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海洋旅遊在國外發展現狀

海洋旅遊在國外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 2020-12-13 00:17:42

① 幾個人海上迷路,誤入一個神秘海島,30年後這里為何能夠成為全國十大海洋旅遊目的地

長山群島有著讓人震驚的景色,加上當地樸素的居民導致這個一下子被帶火了,後來更多的遊客被這個地方所吸引而建設了很多特別的酒店,加上不斷的推廣導致這個群島很快就被全世界所認識。在這里,又讓人難以忘懷的海岸景色,這里有讓你舒服得不想離開的感覺,歸根到底還是這里的樸素文化吸引了更多的人。

如果沒有當初的誤入,現在這里還可能是落後的漁村。

② 海洋旅遊業仍是海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嗎

根據國家海洋局公布的數據,濱海旅遊繼續保持較快發展態勢,郵輪遊艇等新業專態旅屬游成長步伐加快。2016全年我國海洋旅遊業實現增加值12047億元,比2015年增長9.9%,依然是海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從我國濱海旅遊業增加值對我國海洋經濟的貢獻來看,我國濱海旅遊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走高,從2008年的11.6%上升至2016年的17.1%,據測算,2017年的比重達到17.6%。我國濱海旅遊業發展對於我國海洋經濟的貢獻持續走高。在我國,旅遊業較為成熟的省市大多分布於沿海地區,濱海旅遊在其旅遊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按照國際旅遊接待能力進行排名,國際旅遊收入方面,前十名的省市中有八個位於沿海地區。

③ 海洋強國的海洋旅遊

建設海洋強國需要發展海洋旅遊
建設海洋強國,需要一種柔中寓剛、以柔克剛的柔性國家戰略,即發展海洋旅遊。
中國旅遊,一直扮演著柔性國家戰略的角色,在處理外交危機、兩岸關系、經貿摩擦、內需拉動、民生改善等重大問題上,一貫發揮獨特的作用。不僅中國,世界各大強國莫不如此。當今,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的主題。強國曾經的軍事硬實力,裹挾著記憶中的遠征欲,往往轉化為飈高的國民出遊率,如長期作為世界第一旅遊客源地國的德國;大國永恆的文化軟實力,夾帶著基因里的自信心,往往轉化為傲人的遊客接待量,如長期作為世界第一旅遊目的地國的法國。
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國家旅遊局將今年的旅遊主題確定為「2013中國海洋旅遊年」。發展海洋旅遊,是中國旅遊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承擔民族歷史使命的重大領域。
發展海洋旅遊,能夠超越領土爭議、避免國際敏感、促進民間交流、樹立海權形象、傳達國家意志、造就行動影響、沉澱共同利益、積累安全因素、挖掘海洋資源、拉動海洋經濟、豐富海洋業態、保育海洋環境、培植海洋文化,最終,巧妙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柔性建設中華海洋強國。
發展海洋旅遊,作為柔性海洋強國戰略,需要三個戰略支柱。
第一、柔性的海權觀念——旅遊海權論。
自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創立海權論至今,世界各大國普遍篤信國家海洋權益對民族歷史走向的影響,普遍重視海權的維護與開拓。然而,馬漢的海權論是一種剛性的海權觀念,是建立在海外殖民地、海上貿易和海軍優勢基礎上的海權理論;二十一世紀的世界需要一種新型、柔性的海權觀念,需要建立在人的活動、人的交流、人的體驗基礎上的海權理論,即旅遊海權論。
為了維護和開拓國家旅遊海權,中國海洋旅遊要沖出近海走向遠洋、沖出海濱走向腹地、沖出狹義走向超越,打開戰略空間,布局功能產品,通過發展海洋旅遊,綜合促進國家海洋資源開發,有效推動國民海洋意識培育,促使中國人更多地出海,促使中國更多地獲得掌控海洋、主導海洋的發言權和發力權,以此維護國家核心利益、開拓民族生存空間。
第二、柔性的建設方案——海洋旅遊規劃設計。
海洋是同質化的旅遊資源,因此,尤其要強調高水平、專業性的規劃設計方案。海洋旅遊規劃設計,必須符合發展海洋旅遊的規律和建設海洋強國的要求,斷不可簡單地把內陸旅遊規劃設計的模式搬進海洋。海洋旅遊規劃的基本要求是廣義資源、休閑市場、度假產品、集聚產業、聯動布局、人本服務、海洋地產、情景交通、先進設施、動態環保、本地文化、訴求均衡、綜合治理、細化營銷;海洋景觀設計的基本要求是基於海洋旅遊體驗、構造「海景—遊人」關系、整合海洋景觀客體、梳理海洋觀景視線、研磨海洋文化創意。
海洋旅遊規劃設計的核心是柔性建設,強調硬體軟體均衡、調整創新為先、挖掘生長為魂。硬體建設的重點是柔性地調整沿海旅遊城市、創新海洋旅遊項目;軟體建設的重點是挖掘地方海洋文化、生長現代海洋文化。
第三、柔性的市場指標——休閑度假為主。
海洋旅遊市場的主導、主流、主題都是休閑度假。概括而言,要面對自我實現、品質個性、出國替代、長假生活等休閑需求,配置郵輪、游輪、遊艇、度假酒店、度假社區等度假供給。
長久以來,中國各地通行以接待遊客人次、實現旅遊收入為主的剛性旅遊市場指標,這是由陸地旅遊以大眾觀光、規模經濟為主體的現實決定的。為了引導中國海洋旅遊的正確發展,有必要引入以接待遊客人天數、遊客人均消費、遊客人均停留天數、酒店平均入住率、遊客滿意度為主的柔性旅遊市場指標,以此評價各地海洋旅遊發展業績,確保以休閑度假為主的海洋旅遊發展。
(作者為北京制源江山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

