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需求的發展趨勢
1. 景觀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
思路決定出路,生態農庄把農業旅遊作為開發出路。農業旅遊是一種以農業為載體、集休閑娛樂、旅遊購物、綠色消費、返璞歸真等功能於一體的新型生態旅遊,是將生產、生活及生態結合為一體的旅遊方式,是一種新興產業。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在此之外人類還有回歸自然的需求。隨著城市化、工業化步伐加快,城市生活環境變化,工作壓力增大的影響,農業旅遊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發展潛力。農業旅遊還具有很多現實意義,比如長期以來一直是農村人到城市消費,以往一些擴大內需的措施也像抽水泵一樣把農村經濟向城市積聚,不斷拉大了城鄉差距。農業旅遊的發展能將城市人吸引到農村消費,他們給農村帶來了就業機會、衛生習慣、科技知識、先進觀念等,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生態農庄則正以體驗式營銷為手段,以人為本,以農為特色,以環保、綠色、健康為內涵發展農業旅遊。運作模式的突破
生態農庄以市場為導向,多渠道掌握市場信息,隨著市場調節的影響,根據供給的周期波動,及時調整生產。各農庄開始樹立品牌意識,將品牌由進入消費者的視野到消費者的生活,再到消費者的信念不斷升華。特別是現在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由溫飽型轉向健康型、營養型。傳統農業是化學農業,農葯化肥的無序使用使得人們談菜色變。生態農庄在健康這個主題上致力於打造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被傳統農業忽視的微量元素,成了生態農庄在營養這個主題上新的賣點,像鋅、鐵、硒、鈣等礦質元素,是人體的有益元素。
以綠色生態為理念
(1)環境友好
生態農庄涉及到農業旅遊,對資源與環境猶為關注。由於農葯、化肥、農膜過度使用,各類垃圾排放,工業廢水、廢氣、廢渣進入農田,農業環境污染已經相當嚴重。各類有害物質殘留既影響農產品質量,又危害人體健康。所以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或價值取向理應是生態型的。生態農庄的建立則符合了生態哲學的一些原理。
(2)資源利用合理
循環農業是由多種農業生物組成,進行封閉式的物質循環利用,由於各業之間「相繼而生成,相資而利用」,對農業自然資源轉化利用效率比較高。生態農庄在生產上普遍走循環農業道路,引入「雙鏈型」生態農業的新思路,利用生物食物鏈形成生態農業經濟鏈。
在生態農庄中建設沼氣池,使得園區無垃圾和糞便排放,並有效控制了糞便進入地表水體,避免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也減少了焚燒桔桿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一些農庄還用環保的電動車輛代替了傳統的機動車輛,做到整個園區無廢氣排放,節能減排;並建立污水處理設備,使園區無污水排放。
以沼氣池為樞紐,打造資源循環利用體系,使生態農業得以可持續發展。合理採用立體種養以提高光、熱、土地等資源的利用率。一些生態農庄的資源結構開始從「綠色農業」植物、動物的「二維」向「白色農業」植物、動物、微生物的「三維」轉變。
以產業化經營為目標
生態農庄開始以產業化經營為目標。在資源上聚零為整,發揮規模效應,而在具體項目上又化整為零,責任、效益承包到人,極大地發揮著人的主觀能動性,產生出最大的整體效益,並且向深度和廣度兩方面拓寬:(1)向深度方面發展,即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我國的農產品加工業還相當落後,有很大潛力。各農庄都對特色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和包裝,有利於農產品銷售和存儲。(2)向廣度方面發展,即多元化經營。除傳統的種植、養殖外各農庄都普遍開發了垂釣中心、果樹認養、認種地塊耕作、自製盆景、飼喂動物、野外拓展訓練營、生態陽光餐廳、花卉苗木生產銷售等項目。
以因地制宜為原則
地域特色往往不可復制,地域優勢往往是較好的壁壘。特別是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不能邯鄲學步,需走差異化道路。生態農庄都以因地制宜為原則來發展觀光農業。正所謂以正合,以奇勝。生態農庄開始在因地制宜的原則下大膽創新,走創意農業之路。
以有效管理為手段
經營生態農庄,有效管理必不可少,農庄的經營者一般是在工商業中較為成功的企業家,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先進的管理知識。嘗試著跳出農業抓農業,以工業化的機制、手段、要素來改造傳統農業。生態農庄運用信息技術對采購、生產、銷售進行有效管理,大力推行標准化生產。在人力資源方面農庄普遍注重員工培訓,把管理人換作經營人,把人當作關鍵的資源而非利用的對象。工作到人、責任到人、獎罰到人,確定使命設定目標,並有意識的塑造企業文化和打造戰略管理。
以科學技術為支撐
(1)科技種養
