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兆山李白文化旅遊區住宿
A. 孝感安陸好玩么
安陸是一個市,呵呵·!有時間可以去看看。安陸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安陸市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位於該市西北部的白兆山旅遊風景區,自古林木茂盛,地勢險峻,層嵐疊翠,崖壑幽深,在歷史上曾吸引了不少騷人墨客涉足安陸,流連忘返。如李白、韓愈、杜牧、劉長卿、歐陽修、曾鞏、秦觀等,這些在中國文學史上享負盛名的文壇巨匠都曾來此覽勝題詠。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酒隱安陸,蹉跎十年」,於公元727年——公元737年在白兆山生活十年,其間娶妻生子,留下了十八處遺址和一百多首名篇佳作及眾多美麗動人的傳說。白兆山以其秀麗的山色和濃郁的李白文化每年吸引海內外遊客10萬多人次。
錢沖古銀杏生態旅遊區,位於該市西部的王義貞鎮,擁有我國目前現存的兩大自然狀態古銀杏群落之一,是全國的「銀杏之鄉」。銀杏有「植物界的大熊貓」之美稱,是研究古代地球地質演變的活化石,是我國特有的古老而珍奇的名貴樹種。錢沖古銀杏參天連片,現有千年以上的古銀杏48株,500年以上的180株,100年以上的4370株,新開墾銀杏基地38000畝,全市銀杏基地總面積達28萬畝,定植銀杏240萬株,連片25株以上千年銀杏景點36處,銀杏樹王、天女金桂、古狀元柏、桂竹園群四處。錢沖古銀杏群不但數量之多,年代之古老為世所罕見,而且樹形各異,有夫妻樹、情侶樹、子孫樹、母子樹,極具觀賞價值和情趣。
太平寨是安陸市最高山峰。西晉張昌起義時構築的古寨、石屋、古堡仍歷歷可見。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群落則給人以神秘感,顯身原始森林,林內古木參見,盤根錯節,藤蘿縈繞,枝繁葉茂,遮天蔽日,花草漫山遍野,加上獸鳴鳥啼,更顯幽深古奧。
涢水從大洪山北麓溪細流起步,容港納川,千回百轉,滔滔南流,流經安陸而名「府河」,是該市境內最大的河流,也是旅遊業開發的重點。結合城市防洪工程建設的安陸市河濱公園以府河為軸心,南至虹橋南側,北接解放山大壩,連接府河東西兩岸,東至沿河大道,西含李白紀念館、體育館、博物館、金泉禪寺、六福庄園、金泉度假村、解放山水電站等,總面積為29.1公頃。設有文化廣場、沙灘娛樂場合、民風民俗展覽中心綜合娛樂區。
修復中的金泉禪寺佔地100畝,樹林地帶及池塘面積過半,環境幽靜,景色宜人。是一個集僧人清修、弘法和遊客朝禮、觀光於一體的佛教聖地。
安陸市不僅有豐厚的旅遊資源,而且人傑地靈。不僅是全國著名的銀杏之鄉,而且是聞名全國的漫畫之鄉,足球之鄉、武術之鄉。
B. 白兆山的詩詞
自李白始,歷代名人「選勝題詠者,不可勝數」(《安陸縣志》)於白兆山間景點。下列詩抄自道光版《安陸縣志 唐 李白
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李太白集》) 雲卧三十年,好閑復愛仙。
蓬壺雖冥絕,鸞鶴心悠然。
歸來桃花岩,得憩雲窗眠。
對嶺人共語,飲潭猿相連。
時升翠微上,邈若羅浮巔。
兩岑抱東壑,一嶂橫西天。
樹雜日易隱,崖傾月難圓。
