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發展史中的重要節點

旅遊發展史中的重要節點

發布時間: 2020-12-12 10:48:01

㈠ 中國共產黨1921年至1978年重要歷史事件時間列表

1、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

2、1927年8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周恩來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

3、1927年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的隊伍到達井岡山。

4、1928年上半年逐漸建立了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塊革命根據地。

5、1928年,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的隊伍和湘南的工農武裝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6、中央紅軍主力長征 1934年10月,紅軍從江西瑞金等地出發,開始實施戰略大轉移。

7、遵義會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它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的黨走上成熟的黨的標志。從此,中國革命就在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走上勝利發展的道路。

8、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發表了「八一宣言」。

9、瓦窯堡會議 1935年12月,中國共產黨在陝北子長縣瓦窯堡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它總結了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基本經驗,批評了「左」傾關門主義,解決了遵義會議沒有來得及解決的黨的政治策略問題,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路線,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發展。

10、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蔣介石。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合法生存與喘息休整、壯大的機會,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的革命力量開辟了發展壯大的前景,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領導地位和核心地位。

11、洛川會議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陝北洛川縣馮家村召開擴大會議。確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基本任務和各項具體政策,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和壯大指明了方向。

12、平型關大捷 1937年9月25日,日軍精銳部隊板垣師團一部進入平型關,八路軍發起攻擊,取得了抗戰以來殲滅戰的第一個勝利。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為八路軍在華北創建抗日根據地,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13、《論持久戰》發表 1938年5月,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系統闡明了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14、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軍出動百餘個團,沉重打擊了日軍。百團大戰的勝利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鞏固了華北抗日根據地;策應了正面戰場作戰,抑制了國民黨頑固派的投降逆流;

15、皖南事變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到達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突襲。中國共產黨的堅定立場和維護抗戰大局的態度,贏得了多方面同情,擴大了群眾影響,提高了政治地位。

16、大生產運動 1942年底,中共中央開展了大規模的生產運動。 歷史意義:生產運動起到了支持長期抗戰,戰勝困難,渡過難關,繼續堅持長期抗日的目的;緩解了軍民供需的重大矛盾,打破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封鎖和扼殺中國共產黨革命力量的企圖。

17、延安整風運動 1942年春,延安整風運動開始。延安整風徹底揭露、批判和清算了黨內歷次「左」右傾錯誤,特別是王明「左」傾錯誤在黨內的惡劣影響,使全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18、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9、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

20、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在首都北京天安門,進行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庄嚴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1、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基本完成,中國進入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時期。

22、1950年10月至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進行抗美援朝戰爭。

23、1952年,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得到鞏固,國民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在此基礎上,

24、1953——1956年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

25、1955年周恩來出席亞非國家首腦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和促進世界和平的十項原則,展示了新中國的風采與和平外交政策。

26、1958年,中國共產黨制定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27、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

28、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29、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30、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

31、1971年10月,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從此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登上政治舞台。

32、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這是中美關系史的一件大事。

33、1973年著名專家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種莖稈粗壯、穗大粒多、米質優良、適應性廣的釉型雜交水稻。

34、1978年12月,中美雙方發表《建交公報》。

㈡ 當今人類文明是在加速發展嗎歷史上文明重要發展節點有哪些

確實在加速發展,科技的推動力異常巨大。
青銅器時代,青銅器帶著本身的版缺陷。
鐵器的不斷淬煉的走權向成熟,成為農業時代的屋頂。
工業時代的來臨,人類文明走入第一個飛速積累期。
電腦互聯網則是第二次。
智能手機則是第三次。

㈢ 攝影的發展史和重要結點

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893年—1924年)

這一階段,照相機的機身由木箱改變為金屬機身,鏡頭由單片新月形透鏡發展為校正像差的多組多片正光鏡頭,鏡頭上設置了光圈和快門,以控制曝光量。

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發明了安裝膠卷的方箱照相機,對攝影的普及起了重要作用。

1913年德國蔡司顯微鏡廠的奧斯卡•巴納克(Oskar•Barnark)研製成使用35mm電影膠卷的135照相機。

第二階段(1925年—1953年)

