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關歷史文化旅遊區沈陽
『壹』 沈陽旅遊景點大全
沈陽故宮,門票元。沈陽昭陵,門票60元。沈陽福陵、門票50元。大帥府,門票60元。關東影視城,門票68元。棋盤山,門票20元。冰川動物樂園,門票80元。太清宮,門票3元。老沈陽博物館,門票5元。中國工業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皇姑屯事件博物館、中華寺、華聖寺、二檯子帝廟、馬耳山、中央公園、白塔公園、遼寧省古生物博物館、棋盤山海洋世界、錫伯家廟太平寺、中共滿洲省委舊址陳列館、劉少奇故舊博物館、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博物館、沈陽審判日本戰犯特別軍事法庭舊址陳列館、北市場、回龍寺、舍利塔灘地公園、無垢凈光舍利塔、南湖公園、龍王廟公園、魯迅公園、萬泉公園、博雅公園、遠大濕地公園、勞動公園、建設公園、百鳥公園、碧塘公園、怪坡、虎園、隕石山風景區、東西南北塔、中心廟、沈陽小西湖、七星濕地公園、五里河公園、瀋水灣公園、渾河晚渡公園、羅士圈生態公園、興華公園、仙女湖公園、丁香湖、沈陽森林公園,門票40元,沈陽世博園,門票35元,沈陽棋盤山華夏飲食博物館、棋盤山華夏民俗村、報恩寺、大佛寺、般若寺、慈恩寺、大法寺(八王寺)、東北陸軍講武堂舊址陳列館、沈陽特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舊址陳雲舊居舊址陳列館、小南天主教、東關教堂、奧體中心、奧林匹克公園、全運村、遼寧省科學技術館、聖火廣場、中國印廣場、中山廣場、中山公園、白清寨滑雪場、棋盤山滑雪場、東北亞滑雪場、卧龍湖風景區、新民三農博覽園、沈飛航空博覽園、中國兵器博物館、工人村生活館、工人收藏館、遼寧美術館、魯迅美術學院博物館、東北大學張學良業績館、紫煙薰衣草庄園、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蘇軍烈士陵園、東陵烈士陵園、馬剛烈士墓、遼賓塔、豬蹤朝陽寺、奉達公園、將軍公園、長青公園、新樂遺址博物館、趙一荻故居、沈陽金融博物館、重型文化廣場、天壇園、花果山神秘谷、棋盤山向陽寺、瀋河體育公園、沈陽足球主題公園、莫子山公園、大東廣場、蓬瀛宮、南塔公園、沈陽碑林博物館、清真南寺、清真東寺、石佛寺、二龍山風景區、二龍山烈士陵園、蘇家屯烈士陵園、沈陽水洞、二龍山法華寺、鳥島、長白島森林公園、鐵西森林公園、科普公園、沈陽科學宮、老龍口酒博物館、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陳列館、鄭家襪子青銅短劍幕遺址博物館、遼寧省廣播電影電視博物館、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沖擊2002韓日世界盃成功紀念碑、火神廟、蘇家屯勞動公園、沈陽軍區後勤史館、詹氏教育史料博物館、王氏博物館、中國成語印博物館、中國會計博物館、遼寧省農業博物館、遼寧省工業展覽館、角樓遺址、瓮城遺址、九門遺址、汗王宮遺址、遼寧大學歷史博物館、遼寧省農業大學昆蟲博物館、沈陽音樂學院樂器博物、沈陽建築大學建築博物館、遼寧大學自燃博物館、方特歡樂世界、東北義勇軍廣場、方家欄公園、黃海公園、南運河帶狀公園、砂山公園、綠廊一號。
『貳』 列舉東北旅遊區著名的清代文化旅遊景點
東北旅遊著名的千代文化旅遊景點有很多。
『叄』 解放前沈陽地址是小東關現在叫什麼地址
給王甜沈陽的地址,小東關現在叫大東區小東門
『肆』 沈陽必去的三大景點有哪些
沈陽必去的三大景點有沈陽故宮、清昭陵、福陵。
1、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位於遼寧省沈陽市中心,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沈陽故宮始建於努爾哈赤時期的1625年,建成於皇太極時期的1636年。
(4)東關歷史文化旅遊區沈陽擴展閱讀
沈陽其他景點:
1、中共滿洲省委舊址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是一棟坐北朝南、面闊6間、進深1間的硬山式青磚瓦房,其東側4間就是1927年10月到1931年12月中共滿洲省委機關所在地。
省委書記陳為人等在此領導工人、農民、學生反對封建軍閥壓迫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恢復、發展黨組織。1985年,沈陽市人民政府撥款維修,按原狀陳列,正式對外開放。
2、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原是奉天省官立東關模範兩等小學校,解放後為沈陽市第六中學,1982年又改為沈陽市幼兒師范學校,後又改為東關模範小學,2005年與東北育才教育集團整合,改為東北育才東關模範小學。
『伍』 遼寧沈陽有多少個著名旅遊景點
沈陽市是全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資源豐富多彩,有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及社會旅遊資源200餘項。
『陸』 東北地區的著名的清代文化旅遊景點
遼寧省
沈陽故宮:沈陽故宮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版皇宮,距今權近400年歷史。
