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旅遊業發展的國家
A. 政府怎麼樣發展旅遊業 2017國家對旅遊業的政策
中國政府刺激旅遊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一、2009年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首次明確了旅遊業「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定位,並提出了近幾年旅遊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深化旅遊業改革開放、優化旅遊消費環境、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旅遊產品多樣化發展、培育新的旅遊消費熱點等。並指出政府要加大投入以及金融支持,大力支持旅遊業的發展。二、2012年7月《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旅遊業的實施意見》要堅持旅遊業向民間資本全方位開放,通過民間資本推進旅遊產業投資。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旅遊業,如合理開發旅遊資源,經營、管理旅遊景區,開發旅遊產品、經營旅遊車船業等,切實將民間資本作為旅遊發展的重要力量。三、2013年《國民旅遊休閑綱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實,城鄉居民旅遊休閑消費水平大幅增長的發展目標,並提出了大力發展旅遊業、擴大旅遊消費的幾大措施:1、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引導職工靈活安排全年休假時間。2、大力推進國民旅遊休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國民旅遊休閑產品開發與活動組織。3、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增加旅遊休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4、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旅遊休閑設施,開發特色旅遊休閑線路和優質旅遊休閑產品。落實國家關於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四、2014年《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要增強旅遊發展動力,擴張旅遊發展空間。在政府扶持旅遊消費方面,部署了四大方面的重要舉措:1、切實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2、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編制全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加強對國家重點旅遊區域的指導。3、加大財政金融支持。由政府引導,推動設立旅遊產業基金。4、擴大旅遊購物消費。五、2015年《2015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報告》1、實施旅遊基礎設施提升計劃,改善旅遊消費環境。加強中西部地區建設,連通景區道路、停車場、旅遊廁所等建設,規范旅遊市場價格和經營秩序等五項內容。2、實施旅遊投資促進計劃,新辟旅遊消費市場。包括加快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大力發展特色旅遊城鎮、大力開發休閑度假旅遊產品、積極推動「互聯網+旅遊」等七項內容。3、實施旅遊消費促進計劃,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提升特色旅遊商品、積極發展老年旅遊、支持研學旅行發展、積極發展中醫葯健康旅遊等四項內容。4、實施鄉村旅遊提升計劃,開拓旅遊消費空間。包括堅持鄉村旅遊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方向、完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配套設施、開展百萬鄉村旅遊創客行動、大力推進鄉村旅遊扶貧等四項內容。5、優化休假安排,激發旅遊消費需求。包括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鼓勵彈性作息、鼓勵錯峰休假等三項內容。6、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促進旅遊投資消費持續增長。包括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實差別化旅遊業用地用海用島政策、拓展旅遊企業融資渠道等三項內容。
B. 一個國家的旅遊業怎麼發展
一、發展旅遊業對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積極影響
(一)增加資金積累和外匯收入
發展國內旅遊業,有助於拓寬貨幣回籠渠道,加快貨幣回龍速度,擴大貨幣回籠量,因此能夠加快資金周轉,增加資金積累和國民收入,為國際旅遊業發展創造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難得的經營管理經驗。發展國際旅遊業能夠增加外匯收入,旅遊者必須要來旅遊產品生產地進行消費,節省了商品外貿過程中的運輸、倉儲、保險等費用,降低了換匯成本;旅遊出口不受客源國或地區貿易保護的限制,不受關稅影響;旅遊業創匯方便,無須產品包裝、儲運和其他繁雜的進出口手續。
(二)為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經濟產業,涉及到社會許多相關產業,包括交通、建築、通訊、貿易、餐飲服務、文化娛樂等產業。旅遊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門檻低,就業范圍廣,就業層次多,吸納了大量因人口自然增長新增加的勞動力以及因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從第一、第二產業轉移出的大量富餘勞動力。旅遊的發展可以增加區域內的人流、物流、資金和信息流的流動,因此發展旅遊業能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根據加拿大學者的系統模型理論,旅遊業收入每增加3萬美元,就將增加1個直接就業機會和2.5個間接就業機會。世界旅遊組織研究報告也指出,旅遊業每增加一個從業人員,相關行業就增加5個就業機會。