1925年德國萊茨公司改進了巴納克照相機,生產出採用埃爾瑪鏡頭的平視取景的135照相機,命名為徠卡I型。徠卡135照相機便於攜帶和抓拍,對新聞攝影的發展和攝影的普及起了推動作用。

1929年德國羅萊公司生產出第一台雙鏡頭反光120照相機,命名為羅萊弗萊克斯。

1932年德國蔡司公司和伊康公司生產出裝有硒光電池測光表的照相機—康太克斯I型135旁軸取景照相機。

1948年德國生產出第一台五棱鏡單鏡頭反光135照相機—康太克斯S型照相機。同年,瑞典生產出可更換鏡頭和片盒的120 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哈斯勃萊德(哈蘇)照相機。

在此階段,鏡頭單層鍍膜技術得到推廣;變焦距鏡頭誕生;照相機性能進一步完善;德國照相機的質量和產量在當時均有明顯的優勢,徠卡照相機和羅萊弗萊克斯照相機成為各國仿效的對象。

第三階段(1954年—1984年)

1954年德國阿克發公司生產出第一台有鏡頭外測光功能的阿克發EE(電眼)型135平視取景照相機。從此,電子技術應用於照相機領域。

1959年阿克發公司生產出具有自動曝光(AE)功能的照相機—奧普蒂馬照相機。

1977年日本小西六公司生產出第一台自動調焦(AF)照相機—柯尼卡C35AF 型平視取景照相機。

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生產出用磁碟記錄影像的靜態視頻照相機—馬維卡(Mavica)照相機,把光信號轉變成模擬的電信號記錄在軟磁碟上,為數字影像系統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1982年尼康公司推出的FM2全手控機械照相機,最高快門速度達1/4000秒,閃光同步快門速度達1/200秒。該機型以其優良的性能成為眾多專業攝影者的首選機型。

1983年尼康公司生產具有分區評估測光功能的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尼康FA型照相機,使測光精確度大大提高。

這一階段,電子技術廣泛應用於照相機領域,使自動測光、自動調焦、自動曝光成為現實。光學傳遞函數理論的推廣,新型光學材料的開發和光學加工技術的提高,使鏡頭質量得以改善。非球面透鏡嶄露頭角,鏡頭向系列化發展。日本照相機後來居上,在自動化程度和產量上開始佔有優勢。

第四階段(1985 年以後迄今)

1985年2月和9月日本美能達公司生產由微型計算機控制的135單鏡頭反光AF照相機—美能達 X7000型、 X9000型照相機的問世,標志著照相機製作進入以電子技術為主導、並逐步智能化的階段。

1986年4月日本尼康公司生產同時具有單次AF模式和連續AF模式的尼康F501型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可與非AF鏡頭的通用,使用戶在照相機的更新換代中減少損失。

1988年5月美能達公司推出智能化的Dynax7000I型135單鏡頭反光AF照相機。該照相機能根據動體速度提前調焦至拍攝位置。

1988年12月,尼康公司推出尼康F4型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尼康F4型幾乎將當時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所有的功能集於一身,它具有AF焦點預測、l/8000秒高速快門、自動包圍曝光、高光/陰影控制、陷阱調焦等功能。因此被美國航天總署裝備在「發現號」太空梭上。

1995年柯達公司推出623萬像素(2036×3060)的柯達DCS 460型數字照相機,將CCD的影像信號變為數字信號記錄在磁碟上,該照相機使用尼康F90照相機的機身和鏡頭。數字照相機的誕生,標志著計算機技術全面進人照相機領域。

1996年尼康公司推出了採用1005像素CCD作測光元件,可評估景物各部分亮度,在追蹤AF條件下每秒鍾連柏8幅的尼康F5型照相機。

1996年5月由美國柯達、日本尼康、佳能、美能達、富士五大公司聯合推出APS(先進攝影系統)膠卷、照相機、沖擴機系列產品。APS膠卷片寬24mm,體積小,安裝快捷,不傷膠片,膠片上的磁性塗層可記錄拍攝和沖擴的有關信息。

