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化旅遊發展趨勢
㈠ 茶文化旅遊公司怎麼做才能有創意
一、茶文化和旅遊的基本含義
茶文化是一定時期內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體現。它以茶這種實物為載體來傳播與茶有關的各種文化,因此茶文化有著非常廣闊的內容,它涵蓋了多個學科與行業,如文化藝術、醫學保健、科技教育、經濟貿易、歷史考古、餐飲旅遊和新聞出版等。具體內容包括:茶與詩詞、茶與歌舞、茶與禪教、茶藝表演、茶與婚禮、茶事掌故、茶與楹聯、茶與諺語、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祭祀、飲茶習俗、陶瓷茶具、茶館茶樓、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遊等方面。茶與各種形式的文化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內涵豐富的中國茶文化,當代茶文化精神講求人與自然的親和、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統一。旅遊即旅行游覽活動,泛指為旅客提供休閑設施與服務的產業,涉及到政經史地法等各個社會領域。一般而言,旅遊具有觀光和游歷兩個不同的層次,前者歷時短,體驗較淺;後者歷時長,注重精神層面的人生體驗;旅遊既能鍛煉人的身體,又能陶冶情操,豐富知識,開闊眼界,體味生活的本來面目,平時不易得到的快樂通過旅遊得到充分的釋懷,並成為一生永久而美好難忘的記憶。休閑生態旅遊成了當今人們外出旅遊的趨勢與方向。現代的旅遊方式已不同於古代文人的遊山玩水或徐霞客式的旅行和科學考察,「求新、求知、求樂」是旅遊者普遍的心理需求,它已經成為人類社會中一種不斷發展的生活方式。
二、旅遊經濟與茶文化的契合點
旅遊通常衍生游樂活動、餐飲及購物等幾個環節,與茶文化有很好的契合度。首先,現在以文化藝術為主題的體驗式旅遊倍受推崇,既娛樂身心又增長見識,而茶道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中遊客能品茗香茶並欣賞不同風格的茶藝表演,能給遊客帶來更好的休閑生活體驗。中國各地現有20多種形式的茶道表演或茶禮表演,各具地方及民族色彩,且朝著藝術化的、故事化、規范化發展,如浙江的龍井茶禮、湖南擂茶表演、江西的禪茶、廣東福建的功夫茶、雲南的三道茶、陝西的唐代宮廷茶道等。茶藝表演集中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茶文化內涵,將民俗、民風、詩詞歌舞、書法繪畫、壺藝、茶藝等融為一體,吸引著海內外遊客的目光。其次,餐飲是旅遊的重要環節。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茶食品也有很長的歷史和經驗。各地茶葉做的飯菜已超過100種。而茶膳以清淡、爽口、開胃為特色,並配以多種罐裝茶飲料和熱飲清茶,非常適應各種年齡段遊客的需要。比較有名的有:杭州特色的龍井蝦仁、雙龍戲珠;北京特色的純芽龍須、銀針慶有餘、茶餃;台灣特色碧螺春筍、綠茶白蓮、香片淋餅等。茶餐廳在廣東、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成為中式餐廳的重要補充。茶膳的基本形式有早茶、套餐、家常菜飯、特色茶宴(婚禮及生日茶宴等),備受各階層人士的青睞。遊客在旅遊的過程中通常需要購買一些紀念品及地方特產。有茶文化要素的特色商品是遊客喜歡購買的商品之一。在茶文化旅遊景點除了可購買傳統茶葉、茶具產品和一般旅遊茶產品之外,新型茶葉商品如茶餅、茶糖、保健功能茶、減肥茶、茶類字畫等也拓展了茶文化商品的名單。
三、江西風景名勝與所產名茶的現狀
江西有句俗語「贛鄱綠寶石,高山出好茶」,名山深處有名茶,下面以江西公認的名山名茶舉例說明:
1.廬山雲霧茶:產於江西省廬山坡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漢陽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廬山年平均溫度12℃,年降雨量2500毫米,年霧日期260天。山高林密,泉水泛流,土壤腐殖質層深厚,有機質含量極為豐富,茶生其間得天獨厚。朱德有詩贊曰:「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年飲,延年益壽法。」鮮葉於5月初採摘,以一芽一葉初展為標准。經攤放、殺青、輕揉、理條整形、提毫乾燥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形如石松,緊結圓直,綠潤多毫;湯色碧亮,香高味濃,鮮甘耐泡;葉底嫩綠,從容舒展。廬山是中國5A景區,年遊客逾千萬人次、旅遊收入近百億元,廬山雲霧茶的種植面積廬山區達1萬畝,產量200噸。浙江大學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做出這樣的評估:「廬山雲霧茶品牌價值為10.99億元,位居全國第13位」。旅遊聖地給名茶帶來的附加價值可見一斑。
