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國內旅遊規劃發展的特點

國內旅遊規劃發展的特點

發布時間: 2020-12-14 00:03:04

A. 國內旅遊規劃的發展趨勢怎麼樣

旅遊規劃的思路則是一個不斷追求創新的過程。旅遊規劃的對象是一個旅遊系統,這個系統具有復雜性,該系統的各要素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旅遊市場和旅遊吸引物的變化都有可能導致這個旅遊系統的變化。
旅遊規劃從早期的資源開發為導向,到市場導向,再發展到以旅遊形象和品牌為綜合導向,經歷了一個由傳統的旅遊規劃方向發展到適應現代市場機制的發展方向。由於旅遊業面向的主要是市場,因而市場是規劃開發的起點,要以客源市場為導向、以旅遊地的系統規劃為主體,以出遊系統為媒介、以支持系統為保障、以反饋系統為監控。在市場發展充分的條件下,旅遊產品創新很大程度上是對不同景區景點資源特色的挖掘、整合。
北京旅遊資源尤其是文化資源極其豐富,因而創意旅遊是北京旅遊一大亮點,打造文化主題公園。例如圓明園古老歷史與現代化旅遊體驗相結合,人們在游覽圓明園遺址同時,還可以通過數字影院體驗「虛擬圓明園」,諸如此類的創意旅遊,是北京旅遊保持生機活力的重要手段。
再如湖北襄樊的古隆中,當年劉備「三顧茅廬」和「隆中對」、「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故事,已是國人心目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古代文化的歷史記憶。古隆中通過把旅遊產品不斷重組整合,既可以作為「三國產品」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諸葛亮」旅遊產品的一部分,還可以是「中華名人」旅遊產品的一部分,使旅遊產品在原有資源的基礎上不斷整合,而對旅遊產品的系列整合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
只有真正樹立整體系統的發展思想和長遠的動態的發展意識,才能真正做到為旅遊業的長期規劃作指導。
除了以上三點區別外,旅遊規劃和城市規劃二者之間又存在一定的聯系。可以說,旅遊規劃與城市規劃之間是局部與總體、從屬與統領的關系,具體體現為:
一方面,旅遊規劃是城市規劃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這里,城市旅遊規劃就作為城市規劃系統的一個專項規劃而存在。
另一方面,旅遊規劃的空間布局受到城市規劃的領導,只有和城市規劃協調,才能真正實施。城市總規應界定旅遊發展的用地范圍,在城市范圍內,對土地進行規劃,包括旅遊的發展用地,詳細安排每個與旅遊發展相關的地區,通過法律保障,檢查所有將要進行的建設項目,每個項目在建設之前,需報有關規劃主管部門審批方可實施。旅遊設施的標准,例如旅館的密度、建築的高度、建築覆蓋率、容積率都是城市詳細規劃中所規定的。

《60分鍾讀懂旅遊規劃》作者:賈雲峰

B. 新時期旅遊規劃與開發顯示出哪些趨勢和特點

1·創意創新型:旅遊規劃的文本格式不會發生變化,但是規劃的內容不能在2照搬照抄,否則就不具備競爭力,只有思維進一步放開、思想進一步解放,才能做好旅遊規劃,旅遊規劃不再是通過數據修改,模式套用,專家簽字來完成的文本產業鏈,而是必須具備可操作性、可落地的商業文案,做一個旅遊規劃項目不再說我們給某某城市某某項目做過的和這個類似的項目,非常成功,他們成功不代表你成功,全新的創新理念會說,這是我們昨天才想出來的新點子。
2·電商思維型:就好像小米手機的設計與銷售的過程一樣,通過大數據進行需求檢索,通過互動式信息反饋,通過投票式項目立項,在沒有完成建築施工與項目開發之前,即可獲取互聯網眾籌式的提前消費,項目成功指日可待。
3·小雜居、大聚居,與我國的民族分布特點剛好相反,以內蒙古為例,內蒙古以草原旅遊特色面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推進,但是在草原旅遊項目內部,還有一些沙漠旅遊、山地旅遊、水庫旅遊等其他的旅遊資源與其穿插共享,互相彌補。項目旅遊規劃與全域旅遊規劃相互依託、相互影響,和諧共進,市場共贏。
4·全域旅遊規劃與項目旅遊規劃產生樹根與樹枝的相互彌補,相互依託的關系,全域旅遊好比一棵樹的樹根,從起初階段給整個區域旅遊產業注入資金、宣傳等養料,而項目旅遊規劃就好比一個樹枝,會利用陽光雨露合成營養返回樹根。
旅遊規劃的未來發展,必定是市場化運營,項目審批、項目申報將來完全會成為一個附加功能,而不會像現在這樣為了項目申報而做旅遊規劃。
參考資料:http://www.nmgguihua.com/Item/Show.asp?m=1&d=2943