這一階段,由於不斷採用最新的電子科技成果,照相機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操作越來越方便。數字影像技術得以迅速發展,雖然數字影像在解析度、寬容度、感光度等方面還不如銀鹽影像,但由於其傳輸快捷、處理方便,已經在新聞業、廣告業以及軍事和科研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㈣ 歷史還是對於世界歷史,都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1)支持:(1分)明清時期,我國古代農耕文明高度發達,農業、版手工業、商業都有較大的發展權,人口增長迅速,社會經濟的整體水平仍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一時期西方國家的發展要建立在對外財富掠奪基礎上,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並不高。(6分)或反對(1分):盡管農耕經濟水平仍然較高,但商品經濟的發展嚴重受阻,資本主義萌芽成長緩慢;而新航路開辟以後的三百年,西歐商品經濟、資本主義萌芽迅速發展,奠定了向工業文明過度的基礎。(6分) (2)政治上:代議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經濟上:兩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科技:自然科學發展迅速,進化論、電磁學、相對論、量子理論等成果促進了人類進步。(9分) (3)工業革命隨著交往傳到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區,促進了人類的工業化進程;亞當斯密的自由主義促進了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馬克思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並傳播到世界,促進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9分)

㈤ 數據交換的發展歷史

數據交換技術 經編碼後的數據在通信線路上進行傳輸的最簡單形式是在兩個互連的設備之間直接進行數據通信,但是,直接連接兩個設備往往是不現實的, 常常是通過有蹭節點的網路來把數據從源地點發送到目的地點,以此實現通信.這些蹭節點並不關心數據內容,而是提供一個交換設備,使數據從一個節點傳到另一個節點直至到達目的地為止,圖1.15示意一個交換網路的拓撲結構.通常將希望通信的一批設備稱為網路站,而將提供通信的一批設備稱為節點.這些節點以某種方式用傳輸鏈路相互連接起來.每個丫都連接到一個節點上去,把節點集稱為通信網路.如果所連接的設備是計算機和終端的話,那麼節點集加上一些丫就構成計算機網路. 按照實際的數據傳送技術,交換網路又可分為電路交換網、 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網. 一、電路交換 1.電路交換的三個過程 1)電路建立:在傳輸任何數據之前,要先經過呼叫過程建立一條端到端的電路。如圖2.14所示,若H1站要與H3站連接,典型的做法是,H1站先向與其相連的A節點提出請求,然後A節點在通向C節點的路徑中找到下一個支路。比如A節點選擇經B節點的電路,在此電路上分配一個未用的通道,並告訴B它還要連接C節點;B再呼叫C,建立電路BC,最後,節點C完成到H3站的連接。這樣A與C之間就有一條專用電路ABC,用於H1站與H3站之間的數據傳輸。 2)數據傳輸:電路ABC建立以後,數據就可以從A發送到B,再由B交換到C;C也可以經B向A發送數據。在整個數據傳輸過程中,所建立的電路必須始終保持連接狀態。 3)電路拆除:數據傳輸結束後,由某一方(A或C)發出拆除請求,然後逐節拆除到對方節點。 2.電路交換技術的優缺點及其特點 1)優點:數據傳輸可靠、迅速,數據不會丟失且保持原來的序列。 2)缺點:在某些情況下,電路空閑時的信道容易被浪費:在短時間數據傳輸時電路建立和拆除所用的時間得不償失。因此,它適用於系統間要求高質量的大量數據傳輸的情況。 3)特點:在數據傳送開始之前必須先設置一條專用的通路。在線路釋放之前,該通路由一對用戶完全佔用。對於猝發式的通信,電路交換效率不高。 二、報文交換 當端點間交換的數據具有隨機性和突發性時,採用電路交換方法的缺點是信道容量和有效時間的浪費。採用報文交換則不存在這種問題。 1.報文交換原理 報文交換方式的數據傳輸單位是報文,報文就是站點一次性要發送的數據塊,其長度不限且可變。當一個站要發送報文時,它將一個目的地址附加到報文上,網路節點根據報文上的目的地址信息,把報文發送到下一個節點,一直逐個節點地轉送到目的節點。 每個節點在收到整個報文並檢查無誤後,就暫存這個報文,然後利用路由信息找出下一個節點的地址,再把整個報文傳送給下一個節點。因此,端與端之間無需先通過呼叫建立連接。 一個報文在每個節點的延遲時間,等於接收報文所需的時間加上向下一個節點轉發所需的排隊延遲時間之和。 