生態農庄以有利綠色食品生產、適合當地自然和經濟等條件、以特殊經濟價值和市場前景等為依據。進行科學選種。採用測土配方平衡施肥技術,降低成本,減少污染。運用物理和生物技術科學防治蟲害。建設溫室大棚種植蔬菜;應用噴灌、滴灌和地膜種植果樹;採用管道水培「報架式」立體栽培來培育花卉。像福建招寶生態農庄就以養殖珍禽為主要產業;一些農庄在有機大米的栽培中有效採用頻振殺蟲燈、黃板等物理防治方法,有些採用像稻蟹共養這種生物方法防治蟲害。
(2)機械化
農業機械化有利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利於緩解旱澇災害;有利於推進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利於提高市場競爭力;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增加效益。世界發達國家已在農牧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全面實現機械化,從而大大提高了農業現代化水平。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勞動力的成本逐漸升高,機械化是必然之路。而規模經營也為實現農業機械化奠定了基礎。各農庄正逐步實現包括選種、育秧、耕地、播種、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脫粒、烘乾、倉儲、加工、包裝、運輸、防疫、打掃、消毒、孵化、育雛、屠宰等從種養到餐桌所有環節的機械操作。
(3)信息化
農業生產是在地球表面露天進行的有生命的社會生產活動。他具有生產分散性、時間變異性、災害突發性、和市場多變性等人們用常規技術難以掌握和控制的基本特點,這就是農業生產長期處於被動地位的原因。運用農業信息技術,對於克服上述農業生產的基本難點,改變或部分改變農業生產被動局面具有特殊功能。通過遙感(RS)及時地提供農作物長勢、水肥狀況和病蟲害情況;通過地理信息系統(GIS)可提出「實施計劃」。通過全球空間定位系統(GPS+GIS),可將這種集成系統安裝在農業機械上,實現農田作業的自動指揮和控制。生態農庄開始把信息技術作為基本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從而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精準化管理。逐步在農業資源環境分析技術基礎上,通過3S配合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實現資源和環境、生產和管理、生產資料和產品市場等多方面的信息化。
以優質服務為後盾
由於生態農庄涉及到旅遊業,各農庄都把提供優質服務做為後盾。終端服務是品牌的命門,服務在細節上體現,生態農庄把服務標准化和規范化,力爭把無形的服務轉化為消費者可以理解的有形的細節,並且強調以人為本,發現需求(甚至創造需求),滿足需求。讓遊人在美麗的山、水、田、園、林、花整體布局中,在典型的「前店後園」的經營格局中,在現代的吃、住、游、玩、購中親近自然。有些農庄還採用了會員制,為會員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
編輯本段對資源環境的影響
沼氣池的作用
生態農庄普遍建設大型沼氣池,以沼氣池為中心,以資源環境監測和分析、農業信息管理、農業機械技術支持三大系統為支撐打造循環體系。沼氣池在能源、環境、資源、景觀生態上有重要作用,並且在生態農業生產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樞紐作用。
1.1 生產優質能源
我國正面臨著巨大的能源與環境壓力。礦物資源日益耗盡,而且按目前開采技術水平的消耗量,我國每年石油進口量至少達到9000萬噸;開發並生產各種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是世界今後解決能源緊缺的一種有效途徑,尤其是發達國家都在致力開發高效、無污染的生物質能利用技術,保護本國的礦物能源資源,為實現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沼氣是一種具有較高熱值的可燃氣體,把它作為動力機的燃料,帶動發電機運轉,將得到高品位的電能。沼氣發電技術在沼氣工程中的引入,不但提升了沼氣工程整體技術水平,而且可以通過出售電能帶來較高的資金回報。沼氣還能可以作為生產和生活用能。
1.2 保護農村環境
沼氣池使一些垃圾變廢為寶, 生活有機垃圾(包括食品垃圾、蔬菜垃圾、排泄垃圾等),經過沼氣池發酵而產生出大量的氣體,有甲烷、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氮、氧、氫、硫化氫等,將這些氣體收集起來並且加以處理和利用將得到大量的可燃氣體和大量的剩餘物質。
過量的施用化肥,特別是氮肥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土壤中氮素過多會向周圍的水體遷移,使地表水中硝態氮和亞硝態氮含量過高,從而引起地表水的富營養化,使水功能受到破壞,水的質量下降,給人類健康及水產養殖帶來威脅。土壤中的氮素也會在一定條件下轉變為氣體進入大氣,造成大氣的污染。土壤中過多的氮素,使農產品中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含量嚴重超標,這類物質進入人體後,形成亞硝基化合物,是一類致癌和致突變物質;食用「商品飼料」的豬、雞等的糞便,鹽分含量較高,長期直接施用會造成土壤中鹽分的累積,使土壤板結。
