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代表案例
1. 舉例論述旅遊和文化的之間的關系
一、文化是旅遊來的靈魂
(一自)文化是旅遊資源的魅力所在
不少文化資源只要略加開發就可以成為富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大量的人文旅遊資源都具有豐富而深邃的文化內涵,遊人要欣賞、感悟它,規劃師、旅遊商要開發利用它,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 (二)文化是旅遊業興旺發達的源泉
一個沒有文化的企業是沒有活力的企業,一個沒有文化的企業是沒有前途的企業,一個沒有文化的企業是沒有靈魂的企業,沒有文化的企業是一個必定會被市場無情淘汰的企業。旅遊企業也是如此。一個文化氛圍濃郁、文化底蘊深厚的旅遊企業對內可以團結員工、凝聚人心;對外可以吸引顧客、獲得效益。
(三)文化交流是旅遊業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就社會效益而言,文化交流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增進了解、加強友誼;就經濟效益而言,文化的交流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才流,有利於促進客源地和目的地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2. 旅遊界十大經典案例
中國旅遊界的十大經典案例之一
姚女士在黃定居多年,不久前一遠客來訪。她們外出遊玩時途經磁湖,對方對磁湖風光大為驚嘆,連稱堪比杭州西湖。朋友的大呼小叫令姚女士啞然失笑:此景司空見慣,從沒覺得有多美。
在一媒體工作的吳女士也有同感。此前央視曾播放舉世聞名的銅綠山古礦冶遺址這一考古發現,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朋友為此特意來電追問:黃石還藏有這樣的「國寶」,怎麼從沒聽你說起?吳女士納悶地答,自己從小就知道有這回事,也沒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市民柯先生也表示,家裡來了遠客不知道帶到哪裡去玩,「因為感覺黃石沒什麼好玩的景點。」
市民對家鄉景點集體性漠視的背後,是重工業城市給黃石人留下的深刻烙印——近百年來,黃石人陶醉在「鋼鐵搖籃、水泥故鄉」史詩般的美好感覺里,卻忽視了身邊還有這樣一些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黃石第一旅行社負責人巫劍對此悟得極深。1990年亞運會期間她在報紙上看過一則花絮:兩人吵架 ,旁觀者說不要吵了,看完亞運會完了再吵吧,於是兩人立刻安靜下來繼續關注賽事。「我們的旅遊文化也需要在全民中達成一種共識,就像杭州西湖之所以被稱為人間天堂,當地人首先對自己的文化有認同感,覺得杭州就是天堂。而這種認同感需要政府引導 。」她認為,黃石市民需要一種對家鄉文化的認識和認同,才會自豪地主動地去宣傳它。「你自己都不熱愛,別人將更難認同。」
作為城市營銷的一部分,黃石還需要以更多元化的方式來宣傳自己。多年前,外地人多是通過冶鋼、華新、美爾雅等知名企業和產品知道黃石,近年來透過世界冠軍程菲來認識黃石。而作為擁有著獨特旅遊資源的黃石來說,通過旅遊產品來推介城市則更為直觀。
而現實的情況是,市民普遍對本地景點認識不足,更談不上口碑宣傳,反而是趨之若鶩追逐外地景點。一些外地較成熟的景區乘虛而入,藉助其凌厲的營銷攻勢,使黃石旅客成了競相爭搶的「香餑餑」。一個典型的細節是,桂林一家旅行社在黃石成功營銷,成為了中國旅遊界的十大經典案例之一。
另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黃石遊客往外跑,來黃石的遊客卻很少。目前來黃的旅遊團極少,多是企業商務團體或親朋走動。於是黃石尷尬地成為了旅遊輸出地。「我們是跛腿在走路。「一位旅行社負責人說,作為黃石的旅行社,不僅把遊客送到全國甚至世界各地,更希望把五湖四海的客人接到黃石來玩,但現實並不樂觀。據初步統計,遊客輸出與輸入之比在9:1左右,即10個遊客中,有9個黃石人外出旅遊,僅有一個人來黃。
向東方稱,黃石的「創優」工作的確沒有達成全市人民的共識,市民普遍感覺難度很大。她認為,民眾的這種感覺有著多方面原因,客觀上黃石的旅遊發展得不夠,品牌景區缺位,至今沒有一個4A景區。但在《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基本要求》中,有幾條「硬性規定」是申報城市必需逾越的門檻:旅遊總收入要在本市GDP比例中至少要達到6%;旅遊外匯收入至少要達到1000萬美元。「盡管我們離這兩個數字還有距離,但這兩項我市每年在以50%甚至更高的增幅在上升,3年之後肯定可以達到要求。」目前我市仙島湖和國家礦山公園非常有希望沖擊4A級旅遊景區。一旦成功,將是黃石申報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重要砝碼。
屆時有了品牌景區作底氣,想必黃石人都會開始正視身邊熟視無睹的景點,除了旅行社,我們每一個市民,每一個部門,都是黃石旅遊的推銷員。
3. 區塊鏈在文化旅遊類的實例有哪些
