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化的環境沖突案例
1. 求文化產業案例分析
三星堆遺址是上起新石器時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的古蜀文化遺址,其出土的大量青銅器、玉石器、象牙、陶器和金器等在中國浩若煙海的文物群體中,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三星堆博物館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4A級旅遊景區,是四川省對外重點推出的五大精品旅遊景區之一,也是世界首家通過「綠色環球21」旅行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標准及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標准認證的博物館,其主要經濟指標和社會效益在全國同類博物館中位居前列。
城市資源優勢和文物資源優勢為三星堆文化產業園奠定了良好的外部基礎。為全面整合三星堆旅遊資源,帶動相關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廣漢市政府相繼完成了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成連接城區和產業園的三星堆快速通道、日供水10萬噸的三星堆自來水廠和110萬千伏安的三星堆變電站;完成天然氣管網改造和橫貫文化產業園區的過境公路——青廣什公路的改造。
目前,四川省政府已將三星堆列為自然(九寨溝)、生態(大熊貓)、人文(三星堆)三大旅遊精品之一重點向外推介,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力求資源共享,將三星堆建設成為世界矚目的文化旅遊勝地。
項目帶頭 文化產業鏈初具雛形
三星堆文化產業園預計總投資60 億元,投資主體為民間資本。緊鄰三星堆博物館的瞿上園酒店,由四川新華發行集團投資控股,首期投資8000萬元,佔地158畝。目前,產業園計劃投資4億元修建「三星堆夢幻城」大型綜合性文化旅遊設施,開展有三星堆文化特色的文化旅遊項目。
三星堆的青銅人像、動物不歸屬於中原青銅器的任何一類,具有器形高大、造型生動、結構復雜的藝術特徵,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四川新概念青銅時代藝術品有限責任公司以此為契機,開發、設計、製作、銷售青銅文物仿製藝術品,其產品風格多樣化,滿足了不同藝術品位的客戶需求。2003年起建設的「三星堆青銅藝術坊」已初具規模,與博物館互為依託共同展示中國古代青銅文明,博物館側重文物方面的陳列,藝術坊則側重於製作工藝的展示。
此外,產業園待建的項目還有四川成都大成順和(集團)有限公司計劃投資2億元修建的佔地2萬平方米的三星堆國際面具文化博覽館、宗教文化館和飛越時空館等。
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有志投資發展三星堆文化旅遊產業的企業和商家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切實可行的開發項目促進了文化產業鏈的形成。三星堆文化產業園依託三星堆遺址,以文物為背景、文化為支柱、旅遊為空間、產業為主角、游樂為紐帶,有機融合產業項目和旅遊景點,巧妙整合旅遊景區和市場營銷,形成一個項目、多個市場,一種投資、多種回報的格局。園區將承擔各種重大會務活動,舉行重大民間傳統禮儀活動,再現古蜀王國原始風貌,讓遊客在感受三星堆厚重歷史文化的同時,又能體驗產業園各類休閑娛樂項目,創造中國西部單一型文物景點向綜合型文化產業園開拓發展的先進模式和良好範例,帶動以旅遊、商貿、文化、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為四川旅遊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點評:當文化越來越成為旅遊中的活力因素並為人們所重視時,三星堆文化產業園可謂坐擁得天獨厚的優勢。從制定發展規劃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都為三星堆文化旅遊產業的起跑掃除了障礙,鋪平了道路。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進一步吸引了一批資金和項目,實現產業園的「築巢引鳳」,開拓出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市場空間。
2. 以膠東開埠文化為例,選兩個案例,如何做好旅遊規劃和保護
對開埠了解得不來多,這里從自普遍意義上講講文化旅遊開發規劃與保護問題。遠景設計研究院旅遊規劃專家道:文化旅遊開發和保護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處理得好可以使之為文化旅遊永續利用,處理不好則會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進行相關規劃時需注意堅持「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將文化保護放到第一位。而在實際管理運營時嚴格限制客流量,實施遊客預約制、上限制等通常直接、有效。
3. 旅遊開發對旅遊目的地的積極影響 最好有案例和分析
(一)民俗風情旅遊對目的地的積極作用
1.加快民族地區脫貧致富的步伐
「加強對資源條件和市場前景較好的中西部地區旅遊資源的開發,以旅遊業帶動這些地區經濟的發展。」國家旅遊局早在《中國旅遊業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便將旅遊扶貧納入了重要的工作議程。
我國民俗風情旅遊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多位於偏遠省份,經濟發展比較落後。而且發展工業缺乏資源;交通的不便,又制約了他們走像沿海城市那樣發展商業的路子;到處都是山脈和峽谷,稀少的可耕地又限制了農業的發展。但因為同外界的交流幾乎隔絕,當地的民俗風情卻保存的相當完整,淳樸的民風、奇異的建築、迷人的服飾、獨特的飲食造就了他們獨一無二的民俗風情旅遊資源。發展民俗風情旅遊,可以充分利用旅遊業帶動性強的特點,為民族地區創造就業機會,減少民族地區人口的就業壓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地方稅收,改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當地農副產品的開發。當然,這些因素發展的最終結果是,民族地區經濟的騰飛,當地居民的逐步擺脫貧困,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這方面的例子數不勝數,如: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不僅以神奇壯麗的自然景觀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富於特色的民族文化風情在旅遊業發展過程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以納西古樂、東巴文化、民營文化、文化遺址保護等四大部分組成的文化產業格局已基本形成,每年為地方創造1億多元的產值[5]。
2.有利於民族地區文化的保護和發展