礦物能源的無節制使用,會導致全球氣溫的變暖、臭氧層的損害、生態圈碳平衡的破壞、有害物質的釋放以及酸雨的形成等一系列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而沼氣是綠色的能源。
1.3 提供重要資源
沼液和沼渣作為重要的農業資源,對促進作物和畜、禽、魚的新陳代謝,以及防治作物病蟲害有顯著作用。沼液及沼渣常用於改良土壤、配營養土培養料、浸種、葉面施肥、防蟲(能夠防治柑橘蟎、柑橘黃、蚧、紅蜘蛛和蚜蟲等害蟲)、喂豬、種果、種菜、育秧、種糧、養魚、栽培蘑菇等效益顯著。
1.4 優化景觀生態
景觀生態學用斑塊、廊道、基質這一基本模式來描述景觀結構。其中斑塊指不同於周圍背景的、相對均質的非線性區域。廊道指不同於兩側基質的狹長地帶。基質是斑塊鑲嵌內的背景生態系統或土地利用形式。
通過沼氣池把種植業和畜牧養殖業連接起來,改變以往的生產模式中不合理的結構配置,以解決景觀系統的生態問題。規模化的斑塊—廊道—基質景觀結構拓寬了各個系統間的物質和能量流的循環轉化。
1.5 發揮樞紐作用
生態農業多採用養殖—沼氣池—種植—菌模式,沼氣池是該模式的核心,起著連接養殖與種植、生產與生活用能的樞紐作用,做到種、養、菌、能四類一體;生產、生活、生趣(休閑觀光)三「生」合一;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三「產」聯動。
沼肥不但含有豐富的氮、磷、鉀、鈉、鈣等營養元素,還含有機質、腐質酸等,其肥效比堆漚肥高得多,全氮含量高40%—60%,全磷高40%—50%,全鉀高80%—90%,作物利用率高10%—20%。此外,沼液和沼渣中還含有微量元素和17種氨基酸以及多種微生物和酶類。長施沼肥對土壤改良有很重要的作用,還可以殺滅病蟲害,減少使用農葯造成的葯害,凈化環境可以生產出無公害無污染的瓜菜果糧,是當地發展綠色、有機食品有利保障,配和沼肥施用一些微量元素肥料,對作物產量起到積極影響。
秸桿資源利用
2.1 通過沼氣池進入循環系統
目前沼氣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秸稈通過沼氣池進入循環系統,就可以有效利用農村豐富的生物質能,進而大幅度降低農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程度,緩解能源危機,確保我國的能源安全。由於沼氣產生的能量來自植物從空氣中固定的碳水化合物所攜帶的太陽能,並沒有增加碳的排放,對環境友好。生態農庄的集約模式也解決了家庭承包制下秸稈收集、運輸、儲存費用高昂的問題。
2.2 全量還田
全量還田就是採用「麥草全量還田輕簡稻作技術」將麥草處理、土壤培肥和輕簡稻作技術應用集於一體,是當前麥草處理較為可靠有效、操作簡單易行、適宜於大面積應用的方法。專家跟蹤測算結果顯示,採用麥草全量還田輕簡稻作技術,水稻畝產可達600-700公斤,比不還草田塊增產5%以上。全量還田不但是促進水稻增產增收的重要措施,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同時也對杜絕秸稈焚燒,徹底解決麥草污染的有效途徑。
2.3 過腹還田
過腹還田也就是秸稈作飼料經過家畜、家禽肚子,轉成糞便、糞便又成肥料,再還田。這是利用秸稈有長纖維,有利於家畜消化的特點。不秸稈也要粉碎或發酵,使飼料更可口,更利於消化。家畜、家禽的糞便可以集中發酵,生成有機肥。現在還有烘乾技術,把糞便烘乾,製成顆粒狀的有機肥,利於施用方便。
2.4 果園、茶園覆蓋
在果園、茶園表面覆蓋一層秸稈,可以減少土壤蒸發,增加土壤貯水量,使耕作層能長期保持濕潤狀態,有利於抗旱保苗;並可穩定土壤溫度,使冬季、早春增溫,夏季降溫。促進作物生長;還能避免降雨的雨滴直接沖擊地面,保持土壤結構;秸稈腐爛入土,還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秸稈覆蓋後作物產量比不覆蓋一般增產10%~20%,也減少了地膜對農業造成的污染。
編輯本段文化古跡
生態農庄人文底蘊深厚。生態文化在這里深入民間,侵淫於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處處記載著「忠、孝、勇、烈」的傳說,閃現著巾幗英雄花木蘭的身影。生態農庄第一宮,是人們朝拜木蘭山必經的第一個佛殿,它集佛道兩教於一體;竹林古剎,是古時當地富甲一方的一座曾廟,它們象木蘭山一樣集中體現著荊楚民間的宗教文化。這里是民間傳說的智慧人物韓光斗的家鄉,是清代振威將軍王振起的家鄉,這里也是遠近聞名的紀念屈原活動「長堰端午龍船會」的發祥地。