2.井岡翠綠:井岡翠綠是新創名茶,產於中國革命聖地井岡山,1983年被評為江西省八大名茶之一。井岡山地處江西省西南部,位於湖南和江西省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東連江西泰和、遂川兩縣,南鄰湖南炎陵縣,西靠湖南茶陵縣,北接江西永新縣。井岡山最高峰海拔2120米,風景秀麗,林木繁茂,有高山幽壑,飛瀑深澗,岩洞雲海之景,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井岡翠綠茶,產於海拔千米的井岡山風景區內的茨坪花果山茶園。這里一年四季雲霧飄繞,空氣濕度大,日照光度短,適宜於茶樹好濕喜陰的特點,因而生產的茶葉葉片肥壯,柔軟細嫩,全年產茶葉50多萬斤。茶葉已成為井岡山的一項可觀的經濟收入,同時井岡山景區年遊客接待量在2008年即突破1000萬人次,旅遊收入60億元。
3.遂川狗牯腦:產於江西遂川縣湯湖鄉狗牯腦山,該山矗立於羅霄山脈南麓支系,坐南朝北,山南為五指峰,北有老虎岩,東北面5公里有著名的湯湖溫泉,地理環境優美。狗牯腦茶始創於清嘉慶年間,已有近200年歷史,曾獲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隨著黃金假日生態游的興起,狗牯腦山景區接待茶山遊客有近八千人的規模,在旅遊經濟的帶動下,遂川縣現有茶園面積13萬畝,年產量2000噸,產值近3億元。
4.婺源茗眉:產於江西省婺源縣,位於贛東北山區,與浙、皖接壤,1958年創制。茶區地勢高峻,峰巒起伏,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石耳山和鄣公山,星江河貫穿縣內,年平均溫度16℃至17℃,年降雨量1700毫米至2000毫米,雲山霧海,四季不絕,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宜於茶樹生長。婺源縣位於江西東北部,與安徽省、浙江省交界,作為江西近年興起的生態旅遊聖地,2011年遊客數量突破6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8.9億元,同時全縣的茶園面積16.4萬畝,年產5500噸,出口5000噸,創匯1200萬美元。由此可知,旅遊經濟的繁榮推動了茶產業的發展,與茶文化的發揚是一種良性互動的關系,旅遊經濟對茶文化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
四、江西茶文化旅遊的現狀及特點
江西是著名的茶鄉,如何將旅遊經濟與茶文化有機聯系在一起,使旅遊產業獲得持續的發展是我們要重點分析討論的問題,目前江西茶文化旅遊的現狀及特點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市場前景看好與茶文化底蘊低共存說起「茶旅遊」,許多家庭都很感興趣,由於其獨特的旅遊形式頗受大眾歡迎,市場前景看好。經過這幾年的發展,「茶旅遊」實質上僅停留在茶的外在物質形態,對於其內涵部分也就是精神形態方面則很難觸及。現今高度競爭的社會,養成了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加上旅遊團為考慮自身的經濟效益,旅遊活動往往行程安排很緊,沒有時間安排大家靜下心來,泡茶品茶,更別說觀賞茶藝表演了。而真正的茶文化旅遊一定要挖掘茶文化的深厚內涵,根據各景區特點設計不同茶事旅遊產品,形成多層次消費,培育一批高品位的茶文化愛好者,帶動更多的人了解喜愛茶文化,以此推動「茶旅遊」的發展。婺源是江西省近年興起的旅遊熱點地區。2007年11月成立了江西婺源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8849萬元。公司現有江灣、大鄣山卧龍谷、靈岩洞、李坑、曉起、思溪延村、彩虹橋、文公山、汪口、江嶺、石城、百柱宗祠等12個精品景區,其中國家4A級旅遊區六個,涵蓋了婺源古村文化、田園風光和茶園風情旅遊資源之精華。婺源縣努力打造「中國最美鄉村」品牌,帶動了全縣旅遊快速發展。但對於大多數遊客而言,茶園風情游僅限於在茶園觀光、採摘茶葉、呼吸新鮮空氣、喝茶品茗、購買茶葉做紀念品的階段,停留在泛茶文化的淺層次。因此茶文化游在婺源起點低,規模小,設施嚴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遊客來婺源以觀光為主,婺源的景點門票收入是旅遊收入的主要來源。由於婺源的茶旅遊產品不夠豐富,且缺乏茶文化的挖掘宣傳,再加上茶旅遊產品設計的單調,使得遊客通常逗留天數為1.1天,難以發揮規模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專業化公司較少,品牌意識有待加強茶文化旅遊僅是旅遊公司的小眾產品。雖然茶文化被大眾所熟知,但是與茶文化相關的旅遊線路卻知名度不高。杭州的「西湖龍井」茶很多旅遊者耳熟能詳,卻對與「西湖龍井」相關的旅遊產品知之甚少。國內的茶文化旅遊市場不但產品稀少而且形式單一,茶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滯後,還沒有打造出一條與茶文化相關的旅遊產業鏈條。江西茶文化旅遊尚處於初級階段,近年來雖然發展較快,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有:旅遊產品較少,產業規模較小,知名度不高。現在開展茶文化旅遊項目的地區主要在較大的產茶區,這些地區雖然茶產業的規模較大,但是與茶相關的旅遊產業規模卻相對較小,沒有形成專門開展茶文化旅遊的大型旅遊景區和旅遊公司。