芳草換春色,飛蘿搖暮煙。
人遠構石室,選幽開山田。
獨此林下意,杳無區中緣。
永辭霜台客,千載方來旋。(同前) 宋 安陸人宋祁
千尺虹泉界道飛,陰虯橫絕負雲楣。
浮梁跨岸神移石,刦燼翻波地獻池。
度日銜花翔翠鳥,經年支榻養靈龜。
披襟更可祛煩恡,不獨東京叔度陂。(《景文詩集》) 宋 河南洛陽人范雍
涢水夢澤地,古跡洵堪求。
白兆桃花岩,翰林棲此邱。(《沈志》) 元 貫雲石
自序 :白兆山桃花岩,太白有詩,近人建「長庚書院」。來京師時,同中書平章白雲相其成,求詩於詞林臣李秋谷、程雪樓、陳北山、元復初、趙子昂、張希孟,與仆同賦。
美人一別三千年,思美人兮在我前。
桃花染雨入白兆,信知塵世逃神仙。
空山亭亭伴朝暮,老樹悲秋發紅霧。
為誰化作神仙區,十丈風煙隔淮浦。
暖翠流香春自活,手捻殘霞此細末。
幾回雲外落清嘯,美人天上騎丹鶴。
神遊八極棲此山,流水杳然心自閑。
解劍長歌一壺外,知有洞府無人間。
酒酣仰天呼太白,眼空四海無纖物。
明月滿山招斷魂,春風何處求顏色。(《貫酸齋集》) 明 安陸人李通儒
地勢下臨涢子國,山光遙射楚王城。
惟有桃花岩上月,曾聞李白讀書聲。(《沈志》) 明 河北盧龍人王璽
桃花開處山悠悠,閑道青蓮此臥遊。
徑仄補藤殘欲沒,瀑高觸石斷還流。
雨催新蕨猿聲急,風拂寒林草色秋。
今日偶來尋往跡,人間誰道少丹邱。 清 湖南湘潭人張瓚
謫仙逸興寄層台,雲外荒山一快哉。
岩畔桃花應念客,泉聲日日喚重來。 明 浙江長興人韋商臣
躋石攀羅上翠微,桃花洞在昔人非。
山僧解說蒲團理,慚愧風塵未拂衣。(《沈志》) 明 安陸人何遷
秋日帶秋山,馳車野筱間。
乾坤吾道在,酒賦此身閑。
失路虛回首,逃名欲閉關。
郝公餘釣石,許可一躋攀。(自註:甑山釣台,迷不可問)(《吉陽詩集》)
又杪秋白兆山觀桃花岩絳珠泉留題
古桂故含秋色,石泉自遠秋山。
野老已忘津處,桃花莫到人間。(同前)
又桃花岩詩
屋上開岩洞,床頭滴澗泉。
流雲常到戶,纖月半垂簾。(同前) 明 安陸人 高翀
移席尋佳勝,珠泉寒且清。
玉波翻蠏眼,銀海照蟬纓。
洗盞醉還酌,臨流坐獨醒。
蘇門何處是,一笑滄州情。(《沈志》) 明 四川安岳人 湯紹恩
地僻青林靄,天開白兆雄。
一江來漢外,萬象落空中。
雲雨蛟龍窟,乾坤草木功。
夜分呼吸近,長嘯問蒼穹。(《沈志》) 明 蔡可教
雨霽紅塵遠,山逥白兆雄。
諸天羅象外,五馬度雲中。
祓楔臨涢水,游觀頌禹功。
非君能載酒,樂事與誰同。(《沈志》) 楊芷
望望仙岩逼,輕輕拂袖過。
春風來秀靄,旭日接晴和。
翹首青雲落,開襟白兆多。
何當謀小築,靜聽楚狂歌。(《沈志》)
又
江國閑游意已長,尋求還宿遠公房。
山逥大界空餘色,月到中天自上方。
幾載蹤塵滄海畔,一宵清榻白雲鄉。
從今誰辨松花屐,踏遍祇林興未央。(《沈志》) 劉紹
靈岩俯幽壑,傳似武陵源。
津遠誰堪渡,蹊成自不言。
徑紆蒼蘚合,石險白雲屯。
未見開花日,千秋名獨存。(《沈志》)
又重遊白兆詩
不覩山房三十年,重來情思總堪憐。
峯頭樹色渾非舊,洞口桃花別有天。
一代風流凌白社,千秋雲卧憶青蓮。
逢僧語罷尋初服,出世終歸半指禪。
又偕雷筠倩登白兆最高處詩
著屐攀躋萬仞余,香煙裊裊襲人裾。
依微丹嶂題仙跡,徙倚青雲賦子虛。
禪室青齊曾結社,洞天深處好藏書。
籃輿最好偕高士,一度言詩一起予。(《沈志》) 清 張擢士
山情到我即雲眠,石老苔斑鎖舊煙。
霧色深深藏碧岫,桃花片片落珠泉。
洞閑自許邀孤月,谷響猶疑醉百篇。