2.報文交換的特點 1)報文從源點傳送到目的地採用"存儲--轉發"方式,在傳送報文時,一個時刻僅佔用一段通道。 2)在交換節點中需要緩沖存儲,報文需要排隊,故報文交換不能滿足實時通信的要求。 3.報文交換的優點 1)電路利用率高。由於許多報文可以分時共享兩個節點之間的通道,所以對於同樣的通信量來說,對電路的傳輸能力要求較低。 2)在電路交換網路上,當通信量變得很大很大時,就不能接受新的呼叫。而在報文交換網路上,通信量大時仍然可以接收報文,不過傳送延遲會增加。 3)報文交換系統可以把一個報文發送到多個目的地,而電路交換網路很難做到這一點。 4)報文交換網路可以進行速度和代碼的轉換。 4.報文交換的缺點 1)不能滿足實時或互動式的通信要求,報文經過網路的延遲時間長且不定。 2)有時節點收到過多的數據而無空間存儲或不能及時轉發時,就不得不丟棄報文,而且發出的報文不按順序到達目的地。 三、分組交換 組交換是報文交換的一種改進,它將報文分成若干個分組,每個分組的長度有一個上限,有限長度的分組使得每個節點所需的存儲能力降低了,分組可以存儲到內存中,提高了交換速度。它適用於互動式通信,如終端與主機通信。分組交換有虛電路分組交換和數據報分組交換兩種。它是計算機網路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交換技術。 1.虛電路分組交換原理與特點 在虛電路分組交換中,為了進行數據傳輸,網路的源節點和目的節點之間要先建一條邏輯通路。每個分組除了包含數據之外還包含一個虛電路標識符。在預先建好的路徑上的每個節點都知道把這些分組引導到哪裡去,不再需要路由選擇判定。最後,由某一個站用清除請求分組來結束這次連接。它之所以是「虛」的,是因為這條電路不是專用的。 虛電路分組交換的主要特點是:在數據傳送之前必須通過虛呼叫設置一條虛電路。但並不像電路交換那樣有一條專用通路,分組在每個節點上仍然需要緩沖,並在線路上進行排隊等待輸出。 2.數據報分組交換原理與特點 在數據報分組交換中,每個分組的傳送是被單獨處理的。每個分組稱為一個數據報,每個數據報自身攜帶足夠的地址信息。一個節點收到一個數據報後,根據數據報中的地址信息和節點所儲存的路由信息,找出一個合適的出路,把數據報原樣地發送到下一節點。由於各數據報所走的路徑不一定相同,因此不能保證各個數據報按順序到達目的地,有的數據報甚至會中途丟失。整個過程中,沒有虛電路建立,但要為每個數據報做路由選擇。 四、高速交換技術 現有的交換技術, 已遠遠不能滿足象信息高速公路那樣建立先進通信網路的需要,例如,聲頻、視頻、數字、圖象等多種媒體的傳輸要求高速寬頻的通信網. 上前提高交換速度的方案有: 語音插空技術DSI( Digital SpeechInterpolation) 、 幀中繼( Frame Relay) 和非同步傳輸模式ATM( AsynchronousTransfer Mode)等 技術. 數字語音插空技術能提高電路交換的傳輸能力.傳統的電路交換技術,在接通某一通路後,該通路被 一對用戶完全佔用,但是,在傳輸語音信號時, 通路並不始終處於忙的狀態 ,有空閑的狀態.DSI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僅當傳輸語音信號時, 才向通話用戶分配通道,其餘的時刻可把通道分配給數據. 幀中繼是以分組交換技術為基礎的高速分組交換技術, 它是對上前廣泛使用的X.25分組交換通信協議進行簡化和改進,在睡上沒有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採用面向連接的模式.這是因為光纖通信具有低率的特性,毋需在鏈路導進行差錯控制, 而彩端對端的檢錯、控制方式,並採用固定的分組長度,便於協議自理這種簡化了的協議,可以方便地利用技術來實現.這種高速分組交換技術具有很多優點:可靈活設置信號的傳輸速率,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提高傳輸效率,可對分組呼叫進行帶寬的動態分配,因此可獲得低延時、高吞吐率的網路特性,速率可在64kbps  ̄45Mbps范圍內,可適用於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 非同步傳輸模式是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技術的結合, 能最大限度地發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技術的優點, 具有從實時的語音信號到高清晰度電視圖象等各種高速綜合業務的傳輸能力. CCITT寬頻工作小組針ATM技術列為支持寬頻ISDN業務的基本方式之一.ATM和同步光纖網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相結合可實現高速、寬頻、綜合業務的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B-ISDN,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通信主體,相當於二十世紀的通信網.