區塊鏈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加密貨幣體系的核心支撐技術。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優勢是去中心化,能夠通過運用數據加密、時間戳、分布式共識和經濟激勵等手段,在節點無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統中實現基於去中心化信用的點對點交易、協調與協作,從而為解決中心化機構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數據存儲不安全等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區塊鏈的應用領域有數字貨幣、通證、金融、防偽溯源、隱私保護、供應鏈、娛樂等等,區塊鏈、比特幣的火爆,不少相關的top域名都被注冊,對域名行業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以旅遊業為例,區塊鏈應用主要集中在旅遊出行、旅遊社區點評、數字身份管理、信用消費管理、追蹤飛行員的職業證書和資格、酒店和航空公司的忠誠度計劃、預訂管理、消費積分管理這幾個應用領域。另外區塊鏈在金融、游戲、娛樂等領域也有應用。
4. 文旅幫策劃過哪些經典案例
比如:山東休閑農業旅遊綜合體項目,天津休閑農業度假區,河南養生文化小鎮,河北女媧文化旅遊度假區等項目。
5. 文化旅遊設計的案例在文人故居方面綠維創景有哪些案例
旅遊越來越熱,也引發了不少地方開發文化旅遊的熱潮,甚至達到掘地三尺的程度。文化旅遊開發怎麼做;如何才能達到資源與文化的有效結合,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收益的雙贏? 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在山西省壽陽縣策劃完成的《中華第一書香門第旅遊區——三代帝師故里》項目的整體策劃中,用「跳出故居做故居,整合文化做文化」的方式,為這類旅遊項目的開發,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和模式。我國目前沒有一個以「書香門第」為主題的經典旅遊區。本項目正是抓住這一市場空白,提出「書香門第、三代帝師」這一對旅遊者有吸引力和號召力,並具有廣泛市場基礎的主題。它所標榜的「儒雅文化」主題,不但巧妙的將祁氏家族的人物與事件融入了主題,也將主題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塑造了中國大眾所心儀的人生典範,足以與風頭正勁的「晉商文化」 並駕齊驅,成為晉中獨具特色的旅遊品牌。
6. 文化旅遊的案例
素稱「音樂之都」的維也納,憑借眾多著名音樂家的遺跡成為歐洲著名的文化旅遊中心。布拉格、威尼斯、巴黎盧浮宮、敦煌莫高窟等也分別以音樂會、電影節或藝術節而成為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在形式多樣的文化旅遊中,以親身體驗雖已消失但仍然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某些生活方式為主題的懷古文化旅遊,是當今頗為風行的專題游覽項目之一。如坐落在詹姆斯河與約克河間的美國古城威廉斯堡,由於完整地保存了18世紀英國殖民地時代的城鎮風貌,使參觀者彷彿時間倒流了200多年,從而成為美國最重要的歷史名勝之一:荊州古城、杭州宋城和北京的大觀園、武漢戶部巷也都以模擬古代生活方式而成為門庭若市的文化旅遊勝地。
文化旅遊既不是一種產品,又與旅遊文化大不相同,所謂文化旅遊,關鍵在文化,旅遊只是形式。文化旅遊之「文化」應解釋為對旅遊之效用及旅遊之目的所作的定性。
7. 旅遊文化的種類,其中結合實例說明哪些屬於精神文化
旅遊主體文化,旅遊客體文化,旅遊介體文化 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蘊涵於旅遊主體旅遊活動以及旅遊中介經營管理活動中的 特定文化心理、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等精神內涵,以及引導、影響人們旅遊實踐的直接和間 接的在旅遊實踐中抽象出來的價值觀、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
8. 傳統節日的旅遊開發的案例
這個算比較成功跟有名氣的
西雙版納神奇美麗的熱帶雨林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交相輝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猶如人間仙境,令人如痴如醉。
概況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南部,雲南省南部邊陲。地處99056』E—101050』E,21008』N—22036』N,屬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濕潤區。東北面與江城縣、思茅市毗連,西北面與瀾滄縣接壤,東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別與寮國、緬甸連壤,邊界國境線長達966.29千米。全州轄景洪、勐海、勐臘1市2縣,40個鄉鎮,駐有10個國營農場,7個中央、省屬科研單位。