生態農庄是現代旅遊休閑和體育運動的最佳營地。登山是春秋兩季的一個活動主題,目的地為海拔587米的天山古城,途徑木蘭第一宮、尖頂石(也叫青蛙石)、天山第一峰。在整個活動中穿插了叢林越野、攀岩、速降、搭繩過澗、水上飛索等許多另類戶外活動。在這里你可以親近自然、享受陽光、挑戰自我、感受童年!激情燃燒的歲月——篝火晚會、松枝烤全羊、土雞等更是勝天農庄的特色,熊熊篝火晚中你可以盡情高歌,在絢麗的焰火中感受兒時的樂趣。春天,你可提籃採茶,菜挖竹筍,尋找野菜及蘑菇,享受春的氣息。瑤池戲水、游泳、釣魚、摸蝦是農庄夏季的一大特色。野小蒜、野芹菜、南瓜尖、地菜、野竹葉菜等這些從未灑過農葯,是自然生長起來的野菜,這里還有我們從小到大都沒有看見過的籽南瓜、紫薯。一次吃到這樣多的野生的綠色環保蔬菜及黃陂的特色菜肉糕、刁子魚、農家豆腐、土雞湯,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葡萄、櫻桃、西瓜等其它果蔬的親自採摘令你流連忘返。火紅的柿子、紅紅的蜜棗、滿山的板栗讓你品嘗秋天豐收的喜悅。你還可以親自採挖紅薯、紫薯、花生、地瓜,抱個大南瓜,然後樂呵呵的回家。冬天我們在白妝素裹中堆雪人,打血仗,享受大自然帶給你的無窮樂趣!圍在熊熊的篝火旁邊,吃一口山野火鍋,喝一口醇厚的糧食酒,那滋味會令你久久難以忘懷!漫步於環山小徑,果林藤架,綠影婆娑,碩果累累;躬行於農庄自種的菜圃田園,碧葉奪目,紅果飄香,似浸身於世外桃源之中。
編輯本段前景
趨勢
全球農業處於全面復甦周期的開始,今後幾年農產品市場將基本保持供不應求的態勢,農產品安全將越來越重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將成為主流。國外專家預測,世界綠色食品產值在今後10年內將從現在的110億美元增加到1000億美元,許多國家綠色食品市場消費量年增長率甚至達到50%。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已成為消費時尚,像鋅、鐵、硒、鈣等礦質元素,對人體有益,一些富硒、富鋅、富鈣、富SOD等等農產品,將有不錯的市場效果和經濟效益。由於西葯的毒副作用日漸突出,中醫葯也逐漸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認可。標本兼治、回歸自然、採用天然葯成為當今世界醫學的潮流。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西方國家的植物葯市場每年正以10%的速度增長。新的農產品開發也很有市場,特種養殖的火熱就是明例。另外隨著人們對環境和健康的逐漸關注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將來農產品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農業將會更多的進入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快速消費品的需求具有可持續性,農產品加工業具有相當強的生命力。人類回歸自然的需求將使農業旅遊擁有很大發展潛力。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經濟的基本支撐。化石能源資源的有限性及其開發利用過程對環境生態造成的巨大壓力,嚴重製約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這種形勢下,以生物能源、生物基產品和生物質原料為主要內容的生物質產業,也將是大勢所趨。
模式
採用集約化模式,運用新技術開發農業將成為今後投資的熱點。農業生產將會分得更專業。將會出現諸如
。。。。。。。。。。網路 。。。。。。。。。。。。。。。。。。。。。。。。。。。
2. 未來十年什麼專業前景好
1、汽車行業,我國是世界汽車保有量國第一,汽車銷售和售後市場利潤巨大。回
2、 園藝專業人才將是稀答缺人才,特別是有熟悉花卉特性,生長環境的高級園藝師。
3、理財規劃類專業。理財規劃師的從業方向較廣,可以是銀行,專業第三方投資理財公司,證券公司等。
4、動漫類專業市場需求量大 中國的動漫產業處於飛速發展的時期,對於有獨立製作和創作動漫作品的動漫繪圖師需求量極大,目前國內的很多動漫產品和影視產品很大程度上還在依附於國外的技術。優秀的動漫繪圖師薪水均在年薪10萬人民幣以上,分別服務於廣告公司,影視傳媒公司等。
5、護理專業,護士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緊缺的職業,目前緊缺人數已經達到200萬人。僅中國年增長就達到11.5萬人。 護士的分類很廣,大體包括急診、手術室、老年看護、心胸科、社區護理、特護、新生兒特別護理、兒科等方向。分別就職於醫院,醫療機構,康復中心,皇家飛行急救機構,國防部,護理教育中心等。
6、機械專業,有一技之長不愁就業, 隨著中國大型工業的復甦,工業製造類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特別是有獨立開發能力的數控人才,以及機械設計製造人才更為稀缺。
3. 求論文材料——》《我國旅遊者消費需求的發展趨勢》論文
http://cache..com/c?word=%CE%D2%B9%FA%3B%C2%C3%D3%CE%3B%D5%DF%3B%CF%FB%B7%D1%3B%D0%E8%C7%F3%3B%B5%C4%3B%B7%A2%D5%B9%3B%C7%F7%CA%C6&url=http%3A//www%2E24jx%2Ecom/article/9525%2Ehtm&b=30&a=18&user=
http://cache..com/c?word=%CE%D2%B9%FA%3B%C2%C3%D3%CE%3B%D5%DF%3B%CF%FB%B7%D1%3B%D0%E8%C7%F3%3B%B5%C4%3B%B7%A2%D5%B9%3B%C7%F7%CA%C6&url=http%3A//bbs%2Etaoyo%2Ecn/thread%2D671%2D1%2D2%2Ehtml&b=47&a=18&user=
速度快吧!
