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的書

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的書

發布時間: 2020-12-12 12:58:17

A. 求生態旅遊方面的書籍!緊急緊急!

生態旅遊 作者: 出版:中國旅遊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生態旅遊從理論到實踐的各個方面,既總結了已有的有關生態旅遊的研究成果,如生態旅遊的產生與發展、生態旅遊的基本概念體系、生態旅遊的基礎理論、生態旅遊者及生態旅遊市場、生態旅遊資源及生態旅遊開發、生態旅遊業及生態旅遊管理、生態旅遊環境及生態旅遊環境保護、生態旅遊規劃與生態設計,也涉及到了諸如生態旅遊體驗、生態旅遊環境解說與教育等生態旅遊研究領域的一些新內容。本書努力做到理論與案例相結合,具有較強的系統性。http://www.xinhuabookstore.com/proct/909339/

B. 關於鄉村旅遊的書

中國鄉村旅遊指南

C. 我是旅遊管理(酒店管理)專業,老師要我們讀一本與專業相關的書並寫一篇3000字的讀書筆記,讀什麼書好呢

讀書筆記
旅遊文化

9)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年8月
摘抄
一.歷史文物古跡的概念與形成
古跡與文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古跡是指古代流傳下來的建築物或具有研究、紀念意義的地方。文物則是指遇存在社會上或埋藏在地下的歷史文化遺物。但二者又非常類似,都是指人類發展過程中所保留下的東西,它們都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歷史、藝術的特點和水平,是當時人類智慧的結晶。歷史文物占跡足指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過程中留存下來的活動遺跡、遺址、遺構及通風。它形成於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是人類活動的產物.是一個民族、 —個國家歷史發展過程中各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建築、藝術、風俗等待點和水平的真實的客觀體現,凝聚者人類的智慧,昭示者特定的歷史特徵。為了了解歷史,繼承文明,人類需要去考證、去分析,人門對歷史文物古跡越來越關注;為了追溯歷史,回首往事.人們對祖先遺留下來的歷史話功遺址、古陵墓、古建築、歷史文物古跡也越來越感興趣。欣賞歷史文物古跡越來越成為人們出遊的選擇目標。那些能吸引旅遊者前往游覽,並獲得社會經濟效益的歷史文物真跡標為歷史文物古跡旅遊資源。它是人類在各種活動中創造的、把動態的歷史用靜的實物體現山來的、能激發人們旅遊功機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1、.歷史古跡的特點分析
歷史文物古跡是人類歷史的寫照,是人類歷史的再現。每一處景觀都反映了特定時期人類的生產或生活情況,其內容、形式、結構、格調無不反映了深刻的時代特徵和歷史痕跡。如我國不同時期的古代建築就有不同的藝術特徵;不同朝代的帝王陵墓都占不同的陵寢形制;不同時期的陶瓷器藝術和雕刻藝術都有不同的特點

二、歷史古跡的旅遊價值:
1、歷史文物古跡是人類歷史的寫照,是人類歷史的再現。每一處景觀都反映了特定時期人類的生產或生活情況,其內容、形式、結構、格調無不反映了深刻的時代特徵和歷史痕跡。
2、是反映古代科學技術的鏡子。
3、是耐人尋味的景觀。
4、尋求歷史文化遺存是當前旅遊的一種風尚。

三、古文化遺址的主要類型:
1、旅遊價值:可通過對古城和古城遺址的考查來研究歷史的發展,展示歷史的真實面貌。特別是選擇歷史地位高、保存好,區位條件優越的古城和古都遺址進行旅遊開發,具有較高的旅遊價值。
2、我國主要古都遺址:著名的有殷商王朝都城遺址「殷墟」,周朝都城遺址「豐鎬遺址」,秦都「咸陽遺址」,漢代都城「長安遺址」,西域古國樓蘭都城「樓蘭遺址」等。