(三)茶文化游重「茶」輕「旅」,重「物質財富」輕「文化價值」我國的茶產業發展和旅遊產業發展模式大多以經濟利益為導向,政府也以GDP數量的高低作為官員績效考核標准。茶文化旅遊市場需要長時間的培育,周期長見效慢,短期內對當地的經濟提升作用不明顯,因此導致各個層面都十分重視茶產業發展,忽視了與茶文化有關的旅遊項目的挖掘。江西省茶文化旅遊是在茶產業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由於與茶文化有關的消費休閑項目不多,導致以茶為主的旅遊收入趕不上茶產業經濟收入高,所以茶文化旅遊一直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如何將「茶文化」的豐富內涵植入到旅遊項目中,從物質層面的消費轉向到精神層面的消費,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五、關於發展江西茶文化旅遊的思考
江西省茶文化旅遊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在行業發展態勢上都處於起步階段。我國許多產茶省的茶文化旅遊,都把茶文化旅遊納入了重點發展項目。世界上許多產茶國,如日本、韓國、斯里蘭卡等國家開展了茶文化旅遊項目,並取得許多成功經驗。茶文化旅遊是深受歡迎的專項旅遊,包括生態旅遊、文化旅遊、名勝旅遊等諸多內容。借鑒中外成功的經驗,江西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發展茶文化旅遊產業。
(一)通過節會旅遊帶動茶文化旅遊發展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茶文化會展活動,「以茶促旅,以旅促茶」,帶動茶文化旅遊的發展。如「中國茶葉之鄉」江西婺源於2008年5月28至30日舉辦2008「婺源茶文化節」,搭建茶業科研信息交流平台,展示婺源茶產業發展成就,打造「婺源綠茶」品牌,開拓茶葉銷售市場。江西省的茶資源十分豐富,且茶園大多位於自然環境優美的風景名勝之處,將自然資源優勢與相關的文化(詩歌,神話、典故等)有機結合,正可滿足都市人追求自然美感和文化體驗的需求。茶文化旅遊有豐富多彩的內容,如游覽茶山、考察茶園、參觀茶建築,觀賞茶俗、學習茶藝、品嘗和購買名茶,欣賞茶歌、茶舞、茶戲,以及與茶相關的名勝、名人和文化事項。通過做大做強某一地區的茶旅遊品牌形象,給全省產茶區旅遊帶來示範和引領效應。通過市場及遊客的培育,使「茶節」的參與者從簡單的遊客變為對茶文化感興趣的有心人。
(二)大力開發包含茶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目前中國各產茶區以茶為主的旅遊產品開發不夠,各地可以因地制宜的發展以欣賞、參與特色茶俗為主題的茶俗風情游。除了名茶文化游外,具有地方特色的山茶文化游也十分受歡迎。以南昌為例:南昌市正在打造「中國水都」,給茶文化旅遊發展帶來極好的契機。「中國水都」既應是自然水系之都,又要是人文生態之都。茶和水關系密切,茶文化與水文化和諧相融。南昌市「洪崖丹井」景點有唐代「茶聖」陸羽評定的「天下第八泉」,紅谷灘新區又有泊園老茶館等裝修典雅、文化內涵深厚的茶藝館,鳳凰溝景區還有萬畝茶園。通過深度挖掘茶文化與山水的特色,開發適合廣大人群的旅遊特色產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可以利用和宣傳茶的葯用價值及保健功能。茶葉內含成分豐富,有多種已被證明對人體有明顯的保健和葯用價值的化學成份。它具有提神、健胃、幫助消化、減肥、美容等功效。通過樹立「生態茶」、「放心茶」的良好形象,將生態游與茶文化之旅有機結合,使遊客切身體會到茶的價值並產生認同感。根據茶文化的特徵,可以設計各類茶文化旅遊主題,如「茶文化美食」主題,舉辦茶宴(茶點)品嘗節,推出一批茶餐飲特色宴會、菜餚和茶點,吸引遊客到茶餐飲特色店用餐消費;「茶藝交流」主題,舉行中外茶藝交流活動,為海內外茶藝愛好者提供茶藝交流的平台;「茶文化體驗」主題,向中外遊客介紹、展示、品鑒包括採摘、炒制在內的中國茶藝文化;「茶文化專題游」主題,設計茶文化特色旅遊線路,如茶文化尋蹤游、茶道尋源游、茶文化工業游、都市茶館游、農家茶館游等系列茶文化旅遊線路。通過這些主題的設立,使遊客在這其中逐步理解當地茶文化的內涵,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從政策層面支持茶文化旅遊項目的建設茶文化旅遊項目帶有很強的綜合性,既具有文化產業性質,又具有生態建設性質,還具有文化創意性質。其多種屬性都是當前政府倡導和支持的產業發展類型,應該給予政策層面和經濟方面的大力支持。要把茶文化旅遊列入地方可持續生態發展和經濟轉型提升的項目,作為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的項目,在計劃立項、用地審批、土地佔補平衡、信貸支持等方面予以扶持。現在,江西省泊園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正規劃投入巨資在南昌建設「江西茶文化博物館」、「江西茶文化博覽園」和「茶文化精品一條街」,並且以朱權墓區為依託開發「皇茶」和古琴文化景區。這一項目,得到中國民俗學會茶藝研究專業委員會、江西省民俗與文化遺產學會、江西茶業聯合會、南昌市文化產業協會的大力支持,該項目正在論證和規劃階段。項目建成後,將形成「一館、一園、一街、一景區」的茶文化旅遊龍頭基地,並與南昌茶館、茶葉市場、鳳凰溝景區、江南茶倉等形成一條旅遊熱線,進而推動南昌市旅遊的整體發展。