清永陵: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啟運山腳下,東經124°49′24″,北緯41°20′48″。清永陵北依啟運山,南臨蘇子河,對恃煙筒山。
沈陽東陵,又稱「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後葉赫那拉氏的陵墓,位於沈陽市區東北部丘陵地帶,距市區約十八公里。
東陵是沈陽名勝古跡之一,前臨渾河,後倚天柱山,萬松聳翠、大殿凌雲,佔地19.48萬平方米,具有我國古代建築藝術傳統和滿族文化風格。
『柒』 遼寧省各個城市的旅遊景點依次介紹一下
1、沈陽
沈陽故宮:又名清沈陽故宮,是中國目前僅存最完整的兩大古代宮殿建築群之一,也是一處包含著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古代遺址。有古建築114座,500多間,在各個陳列室還藏有大量明清時期的珍貴文物,至今保存完好。
整座皇宮氣勢巍峨,富麗堂皇,處處彰顯著皇族的宏偉氣派,內部「宮高殿低」的建築風格,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絕無僅有。設有兩個存包處和兩個講解服務站,分別位於大清門和斯文門入口處。
『捌』 沈陽都有哪些名勝古跡,游覽景點
沈陽是遼寧省省會,是我國東北地區第一大城市和我國重工業基地,素有「東方魯爾」的美譽。沈陽市政治、軍事、金融、外交機構林立,駐有沈陽軍區、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民航東北管理局、東北電監會、沈陽鐵路局、東北電網有限公司等中央直屬機構,以及美、俄、朝、日、韓、法等六國總領事館。
沈陽現轄十區一市三縣,總面積1330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830平方公里。總人口1000餘萬人(包括外來和流動人口),市區人口600萬人。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為3073.9億元人民幣。
沈陽市是全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資源豐富多彩。名勝古跡有新樂遺址博物館、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大墓、葉茂台遼墓、福陵、昭陵、沈陽故宮、和永安石橋等。新樂遺址是我國北方新石器時代較早的一處母系氏族公社聚居部落遺址,距今已有7200多年。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大墓位於沈陽市於洪區,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群。葉茂台遼墓群位於法庫縣,是遼悉相蕭義及其家族的墓群。沈陽故宮是除北京故宮外我國僅存的一座皇宮建築群,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營造和使用的宮殿。福陵和昭陵是聞名遐邇的「關外三陵」中的兩個,是具有中國古代建築特色和濃郁民族風格的帝王陵寢,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後的陵墓;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極和孝瑞文皇後的陵墓,而且是清入關前留下的三個陵寢中規模最大的一個。永安橋位於於洪區,是沈陽市境內保存較為完整的清初石築拱橋。
沈陽是建國初期國家重點建設起來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全國重工業基地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沈陽的工業門類已達到142個,現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33家,地區生產總值2240多億元。近年來,沈陽市委、市政府以振興沈陽老工業基地為主線,堅持改革開放和工業立市方略,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步伐加快,外資和民營經濟迅速成長壯大;城市發展空間和產業布局得到拓展優化;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化工醫葯等產業初具規模,已成為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科技創新能力和企業研發能力不斷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品和企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軟環境建設得到了進一步改善。沈陽經濟和社會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沈陽經濟和社會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在此同時,沈陽先後獲得「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的稱號,連續兩年進入全國百強城市前十名,並躋身國內十大最具競爭力城市行列。