C. 旅遊規劃的特點是什麼

旅遊規劃具有地域性、綜合性、戰略性、科學性、整合性、公益性和層次性等特點。
地域性:任何一個旅遊休閑規劃都有一定的地域范圍,根據該地域旅遊休閑資源特點、地域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等製作而成,體現出該地域的適用性,與其他地域規劃的差異性,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徵。
綜合性:同旅遊休閑一樣,旅遊規劃也體現出牽涉面廣的特點,經濟、環境、社會效益要兼顧,地理、歷史、文化、建築、園林、交通、商業、社會、經濟、信息等多學科內容皆有涉及,體現出綜合性特點。
戰略性:旅遊規劃是對規劃地域的旅遊休閑發展做出的戰略決策,時間長、影響深遠,搞得好,就能實現預期的目標即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搞得不好,就會給該地域的旅遊休閑發展帶來長遠的不利影響,如生態環境惡化、社會矛盾眾多、經濟虧損等,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付出巨大代價。
科學性:旅遊規劃必須按照旅遊休閑及其所依附的社會經濟發展客觀規律,實事求是地進行,防止違反科學精神的主觀想像和臆斷因素干擾,保證規劃的科學性。
整合性:由於旅遊規劃內容的綜合性特點,它的成功實施需要多部門互相配合,如文化、園林、農林水利、工業、交通、衛生、工商、保險、金融、公安等,共同參與規劃的製作和實施,(銘智旅遊策劃—旅遊規劃專家)否則,規劃有可能成為一紙空談。
公益性:旅遊規劃所關注的不僅僅是經濟效益,更要關注事關和諧社會建設、人文關懷建設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以確保旅遊休閑業自身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應體現出明顯的公益性特色。
層次性:旅遊規劃的范圍、內容和時間都體現出層次性特點,范圍上,每一個大地域都是由若干小地域構成,范圍不同,規劃的內容也不同;內容上,有總體規劃和分項規劃;時間上,有長期規劃、中期規劃和短期規劃。

D. 鄉村旅遊規劃的特點是什麼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遊者尋求差旱。隨著國內旅遊的興盛,鄉村游的市場需求逐步增長。城裡人希望擺脫高樓峽谷、水泥森林,緩解工作高負荷的壓力,蔭足懷舊和對自然的嚮往的需求。
第二,與休閑度假旅遊具有類似的特點。注重休閑和娛樂、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時,鄉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復消費的特點。
第三,與一般性的度假旅遊有不同之處。一般認為,休閑度假旅遊是較觀光游更為成熟的旅遊類型。一些休閑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較高,對休閑度假的價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遊者偏向於距離較遠、時間較長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遊,鄉村游具有如下特點:鄉村游針對的主要是周邊的城鎮市場,因此旅行的距離較短,不同於一般性的中長線休閑度假;鄉村游的旅遊者對旅遊的價格比較敏感(相對於散客游和家庭游,單位集體出遊的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這一點可能與現在鄉村游市場還不是太成熟,沒有形成旅遊者可信賴的品牌效應有關;鄉村游一般距離近,旅遊時間短。魏小安在《中國三農旅遊的發展》一文中認為,鄉村游的市場層次比較分明:市民活動和農民活動基本是大眾化的旅遊,屬於比較低檔的消費;部門活動屬於中檔消費;企業活動層次較高,屬於高檔消費。因此可以說,鄉村游的需求市場是一個差異化的市場。
且採取這兩種形式的旅遊者不在少數。旅行社應關注這兩種形式的市場開發,在一定意義上需要旅行社轉變角色,適應市場需求。
具體地講,針對鄉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產品設計、代理服務、咨詢服務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來滿足鄉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進一步提高產品組合的靈活度,為遊客提供專業的線路設計的意見;提供一些代理服務,而不一定是包價旅行服務;銘智旅遊策劃提供方便快捷的專業化咨詢服務等等。針對單位團體鄉村游,則應該加強與單位的聯系,完善客戶管理,根據單位情況量身定做產品,並且通過優質服務吸引回頭客。