4. 現在什麼行業掙錢多
1、移動互聯網行業
移動互聯網產業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產業,其發展勢不可擋。IT從業人員的工資水平相對平均月均收入在1萬元以上。但是互聯網產業技術含量高,吃的是「青春飯」。很多人到中年以後,就很難承受互聯網行業不定時的工作壓力。
2、教育培訓行業
當今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教育產業蓬勃發展。家長注重孩子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遺餘力地花各種錢來培養孩子。畢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是每個為人父母皆有之。不僅如此,早教產業的發展也是非常可觀的。
3、化妝品行業
現在社會女性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化妝品這個利潤豐厚的行業前途光明。女人花錢的沖動不可低估。從網紅李佳琪,及各種明星的帶貨就可以看出,女性對在化妝品上花費十分捨得的。
4、醫療保健行業
養生不僅適合中老年人,也適合喜歡熬夜的年輕人、年輕人一邊熬夜打游戲,追劇,一邊靠保健品來補身體,提高免疫力等。而中老年人,對保健品也格外青睞,幾百上千的保健品毫不吝嗇。從年輕人對美容保健的熱愛,中老年人對生命的珍惜,可以看出醫療保健業的發展。
5、自媒體行業
自媒體行業是一個低門檻的新興產業,不需要投入過多的資金,門檻低,幾乎人人可參與,時間自由且靈活,自媒體行業成為了斜杠青年的第二份工作,但是想要從自媒體行業中賺錢,同樣也需要毅力和耐心,任何賺錢的行業從都是從0開始的。
5. 旅遊需求的發展趨勢
(一)在總體發展趨勢上,雖然近年來遭受到世界經濟不振和國際恐怖事件等種種打擊,但旅遊業發展的市場基礎依然堅實,總體發展速度仍高於全球經濟總體增長速度。(二)在區域發展情況比較上,歐美的份額在下降,東亞太地區的份額在增長,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最為迅猛,被國際旅遊界普遍認為是「未來最有發展前景的旅遊目的地」。
6. 田園生活為什麼成為現代旅遊的一種發展趨勢,它滿足了旅遊者的什麼心理需求
遊客選擇田園旅遊的主要動機往往是尋找一方凈土,感受生活、生命的「靜」。讓版自己「慢」下來,讓生活「靜權」下來。因此,農業康養項目的規劃要注重建築風格的寧「靜」、空間氛圍的寧「靜」,同時,視覺上不宜過於熱烈,溫和為宜。田園生活滿足了旅遊者的體驗綠色自然生活以及返璞歸真的心理需求。
許多業內人士逐漸把目光投向田園休閑健康度假。田園養生就是把田園作為自己體驗的生活空間將自己平時做不到的農活、農事、農作為生活內容,將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為生活目標的一種生活休閑方式,達到回歸自然、修身養性、康體療養等等為目的的一種生活休閑方式。
(6)旅遊需求的發展趨勢擴展閱讀:
新時期休閑農業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渠道就是田園養生。它充分利用了農村良好的自然環境,來迎合了當代人注重養生的心理。這是未來休閑農業發展的良好途徑。
通過這種方式發展休閑農業,需要注重工程質量,整合各種要素,創造外部景觀、產品和設施,發掘農業體驗和文化,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工程內涵。以吸引遊客,促進休閑,提升休閑農業項目價值的目的。
7. 現在做什麼工作比較有前景
2019年比較有前景工作:大數據、人工智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商務、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1、大數據
大數據專業是從大數據應用的數據管理、系統開發、海量數據分析與挖掘等層面系統地幫助企業掌握大數據應用中的各種典型問題的解決辦法的專業。簡單點說就是搜集吃喝玩樂各項數據進行分析並精準推薦的過程。
越來越多的行業對大數據應用持樂觀的態度,在互聯網行業,比如網路、騰訊、淘寶、新浪等公司已經成為標配。
2、人工智慧
中國人工智慧發展非常迅猛。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2017年全球新興人工智慧項目中,中國占據51%,數量上已經超越美國。但全球人工智慧人才儲備,中國卻只有5%左右,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
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專業是個熱了幾十年的熱門專業了,涵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軟體工程、計算機信息工程等專業。
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組成原理、計算機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基礎、演算法與數據結構等,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
4、電子商務
中國電子商務是生長於新時代,更是服務於新時代的,發展前景可以說十分廣闊。比爾蓋茨曾說過:「21世紀要麼電子商務,要麼無商可務!」馬雲也講過:「未來5年,如果你不做電子商務,你會後悔!」
5、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順應數字信息時代發展所需,順應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趨勢,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專業,成長於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形態的成熟,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就業前景非常好,畢業生社會需求大,就業面廣。可在各類門戶網站、傳媒商業網站、黨政部門網站、企事業網站等從事信息採集、撰寫、編輯等工作。