在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今天,面對全面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戰略機遇,沈陽市政府正式確定,到2010年把沈陽建成全國裝備製造、東北地區商貿物流和金融三大中心,成為遼寧乃至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的重要增長極。沈陽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工業基礎及科技實力,完善的市場體系和發達的交通網路必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地區之一。
【旅遊資源】
2004年共接待來自148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旅遊者27.3萬人次,增長48.4%。實現旅遊外匯收入1.43億美元,增長29.1%。
故宮
沈陽故宮是除北京故宮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存的第二大完整的宮殿建築群,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沈陽故宮始建於1625年,建成於1636年,是清太祖和清太宗皇太極的皇宮。全部建築90多所、300餘間,佔地6萬平方米。以崇政殿為核心、大清門——清寧宮為中軸線,可將故宮分為東、中、西三路。
北陵
北陵公園(昭陵),是大清第二代開國君主皇太極與孝端文皇後的陵墓,是清代皇陵和現代園林完美結合的游覽勝地,面積332萬平方米。北陵建於1643年,內有隆恩殿、寶城、寶頂、月牙城、大明樓、大碑樓、方城、隆恩門、大紅門、石牌坊等建築,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北陵公園以其古老歷史、神秘皇陵和園林景觀,成為鑲嵌在沈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東陵
東陵(福陵)是清太祖及其皇後葉赫納喇氏的陵基,佔地500餘公頃。東陵始建於1629年,1651年基本建成,後經順治、康熙、乾隆多次修建,形成了完整的陵基建築群。陵內有庄嚴的正紅門,有生動的石獅、石虎、石馬等,有著名的108蹬台階,有方城、隆恩殿、東西配殿、大明樓、寶頂等建築。東陵的建築嚴謹,雕刻精細,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
新樂遺址
新樂遺址是距今7200多年前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處母系氏族公社聚居村落遺址,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煤精製品、古房址等。其中出土的「木雕鳥」是沈陽地區出土年代最久的珍貴文物,也是世界上唯一保存最久遠的木雕工藝品。
南關天主教堂
南關天主教堂始建於1878年,坐北朝南,為歐洲哥特式建築,兩個鍾塔高45米,堂內由24根石柱支撐,結構別致,一次可容納1000餘人做禮拜。
棋盤山國際風景旅遊開發區
棋盤山國際風景旅遊開發區位於沈陽東北部,景區山巒起伏、溪谷迂迴、水域遼闊、林木蔥郁、泉水叮咚、鳥語花香,是一處集秀美自然景色和歷史人文景觀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景區以春天的綠、夏天的景、秋天的楓、冬天的雪著稱。除秀美的自然風光,景區還有高句麗山城遺址、南天門、仙人洞、媽媽石、點將台、向陽寺、鳥林等聞名遐邇的人文景觀。棋盤山冰雪大世界更是沈城冬季旅遊中的一個熱點。沈陽國際棋牌競技中心因舉辦多次國際棋類賽事而聞名於世。還有沈陽森林野生動物園、休閑體育廣場、大洋山森林公園等已成為人們娛樂休閑、回歸自然的理想場所。
古隕石
沈陽古隕石分布在沈陽東南部168平方公里范圍內,其中最大的一塊位於東陵區李相鎮滑石台山,長160米,寬54米,高42米,重約200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隕石。它形成於45億年前,19億年前隕落,堪稱天賜瑰寶,舉世無雙。
怪坡
怪坡位於新城子區帽山西麓,面對曠野,背依群山,是一條西高東低的斜坡,坡長百餘米,寬20餘米,在此坡上會產生奇妙現象,即各種車輛到此下坡不開(蹬)不走,而上坡不開(蹬)會自然向坡上滑行,堪稱「華夏一絕」在怪坡,還有響山、嗡頂、沈陽虎園、卧龍禪寺等旅遊景點。
森林野生動物園
沈陽森林野生動物園為國家級森林野生動物園,坐落於沈陽棋盤山國家旅遊風景區內,佔地240萬平方米。動物園園林景觀由日本東京瀨戶內造園株式會社會風景堂設計。園區由野生放養車行觀賞區、籠養步行觀賞區和湖濱游樂場組成。其中,野生放養車行觀賞區佔地區150萬平方米,由虎山、熊坳、狼谷、獅嶺、亞洲動物草原、非洲動物草原、水禽湖等七個區組成,展出來自亞洲、非洲的珍奇動物近百種3000餘只。
張氏帥府
「張氏帥府」又稱「大帥府」、「少帥府」,是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及其長子,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官邸和私宅。
還有世博園.