只有清狂黃魯直,不將勝事讓青蓮。(《沈志》) 潘嶺
桃花岩上桃花浮,花落岩荒水自流。
泉得花神凝紺色,僧依岩隙結丹邱。
天留一線私雲竇,月滿千峯到客樓。
把酒醉歌呼太白,名山豈為一人留。
又眺白龍澗詩
乘閑聊寄碧雲宮,翠浪晴霞隱玉虹。
一燭天門毫影燦,自將法雨灑虛空。(《沈志》) 北宋 吳之彥
春放桃源可半開,尋幽不為武陵來。
峯高俯瞰謫遷洞,野闊平吞宋玉台。
飛瀑濺珠花帶雨,斷碑脫字石衣苔。
何當閑結雲間社,笑倚天風坐絲莓。(《沈志》) 清 孝感人程大呂
岩靜萬山古,桃花去水平。
臨溪天倒見,絕地草能生。
只許閑僧住,時聞野鶴鳴。
捫蘿坐清淺,慚愧濯吾纓。(《沈志》)
又中秋諸子登白兆峯予未得往詩雲
夜來闤闠度笙歌,聲散琅玕滴露多。
有客閉門閑蠟屐,何人當月裊煙蘿。
亭邊鐵笛愁相負,溪畔桃花夢里過。
此夕山中追盛會,林光酒色定如何。(《沈志》)
讀貫酸斎題白兆桃花岩之作,因念昔日避亂於此,回首二十年,今又是一番太平景色矣,詩
柯一元
長庚書院迷遺址,彷彿題名四十年。
六七詞臣空有賦,桃花何處伴遊仙。
春來風落桃花片,瀖水悠悠人不見。
古往今來事幾非,青山惟識詩人面。
隱隱煙霞洞口橫,琤琤滴翠響棊聲。
壺中日月靈光迥,千樹梅英斂素魂。
月明幽谷寒香動,紫霧紛紛騰彩鳳。
白雲芳草舊宜人,眼前去住為誰慟。
人言天寶亂非常,不見從前古戰場。
馬蹄踏處深如井,六月人過徹骨涼。
二十年來一回首,風平浪靜銷刁斗。
牧童騎犢放歌行,釣叟求魚呼舊友。
不圖今日見西周,未審青蓮何處游。
一拳岩谷蒼松隱,還似當年寄縱不(否)?(《沈志》) 程正度
西郭晴郊外,春風古渡頭。
平沙低落日,曲水抱孤舟。
雲擁碧霞寺,煙寒太白樓。
桃花迷去路,咄咄對滄州。(《沈志》) 陳浩
步月尋太白,把酒問謫仙。
想公雲卧時,逸興何飄然。
落紅滿芳徑,醉藉花陰眠。
棌葯逐韓康,彈琴對成連。
手執綠玉杖,足躡青雲巔。
高盼邈八極,歌聲落遙天。
古人不可見,清光為誰圓。
蕭蕭風林影,渺渺寒溪煙。
漁燈照野水,獵火燒山田。
永夜默惆悵,絕徑窮攀緣。
僧窗展遺編,幽夢還周旋。 董旦
岩高懸百尺,人去隔千年。
吟泣此山鬼,醉逃何處禪。
桃花春暮矣,流水窅依然。
待呼斯人出,白雲共往還。 清 湖北應城人程大中
今日杯中酒,憑誰問謫仙。
千年花已萎,一片雨如懸。
虛閣生涼氣,山城帶野煙。
布衫容易濕,悵望獨悠然。(《在山堂集》) 孫甡
郡西三十里,重疊畫屏開。
昔有讀書客,桃花照酒杯。
岩留白兆寺,天老謫仙才。
採石磯頭月,精靈此往來。(《林庵詩鈔》)
又
屏開白兆郡城西,三月桃花紅欲齊。
醉把一編相對讀,照人山色滿涢溪。(同前) 董緗
散步西城陰,好風吹我襟。
倐與井囂絕,悠然瞻高岑。
遙天展夕嶂,爽氣宵轉深。
桃花渺不見,流水幾時臨。
遠浦下孤鶴,如送山人音。
我欲生羽翼,神交商古今。
飲君一斗酒,為誦百篇吟。
海客跨鰲去,碧峯思莫禁。
謫仙自不死,風月千載心。
涢水瀉江漢,梅花無處尋。(《袠圃詩稿》) 王旒
幾回立馬望清暉,繞得攀蘿入翠微。
千載客隨流水去,三春夢逐落花飛。
雲山西擁峰巒盡,煙壑東開草樹稀。
我欲誅茅分片石,蹉跎不覺素心違。 劉增
前山後山日色昏,上寺下寺雨翻盆。
寺門壁立俯萬仞,坐見雲氣山中翻。
山僧煑茶留客住,轉瞬已失門前樹。
也知身亦在雲中,卻指層雲問山處。
鳥飛絕跡人不來,四望浩渺煙濤堆。
惟聞雨聲飄澗谷,響落林業喧如雷。
我畏薄寒不能寐,黃昏肩輿下平地。
回頭卻憶山中僧,挑燈夜宿雲端寺。(《橫山詩集》)