就業前景最好,有兩層含義:
一是就業容易,就業率高。
二是職位好,掙得多。
8. 河南研學旅行,目前發展趨勢現狀是啥樣的
研學旅行和營地教育消費與當地居民收入水平、消費觀念、教育資源及水平等因素成正關聯,我國有66%的研學旅行和營地教育企業分布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城市最多,佔比達35.11%。本文分析了我國研學旅行行業競爭格局,並對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預判。
研學旅行是學校、家庭或教育機構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教育活動,是校內教學的有效延展。
地區格局:研學旅行企業分布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
研學旅行和營地教育消費與當地居民收入水平、消費觀念、教育資源及水平等因素成正關聯,我國有66%的研學旅行和營地教育企業分布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城市最多,佔比達35.11%。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4年中國研學旅行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9. 現代旅遊消費者需要發展趨勢
現代旅遊市場的主體構成,就是已經成為旅遊者和即將成為旅遊者的公眾,就是他們旅遊行為和旅遊過程的基本需求。旅遊市場的需求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因為整個社會的經濟和文化,以及人們的心理和生活方式都總是處於不停的變遷過程中。由於旅遊業無論從資源開發還是項目設計,都應以能夠滿足比較長的時間范圍和盡可能多的旅遊者的需求作為立足點,因此,研究這一市場需求的基本發展趨勢,就理所當然地成了旅遊建設中一項不可缺少的工作。
面對多樣化的旅遊選擇,旅遊市場中綜合性滿足的需求
進入90年代以來,旅遊市場最突出的變化之一是,由於已經有了多樣化的旅遊可能,一般化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特別是以單一形態出現的一般化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對旅遊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而且這一趨勢在可見的未來必將越來越明顯。來自現實市場的種種跡象也都表明,越來越多的旅遊者不僅願意選擇那些更「獨特」、更「奇異」、更「新穎」的旅遊景點,而且,他們特別看好那些具有綜合性特徵的旅遊地和旅遊項目(即奇異獨特的自然景觀能同特定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從而在一次確定的旅遊過程中獲得集知識性、娛樂性、體驗性、享受性等為一體的多重滿足。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變化,同各種旅遊資源在總體上不斷得到新的開發,各種大眾傳媒的迅速發展和人們休閑生活的變化有密切的關系。
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使旅遊者對旅遊地和旅遊項目有了更多的選擇餘地,一些新型傳媒的出現,又使很多人足不出戶卻已能對很多旅遊景點獲得大致的了解,此外,由於休閑生活的越來越受重視,休閑方式的多樣化使得很多人對旅遊線路旅遊項目的選擇都越來越「精挑細選」,傳統旅遊動機中以「到過某名山名水即可為榮」的心理滿足已經有所弱化,越來越多的人現在想要尋求的是旅遊過程中的真正樂趣了。雖然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乃至不同年齡、性別的旅遊者,對上述滿足指向會有一定的差異側重,但希望在其旅遊過程中能同時獲得多重滿足的需求卻是一致的。此外,旅遊行為的普遍化,城市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平均出遊次數增多等,也是旅遊者對綜合性旅遊項目的需求期待越來越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旅遊行為的實施過程中,人們普遍期望在單位時間和一定經濟支出內能夠獲得盡量多一些收益。
筆者曾經發現一些國外的旅遊研究專家特別強調綜合性旅遊項目的現代意義,他們以英國和美國的例子說明,人文旅遊和生態旅遊在那裡佔了很大的比例,並且認為這兩者是未來旅遊發展的真正價值所在,同時,他們尤其強調如果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將能夠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從而創造出更加巨大的財富。他們對目前中國一些充分考慮到各種綜合性因素的旅遊項目抱有較高的評價,而對那些比較單一的思路卻批評有加,再三強調綜合性的考慮對於現代旅遊業未來發展的至關重要。
市場需求,應該是決定資源配置和項目設置的關鍵依據。既然在旅遊過程中追求多樣化多層次的綜合性滿足,已經成了當代旅遊者中的普遍需求,我們在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具體項目的設計上,當然就不能不作出認真的相應考慮了。比如,我們也許能把某些自然景觀的傳統利用往生態旅遊的開發方面努力靠一靠。所謂生態旅遊的內涵,顯然就大大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資源分類的傳統模式,它應以某些自然景觀為構成基礎,但卻不僅僅是自然景觀本身,必然還有相當的人文內容成為其中的內在構成,組合得好,完全有可能使旅遊者同時獲得綜合性的多重滿足。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使我們的資源開發和項目設置能夠盡量滿足這一市場需求,關鍵似乎在於要真正有點現代市場的意識,具備一點商品位的眼光,一是著眼於特定景點的多樣化開發利用,二是在景點的區域開發和組合利用方面把文章做足。
在個性凸出的時代,旅遊市場對特色項目的需求