(一)古道路遺跡:
1、旅遊價值:古道路沿途形成了眾多的城鎮、關隘和風景名勝,還修建了許多寺廟、石窟等,沿途這些眾多的歷史古跡和有關歷史故事、傳說,吸引著旅遊者沿古道探古尋幽攬勝。
2、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中國漢代開創的將中國的絲織品從長安經康居、安息、敘利亞運往地中海各國的一條通道。它是一條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陸上交通線。它穿過歐亞大陸腹地,通過沙漠、戈壁,跨越無數的高山峻嶺、渡過了不少河流,聯系各文明古國。旅行在這條路上,可以瀏覽風光壯麗的高山、大河、沙漠、戈壁、探訪長城古道、烽燧,還可欣賞藝術薈萃的石窟、佛龕和文物。

(二)古戰場遺址:
1、世界和我國著名的古戰場遺址:
①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滑鐵盧古戰場;②法國的馬其諾防線;③我國的赤壁之戰古戰場遺址;④重慶合川的釣魚城遺址等。

(三)古代偉大工程:
1、長城:
①中國長城的特點:
a、長: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全長6000多千米,東西延伸,蜿蜒萬里。(現存的多屬明代建造,漢代長城長達2萬多里。)
b、雄偉壯觀:長城沿山脊依山隨勢,連綿起伏,長城與山脊渾然一體,氣勢雄偉壯觀。
c、結構周密復雜,布局合理:由關隘、城牆和烽火台組成。
②長城的旅遊價值:
長城高超的建築藝術,科學的設計,周密的結構以及合理的布局,是中華民族大智大勇的歷史見證,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展示了雄偉美、險竣美和開闊美,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科研與歷史研究價值。
2、水利工程:
①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都江堰市境內,是戰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所領導修建。都江堰工程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部分組成。魚嘴是江心分水嶺,把岷江分為內外二江,內江導入平原為灌溉水源,寶瓶口和飛沙堰共同調節內江水量,飛沙堰還起了減少內江泥沙淤積的作用。水過寶瓶口由總灌渠入各支渠,灌溉田地,使川西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②靈渠:又名興安運河,位於廣西興安縣境內,開鑿於秦代,分為南渠和北渠,北渠的水注入湘江,南渠的水注入灕江。分派的流量大致是「三分灕水七分湘」
③坎兒井:是我國乾旱地區別具一格的水利工程。
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吐魯番、哈密、木壘等地區。
利用自然地形,將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引出地面灌溉農田以及用於生產和生活,使沙漠地區形成片片綠洲。