㈥ 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史不同時間節點 技術飛躍 重大影響人物

1.1計算機是人類數千年的追求,數千年的夢
1.2著名的抽象計算機模型——圖靈機
1.3康拉德·楚澤與世界上首台自由編程的計算機
1.4哈佛大學Mark1計算機
第2章早期電子計算機如雨後春筍
2.1世界上最早的電子計算機ABC
2.2早期最大且功能最強的計算機ENIAC
2.3馮·諾伊曼的計算機存儲程序設想
2.4UNIVACⅠ計算機
2.5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和IBM701計算機
2.6首台虛擬存儲器計算機Atlas
2.7中國早期電子計算機的研製
2.8PDP?11系列小型計算機的輝煌
2.9小型計算機的新星——Nova
第3章計算機公司相繼創建
3.120世紀50年代一批計算機公司相繼建立
3.2最早的軟體開發商之一:計算機科學公司(CSC)
3.3IBM的崛起和美國政府的反壟斷
3.4Intel公司的創業史
3.5惠普公司(HP)與矽谷
第4章新組件的推波助瀾
4.1威廉斯管(CRT)
4.2晶體管的發明
4.3華人科學家王安發明了磁芯存儲器
4.4集成電路的發明
4.5EIARS?232?C介面誕生
4.6滑鼠與「窗口」的對話
4.75英寸軟磁碟問世
4.8首塊微處理器晶元4004誕生
4.9IBM推出全球首台商品化的激光列印機
4.10費德里科·法金和Z80微處理器
4.11喬布斯開創了智能手機的新時代,由原來的諾基亞按鍵手機成了今天主流的觸屏。

㈦ 漢子發展史上最重要的第一個節點是什麼

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文字

㈧ 兩史的發展歷程及重要節點的人物和重大事件

你的兩史指的史哪兩史

㈨ 共青團按時期的歷史重大事件(十個)要有簡介

1、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實際斗爭的鍛煉,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造就了一批青年共產主義者。他們深入工農群眾,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領導罷工斗爭,促成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做好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2、1925年五卅運動

工人罷工堅持了3個多月,最後為了保存力量和鞏固已取得的勝利,到8月中旬才開始復工。這一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政治覺悟,密切了青年知識分子同工人階級及廣大群眾的聯系,揭開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同時在組織領導運動過程中,各地共產黨和共青團組織也得到了很大發展。

3、1926年三一八慘案

1926年北京段祺瑞政府鎮壓愛國學生的暴行。五卅運動以後,北方革命形勢迅猛發展,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受群眾革命運動的影響,進一步傾向革命。

4、1935年一二九運動

杭州、廣州、南京、天津、上海、武漢、長沙等地學生相繼舉行示威遊行,各地愛國人士紛紛成立各界救國會,要求國民黨政府停止內戰,實現抗日,形成全國人民愛國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一二九運動成了推動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走向高漲的起點。

5、1945一二一運動

全國各地學生紛紛舉行集會遊行,聲援昆明學生的正義斗爭。全國學生和昆明市民對昆明學生的支持和聲援,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氣焰,迫使國民黨「公審」並槍決了殺害學生的兇手,並免去了國民黨雲南省黨部主任委員、代理省主席李宗黃的職務。這次運動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的陰謀,對以後學生愛國民主運動的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6、1946青年團的試建