偕錢柳汀黃嘯岩游萬氏山亭循徑登白兆讀太白題詩作絕句五首
清 婺源人詹應甲
卧雲只有碧山知,誰見先生問答時。今日並無鸞鶴夢,岩花落盡不題詩。
小有茆堂隱竹扉,洞天拳石綉苔衣。山人道我尋山區,遙指鍾聲認翠微。
同披殘碣翦蒿萊,老桂槎枒手自栽。一樣康山風雨夜,白頭拋卻讀書台。
記游詩詠玉泉香,流貶何年到夜郎。老我拋書塵撲面,居停愧領謫仙鄉。 清 嘉善人錢清履
釣鰲客已白雲游,南國名山跡舊留。
齊贅漂流曾坦腹,楚狂笑傲又扶頭。
長江明夜袁宏舫,兩水雙橋謝朓樓。
落落青天搔首問,不妨終老此糟邱。
厯落嶔崎千古名,星精墮地夢長庚。
令公釋繋免冠見,天子驚才降輦迎。
甫也山頭逢戴笠,仙乎海上遁騎鯨。
只今岩畔桃花發,如見宮袍吟嘯情。 劉光書
謫仙仙去已千秋,想堂遺跡此倚樓。
酒友尚餘明月在,詩情應倩碧山留。
東岑西嶂環僧院,流水桃花隱釣舟。
更上一層堪極目,關河清晏不須愁。
C. 碧山俏似詩,涢水濃於酒,全詩還有哪幾句究竟出自清代李守磻還是唐代李白之手請高人指點!
安陸白兆山曾是李白「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之地。
但是「碧山俏似詩,涢水濃於酒」並非李白所寫。
據編修於道光年間的安陸黑龍崗《李氏族譜》記錄,
這兩句詩出自其十世祖李守磻之手。
D. 安陸真的是李白的故鄉么
李白第二故鄉———安陸 安陸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悠久,地傑人靈,不僅孕育出了宋祁、宋庠等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和政治家,還吸引了李白、杜牧、歐陽修、蘇軾等眾多的文人墨客。唐代大詩人李白當年仗劍去國,來到安陸,娶已故宰陽許圉師的孫女為妻,生一兒一女,並在白兆山隱居十年,留詩百首。如今,安陸人都自豪地宣稱這里是李白的第二故鄉。 安陸市位於美麗富饒的鄂中腹地,東西寬約60公里,南北長16公里,國土面積1355平方公里,人口62萬,轄9鎮4鄉2個辦事處。安陸交通發達。漢丹鐵路、漢十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316國道縱貫南北,安花公路、安衛鐵路橫穿東西,並與京廣鐵路、107國道相連接,北往襄樊,南通武漢,可謂四通八達。安陸有鐵、釩、銅、鋅、鉛、鈾等17種礦產資源,白花菜、南鄉蘿卜深受消費者喜愛,白果更是聞名全國,有「銀杏之鄉」美稱。目前,安陸已形成了糧食機械、紡織、建材、醫葯等幾大支柱產業。 安陸1993年曾獲全國「漫畫之鄉」稱號,有一批人從事漫畫創作。近年,安陸開始興建白兆山李白文化旅遊區,去年有廣東汕頭客商到安陸投資開發李白故居、讀書台、詩刻長廊、白兆寺等旅遊資源。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228&id=294972
E. 白兆山李白文化風景區有什麼導游詞白兆山有什麼導游詞
白兆山又名碧山,位於湖北省安陸市西北煙店鎮和雷公鎮交界處,距市版區14千米,在雷公權鎮白兆村境內,屬大洪山余脈。
詩仙李白「酒隱安陸」十年,即以白兆山為居留地,留下了大量詩篇和諸多遺址遺跡在白兆山。歷代文人墨客憑吊李白,先後涉足古城安陸,如韓愈、杜牧、劉長卿、歐陽修、曾鞏、秦觀等,一大批在中國文學史上享負盛名的文壇巨匠都曾覽勝題詠。
白兆山是文化之山,同時還是一道教聖地
F. 白兆山李白雕像上刻的是什麼詩
尋跡桃花洞,回眸紺美泉。
芳草連溪野,翠松傲麓煙。
雲懸白兆寺,鳥唱綠林阡。
讀書台韻繞,筆架山神牽。
休閑好住處,宵曉不同天。
賞古邀君醉,賓來安陸旋。
G. 李白的第二故鄉 李白的第二故鄉是哪兒
李白第二故鄉———安陸