『玖』 沈陽的歷史遺跡
沈陽抄市是全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資源豐富多彩。名勝古跡有福陵、昭陵、新樂遺址博物館、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大墓、葉茂台遼墓、永安石橋等。沈陽故宮是除北京故宮外我國僅存的一座皇宮建築群,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營造和使用的宮殿。福陵和昭陵是聞名遐邇的「關外三陵」中的兩個,是具有中國古代建築特色和濃郁民族風格的帝王陵寢,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後的陵墓;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極和孝瑞文皇後的陵墓,而且是清入關前留下的三個陵寢中規模最大的一個。新樂遺址是我國北方新石器時代較早的一處母系氏族公社聚居部落遺址,距今已有7200多年。鄭家窪子青銅短劍大墓位於沈陽市於洪區,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群。葉茂台遼墓群位於法庫縣,是遼悉相蕭義及其家族的墓群。永安橋位於於洪區,是沈陽市境內保存較為完整的清初石築拱橋。
『拾』 沈陽古城的來歷與變遷是怎樣的
天命六年(1621 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率兵攻佔了沈陽城。天命十年(1625 年),出於戰略的需要,努爾哈赤又把國都由遼陽東京城遷至沈陽。因為當時的形勢和人力物力情況,他沒能對沈陽城做大規模的修建,只是加固了明代留下的城垣。
沈陽這個名稱,始於元成宗鐵穆耳當政的元貞二年(1296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了。從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所見,沈陽古城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離現在二千三百年前戰國時代的候城,秦漢時期的候城縣,以及其後遼金兩代的瀋州城,元代的沈陽路城和明代的沈陽衛城。而延續到近代的盛京古城,則是由明代磚城直接拓建而成。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沈陽中衛城指揮閔忠,在元代土城的基礎上修建沈陽磚城。當年的沈陽中衛磚城,周長九里三十步,城牆高兩丈五尺,城牆外壁用大青磚砌築,內壁為石基土牆。在四面城牆中,辟有東西南北四洞城門,分別建有城樓和瓮城。東門稱永昌門,西門稱永寧門,南門稱保安門,北門稱安定門。當時的沈陽城裡,有東西、南北兩條交叉的十字大街,通向四座城門。環沈陽中衛城,有兩重城池,均為三丈寬,八尺深,內池周長十里多,外池周長十一里有餘。
皇太極即位,大興土木,於天聰元年(1627年) 開始在明代磚城基礎上,繼續拓建沈陽城。到天聰五年(1631年),大體完工。皇太極在改建沈陽城時,基本上還是遵循我國歷史上沿襲的都城傳統規劃的路子來建造的,即大體具備「 前朝後市」、宮城和外城的特點。
外攘門(小西門)
修築後的沈陽城規模是城周九里三百三十二步,比明代的城周多三百零二步,城高三丈五尺,比明代的城牆加高了一丈,城闊一丈八尺,城牆內外皆用磚石築成。城牆上築有女牆(防禦用的矮牆),高七尺五寸,設有垛口六百五十一個,加強了防護措施。
改明城的四門為八門,另外明城的北門沒堵,成了第九個門。當時的九門是撫近門(大東門)、內治門(小東門)、德盛門(大南門)、天佑門(小南門)、懷遠門(大西門)、外攘門(小西門)、福勝門(大北門)、地載門(小北門),還有在福勝門與地載門之間明代留下的北門「鎮邊門」(原來的安定門)。同時建了各為三層的門樓八座,角樓四座,並在瓮城設了吊閘。
