佛國「。其它名山,大多是以佛教與道教共存的形式存在。例:南嶽衡山,道教稱」第三小洞天「,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但山下的南嶽大廟是佛、道、儒家文化並存,山上的祝聖寺、南台寺皆為佛教寺院。目前在傳入中國經過後面發展,目前為:1、漢族地區佛教(大乘佛教),2、雲南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3、西茂地區佛教(藏傳佛教)。
Ⅸ 宗教文化對旅遊業有什麼影響
宗教文化為旅遊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宗教文化為旅遊業提供了眾多人文景觀;
宗教文化間接地影響旅遊業及其他方面。
Ⅹ 宗教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
http://qkzz.net/magazine/1006-3102/2007/05/scxd200705162.pdf
[摘要] 旅遊業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世界各國的迅猛發展,使各國的旅遊管理者深刻認識到,保護和開發宗教旅遊資源在大力發展旅遊業中的重要意義。我國既是一個多種宗教並存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又是一個宗教旅遊資源大國。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宗教文化與旅遊業的關系,充分利用我國優越的宗教旅遊資源,開辟出極具旅遊價值的旅遊景觀、開發出具有宗教特色的旅遊產品,根據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宗教習俗安排旅遊接待活動,來發展我國的旅遊事業。
[關鍵詞] 宗教文化旅遊業旅遊資源宗教旅遊資源
目前,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旅遊越來越成為人們喜愛的愉悅身心的活動,正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旅遊熱在中國老百姓中正悄然興起。而要真正搞好旅遊業,就必須處理好旅遊與旅遊資源開發的關系,二者如同魚和水的關系。
在旅遊資源中,宗教文化可謂是非常重要的旅遊資源。無論過去、現在乃至將來,宗教文化作為人文旅遊資源在旅遊業的發展中都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關的統計資料表明:「著名的旅遊景點中,宗教名勝所佔的比例,在中國達到了55%」;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宗教名勝竟佔了90%」。本文擬就宗教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做以下分析。
第一,宗教文化與旅遊觀光。旅遊觀光是旅遊者旅遊的核心內容,因此,旅遊景點在旅遊業中顯得尤為重要,而各種宗教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了許許多多可供旅遊者旅遊觀光的景點。如「佛教自公元前2世紀傳入我國」,經過漫長的發展歲月在我國風景優美的名山大川修建了大量的佛寺、佛塔、佛窟,留下了大量令人嘆為觀止的壁畫、摩崖藝術珍品。我國甘肅敦煌莫高窟更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藝術殿堂,成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寶庫」。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超凡脫俗的「仙境」。認為「人若成了仙,就可以到仙境生活,做到超脫生死,清虛寧靜,自由自在,不被物累」。這個仙境並非僅僅指渺茫的「天國」,也包括人間的一些境地。而風光秀麗的名山勝地常常被道教認為是神仙所居之處和修道成仙的理想場所。因此道教有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說,幾乎天下所有的名山大川都納入了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中。「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在唐朝時先後傳入我國」,二者在中國的發展雖然沒有佛教和道教那樣以名山大川為其修行的場所,但伊斯蘭教各種風格的清真寺、基督教各式夢幻般的教堂不僅吸引了大量非信教者的旅遊觀光,更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教徒最富吸引力的旅遊勝地。總之,各種宗教在其發展和演變過程中為人們留下了大量豐富多彩、獨具魅力的宗教名勝古跡,這些均成為了最具旅遊價值的人文旅遊資源。