「旅遊的表象是經濟,旅遊的內核是文化。」本學期,通過閱讀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黃成林先生的《旅遊文化》,使我對「旅遊文化」有了新的認識,深刻地了解到「沒有文化的旅遊是蒼白的旅遊,旅遊是商品化的文化。」
本書一共分為八章的內容,總體來說大致可分為四部分內容。其中,第一章「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為第一部分,綜合闡述了旅遊文化在旅遊活動中的內涵與意義,並區分了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是讀者明確地了解了旅遊文化的涵蓋面之廣,包括了旅遊的各個方面,其中也包括文化旅遊。其次,第二章「山嶽文化」與第三章「水與旅遊」從文化加之於自然景觀的角度做了介紹。隨後的第四章「民居與村落文化」和第五章「牌坊文化」這是人文景觀蘊含的民族文化特色。最後的三章分別為「飲食文化」、「佛教文化」和「戲曲文化」,追溯了時代演變中的人類生活以及精神、娛樂方面的非物質文化。
作為一本學術類書籍,本文最大的特色則在於將中華民族的文學特色融入其中,是原本枯燥的書顯得活潑動人。比如,作者在描述「水與旅遊」時,概括了水與人類的精神生活——水可以自我激勵「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水可以慰藉心靈「閑上上來看野水,忽見水底見青山」;水可以撩人離情「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又如,讀者在學習「戲曲文化」的同時,能夠欣賞到王實甫《西廂記》里「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理想,湯顯祖《牡丹亭》里杜麗娘為愛斗爭的不屈,洪升《長生殿》里「釵盒情願」的至情,孔尚任《桃花扇》里悲歡離合的纏綿……如此大量地將中華民族輝煌的文學成就與旅遊文化學的知識相結合,不僅充實了讀者對旅遊客體所蘊含的文化,更在無形中擴充了讀者的文化底蘊,真正意義上達到了在「文化旅遊」過程中吸收「旅遊文化」的目的。
另外,本書的另一大吸引讀者閱讀的興趣則為在每一章的末尾都對如何欣賞該景觀作了方法指導。例如,對於山嶽的欣賞要從山嶽自然美和人文美兩方面著手,看黃山要看它的奇,登華山要探它的險峻,游峨眉要覽它的清秀,山嶽的建築要賞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之效果,題刻要領其「畫龍點睛」之妙處,名山神話傳說要品其地理特徵之神韻。再如,作者在茶文化的介紹中教授讀者品茶要「觀茶」之品質,「沖泡」之妥當,「聞香」之情濃,「品味」之獨到。這些生動而詳盡的敘述,無不激發讀者「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想法。在理論與實踐雙管齊下的學習過程中,讀者必將叩開「旅遊文化」的大門,揭開「旅遊文化」的深厚內涵。
但是,正如作者所言「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盡人意之處」。在我閱讀完此書後,我首先感覺的作者沒有將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歸類闡述是有些令人遺憾的。56個民族的龐大體系同樣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其中包括了許多節日民俗、服飾民俗、人生禮俗等等。雖然作者在介紹民居與村落、飲食、宗教文化中都略有提及,但若能單獨列章,系統地進行介紹,無論對於學習旅遊的學生及以此書作為參考的旅遊者,均能在更大程度上對旅遊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此外,作者在闡述旅遊文化的特徵時,總結了其「綜合性」「傳承性」「民族性」「地域性」「交融性」五點特徵。但在課上,老師總結的旅遊文化特徵還有「階級性」,我覺得這點也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在中國經歷了長期的封建社會,在許多帝王建築,包括民居建築中,階級特徵是十分顯著的,那麼在旅遊活動中對一些旅遊資源進行「階級性文化」欣賞也是必不可少的。
總體來說,黃成林先生的《旅遊文化》帶著讀者一道去感受山光水色,考察傳統民居,品味旅遊美食,體驗佛教文化,欣賞著名戲劇……了解了旅遊活動中的「門道」,體味到「旅遊文化」在旅遊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旅遊經濟學讀書筆記

我們的觀點:
隨著生態旅遊的發展,來自外界環境的制約性也越來越明顯。比如,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滿足娛樂需求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追求新鮮感,於是便有不少在閑暇時間外出釣魚、打獵的現象。這可以理解成生態旅遊的一部分,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的行為會破壞生態平衡,然後反過來制約了生態旅遊的發展。當然,外界環境對生態旅遊的影響也有正面的。比如,「退耕還林」會為生態旅遊創造機會,農業倒退了,生態旅遊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空間。

有效的組織與政策是生態旅遊產業專業化的標志與推動者,它們既協助生態旅遊達到環境與社會——文化的可持續性,又促進其經濟的生存能力,同時也幫助生態旅遊產業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下獲得成功。生態旅遊組織根據生態旅遊非政府組織所代表的地理區域,它們能被劃分為國際的、國家的、次於國家的、地區的或當地的非政府組織。其中國際生態旅遊協會和澳大利亞生態旅遊協會代表著世界上生態旅遊組織的最高水平。前者是全球審改旅遊組織的領導,但是其資金的有限性及其成員發展生態旅遊水平的差異,意味著它主要只能從事各類信息的傳播和建立人們的生態意識等工作。而澳大利亞生態旅遊協會的定位更商業化,它以業界視野為基礎,並說明了這個國家生態旅遊發展相對成熟的狀態。
旅遊必須用這樣的方法進行規劃、管理與實施,即避免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環境上可持續的、經濟上可行並能體現社會公平。旅遊業必須認識並接受其對於保護以及正確的自然資源管理的責任,這要通過在有關原則與方針所允許的范圍內工作以取得環境上可持續的發展來實現。必須採取行動減少,並在可能時消除旅遊對自然資源及其進程的消極影響。旅遊應該對維持與恢復生物多樣性做出積極的貢獻,特別應該有計劃地對那些旅遊者頻繁出入的地區的生物多樣性資源進行管理,以便保持其價值並保護那些敏感的地區和物種,同時還應致力於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地方社區有權保持和管理其文化傳統,包括歷史和自然資源,以保證旅遊不對其產生消極影響。此外,教育、意識和能力建設對取得可持續旅遊至關重要。(《世界自然基金會關於旅遊政策主張的聲明》)
我們的觀點:
生態旅遊的發展首先要以環境的保護為基礎。而各組織協會的存在主要是為了在更好地研究探討之後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來保護環境,發展生態旅遊。生態旅遊具有復雜性,它需要環境、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協調與發展,需要良好的成長空間。因此,與生態旅遊相關的組織應該注重這種多方面的協調,各個發展生態旅遊的地區因地制宜,制定與自身發展相協調的規劃和政策,加強管理,促進生態旅遊的發展。