(四)加強茶文化旅遊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在全省已有的旅遊管理專業中,開設茶文化課程。通過培訓班、研討會、遠程教育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在職人員從事茶文化旅遊基本知識與技能教育的培訓。同時在現有的茶學、茶文化和茶藝專業中開設茶文化旅遊課程,讓學員充分了解和掌握旅遊的相關知識與服務特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幾乎所有大專院校都沒有茶文化專業,調查結果表明,較高素質的茶文化專業人才相當缺乏。目前從當地經濟發展需要和社會的需求出發,為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許多高校開設了茶文化專業。多層次辦學體現在既有普通高校教育系列又要有高職層次的應用型人才。辦學的主要思路是:①確立「面向旅遊業,做大茶文章」的辦學定位。根據茶文化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要求,對該專業的建設是以強化專業技能教育為導向,各科教學以實踐技能為主體的辦學路徑。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注重實踐技能操作和一技之長相結合的綜合能力培養,在課時分配上加大技能操作課時的比重,力求在實踐教學環節改革上創新。③以地方對茶文化人才的社會需求為導向,進行相關人才動向的社會調查,致力於茶文化優秀特色人才的培養,使茶文化專業的教育目標與社會需求相一致。④加大茶葉審評、茶葉製作、茶葉沖泡、古箏、音樂、茶文化表演等課程課時的比重。學校培養的學生不僅具有扎實的茶葉基礎知識,而且要會識別各種茶葉,會動手製作各種茶葉,會表演各種茶葉沖泡技藝,會管理茶館、茶樓,使學生既具有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又具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力。⑤進行茶文化教學方法實效與示範成果推廣。
(五)加強省內茶景區與省外景區的合作長三角、珠三角都是江西主要的旅遊目標客戶。這幾大城市群本身都是都市旅遊型的城市,江西高品位的「綠色」旅遊對這些遊客極具滲透力。江西旅遊產業必須善於造勢,善於抓住機遇,早日參與滬、蘇、浙的旅遊經濟區域網路,並且打通與粵、港、澳旅遊組織的關系。我們既要目光向內,發掘潛能,矢志不渝地做強綠色旅遊,打響江西茶文化旅遊品牌;又要針對周邊不同狀況,善於抓住不同的市場機遇,打破地域界限,加強與周邊地區的旅遊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
六、總結
作為中國長三角的後花園,文化及歷史底蘊深遠的贛鄱大地,茶文化在江西默默地傳播了千年。「寒夜客耒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新世紀應有的思維,傳統茶產業及茶文化應通過與旅遊產業經濟的緊密合作,實現茶文化的弘揚及旅遊業的和諧發展。
㈡ 江西省海昏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江西省海昏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是2017-02-20在江西省南昌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海昏文物保護站。
江西省海昏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60122MA35Q3YE85,企業法人徐衛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江西省海昏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江西省海昏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㈢ 江西湖潤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江西湖潤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是2018-02-23在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回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答),注冊地址位於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田畈街鎮新田時代廣場。