從整個當代世界的范圍來看,休閑生活與普遍公眾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與此相應的一種重要變化,突出地表現為在休閑方式的多樣選擇中,個性特徵起的作用越來越大。表現在旅遊行為方面,我們應該注意到,一些新穎有趣的「特色旅遊」,正越來越受到各種旅遊者的青睞和偏愛。
所謂「特色旅遊」,其實就是旅遊者懷抱著某種特定的興存和特定的目的,來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的旅遊點,或者旅遊方式。諸如這幾年悄然興起的「民俗旅遊」、「探險旅遊」、體育旅遊、「自行車旅遊」、「攝影旅行」、「考察旅行」、「駕車旅行」等等,都屬此類。有大量資料顯示,各種各樣的特色旅遊,是當代旅遊行為中發展最迅速,總體前景也比較樂觀的一大類型。
這一需求的日益強化,同人們的生活正逐漸走出「溫飽型」的水平,以及與此相關的觀念變化有關。一方面是人們的生活水平在總體上都在迅速提高,另一方面,社會分層卻越來越明顯,於是尋求生活質量的提高,擁有某種真正的「業余愛好」,把一定的金錢和精力投進去,從而獲得某種個性的肯定和自我價值的尋求,這已經成了現代工業社會和都市化進程中一種比較普遍的心理需求。從一個層面上看,各種不同類型的特色旅遊的興趣,實際代表了現代人對模式化傳統旅遊方式的厭倦和反叛。它是努力追尋個性化生活方式的世界潮流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以體育旅行為例,最近一些年來,它之所以顯示出越來越強勁的勢頭,與人們希望通過這類活動,獲得多樣化的心理滿足,價值實現都有其內在的聯系。
就總體而言,國內的旅遊業在特色旅遊這一領域的開拓尚處於初始階段,沒有獲得更多旅遊業經營者的足夠重視,還未形成真正的規模和氣候,在這方面的潛力很大,有相當多的文章可以認真去做。關鍵在於對這一市場需求應有足夠的了解和重視。應該強調,現代旅遊市場需求中對特色項目的偏愛,與上述所謂綜合性滿足的需求,並不矛盾,二者間的內在指向其實是完全一致的。
現代文化的崛起和對「自然」與「本色」的需求
最近幾年來,我國旅遊業快速發展中產生的一個重大失誤,集中體現在一些「人造景點」的盲目上馬方面。不少「人造景觀」之所以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對現代旅遊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缺乏必要的認識。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旅遊者所作出的旅遊選擇中,明顯地表現出對「自然」和「本色」的偏愛。這同早些年某些大都市以「繁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情況似乎正好形成明顯的反差。我們用不著對這種變化過分驚訝,由於旅遊者的主要構成是城市人,而所謂「回歸自然」又是現代文明中的一大主題,因此,對自然和本色的追求必然成為現代旅遊中的一項基本特徵。
這一點又可分為幾個互有聯系的不同層面。首先是人們對各種奇異自然景緻的興趣明顯變得強烈起來。這當然主要是由於構成旅遊者主體的城市人,常年生活在日益明顯的都市化氛圍里,所謂「回歸自然」的社會文化導向與城市人期望通過旅遊行為使人與自然的距離有所縮短的心理需求合而為一,形成了一股越來越大的力量。
其次,一種較為普遍的旅遊文化心理是,偏愛於「本色」而不是過分人工痕跡的東西。我們很容易發現,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如何以某種「本色」的面目為現代旅遊服務,一直是現代旅遊發展中最復雜也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些國外的專家認為,從旅遊發展的角度看,各種旅遊資源更應該是一種活生生的東西,在開發中應該設法保留它們的全貌。這個「活生生」和「全貌」很重要。從現代旅遊學的角度看,如何使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在旅遊發展中能夠保留某種「活生生」的形態,並在具體的項目設計中貫徹這一點,就是旅遊開發中如何與市場需求相吻合的問題。此外,「全貌」觀念的提出,則更給人以啟發,至少我們可以這樣想,一是幾乎所有人文資源它們總是以完整的形象出現的,不可把它們從原本的「本貌」中分割開來。如果失去了這種「活生生」的「全貌」形態,它們本來的生命力是否還能繼續存在?它們是否會淪為某種假冒偽劣的東西?如何從「本色」的角度看待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的內在價值,關鍵是要有現代旅遊市場的意識,從更大的角度來看待特定資源的價值所在,並且盡量使那些不可避免的人為之物與特定的「自然」和「本色」相協調,成為「全貌」中的一個有機構成。
以雲南的情況為例,許多旅遊者都反饋道,雲南擁有如此多的人文資源和如此豐富的自然資源,其旅遊發展的潛力很大。但是,不少人直率地表示,在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夠好,比如大理的蝴蝶泉,人為的東西太多,在一條長街上有那麼多人叫賣同樣的衣服,對旅遊者特別是人文旅遊者說,肯定是無趣的,回去以後,不僅不會願意再來,也不會向其他人推薦,這就是一個過分人為的東西和商業化破壞了自然景點的例子。相反,麗江的古城建設,就採用了比較好的思路,古城新建的計劃令人鼓舞。
還有一點是,旅遊區的生態環境保護水平也被旅遊者越來越看重。一些專家認為,當代旅遊發展的重點難題就是在當代背景下,如何使旅遊業一方面獲得較好收益,刺激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又能使相關區域內的傳統文化和自然生態得到必要的保護。這是整個世界都面臨著的嚴峻挑戰。曾經有國外專家以若干個西方國家為例,指出他們在發展旅遊業時,未能立足於長遠處理好這一關系,導致了一系列嚴重後果。中國不能再重蹈西方國家走過的彎路,要吸取西方國家在這方面失敗的教訓,盡早意識到這一問題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做到整體性的協調發展。
由被動到主動,積極參與的需求