人口不多民族多———文化獨特
西雙版納全州總人口不足百萬,卻居住著傣、漢、哈尼、拉祜、布朗、彝、基諾、瑤、壯、回、苗、景頗、佤等13種世居民族,其中傣族占總人口的34%,漢族佔25%,其他少數民族佔41%。基諾族是西雙版納獨有的少數民族。
以傣族為主的10多種少數民族形成並保留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歷史文化、傳統習俗和生活方式。眾多歷史遺跡、佛塔、亭井、佛寺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和村寨、民族節日、宗教和民族風情,構成獨特而多樣的人文景觀。
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文化活動令人神往。哈尼族的「嘎湯帕節」、布朗族的「桑勘比邁節」、基諾族的「特懋克節」、瑤族的「盤王節」、拉祜族的「擴塔節」,都體現了獨特的民族風情,被譽為「東方的狂歡節」的傣族「潑水節」更是讓人樂而忘返。
旅遊開發起步早———知名度高
西雙版納的美名,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蜚聲海內外。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西雙版納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雙版納抓住機遇,依託州內兩個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具有典型性和多樣性熱帶雨林為代表的自然景觀旅遊產品,以傣族為主體的多種少數民族風情文化民俗旅遊產品,大力發展旅遊業,較早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景區,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
全州共有東西南北7條國內外旅遊熱線,有景區、景點120多處,A級以上精品旅遊景點10處,其中AAAA級景點3個(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傣族園、原始森林公園),AAA級景點2個(野象谷、熱帶花卉園),AA級景點3個(民族風情園、曼聽公園、勐泐文化園),A級景點3個(曼飛龍筍塔、勐遮景真八角亭、打洛獨樹成林)。開通了中緬、中老旅遊線路,正在建設水、陸、空並舉的中、老、緬、泰四國旅遊環線。
目前,西雙版納州正圍繞形成在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旅遊產品這一核心,以實現旅遊資源優勢向旅遊經濟優勢跨越的目標,傾力構築「一個中心、三大旅遊區、三級旅遊點、四條旅遊主線,七大旅遊產品」的西雙版納旅遊新格局。
邊境線長口岸多———區位優越
西雙版納國境線長966.3公里,是我國連接中南半島和南亞次大陸的樞紐,也是我國大西南和東南亞兩大市場對接的結合部、窗口、前沿和基地。素有「東方多瑙河」之稱的瀾滄江•湄公河穿州而過,一江連中、老、緬、泰、柬、越六國。從景洪順江而下可直達緬甸、寮國、泰國,不久可直通柬埔寨和越南。州內現有景洪港、磨憨口岸、西雙版納機場等水、路、空3個國家級口岸和一個省級口岸打洛,有6條主要過境通道直通寮國和緬甸,此外還有60餘條邊境通道。
西雙版納是我國進入東南亞最便捷的水陸通道。在西雙版納眾多的口岸、通道中,磨憨口岸是中國與寮國的唯一國家級口岸,現有3條柏油路直通寮國北部3省。省級口岸打洛到緬甸景棟86公里,到仰光989公里。西雙版納機場航空口岸現已開通了成都、廣州、上海、北京等9條國內航線和2條通往泰國曼谷、寮國琅勃拉邦的國際航線。
突出的區位優勢,使西雙版納成為四通八達的對外開放地區。國內外客商齊聚西雙版納,對外貿易紅紅火火。中國的牛和梨、蘋果、大蒜等農副產品,輕工產品源源不斷地從西雙版納運往老、緬、泰等東南亞各國,泰國的熱帶水果、大米、海產品等,又從西雙版納紛紛發往內地,物流暢通,進出兩旺。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西雙版納正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必將煥發出勃勃生機。西雙版納州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外向型經濟為主導,堅持科教興州、開放活州、生物富州、旅遊強州、依法治州的基本思路,提升優化糧食、橡膠、蔗糖、茶葉等傳統產業,重點培育林業、旅遊與文化、電力、畜牧、雲麻、傣葯等新的支柱產業,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配合上級加快建設昆曼公路、瀾滄江•湄公河航道、航空專線、雲電外送等四大國際通道,把西雙版納建設成著名熱帶雨林旅遊度假區、自由貿易試驗示範區、生物生態科研開發區、民族民間文化交流展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