第二,宗教文化與旅遊產品。旅遊實踐證明,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對旅遊者的旅遊活動同樣有著吸引力,因此旅遊資源開發中應包括旅遊產品的開發。「旅遊購物是旅遊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是旅遊六大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大多數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都會購買旅遊產品,一方面來銘記自己的旅遊經歷;另一方面用來饋贈親朋好友。另外,合理、有效地安排旅遊購物活動,還可提高旅遊活動的參與性和趣味性。甚至有人將「旅遊購物所佔比重的多少,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旅遊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既然旅遊產品在旅遊業中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開發宗教文化這一旅遊資源中,可以根據宗教文化的特點開發出具有宗教特色的旅遊產品,這不僅豐富了旅遊產品的內容,而且也可以滿足旅遊者的購物慾望。例如,根據佛教的木魚、進香袋、念珠等佛事活動用具開發出具有佛教特色的旅遊產品;以「八仙」等各路神仙為題材開發出具有道教特色的旅遊產品;以基督教或伊斯蘭教文化為背景開發出具有基督教或伊斯蘭教風情的旅遊產品等等。這樣的旅遊產品開發不僅因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的特點而受到旅遊者的青徠,而且還會使旅遊者以心誠則靈的心理體驗來接受這些具有特色的旅遊產品。總之,旅遊產品在旅遊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旅遊產品不僅是旅遊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和旅遊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具有促進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作用」。在旅遊資源的開發中,切莫小視旅遊產品的開發。
第三,宗教文化與旅遊飯店。旅遊飯店解決的是旅遊者在旅遊中的吃住問題,它同旅遊觀光、旅遊產品一樣,在旅遊業中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旅遊飯店中熱情周到的服務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經營理念。然而對於特殊場合、特殊的旅遊者還必須增加特殊的服務。如對於在各類宗教勝地開設的旅遊飯店、接待由宗教徒組成的旅遊團體,就必須要准確周到地為各類宗教信徒提供與其宗教文化相適應的設施及膳食,絕對不能對旅遊者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有所違反和觸犯。例如,在以清真寺而著稱的旅遊景區開設旅遊飯店,飯店必須具有專門供應牛羊肉的膳食設施,而絕對不能對其提供由豬肉製作的菜餚,否則會引起客人的強烈不滿。再如在接待佛教徒時,應設齋飯,逢「佛成道節」應提供臘八粥等。遇基督教聖誕節時應製作聖誕樹,舉辦聖誕晚會,分送聖誕賀卡等等。總之,旅遊飯店應該針對不同宗教信仰的旅遊者,提供相應的飯店服務,這是旅遊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作為旅遊管理者不應忽視。
除了上述三個方面之外,旅遊管理者還要注意如下兩個方面在旅遊業中的作用:
一是利用宗教節日,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各宗教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宗教節日,每逢節日來臨,宗教信徒們便會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他們心目中的宗教聖地以歡慶宗教節日。不僅如此,隨著宗教文化的傳播,一些符合人們心理要求的宗教節日,已擴展成宗教信徒和非宗教信徒共同歡度的節日,甚至發展為民間流行的節日,如基督教的聖誕節、復活節;佛教的浴佛節;伊斯蘭教的古爾邦節等等。作為旅遊管理者應該充分把握各類宗教所特有的節日活動,吸引更多的旅遊者參加到節日旅遊活動中去,以此為契機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二是利用各種現代媒體對各宗教名勝的宣傳,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我們知道,各宗教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名勝古地、令人景仰的著名人物、美麗動聽的傳說故事,旅遊管理者可以利用電影、電視、廣播以及網路等現代化的傳媒方式進行大力宣傳、廣為傳播,來提高各宗教勝地的知名度,增強旅遊愛好者親臨這些宗教勝地的嚮往感。例如人們根據電視劇《西遊記》了解了火焰山、根據電影《少林寺》和《神秘的大佛》認識了少林寺和樂山大佛,通過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的宣傳知道了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的特殊意義等等,這些都必然促進宗教勝地旅遊業的發展。
宗教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性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在日新月異的當代世界,一方面宗教產生的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在短期內不會從根本上消除,這就決定了宗教將在人類社會長時間存在;另一方面旅遊業又在我國正日益迅猛發展,因此,在旅遊業的發展中,要重視宗教旅遊資源的開發。總之,宗教旅遊資源的合理利用,對於增加旅遊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繁榮中國的旅遊事業將有著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