生態旅遊的某些特性,如影響因素、時常和外部環境的影響,是隨著活動類型和相關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然而,特種旅遊活動及其環境選擇,用生態旅遊的觀點看來,由於這些活動和環境具有獨特性而顯得越來越重要。觀鯨旅遊已經作為專業的生態旅遊形式而興起,這種生態旅遊形式不僅包括鯨魚,還包括其他類型的鯨類動物,如海豚;需要在陸地或船上作被動觀察,還要發生互動,比如餵食和游泳。島嶼和其他大陸的空間分離很可能會孕育出大量的「海島因素」,影響生態旅遊的發展。這些因素包括本地特有物種和獨特的生態系統、地理上的孤立和由此孕育出的強烈的地方感覺、臨近海岸生態系統和由此帶來的相關機會等等。極地環境是指北極和南極附近的高緯度環境,這種環境的地表由冰冠、裸岩和苔原所覆蓋。南極洲是一個極其孤立的旅遊目的地,類在那裡的直接活動僅僅限於科學考察和旅遊活動,考察巡遊是生態旅遊的重要方式。北極地區生態旅遊的獨特性在於需要和一系列的外部環境共存。由於土著居民正經歷著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復興,土著領地處於和生態旅遊業相關的最重要的文化環境之中。
雲南西雙版納野象谷生態旅遊中最具魅力的部分,是觀看野象群的活動。屆時可以入住設在大樹上的木屋——「觀象旅居室」,早晚可以有機會近距離觀看野象群在旅館下的河中洗澡戲水的一幕,或觀察野象群在林中出沒覓食、漫遊的情景,或沿近千米的高架觀象長廊行走,追隨野象群的行蹤。觀象旅遊依山傍水,與野象群為鄰,同百鳥做伴,置身於森林之中,沒有人群的喧囂,只有鳥鳴獸盹,遊人住上一夜即會有千情萬感,令人難以忘懷。沿途一些谷地有座椅鞦韆供遊人使用,還有家象的各種表演都是十分吸引人的娛樂活動。(《保護區生態旅遊的基本要求和有效管理》)
我們的觀點: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普遍性與特殊性之分,生態旅遊也不例外。只是生態旅遊的這種特殊性體現於其所處環境的特殊性,而正因為這種環境的特殊性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才使生態旅遊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這種特殊性(即特種旅遊活動及其環境)在生態旅遊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比如,我國西部的草地,物種豐富,自然景觀獨特,氣候宜人,因此在西部結合當地的文化、歷史、風俗等因素來發展生態旅遊是個不錯的選擇,對西部的開發也有促進的作用。

對全球生態旅遊模式的考察表明,各地區的生態旅遊結構截然不同,而且區域之間和區域內部的生態旅遊強度也多變。澳大利亞在組織上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生態旅遊目的地。在大洋州的其他地區,紐西蘭的生態旅遊業規模相當大。而在南太平洋地區,只有少數旅遊目的地