④ 中國濱海旅遊業的發展空間怎樣發展現狀如何

濱海旅遊是旅遊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沿海地區,它又是海洋產業構成中的一個很大部分。濱海旅遊業是指以海岸帶、海島及海洋各種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依託的旅遊經營、服務活動。
中國瀕臨太平洋西岸,擁有1.8×104km的大陸海岸線,1.4×104km的海島岸線,島嶼6,500多個;可管轄的海域南北延伸近40個緯度,面積達300多萬km2,有中溫帶、暖溫帶的海上景緻,更有熱帶、亞熱帶的海洋風光,擁有豐富多樣的濱海旅遊資源。近年來,中國濱海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2005年中國濱海旅遊業增長態勢強勁,沿海地區積極開發突出海洋生態和海洋文化特色的國內旅遊市場,提升濱海旅遊業的整體服務水平,全年濱海旅遊收入5052億元,佔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29.7%;增加值2031億元,比2004年增長32.4%。全年濱海國內旅遊收入3887億元,比2004年增加1391億元。
2006年,濱海旅遊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旅遊市場持續擴大,旅遊消費穩步增長,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年濱海旅遊收入4706億元,佔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25.6%,增加值2400億元,比2005年增長17.6%。
2007年,濱海旅遊消費需求繼續呈現擴張趨勢,濱海旅遊業持續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全年濱海旅遊收入7748億元,佔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31.08%,增加值3242億元,比2006年增長19.9%。
中國濱海旅遊業正處於快速發育的「少年期」。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旅遊業發展階段等影響,中國濱海旅遊業與世界水平還有較大差距。這從另一方面說明,中國濱海旅遊業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中國越來越重視海洋產業的開發,為大力推進中國濱海旅遊業又快又好地向前發展,一些沿海城市也積極大力開發濱海旅遊資源,制定濱海旅遊業的發展規劃和目標。根據中國總體經濟持續增長發展態勢預測,中國未來旅遊業發展同樣會持續增長,而濱海旅遊未來無論是資源利用深度或是品味等級層次都必然進一步得到拓展。可以預見,不遠的將來中國將會涌現出更多更好的海濱度假旅遊目的地,中國濱海旅遊業有著光明而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投顧問2008-2010年中國濱海旅遊業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

⑤ 從海洋環境保護和旅遊的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海洋環境污染中所受到的啟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來海洋環境保護法》源第九十一條
對違反本法規定,造成海洋環境污染事故的單位,由依照本法規定行使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和損失處以罰款;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
前款規定的罰款數額按照直接損失的百分之三十計算,但最高不得超過三十萬元。
對造成重大海洋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⑥ 中國如何發展自己的海洋旅遊業