E. 旅遊規劃與傳統規劃的區別

從根本上來講,來所有涉及到土地利用的源規劃,都是對土地資源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結果的思考與謀劃。但與傳統的國土資源規劃如城市規劃、村鎮規劃不同的是,旅遊規劃必須在調查研究與評價的基礎上尋求旅遊業對人類福利及環境質量的最優貢獻的過程。

因此旅遊規劃首先是為旅遊產業和旅遊系統服務,由於旅遊業本身的特點,其發展的最優結果的求解過程往往不是以實現該產業獨立的效益最大化為唯一目標,而是以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這使得旅遊規劃不只為旅遊業一個產業服務。在我國以政府為主導的旅遊規劃項目的制定和實施過程更是體現了這一特點。

F. 旅遊規劃的發展歷史

1.初始階段旅遊規劃最早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英國、法國和愛爾蘭等國,最初旅遊規劃只是為一些旅遊項目或設施做一些市場評估和場地設計,如飯店、旅館等,這還稱不上旅遊規劃。20世紀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旅遊規劃在歐洲進一步發展,擴展到北美,再到亞洲和非洲擴散。
2.過渡階段
20世紀70年代後,旅遊業發展推動旅遊規劃研究深入,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開始出現比較系統的旅遊規劃著作。作為成型階段的標志,美國旅遊專家岡恩(Gunn)於1979年出版了他早期旅遊規劃思想體系的總結著作《旅遊規劃》。3.快速發展階段80年代是旅遊規劃研究的大發展時期,學術界基本達成共識:旅遊規劃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交叉學科,任何其他學科的規劃,如城市規劃和建築規劃都不能替代它;80年代末隨著娛樂休閑度假旅遊呈上升勢態,對休閑、娛樂和度假規劃的研究受到重視。其中Clare.A.Gunn的《度假景觀旅遊區設計》是比較成熟的度假地設計指導手冊。
4.深入發展階段90年代以來,生態旅遊規劃理念滲透到各種旅遊規劃之中,逐漸發展成為旅遊規劃的主流和方向。另外,國外學術界對旅遊開發所產生的各種旅遊效應也十分關注,從社會學、人類學方面研究旅遊發展問題的學者也越來越多。 1.初步萌芽階段(1978—1985)中國旅遊業萌生於新中國的外交工作。直到1978年以後。這一時期的旅遊規劃也具有典型的特徵:一是無流派,二是無規范,三是無邊界。
2.探索研究階段(1986—1996)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人造旅遊吸引物和主題公園在全國大量涌現。90年代中期,我國旅遊度假區的建設如火如荼, 促進了旅遊規劃在全國大規模地進行。這一時期的旅遊規劃進入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業化規劃階段。旅遊規劃的內容開始注重對旅遊客源市場的分析, 並開始將旅遊業作為一個產業部門加以系統化的規劃。3.重新整合階段1997—1999年是我國旅遊規劃編制的低潮期。由於此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泡沫現象已有顯現, 加之亞洲金融風暴的波及, 旅遊業除了遊客與收入「滯脹」外, 還有人造旅遊吸引物、主題公園、度假區建設失誤的負效應。4.科學發展的新階段2000年起,這個階段的旅遊規劃實踐開始了六個方面的演進更替:一是旅遊規劃最大的變化是從業性質的轉型,即從第二階段兼職性質的「旅遊規劃發燒友」演變為第三階段職業化的「旅遊規劃執業者」;二是旅遊規劃編制者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學者演變為在工商管理部門注冊的獨立法人單位;三是旅遊規劃的編制運作從學者們的個體行為演變為法人單位的集體行為;四是旅遊規劃項目從業主直接委託編制者演變為通過招投標形式委託;五是旅遊規劃內容從學者們的自圓其說演變為政策性的規范界定;六是旅遊規劃成果評審從同行們的會審形式演變為大眾參與的程序化操作。總體上講,這些演變更替是積極的和有益的。