安陸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悠久,地傑人靈,不專僅孕育出了宋祁屬、宋庠等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和政治家,還吸引了李白、杜牧、歐陽修、蘇軾等眾多的文人墨客。唐代大詩人李白當年仗劍去國,來到安陸,娶已故宰陽許圉師的孫女為妻,生一兒一女,並在白兆山隱居十年,留詩百首。如今,安陸人都自豪地宣稱這里是李白的第二故鄉。
安陸市位於美麗富饒的鄂中腹地,東西寬約60公里,南北長16公里,國土面積1355平方公里,人口62萬,轄9鎮4鄉2個辦事處。安陸交通發達。漢丹鐵路、漢十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316國道縱貫南北,安花公路、安衛鐵路橫穿東西,並與京廣鐵路、107國道相連接,北往襄樊,南通武漢,可謂四通八達。安陸有鐵、釩、銅、鋅、鉛、鈾等17種礦產資源,白花菜、南鄉蘿卜深受消費者喜愛,白果更是聞名全國,有「銀杏之鄉」美稱。目前,安陸已形成了糧食機械、紡織、建材、醫葯等幾大支柱產業。 安陸1993年曾獲全國「漫畫之鄉」稱號,有一批人從事漫畫創作。近年,安陸開始興建白兆山李白文化旅遊區,去年有廣東汕頭客商到安陸投資開發李白故居、讀書台、詩刻長廊、白兆寺等旅遊資源。
H. 李白文化
生平:
李白 (701年~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稱,與杜甫並稱「李杜」。身長七尺有餘(約1.83米)。生於安西都護府碎葉城,幼年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這種說法以郭沫若為代表,又一說為李白出生於四川省江油市)。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韓愈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李白的劍術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棄文從武,專心研究劍術,相信是不會亞於裴旻的。李白在年輕的時候是一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士(這與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俠士思想有關),《野史》上有若干關於這方面的記載。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今湖北省安陸市)。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言,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I. 李白的第二故鄉
李白第二故鄉———安陸
安陸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悠久,地傑人靈,不僅孕育出了宋祁、宋庠等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和政治家,還吸引了李白、杜牧、歐陽修、蘇軾等眾多的文人墨客。唐代大詩人李白當年仗劍去國,來到安陸,娶已故宰陽許圉師的孫女為妻,生一兒一女,並在白兆山隱居十年,留詩百首。如今,安陸人都自豪地宣稱這里是李白的第二故鄉。