在確實保護海洋生態資源的前提下,適度發展海洋旅遊業包括:休閑海洋漁業、游輪度假和海洋公園建設等。

⑦ 我國及浙江省海島旅遊的發展現狀

我國海島數量眾多。據統計,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島嶼有6,961個(海南島、港澳台除外),433個島嶼有常住人口,人口452萬,大部分海島居民以海洋捕撈和海洋養殖為業。近年來,隨著海洋漁業資源的急劇衰退以及中日、中韓、中越雙邊漁業協定的簽署和生效,我國海洋漁業捕撈空間大幅縮減,大量漁民面臨轉產轉業,漁民增收出現困難,海洋漁業和漁村經濟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處於交通不便的海島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和漁民轉產轉業的壓力更大,社會矛盾更加突出。
旅遊業在發展地方經濟、改善經濟結構、促進就業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海洋旅遊已經成為海洋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旅遊發展的重點。我國不少島嶼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地理位置優越,海島旅遊開發潛力巨大。目前,一些海島先後開發了休閑漁業、海洋文化和海洋休閑度假等為主題的旅遊產品,部分海島(如浙江的嵊泗列島、桃花島,廣東的伶仃島以及山東的長島等)成了著名的海島旅遊勝地。
旅遊業的發展促進了海島地區漁農民思想觀念的提升,促進了漁農民的增收,改變了漁農村的村容村貌。但從我國海島旅遊開發的現狀來看,一些海島的旅遊開發效果並不理想。相反,部分海島地區的無序開發對海島和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給海島地區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因此,如何探討科學、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海島旅遊開發模式,完善和提高海島旅遊的檔次,使海島旅遊發展真正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與社會主義新型漁農村建設相結合,已成為海島旅遊開發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海島旅遊開發應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
旅遊業所涉及行業的廣泛性、海洋與海島生態環境的脆弱性以及當前旅遊業膨脹所造成的環境危機等,都要求海島旅遊開發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同時,國內外海島旅遊開發的成功經驗也表明,海島地區環境優美、生態保護良好是吸引旅遊者的一個重要因素。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關鍵是必須嚴格堅持開發和保護相結合的方針,認真處理好旅遊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強調景區與海島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海島旅遊開發要堅持應先易後難,先近後遠的方針,條件較好的島嶼先開發,條件不成熟的島嶼要採取切實措施保護好,處理好當前開發與子孫後代永續利用的問題。其次是必須嚴格依照《海洋環境保護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加強對海洋和海島的綜合管理,採取嚴厲的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來規范各種危及海洋生態環境的行為。另外,要通過優化生產結構、選擇與可持續發展原則相適應的旅遊活動來強化海島的生態環境保護。二、海島旅遊開發應與和諧海島社區建設相結合。海島漁農村社區是開展海島旅遊的細胞,是海島旅遊業發展的有效載體。
一個和諧海島旅遊社區應包括社區居民全面參與、旅遊管理規范、各主體之間利益分配和諧、人與自然和諧、居民與遊客關系和諧等方面。要促使旅遊業的發展與和諧海島社區建設相結合,首先,要拉長和延伸旅遊產業鏈,將旅遊業發展與海島基礎設施建設、水產養殖加工、休閑娛樂、餐飲以及漁民轉產轉業、醫療、托老保險等結合起來,使旅遊業向規模化、效益化發展。其次,要創新經營機制,在旅遊經營上打破單一生產的模式,採用漁村經濟聚合型、企業拉動型(如公司+漁農戶、企業+社區+漁農戶等形式)、海洋生態經濟型、股份合作制等結構形式來發展旅遊業。另外,當地政府要通過稅收、貸款等方面的政策優惠和扶持,重點培養一批龍頭企業,發展一批上規模、上檔次、效益好的海島旅遊項目,以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以實現海島旅遊產業化、集約化和效益化的目標。我國第一大群島―――舟山群島共有大小島嶼1,390個,人口近100萬。浙江省舟山市作為全國唯一以群島組建的地級市,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關於「統籌城鄉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決策,近年來依託境內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普陀山的佛教文化的品牌效應,陸續開發了朱家尖島、桃花島、嵊泗列島等海島旅遊景區,推出了一批旅遊項目,並結合旅遊業的發展,正在致力於全國首創的漁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已初步建立海島漁農村新型社區182個,在旅遊發展與和諧海島社區建設方面,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