隨著民俗風情旅遊的開展和接待外來旅遊者的需要,民族地區一些原先幾乎被人們遺忘了的傳統習俗和文化活動重新得到開發和恢復;傳統的手工藝品因市場需求的擴大而重新得到發展;傳統的音樂、舞蹈、戲劇等又受到重視和發掘;長期瀕臨滅絕的歷史遺產不僅隨著民俗風情旅遊的開展而獲得了重生,而且成為其他旅遊接待國或地區沒有的獨特文化資源。
文化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對已有文化元素的重組,因此,一個社會已有的文化元素越多,文化多樣性越豐富,人們的選擇就越多,文化創新的可能性就越大。每個民族之所以能獨立存在,便是因為他們有著獨特的、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民族文化,這一「文化」構成了民族間相互區別的重要標志。合理保存民俗風情文化的多樣性,可為我國文化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資源支持,使我國的文化發展保持持續的活力和動力。而一種文化有無活力是該文化生存狀態好壞的重要標志,開發傳統民俗風情旅遊資源正是為了給民俗風情文化注入持久的發展活力。
3.促進各國和各民族的交流,有利於人類的平等、團結、繁榮、發展
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不同國度的人們,通過對異地風采、異族情調的了解、體驗,不但會消除彼此間的偏見、隔閡,而且會促進相互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因為「古往今來,每個民族都在某些方面優越於其他民族」[6]。不同民族之間的人們,之所以存在有歧視、不信任心理,一是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根源,二是由於相互間缺乏交往和了解。在這個意義上,民俗風情旅遊的開展在緩和國際關系,以及促進在國際事務中實行人類和平共處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民俗風情旅遊是不同國度、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們之間的直接交往,而不是以文字媒體,或者以個別人為代表而進行的信息傳遞和間接溝通,因而更有助於增進不同國家人們之間的相互了解。
4. 請結合案例試論述旅遊的發展對區域產生的社會影響有哪些
1、積極影響:(1)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帶動和完善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社會版的權進步;(2)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向世界輸出本國本民族的文化,加深外國人對本國歷史文化的了解。2、消極影響:(1)可能由於過度開發旅遊資源而導致本國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2)片面追求旅遊業可能會導致國民經濟結構不平衡發展,使得國民經濟受國際影響程度大,不利於國民經濟的穩定。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5. 因為宗教信仰文化差異,而在旅遊中出現的沖突案例
比如、拿著豬肉等食物到穆斯林的地方、被他們看到了、就會發生沖突……
6. 文化旅遊設計的案例在文人故居方面綠維創景有哪些案例
旅遊越來越熱,也引發了不少地方開發文化旅遊的熱潮,甚至達到掘地三尺的程度。文化旅遊開發怎麼做;如何才能達到資源與文化的有效結合,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收益的雙贏? 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在山西省壽陽縣策劃完成的《中華第一書香門第旅遊區——三代帝師故里》項目的整體策劃中,用「跳出故居做故居,整合文化做文化」的方式,為這類旅遊項目的開發,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和模式。我國目前沒有一個以「書香門第」為主題的經典旅遊區。本項目正是抓住這一市場空白,提出「書香門第、三代帝師」這一對旅遊者有吸引力和號召力,並具有廣泛市場基礎的主題。它所標榜的「儒雅文化」主題,不但巧妙的將祁氏家族的人物與事件融入了主題,也將主題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塑造了中國大眾所心儀的人生典範,足以與風頭正勁的「晉商文化」 並駕齊驅,成為晉中獨具特色的旅遊品牌。
7. 案例北京六大世界文化遺產景點門票價格該不該漲
對於申請方稱「利用價格杠桿來調節目前超負荷的參觀流量,保護文物古跡」的理由,各方代表也提出了不同看法。
呼聲最高的是對學生推行更加優惠的措施。作為青少年接受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世界文化遺產所昭示的是一個民族對全人類的特殊貢獻與突出成就,是樹立一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依據。
「不能從經濟上認識一切問題。」旅遊規劃專家於英士認為,我們對世界遺產要加以保護與利用,但這些遺產的價值絕不僅僅是旅遊價值,基於歷史功能所產生的現實功能,將在更廣闊的空間顯示他們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現實生活中的活力,這就是歷史文化遺產持續發展、永續利用的主題。
審視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大多數聽證會代表建議,加強日常管理,並通過多種形式合理利用。世界遺產委員會中國委員會秘書長郭旃表示,可以採取嚴格限制參觀人數的做法,如義大利比薩斜塔就規定一次上塔為30人,時間限制在30分鍾。還可以通過諸如預約旅遊、參觀點發布旅遊情況公告等方法,來調節旅遊景點的客流量。
據介紹,敦煌和九寨溝風景區已推行定時定量的做法來限制旅遊人數,莫高窟每日限定數百名遊客進窟參觀,九寨溝每日限定2000遊客進區旅遊,以及國外如日本實行預約參觀等。世界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共同遺產,對它的價值研究和認識是很必要的。北京市旅遊局局長於長江認為,一方面要提高和深化公眾對世界文化遺產的認知,引導人們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主動保護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強管理,提高旅遊管理者與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水平,做好遺產保護與利用。
「其實門票只是外地人『送』給北京很少的一部分。」上海南山緣旅行社總經理沈春華說,遊客到北京都要消費,這不僅給商家帶來經濟利益,也給ZF帶來稅收,北京市應考慮綜合效益的增加。況且,北京的門票價格在全國旅遊景點來說就不算低。北京大幅度的門票漲價無疑是對外地遊客「用腳投票」能力的低估。他說,「世界文化遺產景點門票價格標准究竟是怎樣的,國家有沒有規定」,如果北京六處世界文化遺產景點再大幅漲價,很可能會引發全國世界文化遺產景點新一輪的漲價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