(三)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在我國,鞏固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部署和思路。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具有十分突出的關聯帶動作用,發揮著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核心作用,不僅直接給航空、交通、飯店、餐飲服務、商業網點、景區、經典等帶來了客源和市場,而且間接地帶動和影響了農村和城市建設、加工製造、文化體育等行業的發展。旅遊業發展將增加旅遊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有利於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同時還增加了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產業之間結構的調整,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新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成功有賴於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四)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由於大量本地居民從事旅遊業或相關行業,個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遊業發展促進了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大量旅遊者的來訪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遊,開拓了眼界,豐富了地理、文史和風俗民情等知識,提高了對生活的要求。旅遊業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城市居民素質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旅遊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其發展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對弘揚民族文化、提高國民文明素質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五)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國家旅遊局連續提出了「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的鮮明口號。這為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鄉村旅遊點所聘用的服務人員主要來自家庭成員和當地居民,在經營旅遊服務的同時積極推銷花卉、花果農作物產品,既降低了經營風險,又增加了農作物附加效益。在開發鄉村旅遊的同時,將會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積極進行「村村通」道路建設和旅遊區內道路建設,以及村社環境整治活動。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遊對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和提升農村精神文明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農民向非農領域轉化,加快了傳統的農村種植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
(六)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
許多外國投資者都是通過旅遊來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投資環境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潛在的旅遊市場。旅遊的宣傳效應率為1比8,即一個旅遊者對當地的印象可影響8個人。旅遊業一般不受貿易壁壘干擾和出口配額的限制。因此,國際上普遍認為旅遊業是最優秀的出口產業。發展旅遊業可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大量的企業家、專家和學者通過旅遊帶來了最新的技術、信息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有利於我們低成本地學習和借鑒別人有用的東西,加快觀念更新,促進本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及與國際接軌。據不完全統計,從1978年至今,全國利用外資進行旅遊開發建設的資金已超過200億美元,其中150億美元用於旅遊飯店建設,20億美元進行旅遊景觀建設。
二、發展旅遊業對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消極影響
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經濟旅遊業的不穩定,會導致區域經濟的不穩定。旅遊業的發展是導致消費品和房地產價格的上漲的一個原因。對區域社會和文化而言旅遊業給旅遊區的社會治安帶來隱患,對旅遊區居民健康的產生不良影響。旅遊活動對植物的最大危害發生在旅遊開發初期,大量樹木被砍伐,使物種的多樣性受到破壞;游者的投餵食物會造成野生動物的捕食能力下降,近距離觀看等會擾亂野生動物的生活規律。旅遊業也會對國家和地區的水體造成影響,旅遊活動對水體的污染,首先是由遊客所拋棄的各種垃圾造成的;其次,地處旅遊區的酒店排放的污水加重了水質的污染;另外,遊艇等水上交通工具排除的油污,也是造成水體污染的原因之一。旅遊業對大氣造成的影響:交通在給人們出遊提供便利的同時,其尾氣的排放加劇了大氣的污染;另外,許多賓館、酒店廚房所排放的油煙,以及宗教信徒和遊客「虔誠」的香火形成的煙霧,也是旅遊區大氣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旅遊者的隨意刻劃、撫摸、踐踏,以及呼吸、汗氣等都會使旅遊吸引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損和破壞。對旅遊景觀:設計不周密、論證不全面的旅遊開發建設會對旅遊景觀造成破壞;另外,不適當的開山辟路、亂填湖泊、圍墾造田等旅遊開發建設,會造成旅遊區水土流失、水體水位下降,從而破壞旅遊區的整體風貌。