D. 生態農業項目計劃書怎麼寫有沒有相關的案例可以參考

前瞻產業研究院《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商業計劃書》

第1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摘要

1.1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概況

1.1.1 項目背景

1.1.2 項目簡介

1.2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優勢分析

1.3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融資與財務分析概況

1.3.1 項目融資方案概況

1.3.2 項目財務分析概況

第2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公司介紹

2.1 公司發展簡況

2.2 公司組織架構

2.3 公司管理模式

2.4 公司經營情況

第3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及目標市場分析

3.1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發展現狀與市場前景分析

3.1.1 行業發展歷程

3.1.2 行業發展現狀

3.1.3 行業市場前景預測

3.2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目標市場分析

3.2.1 政策、經濟、技術和社會環境分析

3.2.2 市場規模分析

3.2.3 盈利情況分析

3.2.4 市場競爭分析

3.2.5 進入壁壘分析

3.2.6 市場分析總結

第4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產品/服務分析

4.1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產品/服務簡介

4.1.1 項目產品/服務名稱

4.1.2 項目產品/服務特徵

4.1.3 項目產品/服務性能用途

4.2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產品生產經營計劃

4.2.1 項目產品生產方式

4.2.2 項目產品生產設備

4.2.3 項目品質控制和質量改進

4.2.4 項目產品成本控制

4.3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產品/服務前景分析

4.3.1 項目產品/服務競爭優勢

4.3.2 項目產品/服務市場前景

第5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研究與開發

5.1 現有技術開發資源以及技術儲備情況

5.2 項目團隊對外合作情況

5.3 項目研發團隊技術水平

5.4 項目研發投入計劃

5.5 項目研發團隊激勵機制與措施

第6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市場營銷策略

6.1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營銷戰略

6.2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市場推廣方式

第7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融資和資金退出

7.1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資金需求用量與期限

7.1.1 項目總投資

7.1.2 固定資產投資

7.1.3 流動資金

7.2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資金籌集方式

7.2.1 項目資本金籌措

7.2.2 項目債務資金籌措

7.2.3 項目融資方案分析

7.3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資金籌集方式

7.4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資金使用規劃

7.5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投資回報計劃

7.6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資金報酬與退出

7.6.1 股票上市

7.6.2 股權轉讓

7.6.3 股權回購

7.6.4 股利

第8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財務預測

8.1 財務評價基礎數據

8.2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銷售收入預測

8.3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成本費用估算

8.4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財務評價報表

8.4.1 項目現金流量表

8.4.2 項目損益表

8.4.3 項目利潤分配表

8.5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財務評價結論

第9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投資風險與控制

9.1 政策風險與控制

9.2 資源風險與控制

9.3 市場不確定性風險與控制

9.4 市場競爭風險與控制

9.5 研發與生產風險與控制

9.6 成本控制風險與控制

9.7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財務風險與控制

9.8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管理風險與控制

9.9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項目破產風險與控制

第10章:根據實際項目的不同特徵,可進行適當調整

E. 農家樂旅遊策劃書需要包括哪些內容農家樂旅遊策劃書如何做最好

農家樂旅遊策劃書-中國農家樂旅遊策劃專家-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在《中國鄉村旅遊發展模式研究——成都農家樂與北京民俗村的比較與對策分析》一文中通過對成都和北京農家樂現狀的比較,提出了一系列的對策。希望能為您的農家樂策劃書提供有益啟發。

1、農家樂總體發展戰略:分工出特色,鄉情築家園 鄉村旅遊發展的總的指導思想是:突出特色,塑造「家園」。成都農家樂的發展方向是:由大眾化向特色化發展;由一般建築風格向川西民居風格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化發展;由個體開發向聯戶成片發展;由單戶經營向公司經營發展。農家樂策劃書要在「農」、「家」、「樂」上做文章,即經營風格要有農家特色,要給遊客「家」的感覺,要提供可參與的特色娛樂活動;在硬體上,追求「外部民俗古樸、內部裝修現代化」。