江西湖潤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61128MA37Q9603J,企業法人程為理,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江西湖潤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江西湖潤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㈣ 江西小馬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江西小馬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是2017-04-25在江西省南昌市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銀三角翠林中路以東、蓮武路以南。
江西小馬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60121MA35X0NB3P,企業法人馮震,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江西小馬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江西小馬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㈤ 江西紅色旅遊的發展存在的優勢
紅色旅遊作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作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文化工程,作為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的經濟工程,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對江西省來說,發展紅色旅遊是「三位一體」的重大工程。
江西是一個紅色旅遊資源大省,被稱為「紅色搖籃」。這里有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共和國的搖籃——瑞金、人民軍隊的搖籃——南昌和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安源。這里還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起點,孕育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輩和英烈在這里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部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為後人留下了一大筆值得永遠學習和傳承的偉大精神。利用紅色資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始終是江西省培育和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形式。發展紅色旅遊是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結果。
江西作為發展紅色旅遊的重要省份之一,正在努力打造「具有震撼力」的紅色旅遊品牌。早在2000年,江西省就提出樹立「紅色搖籃,綠色家園」的旅遊形象,將紅色旅遊作為江西省重要的旅遊品牌。2004年1月,江西省聯合北京、上海、河北、廣東、福建、浙江等省市,簽署了《七省市共同發展紅色旅遊鄭州宣言》,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得到社會廣泛認同。2004年10月,聯合15省市開展了「紅色之旅萬里行」大型紅色旅遊宣傳活動,為發展紅色旅遊宣傳造勢;提出了「新世紀、新長征、新旅遊、新形象」的紅色旅遊主題,努力把「紅色搖籃,綠色家園」的品牌唱響中華,走向世界;率先制定了《江西省紅色旅遊發展綱要》,力求對全省的紅色旅遊發展加強指導和規范,努力使紅色旅遊成為江西省旅遊新的亮點和重要增長點。
通過發展紅色旅遊的實踐和探索,江西對中央關於發展紅色旅遊的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充分發揮紅色旅遊資源的「資政育人」作用,是推動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的重大舉措