C. 世界上哪些國家的旅遊業發達靠旅遊業支撐的
辛巴威是非洲的一個國家,辛巴威的地理位置特別好,他們屬於熱帶草原氣候,雖然地處熱帶,但是常年的平均溫度約為22度最高溫度才32度。它們的最高溫度居然還要比我國的一些地方的最高溫度還要低,這也著實讓人很驚訝。
根據世界旅遊組織提供的最新數據,2016年義大利入境旅遊人次位列世界第五,國際旅遊收入位列世界第六。為了讓遊客對義大利文化有更直觀的印象,義大利國家旅遊局推出了一個手機應用程序,通過這個程序,人們可以利用模擬現實技術如臨其境地領略義大利藝術歷史文化,美食美酒道獨特魅力。
D. 旅遊業的發展,對國家和個人有什麼好處
經濟、社會、環境三方面優點。從經濟上來說,可以獲得外匯收入,增加GDP;對社會的好專處在於,屬增加就業機會,有利於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旅遊業被稱之為無煙工業,相對於工業等其它產業而言,對環境的破壞程度要低的多。
E. 國家為什麼重視發展入境旅遊市場
旅遊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入境旅遊引領行業變革
讓世界認識美好中國
40年前,中國以入境旅遊為代表,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大門。40年來,入境旅遊在推動中外文化、經濟交流,對外展示新時代中國形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日,入境旅遊市場基本面穩步進入回升通道,基礎支撐有待夯實。入境旅遊市場未來有持續增長的空間,但是受制於復雜的外部環境和有待培育的內生動力。
入境游市場回升 基礎仍然薄弱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旅遊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入境旅遊人數1.33億人次,同比增長4.1%;2016年入境旅遊人數1.38億人次,同比增長3.5%;2017年入境旅遊人數1.39億人次,同比增長0.8%。中國入境旅遊市場已進入恢復增長的新通道和總體回升的新階段。
就各地區來看,2018年2月單月,重慶市接待入境遊客9.88萬人次,同比增長12.27%;黃山市接待入境遊客26.22萬人次,同比增長11.70%;廣西省接待入境遊客33.32萬人次,同比增長11.60%;江蘇省接待入境過夜遊客23.16萬人次,同比增長8.30%;昆明市接待入境遊客6.33萬人次,同比增長3.94%;浙江省接待入境遊客47.10萬人次,同比下降7.10%;受上期高基數影響(17年2月海南省入境遊客量上漲了近88%),海南省接待入境過夜遊客6.75
萬人次,下降16.40%;上海市接待入境遊客47.06 萬人次,同比下降17.70%。
2018年2月中國各地區入境遊人數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越來越多的來華客源開始選擇上海、深圳、北京、蘇州、廈門、成都、重慶等城市作為旅遊目的地,還有不少遊客來中國購物、休閑、度假和研學。以前中國主要靠差異化吸引遊客,現在開始靠美好生活和品質服務來吸引遊客,美好生活已成為優質旅遊的新動力。
盡管入境旅遊發展向好,但痛點仍然存在
目前中國入境旅遊市場基礎仍比較薄弱,關鍵支撐不夠穩固。與中國6.9%的GDP增速和14.2%的進出口總額增速相比,入境旅遊市場的增速明顯偏低。與7%的出境旅遊增速相比,入境旅遊只是微弱的正增長。
入境旅遊市場發展空間巨大,但目前仍受制於復雜的外部環境和有待培育的內生動力。
中國入境游市場呈現3個「二八」規律:國內港澳台遊客約佔80%,外國遊客約佔20%;產品結構體系中,觀光類產品約佔80%,休閑度假類產品約佔20%;首次來華遊客佔比約80%,其他遊客約佔20%,除商務遊客以外我國的重遊率相對較低。
客觀地講,我們還不善於對外言說新時代的中國故事。除了整個國家和少數城市具有較高國際知名度外,多數旅遊城市,特別是新興旅遊目的地的知名度還沒有在全球打開。
文化和科技為入境旅遊賦予新勢能
要善於挖掘入境旅遊市場的新潛力,運用文化和科技為入境旅遊賦予新勢能,對於中國來說,許多外國人並不滿足於簡單的來中國到訪旅遊,而是希望有更多時間、更多精力來深入了解中國,進行一次深入的文化之旅。中國可以依託其文化獨特性,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中國旅遊業的變革時代已經到來,伴隨入境游市場的穩步發展,中國旅遊市場需不斷提升旅遊產品和服務,並且敢於創新和突破。
旅遊業發展拐點已經到來,中國旅遊業面臨全面升級。創新和開發好的旅遊產品和服務最終有利於提升中國消費市場升級換代,也有利於在中國消費成長的過程中,把很多消費留在國內。
F. 世界上哪些國家和地區是靠旅遊發展經濟的
新家坡、馬爾地夫、埃及、威尼斯、瑞士、印尼、馬來西亞。
G. 一個國家沒有製做業,靠旅遊業可撐起國民經濟嗎
一個國家要撐起國民經濟,必須是製造業,而且是重工業。工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工業的發展程度代表著國家的經濟實力,所以製造業才能撐起國民經濟,旅遊業是不可能撐起的。
H. 百度一下 為什麼大多數國家都是國內旅遊業的發展先於國際旅遊業的發
個人感覺還是和國家大小有關,梵蒂岡就主要發展對外旅遊業。大多數需要轉內型或者發容展旅遊業的國家原本都有較為充實或者過剩的第一第二產業,所以需要發展旅遊業。對於發展旅遊業,從發展內需開始,是最簡單也投入較少的。
首先,國內環境比較熟悉,容易宣傳,國內消費群體比較容易接受。
其次,國際金融環境,吸引外國旅遊困難重重,做還是要做,但是最好都先穩固內需。其他行業的也是首先發展吸引內需。
最後,國際旅遊業相關的法律條文,以及簽證宣傳復雜,競爭難度大。
綜合認為發展國內旅遊可以放在首位。
I. 為什麼各個國家和地區都要大力發展旅遊業
投入少,收益高 。
而且能帶動周邊發展。
J. 目前世界上旅遊業最發達的國家是哪個
沒有最好,都是相對的,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像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都是國回際旅遊勝地。現在我們中答國是世界上入境遊人數最多的國家。還有埃及,馬爾地夫,夏威夷,紐西蘭,日本,法國,英國,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等國在旅遊業上都有不俗的表現現在是中間的天下。全世界第一,入境游要說發展的最好,可能算馬爾地夫和新加坡,泰國和中國的香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