北京民俗村的發展大戰略是:實行以民俗村為中心的「分」、「家」戰略。與成都的規模經營出特色的做法相反,北京強調「分」出特色。「分」即地區分工、產品分類、顧客分層、服務分級。分出特色、分出市場、分出規模。在產品上分出家庭旅館(家院)、特色餐飲(家飯)、觀光農園(家田)、觀光果園(家園)、休閑漁場(家池)、民俗節慶(家慶)等在內的多種形式。「家」即把民俗村建設成為北京市民的「第二個家」。其特徵是:硬體上,干凈、衛生與舒適;服務上,重視人文關懷、親情與鄉情。

2、農家樂要強化分類特色管理,防止標准化、商業化與城市化對鄉村性的侵蝕 隨著鄉村旅遊經營的商業化、建築的城市化與設施的標准化,鄉村性中淳樸的民風與低廉的價格等受到嚴重挑戰。這個問題實質上就是如何在農家樂的發展中繼續保持「鄉村性」和「鄉村意象」。農家樂策劃塑造鄉村性主要通過三方面來實現:①主題:以差異與特色確立主題;②地格:體現地方的風俗民情與建築風格;③氛圍:倡導地方居民的友好、熱情、淳樸與真實的態度。讓都市市民把民俗村與農家樂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政府可以在建築風格改造、公共廁所、停車場、垃圾處理、清潔能源等方面提供支持,把民俗村與農家樂變成真正的「市民家園」。

3、農家樂要堅持「本地化」、「兩棲性」,防止「飛地化」 鄉村旅遊農家樂的最大特點是經營者「農游合一」的「兩棲性」,體現了本地居民參與的原則,經營者的本地化最大限度地保證了鄉村性。「飛地化」是對鄉村性的最大威脅。所謂的「飛地化」,是指城裡人占據了鄉村旅遊業中的經營者地位,在鄉村旅遊目的地形成了城裡人的「飛地」。

「外來戶」的優勢是:經濟實力雄厚,能夠在區電視台作廣告;與區里、市裡有比較廣泛的人際關系;最了解城市旅遊者的口味。鄉村旅遊經營者與勞動力本地化是鄉村旅遊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在北京的民俗村中外來戶與本地戶業務分工互補,和平共處。外來戶主要經營高投資的餐飲與娛樂,本地戶主要經營經濟實惠的家庭旅館與農家飯菜。

4、農家樂要規模經營、「第二個家」與土地政策的配套 成片聯戶開發與規模經營已經成為農家樂的必然趨勢。要形成特色,尤其是以田園風光(如農田、果園、茶園等)為特色的鄉村旅遊,必須有一定的規模才能形成景觀,因此部分鄉村旅遊項目需要適度的規模經營,目前許多農民開始自行交換土地使用權,推進土地的集中。

第二個家將是鄉村旅遊未來發展的一個大趨勢。在大都市,大多數「第二個家」就是周末之家,作為城市住所的補充。目前城裡人到風景優美的鄉村購買住宅的情況越來越多。政府應出台相應的法規,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轉機制,方便土地的適度集中;對於在鄉村發展「第二個家」,政府也應有相應的土地配套政策。

5、農家樂策劃要注重品牌經營與品牌保護 通過分類管理形成一批專業化的鄉村旅遊經營者,必然會形成品牌。在成都,由於農家樂主要由農民經營,經營者數量眾多又是個鬆散的組織,缺乏商標保護意識,農家樂作為商標在涵蓋了糖果、調味品等30個大類別領域已經被一些企業搶注,而成都周邊數百個農家樂老闆最關心的服務類農家樂商標目前也隨時有可能被搶注。因此農家樂策劃書要注意採取措施提高鄉村旅遊經營者的品牌意識,積極注冊商標保護農家樂的健康發展。

F. 有沒有一些比較權威的關於鄉村旅遊發展研究的書籍啊

網路搜索啊

G. 鄉村養老,鄉村旅遊,的創業計劃書怎麼寫

你好,我想請問一下,養老旅遊客戶拓展方式和渠道有哪些,開展形式有哪些?合適的話我加你好友?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