1946年8、9月間,分管青年工作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主持召開了兩次中央會議,討論重新建團問題。

到1948年底,試建青年團的工作在各解放區普遍展開,並獲得很大成功,為中共中央決定正式建團提供了依據,為青年團從試建到在全國普遍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7、1970整團建團

由於「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共青團的系統領導完全中斷,基層組織遭到嚴重破壞。1969年4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化大革命」轉入「斗、批、改」階段。

這一時期的整團建團工作是作為「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在"左"傾方針指導下進行的,所以雖然恢復了團的組織生活,但是共青團的性質和形象受到嚴重的扭曲;由於強調發展「造反派」入團,也造成了共青團組織的思想不純和組織不純,以致共青團組織受到嚴重的內傷,加重了後來撥亂反正的工作難度。

8、1989希望工程

1989年10月30日,經團中央批准,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青基會)宣布設立一項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基金,開始實施這項事業。

9、1990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選

由全國青聯、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與首都10家新聞單位共同舉辦的評選全國傑出青年的活動。評選出的十大傑出青年是在中國科學、教育、體育、工業、農業、國防等各條戰線上,為振興中華奮力拚搏、甘願奉獻的新一代楷模。首屆評選於1990年8月舉行,第二屆評選於1991年4月至10月舉行。

10、1993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

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是伴隨著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而誕生的,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這項活動發展十分迅速,在服務社會、教育青年、促進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動員廣大青年參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

1993年底,共青團中央決定實施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

㈩ 簡述我國科舉制產生與發展的歷史節點

科舉制始於公元7世紀的隋朝。

隋朝建立後,隋文帝楊堅廢除九品中正制,下詔令分科取士,最初設有「志行修謹」(有德)和「清平干濟」(有才)兩科,這種分科取士已經具備了科舉制的雛形。到隋煬帝楊廣時期,又分「孝悌有聞」和「文才秀美」等十科。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設置「明經」(通曉經義者)和「進士」(可以進受爵位者)兩科,並用考試策問的方式取士,這就是科舉制的真正開始。

唐朝繼承和發展了科舉制,並使它更加完備。

首先是考試分「常科」和「制科」兩種模式進行。考試最初由吏部主持,後來改為禮部,因此通常稱為「禮部試」。其次,明經、進士兩科最受重視,並將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或「狀頭」,唐代宰相許多人是進士出身,除此之外,唐代還產生了「武舉」科目的考試。



(10)旅遊發展史中的重要節點擴展閱讀

科舉的流程

以明清兩代為例,在正式參加鄉試以前,還要先參加「童子試」以便取得應試資格。童子試也分三級:縣試、府試和院試。參加考試的人,不論年齡大小,一律稱為「童生」。

縣試由知縣主持,考期多半在每年的二月,參加考試的童生在報名時必須填寫姓名、籍貫和三代履歷,由同考的五名童生和一名童子試已經及格的「廩生」(領取政府補貼的考生)共同擔保,保證你所填內容真實可靠,並且不是「娼優皂隸」(被歧視的下等人)子孫。

府試由知府主持,院試由朝廷派遣的「學政」(負責一省的教育官員)主持。院試及格,就可以參加每三年一度的鄉試。鄉試一般在省城舉行,考試及格,應試者就算正式進入了統治階級,可以被人稱為「老爺」。

鄉試合格者既可以直接做官,也可以繼續參加在第二年舉行的會試。會試在京城舉行,會試取中後,就要接著參加在皇宮里舉行的殿試。考中者就是進士,前十名決定後,皇帝首先接見,叫做「小傳臚」,然後再於太和殿接見全體進士,叫做「大傳臚」,同時宣布名次。

隨後,所有進士去出席由禮部舉辦的「瓊林宴」,到孔廟參拜孔子,而後由禮部將進士的名字刻碑立在國子監,稱為「進士題名碑」。

殿試之後,除狀元、榜眼、探花三名可以直接授予官職外,其餘進士還要再進行一次朝考,朝廷綜合會試、殿試、朝考三項成績分別授予不同的官職。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