有關現代休閑和娛樂方式的研究表明,最受歡迎的休閑與娛樂方式,已經不再是那種純旁觀的傳統方式。同樣,作為休閑方式之一的旅遊來說,旅遊者在其旅遊過程中積極參與的願望正變得越來越強烈。這是積極體驗和積極參與的意識在現代人這里不斷強化的表現。這一趨勢是世界性的,具有相當強勁的勢頭。
北京旅遊學院教授劉德謙等專家曾在京津兩地進行過一項專題調查,結果顯示,「最受青睞的活動依次是:游泳(包括天然水域和泳池)、登山、散步、網球、劃船、保健活動、交誼舞、騎馬、釣魚……」劉德謙教授介紹說,在香港和美國的有關調查也分別顯示積極參與某項活動也已成為其休閑的主導。由此,劉德謙教授認為:「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隨著我國居民旅遊心理的成熟,旅遊活動開展初期較易實現的受苦飽眼福或靜心品味山清水秀的旅遊形式,絕不可能永遠是所有旅遊者的愛好,隨著旅遊次數的增多和假期的延長,隨著社會脈搏的加快和開放力度的增大,積極的度假休憩新潮一定會到來。」①筆者做的有關調查也顯示出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滿足於被動性的觀光游覽,而希望在旅遊過程中能獲得某種程度的參與機會。
已成公論的看法是,旅遊資源的吸引力總是同其獨特性成正比,這當然不錯,但是,也許我們在考慮如何對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利用的時候,還應該把基本思路盡量與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吻合起來,必要時要作一些調整。比如說,不再僅僅著眼於傳統的「觀光型」的旅遊行為,盡可能考慮到如何給旅遊者的參與留下些餘地和可能。
旅遊行為公眾化、多樣化消費檔次的需求
旅遊活動曾經囿限於少數有閑階層內,但進入本世紀的後幾十年以來,卻漸漸成為眾多普通人的休閑行為。由此而來,眾多現代旅遊者在其旅遊過程中對消費檔次的需求正越多越多樣。這種多樣性的需求一方面是由不同旅遊者間經濟收入水平的差異所構成,另一方面,需要強調的是,這種差別性的需求還不完全表現在不同收入水平的旅遊者中間,有時候,同一旅遊者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等也會有不同檔次的消費需求。
一方面,我們應該看到,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收入水平上表現出來的差距相當大,作為大多數普通人來講,畢竟都還沒有到可以隨心所欲消費的地步,只有同時具備各種消費檔次,才可能把更多的潛在旅遊市場開掘出來。另一方面,即使是收入水平較高的旅遊者,往往也會因時因地因自己的某種特殊情況和心理,而需要不同的消費檔次來為自己服務。那種把所有成為旅遊者的人,視為均是高收入者,均願意在旅遊過程中大把花錢的傳統認識,顯然已經明顯不符合市場現狀了。有一個例子較能說明這一點的重要性。韓國的旅遊業在近30年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1965年,全國只有37家飯店,客房1338間,到了1991年,已有飯店678家,客房62505間,但是,在最近幾年裡,發展最快的已經不再是星級飯店,而是各種服務於不同旅遊者的公寓式旅店、簡朴而又富民族特色的高麗式礙館、青年旅館、低價旅店、船上旅店、帳逢營等。這一多層次的住宿結構滿足了不同檔次的各種旅遊需求。
反觀國內的情況,在這方面卻問題多多。由於習慣性的思維定勢在起作用(總是習慣於把旅遊者視為「富有者」),一些旅遊行業往往是要麼在設計項目時就習慣於往高檔消費型上考慮,要麼是不能針對不同層次的旅遊者設計可供自由選擇的多樣化消費檔次,以至落得自塞門路嚇跑不少旅遊者的結果。說穿了,這是急功近利的主導意識在起作用。我想再次強調,幾乎任何一種旅遊項目,乃至整個旅遊業的一個重要特徵就在於它的長期性和持續性,急於「宰客」只會相反的結果。
多樣化消費檔次的需求既是越來越多的公眾參與旅遊行為後的必然結果,也是現代旅遊消費心理發展的基本趨勢。隨著眾多旅遊者消費心理的日趨成熟和個性化的不斷成長,對多樣化消費檔次和結構的需求,已經是而且還將繼續是旅遊市場中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因此,在消費檔次上能顧及多種需求,讓盡量多的旅遊者獲得最大程度的滿足,有效地增加其主動駐留時間,並且為今後的可持續發展留下良好的基礎和廣闊的空間,我認為,這是旅遊發展面對市場的必然選擇。
最近幾年來,很多地方對發展旅遊業都顯得很重視,紛紛把它列為本地區的一項支柱性產業,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往往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對本地資源進行種種規劃和項目建設方面,而對現代旅遊市場的需求,以及這種需求的發展趨勢卻缺乏必要的研究。
我們知道,旅遊業從它的興起到現在已經發展了整整一百多年。構成現代旅遊者的各種基本動機和需求,都已發生了種種變化,他們的喜好、習慣不斷趨於復雜化和個性化。因此,如果仍然沿用傳統而陳舊的旅遊觀念來主導我們的旅遊業,必然會出現某種程度的失誤,甚至是根本性的失誤。相對於不斷發展的旅遊業來說,我們對現代旅遊市場需求方面的研究,從總體上顯得比較薄弱。我們認為,這種薄弱特別體現在對具體操作能有真正指導意義的理論研究的嚴重滯後。因為這一研究的薄弱,導致決策失誤,從而是使旅遊發展規劃和項目選擇均脫離市場需求的例子,幾乎比比皆是。對現代旅遊市場的需求以及種種已經變化和正在變化的東西,對其主要發展趨勢等,均缺乏足夠的分析和研究,那就難免使得我們的不少旅遊規劃和項目設想,與市場未能介面,從而導致一些規劃遠遠落後於現實的需求,特別是中遠期發展的需求,其相關的項目當然就容易成為「時過境遷」的東西,其較長時限內的中遠期效益將更無從談起。
先進的、符合現代人特徵的旅遊觀念當然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它只能來自於我們對市場的深入了解和研究,特別是市場發展趨勢的把握。我認為,應該把對當代旅遊市場發展趨勢的研究,作為發展旅遊業的基本的起點。因為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市場支配著資源的基本配置,並且確定著資源的利用指向。離開市場的需求,資源的開發利用就將成為「文不對題」的行為。此外,我還想特別提出,在對旅遊資源的深度開發中,應該有一點適當的超前意識,盡可能把近期市場的需求與中遠期市場的需求結合起來考慮。