⑧ 海洋旅遊的簡介

海洋旅遊是以海洋為旅遊場所,以探險、觀光、娛樂、運動、療養為目的的旅遊活動形式。海洋面積遼闊,開發潛力很大。海洋空氣中含有一定數量的碘、大量的氧、臭氧、碳酸鈉和溴,灰塵極少,有利於人體健康,適於開展各種旅遊活動。在海上旅行具有與陸地迥然不同的趣味,遊客可在海上觀看日出日落,開展劃船、海水浴,以及各種體育和探險項目,如游泳、潛水、沖浪、釣魚、馳帆、賽艇等。遊船是海洋旅遊的主要交通工具。當今世界擁有數百艘豪華型遊船,不僅可為遊客提供食宿,而且具有各種服務項目和娛樂設施。
國家旅遊局將2013年的旅遊主題確定為「中國海洋旅遊年」,這對促進海洋旅遊發展將大有裨益。
「建設海洋強國」的概念進入十八大報告,海洋經濟已成為拉動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建設海洋強國,要在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擁有強大的綜合實力,在這些方面,發展海洋旅遊都能起到重要而獨特的積極作用。
一本由魏小安、陳青光和魏詩華三人合著的《中國海洋旅遊發展》一書是總結三位作者多年來研究和實踐中國海洋旅遊的認識和體會,供全國尤其是沿海各地政府和企業及其他相關單位和人士參考,力求為旭日東升的中國海洋旅遊發展、國家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海洋旅遊超越傳統的海濱旅遊概念,涉及海濱、海上、海下、近海、遠洋等發展空間。海洋旅遊發展是用巧妙的柔性方式保障國家利益,以融合的方式維護藍色國土的權益。海洋旅遊的發展不僅涉及領土安全,也涉及經濟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安全。東部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建設藍色經濟區已經成為共識;南部沿海的海洋旅遊和沿海城市旅遊發展也風生水起。應該說,中國海洋旅遊發展備件完全成熟,可以做一篇大文章。

⑨ 海洋旅遊的世界海洋旅遊發展現狀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生效和《21世紀議程》的實施,海洋在全球的戰略地位日趨突出。為了搶占海洋時代的新優勢,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印度等國都相繼提出了面向21世紀的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如韓國制訂了「海洋韓國——21世紀戰略」,日本大力實施「海洋立國」規劃。而隨著全球化的加速,世界經濟布局也日益向沿海地區聚集,海洋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總產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億美元迅速上升到本世紀的一萬多億美元。僅以美國為例,作為海洋大國,美國海洋線長22680公里,其專屬經濟區海域總面積達到340萬平方公里,海洋及相關產業已成為美國經濟支柱之一。2002年以來,美國海洋直接相關的產業總產值每年都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的就業機會在200萬個以上,美國沿海地區每年經濟產值總計超過1萬億美元,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約十分之一的比重。與此同時,全球人口的趨海性也進一步增強,約65%集中在海岸帶地區。人類從未像現在這樣依賴海洋,也從未像現在這樣對海洋寄予巨大期望。
海洋旅遊業是世界海洋經濟的最大產業之一,海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海洋旅遊業的發展。可以說海洋經濟發達的國家,海洋旅遊業大致在其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當前,海洋旅遊業發展呈現出以下三大特點:一是海洋旅遊在世界旅遊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呈現強勢增長態勢。在全世界旅遊收入排名前25位的國家和地區中,沿海國家和地區有23個,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旅遊總收入佔到全世界的近70%。二是海洋旅遊在各國國民經濟中所佔地位日趨重要。在西班牙、希臘、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海洋旅遊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或支柱產業,在熱帶、亞熱帶的許多島國,海洋旅遊業已成為最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有的甚至佔到國民經濟比重的一半以上。三是熱帶和亞熱帶目的地在世界海洋旅遊中佔主導地位,形成了一批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目前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主要包括地中海地區、加勒比海地區和東南亞地區,南太平洋地區和南亞地區正在迅速成為世界海洋旅遊的新熱點。這些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盡管其開發時間和發展背景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點都是很好地把握並且利用了各自擁有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機遇。大多數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都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獨特的文化背景。從地中海、加勒比海、東南亞、南太平洋到美國夏威夷和南亞的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土著民族的生活方式、多民族交融的文化背景、傳統文化積淀與現代時尚元素的結合,不僅成為最有魅力的旅遊吸引物,而且成為了旅遊目的地的獨特形象。

⑩ 為何熱帶海洋島嶼更適合發展旅遊業

不用綜合很多方面,往大處說只有一點是最關鍵的,那就是自然條件相差版太多,其他的什權么文化啊、民俗啊、美食啊都是基於這個最根本的原因。

熱帶海島氣候(陽光、大氣環流)適合生物生長,因此生物多樣性豐富(尤其是水溫適合珊瑚這一特殊的「海洋熱帶雨林」,使得水下世界更加繽紛美麗);

熱帶海域遠離大陸,海流與溫帶海域的海流情況有較大區別,海水中營養鹽相對較低,浮游植物生物量較低,使得海水在淺的地方格外清澈、深的地方格外幽藍。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