安陸市位於美麗富饒的鄂中腹地,東西寬約60公里,南北長16公里,國土面積1355平方公里,人口62萬,轄9鎮4鄉2個辦事處。安陸交通發達。漢丹鐵路、漢十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316國道縱貫南北,安花公路、安衛鐵路橫穿東西,並與京廣鐵路、107國道相連接,北往襄樊,南通武漢,可謂四通八達。安陸有鐵、釩、銅、鋅、鉛、鈾等17種礦產資源,白花菜、南鄉蘿卜深受消費者喜愛,白果更是聞名全國,有「銀杏之鄉」美稱。目前,安陸已形成了糧食機械、紡織、建材、醫葯等幾大支柱產業。
安陸1993年曾獲全國「漫畫之鄉」稱號,有一批人從事漫畫創作。近年,安陸開始興建白兆山李白文化旅遊區,去年有廣東汕頭客商到安陸投資開發李白故居、讀書台、詩刻長廊、白兆寺等旅遊資源。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228&id=294972
J. 誰知道白兆山在什麼地方介紹一下
在湖北安陸白兆山旅遊風景區
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孝感安陸市西北部,距孝感市67公里,距安陸市15公里,曾是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之地。白兆山又名碧山,總面積8平方公里,境內主峰海拔379米。
白兆山,上有千年銀杏,下有紺珠美泉,左為讀書台,右為筆架山,桃花岩位居其中,眾星拱月,相映成趣。李白的著名詩《山中問答》:「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就是在白兆山寫成的。1992年,白兆山被原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白兆山現有摩崖石刻景區、白兆寺遺址遺跡景區、滴水岩野營攀岩景區、碧山湖休閑度假景區和祖師頂宗教文化景區。白雲泉摩崖石刻景區以摩崖石刻群為主景,主要有李白廣場、李白雕像、李白詩碑林等景點;白兆寺遺址遺跡景區有李白故居、讀書台、白兆寺、筆架山、曬經坡及桃花岩等景點;滴水岩野營攀岩景區主要是一些參與性的生態旅遊和野營攀岩活動;碧山湖休閑度假景區是白兆山的接待區;祖師頂宗教文化景區處於山峰之頂,主要是道教文化區,傳說道觀建築前古銀杏樹為李白親手所植。
李白 李白字太白,祖籍隴西,701年李白誕生於西域碎葉,705年隨家遷居蜀中。公元725年春,懷著四方之志,「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於公元727年來到安陸,與唐高宗時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宗亞璞結婚生育一雙兒女。他以安陸為基地四處交遊,拜仙訪道,求薦入朝,以文會友,此間留下了100多篇著名詩文。如《山中問答》、《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劉侍御綰》等詩都是描寫白兆山的。公元737年攜妻子、女舉遷東魯(山東任城),742年詔令入京任翰林職,744年,受奸人之害被「賜金放還」, 757年因永王兵敗,入獄於潯陽,後流放,759年赦免,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
李白在安陸的十年,對李白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這時李白是二十七歲到三十七歲,是他思想形成和創作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所謂「酒隱安陸,蹉跎十年」,在這段時間里,他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詩文,顯示出他卓越千古的藝術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