G. 鄉村旅遊規劃的特點是什麼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遊者尋求差旱。隨著國內旅遊的興盛,鄉村游的市場需求逐步增長。城裡人希望擺脫高樓峽谷、水泥森林,緩解工作高負荷的壓力,蔭足懷舊和對自然的嚮往的需求。
第二,與休閑度假旅遊具有類似的特點。注重休閑和娛樂、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時,鄉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復消費的特點。
第三,與一般性的度假旅遊有不同之處。一般認為,休閑度假旅遊是較觀光游更為成熟的旅遊類型。一些休閑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較高,對休閑度假的價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遊者偏向於距離較遠、時間較長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遊,鄉村游具有如下特點:鄉村游針對的主要是周邊的城鎮市場,因此旅行的距離較短,不同於一般性的中長線休閑度假;鄉村游的旅遊者對旅遊的價格比較敏感(相對於散客游和家庭游,單位集體出遊的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這一點可能與現在鄉村游市場還不是太成熟,沒有形成旅遊者可信賴的品牌效應有關;鄉村游一般距離近,旅遊時間短。(成都銘智旅遊—鄉村旅遊規劃專家)魏小安在《中國三農旅遊的發展》一文中認為,鄉村游的市場層次比較分明:市民活動和農民活動基本是大眾化的旅遊,屬於比較低檔的消費;部門活動屬於中檔消費;企業活動層次較高,屬於高檔消費。因此可以說,鄉村游的需求市場是一個差異化的市場。
且採取這兩種形式的旅遊者不在少數。旅行社應關注這兩種形式的市場開發,在一定意義上需要旅行社轉變角色,適應市場需求。
具體地講,針對鄉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產品設計、代理服務、咨詢服務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來滿足鄉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進一步提高產品組合的靈活度,為遊客提供專業的線路設計的意見;提供一些代理服務,而不一定是包價旅行服務;提供方便快捷的專業化咨詢服務等等。針對單位團體鄉村游,則應該加強與單位的聯系,完善客戶管理,根據單位情況量身定做產品,並且通過優質服務吸引回頭客。

H. 旅遊總體規劃包括些什麼內容

旅遊總體規劃的主要任務是以區域旅遊發展規劃、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國土規劃等為依據,綜合研究旅遊資源、旅遊市場和旅遊發展條件,確定旅遊在本地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和發展目標,並對如何實現目標作出整體性部署。

通過總體規劃,完成旅遊市場細分、確定旅遊產品特色、合理進行景點布局、科學確定環境容量和有關規劃指標,統籌處理旅遊產品體系、旅遊支撐體系和旅遊保障體系三方面的關系,以及遠期與近期、保護與發展等全局性關系,以確保旅遊業在規劃區內穩定、健康地發展。


(8)國內旅遊規劃發展的特點擴展閱讀:

特點

1、可操作性

旅遊總體規劃的可操作性特點,主要是指其實用性強。在這一點上,它與旅遊發展規劃有著明顯的不同。旅遊發展規劃的戰略性、指導性、原則性很強,但戰術性很差,而旅遊總體規劃則戰術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可以切實指導旅遊區的建設、布局和發展。

2、系統性

旅遊總體規劃的系統性特點,主要體現在其規劃內容上,即通過旅遊總體規劃,抓住地區旅遊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按照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用大旅遊觀念看待旅遊業產業體系,將國際旅遊、國內旅遊和當地居民的休閑遊憩活動視為完整的市場系統。

3、具體性

旅遊總體規劃不僅要求其內容具有系統性、完整性、而且要求其詳細、具體,即旅遊總體規劃對旅遊產品體系、旅遊支撐體系和旅遊保障體系中的任何一個問題都要事無巨細地認真對待。

要對旅遊資源、旅遊市場、發展目標、戰略部署、空間布局和功能組合等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研究,對實施規劃的具體措施要逐項落實。總體規劃不是大而空的規劃,而是大而實、全而實的規劃。