紅色景區蘊藏著深厚的革命歷史文化內涵,是資政育人、培育幹部的重要基地。紅色旅遊將中國革命的輝煌歷史與現代旅遊形式統一起來,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徵,為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多年來江西省井岡山、瑞金等革命聖地一直被辟為黨政軍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去年,中央在井岡山建立了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發改委、財政部等36個部委在瑞金修復舊址並辟為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萬黨員幹部前來參觀學習。紅色景區被廣大黨員幹部譽為「黨性培養和鍛煉的大課堂」,在新的歷史時期為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發揮出更為重要的作用。
充分發揮紅色旅遊活動的「寓教於游」功能,是新形勢下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揚優秀民族精神的鮮活形式
紅色旅遊既是革命精神教育活動,又是旅遊觀光活動,為開展有聲有色的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廣闊天地。紅色旅遊實現了傳統教育與現代休閑方式的有機結合,寓教於游,寓教於樂。通過紅色旅遊活動,傳輸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給人們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江西省在組織紅色旅遊活動中廣泛開展的上一堂革命傳統教育課、唱一首紅軍歌、吃一頓紅軍飯、看一場紅色歌舞、走一段紅軍挑糧路、寫一篇參觀學習心得體會等「六個一」活動,受到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的歡迎。
充分發揮紅色旅遊產業的「關聯帶動」作用,是以紅色旅遊為龍頭,整合、優化、提升當地經濟社會資源,促進包括旅遊業在內的第三產業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有效途徑
發展紅色旅遊能激活當地經濟,有效地整合、優化經濟社會資源,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激活當地群眾的市場經濟意識、對外開放意識、勤勞致富意識、自主發展意識。為適應廣大群眾的需求,江西省圍繞打造紅色旅遊精品區和完善旅遊六大要素,加強革命舊址、遺跡的修繕,加快景區道路、供電、消防、環衛、給排水等設施建設,積極開發紅色旅遊商品、紀念品,建設旅遊商品銷售網點,建設紅色旅遊景區農副產品供應基地,使紅色旅遊景區成為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市場繁榮,人民富裕,經濟快速發展的紅色旅遊城市。一業興、眾業旺。紅色旅遊的發展帶來了整個旅遊業的繁榮,帶動了建築、商貿、交通、電信、加工業和農業等多項關聯產業的發展。
充分發揮「紅色搖籃,綠色家園」品牌作用,是實現江西在中部崛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強勁動力江西省委明確提出,把江西建設成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基地、優質農副產品供應的基地、勞動力輸出的基地和旅遊休閑的「後花園」,實現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的奮斗目標。做強、做大江西紅色旅遊產業,成為實現這一奮斗目標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長點。幾年來,江西省緊緊圍繞江西發展戰略,打造「紅色搖籃,綠色家園」品牌,加大紅色旅遊景區建設,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產業,先後建成了井岡山、瑞金、南昌、安源等一批紅色旅遊景區,紅色旅遊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2004年,全省紅色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1350餘萬人次,紅色旅遊總收入77億元,佔全省接待國內遊客總量、旅遊總收入的30%,紅色旅遊總收入相當於全省GDP的2.2%。「紅色搖籃,綠色家園」的品牌效應,使江西成為海內外關注的紅色旅遊熱點,擴大了對外影響,有力地促進了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為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