當年的城門,下面為磚築基座,中辟券洞門。洞門上面里外都嵌有門額,上書門名。城門外書滿文,城門內書漢文。城門之上和角樓處,各建三層歇山式門樓,上鋪灰瓦,四面出廊,梁枋彩繪,朱紅地杖,宏偉壯觀。對此,康熙年間的「留都(盛京) 十六景」中,曾有「開城霽雪」一景。是說雪後放晴,打開盛京的八座城門,銀光輝映,色彩斑斕,頗為壯觀。此後,在同治年間出版的《陪都紀略》,曾有詩《三十六天罡》道:「內城八門樓,門各分三頭。方角十二數,恰合四九籌。」環城還有護城河,河寬十四丈五尺,周長十里二百零四步。城池的面積是東西寬三百九十三丈八尺,南北長四百二十五丈六尺,合計一千六百七十六萬零一二八平方尺,為兩千七百九十三點四畝。
福勝門(大北門)
城內將原來的十字大街改建為井字大街。井字街第一橫畫的中心是皇宮,即今沈陽路(今清代一條街);井字街的第二橫畫的中心是四平街(今中街) 商業區,四平街的兩端建有鍾樓和鼓樓。《柳邊紀略》記載,當年的沈陽城「城中有鍾鼓二,百貨集其下」。這種把鍾樓和鼓樓為「兩儀」的四平街辟於皇宮北側的做法,正吻合「前朝後市」的中國都城的傳統規劃和建造原則。
中街諸色店鋪林立,各地商賈雲集。井字街的八個尖端,直達磚城四面八個城門。皇太極在修城垣,建宮殿,築皇陵,修太廟、天壇、地壇,造四寺四塔,開商埠,置內閣六部、都察院、理藩院之後,遂於天聰八年(1634 年),將沈陽更名為盛京。滿語稱「謀克敦」,即盛大的都城。
順治元年(1644年),清王朝遷都北京,盛京城為留都(亦稱陪都),沒有和北京相近的中央機構,即禮、戶、工、刑、兵五部衙門,各部的首腦為侍郎。並仿明代兩京之制,於順治十四年(1657年),在盛京設奉天府,取「奉天承運」之意,與京師(北京) 順天府相應。
康熙十九年(1680 年),清政府撥款維修盛京城垣、城樓和角樓,並在盛京城外圍增築郭牆,即環繞磚城再修建由夯土築造的關城牆。關城牆高七尺五寸,周長三十二里四十八步。城牆與關牆中間地帶稱為關廂,廂內設立八關,即大東關、小東關、大西關、小西關、大南關、小南關、大北關、小北關。
內治門(小東門)
隨著廂內八關的出現,與八座城門相對應,在關牆四周建有八個邊門,即大東邊門、小東邊門、大西邊門、小西邊門、大南邊門、小南邊門、大北邊門、小北邊門。關門建造比較簡單,即用磚砌兩個高大門柱,上面築起一條橫枋,其上蓋有起脊灰瓦。這樣, 盛京城就有了「 八門」「八關」「八邊門」,從此盛京城就更加氣派了。
通過這八個門的具體位置,我們現在也還可以找到清代當時關牆牆周的范圍所在。
當年城內井字大街通向八個邊門,所形成的街道呈放射狀。
現存最明顯的就是東華門至大西門到大西邊門這條大街,基本上還是同當年的街道走向變動不大的。從大北門、大北邊門乃至東北大馬路,以及其他的路線,也多少可以找出原來的一些痕跡來。
小西邊門「陪都重鎮」牌樓
由於清代盛京城的街道是從明代的「十」字形改為「井」字形的,所以都城就被分劃為九個自然區域。正中為皇宮所佔據,其他的八個區域則為滿洲八旗分駐。當年撫近門內及大東關為鑲紅旗界;內治門內及小東關為正紅旗界;德盛門內及大南關為鑲黃旗界;天佑門內及小南關為鑲藍旗界;懷遠門內及大西關為鑲白旗界;外攘門內及小西關為正黃旗界;福勝門內及大北關為正藍旗界;地載門內及小北關為正白旗界。這種皇宮占據中央的一個區域,由清代軍政合一制度產生的八旗分據周圍的八個區域,讓每旗各守一方。宮廷與八旗間,都有著嚴格分界。而且宮廷內有御林軍護衛,外有八旗軍隊的雙層保護,這就使得都城戒備森嚴,固若金湯。
後來,在康熙、乾隆年間,盛京古城又經過多次重修、擴建,古城的城垣、城樓和角樓也更加添姿增色。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在日俄奉天會戰中,在大西門、小東門、大北門等處均有激烈戰事發生。俄軍把大炮架在城頭,日軍用排炮猛轟城垣,轟毀了幾座城樓和角樓,並將西南城炸開了大豁口。所以到了光緒末年,大東、小東關門皆圮毀,瓮城上的城樓也先後頹廢,有的由三層改建為二層或一層,只有小西門城樓仍保留三層原貌。當時還在小西邊門重建一座門樓,上嵌「陪都重鎮」四字門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