I. 新時期旅遊規劃與開發顯示出哪些趨勢和特點

1、資源稟賦分析
這里講的資源稟賦分析不是僅僅對景區資源的詳細羅列,而是要求在大區域范圍內對景區資源進行相關性比對分析,挖掘、整合、延伸出具有唯一性、第一性和專一性的特色產品。
2、市場需求和競爭分析
對於市場需求和競爭分析,旅遊規劃不能僅就宏觀市場、客源定位和客源數量預測三方面進行初步研究,這種研究距離實際操作甚遠,應該就三個層面進行深入分析:(1)市場層面:分析市場在興什麼,市場有什麼,市場還缺什麼,市場在哪個層面上競爭四個內容;(2)競爭對手層面:分析競爭對手概況(項目的區位及周邊環境、規劃布局、建築風格、項目賣點、項目的配套設施與服務、運營管理),市場反應(分析競爭對手項目的營銷策略、實際銷售及經營狀況和項目的優劣勢);(3)消費者層面:主要界定客源區域、預測其數量,分析其消費特徵,找出消費敏感性之所在。建議:可以研究房地產策劃中的類似章節,形成適合景區需要的相關內容,最好研究他們的策劃提案,因為他們的提案當中所涉及的這些內容,均是落於實處,刀刀見血,雖然領域不同,但方法論是相通的,值得借鑒。
3、開發商分析
開發商分析主要是從四個角度進行分析:開發商投資意圖、初步的開發構想、經濟實力和操作能力分析。目前規劃普遍都沒有這一個章節。開發商在投資一個景區時基本上都會有投資意圖和初步的開發構想,規劃方的任務是為開發商的初步開發構想從專業角度進行把關、深化、延伸和落地。這里提出要增加開發商的經濟實力和操作能力分析的目的是對旅遊區開發主題和旅遊產品設計在操作層面進行校正。我們知道:任何的旅遊規劃和旅遊策劃最終都要落實到開發商去操作,項目規劃和策劃得再好,如果超出開發商的實際操作能力,一切都是空的,也是現在規劃無法操作,置之高閣的內在原因。規劃方和開發商必須溝通深溝通透,這個溝通不只是上層領導間的溝通,課題組全體成員都必須參與其中,深刻體悟。
4、開發主題和形象設計
開發主題和形象設計是旅遊規劃中最薄弱的地方,普遍做法就是一個形象定位加上一句宣傳口號,只有極少數規劃中還增加一個景區logo設計。形象定位和宣傳口號最常見的就是比附定位法,相互模仿,沒有抓住景區的靈魂和找到景區的獨一無二的指紋,缺少策劃所講的唯一性、第一性和專一性,是最被專業策劃人看輕的部分。對開發主題設計上建議要針對項目個性進行大區域范圍內的概念采購和本地化的項目體現,講白一點就是把類似項目的成功開發經驗應用到本項目開發之中。旅遊規劃或旅遊策劃比拼的是規劃者或策劃者的信息、資源和視野。規劃或策劃時必須出現一套詳細而清晰的項目開發思路流程圖。形象設計部分可以多向品牌策劃機構學習,啃啃《實戰廣告案例》和《創意就是權力》等書,應該是很有啟發的。建議增加一套景區VI應用體系。
5、功能分區和項目設置
功能分區和項目設置是開發主題和旅遊產品設計的落腳點,是旅遊規劃的重頭戲,有的規劃方案中洋洋灑灑幾十頁的文字。考慮開發商的審閱習慣,是否可以單獨抽出,獨立形成圖文並茂的景區設計任務書,甚至可以根據開發商要求和設計深度進行出圖。由於設計圖冊都是靜態的東西,還要再設計一套動態的活動表演方案。做到靜態設計很豐富,動態表演很精彩。
6、旅遊產品設計
規劃中都涉及到旅遊產品設計章節,而且篇幅都很大,旅遊產品羅列了很多,有幾個大類,數十個小類,似乎不羅列出這么多產品,就無法顯示規劃方的水平,不能顯示資源之豐富和厚重。但要考慮一個問題,規劃方設計了這么多旅遊產品是否都有市場?是否都具備競爭力?是否是投資方會操作的?選擇產品設計上必須結合資源稟賦分析、市場需求和競爭分析、投資方的實力和能力分析,以及投入產出分析進行綜合考量,哪些是核心產品,哪些是輔助產品,哪些產品先推,哪些產品後推,哪些產品必須充實提升,哪些產品必須割愛拋棄,這就是策劃學講的要有「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規劃解決的是:景區最合適開發哪些產品,而不是景區能開發哪些產品。對於旅遊產品設計上,各方都在講創意,這是沒有錯,但核心問題是:如果沒有系統的思考、動態的把控,任何的創意就會落成點子,點子是局限的,是不穩妥的,是不能用來拯救景區的。
7、商業模式設計
商業模式設計核心內容是景區贏利模式設計和投入產出分析,解決景區需要投哪些錢,投往何處,哪些項目可以開發商自己建設、自己運作,哪些項目只要建好出租,哪些項目需要引入新的合作夥伴,從哪裡賺到錢,何時是盈虧平衡點的問題,對於旅遊地產項目:還要明確哪些地塊必須購買,哪些地塊只要租賃,其費用多少。景區贏利模式設計和投入產出分析是開發商最關注點,規劃方案中至少要出現投資估算表、流動資金估算表、資金籌措及計劃使用表、全投資現金流量表、資金來源與運用表、資產負債表、借款償還表、損益表、銷售收入和銷售稅金計算表、成本與費用估算表、固定資產折舊計算表、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攤銷表、敏感性分析計算表等13張表格。
8、開發節奏把控
目前景區開發正呈現投資規模越來越大,建設周期越來越長的趨勢。對這種情況下,規劃中必須對建設項目進行分期,清晰准確把控開發節奏。規劃不僅是提出短期、中期、長期建設項目,還必須更加明確地指出啟動項目是哪一個,這個啟動項目必須是:一能馬上有好的贏利,二能快速形成市場的示範效應,三對後續項目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要有「連環炮」的效果。尋找啟動項目就是策劃上經常提到的尋找項目引爆點。尋找啟動項目是最難的,因為它決定項目的成敗。也許景區前景很好,贏利很大,但開發商如何走過最艱苦的開發初期呢,這就必須找好照準啟動項目。規劃中,階段性項目的接點與階段性項目的接點之間如何連接必須提前設計好,否則項目開發延續性容易發生斷層。可惜:該章節很多旅遊規劃都沒有。
9、市場營銷規劃
市場營銷規劃是景區推廣的主要內容,在規劃期做了市場營銷規劃幾乎都比較籠統,缺少針對性和實際性,也是很多規劃文本相互模仿,相互抄襲的原因,顯著指導性不是很強,意義不是很大。比較合適的做法是:只做景區網站、宣傳畫冊(含電子畫冊),最多再做個第一年度營銷計劃書。由於變數太多,到臨近開業再做一個景區開業執行策劃。
10、專項規劃
專項規劃,沒有園林及相關專業背景的規劃師根本是就做不來的,是規劃中相互模仿,相互抄襲最多的章節之一,有些數據根本就沒有經過詳細計算就得出來。文字和圖紙可以融到設計任務書中,但技術數據由來要介紹清楚,圖紙要詳細准確。如給排水布局圖,必須有位置、流向、流量、管道大小、管道長度等內容。
11、景區組織架構和管理制度設計
該章節是景區極為重要的部分,也是最能體現規劃師是否有實際的景區管理經驗。現有的規劃中有的直接就省略,有也不過是學術意義上的管理機制研究而已,缺少可操作性,是大家需要補課的地方。本文所講的景區組織架構和管理制度設計必須明確部門組成、人員數量、人才的專業和從業經驗要求、部門與部門間如何溝通、協調和配合,形成清晰的、可操作的組織架構圖、崗位說明書和管理制度手冊。
12、景區評A建議書
景區評A是不變的趨勢。該章節幾乎所有旅遊規劃都沒有,該需求將來一定很多,建議大家要好好補課。
旅遊規劃的編制體例必須改革,否則前景堪憂。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之功,能對業界有所裨益,更希望旅遊規劃的道路能越走越寬,旅遊規劃機構能真正獲得旅遊開發商的敬重,能與開發商共分獎金,共享成功喜悅,體現旅遊規劃師的人生價值。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